给排水系统图怎么画及消防用水系统,需( ),保证(...

建筑给排水:室内消防系统和喷淋系统在消防水箱最低水位离最高消火栓或喷头为多少时需要设置稳压泵?_百度作业帮
建筑给排水:室内消防系统和喷淋系统在消防水箱最低水位离最高消火栓或喷头为多少时需要设置稳压泵?
高位消防水箱的设置高度应保证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当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时,高层建筑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不应低于0.07MPa.喷淋系统是保证最不利喷头的工作压力不低于0.05MPa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长沙市中心医院给水排水及消防设计介绍(医院给排水专题)
长沙市中心医院给水排水及消防设计介绍
1:工程简介
& &长沙市中心医院是湖南省长沙市卫生系统规划确定的规模较大、等级较高的一座综合性医院,是将原市第二医院、市第五医院和市医疗急救站三单位的优势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它将建设成为省内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防治”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医院。医院内设有急救中心、老年病防治中心、肿瘤康复中心及结核病防治中心等。中心医院是在市第五医院的基础上建设。按初步设计时的规划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包括门急诊医技楼和病房楼,以及一些配套附属楼,但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甲方通过自己的运作,将远期的老干部保健中心、胸科中心等工程也纳入一期工程,并且先于门急诊医技技楼和病房楼建成投入使用,因此,长沙市中心医院的建成可以堪称老医院由改造到建成为一座全新医院的典范。
2:工程组成
& &长沙市中心医院位于长沙市城区南部,雨花区韶山南路45号长沙市第五医院内。总用地面积10.6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约25960万元,由以下单项工程组成
工程名称建筑层数总建筑面积(m2)建设状况地上层数地下层数行政办公楼4层1层4000m2建成已使用门急诊医技楼5层1层35200m2建成已使用病房楼10层1层31000m2拟2004年底使用老干部保健中心5层无10700m2建成已使用胸科中心5层无6000m2建成已使用太平间及污水处理站2层2层1000m2建成已使用总平面及室外管网
以上单项工程各自独立,仅门急诊医技楼与病房楼分别在二层及五层通过连廊相通,下面就本工程给排水及消防设计情况作简要介绍。
3:给水设计
3.1给水现状
原长沙市第五医院内已有一条DN150的自来水引入管供院区用水,由于医院区所处位置地势较高,市政水压在用水高峰期偏低,因此院内设有一座容积为200m3的地下式水池和水泵房,一座容积为200m3的水塔,水塔位于院区内的小山上,塔高30米,原院区内的医疗区和生活区用水均由 自来水-&水池-&水泵-&水塔-&医疗及生活用水 的方式供应,但由于水池水泵房位于新建门诊楼的位置,因此为了解决一期工程建设过程中,现有医疗和生活区用水不受影响,医院决定先建行政办公楼,将向水塔供水的水池水泵房移至行政办公楼地下室,同时向自来水公司提出增容申请,增加一条DN300的自来水引入管进入院区。因此在行政办公楼地下室设一座500 m3的水池,分成两格,配套相应的水泵。行政办公楼用水由水塔供应。
3.2门急诊医技楼和病房楼的给水设计
& &门急诊医技楼和病房楼是一期工程的主体建筑,门急诊医技楼为地上五层,地下一层的多层建筑,病房楼为地上十层,地下一层,高度不超过50m的高层建筑,而且两栋建筑相互独立,通过连廊在2层和5层相通,设计床位数为605床,日门诊量约3000人,设计生活日用水量为1350m3/d;根据院内的条件,门急诊医技楼各层及病房楼的5层以下用水完全可以由院内的水塔供应,但甲方要求新建的门急诊医技楼和病房楼单独设水池和水泵房,自成独立供水系统,因此设计过程中就水池水泵房的设置位置进行了比较,主要考虑是在门诊楼还是在病房楼的地下室设水池水泵房的问题,同时储存室内全部消防水量。
& &考虑到病房楼为高层建筑,且位于院区较为中心的位置,病房楼屋顶设置高位消防水箱也比较理想,因此初步设计阶段确定的方案是将水池水泵房设在病房楼地下室,门诊楼的用水由病房楼供应;但因甲方建设资金原因提出要分期建设,且先建门急诊医技楼,病房楼的建设期限要根据募集资金情况再确定,因此施工图设计时将水池水泵房移到门急诊医技楼的地下室,在门急诊医技楼的地下室设一座500 m3的水池,分成两格,储存生活和消防用水,其中消防储水量252 m3,生活调节水量248 m3,结合建设进度,为使后建的病房楼在建设过程中不影响门急诊医技楼的使用,特设两套变频给水设备,一套专供应门急诊医技楼,一套专供病房楼。门急诊医技楼和病房楼的供水流程如下:
这种供水方式要解决的问题有:
①生活贮水池与消防贮水池合并,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生活水池池壁不能利用建筑主体,设计采用在水池底板及水池侧壁内衬一层钢筋混凝土衬层,再在衬层内壁刷食品级玻璃钢树脂,以保证水质不受外来污染。
②尽管该工程的日用水量较大(为1350m3),对500m3的贮水池来说,自来水在水池内的贮存时间不会太长,但设计中尽可能保证水流的均匀性,采取较好的导流措施,导流墙与池壁或池底之间倒成圆角或45℃角,避免存在死角或涡流区。
③由于生活消防合用水池,需要做好保证消防存水不被利用的可靠措施,设计在水池内设水位监测,并将信号传至楼控中心,水池内设溢流报警水位、生活水泵停泵报警水位、生活水泵停泵水位,生活水泵停泵水位即为消防储存水位。
④尽管水在池内有较好的流动性,但为保证生活用水的安全,设计中在生活给水泵的吸水干管上设两套紫外线消毒器,以确保所供给的生活水经消毒后可安全使用。
3.3老干部保健中心和胸科中心的给水设计
老干部保健中心和胸科中心原规划为二期规划工程,但由于甲方从总体运作考虑,决定将该“两个中心”工程并入一期同步建设,并且要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因老干部保健中心是在原结核病病房的位置上承建的,拆除部分结核病房后转移部分病人,因此胸科中心要尽快建成,以便将原结核病房的住院病人转入胸科中心,以确保医院的日常运行。
老干部保健中心和胸科中心均为五层的多层建筑,无地下室,胸科中心病设计床位数约200床,;老干部保健中心内设艺乐、餐饮、水疗保健、客房等功能,设计床位数174床,该两“中心”工程的给水均由院区水塔供应,现已投入使用,为医院的日常运转创造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热水设计
该工程的热水系统原设计为分别在门急诊医技楼、病房楼、及两个“中心“工程内单独设容积式汽-水热交换热水供应系统,热媒采用院锅炉房提供的蒸汽,但在实施过程中,甲方决定改为在各自屋顶设置燃油热水锅炉和太阳能集热板辅助加热方式供应热水,并由设备方进行设计,因此热水系统仅就改造后的实际情况作简单介绍。
4.1 改造后的门急诊医技楼及病房楼热水供应系统
门急诊医技楼及病房楼热水供应系统均由设在病房楼屋顶的燃油热水锅炉和太阳能集热板辅助加热供应,锅炉及热水箱设在屋顶水箱间内,热水箱出水管分两条,一条出水管专供门诊楼用热水,另一条专供病房楼用热水,并分别设热水循环泵,该系统要解决的问题有:
① 门诊楼与病房楼的建筑高度不同,因此要解决好由病房楼供至门诊楼的热水系统与门诊楼的给水系统的压力不平衡问题。
② 病房楼的变频给水设备要负担门诊楼的热水用量,因此变频给水设备的供水能力要进行复核。
③ 屋顶水箱间虽然比顶层用水设备高出两层,但因热水系统为开水供应系统,而给水为变频设备供应的闭式系统,因此病房楼冷热水的供水压力也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在改造过程中采取一些相应的技术措施,如解决门诊楼与病房楼的高差问题,就充分利用供水管路较长的实际情况,从病房楼屋顶到门诊楼约有100多米的距离,通过增加热水供水管路上的沿程阻力的办法使冷热水的使用压力达到平衡;变频给水设备流量的复核,由于原设计时考虑了洗衣房部分的用水量,同时在选择设备时还考虑了部分富余量,而改造后,取消了洗衣房,因此,原设计所选设备的能力可以满足门诊楼部分的热水增加量;在解决病房楼的冷热水压力平衡问题时,也是充分利用管线布置,放大供水干管的管径,以减少供水干管段的沿程阻力,以达到冷热水的使用压力基本平衡。
4.2 改造后的老干部保健中心和胸科中心的热水供应系统
