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帮忙安排 英文确定一本古书的出版时间

文档贡献者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一本书的编辑出版史
文档星级:
内容提示:一本书的编辑出版史,如何出版一本书,出版一本书要多少钱,怎样出版一本书,一本书读懂中国史,一本书读通金融史,出版一本书多少钱,出版一本书,一本书读懂日本史,一本书读懂德国史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11:19:04|
下载积分: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一本书的编辑出版史.PDF近几年的古籍出版       
古旧书籍的出版状况,总与国民的一般经济水平、文化发展水平关联在一起。近几年,由于高校的扩招,中国典籍的阅读需求量随之明显增加。尤其是2004年少儿读经大讨论以来,中国正在兴起一股新的“寻根热”,这次“寻根”,是寻找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有益因素,其表现,就在于种种在“国学”名义下的讨论,光是关于传统文化之主轴儒学的争论,在2005年就有各种各样的“儒教”、“国教”之说,在2006年则表现出大众化,甚至是娱乐化的倾向,例如私塾的合法化、网评“十大国学大师”等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上对《论语》进行“心灵鸡汤”式的解读,才会风靡全国,《&论语&心得》这样的书才会被大量抢购。    
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几年的古籍出版,也显出欣欣向荣的迹象。许多最基本的典籍,迄今为止整理最好的版本,都能够在书店买到,例如中华书局的“二十四史”、“十三经注疏”、《资治通鉴》、《通典》、《文献通考》等等。中华书局还为读书人出版了大量质量甚佳的丛刊,例如“新编诸子集成”丛书,“十三经清人注疏”,“理学丛书”,“新编历史文集丛刊”,唐宋、元明、清的“史料笔记丛书”,“学术笔记丛刊”,“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中外交通史籍丛刊”等等。这些书或新出,或再版,价钱在现有书价中也并不太高,所以都极受欢迎。    
数十年来,中华书局出版了大量古籍的整理版本。二十四史的整理本且不说,《资治通鉴》、《通典》、《唐律疏议》等书的整理本,都非常好。也有很多基本典籍,如果以繁体竖排的整理本的面目出现,肯定会大受读者欢迎,例如,《十三经注疏》、马端临《文献通考》、高宗编《清朝文献通考》、刘锦藻编《清朝续文献通考》等书,如果能整理之后以1/32开本分散出版,一定会有更多的人购买收藏。    
湖南省的岳麓书社暨《船山全书》之后,又整理出版了《魏源全集》。其中,《船山全书》的整理,实在是不朽的功绩。船山先生生于明清易代之际,深感亡国之痛,隐居家乡之后,发愤著述,遍注群经,其成就最大在于经学,次在史学。数代学者整理而成的全集,使我们能够完整地看到船山的思想。而同时期的另一个思想家黄宗羲的全集,也由黄宗羲的故乡,浙江省的浙江古籍出版社整理出版,并且修订再版。一个省的出版社,发动学者整理该省历史上先贤的文集,这是一个值得大力鼓励的传统。不过,这两部书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在最后一卷,加了一些今人的文字,例如《船山全书》最后一册便有大量的侯外庐、蔡尚思、张岱年、任继愈等人论船山思想的文章,如果说把船山年谱放在全集附录中还尚可理解的话,把今人的研究文章增添进去,便是毫无道理,甚至是亵渎先贤的。在美轮美奂的《船山全书》里面,出现上百页这样的文字,船山先生地下有知,不知道该是什么感想!    
但是,当下坊间,也有很多一般性的书籍,为出版社所忽略。作为一个读者,在我的视野中,有一些书籍,甚有整理出版、再印的需要。    
第一类是经子注疏之书。    
当下经子注疏之书,尤其是常见典籍的注疏,一个最大的弊病,就是今注的版本过多,古注的版本过少。我这里所说的“经子”,主要以十三经、诸子集成、百子全书为代表。从学术之普及的角度来说,对经子古籍进行现代汉语的注释、现代汉语的翻译,有利于一般读者接触、理解这些古籍的思想。但是我们始终必须看到,在对经子典籍的理解上,今人是远不如古人的。更重要的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沟壑,基本古籍由竹帛、金石至于各种纸质抄本,版本纷芜,歧义迭出,如果不是对古籍有深切的理解,是极难翻译成为现代文的。即如《论语》一书,坊间有大量的注本和译本,其中古注常见者,只有何晏注邢昺疏的本子、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和程树德的《论语集释》,现代译注的版本,是古代注本的十倍以上。实际上,现代注解《论语》者,钱穆的《论语新解》最好,钱先生对古籍烂熟于胸,注解《论语》,贴切而中肯。次之是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杨注字词训解较多,对一般的读者来说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受时风影响,其解不如钱注。比较有特色的还有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其它的大量现代汉语注本,既无新颖之思想,又无深厚之学养,读之多只是自误而已。而在《论语》诸种注本的出版上,皇侃的疏本至今仍然很难见到,刘宝楠的《论语正义》只存在于“诸子集成”之中(中华书局出版的“十三经清人注疏”收入此书,只是多年未曾再版),王船山的《四书训义》不见单行本,康有为的《论语注》单行本,于198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之后,至今也不见再版。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对古籍,尤其是经书的注疏,不止有利于我们理解经书精义,而且也是注疏者所在的历史时期的思想材料。何晏、邢昺的《论语注疏》,是玄学思想影响下的《论语》,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是研究理学思想的重要材料,刘宝楠的《论语正义》,足证清代朴学的学风。这样的注本,所体现的才是真正的《论语》精神,与注者所在时代的思想。    
在当下的国朝学界,重读经典、直接面对经典已经成为基本的共识,在这样的时候,需要更多古人注释经子典籍的出版,才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典本身。    
第二类是名气极大而出版极少的书。    
有很多古籍的重印次数,远远跟不上读者的需求。最明显的,像顾炎武的《日知录》、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唐甑《潜书》、李贽《焚书》这样一些有“启蒙精神”,人们耳熟能详的书,现在在书店上很少见到。顾炎武的《日知录》最后一个版本,据我所知是岳麓书社1996年2月第2次印刷的《日知录集释》。顾氏此书,自称“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有王者起,将以见诸行事,以跻斯世于治古之隆。”其中述东周事迹,讲几代风俗,释经子之言,皆切中肯綮,发人深省。而黄宗羲的《明夷待访録》,中华书局1981年曾出版,也已经多年没有再版了。唐甑较全的文集《潜书:附诗文录》,中华书局1963年曾再版,同样多年未再印刷。此类书籍,实宜连续再版。    
另外,《逸周书》也是一部重要而不常见的典籍。是书年代、作者皆有岐说,而《汉书•艺文志》列于六艺,它对研究先秦的历史、文化甚有价值。在民国时期,这本书出过至少两个注本,其一是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26年出版的孔晁注本,其二是民国29年,同样由上海商务出版的朱右曾著《逸周书集训校释》。199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了西北大学黄怀信、张懋镕、田旭东合撰的《逸周书汇校集注》。现在这三种注本,在书店都很难买到了。    
第三类是清末学术大家著作的整理和出版。    
晚清学者,身处二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处,明显地感觉到了时代的剧变,他们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来回应当时的社会变化,开出了一番思想的新局面,出现了一大批学术大家,如陈澄、康有为、廖平、皮锡瑞、俞樾等等。其中,一些重要学者的著作,尚未得到完整的整理出版,例如写《经学历史》、《经学通论》,注解《孝经》、《尚书》等经典的皮锡瑞,今文学家廖平。特别是皮锡瑞,为一代经学大师,他写的《经学历史》,经过周予同先生的注解,至今仍为了解经学发展史最基本的典籍,可惜现在坊间流行的,只有中华书局2004 年7月出版、印刷只有4千册的精装本。类似皮锡瑞《经学历史》、刘师培《经学教科书》这一类的基本典籍,极宜由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这些出版社,做成普及本出版。    
一些古籍出版最令人不满之处,一在于影印版式太小,一在于定价奇高。影印版古籍缩印太多,极不利于阅读,像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8月影印的《百子全书》,中华书局影印的汉魏、宋明《十三经》注本,中华书局影印的《文献通考》,都是字体过小,以至于难以卒读。好书而定价奇高的,在近年最突出的代表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清代学术名著丛刊”,其中《禹贡锥指》一册,定价98元,钱大昕《廿二史考异》二册,定价138元,江藩《汉学师承记笺释》二册,定价118元。书皆极好,印刷亦佳,但这种定价方式,是专门与读书人为敌。另外,学者全集定价也偏高,《船山全书》十六册定价880元,《黄宗羲全集》十二册定价700元,《朱子全书》二十七册定价1980元,《魏源全集》二十册定价1980元,《王阳明全集》二册定价130元,古籍中的学者全集,每册价钱平均在五十元到一百元之间。这种价钱,对教授来说可能不是问题,但是对一般读者,便是太高了,试想一个研究生,就算不是自费的,一个月也才两百到四百块的生活补贴,如何买得起价位如此之高的书呢!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有的书实在太贵了,而且很少打折,实在是残忍。
  实际上,现代注解《论语》者,钱穆的《论语新解》最好,钱先生对古籍烂熟于胸,注解《论语》,贴切而中肯。次之是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杨注字词训解较多,对一般的读者来说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受时风影响,其解不如钱注。比较有特色的还有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其它的大量现代汉语注本,既无新颖之思想,又无深厚之学养,读之多只是自误而已。    ---我觉得钱穆太迂腐了,很多时候都是强词夺理,另外,我觉得李零的新书是很不错的
  作者:崇拜摩罗 回复日期: 16:13:16 
    有的书实在太贵了,而且很少打折,实在是残忍。  ---------  哈哈,同感。    另外,现在的学术书一般就印个几千本而已,定价高。楼主还是太理想了,等哪天有书话的朋友当了中华书局的老板看能不能实现。
  影印版古籍缩印太多,极不利于阅读  -------  深有同感
  中华的古籍几乎是不二之选,但是贵呀。  喜欢杨的《论语译注》。不喜欢钱注,钱常常绕不开朱,其迂就在此。
  可惜錢穆的《論語新解》沒見到繁體竪排本的,商務印書館要是將錢的所有其他作品也繁體竪排整理出來湊成一套全集就好了。
  楼主分析的极有见地!佩服!
