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一段话,用什么翻译器好用翻译的就算了!!

来自子话题:
谢邀。 &a data-hash=&9bcc7c36a9c03dc0a612eccdedf19582& href=&///people/9bcc7c36a9c03dc0a612eccdedf19582&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刘松霖& data-tip=&p$b$9bcc7c36a9c03dc0a612eccdedf19582&&@刘松霖&/a&邀请我好久,我想一定要看完整篇故事才有资格翻译好这句话,今天终于得空,所以来翻翻看。&br&这一句出现在原文里的这样一段:&br&I came to New York from Seattle. I was going to become rich and famous and well-dressed and suave. But in four years I've learned that I am not going to become rich and famous and well-dressed and suave. I'm a good printer's assistant, but that's all I am. One day the printer got sick, and I had to take his place. What a mess I made of things, Miss Lester. No one would take my orders. The typesetters just sort of giggled when I would tell them to get to work. And I don't blame them. I'm a fool when I give orders. I suppose I'm one of millions who was never meant to give orders. But I don't mind anymore. There's a twenty-three-year-old kid my boss just hired. He's only twenty-three, and I am thirty-one and have worked at the same place for four years. But I know that one day he will become head printer, and I will be his assistant. But I don't mind knowing this any more. &br&Loving you is the important thing, Miss Lester. There are some people who think that love is sex and marriage and six-o'clock kisses and children, and perhaps it is, Miss Lester. But do you know what I think? &b&I think that love is a touch and yet not a touch.&/b&&br&我从西雅图来到纽约,曾以为会出人头地,飞黄腾达,但却在4年后发现最初的梦想都遥不可及。我是一个挺称职的印刷小工,但也就仅仅是一个称职的印刷小工了。就算有一天印刷员生病不干了,我顶替了他的职位,也会把一切都弄的一团糟。莱斯特小姐,没有人会听从我的指令。我叫排字员去干活,他们却只会咯咯窃笑,但我并不会责怪他们。我啊,傻乎乎的,天生就不是能够发号施令的人。但我不在乎了。老板刚雇了一个23岁的年轻人来工作,他只有23岁。而我都31了,我做印刷小工做了4年。但我知道早晚有一天这个年轻人会成为印刷员,而我要继续给他当小工。只是这一切,我都不在乎了。&br&因为爱你,才是值得在乎的事情,莱斯特小姐。有人觉得爱情是性,是婚姻,是清晨的吻,亦或子孙绕膝。莱斯特小姐,也许爱情真的是这样吧。但你知道我是怎么想的吗?&b&我想,爱是急切伸出的手掌,却又害羞退缩的指尖。&/b&
谢邀。 邀请我好久,我想一定要看完整篇故事才有资格翻译好这句话,今天终于得空,所以来翻翻看。这一句出现在原文里的这样一段:I came to New York from Seattle. I was going to become rich and famous and well-dressed and suave. But in four…
只是吐槽,没别的意思&br&&br&&img src=&/365cdfaffb2e0646ddfe5e33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365cdfaffb2e0646ddfe5e33_r.jpg&&&br&大陆译名-廊桥遗梦&br&台湾译名- 麦迪逊之桥&br&&b&意境都让狗吃了?&/b&&br&&br&&img src=&/1b373ccb639daf7ab974b5_b.jpg& data-rawwidth=&405& data-rawheight=&6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5&&&br&大陆译名-盗梦空间&br&台湾译名-全面启动&br&&b&全面启动是闹哪样?全面抗战么?直译要不要这么直!&/b&&br&&br&&img src=&/21eeddb3dfa4d_b.jpg& data-rawwidth=&404& data-rawheight=&6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4&&&br&内地译名-肖申克的救赎&br&香港译名-月黑高飞&br&台湾译名-刺激1995&br&据说台湾这么翻是因为1973年的《the sting》翻成《刺激》,到了这部就省事直接加个1995了,其实两部片又不像。&br&&b&我看到这个名以为讲的是95年台海危机!男主张开双臂迎接大陆的飞弹,一边大喊:“向我发射!”真刺激!&/b&&br&&br&&br&&img src=&/8fef6dd155d8db75038e2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7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8fef6dd155d8db75038e2_r.jpg&&《终结者》(Terminator) -〉 台湾翻译:“魔鬼终结者” &br&《终结者2审判日》(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 台湾翻译:“魔鬼司令之拯救地球都要死” &br&《终结者3机械战争》(Terminator 3:Rise of the Machines) -〉 台湾翻译:“魔鬼司令之终极机器人大战”&br&&b&我就不吐槽几乎所有带施瓦辛格都叫魔鬼魔鬼了,第二部说了拯救地球都要死!&/b&&br&&b&叫你们拯救地球!叫你们拯救地球!了不起是不?都要死!&/b&