老干部保健中心和胸科中心的原热水设计供应方式为热交换器在一层,热水系统上供下回,给水由水塔供应;按照甲方的热水供应方案,燃油热水锅炉和太阳能集热板设在屋面,冷水管接至屋面供热水锅炉和太阳能集热板进水,热水由屋顶热水箱供应,将热水箱出水管接至顶层的供水干管,回水管返回至屋顶并将循环水泵设在屋顶,但由于屋顶水箱设在屋面层,水箱液面与顶层用水设备的高差只有约3.8米的高度,如何解决顶层用水压力不足的问题?就要靠减少供水干管段的阻力损失;改造方案为将给水干管的管径放大,供水管接在干管居中的位置,减少热水给水管的长度,以减少热水在供水干管段的阻力损失,从实际使用来看,基本上能满足使用要求。
燃油热水锅炉和太阳能集热板复合加热方式原理图如下:
5:消防设计
5.1 室外消防
室外消防水量为30 L/s,室外消防给水利用市政自来水管网低压制供应,自来水引入管在院区内成环形布置,并在环形管网上布置适量的室外地上式消火栓。
5.2室内消防
长沙市中心医院的室内消防系统,开始设计时是为门急诊医技楼、病房楼和行政办公楼服务的,室内消防设计水量为20L/s,室内自动喷水系统设计水量为26L/s,消防水池储存2h的室内消防水量和1h的室内自动喷水水量,共计252m3,后来两个“中心”工程的开工建设,设计将两个“中心”工程的室内消防也纳入到消防大系统中来,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洒系统各设两台增压水泵,互为备用,水池水泵房设在门诊楼地下室,消防及自动喷水系统干管在院区布置成环形,环形干管围绕门急诊医技楼、病房楼、行政办公楼、老干部保健中心、胸科中心等,从环形消防给水干管上各接两条消防给水管进入门急诊医技楼、病房楼、行政办公楼、老干部保健中心、胸科中心;从环形喷洒给水干管上各接两条喷洒给水管进入门急诊医技楼、病房楼,各接一条喷洒给水管进入行政办公楼、老干部保健中心、胸科中心,湿式报警阀分别设在各自楼内。屋顶消防水箱设在病房楼的屋顶水箱间内,但由于病房楼的建设进度较其它工程晚,如何解决病房楼建成之前,维持系统压力及供应初期灭火水量的问题,设计是将稳压泵及稳压罐设在水泵房内,以此来解决病房楼建成之前,不会影响系统的使用。同时将所有楼内的消防信号反馈至门急诊楼的消防总控制中心。
各单项工程消防系统总平面图及消防系统原理图如下:
6:污水处理站设计
为了节省用地面积,该医院污水处理站与医院太平间合建。污水处理站设在地下二层,地下一层及首层作为太平间,这样可以一次开挖,方便施工,节省投资。
①:污水处理站排水方式的选择
医院污水处理的排水方式一般分为提升式和自流式两种,具体工程采用何种方式应根据市政排水管网接口实际条件;由于该医院所处地势较高,医院区排水出口与市政排水接口之间高差较大,医疗污水经处理站后可以满足自流排放要求,因此该污水处理站采用自流排放方式。而且自流排放方式可以大大简化管理和维修保养所带来的不便。
②:污水处理深度的确定
由于该医院污水经处理后直接排入市政排水管网,因此该污水处理站仅考虑消毒灭菌,消除病原体的扩散影响,设计采用初级处理的方式,对医院污水进行接触消毒处理。在进行接触消毒处理前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和格栅预处理,含放射性的废水经衰减池预处理,同时院区雨水及污废水分流排放,避免院区雨水对污水处理的冲击影响。
③:消毒剂的选择
医院污水消毒处理通常采用加氯法消毒,消毒剂在污水中保持一定的余氯量,能抑制及杀灭污水中残留的致病细菌,目前加氯消毒已广泛应用于医院污水消毒处理,加氯消毒有液氯法?投加漂白粉及漂白精法?电解生产次氯酸钠法?电解及化学生产二氧化氯法?投加成品次氯酸钠法等。一般来说液氯法及投加成品次氯酸钠法等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有条件的话可优先采用;电解生产次氯酸钠法和电解及化学生产二氧化氯法运行管理成本偏高,在没有条件购买液氯及成品次氯酸钠溶液时,可考虑采用;投加漂白粉及漂白精法在市级医院污水处理中一般不采用。经比较,长沙市中心医院污水处理采用液氯消毒法自流式处理流程。
④:处理能力的确定
长沙市中心医院总病床数约1000床(含胸科及老干中心),建成后全面投入运行的话,日产污水量约700m3/d,平均小时污水量约30 m3/h,最大小时污水量约70 m3/hmax,本污水处理站定量投药池容积约20 m3 ,接触消毒池总容积约150 m3 ,接触消毒池分两格并联,可单独运行,也可同时运行,当新病房楼未建成使用前,可先使用一格,接触消毒池的接触时间按最大小时污水量时为2h以上(规范规定含结核菌污水的接触时间不小于1.5h)
⑤:投药量
设计投药量按30~50mg/L考虑,但最佳投药量应结合实际运行情况以及出水的余氯量的要求,并通过化验调定。
⑥:污水处理站的安全措施
第一:设计考虑在接触消毒池?定量投药池?氯瓶间?加药间及化验室等设独立排风换气系统,操作人员进入接触消毒池?定量投药池?氯瓶间等处时必须先统分换气,并保持通风换气状态;进入接触消毒池时还应在池外有人照应状态下,配带防毒面具,以确保安全。
第二:设计中已考虑设置一单独垃圾清运通道用于清除隔栅处的垃圾。清运垃圾时应在通风换气充分,并保持通风换气状态下进行。
第三:制定安全操作技术规定,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现场应配置防毒面具,供人员进入接触消毒池?定量投药池等处使用。
其处理流程图如下:
污水处理站平面图如下图:
该污水处理站现已建成投入运行,而且该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其它消毒药剂,如CLO2,次氯酸钠等,经了解,实际所采用的消毒措施为采用CLO2发生器进行消毒的。
该工程经过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通力合作,到目前为止,除病房楼还在建设外,其它各单项工程均已建成投入使用,从该工程的设计和建设过程来看,有几点值得总结如下:
① 全院的消防管网为大系统,一套增压设备,通过外网解决各个单项工程的消防问题,从而节约投资,简化系统,便于集中管理。
② 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方法和标注方式,提高设计计算的准确性、技术性、具有可比性,减少设计工作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③院区的给水系统因各种原因而比较零乱,如门急诊医技和病方楼一套系统,老干部保健中心和胸科中心等另一套系统,不便与集中管理。但在节能方面采用了燃油锅炉和太阳能复合加热方式提供生活热水,充分体现了绿色、节能、环保建筑的概念。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2汽车库 修车库 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4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95)。
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1997年版。
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1997年版。
7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CECS 07:88)
8《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第二册
heijindishi at
走有中国特色的医院污水处理技术路线
一、医院污水的特征与危害
因医院各部门的功能、设施和人员组成复杂,医院污水比一般生活污水的排放危害更大,不同部门科室排出的污水成分和水量也各不相同。医院排放污水的主要部门和设施有:诊疗室、化验室、病房、洗衣房、X光照像洗印、动物房、同位素治疗诊断、手术室等排水;医院行政管理和医务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食堂、单身宿舍、家属宿舍排水,各部门排水情况及主要污染物如表1所示。
& && && && && && && && && && && &&&表1& &医院各部门排水情况及主要污染物
部 门污水类别主要污染物SSCODBOD病原体放射性重金属化学品普通病房
Δ动物实验室
ΔΔ口腔科
ΔΔ洗衣房
放射性污水
注:SS为悬浮固体;BOD为生化需氧量;COD为化学需氧量。Δ表示有污染物。
医院污水来源及成分复杂,含有病原细菌、病毒、化学药剂、重金属、消毒剂、有机溶剂、酸、碱和放射性同位素等,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不进行有效处理会成为疫病扩散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的医院污水处理状况