  看古書確實只能看中華或上古的,看看書店裏那些簡體橫排的雜牌出版社出的那些僞劣產品真想將其付之一炬,太誤人子弟了。    岳麓出的史記漢書等所謂普及本古籍印數似乎很多,那種不帶註釋,簡體橫排版本不明的版本大行其道,不知道誰能看得下去?  只能説明沒文化的人實在太多了。
  中华的书还是有些贵。。。而且也很难找到打折在7折以下的。。
  作者:独狼一笑 回复日期: 16:27:11 
        ---我觉得钱穆太迂腐了,很多时候都是强词夺理,另外,我觉得李零的新书是很不错的    ——钱穆是迂腐,但人家迂腐得“自成一家”,这也是一种本事啊:))  
  唐甑《潜书》  ==============  唐甄
  鼓励盗版吧,盗版万岁
  《日知录》上海古籍已出新版,上中下三册,定价180元  《逸周书》已出新版《逸周书校补注释》,黄怀信撰,三秦出版社2006版,定价32元。    那些一套一套的高价书,等着打折吧。
  作者过世多年,应无版税问题,为什么还卖那么贵???
  我想要本袁中郎集。就是不出。没意思!
  印刷量少成本就高了
  顾炎武的《日知录》最后一个版本,据我所知是岳麓书社1996年2月第2次印刷的《日知录集释》。    这个上海古籍最近有新版本。    最近新出的书,上古比中华贵很多。
  《日知录》上海古籍已出新版,上中下三册,定价180元  ====================这部书的装订似乎是胶粘,容易出现书页断裂,挑的时候要注意,不过迟早会出现。
  还是去旧书摊慢慢淘吧.有缘分的话能买到的.也是个乐趣
  做个记号,回头来读
  岳麓出的史記漢書等所謂普及本古籍印數似乎很多,那種不帶註釋,簡體橫排版本不明的版本大行其道,不知道誰能看得下去?    只能説明沒文化的人實在太多了。    这个说法很奇怪啊,我初中读史记、战国策买的就是岳麓的本子,主要就是当故事书看。如果做研究,自然是繁体好;如果就是普及,了解一下,为什么不能看简体横排?  如果研究和普及的区别都搞不清楚,大概属于没文化的典型现象,呵呵  
  如果不带古注,能看懂史记汉书甚至十三经?学者也不敢说。    岳麓出版的恰恰是这种所谓“普及”的东西,我不知道能普及什么?    顶多拿来做做样子罢了。
  岳麓好像还出过一套不带胡注的通鉴,纯粹是垃圾,不知道给谁“看”的。
  懂还是不懂,恐怕不能这么简单的二分吧,只能说程度深浅不一。我想“懂”,有个门槛不假,但是说不带注就不能看或者根本看不懂,以我个人经验我是不相信这种说法的,呵呵    目的不一样,对待知识可以用很多不同的角度审视
  淘书也是一种乐趣.
  《日知录》上海古籍已出新版,上中下三册,定价180元.-----这部书的装订极差,差到了我不想买的程度.出版社啊,你们难道就不能把书装订得好一点吗?看看海峡对面出版的书,你们不感到羞愧吗?
  上古疯了,新出的书价格超贵,比中华的贵的多,而且书籍质量也差。
  喜欢杨的《论语译注》。不喜欢钱注。
  一家独大,又没有多少跟着抢钱的,质量再差,定价再高,也不担心会倒闭关门。。真牛也。
  日知录
  陳老師對簡朝亮的《論語集注補正述疏》怎么看,據說名頭相當大  不過好像只有臺灣的中央研究歷史語言研究所出過    皮錫瑞的《經學歷史》中華出過單行本,書店有賣的應該  淡綠色封面的    我一直想不明白,中華出的李贄幾本著作為何都是16開的  看起來很不方便    其實上古的《日知錄》裝訂印刷都還可以的,就是價格實在太嚇人了
  作者:白石鹤 回复日期: 16:48:23 
    作者:崇拜摩罗 回复日期: 16:13:16        有的书实在太贵了,而且很少打折,实在是残忍。    ---------    哈哈,同感。        另外,现在的学术书一般就印个几千本而已,定价高。楼主还是太理想了,等哪天有书话的朋友当了中华书局的老板看能不能实现。     不能当畅销书,常销还是可以的  
  不能当畅销书,常销还是可以的  -----------------------  这个只是我们自己一厢情愿,人家出版社才不想要那么多压箱底的东西呢,哎……关键是现在那些社长有几个是搞学术的?一群官僚而已。
  岳麓出的史記漢書等所謂普及本古籍印數似乎很多,那種不帶註釋,簡體橫排版本不明的版本大行其道,不知道誰能看得下去?    只能説明沒文化的人實在太多了。  =====================  呵呵  老子大部分是中华本。  但是有一两种大部头的因为当时缺钱又特想看,就买了岳麓本,感觉还可以,出版者说明了所据版本的源流。  还是看得下去的。。。  至于以看不看繁体来显拜自己的学养,呵呵,有时就和太监拿看不看春宫画分辨别人有没有性能力一样无聊。。。。
  之所以不提倡看简体版是因为把繁体简体化的时候经常会出不少错误,典型代表就是前两年北大出的简体版十三经。
  岳麓也自有他的貢獻  我小的時候小縣城沒有好的古文老師,也根本就沒有讀古文的氛圍  之所以喜歡看古文,是從岳麓的簡體橫排普及版開始的,價格便宜貨源足  囫圇吞棗自己讀著有了一個大概,再去翻字典、《說文》  然后才慢慢有錢去買中華和上古的注釋本  沒有岳麓的普及本,恐怕像我這樣小地方的讀者根本就攀不到中華和上古的門徑
  各取所需,不必厚此薄彼。
  作者:saganonotuyu 回复日期: 9:04:43 
    岳麓好像还出过一套不带胡注的通鉴,纯粹是垃圾,不知道给谁“看”的。        ==================  呵呵  看来陈寅老再生  他也非得借助胡注才搞得懂正文  呵呵  话说得太绝对就容易出漏洞
  作者:takeru7 回复日期: 21:08:35 
    看古書確實只能看中華或上古的,看看書店裏那些簡體橫排的雜牌出版社出的那些僞劣產品真想將其付之一炬,太誤人子弟了。        岳麓出的史記漢書等所謂普及本古籍印數似乎很多,那種不帶註釋,簡體橫排版本不明的版本大行其道,不知道誰能看得下去?    只能説明沒文化的人實在太多了。      作者:saganonotuyu 回复日期: 9:04:43 
    岳麓好像还出过一套不带胡注的通鉴,纯粹是垃圾,不知道给谁“看”的。        这两位先生,本人就是岳麓书社的一名编辑,今年刚进的。您二位对岳麓出的这些书有所不屑,这是您二位的自由,大可不买。可能您二位自小聪慧,启蒙就用繁体竖排的民国旧书;其他读者买何种版本,各取所需,似乎也无须指责其他们用简体横排就是水平低下吧?简体横排就该付之一炬?读书人烧书,有点可惜。    岳麓的《古典名著普及文库》,价钱还算比较实惠吧,相对来说不算贵,可以满足一大批读者(而非学术研究者)的需要。我个人的看法,不能因为没有古注看不懂,就剥夺读者看古籍的权利吧?多少总能懂一些。普及什么呢?您问得好。累计印行近百万套,至少让大量读者接触到了这些古籍,多少能从中学到一些知识。普及并非要把读者个个培养成专家;都成专家了,还算不算专家呢?看了几本繁体竖排就算专家?    客观地说,这些本子,当年也是请了学术界的专家把关的。即以《汉书》而言,底本选的是《四部丛刊》所收上海涵芬楼影印的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北宋景祐本,并且参校汲古本、殿本、王本及中华书局标点本。至少在文字方面,还是严谨的。    我们做论文,要用《汉书》的话,您二位推崇的中华标点本似乎不是首选吧,莫非您二位忘了《汉书补注》?    在主人园子里占了这么多地方,实在抱歉。上面二位客人真要是秦汉史学界我的前辈,如有冒犯,还请见谅。  
  古旧书籍的出版状况,总与国民的一般经济水平、文化发展水平关联在一起。  ——————————————————  楼主的文章不错,但是这个观点过于简单了。八十年代的古籍出版比较繁荣(发行量大得惊人),但那时候的经济水平并不高;九十年代经济发展很快,但看书的人很少,古籍出版也下降了。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这几年,好像还是没有赶上八十年代。
