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可能南京铁道学院院的二级学院也搬过来新...

听说,可能铁道学院的二级学院也搬过来不知道是不是真的?_百度知道
听说,可能铁道学院的二级学院也搬过来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提问者采纳
来是的 后来被新乐的高官给要跑了 去了 正定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铁道学院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欢迎进入本网站,现在是
《高职学院实施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首珩
课题批准号:XJK03CZC014
课题类别:自筹
学科分类:职业成人教育
课题负责人:首珩&&&&教授&&&&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成员:梁洁婷、唐亚平、钟振龙、李忠华、张翠英、熊芊、唐建国、李伟、彭勇
&&&&&&&&&&&&&&&&&&&&《高职学院实施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首珩&&&
一、课题研究背景
在选课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分制,是19世纪下半叶在美国哈佛大学得以确立的。它所依据的思想基础,是一种尊重个人发展的教育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把个人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发展的个别差异视为教育的基础,把个人的和谐、自由发展视为教育的直接目的。因而主张教育应遵循学生的“特性”、“性向”和需求,通过促进学生个人的发展去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正是在这种价值观的关照之下,学生自由选择专业、选择课程、提前毕业或延迟毕业才显得顺理成章。正是在这种价值观的思想氛围和文化土壤中,真正的学分制才能确立并且生存下去。学分制是最能适应市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需求的一种教学管理形式。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探索如何建立起符合我国实情的教学管理制度,已成为普遍关注的课题。然而,我国对其的认识仍然处于浅层次水平,对学分制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是一项很重要也很必要的工作。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2006年,全国共有高职高专学校1152所,在校生人数已占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的54%,高职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紧密结合的一类教育,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学分制势在必行。
(一)市场经济的特点是市场主体多元化和自由、公平的竞争,它要求劳动力既具有专业针对性又具有广泛的职业适应性。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要参与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因此,学生对学习应该有较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也就是说,学生可以根据就业市场的变化及自己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特长和兴趣,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及课程,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具有更多的自我设计的权利和责任感。
(二)在市场经济已经确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门学科相互渗透,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传统单一的专业培养计划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技术人才多样化和多变性的需求。实行学分制,允许学生按自己的特长、兴趣、知识基础、爱好选择方向,鼓励学生在学完规定的专业必修课外,跨系、跨专业甚至跨院校选课,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技能水平,增强择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性,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三)高职教育的生源复杂,有普高生、职高生、中专生等,学年制的“一刀切、齐步走”必然出现一部分学生“吃不饱”和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结果,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生源多元化的现实,高职教育实施学分制是因材施教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四)从效率观看,能提升个性学习的主动性,适应社会多样化要求的教育,可获得较高的综合效益。高职教育实施学分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用性,从而使个人能够迅速适应岗位转换,使学生受教育的结果在择业的层次和薪酬的起点上得到体现,从而吸引企业参与办学,实行产学合作,树立职教品牌,形成规模化经营,获得高职教育的最大效益。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
(一)学分制及其基本特点
1.学分制是一种以选课制、导师制和学分绩点制为核心,以学分为基本单位来衡量、计算学生对某门课程(包括实践环节)学习量的柔性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起于选课制的产生和发展,实质是以学分作为学习量的计算单位,课程的地位及课程学习所需要的课内外时数是计算学分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自主选修课程,从本质来看,学分制是一种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弹性教学计划。具有以下特点:自主的选课;弹性学制;强调发展个性;淡化过程管理,强调目标管理。
&&&&2.学分制的优点及存在问题
(1)学分制优点
&&&&&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教育理念上,学分制反映了教育民主性、公正性和科学性的要求,具有“以学生为本”的主体认定功能;在教学过程上,学分制具有充分的自主选择功能;在教育保障上,具有明显的激励功能;而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学分制则加速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对教师来说,可以挂牌上课,增强竞争意识,教学积极性容易被调动起来。学生通过选课,必然对课程和教师教学进行一番比较和评价,这就促进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有利于因材施教,承认个性差异。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修专业、选学课程,自主安排学习计划,中途可以转校、转系或转专业。
有利于优化课程组合。根据人才市场的需要,不断更新培养计划,培养新型人才,与现代科技形势相适应。