只是吐槽,没别的意思大陆译名-廊桥遗梦台湾译名- 麦迪逊之桥意境都让狗吃了?大陆译名-盗梦空间台湾译名-全面启动全面启动是闹哪样?全面抗战么?直译要不要这么直!内地译名-肖申克的救赎香港译名-月黑高飞台湾译名-刺激1995据说台湾这么翻是因为1973年的…
高中文艺的时候,看的全是八九十年代的矫情货。钱理群,汪晖,张承志,海子顾城,加上为了中考必须得看的余秋雨。这些东西,也算是一代文艺青年的时代记忆。那么,又如何不喜欢起林老头的矫情文。是矫情,就矫情,咋了?&br&&br&《四月...遇见百分百女孩》里,赖明珠女士披头一句:&br&“好驴!简直像在拉保险嘛。”&br&&br&虽然都是汉语,但真接受不来这种汉语。台湾人可能比较容易接受,但北方根本没有好驴这种说法,也不知何为拉保险。以土攻土翻译成“好二!”“好傻逼”似乎也OOC了。这时候,书面化的、笨重的“过于傻气,简直像劝人加入保险”,至少不是个更坏的选择——特别是考虑到林少华那会应该也没见过卖保险的。&br&&br&没那么糟。&br&&br&第一部村上是挪威的森林,赖版,看完以后完全无法理解这篇小说为何如此受追捧。后来买了本林版,读后就泪流满面了。&br&&br&&blockquote&我们活着,同时在孕育死亡。不过,那只不过是我们必须学习的真理的一部分。直子的死告诉我这件事。不管拥有怎样的真理,失去所爱的人的悲哀是无法治愈的。无论什么真理、诚实、坚强、温柔都好,无法治愈那种悲哀。我们惟一能做到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某种哲理。而领悟后的任何哲理,在继之而来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样地软弱无力——我形影相吊地倾听这暗夜的涛声和风响,日复一日地如此冥思苦索。我喝光了几瓶威士忌,啃着面包,喝着水筒里的水,满头沾满沙子,背负旅行背囊,踏着初秋的海岸不断西行、西行。&br&&/blockquote&&br&这样的文字张力,你根本无法拒绝。那时候跟风,也听点Beatles啊,Bob Dylan啊,Simon and Garfunkel什么的,也没觉得林少华的味和这些东西有啥不一样的。哪个年代的文艺青年不是文艺青年?哪个文艺青年不思考革命,性爱,死亡,音乐,诗歌?他们抽烟喝酒烫头,林少华刚从村里出来,一样抽烟喝酒烫头。林少华还多经历过一个文革,精神和内容都与六七十年代日本及美国的社会动荡有相似处。反倒是赖和施,尤其是施,在死硬文艺青年这方面,跟村上是没有多大共鸣的。西方文化品位,在这里面,不过是一个维度,不是一切。&br&&br&后来也学了日文,也找原著看过,也知道林少华跟村上不一样。可是,读译文本来就是这么回事,想通过译文接近原著基本上就是扯淡。虽然村上自己反对这观点,我反正以为是这样的。比如松尾芭蕉,别管丰子恺周作人,没有一个人能译出原作的那个风韵:&br&&br&&blockquote&古池や &br&蛙飞びこむ &br&水の音&/blockquote&&br&什么“扑通一声响”,别逗了好吗?Not even close. 水の音就是水の音,什么语言也翻译不出水の音。&br&&br&&blockquote&是がまあ&br&つひの栖か&br&雪五尺&/blockquote&&br&雪五尺,就是雪五尺。幸好,这仨字都是汉字,意思也显豁,于是问题解决了。可是雪五尺的韵,不是尺,也不是三个音,而是缓慢的,沉思的,暮色四合的,老头子喃喃自语的“yuki-go-shiyaku”,那个ku的调子降下去,让天都黑了。于是你用汉语念出来的时候,跟原作还是不一样了。&br&&br&不同语言的词汇所对接的意象暗示,是上帝造的巴别塔,只能汲取一部分,促进语言发展交流,根本不可能完全转译。否则比较文学专业也就别学那么多语言了,大家都用翻译嘛。&br&&br&要无缝理解原著,唯一的办法就是直接阅读原著。其他的所有,都是赝品,而赝品的高下,不独在像不像这一条。就像书法,兰亭在地底下了,现存版本有临的,有摹的。也许大部分人都临冯承素双钩版,但褚遂良虞世南版也有他们的价值。&br&&br&而林少华的矫情酸黄瓜文人味,自然也有他的价值。确实没有多高的境界,但跟赖明珠比一比还是没问题。这就好像飘和伊利亚特,任他人如何炫技,就有人喜欢傅东华。搞笑么?嗯,真就有人喜欢,不开玩笑。&br&&br&林和周国平有些相似,当年也是时代先驱,一个写尼采,一个怒闯地摊黄色文学先阵,然而毕竟老了,那些玩意儿,年轻人早玩腻了,不觉得有啥了不起。思想也跟不上时代,迂腐荒唐言论层出不穷。这些都正常,该喷喷,该抛弃抛弃,也是他们的历史宿命。村上难道不是一样么?他也老了,不是怒闯先阵的boku,成了道貌岸然的知识分子了,无论本人多么努力,这也无法回避。可能惟一的区别在于,村上对自己的状态时常自省,但这个要求林和周有点高。&br&&br&第一次见到林少华是2007年夏天,刚高考完,林被邀请来北京做一个很傻的讲座,听众是一群买菜回来的老头老太太。但是老爷子拿起了一本杜拉斯《情人》,把第一段念了一遍,大厅都安静了。&br&&br&相信我,林老爷子是有品位的。
高中文艺的时候,看的全是八九十年代的矫情货。钱理群,汪晖,张承志,海子顾城,加上为了中考必须得看的余秋雨。这些东西,也算是一代文艺青年的时代记忆。那么,又如何不喜欢起林老头的矫情文。是矫情,就矫情,咋了?《四月...遇见百分百女孩》里,赖明…
来自子话题:
来自子话题:
这是个挺好的问题,题主有这种想法算是真正入门了&br&&br&积累表达法一般都经过几个循环,即狼吞和细嚼,狼吞是指大量涉猎,多接触多看,题主现在需要做的工作重点&br&&br&细嚼则是要认真研究字词尤其是常用词用法,usage一定要多读,当课外书一样多看,反复品味,最推荐两本,一本choose the right word,一本陈用仪的《英语常用词疑难用法》,葛传鬹老师和叶永昌老师的那本也可以试试&br&&br&我的建议是先狼吞,再细嚼,然后再狼吞,因为细嚼时候要体会很多语言细节,接触量太少的话会没多大体会,而体会完了,就要大量接触在语言内容里印证感受&br&&br&usage最大的好处在于,不仅仅告诉你短语有哪些用法,而且还明确规定了场合语气,告诉你不同场合间不能乱用&br&&br&除此以外,一些大部头的工具书也可以备一下,平时有疑问了翻开查查即可,Fowler和Garner的书都不错,具体书名我忘了,请热心人补充&br&&br&这类工具书如果买不到或者觉得太贵,下载pdf即可,需要时候ctrl + f查一下,基本都有满意答案&br&&br&最后,有关题主针对一词多意不同用法的疑问&br&&br&在大量语境里接触是最好的办法,绝对不要死背单词表或者app,一定要接触语境,接触到一个用法,就查阅&br&&br&为什么我个人最推荐柯林斯,就是因为它讲解详细浅显易懂,而且用法例证丰富&br&&br&遇到常用词多意情况,多查字典是其一,其二则是可以不要记单纯意思,直接记固定搭配&br&&br&比如fit,你知道有适合的意思,第二天看到美剧说keep fit,查阅明白是健康的意思,那么把keep fit这个搭配记住,而不是记fit 健康,这个中英对照&br&&br&过两天又看美剧,里面有人突然狂笑不止,对方嫌弃的问are you having a fit,你再查就知道fit还有癫痫痉挛的意思但叶不要记中文解释,而要记have a fit搭配&br&&br&这样记住的单词,不仅仅是中文解释,而且让你知道怎么用
这是个挺好的问题,题主有这种想法算是真正入门了积累表达法一般都经过几个循环,即狼吞和细嚼,狼吞是指大量涉猎,多接触多看,题主现在需要做的工作重点细嚼则是要认真研究字词尤其是常用词用法,usage一定要多读,当课外书一样多看,反复品味,最推荐两…