  留个记号
  作为普通读者,读古籍不是为了研究,我觉得简体横排是很方便阅读的。有些人拿能读繁体竖排来炫耀,实在无聊。毕竟文字改革已经几十年了,现在的中青年人,大部分学的是简体,熟悉繁体的还是少数。  真心希望出版社能出版简体横排的精品,满足我等业余的但也许是最大群体的读者的需求
  199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了西北大学黄怀信、张懋镕、田旭东合撰的《逸周书汇校集注》。  这个重印了,不过价格惊人~~~~~  据说上海古籍的思路是:如果他需要买,贵也是要买的;不需要,不贵也是不买的。
  楼上先生所言,非独上海古籍如此,出版社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手抓,可能有些出版社还是略为向后者倾斜的。每个编辑每年手里一般五个书号,完成了一定的利润指标才能生存下去,所以一般要出一本左右经济效益好点的书。这种书,价钱一般就不怎么便宜,主要面向图书馆和研究人员。平心而论,古籍编辑也都是读书人出身,不是爱书的人,也不可能安心长年累月埋首故纸之中;出那些有辱斯文的书,是不屑为之的。    举个例子,2004年岳麓书社出了一本《湖南古墓与古窑址》,16开本,528页,铜版彩插16幅,素插16副,饶宗颐先生题写的书名,李学勤先生作序,周世荣先生编著,皆方家手笔。是书收录了湖南长沙、衡阳等地战国至元明时期一千余座古墓中出土的陶瓷器、青铜器、玉石、珠宝、琉璃、货币等文物图片与文献资料。都是第一手的珍贵资料和数据,应该来说,分两还是比较重了。大部头,定价108元,发行2000册。孰料北京的书商却说:“像这种书,我这里向全国也就只能卖个几百册,你价钱太低了!你定个300、400就好啦,它也是销这么多,他要的人他就必须得买!”  所以说,我们出版社和书商还是有些本质区别的,文化事业者的操守,不能丢。    还是到旧书店多转转,碰碰运气。或者,到图书馆借了,复印,扫描?《逸周书》我也想出,可惜社会上真像您这样爱这宝贝的人不够多,卖不出2000册这底线的话,我等小编辑就只能“天寒翠袖”“饘粥以糊口”啰。  
  买过中华书局几本竖排繁体的书,看起来也没觉得怎么吃力,习惯了就好了。
  繁简、有无注释各有长短,不能一概而论。
  不过,最近需要表扬上海古籍的。它新出了台湾学者严耕望的几种著作,价格比较公道。其中包括最著名的《唐代交通图考》全六册,定价198,还算公道。
  据说上海古籍的思路是:如果他需要买,贵也是要买的;不需要,不贵也是不买的。    这种思路就是混蛋思路,专门和经济能力较低的高校学生、年轻教师为敌!
   回寒潭独钓:岳麓这十年来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包括出版的书的质量、点逗的水平、装帧等等。岳麓现在如果跟上海古籍叫叫阵,他们出高价的《逸周书》,咱就出超低价的;他们出一百多的注释本《汉学师承记》,咱就出三四十块的《汉学师承记》附几本相关的著作。这样肯定能够打开市场,呵呵。我还记得以前买过岳麓的《日知录集释》,才三十多块钱,上海古籍拿来重新排了一下,居然卖到一百多——真是想钱想疯了!
  我来说两句,今年安徽出版了《李鸿章全集》,39册。定价在3万元左右,一千块钱一本了。卖给谁看的?
  回陈愚_先生:谢谢您的直言批评,我们以后一步步改进。您的建议很有意思,我明年报选题的时候一定参考。超低价呢,估计是不成的,只是尽量压低定价。
  岳麓十年前出的很多书都不错,我买的&四部精华&&二十五史精华&都是那时侯出的.现在买古籍,基本上只买中华书局,人民文学最近出的&诗品&&沧浪诗话&也不错,都是老的版本.个人觉得书还是老版本好,那时侯的专家很敬业,也坐得住冷板凳,没有现在的学术明星那么浮躁.
  岳麓的&四部精华&&二十五史精华&其实应该再版,特别是国学热的今天.感觉这两种书的集纳方法很刁,把汗牛充栋的古代典籍提炼为几本书,目前似乎还没有看见类似的版本.
  支持再版,哈哈哈!“据说上海古籍的思路是:如果他需要买,贵也是要买的;不需要,不贵也是不买的。”——房地商们好象也是这个思路,于是国家有专家说了,不是谁都需要买房住滴。这个且不评论,那书呢?该不该读?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简体横版的书还可以读一下吧,像岳麓出版的《资治通鉴》销量应该可以,我普通读者,就暂时先买这种版本读着
  答废园先生:  
岳麓的《四部精华》《二十五史精华》没有再版,基本上是多次印刷,销完了就接着印刷。改天我发个帖子,列个岳麓版古籍书目的清单出来。如果您觉得哪些书还算是出得有一点点意义,值得再版,恳请提出宝贵意见。在此先行谢过。
  读古籍,简体横版少了许多趣味,读古籍就是要读繁体字的味道。
  寒潭兄:敢在废兄前头期待。岳麓是从小听说的好出版社,这两个字的价值一定要保持住啊,期待好贴!
  我最喜欢岳麓出的古典小说 :)    还有国学基本丛书     
  很好的文章
  作者:寒潭独钓 回复日期: 11:00:27 
    答废园先生:     岳麓的《四部精华》《二十五史精华》没有再版,基本上是多次印刷,销完了就接着印刷。改天我发个帖子,列个岳麓版古籍书目的清单出来。如果您觉得哪些书还算是出得有一点点意义,值得再版,恳请提出宝贵意见。在此先行谢过。  ======================================呵呵,我不是出版界的人,所以在表述上不够专业.我之所谓&再版&,其实就是再印的意思.好书就应该反复多印.我经常逛书店,近几年好象一直没有看到《四部精华》《二十五史精华》,所以提出这么一个建议.  宝贵意见之说,实在不敢当啊,我觉得岳麓以前出的那套&古典名著普及文库&就不错,主要是价廉物美,我买过一套&资治通鉴&(后来又买了中华书局出的),一套&明史&,还有&日知录集释&,我觉得这些书都很好.原来的&两头黄中间黑&的封面设计很有知名度,不知后来为什么又改了.  
  古籍市场也是细分的,不同的版本适合不同的读者。只要编辑认真,没出现很多学术错误、硬伤之类的,各种样式的都可以,读者自己会判断,各取所需。
  至于以看不看繁体来显拜自己的学养,呵呵,有时就和太监拿看不看春宫画分辨别人有没有性能力一样无聊。。。。        有意思,说得好。  虽然读古籍还是喜欢繁体竖排的,但讨厌繁体迷信。
  TO:寒潭独钓  岳麓原来出过一套24史?不过印数应该很少,不知道当时出齐了没有?有没有计划重印?我现在收集到了大概有1/3多的样子。
      岳麓的通鉴我在读----又不是做学问,装什么B呢~
  除了出版社的因素,点校者本身也很重要.岳麓的<三国志>就比中华的好.
  作者:陈愚_ 回复日期: 18:25:03 
    据说上海古籍的思路是:如果他需要买,贵也是要买的;不需要,不贵也是不买的。        这种思路就是混蛋思路,专门和经济能力较低的高校学生、年轻教师为敌!  ————————————————  何止是专门和学生与年轻教师为敌,那个价格,大多数专业教师都买不起,除非有国家课题经费。可国家课题一年才多少?    呵呵,好一个要做的一定会买。要是买不起,多数人只好拿学术当饭碗,不拿学术当学术。虽然还是有真想做学术的会买,但这类人会越来越少,因为所得与所付不成正比。  不知道出版社怎么想的,照说学术著作若价格适当,买的人会不少,毕竟有那么多硕士博士和教师都需要,薄利多销有何不可?
    《日知录》上海古籍已出新版,上中下三册,定价180元    ====================这部书的装订似乎是胶粘,容易出现书页断裂,挑的时候要注意,不过迟早会出现。  ~~~~~~~~~~~~~~~~~~~~~~~~~~~~~~~~~~~~~~~~~~~~~~~~~~~~~~~~~~~  深有同感
  出版古籍的是否应该考虑下 保存时间问题 ?  
