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的老师需要医药代表具备的素质什么样的素质,额...

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_文档下载_文档资料库
当前位置: >>
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铁西春晖) 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铁西春晖)录入时间: 15:22:00 阅读人次:1045我校近期申请承担了省级课题“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实验研 究”。自己也参与一些了研究工作。因此,对“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教师应具备哪些素 质”一题进行了思考。现在就把点滴心得记录下来,与大家交流。请大家多多批评 指正。 开展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意味着通过教师的有效努力, 使每个智障学生尽量成为 他可能成为的那种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的潜能,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以便铺平回归到自然之路,将来得到社会的承认,从而也能拥有幸福的人生。在培 智学校开展职业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这一点毋庸置疑。那么从事职业教育 的教师,只具有以往的、单一的教育教学能力,显然是不能满足进行职业教育的需 要的。所以,我认为开展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 首先、 思想品德上要同其他特教老师一样具有献身特教的崇高精神境界。 在日常的 生活中,努力在“爱”字上下功夫。“爱的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教育话题。我们 不但要充分尊重、 爱护每个弱智孩子的个性和人格, 使他们感受人人平等的真正内 涵, 更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把爱的情感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使他们以 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未来的人生。 作为培智的职业教育教师, 在工作的精神面貌上, 特别是工作态度上更要注重 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从而让学生时刻在你的身上感受到一名从业人员应具备的从 业素养。例如、守时、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爱岗敬业等等。有人说,孩子的心是 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 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得到品德的收获;播下品德的种子,就能 得到命运的收获。而这个播种者不是别人,正是我们教师,我们自己给孩子树立的 标杆,就是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 其次,我认为启智的职业教育教师要具备更多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文化素养。 现代化的特殊教育要求教师由教学的“一面手”成为教学“多面手”。 多年来我校 先后派人员外出学习进修, 在校内经常性地开展特教理论研究, 积极组织广大教师 参加省市内外的听课、观摩活动,校内每学期进行凭优课。同时,正在研发系统的 校本教材(包括职业教育教材)。教师人人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确立了多个子课题 形成群众性研讨氛围。作为职业教育教师更应 “博览札记”,广泛学习、钻研本专 业的各种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从而为构建独特的春晖职业教育献力献策。不 仅要做“苦干型”的教师,更要向“科研型”“学者型”方向发展。 再次,培智学校的职业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能力素质。 有人认为特教老师工作轻松,即不讲合格率,也不讲百分比,甚至认为,职教 的孩子虽然都 20 好几了,可照样什么也学不会,因此,老师不必有太多的能力。 其实不然,职教老师应具备多方面的能力: 一是实际操作能力。职业教育有别于 其他教育的主要特点,就是它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可以说,我个人认为,它的教学 活动百分之八十是靠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来实现的。 因此, 职教老师必须有很强的 动手能力。更何况启发教育弱智学生,要经常制作、使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课件。 更需要老师不提高自身能力。不然很难适应现代特教的发展。二是语言表达能力。 由于我们孩子的认知能力所限,施教时必须经常性地反复讲解,把“深奥”的知识用 最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 还要以自然亲切的语态, 生动贴切的语汇和富有情感的语 调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所以良好的表达能力对职教老师来说 也是是非常重要的。三是更强的教育能力。包括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分层教育, 综合教育以及搞多种活动的教育能力。 职教学生大多青春萌动, 更有学生受外界影 响行为趋于社会化。所以,心理疏导就显尤为重要。老师在教育中对学生要努力做 到“四个坚持”:动之以情,坚持热忱的关爱;晓之以理,坚持耐心的诱导;导之以 行,坚持积极的鼓励;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训练和培养。四是一定的交际协调能 力。众所周知,职教学生要有实习基地。因此,与实习单位协调好各方关系,也是 不可或缺的。 最后,是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过程。因此,必 须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而特教教师每日面对弱智学生, 所教的不一定及时 学会,要求做的学生不能很好去做。虽是职高学生性情却如三岁孩童;平时老实憨 厚发起火来对老师又打又骂, ……这对教师来说是非常痛苦的, 也是我们工作的艰 巨性所在 教育界人士经常说:特教老师需拥有“四心”:爱心,耐心,恒心和信心。可见 对特教老师心理素质的要求是相当高的。 大东聋校始建于 1959 年。位于二 0 四地区北运河畔。占地 10380 平方米,建筑面积 4200 平方米,绿地面积 240 平方米,现有教职工 55 人,聋生 122 人。学校具有现代化教育教学 设施,集康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高中教育为一体-------聋教育学校。 学校拥有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承担着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现有省 特级教师 1 人, 市师德标兵 1 人,区教师新秀 5 人, 明星教师 3 人, 师德标兵、 优秀班主任、 省、市优秀课等多人。 多年来,坚持“升学与就业”的办学特色,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个别化教学,目前职业教 育有计算机、服装专业,高中基本参照普通高中的课程。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 关爱下,体、卫、艺工作多次荣获全国、省、市荣誉。被全国残疾人联合会、国家体育总局 评为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 “九五”、 “十五”期间科研课题受到专家好评, 并通过考核验收。 教师的多篇论文在全国、 省、市获奖。 