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1--日本而有人带过4.2猎人天赋赋规定提供...

  (本文由毒舌电影原创:dsmovie)
  前阵子,表妹又淘到一部刺激的不伦剧,专讲婚外恋。
  看着看着,竟然有点虚……
  当然不是因为表妹三观不正。
  是因为这部剧的嘲讽力,简直MAX。
  不仅渣男、情妇全嘲了一遍,连观众也不放过。
  爱看吧?别人的不幸
  字幕翻译来自三角字幕组,下同
  你你你!!!
  就冲你敢这么明目张胆地挑战观众,表妹看定了――
  《黑暗中的十个女人》
  \い十人の女
  知道日本人爱拍不伦题材,但没想到:
  他们早在65年前,就已经开出了这样“骨骼惊奇”的脑洞。
  本剧翻拍自1961年市川昆执导的同名电影,男主的原配加上九个情妇,就是片名中的“十个女人”。
  是的,你没看错,九个情妇。
  而男主就是一个貌不惊人的普通老汉――
  年纪大又不帅,撩妹除了脸皮厚,还靠啥?
  事业,才是男人的脸面啊。
  渣男是个小有名气的电视剧制作人,滥用职权,到处撩妹,情妇数量足够凑一支棒球队。
  十个女人伺候你一个,很吊啊你。
  但别忘了,这部剧的主角不是渣男,而是女人们――
  情妇们纷纷阴差阳错地知道了真相,还结识了其他“小伙伴”。
  同是天涯小情妇,相逢何必曾相识。
  一番互诉衷肠后,竟然同病相怜,做起了“姐妹”。
  想要从不伦的漩涡中解脱出来,但又不甘心把情人拱手相让,于是……
  三个女人一台戏,九个女人得要命。
  最好他死了 我也就能死心了
  就不能想办法让他死了吗
  不是表妹说。
  你们国家的人,怎么感情一出问题就要杀人呢?啊?
  情妇们只是随口说说,传到男主耳朵里,却吓得要死。(表妹看你主要是心虚)
  在原版电影中,夜不能寐的他,竟选择和正宫老婆齐心合作。
  求妻子帮助自己,一起摆脱情妇们。
  电影中的男主和原配
  剧中,渣男是不是也会犯怂、心虚,一样求助“正宫娘娘”呢?
  自己慢慢看。
  更带感的还在后面呢!
  全剧采用多线叙事的手法,与渣男斗,与原配斗,与备胎斗,与姐妹斗。
  当众多支线交汇时,你懂的――
  高能炸裂。
  找情妇还开启了地图解锁模式
  先认识下几位“凑表脸”的小婊砸。
  一号情妇:“小纯情”神田久未,电视台前台接待员。
  年轻得可以做渣男女儿,失恋期间寂寞作祟,被自来熟的男主攻略。
  拥有脑内人声弹幕功能,几乎承包了本剧所有的吐槽任务。
  眼睁睁看着两个情妇对手相谈甚欢,刷新了人生观
  而且……是个专门吸引已婚男士的奇(不)怪(幸)体质。
  刚出了男主的“虎口”跑去联谊,又不知情地入了第二个有家室男人的“狼穴”。
  此处开启支线副本1:小纯情的失败联谊。
  在我睡的床上做爱
  简直想杀了你
  妹纸,你的命好苦
  二号情妇:“笑面虎”相叶志乃,年轻女演员。
  年轻漂亮,人气又高。居然和制片、导演都有染。
  表面萌萌哒人畜无害,其实内心极其早熟,做什么都冷静过头。
  比如,接吻。
  此处开启支线副本2:笑面虎的备胎养成记。
  好久没和风(男主)以外的男人做了
  我居然这么冷静 真好笑
  三号情妇:“黑寡妇”弥上美羽,助理制片人,男主的左右手(你要往那方面理解也行)。
  前夫去世,拉扯着孩子差点保不住生计,危难中受了男主恩惠,遂被攻略。
  最早知道渣男拥有9个情妇的人之一,占有欲强,想把敌人一个个除掉。
  全剧智商担当。工于心计,善于挑拨人心。
  比如,唆使小姐妹和她去逼原配离婚,上演“小三联手斗正宫”的戏码。
  此处开启支线副本3:黑寡妇的阴谋。
  虽然我们都想独占上风
  但这很难实现吧
  不过 十分之一们携手合作 排除其他人
  我想并没有那么难哦
  先从他老婆开始
  叫自己“十分之一”……你们也是看得开。
  但别忘了,正宫娘娘向来不是好惹的!