根据卫生部2001年统计年报数据,全国15451家县及县以上医院,床位总数为2176154张,按现状医院污水排放量系数估计,其污水排放总量约为160万m3/d。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对全国28个省(区、市)50床以上的医院污水处理的调查,50床以上的医院共计8515家,床位总数为1333109张,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医院4935家,占总数的58%;被调查8515家医院的污水排放总量为82.34万m3/d,实际处理量为67.95万m3/d,处理率为82%,按现行排放标准达标排放量58.15万m3/d,达标率为70.6%。地区间不同拥有率也存在较大差异,东部较发达地区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拥有率较高,在90%以上,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拥有率较低,在10~30%。
三、医院污水处理工艺现状分析
(一) 现有医院污水处理工艺
现有医院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普遍遵循原有《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根据排入水体的不同,选用下述两类工艺:
1. 排入城市下水道
对排入城市下水道(设有二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医院污水的处理仅采用接触消毒。
图1 现行排入城市下水道的医院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2. 排入自然水体
对排入自然水体的医院污水的处理采用生化处理工艺。
图2& &现行排入自然水体的医院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二)现有医院污水处理工艺分析
1. 排入自然水体的医院污水处理
采用生化处理工艺,能有效控制污染物,符合排放要求。
2. 排入城市下水道的医院污水处理
由于仅采用消毒处理工艺,存在以下问题:
1)悬浮物浓度高影响消毒效果
根据原有标准,综合医院普遍采用接触消毒后直接排放的处理工艺。由于对悬浮物去除率低,残余悬浮固体对病原微生物有保护作用,加之有些接触池淤泥严重,接触时间时间缩短,致使消毒效果无法保证。
2)处理级别低、水质波动大,消毒剂投加量难以控制
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和悬浮固体均要消耗消毒剂。由于原有工艺处理级别低,污水中残存大量的有机物、氨氮和悬浮固体,其浓度随原水波动较大,因此无法准确控制消毒剂投加量,致使在医院污水消毒处理中存在加药量不足或过量的现象。
据1999年的调查,北京市130家设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医院均采用投加含氯消毒剂的方式进行消毒。其中污水生物学指标不合格的有69家,约占总数的53%,排放污水中余氯含量基本都小于1.0mg/L,不满足医院污水排放对余氯的要求(要求出水保持3mg/L以上的余氯)。而部分医院消毒剂投加过量,有16家医院的排放污水中余氯量超过了10.0mg/L,占被调查总数的13%;余氯量超过20.0mg/L的医院有7家,占被调查总数的5%,其中最高的一家余氯量竟高达52.6mg/L,超出标准值的17倍以上。污水中余氯量过高会对受纳水体的水生生物造成危害。有调查表明,在“非典”防范期间,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过量消毒剂的投加曾造成下游水体鱼类死亡。
3)消毒副产物产生量大,影响生态环境的安全
目前使用的消毒剂主要是液氯、次氯酸钠等含氯消毒剂,当污水中大量的有机物未被去除时进行消毒,不仅由于有机物消耗消毒剂导致消毒效果不好,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有机氯化物。这些有机氯化物是国际公认的致突变物质,属于环境中必须严格控制的污染物。由于医院单床用水量远高于人均生活用水量,医院污水排放所带来的消毒副产物污染不可忽视。
有研究报道,对医院污水消毒前后进行Ames实验和CHO染色体畸变实验,结果表明消毒后的阳性反应明显增加,畸变率显著增高。对四家医院污水消毒前后的卤代烃测试结果表明污水中的三氯甲烷平均增加1倍,四氯化碳平均增加1.3倍,总卤代烃平均增加1.1倍,平均值达到7.4mg/L。
3.传染病医院(包括带传染病房的综合医院)的污水处理
现有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对传染病医院(包括带传染病房的综合医院)污水的处理与一般综合医院同等对待,没有进行特别的区分。提出的控制方法要求不高,特别是对于排入城市下水道的传染病医院(包括带传染病房的综合医院)要求不高,风险控制意识不强。
四、 国外医院污水处理
1. WHO关于医院污水排放导则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医院污水排放导则中指出,医院污水在下游城市污水处理厂具备以下条件时,可以只经消毒后排入市政下水管道:
1) 下游有运行良好的城市污水厂,其二级生化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去除95%以上的致病微生物;
2)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经过有效的厌氧生物处理,处理后的污泥中的寄生虫卵少于1个/L;
3) 医院有严格的卫生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有害化学品、药剂、抗生素和放射性物质不被排入市政下水道;
4) 病人排泄物单独收集,并采用足量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后妥善处置。
如果不满足以上条件,则医院需要建立单独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WHO要求对医院污水产生、处理、排放的全过程进行监管。对医院的化学物品及病人排泄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是对化学品安全和生物安全两方面的要求。同时WHO对医院污水的监管范围扩大到了下游城市污水处理厂,要求污水处理达到95%以上对致病菌的去除,要求污泥首先要经过厌氧消化,同时污泥中寄生虫卵少于1个/升。
而对医院污水的单独处理,WHO也提出具体要求。处理流程包括:初级处理、二级生化处理、深度处理和消毒。医院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卵,应进行厌氧消化,也可以干燥后与医院的固体废物一起焚烧。
2. 发达国家对医院污水处理的要求
发达国家对医院污水的管理十分严格,在医院内有着严格的卫生安全管理体系。欧洲、北美和日本等国家在医院污水的管理与处理方面都执行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有的规定还严于上述要求。
发达国家在医院有关科室内对接触到病菌、病毒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和污物在发生源处即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和分离。如对病人的血液、病理切块、检验废弃物以及被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物质所污染的污水和污物均分别收集到独立的容器中,经过严格的消毒后,由专业公司定时收集,统一处理。在任何情况下,不容许将医院的污水和污物随意弃置或排入下水道。
而且发达国家普遍建设了完备的下水道系统和终端污水处理厂,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同时,还进行了消毒处理。欧洲和美洲的一些国家在污水排放标准中都规定了生物学指标。同时,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城市污水处理厂都设有污泥消化和无害化甚至焚烧装置,经过无害化处理之后的污泥可以达到WHO的相关规定。
五、有中国特色的医院污水处理技术路线
1.技术路线提出原则
(1) 适度超前并兼顾国情
依靠科技进步,参考WHO和先进国家对医院污水处理的要求,适度超前。同时兼顾我国城市排水系统普及率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低和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的现实,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医院污水处理技术路线。