多年来我校毕业生分别考取长春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等高校。 学校荣获特殊教育贡献奖。 学校的党、政、工、青等方面工作分别荣获省、市、区先进单位。 有残疾的学生,没有残缺的教育。全校教职工继续一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谦虚谨慎,自强不息,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的精神,创建学校更加美好的明天。 (完)学校有教职员工 44 名,平均年龄 40.2 岁。中学高级教师 2 名,中级教师 25 名。 市、县级骨干教师 9 名。研究生同等学历 3 名,大学本科 8 人,专科 23 人。现有 6 个教学 班,学生 54 名。学校教学设施完善,设备先进,各种活动场所齐全,是一所实施九年义务 教育花园化寄宿式特殊教育学校。 建校以来, 学校把教育教学做为学校的主要任务, 强化教科研工作做为学校的当务之急, 抓办学特色,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做为学校的立足点,更新观念、创新进取做为学校生存 发展的根本。学校在“团结、务实、勤奋、进取”的领导班子带领下,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教 学经验丰富、结构合理、奉献进取的教师队伍。用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构建了良好校 风、教风、学风。近年来,学校完成省科研课题一项,县科研课题二项。荣获非典型肺炎防 控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等称号。 多年以来,县政府领导十分关怀特殊教育工作,办学经费逐年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得 到了极大的改善,全县聋儿已全部免费就学。 综合教学楼几大区域。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安静整洁,功能齐全。生均绿地 20 平方米以上, 软硬覆盖率达百分之七十,被评为市级花园式学校和市绿化先进单位。 综合 教学楼建筑面积 2460 平方米。根据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活动需 要,楼内设置了律动 室、康复训练室、美术室、图书阅览室、实验室、计算机 室、职业教育室、测听室、多媒 体电教室、启智训练室等专业教室,用来训练 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并有食堂、宿舍、浴室等附属设施, 以满足学生学习、生活和活动的需要。 学校现有教职工 30 名(专任教师 24 名) 。专科以上学历的 16 人,占总数的 百分之五 十三。师范毕业生 18 人,占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小学高级教师 17 人, 占总数的百分之五 十七。兰继军 李国庆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发展特殊教育, 必须使师资队伍建设先行一步。 西部大开发为西部特殊教育带来了实现跨越 式发展的良好机遇。 在这一进程中, 提高西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素质, 已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一、提高西部特殊教育教师素质的意义 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工作、 提高教师素质的要求在历年来有关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中均有 所体现。如《教师法》《残疾儿童教育条例》等。这为开展这项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但 、 也应看到特殊教育的师资建设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特别是在西部地区, 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比较中外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方面的差异, 对改 革当前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体制提出了建议, 如完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 改革特殊教育教师 培训课程体系等; 随着我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 许多学者强调要坚持一体化教育的精 神,在普通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的课程;在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后,西部特殊教 育的发展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一些学者指出西部大开发首先要注重开发西部的人力资源, 对 特殊儿童更应予以关注; 还有人强调要以新的眼光来看待特殊儿童, 他们也是有潜在能力和优势 的,要将他们的智力资源也开发出来,这项工作在落后地区就更有必要。特别是在 2001 年召开 的第三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适应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加强师资培训工作, 促进落后地区困难儿童的教育。这也是符合普及教育和因材施教原则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 何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普及和发展特殊儿童教育, 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今后将更多的注重按照因地 制宜、因人而异的原则来普及特殊教育。而教师的素质就成为这一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根据 各地实际提高教师队伍的质与量,将成为影响西部特殊教育发展的致关重要的因素。 基于以上分析, 在新世纪之初, 我们提出了开展促进西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素质的课题研究, 是有着其现实意义和深刻的理论意义的。 本课题立足于基层特殊教育学校的工作, 将研究的子课 题与教师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 使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探索问题、 尝试解决问题和总结经验, 这对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同时,本研究将以课题为纽带,开展 有针对性的教师岗位培训, 及时向广大教师传递特教界的最新动态和理论, 指导教师开展科研工 作,这将为今后开展教师培训探索新的途径。开展本项研究,不仅要帮助教师们将工作经验总结 上升为理论,并且也会对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理论、特殊教育管理、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农村 和边远地区特殊儿童教育安置等方面提出新见解。因此,适应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建设高 素质的教师队伍来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特殊儿童享有更高质量的教育就显得更为必要和紧迫。 二、新时期特殊教育教师基本素质的特征 (一)师德是特殊教育教师素质的灵魂 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具备对特殊儿童的爱心和对特殊教育事业的忠诚, 这就对教师 的师德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师德水平决定了特殊教育教师是否合格、称职,也就决定了特殊 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在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更有其现实意义。