&p&转篇两年前看到的文章:&strong&用胡塞尔的方法把用康德的方法变成一段话的一句话变成一篇文章&/strong&&/p&&br&&br&&strong&&u&转自归伶昌的人人日志&/u&&/strong&&br&&br&以下是全文的摘录:&br&&br&(原句)我国有希望变成一个超级大国。&br&(康段)这个国家,我指的是我们所称为我国的那个存在者,就其本性而言,具有这样的倾向,亦即人们可以如是这般地指望,其本身在未来产生这样的变化,亦即变为那种我们可以称为超级大国的存在者。&br&(胡篇)这个国家,我指的是我国这个存在者——这里要立刻避免一种误解,即认为我们指的是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等意义上的我国——这样的误解有时诚然难以避免,但限于我们讨论的题材,我只打算把它显然限制在意指中国—,就其本性而言,——用这个词显然是要避免那种常见的纯粹心理性的误解,即把它看作一种纯粹由人对对象的情感构建的幻想(Illusion)或臆想(Fantasie)所奠基的东西,就后者而言,它是与对象(这里指的显然是现象学的被立义(auffassen)的对象)自身是毫不相干的(gleichgültig),例如我们可以对一个断片的红随意臆想为国旗的一部分或者红领巾的一个角,这都无关乎它的本性;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小心地避免对这个概念机械物理主义的理解,即认为它是由某种不可动摇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物理本性(physische Natur)–恰恰相反,这种本性正是归因于人作为主体所推动的那种这个国家本身的历史特征(historischer Charakter),换句话说就是这个国家作为人的共同体(Gemeinschaft)所展现出来的历史性品质——当然这种品质也是现象学内部的,是被主体所立义为对象不可分的性质的(这一点我们很快会谈到),具有这样的倾向,——与对本性的理解一样,这里的倾向同样也不应该理解为心理的和物理的机械规律——心理的臆想本质上是随意的——,而毋宁说是一种由其本性——关于本性的规定我在上面已经作了说明——所导向的历史性的完成(Vollendung)——,即人们可以如是这般的指望(antizipieren),——这个词指的显然不同于上面的臆想,而是与当下(Gegenw?rtigkeit)和驻留(Retention)(这两者恰恰构成我们所说的所谓本性的两种表象方式,这里实际上不过是把它的三个维度都展现了出来)构成现象学上连续体的整体性的那一环——,还要强调指出,这个指望(与当下和驻留一样)是作为上面所指倾向性的现象学表象而提出的,它仅作为客体表像给主体的方式具有现象学上的客观意义,即被主体立义(Auffassung)为可以如是这般指望的,它与超越的对象本身无关——这个问题显然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其本身在未来产生如此这般的变化,变成我们可以称为超级大国的存在者。&br&这里我们马上要对本身和变化这两个概念进行进一步的规定:当我们把国家这个对象立义为在时间中持存的客体……(对不起我觉得好累,不想写了。。)&br&超级大国这个概念将会在接下来的一节中得到厘清。&br&&br&&p&Ex:萨特:&/p&&p&我们的意识作为自为对我国这个自在进行着虚无化的活动,但因为这种虚无化是建基于自在当下的被给予性中,所以它一方面是自由的虚无化,一方面又是被限定的虚无化,这种裂隙使得自为在当下只能将自在进行虚无化展望为超级大国。&/p&&p&附:简短的评论:&/p&&p&很多人在留言里说,之所以哲学家们的作品看不懂,有可能是翻译的问题。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各位,像李秋零翻译的康德,倪梁康翻译的胡塞尔,虽然不能说没有错误,但是基本是准确的。李秋零更是喜欢把康德的长句拆开,让阅读更容易。很多人之所以读不懂这些哲学家的作品,我认为根本上还是因为他们没搞懂哲学哲学家思考的方法和进行推演的思路,从而迷失在文字的海洋中。而如果理解了作者的旨趣和思考方法,那么无论翻开哪一页,都可以快速跟上作者的思路。因此我的建议是,各位在接触一个完全不熟悉的哲学家之前,先找一本这个哲学家思想的简介,稍微读一读相应的部分后,再进入文本,这样相对会减轻不少痛苦。&/p&&p&又附:小故事一则:&/p&&p&上学期选了康德Religion innerhalb der Grenzen der blossen Vernunft(《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这门Oberseminar有次我对某句话有疑问,于是去请教老师,老师先把那句话读了一遍,然后用很低很低很低很低的声音说了一句……Wo ist der Subjekt?...(主语在哪儿?)……然后又把那句话读了一遍,“啊,是这样的……”然后开始解答。&/p&
转篇两年前看到的文章:用胡塞尔的方法把用康德的方法变成一段话的一句话变成一篇文章转自归伶昌的人人日志以下是全文的摘录:(原句)我国有希望变成一个超级大国。(康段)这个国家,我指的是我们所称为我国的那个存在者,就其本性而言,具有这样的倾向,…
来自子话题:
大学期间加入过一个里番字幕组,感受如下:&br&1)不需要抢时间,里番的字幕组不多,不过我们组感觉一直是比魔穗慢的。&br&2)彻底能够体会翻译人员的痛苦,以前会觉得看里番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但是,当你要听译的时候,不断重复某一个片段的过程是非常枯燥的。&br&3)可以认识组里很多大神,有一位大神还开过培训班,专门教我们里番里哪些专有名字的说法。&br&4)每当和别人说,我做过字幕组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肯定是“你做过哪些片子啊?” 然后就接不下去了。所以除了很熟的同学都不知道我做过字幕。&br&5)最大的成就感是,我为中国普及性教育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学期间加入过一个里番字幕组,感受如下:1)不需要抢时间,里番的字幕组不多,不过我们组感觉一直是比魔穗慢的。2)彻底能够体会翻译人员的痛苦,以前会觉得看里番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但是,当你要听译的时候,不断重复某一个片段的过程是非常枯燥的。3…
标准版:&br&Loving you is loving loneliness.&br&&br&文艺版:&br&Your love could be the horizon, but I'm a boat on the sea.&br&&br&终极矫情版:&br&A relationship needs two, but in ours there's only me.
标准版:Loving you is loving loneliness.文艺版:Your love could be the horizon, but I'm a boat on the sea.终极矫情版:A relationship needs two, but in ours there's only me.