  作者:废园 回复日期: 0:04:02 
    岳麓十年前出的很多书都不错,我买的&四部精华&&二十五史精华&都是那时侯出的.现在买古籍,基本上只买中华书局,人民文学最近出的&诗品&&沧浪诗话&也不错,都是老的版本.个人觉得书还是老版本好,那时侯的专家很敬业,也坐得住冷板凳,没有现在的学术明星那么浮躁.  ~~~~~~~~~~~~~~~~~~~~~~~~~~~~~~~~~~~~~~~~~~~~~~~~~~~~~~~~~  人文版本的诗话系列 现在只出了选辑
有好多以前出的好东西
现在反而看不到   比如浅学如我
就很想看看 林纾论文的那本 还有桐城几个大家论文的  
一个旧书店要价每个 35-40  天啊
气的我杀人的心都有了   哎
  现在基本上都打折。。。  《船山全书》十六册定价880元,打折下来400多元。《黄宗羲全集》十二册定价700元,打折下来400元。。。  再等等,三折就购得了应该。。。
  我对岳麓充满了感激,出了那么多价廉物美的古籍,给了我国学方面的启蒙.在这里试着盘点我买过的岳麓古籍吧------  曾国藩教子书  曾国藩与弟书  朱子语类  世说新语.搜神记  聊斋志异  史记(包括台湾学者翻译的&白话史记&)  四部精华  二十五史精华  楚辞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明史  日知录集释  沈从文别集(20册)  呵呵,大概就是这些了.记得当初咬牙买下资治通鉴的时候,还发生了家庭经济危机.  
  *记号*
  原来的&两头黄中间黑&的封面设计很有知名度,不知后来为什么又改了.    答废园先生:这可能是因为责任编辑换人了,所以总要稍微加以改变。两头黄中间黑的封面,有些在重印时还是保留了。
  现在有些人啊总是要表白自己是看繁体竖版的,或者是只看繁体竖版,好象自己的学问是多么的高深一样
  岳麓的《古典名著普及文库》,价钱比较实惠。    不过一般字体小,排得比较密。没有注,像史记、楚辞 一类,看了也没多大用。    简体横排吗,其实只是个习惯问题,习惯了竖排的,看着就不太爽。
  作者:saganonotuyu 回复日期: 9:01:59 
    如果不带古注,能看懂史记汉书甚至十三经?学者也不敢说。        岳麓出版的恰恰是这种所谓“普及”的东西,我不知道能普及什么?        顶多拿来做做样子罢了。       作者:saganonotuyu 回复日期: 9:04:43 
    岳麓好像还出过一套不带胡注的通鉴,纯粹是垃圾,不知道给谁“看”的。       作者:我本杀猪屠狗辈 回复日期: 9:58:21 
    懂还是不懂,恐怕不能这么简单的二分吧,只能说程度深浅不一。我想“懂”,有个门槛不假,但是说不带注就不能看或者根本看不懂,以我个人经验我是不相信这种说法的,呵呵        目的不一样,对待知识可以用很多不同的角度审视  ---------------------------  也不是非要看注释吧,本本对注释死扣,恐怕没几个人这样读书的吧,  我读&史记&&徐霞客游记&都是岳麓的简体横排无注释的,感觉很好  读书讲究连贯性,看一下原文再看一下注释,很难过的,连续读下去,体会其中字句的节奏与语音的协调,是种享受,纵使个把字可能理解不透,但大致意思不错,也无关大碍.我读古文向来如此,乐趣也不少.  非要把字字句句弄清楚,没必要,会把快乐的阅读搞烦的.  搞研究的除外
  我对岳麓的书挺有感情的  从高中时代开始,买过读过的很多,价钱便宜,版本应该还不错,对一般读者来说,是不错的选择,岳麓的定位挺好的
  作者:saganonotuyu 回复日期: 9:01:59        如果不带古注,能看懂史记汉书甚至十三经?学者也不敢说。            岳麓出版的恰恰是这种所谓“普及”的东西,我不知道能普及什么?            顶多拿来做做样子罢了。  ---------------------------------------  我当年对这种混帐出版社也是一肚子的鸟气,就象饭店上了一只烤全羊却不给你刀叉只给一双筷子一样,什么德行!
  作者:saganonotuyu 回复日期: 9:04:43 
    岳麓好像还出过一套不带胡注的通鉴,纯粹是垃圾,不知道给谁“看”的。    没有注释的版本看起来更舒服,至少不会被误导。可以自己去悟!较之那些乱注一通的或者所谓的论语心得一类的要强得多了!  
  这个...胡三省和于丹大妈不是一个档次的吧....
  至于以看不看繁体来显拜自己的学养,呵呵,有时就和太监拿看不看春宫画分辨别人有没有性能力一样无聊。。。。  --------------------------------------------  严重同意!!  考繁体来显摆的人就和余秋雨&大师&整天文化来文化去来显摆他的无知一样可笑!  
  期待《欧阳竟无内外学》!
  来长沙读书,受岳麓书社影响最大。  六年来陆续读了不少,定王台那两家四折的折扣店每次是必去的。感觉还是有所不足。  最大的还是字体太小,当年盯得轻松,今天却感觉有点困难了。  再者是装祯,能不能持续线装,一本书看着看着,散了,实在倒胃口。
      泛读观其大意,本来就是一种读书态度.要是想了解更详细的话,最好是自己给古书作汇释.比看别人给出的注释要深入多了
  李里之论语讲义可以一阅,有一种清新可人之风,诚大才也,国学界勿小觑之.天俊英材,天不丧斯文哉.
  頂起!同感!    古籍出版太過功利了。有些好書,非得自己去淘舊書不可!
  「作者:夏虫语冰钦 回复日期: 10:15:32 
    作者过世多年,应无版税问题,为什么还卖那么贵???」    這就是個市場的問題了,也和教育水準沒提起來有莫大的關係。畢竟這些書籍現在需求量小,出版社也得有利潤纔能維持呀。    再說了,我也自己做過一點校對工作的,的確是比一般的現代文要難。古文言簡意賅,往往錯漏一字,意思就全茬了。    所以我有時專找點影印本看,呵呵。衹是質量好的影印本,都不便宜,遺憾!而質量差一些的,字體又太小了。唉!    八十年代中國書店呀、中華書局呀、幾個有名的古籍出版社呀,還都出一些很精的影印本,看著很舒服,回憶中!(並口水中!)
  该出的不出,翻来覆去的炒冷饭,广陵的东西好,但是影印的实在没法看。续编四库,四库未辑等等几套书也是影印的实在差。  我是尽量不买,俺去cadal上下好了
  另外,我觉得李零的新书是很不错的    ----------------------------------------------------------------------    是,俺现在只相信搞训诂、古文字的人弄出来的东西,讲微言大义的都是恶意曲解。
  《日知录》有安徽大学版    /mn/detailApp?qid=&ref=SR&sr=1-2&uid=168-6201&prodid=zjbk611141    据说又陈垣后代两辈始成其书,
  也不是非要看注释吧,本本对注释死扣,恐怕没几个人这样读书的吧,    我读&史记&&徐霞客游记&都是岳麓的简体横排无注释的,感觉很好    读书讲究连贯性,看一下原文再看一下注释,很难过的,连续读下去,体会其中字句的节奏与语音的协调,是种享受,纵使个把字可能理解不透,但大致意思不错,也无关大碍.我读古文向来如此,乐趣也不少.    非要把字字句句弄清楚,没必要,会把快乐的阅读搞烦的.    搞研究的除外    ----------------------------------------------------------------------------    这是文言文,多一个字,少一个字,换一个字意思就可能截然不同!!!    三代以下书好一点,三代的书,如果你不字字追究,根本就没法读。看注释不是简单的理解原文,一言蔽之。中国的学术,就是经学。两家不同的注疏,已经是学术上的碰撞了。黄侃遏尽心力的读书,就是来来回回的标点断句。    当然如果你是为了阅读的快感,那就无所谓了。但是那样能真的弄明白大致意思?难!
  这个说法很奇怪啊,我初中读史记、战国策买的就是岳麓的本子,主要就是当故事书看。如果做研究,自然是繁体好;如果就是普及,了解一下,为什么不能看简体横排?    ------------------------------------------------------------------------------    如此普及法至少要有两个保证:    第一、被简的那个字和繁体那个确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第二、原繁体那个字要在简体字的字库里确实存在。    否则,您看了,普及了,感动了,受教育了半天才发现原来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您郁不郁闷。    另外,史记里有很多文字是后来的不肖之徒篡改进去的,您这普及版里没讲这个吧。
  无论简体也罢,繁体也罢,横排也罢,竖排也罢,能不能跟以前一样,专用名加下划线啊?  读蒙元史时太不方便了!
  余嘉锡先生的&世说新语笺注&也没有........
    我给朋友送了一千二百册竖排古籍,其中三百多册是线装本    送了,无怨无悔地送了    兴趣变了,读书乐趣少了,压在家里是一种负担    不如让喜欢它们的人好好爱它们!!!    