(2) 生物污染控制与潜在生态毒性控制相结合
将医院污水病原体生物污染与疾病控制、环境污染与风险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减少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促进健康、安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
(3) 达标排放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控制相结合
将长期、稳定和安全的达标排放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控制相结合。考虑医院污水达标排放的同时,加强风险控制意识,从工艺技术和工程建设等方面提高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小。
2. 确定推荐工艺的依据
(1) 排入自然水体综合医院和所有传染病医院(包括带传染病房的综合医院)
我国的城市排水系统普及率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低,直接或间接的排入环境的医院污水比例高,存在巨大的疾病和环境风险。根据国家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医院污染物控制指标,从卫生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和WHO的要求出发,要求直接和间接排入自然水体的医院污水和所有传染病医院(包括带传染病房的综合医院)必须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并达标排放。
上述规定与以前的医院污水排放和处理的要求是一致的。但是对COD、BOD5、SS和氨氮等理化指标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控制要求,以避免过量使用含氯消毒剂,满足生态环境安全的要求。
另外,现有的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对传染病医院(包括带传染病房的综合医院)污水的处理与一般普通医院同等对待,没有进行特别的区分。提出的控制方法要求不高,特别是对于排入城市下水道的传染病医院(包括带传染病房的综合医院)要求不高,风险控制意识不强。另外,单纯消毒对传染病医院污水的生物学指标的达标保障率较低。因此,要求所有传染病医院(包括带传染病房的综合医院)必须采用二级生化处理的要求,体现了达标控制与风险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2) 排入下水道的综合医院
如前所述,目前排入城市下水道的医院污水的处理存在以下问题:1) 悬浮物浓度高,影响消毒效果;2) 处理级别低、水质波动大,消毒剂投加量难以控制;3) 消毒副产物产生量大,影响生态环境的安全,是目前医院污水处理中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考虑以下问题的基础上,对处理工艺提出了改进。
1)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厂还远未普及和完善
WHO对医院污水处理的原则是将监管范围扩大到了下游城市污水处理厂,要求污水处理达到95%以上对致病菌的去除,同时WHO提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需经过厌氧消化,使污泥中寄生虫卵少于1个/升。在满足上述条件时,医院污水才能只经消毒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但是目前,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仅为24.3%,而且绝大部分污水处理厂没有对污泥进行厌氧消化。据统计目前有约20%的医院污水直接排放自然水体中,而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滞后,通过城市下水道间接排入自然水体的医院污水量达到75%。
根据建设部规划,到2005年全国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将达45%。因此,即使到2005年也有约一半以上的医院污水直接或间接地排入水体,这无疑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
2)消毒剂的过量使用产生大量的消毒副产物
解决此问题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医院污水的处理程度,减少含氯消毒剂的投加量。目前非含氯消毒剂,如臭氧和紫外线不仅费用比含氯消毒剂高,而且在含有悬浮物的污水中的消毒效果还不如液氯或次氯酸钠。
可行的途径是降低污水中的悬浮物与有机物的浓度。表2是1986年美国环保局提出的城市污水消毒设计指南中对不同处理程度污水消毒的加氯量。
表2的数据表明,原污水、化粪池出水和初沉池出水中大肠菌的含量在同一数量级,消毒剂的用量也基本相同。生化处理出水中的大肠菌含量可降低2-3个数量级,相应的消毒剂用量可减少60-75%。由此可估算,如果对我国排入下水道医院污水的加强一级处理效果之后,每年可减少氯消耗量0.3-0.7万吨(以有效氯计)。
表2& &城市污水加氯消毒的水质、投加量与效果(接触时间30min)
废水类型大肠菌初值(个/100mL)氯投加量(mg/L)消毒出水达到的大肠菌数(个/100mL)100020023&2.2原污水107~10915~40
初沉池107~10910~3020~40
滴滤池105~1063~105~2010~40
活性污泥法105~1062~105~1510~30
活性污泥+过滤104~1064~85~156~208~30活性污泥硝化104~1064~126~168~188~20硝化+过滤104~1064~106~128~148~16微滤膜101~1031~32~42~64~10反渗透00000-2化粪池107~10920~4040~60
粗砂接触滤池102~1041~52~85~108~18
生化处理技术和加强一级处理的处理效果可有效降低医院污水中有机物和悬浮物的浓度,解决现有工艺存在的问题。
3.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工艺路线
针对现有问题,依据新的排放标准,从我国国情实际出发,并考虑与国际接轨,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工艺路线。
1) 提倡生化处理工艺
二级生化处理可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溶解性有机物和氨氮,不仅可以使医院污水达标排放,而且可大幅度降低消毒剂的用量,减少消毒副产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因此,生化处理工艺对于医院污水处理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但考虑到生化处理的基建投资较高,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医院或污水可排入下游建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市政下水道的医院,可选用加强的一级处理工艺。
2) 加强一级处理的处理效果
对于医院地处有终端有集中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市政排水管网的区域时推荐使用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技术。加强一级处理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使出水SS达50~60mg/L,满足改善医院污水处理的要求,使消毒剂投加量较为稳定。
与生化处理技术相比强化的一级处理基建投资相对较低,一次性投入较少,容易被采用和推广。且现有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可以得到部分利用。许多地区经济尚欠发达,采用这一技术路线也有利于医院污水处理的普及。
根据我国现有医院污水处理设施,考虑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对于加强一级处理的效果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实现:
(1) 现有一级处理工艺的改造
充分利用现有处理设施,对现有医院中应用较多的化粪池、调节池、接触池在结构或运行方式上进行改造,尽可能地提高处理效果,以达到医院污水处理的排放标准。
(2) 一级强化处理技术
运行良好的一级强化处理(沉淀+混凝)可以去除污水中80-90%的悬浮物和60-70%的总COD(悬浮和溶解)。这一效果远优于初沉池的处理效果,但在溶解性COD的去除上比生化处理差。因此一级强化技术可以满足医院污水大幅度降低悬浮物的要求,以减少消毒剂的过量投加。
但一级强化处理技术产生的化学污泥量较生化处理的产泥量大。这些污泥需要脱水后与医院的固体废弃物一起处置。
3) 50床以下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推荐采用简易生化处理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发展差异较大,农村地区卫生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对传染病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建设良好的地区性医院污水处理系统是关系到广大农民的一件大事。根据污水排放去向不同和当地的经济条件,50床以下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推荐采用简易生化处理,有条件的可采用二级处理或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工艺。
4) 提高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能力
为提高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能力,本规划建议采用以下措施:
(1)传染病医院(包括带传染病房的综合医院)污水经预消毒后,再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水处理中产生废气、污泥进行控制和无害化处理;
(2)传染病医院(包括带传染病房的综合医院)污水处理站的操作室应与污水处理站隔离;
(3)污水处理的重要设备有备用;
(4)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设立应急的配套设施或预留应急改造的空间。
2003年“SARS”肆虐,冲击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给人们造成巨大的伤害。但是,“SARS”危机也使医院污水排放和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再度摆在我们面前。只要我们给予高度重视,采取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路线,一定能解决好我国医院污水问题,使医院既能治病救人,又能防止环境污染,杜绝交叉感染,彻底造福于人类。
主要参考文献
1. 建设部城建司,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院等,全国医院污水处理建设规划,2003年6月
2. 马世豪,凌波,化工出版社,医院污水污物处理,2002年
3. U.S.EPA design Manual, Municipal Wastewater Disinfection,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625/1-86/021, Cincinnati, OH. (1986)
4. 王玉珍 医院污水排放监测及其氯化消毒的改进对策-以昆明市西山区为例,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3 Vol.15 No.1
5. 杨立群等 医院污水处理前后致突变性的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 Vol.12 No.10 p107
6.&&高泽宣,杨立群等 医院污水处理前后卤代烃的分析研究,中国公共卫生,1996 Vol.12 No.10 p 458
heijindishi at
医院给排水设计中的卫生防疫问题分析
国内外均有过因饮用水污染而引起肠道传染病和热水系统中的军团菌及其致病的相关报导,只是没有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SARS的流行,特别是医院内部交叉感染现象的频频出现以及香港淘大花园SARS集体感染事件的发生,使更多的人和更广泛的舆论开始关注建筑设计中的卫生防疫问题。在整个医院建筑规划设计中,给排水虽不是主导工程,但相关内容与医患人员关系最为密切,其卫生防疫性能,直接关系到广大医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医院卫生防疫工作中涉及面广,与生活、工作及就医环境密切相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从设计的角度对此作些分析与探讨。
1 精心设计,确保供水水质,杜绝由于水的污染而感染传播疾病 [1]
1.1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水池(箱)的贮水卫生安全
水池(箱)是极易受到二次污染的供水环节。如供水需设置水池(箱),就应从诸如设置位置、结构、材料材质、停留时间、水的流动及渗漏、通气、溢流、防护等方面综合考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贮水的卫生安全,不受二次污染。
⑴ 医院二次供水设施的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箱)应独立设置(无论建在楼内还是楼外),不得与消防用水或其它非生活用水共贮;其贮水,48h内得不到更新时,应设置水消毒处理装置,并不允许其他用水如高位水箱的溢流水等进入。
⑵ 埋地式生活用水贮水池与化粪池、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净距不应小于10m。在10m以内不得有渗水坑和垃圾堆放点等污染源,在2m内不得有污水管线及污染物堆放。
⑶ 医院内的生活用水池(箱)宜设在专用房间内,其上方的房间不应有厕所、浴室、盥洗间、厨房、污水处理间等。水池(箱)间应注意通风换气,并宜设置紫外线灯具进行空气消毒。特别是对传染病医院或病区,如供水采用高位水箱,水箱必须设在清洁区,且出水应经过二次消毒,所在房间也宜设置紫外线灯具进行空气消毒。
⑷ 水池(箱)必须有盖并密封;人孔应有密封盖,并加锁;水池(箱)应不漏、不渗、不被污染,其材质、衬砌材料和内壁涂料及池内的爬梯、管道及防腐涂料均应采用不污染水质的材料,并应有卫生部门的检测报告及许可证书。
⑸ 水池(箱)泄水、溢水应采取间接排水,排至排水明沟或设有喇叭口的排水管时,管口应高于沟沿或喇叭口顶0.2m,且溢水管出口应设防虫网罩。
⑹ 水池(箱)通气管不得进入其它房间,并严禁与排水系统的通气管和通风道相连,另外,通气管管口端应装防虫网罩。
1.2 严防串水和回流污染
⑴ 防串水污染:自备水源的供水管道严禁与城市给水管网直接连接(不论自备水源的水质是否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各给水系统(生活给水、饮用净水、医疗用水、生活杂用水、消防给水等)应各自独立、自成系统,不得串接;冷水与热水管线之间应设置可靠的止逆阀件,以防受细菌污染的热水返流入冷水管系。
⑵ 杜绝给水管道产生虹吸回流污染:出水口不得被任何液体或杂质所淹没;出水口高出承接用水容器溢流边缘的最小空气间隙,不得小于出口直径的2.5倍;特殊器具不能设置最小空气间隙时,应设置倒流防止器或采用其他有效的隔断措施(如从市政生活给水管道上直接吸水的水泵吸水管起端,由市政给水管直接向锅炉、热水机组、水加热器、气压水罐等有压容器或密闭容器注水的注水管上,以及接往集中垃圾、污洗污物间、太平间的冲洗管的起端和接往相关传染病区的生活用水清洁区管道上,应设置倒流防止器);严禁给水管道与大便器(槽)直接相连及以普通阀门控制冲洗。另外,对相关医疗用水设备的,应根据设备的特点,采取有效防污隔断措施。
1.3 从系统选择、管道布置、管材及配件的选用等方面考虑卫生防疫需求
⑴ 系统选择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次污染,保证水质,应严禁采用一切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的加压方式和环节,具体要求为:尽量利用城市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宜从城市给水管网直接抽水,若有关部门不允许时,宜优先考虑设吸水井或采用无负压无吸程装置;尽量采用变频调压技术供水;必须设置贮水调节设施时,应确保水质,并符合上述有关水池(箱)的相关要求;如选用气压给水加压方式时,应采用隔膜补气,禁止采用空气与水直接接触的补气方式。