别拦着我,今天我就是想吊打以题主为代表的这些不知道翻译重要性的人。&br&&br&&u&&b&先说结论:就以现在已知的广泛使用的这些机翻软件,想要消灭人工翻译简直是痴人说梦。&/b&&/u&&br&&br&我先说句很不逊的话:&br&你越不了解一个东西,你就越容易轻视它。除非它浅薄到你能一眼望穿。&br&&br&可悲的是你主观判断也无法100%有把握,除非你有相关知识。&br&&br&而翻译正好就是知识越少越会愚蠢地以为它可替代性高的知识领域。&br&对其的轻视程度完全和当事人的中文水平成反比。&br&&br&我们研究翻译的人会觉得,卧槽我研究多年但还是好难,还需要继续学习。&br&你们根本不学习外语或者没有中文素养的人会觉得“哎呀看得懂就好”&br&这个事情侧面说明相当一部分人对于文字的理解还停留在“看懂就行”和“不明白有什么差别”的级别上,而这个级别是低到可笑的。&br&虽然,似乎在我们的社会的这个发展阶段,这种很犬儒的反智主义似乎是一种奇特的“政治正确”。“你翻那么用心干嘛,能懂就好”,“机翻一下就好了嘛”。&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做翻译需要天份么? - 月咏幻的回答&/a&&br&我答过这个题,其中就遇到了这种完全不追求文字质量,只要求“翻出来”就可以了的人。&br&当然这种“翻译者”的存在要归功于一大票这种感觉翻什么样子都没关系,只要能看就可以的人。&br&要举例可以啊,PSP版的伊苏7翻译烂如大便,没几个人喷。&br&《我的妹妹不可能那么可爱》第十卷日文版出来的时候有人发了机翻版本,一堆人趴着看得有来有去。&br&&br&&blockquote&举例:一个态度和功底都不行的人的翻译:&br&[they will tell you that &xxx sucks&]&br&【他们会告诉你,“xxx吮吸”】&br&&b&&u&吮吸&/u&&/b&&b&&u&吮吸&/u&&/b&&b&&u&吮吸&/u&&/b&&b&&u&吮吸√√√&/u&&/b&&br&(正确答案:他们会告诉你,“XXX超烂”)&/blockquote&出自上面这篇回答。&br&&br&&br&顺手再举例一下最近的梗:&br&&br&&blockquote&中文:同志们好!&br&机翻:gays good!&/blockquote&&br&看了这些你还觉得机翻靠谱?&br&&br&你只不过是看了机翻出来几个零散的汉字就脑内补完了原文,就觉得翻译可以替代了?&br&&br&&u&&b&连水平低下的人类都会翻出大便一样的文字,你指望连人类水平都没有的机翻翻出什么!?&/b&&/u&&br&&u&&b&黄金大便还是限量版大便!?&/b&&/u&&br&&br&“我吃剩饭就能吃饱,你们法国大餐有个叼用?”&br&↑这是你的实际思路。虽然你可能根本没意识到你吃的是垃圾剩饭,可能还吃得津津有味。&br&&br&少年,古有何不食肉糜,&u&&b&你今天是要何不食残羹吗?&/b&&/u&&br&&br&现阶段的机翻顶多做到单个文字对应,再或者偶尔抖个一点都不机灵的机灵给你转换一下俗语。碰上日语这种可以同样假名对应多个单词的就会马上傻逼。&br&这种错误连水平低的人都经常犯,你指望现在这些只会生搬硬套极为有限的规则的机器能做到?&br&&br&翻译本质上是理解原文的意思,再用另一种语言重新描述出来。&br&而现阶段的机器根本不可能理解你的意思。&br&&br&就这样。 已删去部分情绪文字。&br&&br&仅限我关注的人评论。&br&以上,感谢阅读。
别拦着我,今天我就是想吊打以题主为代表的这些不知道翻译重要性的人。先说结论:就以现在已知的广泛使用的这些机翻软件,想要消灭人工翻译简直是痴人说梦。我先说句很不逊的话:你越不了解一个东西,你就越容易轻视它。除非它浅薄到你能一眼望穿。可悲的是…
来自子话题:
这不仅是广告!还有二维码!&br&&br&我来安利一下参加第五届新东方英语口语大赛的经历吧!&br&&br&广告文案磁性大叔声线朗诵带入……&br&&br&日,是我英语学习生涯的一个小高峰(我相信还会有更高峰,哈哈),我站在北大博雅中华厅的讲台上,作为开场选手,为大家阐述我们团队的主题:Free Your Dream!&br&&br&&img src=&/9bb07c3dc0f6bb89dc4158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9bb07c3dc0f6bb89dc4158_r.png&&&br&我和题主一样,CET6刚过(455分),没有考过IELTS和TOEFL。一个学音乐的师范生,在研三最后一个学期,作为决赛24强中,年纪最大的选手,和一众来自北大、中传、外经贸等大学的本科及研究生一起谈笑风生,这样的经历,对于从小生活在大城市,享受着丰富教育资源的年轻人来说,可能只是他们参加的大大小小的比赛中,普普通通的又一个比赛而已。然而,对于一个在黔西北小县城长大,本科读的贵州省内二本学校师范专业的人来说,这可是我人生中前所未有的高度。&br&&br&三天的比赛过程中,我们被分成4人一组,要求全程使用英文交流。其实一帮中国人在一起说英文,工作效率绝对没有使用母语来得高效,但这绝对是一个渐入佳境的过程。第一天的团队工作时间里,我们用英文交流的时候都会略显生疏,随着时间的推进,我自己就明显的感觉到话匣子被打开,尤其是在比赛的时候,有评委提问环节,需要用英文应答,这和准备Presentation又不一样,是即兴的,所以感觉整个人的语言能力被调动了起来,感觉自己完全变成了一个Native Speaker。而且在比赛间隙和老师们用英文聊天,提到自己从贵州来,学的音乐专业的时候,老师们都纷纷称赞,说我能来到决赛,着实不容易。&br&&br&最后决赛排名获得了全国第5名,有一些遗憾,因为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但同时也很满足,因为对我来说,这已经是一次人生的巅峰体验,在英语学习这条路上,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心,赛后我给王永峰老师说,我这一次装逼,已经非常成功了!&br&&br&更多细节,在这里:&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参加新东方杯英语口语比赛是什么感觉? - Jason 的回答&/a&&br&比赛视频,在这里:&a href=&///?target=http%3A///t/nisearch.do%3Fkw%3D%25E7%25AC%25AC%25E4%25BA%%25B1%258A%25E6%%25E4%25B8%259C%25E6%%25E8%258B%25B1%25E8%25AF%25AD%25E5%258F%25A3%25E8%25AF%25AD%25E5%25A4%25A7%25E8%25B5%259B&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第五届新东方英语口语大赛 搜库&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关于题主的问题:&br&&br&&blockquote&问题来了,作为一个刚过6级的菜鸟来说,需要什么条件去修炼到那种层次。&br&目标是,能像我们国内和自己人说话那样操着美语和外国人说话。&/blockquote&&br&要修炼到谈笑风生的层次,其实没有那么难,当然,我自己也还没到和华莱士谈笑风生的水平!