  剧中这位,更是正宫风范满满。
  是不是敲有气质!!
  黑寡妇带着小纯情,想靠9个情妇的事实一举击沉原配,结果……
  人家早就知道你们的存在了呀。
  有九个人
  其中 有和我像朋友一样相处的人
  “娘娘,你可知后宫多少小贱人变着法子勾引皇上,玷污了龙榻吗?”
  “本宫早已知晓,昨日里还和那几个妹妹们一起吟诗赏月呢。”
  你们一家都是什么奇葩!?
  但这也说明,正宫娘娘内心强大,根本不在意你们这些小贱人,自己闹去吧!
  对正宫的打击全部落空,但黑寡妇和小纯情没有气馁。
  斗不过皇后,先斗死几个妃子再说!
  两人迅速转移战略目标,挑了个软柿子捏:2号情妇,笑面虎。
  前面表妹说的多线发展,在这里来了次小爆发。
  笑面虎正在纠结是否该选备胎时,找来熟络的丸子头化妆师水川梦商谈。
  人聊high了就容易一发不可收拾。
  笑面虎看丸子头口风很紧的样子,犹豫着要不要把自己做小三的事也告诉她。
  没想到,被丸子头先将一军,她也索性说起了自己的恋情:一个已婚的老男人。
  这个熟悉的套路,莫非……
  没错,又是男主的情妇。(手动翻白眼)
  笑面虎暗自庆幸,好险没有先抖落出来,不然一场撕逼免不了。
  谁知半路杀出程咬金――黑寡妇和小纯情突然撞见这一幕,开始扮演搅屎棍。
  黑寡妇上去就是一记杀手锏。
  你知道风是有老婆的吧
  真说了 救命!
  喜大普奔,又一对姐妹相认了!
  随着后续展开,更多情妇们继续粉墨登场……
  画面太美。
  《黑暗中的十个女人》的故事,即使放到21世纪的今天,也让人“大开眼界”。
  更不用说65年前就已经有了电影,说是惊世骇俗也不过分。
  65年前的主演叫船越英二(左),65年后的主演是船越英一郎(右)。
  是不是有点像?
  因为这俩人,就是亲生父子啊。
  也算是子承父业,都是资深演员,都在中年拍了这么一部出轨大戏……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次翻拍的编剧居然是一个――搞笑艺人。
  升野英知,在日本更广为人知的是艺名:笨蛋主义。
  犀利的吐槽、高速的舞台反应力,都是搞笑生涯锻炼的结晶。
  但隔行如隔山,搞笑艺人能做好文学创作吗?
  不骗你,还真能。
  比如相声艺人又吉直树,凭借处女作《火花》一举拿下日本文学最高奖:153届芥川龙之介文学奖,至今卖破200万册。
  而升野英知也证明了,搞笑艺人做个编剧也不是不可能,还能做得相当不错。
  剧中随处可见噗噗噗的笑点。
  扑面而来的表情包:
  漫画风脑补小剧场:
  还有作为搞笑艺人,绝对不会少的疯狂吐槽。
  因为剧中几乎所有人物都和电视台有关,该电视台策划制作了一部戏中戏《微光中的三个男人》。
  看标题就知道有多讽刺,和《黑暗中的十个女人》对应,也是部婚外恋题材。
  记者发布会上,渣男主一脸伪君子地说――
  想通过此剧告诫大家,不要搞不伦。
  正好后宫都在场,快来看表情,每个都有戏。
  婚外情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你还敢说
  对于其中的情妇们下手就更狠了,直接点名道姓骂人渣。
  比起别人的幸福更看重自己的欲望呢
  或许是吧
  不是也许吧 就是人渣
  别顾着笑,观众也有份。
  从第一集开始,每集都要官方吐槽一遍:
  对,婚外情。各位渣最喜欢的。
  妈蛋……表妹觉得膝盖狠狠中了一箭……
  毕竟此前,光表妹推荐给大家的就有这些:
  《昼颜》《我的危险妻子》《贤者之爱》《玻璃芦苇》
  这些,还只是日本不伦题材的冰山一角。
  婚外恋不伦剧走俏的背后,是群众对“出轨”“婚外情”等字眼高度敏感的现实。
  如果你要问2016年日本娱乐圈最轰动的事件――
  根据日本雅虎名人搜索量显示,高居榜首的,不是震动整个日本的国民天团SMAP解散事件,而是搞婚外恋的女主持人Becky。
  Becky记者会承认小三行径并谢罪
  而国内婚外恋题材的电视剧,虽然脑洞不如日本,但数量不少。
  更不用说那些相关的热点事件――
  王宝强事件、陈赫事件、文章事件、董洁潘粤明事件.. ...