  作者:闲时沽酒 回复日期: 11:58:04 
    无论简体也罢,繁体也罢,横排也罢,竖排也罢,能不能跟以前一样,专用名加下划线啊?    读蒙元史时太不方便了!  ————————————————————  那你选书时得看版本啊,有些出版社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但很多新出横排的书做不到    
  很多在外面已经买不到的书,干脆就去图书馆里找来复印。虽说这样侵犯版权而且又难看,但也是无奈之举。何况有些古籍实在太贵,动辄数百,买不起买不起啊。  而且有些书,例如论语,你总得翻了又翻翻了又翻吧,但有些印刷质量极差,翻翻就烂了。
  作者:从未坐过沙发 回复日期: 15:34:32 
    很多在外面已经买不到的书,干脆就去图书馆里找来复印。虽说这样侵犯版权而且又难看,但也是无奈之举。何况有些古籍实在太贵,动辄数百,买不起买不起啊。    而且有些书,例如论语,你总得翻了又翻翻了又翻吧,但有些印刷质量极差,翻翻就烂了。    ---------------------------------------------------------------------------    去Cadal上下啊,无版权字又大,多爽
  实际上,现代注解《论语》者,钱穆的《论语新解》最好,钱先生对古籍烂熟于胸,注解《论语》,贴切而中肯。次之是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杨注字词训解较多,对一般的读者来说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受时风影响,其解不如钱注。  =============  此说不确。杨树达《论语疏证》倒是多引证其他资料相印证,发明不少,倒是很好,不提未免有点遗憾。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倒是有,可信定价太高,印刷一般,没买。
  实际上,现代注解《论语》者,钱穆的《论语新解》最好,钱先生对古籍烂熟于胸,注解《论语》,贴切而中肯。次之是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杨注字词训解较多,对一般的读者来说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受时风影响,其解不如钱注。  =============  此说不确。杨树达《论语疏证》倒是多引证其他资料相印证,发明不少,倒是很好,不提未免有点遗憾。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倒是有,可信定价太高,印刷一般,没买。
  实际上,现代注解《论语》者,钱穆的《论语新解》最好,钱先生对古籍烂熟于胸,注解《论语》,贴切而中肯。次之是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杨注字词训解较多,对一般的读者来说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受时风影响,其解不如钱注。  =============  此说不确。杨树达《论语疏证》倒是多引证其他资料相印证,发明不少,倒是很好,不提未免有点遗憾。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倒是有,可信定价太高,印刷一般,没买。
  注论语的来来去去也就那么几本。程树德的倒是适合研究者参看,但对一般的读者而言,太繁琐了。钱穆的则过于简单,当然,钱注颇有心得。不过我倒最喜欢杨伯峻的,给初学者看最好。杨树达《论语疏证》也甚好。  不过程树德《论语集释》应该加印点,以前找了好久找不到。  
  程树德《论语集释》做得很好,准备去孔夫子看有没有,好订购一套。
  本人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编辑,看了一些读者对鄙社的意见,本着“有着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我们会把广大读者的意见充分反映给我们社领导。  
  同时,我也要为上古说两句:一是虽然书名相同,不同社的图书,甚至同一出版社的不同版本,图书质量(包括文字校注、版本选取、装帧印刷等)等的差异还是蛮大的。记得做论文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同样的书,如果中华或上古有,尽量选他们的本子,其次是其他古籍社的本子,非古籍社的本子,尽量不要选用(我这里没有拉中华打其他古籍社的意思,导师当时就是这么讲的)。相信不少读者有过类似的体会,当初贪图便宜,买了一些社的古籍,拿到后看也不是,扔也是不是;二是当下有些出版社,包括古籍类的一些名社,在做古籍普及本时,为了压低成本,只是从一些大部头的典籍选取了部门内容,但在书名中却不说明,一些读过全本的人还好,只好自认晦气;一些没读过全本的,还以为全书就这么多;第三点要说的是,各人地方的印制成本不同,上海的印制成本是最高的,而且上海对在外地印制控制得非常紧。(你可以看看北京出的图书,大多在山东、河北等地印的,就是因为这些地方印费便宜。)所以尽管出版社也想降低成本,但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最后,欢迎大家对上古的图书提出批评建议。大家如果有什么意见,可以发到我的邮箱:;大家如果有什么好的书稿,也可以同我联系。我的电话是021—62,找查先生即可。
   我选古籍,大概有几个标准:一是老版本,因为老一辈学者坐得冷板凳,名利思想没现在这么重,治学严谨,于丹之流难望其项背,读这种书感觉比较靠谱;二是装帧朴素大方,典雅得体,过度装帧、过于花哨的书断然不买,白送也不要;三,字体须是标准的书宋体,最好是以前的活版铅字,墨汁饱满,元气淋漓,单是看那些字就是一种享受。断然不买那些用黑体或楷体,字号过小,行距过大的书,这么印书的人要么审美神经搭错,要么被门板夹过,要么被驴的后腿踢过。
  作者:天Y第一大砖头 回复日期: 14:31:50 
        我给朋友送了一千二百册竖排古籍,其中三百多册是线装本        送了,无怨无悔地送了        兴趣变了,读书乐趣少了,压在家里是一种负担        不如让喜欢它们的人好好爱它们!!!  ------------------------  看到这个同学的留言,只有一个感想:为什么我不是你的朋友?
回zhejiang216:上古的书贵,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虽然那些贵的书确实质量还好。“清代学术名著丛刊”的定价,是远远超出读者的心理承受能力的。  
学术书的出版社最好是有一点点的公益精神。
  上海古籍的书很不错,也确实比较贵。想买总是要忍痛下手,但想到如此好书重印一次价格又要涨很多,也就痛下决心了,哈哈。
  比如,《袁宏道全集》就很应该再版。可我自从想找这部书起,十数年,竟无从着手。我以为出版社太置人民的愿望于不顾,只从上而不知下,吾窃为悲之。
  上古的《日知录》好贵啊,但装订不好,上古很多硬壳书装订都很差的
  作为一个看原文吃力的中学语文忘得差不多的人  作为一个看史主要为看故事,体会人性而不是进行研究的普通读者  我比较喜欢看柏杨的通鉴纪事本末,是吉林文史出的。(不但是简体而且是白话文 不知道会不会被鄙视)    好像只出了1-14,  不知道会不会再出全?有谁看过么
  诸位对上古图书的反馈,我们会及时向社里反映。
  醉也醉了兄讲的那本书书名应是《袁宏道集笺校》,是上古社1981年出版的。不知道版权期过了没有,有没有被其他社拿走?我会把相关信息告诉给文学编辑室的同事的。
  另外也同醉兄讲一下,书是否重印,不仅仅考虑是否有没有需求就是够了的,还要考虑重印数是否达到或超过利润的平衡点,这一点相信大家应该能理解。
  上古目前出书的范围基本上还坚守在学术文化出版范围之内,对书的编校质量极为重视,不象中华有于丹等大量大众读物,也不象岳麓有教材方面的利润补充。当前纯学术书单品种销量都不大,尤其是纯古籍类,这点就更明显。我们上古的编辑在定书价时,都已经尽量压低定价了。  当然,我们也知道,我们的定价,对于许多热爱古籍的同仁来说,承受起来确实有点困难。  我们希望我们GDP的增长能更多的惠及我们的工资,让我们的荷包也鼓一点;同时也希望热爱古籍、热爱传统文化的同仁更多一些。只要书的销量上去了,定价肯定会降一些的。
  另外,在这里也提前告诉大家一个消息:上古近期将在当当和卓越开出上古专卖店,里面会有我们绝大部分图书品种的展示与销售,欢迎大家上去闲逛和购书。
  我们会在上面不定期地对某类图书做一定力度的图书优惠活动,也欢迎大家及时关注。
  当当三月份的古籍节,我们也选取了二十个品种,做一定的优惠。其中就philips95兄提到的《日知录集释》,也欢迎大家予以关注。
另外,在这里也提前告诉大家一个消息:上古近期将在当当和卓越开出上古专卖店,里面会有我们绝大部分图书品种的展示与销售,欢迎大家上去闲逛和购书。    -----------------------------  
应该这样子,现在网上购书越来越受欢迎,比一般书店在价格上便宜,又可送货上门。以前买了本段注《说文》,要到易文网邮购。
  至于以看不看繁体来显拜自己的学养,呵呵,有时就和太监拿看不看春宫画分辨别人有没有性能力一样无聊。。。。    --------------------------------------------    严重同意!!    考繁体来显摆的人就和余秋雨&大师&整天文化来文化去来显摆他的无知一样可笑!      ------------------------------------------------------------  
我不同意!  