&br&&br&我本科的时候准备CET4,还在拿着真题里送的单词表,天天泡图书馆背单词。后来我偶然间发现了豆瓣上的&a href=&///?target=http%3A///19527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奶爸的英语教室的小站&i class=&icon-external&&&/i&&/a&,开始用上面的方法学习ESLPod和EnglishPod,不过我并没有严格按照复习表格,而是随性而至不求甚解的每天挂着耳机,走路听,坐公交车也在听,就这样连续了大概一年时间,英文能力有了质的飞越。&br&&br&有一次和新西兰外教Michael聊天,惊叹于我英文很好的同时,他问我是怎么学习英文的。我说是听EnglishPod的功劳,他表示没听说过,他还找我要EnglishPod的资源,哈哈。其中还有个小插曲,Michael是个素食者,他说很不理解中国人吃葡萄却不吃葡萄皮,葡萄皮那么有营养,在新西兰,他们连Kiwi Fruit的皮都吃!我当时脑子里灯泡一亮!马上冒出来一句:NO~~~~~(做恶心状)Kiwi fruit skin gives me the creeps!后来我把EnglishPod里面的New Guy in Town那一期的文本给Michael看,他看到里面有gives me the creeps这个短语,马上和我相视一笑。&br&&br&后来在准备口语大赛的过程中,在知乎上看到这个答案:&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准备英语演讲比赛? - 匿名用户的回答&/a&,又狠狠的补了一本如何推销产品的原版书,当时已经惊叹于读原版书无压力了,可能是因为那本书本来语言就简单吧!这本书在比赛里着实帮了我的大忙,尤其是很多创意,当时受到了评委老师的称赞,相当有成就感!同时大家可以参考这个答案:&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参加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大赛/21世纪杯英语演讲比赛是怎样的体验? - 恶魔的奶爸Sam 的回答&/a&&br&&br&最后还是推荐各位在校的知友,报名今年的大赛:&a href=&///?target=http%3A///kyds2015/index&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第六届新东方在线杯大学生英语口语大赛官方网站&i class=&icon-external&&&/i&&/a&,据说今年是导师制,可以和夏鹏老师面对面,第五届的时候,夏鹏老师还只是最后总决赛的评委,炒鸡高冷的样子!这一届的选手有福啦!&br&&br&....................................&br&&br&&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zI4NjE0NjA2Mg%3D%3D%26mid%3Didx%3D1%26sn%3Db3a61f3f62eec0ae36bb159ecrd& class=&internal&&欢迎关注公众号:Jason口语教室&/a&
这不仅是广告!还有二维码!我来安利一下参加第五届新东方英语口语大赛的经历吧!广告文案磁性大叔声线朗诵带入……日,是我英语学习生涯的一个小高峰(我相信还会有更高峰,哈哈),我站在北大博雅中华厅的讲台上,作为开场选手,为大家阐述我…
你就像一颗子弹,路过我的心脏却不作停留。
你就像一颗子弹,路过我的心脏却不作停留。
要我说的话,最大的影响因子来自“日语的很多句子中缺乏显著(强烈)的主语”。&br&&br&(我不是研究语言或翻译学的,只是从自己学习和使用日语以及做过的为数不多的翻译经验出发写一点感想)&br&&br&举几个例子。&br&&br&1.回到家,第一句话是什么?&br&中文:我回来了!&br&英文:I'm home!&br&日文:ただいま!&br&&br&中文和英文都将“回家”这个动作的主体放在前面凸显出来,强调是“我”回来了。而日文呢?不光没有主语,连谓语都被略去了,整句话如果补齐,应该是「ただいま【现今】(私が)【我】(帰りました)【回来了】」。如果直译,就变成一个没头没脑的“Now”。&br&&br&2.打电话的时候,第一句话是什么?&br&中文:&喂,小丽吗?我是你爹!&&br&英文:&Mary, it's Daddy!&(玛丽,(这是)爸爸!)&br&日文:「貞子、おとうさんだよ!」(贞子,(我是你)爸爸呀!)&br&&br&同样意思的三句话,英文的it被称为“形式主语”,而日文中没有主语成分,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义单元。(如果非要分析,“~だ”的部分与“ it's…”的作用类似)。&br&&br&2.上面这是对日常用语的解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对义语进行置换,并无太大问题。但,在文学作品中,大段的表述和对白若是不出现具体的动作施行者,而译者又没有及时地进行补充,就会出现奇怪的语感。&br&&br&下面是我从小说中选一段对话,配上直译和意译,大概可以让不懂日文的朋友了解到一点其中的机关。&br&&br&原文:「お茶がはいりました。」&br&直译:「茶泡好了。」&br&意译:「这是&b&您的&/b&茶」&br&&br&原文:「何をなさっているんですか?」&br&直译:「在做什么?」&br&意译:「&b&您&/b&在忙些什么?」&br&&br&原文:「うるさい!」&br&直译:「吵死了!」&br&意译:「&b&你&/b&很烦啊(别来烦&b&我&/b&!)」&br&&br&原文:「今忙しいんだ。」&br&直译:「现在很忙。」&br&意译:「&b&我&/b&正忙着呢。」&br&&br&原文:「お手伝いしましょうか?」&br&直译:「帮忙吗?」&br&意译:「要不,&b&我&/b&来帮&b&您&/b&吧?」&br&&br&原文:「ほっといてくれ。」&br&直译:「放着别动。」&br&意译:「不用&b&你&/b&管。」&br&&br&原文:「うんそうか!…分かったぞ!」&br&直译:「嗯,是么……懂了!」&br&意译:「嗯,是么……&b&我&/b&懂了!」&br&&br&原文:「できた!ついに発明したぞ!」&br&直译:「做好了!终于发明出来了!」&br&意译:「做好了!终于&b&被我&/b&发明出来了!」&br&&br&(来自日本科幻作家、小松左京的一部短篇《创造的喜悦》)&br&&br&3.不算总结的总结。有不少研究者认为,用印欧语系的“主谓宾”结构去分析日文语法是缘木求鱼,因为日语更多地是通过动词的形式变换(可能态/被动态/使役态/etc)、花样繁多的尊敬语/自谦语系统来表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动作,有意无意地避开人称代词和动作的施受两方,这使得我在翻译日语时往往有一种“在舞台上表演摸泥鳅”的感觉:手心里能感觉到它强韧的力量,但却不能将其完整地拎出软泥,展示给观众。&br&&br&日文念久了,中文也会受到不小的影响。有时写着写着,无意中就写出缺乏主语的句子。这样的文字(比方说这一段话),往往就会被视为“日文翻译风”的典型吧。