  个个都是炒得热火朝天,博得满满头条版面。
  《黑暗中的十个女人》借剧中之口,抛出这个问题:
  为什么大家都爱看婚外恋?
  为什么婚外恋总会引起轩然大波
  要表妹说,除了娱乐需求,婚外恋的高热度,还是对社会心理的映射:
  一种对婚姻集体无意识的悲观。
  东京外国语大学曾对1000名男女进行调查,结果得知28.3%的夫妇间发生过出轨。
  而在中国,根据全国民政事业统计数据显示,平均每天都有5000对夫妻解体。
  婚姻的危机,早就不止是三年之痛、七年之痒,生活的重压和外界的诱惑,都让人们眼中的婚姻,变得愈发脆弱。
  要表妹说,《黑暗中的十个女人》是在披着不伦剧的外衣,讽刺不伦剧。
  人物关系怎么夸张怎么来,剧情怎么狗血怎么来。
  光有小三哪够看,九个同台斗法,酸爽吧!
  天天宫斗也没意思啊,还没见过情妇们统一战线,姐妹同心其利断金吧,演给你看!
  反正编剧就爱这么编,反正观众也就好这口,那就不遗余力地满足你们的胃口。
  每次逮到部好看的剧,表妹都特有劲,唯独这次有点难过。
  悲观的社会意识,反映成了大量着眼婚外恋的娱乐话题、影视剧;同时,媒体中大肆渲染的婚外恋内容,又加深了人们内心的悲观。
  这是一种病态。
  所有人都在说:婚姻靠不住。
  不伦剧烂大街,把最丑陋的家事从年头演到年尾。
  比起这种类型片的丰富和成熟,更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整个社会病态的狂欢。
  曾经有人问表妹:
  为什么你们这些年轻人,总喜欢嚷嚷“不婚”,要当“单身贵族”?