教师如果具有高尚的师德,可以影 响和感染学生, 使他们模仿和学习教师的言行。 特殊教育教师的师德水平高低表现在他们对特殊 儿童是否充满了爱心,在工作中能否敬业乐教,是否勇于创新。特殊教育教师要比普通教师付出 更多的努力和辛劳, 这也正是体现对其师德水平高要求之处。 但由于目前各地特殊教育教师水平 参差不齐, 社会环境对教师职业有多方面的影响, 因此师德建设仍然应作为新时期特殊教育教师 选拔与培训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水平是特殊教育教师素质的核心 影响特殊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是教师的教学水平, 长期以来, 特殊教育学校由于缺乏竞 争机制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 尽管特殊学校没有走应试教育的道路, 但特殊学校现有的教 育水平和教育质量远远低于普通学校。 因此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 教学工作不仅不能削弱, 还必须加强,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实 施课程改革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加强 师生的互动, 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同时对于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的评价也发生了大的变化。 顺应这一变化, 推动广大西部特殊教育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 可以极大地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三)科研能力是特殊教育教师发展的动力 特殊教育教师参与科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要面向特殊儿童实施素质教育和培 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具有优秀的教师。特殊教育相对于普通儿童的教育,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关 于特殊儿童的心理和特殊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还有很多空白领域, 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特殊教育 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有着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良好条件, 特别是在实 施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改革进程中, 基层教师可以发挥其优势, 不仅解决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具体 问题,也有助于总结教学改革的经验,形成具有理论水平的研究成果,促进特殊教育科研水平的 提高。 今后的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做教书匠, 而要通过教学来改进教学, 加强教师专业素质培养, 最终使自己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实现教学和科研两方面的同步前进。 (四)心理素质是特殊教育教师成功的保障 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 教师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都很大, 特殊教育教师的外部环境更是 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干扰, 种种现象都可能导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不佳。 特别是社会上人 们对特殊教育及特殊教师存在一定偏见和不理解, 一些教师受社会上消极因素的影响, 对自己从 事的职业信心不足, 从而影响了其工作效率。 而目前教师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付出与教师的物质 收入上存在着较大的反差, 同时要教育好特殊儿童意味着教师要付出比普通教师更多的努力。 诸 如此类的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特殊教育教师的身心健康状态, 因此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势必要 求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证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 (五)创新精神是特殊教育教师素质的本质特征 创新是新世纪的特色之一, 教育创新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特殊教育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中,同样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贯穿特殊教育教师一切活动的最本质的特征。 在特殊教育领域里,创新精神也是不可缺少的。不管是课堂教学改革、还是参与教育科学研究, 都需要教师发挥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师具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 新型人才。 当前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改革要求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陈旧的教育方法, 在教育教 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而鉴于特殊教育的对象较为复杂,就更要求特 殊教育教师具有较高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提高西部特殊教育教师素质的策略 (一)加强师德建设,使教师成为特殊儿童的表率 当前我国大力提倡 “以德治国”,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特殊教育学校的师德建设是这一大潮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殊教育学校在学校管理上要坚持实行“以德治校”, 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建设。 这是由特殊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教师的师德水平往往决定了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水 平。由于特殊儿童存在着种种缺陷和困难,在教育中就更需要教师给予关爱和无私的付出,没有 高尚的师德, 是难以做到真正的关心儿童的。 西部地区的教育极为不平衡, 既有优秀的教育案例, 也有足以为戒的惨痛教训,例如在一些教师的观念里,仍将学生看作是被动的个体,在教育中往 往采取粗暴的态度,甚至以体罚来管教学生。因此,要加速西部特殊教育办学质量的提高,就首 先要关注师德建设。 (二)促进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适应新时期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的核心任务, 这一趋势 也影响到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发展。 