科技和生产中的前沿知识更容易转化为课堂上的教学内容。
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学分制不存在严格的年级和学习年限,便于在职人员的学习,也便于有特殊情况必须中途休学或停学的学生的学习。
有利于在高校中进行文理渗透,实施素质教育。
有利于高校之间教学资源的共享。
&&&&&(2)学分制存在的问题
教学计划的完整性、系统性不易保证,容易导致知识的割裂。学生学习的计划性也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质量不容易保证。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约束力很小。会出现学生在选课上就易避难,形成“凑学分”现象,这样势必降低学习质量,影响培养目标的基本规格的实现。
以花在课堂上或实训上的时间来衡量学习程度,容易产生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使学生把受高等教育看成只是去积累学分,忽视扎扎实实地去研究学问。
由于学习由学分来计量,即使都拥有文凭,学生的质量也会参差不齐。
学风建设受到较大影响。班级概念淡化,学生自由度增大,虚拟班级容易导致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对教师数量、教学资源、实验设施等要求较高。
受高校自主权和高校客观条件限制,高校招生按计划专业进行,较难实现学生在校任意调换专业。
学分制的自由、灵活性主要为适应“通才教育”的培养模式,对于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学科,“通才培养”适用性未必好。因此,学分制不能采用统一的模式。
&&&&(二)高职学院实行学分制的现状及分析
目前,在我国部分高职学院在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学分制,主要有:一是计划学分制或计划指导下的学分制。其显著特点是,注重发挥欧美学分制灵活性的长处,同时强调实行计划指导下的灵活性──“必修课要保,选修学分不封顶”。这样既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要求,又尽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倡并鼓励学生冒尖成才。二是学年学分制。其显著特点是将学年制和学分制的某些管理办法结为一体,学年与学期对学生应修学分作了具体要求、教学计划的弹性略小于计划学分制,注重并立足于班级集体教学,一般不允许提前修满学分而提前毕业。三是“复合型”学分制。其特点是根据教学阶段或课程类型不同,分别采用学年制和学分制的某些管理方法。例如有的学校前两年采用学年制管理,后一年采用学分制管理;有的学校则对必修课采用学年制,对选修课采用学分制。四是全面加权学分制。所谓全面,既对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要求都用“学分“量化,课程学分则按课内外教学应付出的劳动全面结合而得出。所谓加权,即将计划中的学分,根据课程类型、修业成绩差异等分别确定权重(加权系数),其计算公式:计划学分×加权系数=实得学分。其中,计划学分用于学籍管理,实得学分用于权衡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和评优、评奖等。
这些类型的学分制博采了各种教学制度之所长,注重了计划性和灵活性的结合,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了高校教育思想的转变、也促进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另一方面,我们还应看到。由于我们教育自身因素及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学分制的优越性,还未发挥出来,究其原因:
必修的内容太多,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太小。目前,三年制高职专业教学计划的课内学时一般达2800左右学时,因此,即使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或允许学生跨专业选修课程,学生在大量必修课的压力下,难有时间和精力的保证。
国家早巳实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但曾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使高校长期处于统一的计划管理阴影之下,缺乏活力。主要表现在:把上课考勤作为加强纪律的主要手段,学生无故不得缺勤,即使教师讲得不好,或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也不能例外。
在高职教育的现阶段,各校可因地制宜选择一种学分制教学管理办法。
(三)学分制实施的必备基本条件
目前,我国教育和市场经济的关系还处于摸索阶段,即使在国外市场经济体制比较成熟的国家,实行学分制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我们现在实行学分制,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校请而有所不同,杜绝千校一面。与此同时,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良好的基本条件。
1、教育行政部门与实施学分制的政策保障
为保证学分制能健康、顺利地实施,教育行政部门应出台认可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的具体政策,积极支持学分制的推广;改革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放宽对学校发放毕业证书、收费的限制;鼓励研究机构加强对学分制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为学分制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社会各界与实施学分制的外部保障
学分制实施的核心在于选课制的真正建立。学校能否开设充足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是学分制实施的关键。就单个学校来说,资源是相当有限的,很难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这就需要附近学校和社区伸出援助之手,使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实现共享。比如,办学条件较好的职业学校可开设跨校互认学分的选修课,发挥重点高职学院教育资源的优势,实现师资队伍、教学设备的多层次开发与合理配置,为学生个性与特长发展提供更为便利条件。
3、学校内部实行学分制的保障
(1)转变教育观念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如何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如何在变革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等焦点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从社会对人才需求来看,职业道德高、职业技能强、职业习惯好的高技能人才最能适应需要;从学生个体来看,愿望、素质、兴趣各有所长,最能展现个人的价值;从教师来看,由于竞争机制引入、创造了教师施展才华的机会和条件,提高了教学积极性;从学校来看,既要考虑到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学秩序的稳定,又要考虑到为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人才,拓展学校实力,在竞争中崛起。为此,学校要遵守教育内在规律,积极主动地去试验、去探索科学的培养方式和教学管理模式,为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