  表妹觉得,我们也会渴望陪伴,只是对婚姻的信心不够。
  或许有一天,婚外恋的新闻不再受人追捧,出轨、斗小三的题材不再烂大街……
  那就是这个社会,对婚姻重拾信心的时候。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想看的A站就有资源
  编辑助理:龟丞相
  毒舌电影原创,微信ID:dsmovie
  微信搜索关注:毒舌电影日本规定夜店内光亮度要超10勒克斯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执行数十年的禁令解除,前提是确保夜店灯光足够亮。如果夜店内光亮程度超过10勒克斯,那么这里就不会被划为“成人娱乐场所”,日本警方将逐一测量夜店的光亮度,以核查其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东京著名的歌舞伎町一条街。
新华社电 日本法律规定,夜里零点以后不得在公共场所跳舞。这项“夜舞禁令”执行数十年后于本月17日得以解除。只要夜店确保内部灯光足够明亮,并遵守政府相关规定,宾客们就可以尽情跳舞,彻夜狂欢。
过去规定零点关门
根据日本现行的《风俗营业法》,日本舞厅和夜总会原则上须在夜里零点以前关门。如果想要跳舞,必须事先获得相关部门颁发的“跳舞许可证”。这项法律1948年生效,当时意在打击和舞厅相关的嫖娼活动。随着时过境迁,人们似乎遗忘了这一禁令,警方执法也并不严格。
不过,一切在2010年突然改变。一名大阪学生在夜店因斗殴致死,引发人们对青少年受文化不良影响的担忧。日本警方随即对夜店展开“严打行动”,地点不限于大阪,而是蔓延至首都东京等其他城市。
灯光不得昏暗
近期,日本社会解除“夜舞禁令”的呼声越发高涨,在国会引发辩论。日本著名音乐人坂本龙一等音乐界和舞蹈界人士发起“解禁”运动,谴责这一法律把夜店和买春场所划为一类。
此外,通宵营业的夜店还必须获得当地公共安全委员会许可,并在法律规定的区域内经营。
警察检查夜店亮度
新华社电 根据修改后的法律,如果夜店内光亮程度超过10勒克斯,那么这里就不会被划为“成人娱乐场所”,从而可以拥有“夜舞权”。
日本警方将逐一测量夜店的光亮度,以核查其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原标题:日本解除“夜舞禁令”】
责任编辑:陈海东
免责声明:
本页面呈现之信息,如无特别注明的,均来源于网页搜索结果,中国搜索呈现这些内容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证实其真实性。如中国搜索呈现的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
凡发布在本网上的内容,除标注为“中国搜索”或“国搜”的稿件外,其他均转自第三方网站,是为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不意味着本网认可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国搜微视频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制造企业,看完真的要沉思了
中国人做事喜欢追求速度大跃进,急功近利的思想极为严重。中国人做事喜欢讲究立竿见影,讲究所谓效率和速度。日本人看起来比较程序化和呆板,背后是严谨、精细、执着、精益求精、认真。而中国人大都比较灵活,背后是小聪明、偷工减料、自以为是、粗制滥造。
  日本长寿企业长盛不衰的原因有很多。日本长寿企业比欧美做得更好,日本企业投资都讲究战略,注重长远投资和利益回报,每每投资都考虑几十年以后的市场定位和变化。
  日本企业是家社会,重视员工利益。西方则重视股东利益。从现代资本理论来看,日本企业的资本利率不一定有西方企业那么高,但是他们可以保持长期利益不断延续。
  反思中国企业,是如何经营思考的?
  1.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企业:死得太快了!
  首先,你必须知道一个基本事实: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中国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日本企业平均寿命58年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日本调查公司东京商工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全日本超过150年历史的企业竟达21666家之多,而在明年将又有4850家将满150岁生日,后年大后年大大后年将又会有7568家满150岁生日……
  而在中国,最古老的企业是成立于1538年的六必居,之后是1663年的剪刀老字号张小泉,再加上陈李济、广州药业以及王老吉三家企业,中国现存的超过150年历史的老店仅此5家。经过计划经济时期的变异,其字号的传承性其实已大打折扣。
  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日本企业平均寿命58年相比,相距甚远。
  日本被誉为是“工匠国”,其企业群体的技术结构犹如“金字塔”,底盘是一大批各怀所长的几百年的优秀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或许员工不足百名,但长期为大企业提供高技术、高质量的零部件、原材料。很多中小企业在世界市场上掌握着某种中间产品、中间技术的绝对份额,甚至不乏独此一家。
  日本人天生性格追求极致完美、严谨、执着、精益求精,当自认为技术还不够完美时不会拿出手。在技术研发方面,日本有三个指标名列世界第一:一是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二是由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三是日本核心科技专利占世界第一80%以上。
  这意味着日本整个国家对技术研发的重视,同时也告诉我们为什么日本科技能独步天下。经济不只是单纯地建造工厂,然后高效运作。中日在经济基盘建设上仍有很大差距,日企不只在于表面丰田、松下、索尼、佳能、日立……,而是更多在国际市场上众多领域的“隐形王者”。
  中国离强国还有很远很远很远的路要走,要想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不能依靠炒房地产、炒金融、吹IT泡沫,还需要向日本学习务实精神,通过脚踏实地、培养扎实的实业做支撑。
  日本长寿企业长盛不衰的原因有很多。日本长寿企业比欧美做得更好,日本企业投资都讲究战略,注重长远投资和利益回报,每每投资都考虑几十年以后的市场定位和变化。
  日本企业是家社会,重视员工利益。西方则重视股东利益。从现代资本理论来看,日本企业的资本利率不一定有西方企业那么高,但是他们可以保持长期利益不断延续。
  反思中国企业,是如何经营思考的?