我不是文科生,也不是做学术的,我开始想的是,我们时刻都在接触语言符号,自己想写点什么,也要过的去,就需要一定的文字底子、文学水平和文化知识;再就是一个人头脑空空,不知所归,生在中中国土地上,几千年积淀的文化,就是等着你去钻的,而想贯通古今,古是根源,我又爱探本求源,没了源头,如同空中楼,总让人感到少了些什么,最终茫茫然。自从遇上了,就如饥似渴地去学习。  
对于古籍,没有繁体字还能称古籍吗?简化字实行也才50多年,几千年的文化都由繁体字承载。看不懂繁体字,是你的水平;说人显摆,是你的小人之心。拿繁体字去显摆,就象60年代拿红薯饭来显摆一样,只能显示本身的贫乏,但我想,“考繁体来显摆的人”不是这样贫乏的人。  
买书要考虑出版社、版本、也考虑繁简,同一类型的书还要看是谁著作的;买错了,真的浪费钱。
    很多古籍书都白话的面目全非了。
  抄一下熊这段:      现在,有些人读古籍绝对不选简体字的版本,只挑那些繁体竖排的来看,还有些人更加极端,甚至呼吁要恢复繁体字。虽然有人觉得他们迂腐,但这些人谁也不是笨蛋,至少智力水平并不在我们一般人之下,他们这样说、这样做,肯定是有他们的道理的。现在讲的这个“丑”字恰好就是比较能够说明问题的一个例子。    “小丑”的“丑”字是一个简体字,如果用繁体字来写就是“醜”。在用笔写字而不是用电脑打字的年代里,把笔画如此复杂的“醜”字简化为“丑”,确实是功德无量的。但是,这样一来,新问题就出现了:在古代,既有这个“醜”字,也有这个“丑”字,它们本是意思完全不同的两个独立的字,谁也不挨谁。但在简体字里,繁体的“醜”被简化为“丑”,而繁体原本的“丑”字却维持原来的样子不作变动。于是,繁体字里的两个不同的字到了简体字里却变成了同一个字,所以,在用简体字编纂的古籍当中,“丑”字有时是指“醜”,而有时又是指“丑”,这在现代读者看来,就容易产生误会了。    这两个“丑”字的本字各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说一个人相貌丑陋,那就是“醜”,而天干地支里“子丑寅卯”的“丑”字才是古文“丑”字的本来面目。所以,我们如果阅读繁体字的古籍,既会遇到“醜”,也会遇到“丑”,两个字的意思完全不同,“子丑寅卯”不会写成“子醜寅卯”。公孙丑的“丑”可不是被简化了的“醜”字,而是在古文里仍是现在这个样子,是“子丑寅卯”的“丑”。    现在明白了吧,公孙丑的爸爸不是笨蛋,笨到会给儿子起一个“醜”名字。
  中华书局真是老顽固,到现在还只知道出竖排体,中国现在的国学衰败,我想中华书局要负一定的责任,难道竖排体要比横排体更有利于保护眼睛吗?
  绝大多数的古籍一定要出竖排繁体,没有任何横排简体的理由。一个人读到大学本科以上,读中国的古书如果还只是读横排简体的,仅此一条,便足以证明他的大学是白读的。
  作者:zhejiang216 回复日期: 9:48:12 
    醉也醉了兄讲的那本书书名应是《袁宏道集笺校》,是上古社1981年出版的。不知道版权期过了没有,有没有被其他社拿走?我会把相关信息告诉给文学编辑室的同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袁宏道集笺校》,我也寻觅多年了。
  《袁宏道集笺校》,此书不难找,但价不菲。传即将重印,版权估计没有过期,三袁有两袁重印,没有道理不印。
  还有张岱《四书遇》,《石匮书(包括后集)》,李流芳《檀园集》(上古出过,但是和其它书合集影印,不以檀园集名)。。。。。。
  今天把郑观应集上下两册凑齐了,前后用了13年,不过两本都是10分品相。不过书是简体横排的,也不是古籍社的,是上海人民的,在某些人眼中肯定是垃圾,在我眼里还算是宝物。翻看二十几年前印的书,不管从字号字体、行距、文字校对、封面设计、书脊装订。都比现在的书好,也比现在上古和中华的书装订好。很怀疑技术进步倒底给读者带来什么好处了,好书更难买了,价格更贵了,质量更垃圾了,翻看更困难了。
  倒是近来买的几本上海书店的精装本,装帧质量都不错,
中华书局真是老顽固,到现在还只知道出竖排体,中国现在的国学衰败,我想中华书局要负一定的责任,难道竖排体要比横排体更有利于保护眼睛吗?  -----------------------  
中华书局肯定要有自己的高度和标准,从而保证其学术性,这才是成其为中华书局的根本。学术是奠基性的工作,典籍排版一般都是繁体竖排,简体竖排作为普及本出版。近来中华书局有了出版普及性和大众性图书的发展思路,这已经是可以看到的事实了,廿四史白文本出了,连白话文也在出,其他的不一而足。
  作者:陈愚_ 回复日期: 18:28:25   
    绝大多数的古籍一定要出竖排繁体,没有任何横排简体的理由。一个人读到大学本科以上,读中国的古书如果还只是读横排简体的,仅此一条,便足以证明他的大学是白读的。    ------------------------------------------------------------------------------------------------------    错,繁体是必要的,竖排没什么必要,以线装书的夹注疏的方式更没必要。线装书那样是因为字大,而且很多还有格来圈在一块,而现在这么小的字,再夹注疏,读着确实费劲
  不明白为什么要出廿四史白话本.
  廿四史白话本 是为了让领导们买来放办公室书柜里,表示自己很有学问
  上海书店的那本《十七史商榷》很糟糕
  醉兄及诸位,袁宏道的集子已在印刷中,估计近期会正式上市.
  有些上古古典文学的集子,我们也正在争取让社里重印。
  作者:陈愚_ 回复日期: 18:28:25 
    绝大多数的古籍一定要出竖排繁体,没有任何横排简体的理由。一个人读到大学本科以上,读中国的古书如果还只是读横排简体的,仅此一条,便足以证明他的大学是白读的。  ------------------------------------------------------------  就你这番话证明你的大学也差不多白读了,古籍为什么一定要竖排繁体啊,横排繁体不可以吗?大学生就算不读中国的古书也不能证明他的大学是白读了啊?
  古籍为什么一定要竖排繁体啊,横排繁体不可以吗?大学生就算不读中国的古书也不能证明他的大学是白读了啊?    --------------------------------------------------------------------------------------------------------    没错,我们必须承认,古书里没有布坎南,没有Rawls。    
  1、楼主提到的书,大都还在书店旮旯里蹲着,可见你没有一家家去细心寻找,罚自拍一下,但请勿网上流传……    2、书价是经济形势使然,不能怪编辑,印个2000册卖5年还剩1500库存,你是老板你肯干啊?将心比心嘛!    附:2000册不到的印数就是为各大高校和图书馆准备的,全国的零售毛估不过几百,那位北京的书商一点也乱说,在商言商。    3、岳麓的编辑不说话也罢,跳出来就让人笑,那套普及本更是个大笑话。懂行的不看,不懂行的能有几个抱着文言白文啃下去?还说请了专家来把关,来说说看有谁啊?辽宁教育的新世纪万有文库还煞有介事的开列过一堆专家的名单,后来那套书实在不像话,名家纷纷请辞。    数古籍出版社,北大、南大等N个高校文科教授都首排中华、上古,第三是江苏古籍(现在给弄没了,换了个名字凤凰出版社,不伦不类的……悲夫!),然后是齐鲁、巴蜀,再后面才轮到你岳麓,知道不?一个教授和岳麓有仇,不能个个都有仇吧?都近20年了,还是这么讲,能说没点道理?不是拿教授压岳麓,是岳麓的书错的离谱,非但不能用于学术研究,即便随性阅读,也有害身心健康啊!    做论文,用岳麓版普及本,真有其事,也只能落笑柄而已。《汉书》的论文可以不查繁体旧本来做的?当然,越来越多的新进教授们自己也没了读繁体的能力,所以论文嘛也就越来越“简体”了……    4、上古的编辑又跳出来,很好,可惜官腔有点浓。别拿人家中华说事,上古就没有于丹类大量大众读物了?如果上古领导有机会出于丹的书,怕是比中华做的还要过分,看看上海文艺是怎么一直抱易中天大腿就知道了。    书价贵就贵了,别耍人就好。比如《日知录》字间距缩小点,能省起码六分之一的页码。别加硬纸壳外套(所谓精装),傻不傻?还增加重量,等于变相增加物流费用。2000本就是4000个硬壳字,码一块,你搬一回看看?纸张、印刷什么的都不计较你了。    5、所有的编辑都是屁股指挥脑袋的,这话没恶意,中性,是人都这样。明天你们换了单位,话锋就得转。所以也别皮里阳秋的我们社这个,人家社那个的,没劲!    6、繁体很重要,竖排横排次之。废园兄买古籍的约法三章,值得提倡和推广。  
  补充和更正:    2、那位北京的书商一点也没乱说——即,没有谎报数字欺瞒出版社    3、岳麓普及本和辽教的新万有共同的优点就是便宜,假如这个算是优点的话。    岳麓不是垫底出版社,其后赫然排着三秦  
  作者:zhejiang216 回复日期: 10:43:03 
    有些上古古典文学的集子,我们也正在争取让社里重印。  ------------------------------------------------------------  上古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都该重印,像《骆临海集笺注》等等。装帧方面也是改为老版的为好,现在重印的几种精装本的装帧看着实在不爽。去年重印的《三家评本红楼梦》,今年所谓的新版《徐霞客游记记》都让人太失望了,都是拿原来的铅印版纸型做的影印对吧!这种东西和盗版书还有什么差别?这两本书据上次印刷都10年了,这次为何不重新排一下版子呢?    
  作者:zhejiang216 回复日期: 10:43:03 
    有些上古古典文学的集子,我们也正在争取让社里重印。  ------------------------------------------------------------  上古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都该重印,像《骆临海集笺注》等等。装帧方面也是改为老版的为好,现在重印的几种精装本的装帧看着实在不爽。去年重印的《三家评本红楼梦》,今年所谓的新版《徐霞客游记记》都让人太失望了,都是拿原来的铅印版纸型做的影印对吧!这种东西和盗版书还有什么差别?这两本书据上次印刷都10年了,这次为何不重新排一下版子呢?    