医院供水应尽量采用分质供水,特别是应将生活用水与医疗用水、消防给水分设。至少应将医院内不同使用性质的给水系统,在引入管后分成各自独立的给水管网。
⑵ 管道布置
医院内各种供水管应避开毒物污染区(如有毒物质堆放场等),位于半污染区、污染区的管道宜暗装,当条件限制不能避开时,应采取防护措施。生活用水管不得穿越大、小便槽和贮存各种液体的池体。给水管道不得敷设在烟道、风道、排水沟内。给水管应尽量远离污水管。室内外的埋地给水管与排水管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距离要求,并应尽量将给水管敷设在污水管上面且不允许有接口重叠。否则应采取加设套管等有效措施。另外,应作好冷水管的绝缘以免热水管对其温度影响。
⑶ 管材及配件
禁止使用冷镀锌钢管,严禁使用一切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的管道及配件(包括市场上流通的劣质管材及配件)。
生活给水、饮用净水、热水系统采用的管材、配件,应符合现行产品标准要求;生活饮用水给水系统所涉及的材料必须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饮用净水应达到卫生食品级要求;热水管道应耐腐蚀,符合饮用水卫生要求。
埋地给水管材,一般可采用有内衬的给水铸铁管、球墨铸铁管、给水塑料管和复合管。而室内给水管一般可采用塑料给水管、复合管、薄壁不锈钢管、薄壁铜管,经可靠防腐处理的钢管。饮用净水管材宜优先选用薄壁不锈钢管或纳米抗菌不锈钢塑料复合管。热水管道一般可采用薄壁铜管、薄壁不锈钢管、塑料热水管、塑料与金属复合热水管等。
管件与阀门应选用与管道匹配或专用的管件和阀门。龙头应采用陶瓷片密封的塑料、不锈钢和铜质制品。热水供应的水龙头宜采用混合型式、不产生水雾的淋浴喷头和泡沫喷头,以便尽量减少洗浴时卫生间的雾气,调查资料表明由于管中滞留水形成水雾会被人体吸入,而发现的军团菌多在滞留水中繁殖,采用混合水龙头可以降低出水水温而减少水雾形成。
1.4 必要时,进行二次净化(消毒),确保水质卫生安全
凡市政供水干管接点处水质不合格时,必须采取二次净化措施,以达到现行国家规范规定的水质卫生要求。凡市政供水水质合格,但不能满足医院分质供水和医疗用水或特殊用水水质要求,也应采取二次净化措施(如牙医用水宜在水管出口处安装可置换的超微过滤器,孔径0.2μm,以减少病人与医生的感染可能性)。
当采用二次供水方式时(除泵直接从外网抽水外),出水应经消毒处理(如紫外线消毒器、微电解消毒器、次氯酸钠消毒器、二氧化氯消毒器)。二次供水消毒设备选用与安装可参见国家标准图集02SS104。
净水设备应作防腐处理,建议采用不锈钢材料加工,净水过程不得产生二次污染。
1.5 医院热水系统的军团菌问题应引起重视
医院是军团病高发区,对此国际上已有定论,因为医院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多,感染的机会多,所以医院要对军团病的发生与流行予以特别关注。医院发生军团病实际比较频繁,其病源主要是供水系统,因军团菌在接近人体温的35~36℃时最易繁殖,20℃以下不能繁殖,45~50℃以上不繁殖或死亡,70℃则迅速死亡。因而其主要菌源实际上来自热水系统,美国匹兹堡大学相关调查、研究工作也证明了这一点。国外对医院军团病问题较为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国内也发现了由于军团菌感染肺炎死亡的实例,但还未引起重视。目前,为有效预防军团菌和保证供水水质,一般可采用热休克法、银/铜离子法、紫外线、局部过热法及氯剂法。而银/铜离子法比热休克法有效,经济和易操作,且具有持久性,是目前国外备受关注和推荐的方法[2]。另外,氯胺在水中衰减慢,分散性好,穿透生物膜能力较强;能很好地控制军团菌的生长,军团菌有时能从氯消毒后的水中恢复,但不能从氯胺消毒的水中恢复,可以减少90%的军团菌发病者;引起的管网腐蚀少于连续氯消毒。
2、优化设计,严防排水系统污染环境而引起疾病的感染和传播
2.1 严格控制因排水系统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而感染传播疾病
⑴ 地漏应设置在经常从地面排水的场所,水封应经常有水补充,否则易损失而干涸,造成管道内污浊空气窜入室内。香港淘大花园SARS集体感染事件,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存水弯中水封干涸。因而,对于医院,应在设计中有效杜绝因地漏水封干涸、破坏而污染室内环境,传播疾病。一方面,除洗消间、准备间、污洗间、淋浴、拖布池等必须设置地漏的场所外,其它用水点尽可能少设(如可考虑设置区域性地漏)或不设地漏(如考虑事故排水其它可能的途径,如外阳台等;为避免水患,应从给水安全方面考虑:一是卫生器具都应有溢流口,二是给水管道附件(阀门、卫生设备软管)应符合现行的行业标准要求,质量可靠,避免爆管、脱节而造成水患)。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已设地漏的水封得到有效保护,如采用无水封地漏加P型存水弯(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并由洗脸盆的排水给P型存水弯补水;采用多通道永磁密封防涸地漏;采用自动密封式地漏;加强管理,对经常不使用的地漏(除密闭地漏外),定时定人进行补水等。
⑵ 医院排水系统应重视和加强透气。生活排水管道的立管顶端,应设置伸顶通气管;医用倒便器应设专用通气管;而室内的污水集水坑应密闭并做好透气。医院室内不得以设置吸气阀替代通气管,因伸顶通气既可将排水管道中污浊的有害气体排至大气中,又是平衡管道内正负压,保护卫生器具水封的重要措施。而吸气阀只能靠吸入空气,防止负压破坏水封。另外,吸气阀一旦阀瓣老化,将造成室内污染的严重后果。
⑶ 通气管应伸顶,不得与风道和烟道连接,且其管口应避开门窗,也不宜设在建筑物挑出部分的下面。在通气管口周围4m以内有门窗时,通气管口应高出窗顶0.6m或引向无窗一侧,以防止臭气污染室内环境。另外,对于具有严重传染病病毒的排水管上的通气管口应设可靠的消毒设备(如专用紫外线消毒装置,但一般不能采用高效过滤器进行消毒灭菌,因高效过滤器要通过排风机抽吸才能使排水系统内的气体排出而不能对其系统进行补气。不过,是否可以考虑与吸气阀联合使用,有待研究实践),同时应使通气口四周的通风良好。
⑷ 诊室、病房、化验室、试验室等处不在同一房间内的卫生器具不得共用存水弯。否则可能导致两个不同病区或医疗室的空气通过器具排水管的连接互相串通,产生病菌传染。管道穿越隔墙处应密封处理,管道井应每层隔断,以免窜气而交叉感染。阳台雨水应自成系统排到室外散水面或明沟,不得与屋面雨水系统相连接,以防室外排水管系中的有害气体、臭气通过阳台最终进入室内而污染环境。空调凝结水应有组织排放,可排入卫生间地漏或洗手池中(对烈性传染病医院可用专门容器收集处理或排放到污染区地漏、污洗池中),不得与污废水管道直接连接,以免臭气等进入室内而污染环境,造成疾病的感染与传播。
⑸ 排水管道渗漏、凝结水对物品等的污染和损害应得到充分重视,要从选材及安装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排水管道的渗漏、结露而污染室内环境,传播病菌。医院建筑中不应采用传统铸铁管及刚性接口机制排水铸铁管(尤其是高层建筑),应采用柔性接口机制排水铸铁管或质量可靠的排水塑料管。另外,医院内设备管线应相对集中,并应设置垂直管道井,且排污立管宜单独设置。
2.2 优化系统,污废分流、雨污分流,提高卫生防疫性能
医院建筑对卫生标准要求较高,且通常采用化粪池作为消毒处理的预处理措施,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1]对排水系统选择的相关要求,应采用生活污水与生活废水分流的排水系统。
这种作法一是由于生活污水(大小便污水)特别是大便器排水是属瞬时洪峰流态,容易在排水管道中造成较大的压力波动,有可能在水封较为薄弱的环节造成破坏水封;而相对来说,洗涤废水排水是属连续流,排水平稳。为防止窜臭味和改善室内环境与提高卫生防疫性能,建筑物内部宜采用生活污水与生活废水分流。另一方面,粪便污水中的有机物比生活废水中的有机物多得多,生活废水与粪便污水分流的目的是提高粪便污水处理的效果,减少化粪池的容积,化粪池不仅起沉淀污物的作用,而且在厌氧菌的作用下起腐化分解有机物的作用。如将大量生活废水排入化粪池,则不利于有机物厌氧分解的条件。而对于医院建筑来说,化粪池已广泛应用于医院污水消毒前的预处理。为改善化粪池出水水质,生活废水、医疗洗涤水,不能排入化粪池中,而应经筛网拦截杂物后直接排入调节池和消毒池消毒。根据日本资料介绍:用作医院污水消毒处理的化粪池要比用于一般的生活污水处理的化粪池有效容积大2~3倍。相关规范也要求,化粪池的容积应按污水在池内停留时间不小于36h计算,污泥清掏周期宜为1a。