  2.为何中日差距越来越大?追求不同
  在我的印象中,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家,尤其是江浙一带的企业家,似乎对赚钱有着某种天赋。所以,很多人在主业上小有成就之后,便立马开始“多元化”战略,投资房地产、投资股票证券。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是中国人的特性习惯,企业、百姓都是如此,所以一点也不奇怪。
  而日本的企业家给人的印象似乎对产品本身更感兴趣。我这次去日本,和日本一个青年企业家交流,他们公司是做汽车轴承的。说实话,汽车轴承在我眼里确实是一个小产品,没什么了不起。但他一说到他的产品的时候,就开始手舞足蹈,两眼发光,似乎特别地享受设计和生产的过程。
  我一问,原来他父亲是公司董事长,他哥哥是总经理,他是主管技术的董事、副总。公司规模不大,一百来人,但是服务的客户却是丰田、本田、铃木这些大名鼎鼎的公司。他们家里好像也没有别的生意。他说,光轴承需要研究的东西就太多了,几代人都研究不透,哪有精力再去做别的?
  从两者区别,我明白中国人只是赚钱,日本才是做事业。
  两者结果可想而知……日本有几万家百年企业,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百年企业一个也没有,这是就是原因。
  其实我们仔细来看一看全球着名的品牌,无论是任天堂、微软、尼康、奔驰,丰田,麦当劳……,他们似乎都永远只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始终在他们的行业里面越做越深,越做越有乐趣,越做越大。
  而我们的企业,包括、联想在内的中国品牌,本行都没有完全成功,也开始搞投资,做房地产,甚至做保健品,忙着赚钱而严重忽视本行,典型不务正业。这恐怕就是我们中国的品牌和日本品牌之间的差距所在。
  记得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报道过浙江某个地区,这个地区可以迅速拥有某个产品全球前几名的加工生产能力,但同时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又放弃了原来的行业进入另外一个行业,然后又迅速成为另一个行业里的前三名。
  但是无论做什么行业,厂房永远是那么破旧,设备永远是那么简陋。所以,他们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他们确实是赚了一些钱,但是这种财富的积累是不可持续的,他们也没有获得的尊敬。
  我在东京中小企业促进中心考察的时候,带领我们参观的领导有一段话让我特别记忆犹新:
  “现在你们中国人太厉害了,你们的学习能力太强了,就像跑步一样,我们在前面跑,你们在后面追,你们追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越来越担心被你们追上。所以,我们就不得不创新。要创新,就必须要加大投入,加大投入就必须要提高价格,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残酷的竞争中保持自己微弱的优势,我们才能生存。所以我们必须专注,我们必须创新,我们必须精益求精,这也是你们逼的呀。”
  说实话,谈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的脸火辣辣的,他的话表面上说起来在表扬我们,说我们的适应能力很强,而实际上是在批评我们不懂得专注和创新,只会山寨,抄袭。我们技术水平和能力根本不可能成为日本的威胁,只不过说说而已,我们应该有自知之明。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更何况我们失之千里?