要我说的话,最大的影响因子来自“日语的很多句子中缺乏显著(强烈)的主语”。(我不是研究语言或翻译学的,只是从自己学习和使用日语以及做过的为数不多的翻译经验出发写一点感想)举几个例子。1.回到家,第一句话是什么?中文:我回来了!英文:I'm home…
-&br&&br&题主添加了「电影」这个话题标签,我就说点影视字幕翻译的技巧吧。&br&&br&本回答的姊妹篇:「&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一些因为中文谐音而产生的幽默怎样用外语翻译?&/a&」&br&&br&直接举例说明(发现例子是《爱情公寓》的同学请不要激动,我最后有解释):&br&&br&关谷:&br&&blockquote&&p&一点都不好笑&/p&&p&It's not
funny at all.&/p&&p&我是去教漫画的&/p&&p&I'm a
comics teacher.&/p&&p&他们一点都不尊重我&/p&&p&They
don't respect me at all.&/p&&p&这分明就是种族歧视嘛&/p&&p&It's
racial discrimination!&/p&&/blockquote&&p&曾小贤:&/p&&blockquote&&p&没那么严重&/p&&p&It's no
big deal.&/p&&p&教什么不是教啊&/p&&p&You are a
teacher.&/p&&p&只要是传道授业解惑&/p&&p&As long
as you pass the stuff on to them,&/p&&p&都是老师&/p&&p&you are a
teacher.&/p&&/blockquote&&p&关谷:&/p&&blockquote&&p&传到 收银 接货&/p&&p&Pass the
stuff on to them?&/p&&p&那是快递&/p&&p&That's a delivery guy's job.&/p&&/blockquote&&br&&p&★&b&这个算是「会意转移」译法。首先要把握原「笑话」的核心,也就是「一个人描述教师工作的性质,而另一个人误会成快递工作」。解决方案就是保留这个核心,然后用英语再造一个笑话。如果想不出来,还可以试着把「快递」这个关键字忽略掉,只要是「一个人描述教师工作的性质,而另一个人误会成其它工种的性质」就行了——因为这个例子中,「快递」和上下文是没有关联的。&/b&&/p&&br&&p&★&b&按字幕格式贴出来,是为了提醒:翻译字幕必须注意译文的长度。&/b&&/p&&br&&p&-&/p&&br&&p&曾小贤:&/p&&blockquote&&p&我已经拉下脸和她谈过了&/p&&p&I already
tried to communicate with her,&/p&&p&可她完全不听我解释啊&/p&&p&but she
wouldn't listen.&/p&&/blockquote&&p&张伟:&/p&&blockquote&&p&什么时候?&/p&&p&When?&/p&&/blockquote&&p&曾小贤:&/p&&blockquote&&p&前天啊&/p&&p&The day
before yesterday.&/p&&p&我在她房间里放了一只手表&/p&&p&I put a
donut,&/p&&p&一份生鱼片&/p&&p&a balloon
painted with a bee,&/p&&p&还有一个气球&/p&&p&and a
poster of Madonna in her room.&/p&&p&够诚意了吧&/p&&p&Wasn't I
sincere enough?&/p&&/blockquote&&p&张伟:&/p&&blockquote&&p&这&/p&&p&What...&/p&&p&什么意思&/p&&p&What does
that mean?&/p&&/blockquote&&p&曾小贤:&/p&&blockquote&&p&这么明显你都看不出来啊&/p&&p&It's so
obvious!&/p&&p&手表的表&/p&&p&Donut
means &Don't&.&/p&&p&生鱼片的生&/p&&p&A bee,
&Be&.&/p&&p&气球的气&/p&&p&Madonna,
&Mad&.&/p&&p&连起来读就是&/p&&p&Three
words:&/p&&p&不要(表)生气啊&/p&&p&Don't be
mad.&/p&&/blockquote&&br&&p&★&b&这个无厘头的段子,必须把关键字全部替换掉。&/b&&/p&&br&&p&&b&狄更斯的《Great Expectations》里有这样一段幽默:&br&&/b&&/p&&br&&blockquote&&b&My sister, Mrs. Joe Gargery, was more than twenty years older than I, and had established a great reputation with herself and the neighbours because she had brought me up &by hand.& Having at that time to find out for myself what the expression meant, and knowing her to have a hard and heavy hand, and to be much in the habit of laying it upon her husband as well as upon me, I supposed that Joe Gargery and I were both brought up by hand.&/b&&/blockquote&&br&&p&&b&小时候看《孤星血泪》的译本,译者用注释好生解释了一番「bring up by hand」在英语里的含义而这里小皮普又是怎样产生了误解以至于以为他和他姐夫都是他姐姐「一手带大」的。我当时唯一会的英语单词就是「no」,已经很好奇:译者明明已经提炼出「一手带大」了,怎么还要画蛇添足地去做旁注呢?……&/b&&/p&&br&&p&&b&说回到上面这个无厘头的例子。因为是影视字幕,你不可能加一段旁注告诉观众「手表」「生鱼片」「气球」的拼音是什么再解释可以怎样从中提出三个字变成「表生气」而「表生气」又为什么是「不要生气」的意思。&/b&&/p&&br&&p&&b&画面不会暂停,观众根本没时间看什么旁注。&/b&&/p&&br&&p&&b&要让观众顺溜地观看下去,你只能全盘替换。&/b&&/p&&br&&p&&b&我在替换的时候保留了「气球」这个词,因为后面的相关剧情里,这只气球会作为道具出现。&/b&&/p&&br&&img src=&/2da82ac7eb6b6e1c6f812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2da82ac7eb6b6e1c6f812_r.jpg&&&br&&p&&b&但是气球只露出了一半,所以我还是可以捏造说这只气球上印了一只蜜蜂。&/b&&/p&&br&&p&&b&看到这个段子时,我第一反应是想保留「气球」的单词「balloon」,然后在谐音上往「baloney」靠。但是,「baloney」在这个语境里用不上,作罢。&/b&&/p&&br&&p&-&/p&&p&悠悠:&/p&&blockquote&&p&喂