课程改革要求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的设计和开发, 这就打 破了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过分受固定课程、 教材制约的弊端, 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就参 与课程的建构。而特殊教育本身又特别强调教育对象的个体特征,要求加强个别化教学的探索。 这就符合了当前课程改革进程中的校本课程、 个别化课程的开发应用趋势, 使教师本人的教育经 验融入课程的建构过程中。 今后随着特殊教育教师更多的参与教育科研活动, 也更要求教师在学 科发展和专业素养上不断提高。过去西部特殊教育的起步晚,起点低,而当前课程改革为西部特 殊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抓住这次机遇可以极大地促进西部特殊教育教师整体素质的提 高。 (三)健全特殊教育教师任职资格制度、进修制度和晋级制度 对于特殊教育这样专业化极强的领域, 需要以法规和制度的形式来明确教师的资格与规范教 师的素质。这就需要将特殊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制度、进修制度和晋级制度统筹考虑。目前我国 特殊教育教师的任用还很不规范, 一些地方许多特殊教育教师根本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 而经过 特殊教育师范院校所培养的毕业生又有许多不能补充到特教实践中去。 这造成师资的缺乏和资源 的浪费。通过教师任职资格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促使基层教师 队伍的质量得到大幅提高。 但仅仅有从教的资格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能够成为合格的特殊教育教 师。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学方法的改变等都使得教师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 不断更新, 一次性的教师培养模式是无法适应变革的要求的。 因此在教师培训中还要注意与教师 的进修活动结合起来,使教师获得任教资格的同时,也切实地提高业务水平。 (四)为教师提供良好环境,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 教师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特别是对于特殊教育 教师而言,他们也面临着工作和生活多方面的挑战。这就导致部分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影响 了工作效率。为此应多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普查和监测,缓解教师工作压力, 促进教师心理健康。要巩固西部特殊教育的师资队伍,不仅要为特殊教育教师提供物质保障,更 要关注其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维护其身心健康、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教师 管理部门也要贯彻人性化精神,切实关心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改进管理方法,从而创建高素质的 特殊教育教师队伍。 (五)营造教育创新的良好氛围,促进教师素质全面提高 教育创新是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特殊教育教师的素质提高也离不开教 育创新。要建立一套有利于教育创新的机制,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 训,使教师转变观念,鼓励教师大胆创新,突破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制约,形成符合时代 发展要求的教师技能。 在教学方面推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力度, 促使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提高和 在课程构建中的创新性表现; 在教育科研方面要努力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 提高其科研能力和水 平,加强科研活动的规范性,鼓励教师自选课题,促进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协作;在教育管理方面 要贯彻民主管理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为教师成长提供自由空间;在教师培训方面,突出制度创 新,加强教师培训的规范化、系统化和针对性,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动态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湛, 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努力实现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新发展,《中国特殊教育》 2001 年第二期 2. 赵斌 邵燕楠, 澳大利亚特殊教育师资与中国特殊教育师资的比较研究,《中国特殊教育》 2000 年第一期 3. 课题组: 杜晓新等, 上海市特殊教育专升本课程设置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特殊教育》 《 2000 年第一期 本文刊登于《现代特殊教育研究(下),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出版 》摘要: 教师素质研究是教师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大陆地区关于特殊教育教师的素质研 究主要集中在特教教师素质构成、特教教师知识与技能、特教教师观念与态度,以及特教教 师心理健康等几个方面。 笔者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现有研究在内容和方法上的 局限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特殊教育 教师素质 述评 分类号:G760 1 引言 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 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可见,教师素质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因此, 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以及如何培养教师素质这两个相互关联的主题就成为教师 研究中最受关注的焦点问题。 特殊教育教师是教师群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我国大陆地区特 殊教育教师研究中, 关于教师教育的研究数量较多, 也有学者专门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 了综述。 本文旨在对我国大陆地区有关特教教师素质的研究进行概括和总结, 并在此基础上 分析我国大陆地区特教教师素质研究的局限与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2 研究概况 2.1 特教教师素质结构研究 分析教师的素质构成是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什么是教师素质的主要构成要素?许多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者都 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林崇德等人认为,教师素质结构至少包括五个方面,即:教师的职业理 想、教师的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与策略。叶澜将 教师素质分为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师的能力结构。冯颖认为,教师素质包 括观念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身心结构四个方面。