(2)制定与学分制相适应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使教育过程的效果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性指导文件,是实行学分制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设计出知识、技能、态度结构合理,能主动适应社会社会需求的严谨而灵活的教学计划是实行学分制的基础。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自由选课的特点和自由度界定之间的关系,使教学计划具有灵活、严谨的两面性,即活中有严,活严结合。
?学分制教学计划的模式。为配合学分制的顺利实施。教学计划采用模块式是较为理想的。模块式教学计划由: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实践课、全院性选修五个模块组成。基础模块以公共基础课、实践教学环节为主的必修课组成,具有培养学生一般基本素质的功能,学生必须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确定学习时间长短)。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情况(可以是科类不同,也可以是学生能力和志趣不同)按基本要求和学习量分层次制定,以满足不同培养规格的要求;专业必修模块具有专业功能,包括专业基础课及专业主干课。专业基础课的设置按专业大类分别制定,要求选读该专业学习的学生都应学完专业基础课并取得相应的学分。专业主干课程按专业方向需要设置,是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和技能的重要课程,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能否胜任该专业的技术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模块学习,所以要求选定本专业方向学习的学生必须修完该类课程并取得学分;专业选修模块具有发展功能,由大量的选修课组成,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社会的需要任意选择学习。选课制可以是某一专业方向的专业延伸课程,也可以是跨专业的其他课程,也可以是按某一专业方向的基本要求而组合的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学习完成并取得学分,可承认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取得的第二专业合格。实践课模块突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独立自成体系。全院性选修模块全部为人文素质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根据社会需求和培养目标确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量比关系。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律,力求体现学生智能结构的合理性、完整性,合理地确定课程计划中不同模块之间的学分比例,这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认为组成教学计划的的学分比例确定为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实践、全院性选修2.0:2.5:1:4:0.5为宜。
教学计划不仅要体现培养学生智能结构的完整性,而且要考虑到课程顺序性和发展学生个体特长的灵活性。基础模块学习安排在第一、二、三学期,专业必修模块主要安排在第四、五学期,最后二个学期主要保证选修课的学习和毕业设计,全院性选修课从第二学期开始分学期逐步开出,实践教学贯彻人才培养的始终。课程计划中模块的时、序一经确定,就要相对稳定,经常随意改变不利于学生安排学习进程。
(3)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是不同课程的有机组合,它决定学生知识结构和塑造出不同的人才模式。学分制的实施不仅要求课程体系具有培养目标具体化功能,而且可以满足学生个体选择培养目标模式的多样性。因此,必须设计出多种具有典型意义的由不同课程组合而成的课程体系来适应学分制的需要。
?课程与内容的界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系统的教学要求,必须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逐一精选。精心组合、力求最大限度地适应学分制的需要。要确立课程体系中每门课的地位、作用,注意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衔接,避免重复设置课程和课程内容交叉。按照培养目标要求,遵循高职教学内在规律,打破学科体系,以必须、够用为主,防止偏窄、偏深、陈旧内容进入课程,注重实践环节教学,充分体现课程内容先进性和科学性,使课程体系整体优化。
?注重课程的时序性。学分制的特点是遵循因材施放、循序渐进的教学基本规律。所以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安排好课程建设时序十分重要。
?选修课建设。学分制实施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开设大量的、高质量的、覆盖面宽的多种选修课以满足学生选课的需要。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根据专业特点精心设计各种类别的选修课。选修课大体可分为四类:普及型,主要用于学生跨专业大类的一般知识;专业延伸型,适用于偏重某专业学习和一直在该专业领域内进一步深造的学生;人文社科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选修课组,按专业培养基本要求而没置的专业课组合,适用于学生第二专业学习。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学生自由选课过程中,不仅是选择课程内容,同时存在学生选择教师,教师选择学生的双向选择。为此,在具有竞争机制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强,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队伍。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完善现行的学分制就具有了格外重要的意义。而学分制的实施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我们在教育观念上要进一步提高,同时又因涉及整个教育系统的方方面面,而不能简单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式,必须在探索中实施,在实施中完善,逐步建立适应我国国情和教育规律的学分制。
第二部分&&&&实践探索
&&&&2002年以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研究与探索学分制管理制度,学院领导把实施学分制作为进一步深化学院教学改革和内部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来抓,主管院长挂帅,组织各部门负责人拟订实施学分制的总体方案和各部门的具体实施方案,全院统筹,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学年学分制向学分制的过渡。结合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高职学院实施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在全院所有专业中试行“复合型”学分制,建立与学分制运行机制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籍管理规定,目前已有三届毕业生。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较强的实践支撑。