实际上,污废水及特种废水的分类收集、排放处理是医院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相关规范和实际需要,另外从管道设计合理性与切断传染源和方便处理的角度,医院建筑的污废分流也理应得到重视。
由于医院污水均应经过消毒处理后才能排放,故应采用生活污水与雨水分流排水系统。雨、污水的分流有利于对不同性质的水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和控制,也有利于减轻城市面源污染。
2.3 污废水合理处理,达标排放或回用,避免污染环境,影响卫生防疫
医院污废水应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规范、标准及部门的要求合理处理,达标排放或回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损害。
医院污水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处理后的水质,按排放条件应符合现行的《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GB或正在编制中的《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对含有放射性物质、重金属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如不符合排放标准时,应分别进行预处理,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站或城市排水管道。对传染病房的污水,如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与普通病房污水分别进行处理。如确需对医院污水进行处理回用,应满足相关条件:一是传染病和结核病医院(含综合医院相关病区)的污废水以及放射性废水应单独处理达标后排放,不作为中水水源;二是医院内部建立起严格的卫生安全管理体系,保证不该进入排水系统的医疗废物不进入排水系统,同时对相关特殊废水进行合理分类收集与处理;三是,要进行前期处理(预消毒),并限定处理后的中水用途(产出的中水不得与人体直接接触,如作为不与人直接接触的绿化用水等。冲厕、洗车等用途有可能与人体直接接触,不应作为其出水用途)。实际上,对于医院生活区、办公区及综合医院非传染病区的生活废水作为中水水源进行回用,从理论上来说应是可行的,至少其健康风险应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国内已有应用实践。
另外,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应采取防腐蚀、防渗漏等技术措施。各构筑物均应加盖,密闭时应有通气装置。医院污水室外排水管道应采用埋地塑料管,以防管道渗漏,污水渗入地层,污染地下水或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区,雨水渗入污水管道系统,医院污水处理构筑物超负荷运行,影响水质处理效果。
3、创新设计,采用非手动开关和抗菌制品,严格控制接触交叉感染
⑴ 采用非手动开关是防止交叉感染的一条重要途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5.2.3条关于相关用房洗涤池设置非手动开关的条款即为2002年版强制性条文。实际上,对于医院建筑,只要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相关卫生器具就应采用非手动开关。具体来说,医护人员使用的洗涤池、洗手盆、化验盆等均应采用非手动开关,并应防止污水外溅;公共卫生间内的洗手盆、小便器应采用非手动开关或感应开关,大便器应采用脚踏开关或感应开关。
⑵ 有针对性地采用抗菌制品和管材,如对卫生洁具等采取具有持久抗菌的功能处理,、管材采用铜管、纳米抗菌不锈钢塑料复合管、CPVC管,等。
⑶ 每个护理单元应单独设置饮用水供水点(开水器),避免病人、医护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
⑷ 营养办公室、配餐室和餐车停放处,应设冲洗和消毒餐车的设施,以便于即时就地进行清洗消毒,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⑸ 烈性传染病室与走廊间应设有双门密闭式传递窗,病室与走廊间设缓冲过渡小间,将门错开布置避免气流倒灌,过渡小间内应设非手动式龙头刷手池,医务人员进出病室刷手用。
1 张淼,刘振印,何冠钦,等.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 Zeming Liu,Janet E.Stout,Lou Tedesco, et al. Conrolled Evaluation of Copper-Silver Ionization in Eradicating Legionella pneumophila from a Hospital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The Journal of Infections Deseases,-922
作者通讯处:100036 北京市太平路22号 总后建筑设计研究院&&王冠军
heijindishi at
昆山宗仁卿纪念医院给排水设计简介
北京联华建筑事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周 靖
摘要: 介绍了昆山宗仁卿医院一期医疗大楼给排水设计,强调医疗建筑在使用功能上的合理性与完善性。重点介绍了变流稳压供水设备,及该医院平时的健诊区在满足转换为传染病隔离区的使用功能要求时的给排水设计。
关键词: 医院、 健诊区、隔离区、变流恒压给水泵、自动密封式地漏、消毒化粪池、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ater & wastewater design of the Zong Ren Qing Memorial Hospital at Kunshan. The design emphasizes the reasonableness and completeness for actual use of health care buildings. The key points are introduction of the water supply equipment with variable flow and stable pressure, and the water & wastewater design, which can satisfy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
Keywords: H&&Area for Health E&&Isolate A The pump with variable flow&&Automatic & &&Disinfectant septic tank
一.工程概述:
昆山宗仁卿纪念医院由台商六丰机械工业有限公司与昆山市招商局合资建造的一座综合性医院。该医院占地2787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94574平方米,其中:一期医疗大楼主体建筑面积为60560平方米,锅炉房、液氧站等设备用房建筑面积为312平方米,一期建筑主体高度39.6米。整栋建筑共设有500床病床。工程总投资近2亿元人民币。
一期建筑地下二层,地上九层,地下一层设有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站、热交换站、水泵房、空调机房、中心供应、厨房、餐厅、中心药局、存片室、病历室等,地下二层除设有洗衣房、直线加速室、废弃物处理站外,主要作为平战结合的六级人防停车库;地上一层、二层为分科门诊,三层为手术部和各科ICU,三层与四层之间为设备层,四层至八层为病房区,九层左半部为院方行政办公区域,设有图书馆、电话总机室、计算机站房等,九层右半部为健诊区,可随时根据传染病的隔离要求调整成为一个独立的、封闭的区域,并配合有专用的楼梯和电梯贯穿上下。本文简要介绍一期医疗大楼的给排水设计。
二.& && &给水部分设计:
1.1.& && &给水系统:
该建筑位于昆山市前进东路和樾河路交叉处,市政水压0.2?0.25MPa,前进东路北侧有DN800的市政给水环管,南侧有DN300市政给水环管。由上述市政给水环管分别引出一条DN200的管,在院区内经水表计量后连接成环。院区内采用生活、消防合用的给水环管路,并由该给水环路直接供室外消火栓、地下二层至地上三层的生活用水、地下一层生活给水箱和室外消防水池。