还有一些研究者通过定量研究的方 法提炼出教师素质的核心结构。 如汪波提出教师应该具有业务素质、 政治思想素质和心理素 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教育理论素质五个方面。李祚山的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素质 结构应包括七个因素,即:信息的获取能力、意志品质、教师的一般能力素质、教师的职业 道德和教育理念、对待学生和教育的态度、课堂调控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和心理素质。针 对特殊教育教师的素质结构问题,一些特教研究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学者提出, 特教教师除了具备有教师所应具有的共同品质之外, 还应具备特殊教育职 业所特别需要的专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具体而言,特教教师应该具有崇高的专业 道德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热爱特教事业,公正、平等、尊重、关怀、非歧视性等),具有复合 性、精深的专业知识结构(除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知识、教育学科知识、残疾儿童的身 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训练相关知识),具有娴熟的应用性专业能力和技能(除教学、科研、终身 学习能力及各项教师基本功,还要掌握特殊儿童评估、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特殊儿童康复 等方面的技能)。 黄金莲认为,除具备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敬业精神、全面的普特教知识(普教教师所具 备的基本知识技能,特殊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以及手语、盲文、语训、手工等沟通技能 和职业技能)和一些特殊能力(如课程设计、教育科研、诊断评估、心理辅导、教育技术等) 之外,现代教育观念(教学观、师生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知识更新能力以及与家长、社会 机构密切联系的能力也是特教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 针对特教教师工作的特点和新时期对特教教师工作的要求, 蓝继军将特教教师基本素质 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师德是特殊教育教师素质的灵魂, 教学水平是特殊教育教师素质的核 心,科研能力是特殊教育教师发展的动力,心理素质是特殊教育教师成功的保障,创新精神 是特殊教育教师素质的本质特征。 随着全纳教育在世界各国的推广以及我国大陆随班就读工作的不断发展, 特殊教育和普 通教育相互渗透和相互支持, 这就对普教教师和特教教师的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学 者针对全纳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进行了论述。 为满足全纳教育实施的需要, 教师应该 具备三方面的素质,即:形成全纳的态度、价值和期望(真诚接纳所有有特殊需要的学生、 形成合理的教育期望、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树立民主的教育观(树立民主的教育机会观 即教育机会均等,树立民主的教育过程观即“合作学习、共同生活”,树立民主的发展性的学 生评价观); 具备教育特殊儿童的知识(如特殊需要儿童的概念及分类、 全纳教育发展及趋势、 关于特殊教育的文件法规、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特殊需要儿童生理心理特征、从事全纳 教育的专业信念)、技能(音乐、舞蹈、手语、盲文等)和情感(关爱和帮助)。 以上几种关于特教教师素质结构的观点都是基于实际经验和理论分析而提出的。 另有研 究者通过实证研究对即将成为特殊教育教师的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所应具备的素质进行了 分析。曾雅茹对福建省泉州师范毕业、现在各地特殊学校或特教班任职的教师的调查表明, 特教教师认为中等师范特师生应具备的素质依次为特教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教学基本功、 特教专业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社会活动能力、心理素质,以及科研能力。在数据分析的基 础上,研究者提出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素质:思想素质(一般公民具 备的思想素质和特殊教育理念)、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必备素质(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扎实 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和儿童心理与教育的基础理论)、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必备的专业素质(系统 的特教理论,特殊儿童病理理论,特殊交流技能和鉴别、教育、训练、管理特殊儿童的方法 与技能)、良好的身心素质(心理健康)。 综观现有我国大陆地区各种关于特殊教育教师素质结构的论述后不难发现, 知识与技能 (一般科学文化知识与能力、普通教育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特殊教育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 科研能力)和观念与态度(专业信念、 职业道德)是特殊教育教师素质的两大主要构成因素。 因 而,有不少学者对这两方面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研究和探讨。 2.2 特教教师知识与能力研究 2.2.1 特教教师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及其重要性的看法 甘昭良通过问卷调查分别对特教学校教师必备知识技能掌握水平及其对知识技能重要 性态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者将特教学校教师的知识技能分为六类,即:普通教育理论知识、 特殊教育基础知识、教师基本技能、弱智儿童教育基础知识、聋童教育基础知识、盲童教育 基础知识。在对“普通理论知识”的态度上,儿童发展心理学被大多数被试(76%)认为是重要 的,而分别有一半以上被试认为普通教育学(57%)和普通心理学(53%)重要。各项“特殊教育 基础知识”对于特教学校教师来说都比较重要。绝大多数的被试(91%)认为特殊儿童个别化 教育计划的制定重要,而认为特殊教育的概念与分类、特殊教育的现状、特殊教育的发展趋 势、特 殊儿童行为管理、特殊儿童班级管理、残疾儿童的辅助工具、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重要的人 数比例也在 60%以上。在“教师基本技能”之中,认为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师口语重要的人分 别高达 85%和 84%,而认为三笔字、美术、舞蹈重要的教师也达到 60%以上。对于“弱智 儿童教育基础知识”(儿童智力筛查、儿童社会适应性行为测量、弱智儿童教育及评估、弱智 儿童心理学、弱智儿童教育安置及教材教法)、“聋童教育基础知识”(听力测试、聋童教育及 评估、聋童心理学、聋童教育安置及教材教法、手语、听能说话训练)和“盲童教育基础知 识”(盲童教育及评估、盲童心理学、盲童教育安置及教材教法、盲文、定向行走)三方面几 乎所有项目,都有一半以上教师认为重要。 特教教师对这六类知识技能的实际掌握程度又如何呢?在“普通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 上,认为欠缺人体解剖生理学和外语知识的教师较多,分别占总人数的 50%和 59%,而最 被教师重视的普通心理学和普通教育学知识也是教师掌握程度最好的两项。 