一、推进学分制的具体措施及取得的成绩
2002年,课题组成员调研了国内外部分高校实施学分制的实践经验,分析了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学分制的内、外部条件,确定了学院实施学分制的基本原则和教学指导思想,制定了《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实施方案》,明确了全面推进学分制的具体内容、目标和任务。在全面推进学分制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以研究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学分制教学管理文件为核心,以完善学分制运行保障体系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学分制,完成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提出具有高职特色的学分制柔性教学系统概念,该系统主要由教学子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物流(教材、教学保障、后勤服务等)子系统、学生工作子系统构成,其主要特征是充分反映现代教育理念,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平台,以人才市场和校内若干监控评价项目为反馈,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能对教学过程和人才市场变化做出迅速反应。通过“四放开”(即选课程、选教师、选进程,局部约束下的选专业)和“五灵活”(即灵活的目标模式,灵活的技能结构,灵活的选修途径,灵活的学籍管理,灵活的修业年限),使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1.实行弹性学制,局部约束下的选专业,学分制改革得以突破性进展
实行弹性学制,设定高职在校最长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规定学制3年,允许学生在5至8年内完成学业。 新生进校可以选专业,一年后可以调整专业。
&&&2.完善学分制框架下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
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在广泛调研和听取院、系教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教务处三次修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了学分制框架下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框架。坚持以“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提高技能,培养素质,办出特色”为指导,整体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增大选修课比例,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三年课内总课时控制为2800左右。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含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实践课三类课的课时比一般为:工科专业2.5 :3.5 :4 ;文科专业3.5 :4.5 :2 。选修课总课时为理论课总课时的10 % 左右。工科专业实践课时比例要达到总课时的50%及以上,文科专业实践课时比例要达到40%以上。
&&&&&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为依据,组织各系部制定了2002级开始执行的全院25个专业的教学计划。新的专业教学计划,注意突出素质教育和基础知识,突出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规定了学生毕业时所应组成的知识、技能、态度,同时考虑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专业面的拓宽与形成专业特色的关系,在充分体现灵活性的基础上,强调人才培养规格应具有多样性和复合性,强调对社会人才市场的适应具有多变性和通融性,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在同一专业制定了符合中途分流培养和学分制管理要求的专业方向发展的多样化要求。
3.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专业方向和全院性选修课程。
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内容,开足、开好选修课是实行学分制的基础。我院最大限度地放开选修课范围,加大选修课在各专业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例,规定全院能开出的课程均可选修:(1)在本专业设置为必修的课程,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可以作为选修,同期修读。(2)课程设置模块化,开设综合课程和系列课程,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可以自由选修。(3)大力发展主辅修课程,在全校范围内实行主辅修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适应能力。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多开课、开新课、开好课。进一步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允许学生跨专业、跨系选修,承认所取得的学分。
引入“选师竞争机制”。选修课比例逐步增加,学生选课也要选教师,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有效地培养高质量人才。
走出去请进来,专兼互动。教师定期去企业培训、实践,形成制度培养双师型教师;请有实践经验高水平的技术实用型专业人员来校上课。采取双赢措施,专兼教师互动,推动企校结合,推动师资队伍结构改革。
4.优化课表编制,研究与实践全天侯交叉排课运行机制
在全面推进学分制的过程中,课表编排工作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而课表编排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优劣。建立一种科学、合理、高效、周密的课表编排办法和教学运行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们推行了新的教学作息制度,建立了全天交叉排课的运行机制,提高教师上课的效率和教室、实验实训室的利用率,为方便学生选课、重修、读辅修专业提供了便利。
5、引入“导师制”。
学生要有自己的学习计划。为确保其符合实际,需导师指导,引入“导师制”。我校的每个专业教师都责无旁贷地要担任学生的导师,不但根据学生情况指导其选择课程,介绍、学习方法,使之拥有系统、完整、科学的知识结构,还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能力以及关心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试行学分制需高水平的高职师资队伍(推行“导师制”需解决工作量、导师遴选、导师管理体制等问题)。
6.建立和完善学分制下各项教学管理制度