  重新排版是要钱的,谁出啊?对于本来就没甚效益的书,说服领导多出哪怕1块钱也势比登天的,知道不?    而且,以前铅字排版的老工人不懂电脑,现在的电脑制版员不懂繁体文言文,他敢重排,我还不敢重买呢!  
  很有收获
  wanline 说得很在行。补充一点,古籍最好不要精装,不要一大厚册。另,日知录这样的书最好定价在120元以下,再打个折学生就勉强买得起了。
  如果想炫耀自己读廿四史的人只能读&白话本,& 摆出来, 不是正好证明自己读不懂文言吗
  中华新出的二十四史的确便宜,在当当买还能打七折,就是纸质太差,我女朋友也很知道这点,每次吵架我闷头看书不理她,姑奶奶一个箭步到书房,拿起一本就撕,一点不费劲    竖版除了可以显摆之外,还有一个天大的好处,用一只手就可以拿,能腾出另一只手抽烟(精装有乌龟壳的就不行了)    古注经常比原文更有营养
  我的《三国志》是岳麓书社的。开始想买中华的,感觉中华简体字本有点让人不放心。而且价格也贵——这不是主要的。买古籍,我首先看中华的,然后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人文社的书也可以。但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书很贵。我想买《贞观政要》和《古文观止》。中华出的《贞观政要》精装本,定价47元,太贵。上海古籍的平装本也快40了,让人难以接受,到现在还没有《贞观政要》。上海古籍的《古文观止》,平装本上下两册要47块多,太贵了接收不了。有几次想豁出去了,但最后还是放弃了。价格是我买上海古籍的主要顾虑。  另外,我买的岳麓书社的《三国志》,不知道比中华和上海古籍的怎么样?我自己觉得比中华的简体字本要好。不知道大家的《三国志》是哪家的?我买的是简体字本,要是繁体竖排,还是中华的好。
  wanline兄,谢谢你提到我!
  诚如你所言,如果上古有机会出于丹类图书,我们肯定也会求之不得的,当然前提是于丹的条件我们能够接受。去年底就有一位百家讲坛的名嘴来探探和上古合作的意向,社里正好也问问我们部门的意见,但最后考虑到风险太大,我们主动放弃了。当然,即使我们上古真去做,也未必能竞争的过出更大价码的出版社。
  如果上古有几本畅销书,上古纯学术书的价位肯定会阶下来一些的。
  其实上古也有不少价位比较低的纯学术书,上古的“蓬莱阁”丛书收录了近百种晚清民国以来的名家经典性的著作,其价位基本上都只有十几块,甚至几块,前面还有当代著名学者的导读,印刷、装帧都不错;
  作者:zhejiang216 回复日期: 13:37:40 
    wanline兄,谢谢你提到我!    ===================    别呀,和我拍砖可以,就是别客气,你一客气,我就头疼ing    上古《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系列的精装本还是有意义的,虽然多一个硬壳子就所谓精装,多出来起码十多块钱,但比较便于平摊在桌上翻阅(对于一边查阅,一边写笔记或输入电脑尤其有帮助),这是很多胶装书没法取代的优势    
  作者:zhejiang216 回复日期: 13:49:07 
    其实上古也有不少价位比较低的纯学术书,上古的“蓬莱阁”丛书收录了近百种晚清民国以来的名家经典性的著作,其价位基本上都只有十几块,甚至几块,前面还有当代著名学者的导读,印刷、装帧都不错;    上古的这套丛书确实很好。
     wanline兄,谢谢你提到我!        ===================        别呀,和我拍砖可以,就是别客气,你一客气,我就头疼ing        上古《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系列的精装本还是有意义的,虽然多一个硬壳子就所谓精装,多出来起码十多块钱,但比较便于平摊在桌上翻阅(对于一边查阅,一边写笔记或输入电脑尤其有帮助),这是很多胶装书没法取代的优势。      这套丛书的名字叫《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今年将满一百种。欢迎予以关注!
  来挑错了,我就开心了    卖个破绽就被反驳,嗯,阁下业务精通,不妨详列《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一百种的目录啊???  
  wanline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书目的事,我过阵子会发到网上。但近期比较忙,现在就不接你的招了,呵呵!
  这套丛书的名字叫《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今年将满一百种。欢迎予以关注!  我等啊,
  不知道今年还要新出多少种,现在,好象才九十左右,不知道什么时候集全,思之梦之
  继续讨论  
  继续讨论  
  很喜欢,但是很贵。
  可能上了年纪的人都喜欢繁体竖排的版本。  本人基本上认得繁体字,但从小到大的阅读习惯让人受不了竖排从右到左的行文方式。
  另外,我买的岳麓书社的《三国志》,不知道比中华和上海古籍的怎么样?我自己觉得比中华的简体字本要好。不知道大家的《三国志》是哪家的?我买的是简体字本,要是繁体竖排,还是中华的好。  --------------------------------  
问一下中华的繁体竖排《三国志》从50年代开始整理出版后,又重新修订过没有啊?
  强烈呼吁多出 繁体横排 版的!!!!!!!!!!!
  说起来岳麓书社还是做了很大工作的吧。  我最早看聊斋志异和红楼梦就是买的这个出版社的书,  三言二拍之类的话本小说也是买的这个出版社的。  不知道算不算古籍.全是简体字横排版,  我只是个普通的读者,但是觉得普及版对我帮助很大,  至少通过聊斋志异我能很流畅的读文言文了。  最近兴趣改变,买的三辅黄图校释和古诗源都是繁体字竖排版,  读起来并无障碍。    用看得懂繁体字来鄙视只看简体字的人,  比如  作者:takeru7
作者:saganonotuyu
作者:陈愚_之流  不管他学问多么高深,  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也认为他在显摆。          
  上古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最近新出、重版、重印了近三十个品种,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上当当、卓越和易文网上看看。
  袁宏道的集子也已上市。
  古籍简体字版确实别扭,岳麓书社不如多出些繁体横排版.  
  上古出了一套古籍译注丛书,横排,只有&礼记译注&是繁体,我也就只买了这一种.总觉得古籍简体字版不是正经玩意.另外,我最痛恨塑封,现在有些古籍书竟也用塑封,实为佛头著粪.
  曾经花不到400打折买了一套影印的&二十五史&觉得就很值,不过是跑了几趟书店才谈妥的.
  zhejiang216,贴个丛书目录这么难吗?上古自己的网站不就有现成的???是不是这么忙啊你???  
  zhejiang216,发个丛书目录那么困难吗,你就那么忙啊你???