  中国的生产科技,众多核心技术和设备都来自日本,并且无法替代。国民生活方方面面也都充斥着日本技术与产品,即使国货产品里面的核心技术也依然是日本提供,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无法替代的。
  中国积贫积弱几百年,我们连自身的基本状况都没有搞清楚,有一点点成绩就特别自大,这是非常危险的。
  所以,我要说的是,企业家爱的应该是产品和品牌,而不是钱。赚钱只是经营的结果,而不是经营的目标。
  3.对技术的理解不同
  在中国企业家眼里,技术基本上等于先进的设备,所以中国老板的设备一个比一个买得先进,但花钱培训技术员却舍不得,培训全员的老板则更是少之又少。
  记得以前给一个家具公司做企业形象设计的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位家具公司的老板愿意花750万买了一台日本的设备,但是需要花40万培训一批技师却舍不得,以至于被不懂操作的人把机器搞坏,只有再花50万去修。其实,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比比皆是。
  远的不说,就说我们身边的例子吧。中国商人背的相机一个比一个高档,从佳能的50D到5D-MAX2,甚至到1DS-MAX3,一个比一个专业,一个比一个高档,但仔细一看,他们使用的全是傻瓜模式。
  买相机容易,因为咱“不差钱”,但舍不得去学习,去研究。我团有个小姐,见我给她拍的照片好,问我是什么型号的。我说我的是佳能,只有一两万。
  她说她们家的相机也是佳能,有15万多,但是拍的效果还没有我拍的好。所以,人们狭隘地认为只要设备好,拍出来的东西就一流,这个观点显然有点滑稽而愚蠢。
  日本人跟中国人不太一样,他们买设备可能精打细算,但是学习技术比较舍得花钱,而消化技术则更舍得花钱和精力。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我们的设备是100分,他们的设备可能是80分,我们用的能力可能只有30分,人家用到95分,这样100×30%,只有30分,而80×95%有76分。他们用80分的设备却胜过我们100分的设备,这就是技术的差距,也是软实力的差距。所以,设备并不是最主要的,技术才是最重要的。
  技术的关键就是全面消化和全员掌握。事实上,如果一个企业长期从事某一种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他们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和技术就一定越来越系统和深入,优势也就越来越明显,任何一个新的进入者要想在短期内赶超是根本不可能的。
  中国和日本企业的差距还可以用一句话总结:表面看得懂,根本学不会,更是坚持不了。
  举个简单小例子,日本人要求每天车间的地板要清洁十次,这样才能保持环境的清洁和产品的品质。日本人听了以后,保证每天十次,一次不少,坚持不懈。我们头三天十次没问题,一个星期过去,十次就变八次,慢慢地八次变五次,五次变两次,最后三天一次、五天一次、一周一次也保证不了。
  我们连一个最基本的事情都是如此。很多的技术指标、细节,就是在这样的自我松懈中变形,进而影响产品的品质和企业信誉。长此以往,何来品牌?
  4.对速度的理解不同
  中国人做事特别喜欢追求速度大跃进,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思想极为严重。中国人做事喜欢讲究立竿见影,讲究所谓效率和速度。而日本人似乎和我们不同。我们的导游英子介绍说,日本人看起来比较程序化和呆板,背后是严谨、精细、执着、精益求精、专注、专业、认真。而中国人大都比较灵活,背后是小聪明、偷工减料、自以为是、粗制滥造。
  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经济的发展还是远远走在我们前面,而且发展的结构、质量比我们要好得多。日本经济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跟我们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而是有着天壤之别。我们的单位能耗是日本的150倍,也就是说消耗同一个东西,日本创造的价值是我们的150倍。这不能不值得我们深思:何为快?何为慢?