教务处会同有关部门对原来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首先推出了校级和二级学院(系、部)教学管理文件和规章制度,如《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实施学分制的暂行规定》等新的适合我校教学及教学管理的十多项规章制度;随后,建立和完善了有关开展教师评优活动、课程建设实施与评价、毕业设计评审工作、教学检查、教学奖惩条例、教学例会制度、督导、干部、教师听课、学生评教等一系列涉及教学管理规范、学籍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与管理、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实验实训室管理、教材建设与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评估、教学奖励等诸方面的规章制度,重新修订了《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文件汇编》等一整套教学文件,使其对教学质量的监控有章可循,保证了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7.开发了网络化教学管理系统软件
针对学分制下选课信息较为集中、数据量大、技术处理要求较高和学生选课管理日趋分散、复杂的现状,教务处与湖南青果公司开发了基于INTERNET/INTRANNET技术的学生选课系统。同时,教务处制定了包括课程选修原则、选课管理办法和选课程序等内容在内的选课管理规定,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选课,使得选课和选课管理这一复杂的过程达到了信息化管理水平。系统投入使用四年来,运行稳定、速度快、效率高、自适应性强,完全符合学分制管理体制对选课系统的要求。
教务管理系统集教学信息、学生信息管理和教师信息管理功能于一体,使教务工作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目前,该系统的部分子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8.实行教考分离,规范考试管理
全面推进学分制后,学生可以在教学计划指导下自己安排学习进程,学习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增大了,相应地增大了考试管理的难度。考虑到考务工作的重要性和繁重程度,在教务处设立考试中心,加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题库建设和管理工作,实施教考分离,推进与学分制相配套的考试管理改革。考试中心适应学分制和我院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形势,完善考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了考试管理在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9、改革教学评价
用学分和学分绩点双重评价指标来衡量学生的质和量。以20学时计1个学分,独立开设的劳动、军训、社会实践每周计1学分,课程设计、大型作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没每周1学分,对获奖的学生、学生课余取得的成果,经审批可以作为选修课学分。以平均学分绩点,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作为评选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推荐就业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绩效与期末考试都同时考虑,各占一定比例作为最终成绩评定依据。改革考试制度,以考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依据,允许有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如开卷考、闭卷考、口试、项目设计、实践操作、总结汇报、论文、研讨答辩等,学校鼓励学生辅修第二专业。
10、增强综合保证工作
学分制的实施决不是教学管理部门或教学单位独立完成所能达到的,需要全校各部门如后勤保障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图书馆等的通力合作。实施学分制后,我院图书馆将开馆时间延长,食堂延长开餐时间。学院学生管理建立了以学生工作处为指导,以系部学办为领导、辅导员或专职班主任为调节。以学生自治团体为中心的学生工作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学分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本课题在申报立项以前,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有相当的研究与实施基础,在实际研究过程中,集研究与推广于一身。我们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一)行动研究法:坚持在实践中进行研究,构建学分制下的各种管理制度、课程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体系。及时总结经验,点面结合,做好指导工作,在学院所有专业推进学分制,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和完善。
&&&&(二)比较研究法:不断吸取国内外、省内外各类学校的经验,并通过对比研究,探索一套适合本校实际的学分制新体系。
(三)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召开座谈会 ,深入各高职学院学分制的试点学校,对已经实施学分制的学生、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将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解决存在问题。
(四)文献法: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学分制管理的研究文献资料。
四、课题研究结论
我校四年多的实践,已显示出高职实行学分制的优点。
1、有利于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实行学分制管理,学校能根据高职教育特点,面对新时代要求,进行课程改革,使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的培养落到实处,有力地保证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校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需要,根据升学、就业的现实可能及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等岗位的不同要求,调节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可以根据市场对人才或劳动力的需求,及早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调节自己的专业方向。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选择课程、选择课程难度,调整学习目标,申报自己的学习计划。同学们能对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及时调整,使自己的学习目标清晰可见并可望实现,这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期望值,增强学习的内动力。实行学分制后,学校允许学生对知识和技能进行互相补充,这便于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对知识和技能进行最佳组合,这能激发理论知识不理想的学生,刻苦学习技能的热情。这些对学生的学习和成才都能产生激励作用。同时,学校在实施学分制的过程中,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这就调动了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有利于多规格人才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强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在生产、技术、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社会需要多规格的人才,同一专业的学生原有的基础不一样、特长与爱好不一样,要求大家向同一方向发展也是不现实的。实行学分制后,学校注意因材施教,分类推进,使更多的学生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五、高职学院实行学分制需要遵守的原则。