  作者:exgetjpg 回复日期: 10:31:40 
    也不是非要看注释吧,本本对注释死扣,恐怕没几个人这样读书的吧,      我读&史记&&徐霞客游记&都是岳麓的简体横排无注释的,感觉很好      读书讲究连贯性,看一下原文再看一下注释,很难过的,连续读下去,体会其中字句的节奏与语音的协调,是种享受,纵使个把字可能理解不透,但大致意思不错,也无关大碍.我读古文向来如此,乐趣也不少.      非要把字字句句弄清楚,没必要,会把快乐的阅读搞烦的.      搞研究的除外        ----------------------------------------------------------------------------        这是文言文,多一个字,少一个字,换一个字意思就可能截然不同!!!        三代以下书好一点,三代的书,如果你不字字追究,根本就没法读。看注释不是简单的理解原文,一言蔽之。中国的学术,就是经学。两家不同的注疏,已经是学术上的碰撞了。黄侃遏尽心力的读书,就是来来回回的标点断句。        当然如果你是为了阅读的快感,那就无所谓了。但是那样能真的弄明白大致意思?难!       作者:exgetjpg 回复日期: 11:53:35 
    这个说法很奇怪啊,我初中读史记、战国策买的就是岳麓的本子,主要就是当故事书看。如果做研究,自然是繁体好;如果就是普及,了解一下,为什么不能看简体横排?        ------------------------------------------------------------------------------        如此普及法至少要有两个保证:        第一、被简的那个字和繁体那个确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第二、原繁体那个字要在简体字的字库里确实存在。        否则,您看了,普及了,感动了,受教育了半天才发现原来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您郁不郁闷。        另外,史记里有很多文字是后来的不肖之徒篡改进去的,您这普及版里没讲这个吧。  -------------------  --------------------  岳麓的宗旨是普及,从我自身经历来说,这种出版对一般非研究读者来说蛮合适的  面对大众的出版工作很重要,不能都给研究人员出书,各自阅读目的不一样的  就象普通人有时候也要穿穿正装,但没必要都去买AMANI吧  因为一字之差理解错意思是可能的,但很多专家的理解不也是互相冲突的很,对所谓什么什么代的文章的理解本来就争议多多,与其被他人搞混,不如自己去理解,起码锻炼一下思维  至于有些作品存在篡改,这更不用去考虑,哪本古代文献没被改过,专家用的版本也还是五花八门吧  按照你这个观点,离开专家就不能读书了,太抬举专家了,十个当中只怕有九个半是混饭吃的,剩下半个还要先掂量掂量他的分量  一般有点基础的出版社,出的作品也差不到哪里吧  读书,开卷有意  自古那么多自学成才的榜样都是证明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书目:  已出书目(93种,至2008年)  诗经今注
高亨注  楚辞今注
李诚 熊良智注  司马相如集校注
[西汉]司马相如著
金国永校注  扬雄集校注
[汉]扬雄著
张震泽校注  阮籍集
[魏]阮籍著
李志钧等校点  陶渊明集校笺 [晋]陶潜著
龚斌校笺  谢宣城集校注 [南朝齐]谢朓著
曹融南校注集说  世说新语笺疏
[南朝宋刘义庆著 余嘉锡笺疏
周祖谟等整理  文心雕龙义证 [南朝宋]刘勰著
詹锳义证  诗品集注 [梁]钟嵘著
曹旭集注    文选(全六册)[梁]萧统编 [唐]李善注  鲍参军集注 [南朝宋]鲍照著
钱仲联增补集说校  王子安集注 [唐]王勃著
[清]蒋清翊注  骆临海集笺注 [唐]骆宾王著 [清]陈熙晋笺注  卢照邻集笺注 [唐]卢照邻著
祝尚书笺注  孟浩然诗集笺注 [唐[孟浩然著
佟培基笺注  王右丞集笺注 [唐]王维著 [清]赵殿成笺注  李白集校注 [唐]李白著 瞿蜕园 朱金城校注  杜诗镜铨 [唐]杜甫著 [清]杨伦笺注  高适集校注 [唐]高适著
孙钦善校注    岑参集校注 [唐]岑参著 陈铁民
侯忠义校注  韦应物集校注 [唐]韦应物著
陶敏 王友胜校注  权德舆诗文集 [唐]权德舆著  韩昌黎诗系年集释 [唐]韩愈著
钱仲联集释  韩昌黎文集校注 [唐]韩愈著 马其昶校注 马茂元整理  柳河东集 [唐]柳宗元著  柳宗元诗笺释 [唐]柳宗元著
王国安笺释  刘禹锡集笺证
[唐]刘禹锡著 瞿蜕园笺证  白居易集笺校
[唐]白居易著 朱金城笺校  长江集新校 [唐]贾岛著 李嘉言新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已出品种续    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 [唐李贺著 [清]王琦等评注  樊川文集 [唐]杜牧著 陈允吉校点  樊川诗集注 [唐]杜牧著 [清]冯集梧注  玉溪生诗集笺注 [唐]李商隐著 [清]冯浩笺注 蒋凡校点  樊南文集 [唐]李商隐撰 [清]冯浩详注 钱振伦 钱振常笺注  温飞卿诗集笺注 [唐]温庭筠著 [清]曾益等笺注  皮子文薮 [唐]皮日休著 萧涤非 郑庆笃整理  韦庄集笺注 [五代]韦庄著 聂安福笺注  二晏词笺注
[宋]晏殊 晏幾道著
张草纫笺注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 [宋]梅尧臣著 朱东润编年校注    苏舜钦集 [宋]苏舜钦著 沈文倬校点  嘉祐集笺注 [宋]苏洵著 曾枣庄 金成礼笺注  苏轼诗集合注 [宋]苏轼著 [清]冯应榴注  清真集笺校 [宋]周邦彦著
罗忼烈笺校  栾城集 [宋]苏辙著 曾枣庄 马德富校点  山谷诗集注 [宋]黄庭坚著 [宋]任渊 史容 史季温注 黄宝华点校  淮海集笺注 [宋]秦观撰 徐培均笺注  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 [宋]秦观撰 徐培均笺注  陈与义集校笺 [宋]陈与义著 白敦仁校笺  剑南诗稿校注 [宋]陆游著 钱仲联校注    放翁词编年笺注 [宋]陆游著 夏承焘 吴熊和笺注  范石湖集 [宋]范成大著 富寿荪标注  稼轩词编年笺注 [宋]辛弃疾撰 邓广铭笺注  姜白石词编年笺校 [宋]姜夔著 夏承焘笺校  揭傒斯全集 [元]揭傒斯著 李梦生标校  雁门集 [元]萨都剌著 殷孟伦 朱广祁校点  高青丘集 [明]高启著 [清]金檀注 徐澄宇 沈北宗校点  沧溟先生集 [明]李攀龙著 包敬第点校  震川先生集 [明]归有光著 周本淳校点  海浮山堂词稿 [明]冯惟敏著 凌景埏 谢伯阳标    汤显祖诗文集 [明]汤显祖著 徐朔方笺校  汤显祖戏曲集
[明]汤显祖著 钱南扬校点  袁宏道集笺校 [明]袁宏道著 钱伯城笺校  珂雪斋集[明]袁中道著 钱伯城校  白苏斋类稿[明]袁宗道著 钱伯城校  沈璟集 [明]沈璟著 徐朔方辑校  隐秀轩集 [明]钟惺著 李先耕 崔重庆标校  谭元春集 [明]谭元春著 陈杏珍标校  陈子龙诗集 [明]陈子龙著 施蛰存 马祖熙标校  顾亭林诗集汇注 [清]顾炎武著 王蘧常辑注 吴丕绩标校    牧斋初学集 [清]钱谦益著 [清]钱曾笺注 钱仲联标校  牧斋有学集 [清]钱谦益著 [清]钱曾笺注 钱仲联标校  牧斋杂著 [清]钱谦益著 钱仲联标校  吴梅村全集 [清]吴伟业著 李学颖集评标校  吴嘉纪诗笺校 [清]吴嘉纪著 杨积庆笺校  敬业堂诗集 [清]査慎行著 周劭标点  安雅堂全集 [清]宋琬著 马祖熙标校  渔洋精华录集释 [清]王士禛著 李毓芙 牟通 李茂肃整理  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 [清]蒲松龄著 张友鹤辑校  方苞集 [清]方苞著 刘季高校点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已出品种续二  刘大櫆集 [清]刘大櫆著 吴孟复标点  茗柯文编 [清]张惠言著 黄立新校点  纳兰词笺注 [清]纳兰性德著 张草纫笺注  小仓山房诗文集 [清]袁枚著 周本淳标校  惜抱轩诗文集 [清]姚鼐著 刘季高标校  樊谢山房集 [清]厉鹗著 [清]董兆熊注 陈九思标校  忠雅堂集校笺 [清]蒋士铨著 邵海清校 李梦生笺  李玉戏曲集 [清]李玉著 陈古虞 陈多 马圣贵点校  两当轩集 [清]黄景仁著 李国章校点  瓯北集 [清]赵翼著 李学颖 曹光甫校点    龚自珍全集 [清]龚自珍著 王佩诤校点  岭云海日楼诗钞 [清]丘逢甲著 丘铸昌标点  人境庐诗草笺注 [清]黄遵宪著 钱仲联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09年拟出品种:  姚合诗集校笺
[唐]姚合著
吴河清校笺  东坡乐府笺
[宋]苏轼著
龙榆生笺校  欧阳修诗文集校笺
[宋]欧阳修著
洪本健笺校  山谷诗集续注
[宋]黄庭坚著
何泽棠校注  东山词校注
[宋]贺铸著
钟振振校注  张衡诗文集校注
[东汉]张衡著
张震泽校注  于湖居士文集
[宋]张孝祥著
徐鹏校点  
  这七种新作推出后,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将满一百种,届时我们会有一些营销宣传活动,敬请关注.
  好事啊 不知道其它已绝迹的品种什么时候能够重印 如牧斋初学集 有学集等
  效率啊效率,九个月才贴一书目,上海古籍的电脑做ctrl+c、ctrl+v的动作延时这么长啊,建议趁经济危机电脑降价,赶紧更新换代吧……  
  中华的印刷~好让人心痛啊!!~
  多谢wanline兄的批评,主要是电子文档一直没找到,手头工作又比较多,所以一直拖着没做.&上古五十年书目&到十月份才拿到手,所以^
  楼上做广告的可以休矣!    各位出版社的大大加油!!
      看了陈先生的文字,深有同感。记号。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最近重印品种: 《梅尧臣编年校注》《刘禹锡集笺证》《小仓山房诗文集》《岭云海日楼诗钞》《范石湖集》《牧斋杂著》《牧斋有学集》《牧斋初学集》《鲍参军集注》《李清照集笺注》《陶渊明集校笺》《诗经今注》《孟浩然诗集笺注》《龚自珍全集》《渔洋精华录》《纳兰词笺注》新增一种: 《钱注杜诗》(钱谦益注)
  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8月影印的《百子全书》,字足够大了,同系列《二十五史》那字大概只有《百子》的三分之一。。。。    当年被人骗了贪图便宜买了一套,除了《十三经注疏》外全部用来填充房间并眩惑哥们。
  记号  《钱注杜诗》(钱谦益注)   这个好 可惜没见到
  &钱注杜诗&已列入重版计划,七八月份就会面市.
  希望出版古籍尽量平装,精装又重又占地方,还贵,而且厚厚的一书拿着不方便。但现在出版社好象就好出精装本。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语解释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