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诗 山光桃

您当前的位置:&>&&>&
无相关信息当前位置:>> >>
《山行留客》张旭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山行留客》是唐代书法家、诗人张旭的诗作。此诗通过对春山美景的整体描绘和对客人欲离去想法的否定及劝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并蕴含着要欣赏最美景致就不能浅尝辄止的哲理。篇幅虽短,却景、情、理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全诗语言质朴,虚实相间,跌宕自如,词浅意深,耐人寻味。
山行留客⑴
山光物态弄春晖⑵,莫为轻阴便拟归⑶。
纵使晴明无雨色⑷,入云深处亦沾衣⑸。
⑴山行:一作&山中&。
⑵春晖:春光。
⑶莫:不要。轻阴:阴云。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⑷纵使:纵然,即使。
⑸云:指雾气、烟霭。
【白话译文】
  山中的景色沐浴着春天的阳光,不要因为只是微微的阴天就打算回家。天气晴朗并无下雨的可能,走到山中云雾深处也会打湿你的衣服。
  这首诗紧扣诗题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绘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画。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辉&,写出了留客的前提条件&&山中万物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一派醉人的美景。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全诗正面描写山景只有这一句诗。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
  次句&莫为轻阴便拟归&,是诗人对客人的劝留之辞,恰值游兴正浓之际,天空中忽然浮过一片&轻阴&,大有大雨将至之势,这是令客人游兴顿减的惟一客观原因,暗示了客人主观上并非不恋山景的心灵信息。次句与首句紧密相关。由于第一句蕴含丰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虽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却显得顺流而下,毫不费力。
  最后两句&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采取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笔法,进一步劝慰客人既来之,则安之,不要错过美好春光,涉涉前行。因为客人怕&轻阴&致雨、淋湿衣服,诗人就婉曲地假设了一个晴天游春的问题&&在晴天中,因为春季雨水充足,云深雾锁的山中也会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径上,衣服和鞋子同样会被露水和雾汽打湿的。这也就是说,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要&沾衣&,&沾衣&是春日游山无法避免的问题,从某一角度说,这又是春日游山的一大乐趣,那么,就不必为一片&轻阴&而踯躅不前。
  这两句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
  这首诗的意境异常清幽,还表现在隽永的哲理启迪上。它告诉人们:事物是复杂的,不应片面地看问题,对待困难也是如此。在人们前进的道路上,要正视困难,勇往直前,&莫为轻阴便拟归&;在克服困难中迎来的美景,才更加赏心悦目,其乐无穷。正由于诗中含义丰富而深刻,所以,这首诗与同类登山春游诗相比就更别具一番悠然不尽的韵味。
【作者介绍】
  张旭,唐代书法家、诗人。字伯高,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公元711年前后在世。曾为常熟尉、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工书,精通楷法,草书最为知名,相传往往大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世呼为&张颠&。其诗存世六首,均为写景色绝句,以意境幽深、构思精巧见长。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
------分隔线----------------------------
唐诗赏析相关文章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题写于刘单创作的山水屏障画上的一首题画...
《重赠乐天》是唐代诗人元稹写给挚友白居易的诗作。全诗描写了两人赠别前的情景和对赠...
元稹对亡妻韦丛有着真诚执着的爱恋,这首“伴客销愁”,深情缱绻,读来沉痛感人。起句...
 Copyright &
习古堂国学网() 版权所有张旭古诗四帖_百度百科
张旭古诗四帖
《唐张旭书古诗四帖》,,墨迹本,高二十九点五厘米,宽一百九十五点二厘米,五色笺,共四十行,凡一百八十八字。此帖传为张旭所书南朝诗四首,前两首为《道士十首》中的二首,后两首为《王子晋赞》及《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此卷草书通篇书法气势奔放,运笔无往不收,如锥划沙,无纤巧浮滑之笔。此墨迹已成为张旭所传世的。该帖曾经宋宣和内府、明华夏、项元汴、清宋荦、清内府等收藏,原件藏辽宁省博物馆。[1]
张旭古诗四帖法帖内容
张旭古诗四帖释文
道士步虚词
九芝盖,北烛五云车。入倒景,出没上烟霞。春泉下玉霤,青鸟向。汉帝看桃核,问棘花。应逐酒,同来访蔡家。
北阙临丹水,南宫生绛云。龙泥印玉简,大火练真文。上元风雨散,中天哥吹分。虚驾千寻上,空香万里闻。
淑质非不丽,难之以万年。储宫非不贵,岂若上登天。王子复清旷,区中实哗(衍文)嚣喧。既见浮丘公,与尔共纷繙。
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
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一老四五少,不别可(墨迹旁有倒置符号,应为“仙隐不可别”)。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1]
张旭古诗四帖备注
《古诗四帖》录文为四首诗赋。前两首分别是南北朝的《》之六和之八,后两首是南朝的《王子晋赞》和《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1]
张旭古诗四帖法帖鉴赏
从《张旭古诗四帖》通篇来看:古意蓬勃、篆意迭出、字势纵横、激荡挥洒,有着长江、黄河的浩荡之势,有着壶口瀑布般的奔涌,有着气吞万里如虎的威慑,有着囊括万殊的包容。〔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韩愈《送高闲上人序》〕,真可谓〔具备万物,横绝太空〕〔唐司空图《诗品》〕;章法大开大合,聚散有度,相生相克,对立统一,寓〔公孙大娘〕的通神剑意,合〔担夫争道〕之自然和谐,难怪唐人有〔学之于造化,异类而求之〕〔《书断》〕的说法。其点画弹性十足,提按有度,奇幻百出,〔求其源流,无一点画不该规矩者〕〔《书林藻鉴》〕,也如《诗品》所言:〔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总之,该帖有着行神如空、吞吐大荒的浪漫自由精神,有着荡气回肠、藐视天地、笑傲王侯的气魄,是盛唐最辉煌一面的真实写照。[2]
《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唐张旭书古诗四帖.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12月第一版
薛海洋,陈辉.张旭古诗四帖: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7年2月第一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旭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