本医疗大楼最大日生活用水量为553立方米/日,最大时用水量为90立方米/时。供水方式为:地下二层至地上三层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四层至九层由设在地下一层水泵房内的一套变流稳压给水设备供给,不设屋顶水箱。九层健诊 / 隔离区的冷热水为独立给水系统,四-八层的冷热水为一给水系统,并自上而下由八层供至四层。所有诊室、卫生间及厕所的洗手盆、小便器、大便器均采用感应开关。
管材:生活给水管采用不锈钢管,生活热水管采用自带PE发泡保温层的铜管。
1.2 供水设备:
本工程需加压提升的水量为:256米3/日,水泵扬程70米。生活给水系统要求恒压供水,特别是保持热交换器前的冷水给水压力恒定,对用水点的冷热水压力均衡起着积极的作用。而在恒压供水方案中,屋顶水箱的稳压效果最佳,但屋顶水箱容易造成水质二次污染,并增加土建投资和站房面积。其次,采用以调速恒压变量为前提的变频调速泵,虽然变频PID闭环控制系统,在不同的用水量下,输出相应的频率来改变水泵转速能够达到恒压的目的。但水泵的调速有一定的范围,并在可调整的范围里水压仍有一定的波动。如流量的变化超过调速的范围,水压波动则加大。从如下两者给水设备工作特性曲线还可看出变频供水设备尚存在小流量超压现象。
& && && && && && && &
& && &图1-1变流稳压给水设备工作特性& && && && && && & 图1-2变频给水设备工作特性
因此,综合考虑供水压力的稳定、节能以及尽可能的减少水质二次污染、提高供水系统的安全性等因素,本工程采用了变流稳压水泵机组供水。由于医院24小时用水的特殊性和安全性,该机组由三台变流稳压主泵(二用一备)和一台变流稳压辅泵加一套气压罐组成。该设备的特点是当设计流量从零到最大时变化时,扬程仅在5%之内变化。在稳定的压力下,满足从小流量到最大时设计流量各个阶段的用水量需求,有效地解决小流量时系统超压,大流量时压力不足的问题。此外,采用大小泵组合工作方式,由小泵维持夜间用水量,随着系统用水量的变化通过电流比例调节仪的控制,小泵、大泵根据需要启闭,直至系统用水量达到最大值时,两台主泵同时工作供水,保证不间断供水的要求。另外配用Φ400小体积的气压罐,主要利用其停机保压和自动控制的作用,同时缓解小泵的频繁启动,尽可能的减少水泵损耗。
1.3九层健诊 / 隔离区的给水设计:
九层右半部为健诊区,可随时根据传染病的隔离要求调整成为一个独立的、封闭的区域。因此,除建筑专业在平面布置上作相应的调整外,其它各专业也做相应的调整,以满足非隔离期的健诊与隔离期传染病收治的功能需要。该区域共设有12间病房,每间病房带有独立卫生间并设有前室。前室在隔离期可通过改变卫生间房门方向的方式转化为进出病房的缓冲区。该区域的冷热水管路为一个独立给水系统,供区域内14间病房的卫生间器具、前室洗手盆和消毒清洁室。卫生间配置洗脸盆、淋浴器、坐便器,前室设置医务人员的专用洗手盆,冷热水均通过感应式龙头配水。给水系统由位于九层清洁区的冷、热水主供水立管上接出,并设倒流
防止器防止回流。本层热水回水单独收集后接入大回水系统,在接入大回水系统前设泄空管、泄水阀及截止阀,用以切断隔离期间隔离区的回水进入大回水系统,并将残留在回水管道内的部分水泄空并排入隔离区的排水管道系统。见右侧系统示意图。& && &
二.排水部分:
2.1排水系统:
本工程室内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废分流制。雨水汇集后分别排入前进东路和樾河路的市政雨水管网;九层健诊区废、污水单独汇集后通过专用消毒化粪池并入室外废、污水管网,该化粪池根据需要增设加药消毒装置,消毒剂采用液氯。建筑物其它废、污水汇集后经院区废、污水管网最终排入院区内的污水处理站;由污水处理站进行统一二级生化处理,达到国家医院污水排放标准后,排入前进东路市政污水管网。上部排水系统采用双立管加专用通气管形式,废、污水在设备层汇集后排入室外废、污水管网,汇集立管采用伸顶通气。裙房及主楼下部排水系统采用立管伸顶通气或辅助通气管,公共卫生间采用器具通气形式。废、污水排放流程见下图:
地漏:除健诊区设置的地漏采用自动密封式地漏外,其它所有设置地漏的部位均采用无水封地漏加P型存水弯,地漏水封高度要求不小于60mm。
排水管材:考虑消音性能、抗火灾能力、良好的抗腐蚀性能、经久难耐用等要求,采用机制柔性接口铸铁排水管。加之清洁间、消毒室、中心供应室、洗衣房等处常有高温废水及含有腐蚀性的废水排放,综合分析比较后采用机制柔性接口铸铁排水管更为适合。
2.2九层健诊 / 隔离区的排水设计:
该部分的排水系统作为一个单独的排水系统。原设计考虑该区域地漏采用无水封地漏加P型存水弯,并由卫生间洗脸盆的排水管给P型存水弯补水,后设计修改采用自动密封式地漏。该地漏是反向利用水的能量通过浮力和旋转齿轮的作用使装置自动启闭。通过装置内部的浮块上下运动带动一对旋转齿轮的移动,从而实现污水流入时浮块因浮力上升带动齿轮旋转,自动打开启闭阀使水顺利排出;污水全部流出后,浮块因失去浮力借自身的重量下落,使旋转齿轮反向旋转,提升下端的阀门堵住下水口。自动密封式地漏采用独特的活塞式结构,无须水封,克服了传统地漏因多种原因造成水封干涸、水封深度不够、水封抽吸破坏等弊病。
2.3.其它:
污衣、污物垃圾道设在隔离区外,一旦进入隔离期,隔离区的污衣、污物将就地收集处理,不再通过污衣、污物垃圾道。此外,设置专用污物垃圾道清洗给水管,并在管路接出端设置倒流防止器。污衣、污物垃圾道采用不锈钢双重密闭设备,并带有自动消毒及除臭系统,消毒剂采用臭氧,因此,清洗废水由地下二层垃圾站房内的集水坑收集提升后并直接排入室外废水管网。
参考文献:
王自安. 变频生活给水设备节能的认识浅谈. 给水排水技术与产品信息,-25
heijindishi at
扬子医院住院部大楼热水供应系统设计
摘要:结合工程实例,系统地阐述了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要点,包括系统类型选择及组成、设计计算、单体设备选型及技术参数确定、控制方式、管材、附件,并建议将单体设备归并为热水机组整套设备以节约占地。
关键词:医院住院部热水供应系统设计
扬子医院住院部大楼始建于1988年,共8层,总高29.7 m。2004年对住院部大楼进行改造,增加床位数至1 000,改造工程总投资约1 400万元。改造项目之一是增加热水供应系统,该项目投资约110万元。
1 热水供应系统类型选择
按照热水供应范围分类,热水供应系统分为集中、局部两类。供给1幢或数幢建筑物所需热水的系统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医院住院部热水用水量大、用水点多且集中,故选择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其优点:① 加热设备集中,管理方便;②考虑了热水用水设备的同时使用率,加热设备的总热负荷减少;③ 大型加热设备热效率高;④使用热水方便舒适。
按照热水管网循环方式分类,热水供应系统分为全循环、不循环、半循环三类。选择全循环热水供应系统,其优点是随时、迅速可获得热水。
& & 按照热水管网循环水泵工作方式分类,热水供应系统分为全日循环、定时循环两类。选择全日循环热水供应系统,其优点是管网中任何时刻都保持设计水温的水流,随时、迅速可获得热水。
按照热水管网循环动力分类,热水供应系统分为强制循环、自然循环两类。选择强制循环热水供应系统,其优点:① 循环流量大,能够保证设计要求,工作安全可靠;② 回水管径小;③ 系统温降小。
按照系统是否敞开分类,热水供应系统分为闭式、开式两类。热水管系不与大气相通的系统为闭式热水供应系统,而开式系统由于设置高位水箱而与大气相通。由于是改造工程,原有建筑物最高部位增设高位水箱难以实施,故选择闭式热水供应系统,其优点:① 不设置高位水箱,冷水直接进入加热设备;② 管路简单;③ 水质不易受外界污染。
因此,扬子医院住院部大楼热水供应系统为集中、全循环、全日循环、强制循环、闭式的系统。
2 热水供应系统组成
扬子医院住院部大楼热水供应系统由水加热器、热水配水管网、热水回水管网、附件、卫生器具组成。其中,热水配水管网包括热水加压泵、热水配水管道;热水回水管网包括热水循环泵、热水回水管道;附件包括蒸汽、热水的控制、监测附件和管道的连接附件,如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温度控制阀、温度传感器、压力膨胀罐、管道伸缩补偿器、排气装置、疏水器、减压阀、闸阀、止回阀等。参见图1。
3 热水供应系统设计计算
热水供应系统设计按照GB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计算。
( 15:29:55, Size: 164 KB, Downloads: 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给排水系统图怎么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