实行学分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对这项工作目标必须清晰、思想必须积极、措施必须稳妥。在实践阶段必须遵守一些原则。
方向性原则:必须坚持高职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学校的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为改革方向。
整体性原则:必须科学地把握高职办学的各个环节。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计划、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多因素,发挥整体最优效果,坚持用学分和学分绩点的双重指标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效。
个性化原则:以学习者为中心,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切实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以人为本,创设个性化教育环境,因材施教。
弹性化原则:必须较好地体现教学管理的弹性,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专业方向,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或课程模块、选择学习时间、选择教师、选择学习地点、选择学习方法,允许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工学交替完成学业。
可控性原则: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加强对学生专业选择、课程选择、方法选择、就业选择的指导和引导,在重视目标的同时,切实加强过程控制和调控。
渐进性原则:实行学分制,必须统筹规划、完善配套措施,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六、实施学分制需进一步解决的重要问题
学分制是以人为本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相对较为“松散”然而却是更高层次的教学管理模式,彻底实施学分制必将引发高校全方位、深层次的变革。还有以下问题要进一步解决。
(一)教育的行政集权管理与高校自主办学之间的矛盾
&&&&&学分制的实施脱离不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从招生到学籍管理、专业设置、毕业就业等都有各级行政部门的统筹管理。如教育部门在专业设置与招生计划规定、人事部门在就业制度、劳动部门在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等方面都有许多统一规定。这些规定都与学分制自由办学的精神相悖,学校在办学自主权方面受缚于政府部门过多的政策环境制约。因此,学分制的推行不是学校孤立能实现的,需要政府营造一个政策上的宽松环境,给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
(二)学生选择专业与招生计划性之间的矛盾
&&&&&&一般来说,学生对专业的选择伴有市场倾向,但也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如不加以引导就会严重干扰整个专业发展计划。一些专业因报读学生过多而出现专业资源紧缺现象,而冷门专业因学生少而出现教学资源过剩现象,最终造成学校计划的失调和教学资源被动使用的混乱局面。由此可见,选专业与招生计划存在矛盾。
 &&(三)生源素质偏低与学分制高要求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高职生整体素质偏低,不少学生对大学学习形式的适应期增长,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偏低。这与学分制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相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与管理,―方面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有针对性,针对社会要求又针对生源现状;另一方面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都应该围绕学生因材施教,强调正确引导、有效训练、科学管理是关键。创新培养方法、手段、途径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不断深入实践与探索的核心问题。如何针对学生素质现状设置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与教学内容及方法,是高职教育实施学分制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四)教育资源紧缺与学分制大量投入需要之间的矛盾
&&&&&学分制的弹性学制和选课的灵活开放制度,使教学资源的使用面进一步拓宽,要求学校要有足够的教师、场所、实验实训设备设施、图书资料、活动场地与校舍。但事实上,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其中不少是由中职教育学校升格而成,基础本来就弱,加上近几年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严重不足、教实验实训设备滞后、图书资料缺乏、学习与活动场地拥挤、校舍紧张、管理制度与队伍都跟不上配套需求等现象十分突出。这种现实不足与投入需求的突出矛盾,是致使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步履艰难的主要因素。
&&&&&(五)应用能力培养的依赖性与学分制对学生学习自主性要求之间的矛盾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应用能力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技能实训课程占有较大比重,其教学内容要依靠有丰富实践操作经验的教师、足够的实验实训设备和一定的教学经验才能完成,很难通过学生一般的自主学习方式来完成。如果把这部分课程也放给学生选择,必须配备大量的教师和实训设备,这对一般高职院校来说根本无法做到。因此,强调动手能力的专业课程,不是通过学生自学和一般训练所能学到的,若作为选修课开出,将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学习的依赖性与自主性矛盾十分突出。&& &&&&&&&&&&&&&&&&&&&&&&&&&&&&&&&&&&&&&&&&&&&&&
&&&&&&&&&&&&&&&&&&&&&&&&&&&&&&&&&&&&&&&&&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科学省级规划课题成果推广研究与实践》课题组
版权单位: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教育科学省级规划课题成果推广研究与实践》课题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南铁道学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