教师最为缺少的 “特殊教育基础知识”主要是特殊儿童的生理病理、 儿童精神病学以及三类主要残疾儿童外的 其他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有一半以上的教师对教师口语和三笔字有比较好的掌握, 而分 别有 1/3 及近一半的教师欠缺器乐演奏和美术的技能。在每项关于三类特殊儿童教育基础 知识与技能的条目上,都约有 1/3 的教师认为自己欠缺该项知识技能。 甘昭良的这两项研究通过教师自陈的方式对特教教师对其所需知识技能的实际掌握和 期望掌握程度进行了了解和分析, 发现了在职特教教师素质结构中的薄弱之处, 对于建构和 完善特教教师素质结构有着重要意义。然而,遗憾的是,研究者并未将这两项研究结果合并 并加以对比。 2.2.2 计算机能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 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甚至达到不可或缺的 程度。因而,有研究者对特教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多媒 体技术在特教教学中的优势及其优化教学设计的作用, 同时也指出了多媒体技术在特教教育 教学的应用对特教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申仁洪对特教教师计算机能力及其对计算机辅助教学 的态度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特教教师非常重视学习计算机知识及在特教教学中运用计算 机技术; 教师最愿意培训的计算机知识是应用软件的使用、 使用和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软件; 95%的教师愿意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在教育教学中使用计算机。 郭海英等人对河北省 邯郸学院教育系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也表明了特教师范生对于计算机知识技 能方面培训的渴求。 这些研究结果说明, 计算机技能是特殊教育教师非常需要具备且亟待加 强的一项素质。 2.2.3 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教师所应具备的促进教师自身持续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能 力。祁立刚对特教学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目前造成特教学校 教师科研能力较弱的主要原因包括:教师水平的差异,工作环境中缺乏科研气氛和动力,科 研条件差和教师自身原因(如教师认为科研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教 师对科研有畏难情绪),并建议从提高特教教师科研意识和专业理论水平、开展形式多样的 教研活动、强化教研管理和建立教研机制等多方面人手提高特教学校教师的科研能力。 2.2.4 教学能力 邓猛对普通小学随班就读教师教学调整策略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 教师教学调整策略 包含教学的针对性、 计划性和弹性; 农村和城市被试在教学调整策略方面总体上没有显著差 异, 但农村教师似乎比城市教师更加注意针对随班就读生进行教学调整; 城乡教师的教学调 整都没有受到师资培训的类型、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在随班就读工作广泛开展的情况下,普 教教师能否针对普通班级中特殊学生的需要对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就成为了影响随班就读 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而, 此项研究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实际调查对随班就读教师的教学应对水 平有了初步的了解。 教学能力本应是教师素质研究的重点, 因为教师每天在课堂中都需要运用这些能力。 然 而, 我国大陆地区特教教师素质研究中却仅有上述一项涉及这个方面, 关于特教学校教师实 际教学情况和教学知识能力的调查仍是空白, 这足以说明特教研究者对这一主题缺乏必要的 重视。 2.3 特教教师观念与态度研究 2.3.1 特教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 毫无疑问,师德是教师必备的一项重要素质。有学者认为,由于残疾儿童身心发展上的 特征和特殊教育需要, 特殊教育对特教教师思想道德品质提出的要求比普通教师的职业道德 要求更为严格。具体来说,忠诚于教育事业是特教教师搞好工作的基本前提,热爱学生是特 教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以身作则和为人师表则是特教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唐燎原也认为特教教师应具有比普通学校教师更为强烈的奉献精神和爱心。 此外, 热爱 自己的事业, 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心也是特教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对 特教教师职业道德培养途径进行的分析中,他指出应做到四个结合:他律与自律,德治与法 治,弘扬正气与打击邪气,职业道德建设与创建文明单位。 另外, 也有学者根据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状况以及特教教师专业劳动的特点, 对特教教师 专业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总结,将人道主义的专业理想、甘于清贫的专业情操、坚韧不拔的专 业意志和坚强独立的专业个性四个方面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 2.3.2 专业信念 对工作的坚定信念和热爱是从业者努力坚持干好工作的最大动力。 特殊教育是一项伟大 的事业, 但其日常工作却是繁琐而艰难的。 因此, 对于面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教师来说, 对特殊教育的态度是决定他们工作表现的关键因素。 甘昭良在对福建省特殊教育师资现状的调查中发现 42%的特教学校教师专业思想牢 固,热爱特教工作,并且愿意把其当成一生的事业;52%的教师虽然热爱特教工作,但认为 自己不一定将这份工作作为终身职业;有少数教师(6%)不喜欢这份工作,并希望转行。一 项关于重庆市盲校与聋校师资情况的调查发现 57%的教师乐意从事特教教师职业。曾雅茹 的研究发现,多数特教教师喜欢本职工作(67%)。然而,在喜欢特教工作的教师中有 40%不 安心于这份工作。 造成教师不安心的因素包括不能充分发挥才能、 社会不理解、 领导不重视、 学校条件差、社会对特教工作的偏见等方面。 由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虽然多数特教教师比较热爱特教工作, 但仍然有少部分教师 对特教工作存在着厌烦心理, 并且考虑离职, 大陆地区特教教师的专业思想仍需进一步稳固, 从而确保特教教师队伍的稳定。特教教师对于特教工作的看法是如何形成的?职前培养对于 他们专业信念的形成有无积极作用?弄清这些问题是帮助特教教师巩固专业信念的关键。几 项对特殊师范生的调查得出了一些相关研究结果。 首先, 不少特教师范生都是非自愿报考特教专业的, 这可能是影响其专业信念形成的一 个因素。一项关于高等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新生专业思想的调查发现,约 1/3(32.43%) 的新生非自愿报考特教专业。在郭海英等人的研究中,这一比例高达 48%,也就是说,有 近一半的特殊教育师范生不是在对特殊教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自愿报考这一专业的。 非第 一志愿报考特教专业的师范生也不在少数, 以南京特教职业技术学院特教专业学生为调查对 象的研究发现,有 57.8%的学生并非第一志愿报考特殊教育专业。 其次, 在对从事特教工作的愿望和对就业前景的预期上, 有研究表明只有一半的特教专 业新生对就业前景乐观,而有 19.46%的学生准备有机会就改行。而另一项研究的结果则比 较乐观,有 88%的学生愿意在毕业后去特殊学校工作,且这种意愿岁年纪增长而加强。这 说明所接受的专业培养增强了特教学生的职业定向。 不过张茂林和盛永进的研究却发现, 虽 然有 71.7%的学生毕业后愿意去特殊学校工作, 但高年级的比例却低于低年级, 尽管差异不 显著。