关关&/p&&p&Hello, Sekiya.&/p&&p&一切就绪了&/p&&p&Everything is ready.&/p&&/blockquote&&br&&p&关谷:&/p&&blockquote&&p&大家没有怀疑你吧&/p&&p&Did they suspect you?&/p&&/blockquote&&br&&p&悠悠:&br&&/p&&blockquote&&p&放心&/p&&p&Don't worry.&/p&&p&我已经跟他们打成一片了&/p&&p&I've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m.&/p&&/blockquote&&br&&p&关谷:&br&&/p&&blockquote&&p&你们打起来了&/p&&p&They interrogated you?&/p&&/blockquote&&br&&p&悠悠:&br&&/p&&blockquote&&p&不是啦&/p&&p&No.&/p&&p&打成一片就是混熟了的意思&/p&&p&I meant I blended in.&/p&&p&我说我是插班生&/p&&p&I said I'm a new student.&/p&&p&大家完全没在意&/p&&p&No one actually cared.&/p&&/blockquote&&br&★&b&另一个「会意转移」。某人说「打成一片」,而另一人则误解成负面的意思。要把「blend in」误解成「打架」,我想不出办法,所以弃掉不影响上下文的「打起来了」,用「integrate」和「Interrogate」做了个小文字游戏。&/b&&br&&br&-&br&&br&关谷:&br&&blockquote&你可别忘了今天的正事啊&br&Don't forge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day.&/blockquote&&br&悠悠:&br&&blockquote&我知道 你让我问你&br&I know. You want me to ask you&br&关于手中的虫的问题&br&about the comic artist &Take-A-Hike In-A-Way&.&br&早就背熟了&br&I've remembered it.&/blockquote&&br&关谷:&br&&blockquote&是手冢治虫&br&It's Takehiko Inoue!&br&你千万别问成生物问题啊&br&Don't wind up telling me to &take a hike& in class!&/blockquote&&br&★&b&文字游戏总是最难翻译的。手冢治虫先生的名字,Osamu Tezuka,该怎么用英语玩文字游戏呢?Osama Tesla?没笑点啊。只能另外找一位漫画家代入了。当然第一个想到我的大爱:井上雄彥——Inoue Takehiko。鉴于日语和英语的姓与名的次序差异,你可以随便改变两个词的位置,所以,就用Takehiko Inoue吧!&/b&&br&&br&&br&&b&事实上,翻译这一处之前,我并不知道「take a hike」有「滚」的意思(以为只是「去远足」的意思),因为看到「Takehiko」便马上联想出这个短语,查了含义才知道这么巧正好能用上。「Inoue」在这里就没什么用途了,不过让美国人读起来,确实跟「in a way」太谐音了。&/b&&br&&br&&b&这么一改,就一定要注意上下文的对应了。后面出现「铁臂阿童木」的时候,当然就要替换成「灌篮高手」。&/b&&br&&br&-&br&&br&美嘉:&br&&blockquote&他是说过要出风头来着&br&Yes, he talked about some adventurous stuff.&br&不过好像要挨批了&br&But I heard he has to work on a pier.&/blockquote&&br&悠悠:&br&&blockquote&你说的是IPO吧&br&You mean IPO, I think.&/blockquote&&br&美嘉:&br&&blockquote&差不多&br&Potato, Potahto.&br&估计是犯什么错误了&br&I guess he has to be a docker because he can't find a job.&/blockquote&&br&★&b&原文就是一个很蹩脚的笑话,因为「IPO」毕竟和「挨批」差一个字母。译文也就依样画葫芦,「a pier」。&/b&&br&&br&-&br&&br&张伟:&br&&blockquote&&p&不玩了&/p&&p&I'm done.&/p&&p&我卡住了&/p&&p&I'm
stuck!&/p&&/blockquote&&br&&p&吕子乔: &/p&&blockquote&&p&这叫卡门道歉法&/p&&p&This is
called a stark apology!&/p&&/blockquote&&br&★&b&这太冷了。把这种「冷」的感觉保留下来,我想你就译对了……&/b&&br&&br&-&br&&br&以上是《爱情公寓四》第九集中的一些例子。&br&&br&不是我想翻译——都是生计。其实翻译这剧之前我一集也没有看过,光听大家说它是怎么抄袭美剧的。等到我为了翻译而不得不去看,下巴都快掉下来。我应该佩服编剧生吞活剥的能力么?他居然聪明到可以把《HIMYM》里Ted当老师和《Friends》里Monica「炒」掉Joey捏到一起。他居然可以把四五集各种美国情景喜剧的内容肢解了然后拼出「全新的」四十五分钟——为什么我无端端想起了隐逸村杀人事……哦不,异人馆杀人事件?&br&&br&本来还兴致勃勃地准备做一个深挖分析《爱情公寓》「借鉴」来源的文章,结果发现百度贴吧里已经挖掘到每一帧画面了。&br&&br&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copycats万古流。&br&&br&-
-题主添加了「电影」这个话题标签,我就说点影视字幕翻译的技巧吧。本回答的姊妹篇:「」直接举例说明(发现例子是《爱情公寓》的同学请不要激动,我最后有解释):关谷:一点都不好笑It's not
funny at all.…
来自子话题:
还是先分割一下比较好。我下面夸各家字幕组也好,黑各家字幕组也罢(&b&同学们睁大眼睛我连自家YYeTs都一起黑了哟,评价还是字幕根本不能看哟&/b&),标准都是&b&我自己心里的&/b&,而不是“公认的”,当然貌似也没什么好的公认标准。“&b&我就是觉得我翻的比你们家的好,不管看我们家字幕的人多还是人少我都觉得比你们家好&/b&”这种当然也是标准。&br&&br&至于我的标准,&b&翻译方面&/b&的参考此回答&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什么是优秀的电影字幕翻译?&/a&以及&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单从翻译质量上来说,国内的四大美剧字幕组(伊甸园,风软,破烂熊,人人)哪个在整体上翻译的质量更高一些?&/a&总结起来就是&b&简洁,准确,不掺杂个人情感(包括不要瞎拽词)&/b&。但是评价字幕组水平当然&b&不止是翻译一项&/b&呀除非你们家只做字幕不压片,既然都做了就用心做好。人人就是靠HR-HDTV和双语字幕这种跟字幕翻译没啥关系,而且有点弱智的行为做到现在的老大,但是你们连这种弱智的事都没做好呢。&b&乃们难道觉得看片的亲们审美局限于欣赏你拽的词厉不厉害现代成语词典查的好不好吗&/b&?面对满屏幕的&b&马赛克&/b&你觉得得多铁杆的粉丝才有心思赏字幕呀。