  日本发展经济是让民众受益,让本已高品质的生活质量有更高追求目标。中国发展经济是用来攀比、炫耀的。更可怕的是,大部分民众盲目的“爱国热情”会让中国走更多弯路……
  像中国新兴城市的马路一样,刚刚修好又刨开铺煤气管道,过半年又来铺水管,没过几天又刨开铺液化气管……我们修高速公路的速度之快也是令世人惊讶!可惜每每你走到高速公路上会发现,这里在修路,那里也在修路,高速公路修好没两三年就得翻修。
  而这些都计算在GDP里面,修一条路要一个亿,再修一次又得花八千万,再修一次还得花五千万,我们的GDP就2.3个亿了。人家一次花一亿,或者一点二亿就搞定,表面上看起来人家花的钱多一点,人家的速度是慢了一点,但是一次到位,用不着折腾和浪费。
  在我看来,所谓“快”,首先要以保证品质为前提,只有这样的快,才有意义,否则来得快也去得快,生得快也死得快,建得快也倒得快。我们任何的发展都应该遵循自然科学规律,不要想一蹴而就,违背自然规律的拔苗助长,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做品牌也是如此。
  日本的品牌,比如索尼、松下、丰田、佳能等等,最少都花了几十上百年的时间来打造自己的品牌,而中国除了老字号之外(其实品质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真正市场化的品牌屈指数不过二三十年。
  所以,我们不要急躁,不要急功近利,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专心专注地发展,再过五十年中国肯定会出一批大品牌。但如果中国一如既往地如此急功近利、浮燥,自以为是,好大喜功,中国永远都不会出现世界级品牌。
  品牌是什么?品牌对消费者而言就是一种体验,或者是一种可以信赖的承诺,而对企业而言就是获利的工具。所以,做品牌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投资。当然,有些投资可以立竿见影,而有些投资可能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回报,而是需要等很长时间以后才能够看到成效。
  有长远目光的人懂得在品牌建设上加大投入,因为他有耐心。而有些人看到自己在品牌上的投入短期内没有回报,便心灰意冷,觉得还不如炒股、买楼来得实惠。久而久之,他会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而到那时候,这个错误已经无法挽回。
  我曾经有一个客户,是河北奔亚服饰,他的老板很沮丧地告诉我,“我们厂以前和天津的大维制衣规模差不多,我们的生意比他们的好,订单做不过来,所以,我们觉得根本不需要做品牌。”而在这时,大维制衣看到了做品牌的价值和意义,加大了在品牌方面的投入,通过各种途径塑造自己的品牌。
  现在的情景是,同样一件衬衫,打上“大维”的能卖好几百上千元一件,而打上他们的品牌只能卖几十上百,品质、材料、做工都一模一样。奔亚的老板现在知道错了,想奋起直追,但是代价多大,可想而知。
  5.对规则的理解不同
  所谓“规则”就是规定和法则。在这方面中国人总是比日本人“聪明太多”,总可以找到规则的漏洞,总要耍点小聪明。而日本人不一样,他们看起来很傻,只懂得死心塌地的严格遵照执行。
  所以,日本人做事非常守时,从不迟到。这一点和中国人经常迟到,坐飞机从来都是误点,而且有层出不穷的理由不同。此外,日本人之间都是文质彬彬,特别尊重,即使是特别熟悉的朋友,分手时也是点头哈腰。刚开始我还真有点不习惯,看起来总觉得有点假,都那么熟了还那么客气干嘛?后来才发现他们这种客气是发自内心的真诚。
  也许中国人太虚伪了,让我对他们的做法形成一种不信任的感觉,但我现在非常羞愧,我不能因为这个世界有不真诚的人而认为所有的人都不真诚,更何况是中国人自己不真诚,我不能这么轻易就认为别人不真诚,这是我的无知和不礼貌。
  这一点也与“规则”有关。因为日本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文明的高素质国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非常有规则和秩序的社会。在日本等车,看不到中国特色式的争先恐后,而实际上按规矩排队不但不会耽误时间,反而会节省大家的时间。如果都去挤,总体而言反而会浪费时间。这个道理可能大家都懂,但中国人就是做不到。
  所以中国人只有小聪明,从地方官员到企业老板、高管,再到普通百姓,时刻都在表演我们的小聪明。我们不断在为自己的小聪明付出沉重代价,但我们却依然死性不改。
  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与人们对规则的理解有着直接的关系。规则越多的地方,秩序越好,自由其实也就越多。没有规则,就会一盘散沙,一片混乱,效率也就无从谈起。中国有句古话叫“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的恐怕就是这个道理!可悲,可叹!
TOPS52976゜17974゜27002゜36347゜44412゜53520゜62622゜72177゜82128゜92021゜1052976゜144467゜236458゜334397゜432983゜514822゜614325゜710460゜88944゜97974゜10
Pre-A 金额未透露 融资天使 225万人民币 融资A轮 金额未透露 融资A轮 金额未透露 融资
市场及媒体合作李文涵010 37.cn
投资界微信
(C)清科集团版权所有京ICP备号京ICP证100902京公网安备3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雄联盟天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