性别和所在地区对特教师范生是否愿意从事特教教师工作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女生 愿意从事特教工作的比例显著高于男生,农村学生愿意从事特教的比例远远高于城市学生。 2.3.3 特教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 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是影响随班就读工作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 国内不少研究分 别从普小教师、特教学校教师、教育行政人员、师范生、同伴群体、家长和社会人士等多个 角度进行了对随班就读态度的调查研究和分析。 而其中, 特殊教育教师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的态度反映了他们对于融合教育的接纳程度及对特教发展趋势的理解, 同时也暗示了在他们 在多大程度上愿意为融合教育的实施提供支持服务。 彭霞光进行了一系列对盲校, 盲聋哑学校和培智学校教师对随班就读态度的研究, 结果 表明:从总体上讲,教师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是积极的,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理解 或偏见,甚至存在对残疾人拒绝、隔离的倾向。盲校教师的态度最积极,而聋校教师的态度 最消极。 培训及学历都是影响教师态度的重要因素, 接受过随班就读和特殊教育培训一周以 上和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与其他教师相比, 态度更为积极。 其他一些因素也对教师态度产生 影响, 如担任学校领导职务的教师比普通教师态度更为积极, 女教师对残疾人的评价和期望 比男教师高,40 岁以下教师比 40 岁以上教师态度更积极。然而,性别、所教科目、职称、 年龄等因素对特教教师态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一项关于普小教师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随班就读态度的对比研究发现, 特教教师持赞 同态度的比例(70.2%)远远高于普小教师持赞同态度的比例(32.7%); 特教教师比普小教师对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接纳程度更高, 且态度也明显更为乐观和积极; 两类教师对随班就读的 态度均不受教龄、 性别及是否学习过特殊教育课程的影响; 教师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在普 通班级随班就读的主要忧虑因素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 教师专业知识和经验不够、 缺少时 间和精力、同学关系、教学条件、家长配合、学生的行为问题、教师态度、以及相应的政策、 人员编制、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等。 2.4 特教教师的心理健康及相关研究 心理素质被一些学者认为是特教教师必备的一项素质。 因此, 特教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得 到了高度关注。 不少研究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一 90)作为研究工具对特教教师的心理健 康状况进行了调查。 总体而言,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心理问题令人堪忧。一项研究的结果表明:特教学校教 师中有中度至重度心理问题人数的检出率竞惊人地高达 68.6%, 教师在 8 个因子上的得分显 著高于全国常模。 这一结果说明特教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一般成人。 在对北京市特 教教师的研究中,具有轻度及其以上心理问题的教师占总数 25.16%,且 SCL-90 的分显也 著高于全国常模。重庆市特教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亦不乐观,除敌对因子之外,教师在其余 9 个因子上的得分均明显超过国内成人常模。李季平通过 SCL-90 对上海市特殊学校教师 心理健康状况所做的调查也有相似发现,即:与国内成人常模相比,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在躯 体化、 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症、 恐怖、 精神病性等 6 个因子的均分均显著高于常模。 特教教师的心理健康在性别、年龄、学历、学校类别、教龄、 婚姻概况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徐美贞的研究发现: 总体上女教师心理健康比男教师差; 心理健康水平随年龄和特教教龄增 长不断提高; 高学历特教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培智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聋校 和盲校教师。申仁洪和林欣的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中的部分维度与 SCL-90 中的部分因子 有显著相关; 社会支持总分对强迫症状和抑郁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主观支持对焦虑有显著 的预测作用,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对强迫症状、抑郁和人际关系都有显著的预测度。 有研究者对聋校教师心理健康的表现、 影响因素和干预策略进行了探讨, 认为聋校教师 心理不健康主要表现在不良情绪反应、人际关系问题、职业行为问题和职业倦怠等方面。影 响特教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社会、 职业和个人因素, 并建议应从这三方面出发维护和促进 教师心理健康。 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问题是近来大陆特教研究者关注的另一个问题。随着 21 世纪 初中国大陆地区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进行, 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得到了空前的关注。 教 师职业倦怠问题在本世纪初得到教育和心理研究者的关注,且相关研究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不少学者对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职业技术学校等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际调查, 但绝大多数研究的对象是普通教育教师, 关于特殊教育教师职 业倦怠的研究在近两年才刚刚开始。 在已经发表的论文中, 刘在花针对特殊学校教师职业枯 竭特点及职业枯竭与教学效能感的关系做了两项研究。 她的研究发现, 特殊学校教师职业枯 竭显著低于普通学校教师; 北京市特殊学校教师职业枯竭显著高于深圳市特殊学校教师; 特 殊学校教师职业枯竭在教龄、学历、每周授课数量、任教科目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特殊学 校教师的职业效能感能够显著预测职业枯竭。 金泽勤和李祚山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 对特教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 除了以焦虑、 倦怠等消极心理特征为主题的特教教师心理研究, 一项研究对特教教师积 极心理学品质加以关注。研究结果发现:教师总体敬业得分属于中等水平,奉献水平最高, 专注次之,活力最低。男女教师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女教师在三个维度上均高于男教师。10 年教龄以上教师在三个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 5 年以下教龄教师。这项研究选择生活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 工作绩效和离职意向来解释敬业对特教教师的影响。 结果表明敬业对前三者有 正向影响,对离职有负向影响。 综上所述, 我国大陆特教研究者在经验基础上对特教教师素质结构构成进行了总结, 并 且开展了一些关于特教教师的知识与技能、观念与态度和心理健康方面的调查。另外,有部 分关于特教教师的心理研究选取了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和随班就读教师作为被试, 这充分说 明研究者开始对特教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成长加以关注, 并且注意到在不同教育环 境中提供特教服务的各类教师可能存在的心理上的差异。 3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可以肯定的是, 我国大陆已有的关于特殊教育教师心理研究的成果有助于人们对特教教 师素质的认识和理解, 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的改革提供了依据。 然而, 我们也不应忽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局限与不足。 3.1 研究内容上的局限 对特殊教育教育教师任职资格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是特教教师质量的有效保障, 美国特 殊儿童委员会(CEC)制定的《每个特殊教育这必须知道什么――有关特殊教育教师准备和资 格的国际标准》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我国大陆特教事业的发展正缺乏这样一个具有重要意 义的、 统一的教师标准。 对特教教师素质定义及构成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大陆地区特殊教育教 师资格标准的制定及教师培养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科学系统的理论依据, 但遗憾的是, 虽然有 一些研究者探讨了特殊教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结构, 但深入分析教师素质构成要素之间内 在关系及教师素质发展过程的研究却还没有得到开展。 现有研究的主题偏重于教师特征(静态),如知识与技能、观念与态度、心理健康等,而 缺乏对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研究(动态)。探讨特教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描述和分析教师在 每一阶段的心理特征和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模式和有效策略, 可以为特教教师培养和改革提供建设性的研究成果。 因而, 我国大陆地区需要尽快开展这些 方面的研究。此外,特教教师专业素质研究涉及的方面也非常有限。例如:教学活动本是教 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的核心, 而关于特教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行为的研究却属凤毛麟角; 教师 将已有知识技能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以及自我更新能力也是值得关注的另一主题, 因为只有教 师将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真正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不断发现、解决新问题,并充实和丰富自 己的素质, 才能保证教育质量和教师个人的发展, 但现有研究中对这方面也未曾涉及。 而且, 在大量普教教师素质研究中包括的教师心理特征研究,如:工作价值观、职业承诺、工作满 意度、人格、胜任力等方面的研究,也没有在大陆地区现有的特教教师心理研究中出现过。 现有研究中关于普教教师和特教教师的对比研究也非常缺乏。 除对普教教师和特教教师 在随班就读态度上的比较研究之外, 没有其他研究对两类教师在专业素质特征和发展过程上 进行对比分析。 比较研究能帮助教育工作者了解普教教师和特教教师在素质结构和专业发展 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并通过对比进一步探索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对普通学校教师提出的要 求,从而更好地为随班就读师资的建设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另外, 现有大陆地区特教教师素质研究主要以描述和讨论为主, 如何促进特教教师素质 发展的研究亟待开展。 例如, 有很多学者通过调查发现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 较严重,但没有学者通过实验对特教教师心理健康的干预方法和策略进行设计和评估。 3.2 研究方法上的不足 相对于研究内容上的局限,研究方法上的不足显得更为突出。 首先, 现有研究的研究对象基本局限于特教学校教师和特教师范生两类, 对于不同教育 环境下的多类教师(如普通学校特殊班教师、随班就读教师、资源教师、早教机构特教教师) 的专业素质研究非常少见。而且,多数调查研究的样本量偏小且具有地域性,因而研究结果 往往无法得以广泛推广。 其次,研究方法缺乏规范化、科学化和多元化。凌苏心在对我国大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特殊教育研究进行综述时就曾提出“特殊教育研究的一个明显不足是规范性研究较少,而多 限于经验或思辨的方法”。现有特教教师专业素质研究也明显存在这一问题。不少研究都是 研究者以自身经验为依据而进行的直接分析, 而这种对问题进行的探讨是否能够指导实践很 大程度上是由研究者的理论水平而决定。 研究者理论素养的参差不齐造成了现有研究的随意 性和非理性化特点。除此之外,现有研究描述性研究方法单一(问卷调查),而解释性研究又 极度缺乏。 通过问卷调查、 准实验设计和定量数据统计分析手段等实证研究方法确实能为建 构特教教师素质结构和评估特教教师素质提供有力帮助,但运用参与性观察、个案研究、档 案资料研究、 话语分析等质的研究方法对特教教师素质特征的获得和发展进行深入的了解同 样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由于教师心理的情境性、发展性和可塑性,动态与纵向研究也应成 为特教教师专业素质研究的有益补充。 现有相关研究在方法上的缺陷表明, 只有日益高涨的科研意识和科研积极性还不够, 特 教研究者必须从改进研究方法出发提高研究的质量。 4 未来研究趋势 我国大陆地区开展特教教师研究的空间很大, 许多对特教实践有指导意义的课题都亟待 开展, 因而, 特教研究者肩上的责任很重。 在对现有研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笔者认为, 未来研究主要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 4.1 对特教教师素质结构进行更科学、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如对特教教师知识能力构 成的实证研究、关于特教教师人格特质和教学价值观的研究; 4.2 通过质与量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索特教教师素质对教育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影响,影 响特教教师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各方面因素, 以及通过何种方法和策略可以促进特教教师的素 质发展,如认知水平的提高、课堂教学控制力的增强等。 4.3 广泛开展特教教师发展规律的研究,了解特教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特征及发展过程 中的具体变化,揭示促使特教教师从新手成长为专家的共性规律。 4.4 进行普特教教师对比研究,以及对不同类别特教教师(如特教学校教师、早教机构 特教教师、普通学校特教班教师、随班就读教师、资源教师等)的比较研究。 责任编校 周 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药代表具备的素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