&br&&br&还有我的评价是针对&b&“现状”&/b&,过去的事我了解的不多。我只知道&b&人人影视09年以前的翻译水平的确是“基本上都很烂”&/b&(虽然各家媒体争相引用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那个年代人人影视的手笔),一些老剧的翻译不仅翻译腔重而且错误连篇。那个时候我觉得&b&破烂熊质量的确很高&/b&,&b&风软伊甸园也不赖&/b&。但是我初中时候身高还不到140哟亲,现在我已经长到180了。&br&&br&另,我是&b&TLF的脑残粉&/b&难道你们看不出来吗?!我硬盘里边80%的电影可都是TLF的甚至还有好几个游戏是TLF的呢!你们有几个能说出TLF是什么的缩写的!TLF的BDRip我可是觉得比什么视频格式都好的!&br&=============================================================&br&说一下总体印象吧。&br&&br&&b&破烂熊&/b&的翻译我一开始是比较喜欢的,后来仔细看了几部他家出的美剧电影等,发现他家有一个问题,就是考据做的少,有时候爱用网络词汇。总体来说他家的错误是最少的,但他家采取的多是讨个巧用个网络词汇,规避掉可能出错的地方。这样说来好抽象,来举个栗子吧。&br&&b&拿最近出的《IT狂人最终集》比较一下,摘选其中的一句:&/b&&br&&br&这是PLX的翻译:&br&&blockquote&114&br&00:07:48,380 --& 00:07:51,490&br&- Douglas 你已丧失全部节操&br&- 我丧失全部节操?&/blockquote&&br&&br&这是YYeTs的翻译:&br&&blockquote&151&br&00:07:48,240 --& 00:07:51,550&br&-道格拉斯 你可真是业界标杆 -我是标杆?&br&- Douglas, you're encourageable. - I'm encourageable?&br&&br&152&br&00:07:48,240 --& 00:07:51,550&br&{\an8}encourageable是incorrigible的谐音 意指&朽木不可雕&&/blockquote&初看PLX的翻译是有点搞笑的效果,但是这句话真正的双关意思没有翻译出来。&br&&br&再说&b&伊甸园&/b&,我看的第一部美剧《英雄》就是看的YDY的,不过最近几年貌似做的剧不多了。但是他家的SNL队伍很不错,一是人员听译水平不赖,二是采取的策略比较明智,把精华的资源集中起来,从一个点突破。而且营销做的很成功,比如谷大白话(虽然他是论坛里的不算伊甸园字幕组的)。&br&&br&还有&b&风软&/b&,他家做的剧真是越来越少了。。我只看过他家出的几集《波吉亚家族》,翻译的错误不多,但是驾驭语言的能力稍微欠缺。不过那只是那一部剧,无法代表整个组。&br&&br&最后就是大家总是黑的&b&YYeTs人人影视&/b&啦。由于人多,现在人人影视不管采取什么翻译策略,都能很好的执行起来。目前的策略是热剧先求速度首发初版,然后总监花两三天时间精校,配上好的片源出一个精校版。大家说的错多,其实只是初版,单论精校版的话,质量还是相当高的。而且大爆炸这种热剧去年只有YY猫和赛太公两个人做,依然能抢到全网首发,质量也不落任何一家之下。另,论字幕的特效,是没有任何一家能比得上人人影视的。(乃们真的是嫌人人影视错多吗,要不我多挑几个plxydyfr的错给你们看看)&br&至于贴广告的事,所有播放器都有一个快进功能的哟亲,花半秒钟时间按几个键就可以跳过广告了哟。盈利的问题请参考我在另一个问题里面的回答&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以人人影视目前的网站规模,大概一年需要多大的支出?&/a&&br&另,由于人多,水平自然有高有低,但是一般的错误就算初校没剔除,精校也99.999999%能排除掉。而且组里是有不少很生猛的人士的。&br&&br&四大字幕组的大体情况就是这样,其他字幕组的作品我只看过有限的几部,不便评论。&br&&br&唔还有&b&TLF The Last Fantasy&/b&。算是本人最喜欢的字幕组,因为他家的BDRip分辨率/体积刚刚好满足我的需求,翻译水平也不差,但是略显港台化,大陆人民看着略显别扭。&br&&br&==================================================================&br&&br&再补一个吧,&b&深影ShinY&/b&。除了四大外我就他家的作品看的最多。他们的策略也很聪明,电影美剧几乎都只挑冷门的做,避开正面冲突,而且借了人人影视的平台,很好的解决了推广问题。但是质量是比不上四大的。&br&&br&==================================================================&br&&br&再分割一个,我发现上边满满的都是正能量,那就再来点负能量吧。&br&&br&TLF的问题不多,主要就是知名度不太高,而且专有名词不太符合大陆人的语言习惯,比如哈利波特里面还是用的荣恩妙丽跩哥·马芬什么的。但是他家还发游戏呢我老滚四就是玩的他家的!【滚&br&&br&PLX的问题就是装,字幕里面充满了小聪明,仿佛多拽几个词这句子就肯定不会翻译错,而且粉丝夸几句就飘飘然以高冷自居。&br&&br&伊甸园和风软的问题一是目前做的剧普遍质量不高,二是影响力逐日下滑,却没什么实质性措施来提高影响力。和深影一样,集中资源拼冷门剧是不错的策略,但是热门剧竞争力不够,影响力永远也不会有实质性的提升。&br&&br&人人影视的问题就是人员太多,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剧的质量的确不错,但是偶尔也有些字幕即使精校过也错误连篇,看不下去。在绝大部分热门剧都能抢到首发的时候,放慢速度多追求一点质量是不错的选择。&br&&br&还有其他几家的普遍问题,除了人人影视有哪家费过心思研究视频的编码、分辨率以及字幕字体的设计?其他几家字幕组知不知道只有人人的RMVB和mp4放在iPad上可以无障碍快进快退?知不知道自己家出的RMVB放上去打开的时候要卡,快进几次就直接出错退出而且马赛克满屏幕?(以Rushplayer为例)&b&【话说你们觉得h.264这种编码很高深吗,本来就是体积画质双赢的编码,iPad还原生硬件支持,你们要是不想用我也没办法呀&/b&&br&&br&屏幕上出现的文字(非演员的台词)有几家认认真真的每集都翻译出来,甚至加上特效让硬字幕跟影片/剧集融为一体?&br&&br&字幕和其他所有东西一样,用心做,自然会有收获。&br&---------------------------------------------------------------------------------&br&&img src=&/daeed37a50bfe785cdde004a26125ef1_b.jpg& data-rawwidth=&430& data-rawheight=&4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 data-original=&/daeed37a50bfe785cdde004a26125ef1_r.jpg&&扫描二维码关注“美剧炸了”,每天提供最炸裂的美剧资讯和字幕更新!
还是先分割一下比较好。我下面夸各家字幕组也好,黑各家字幕组也罢(同学们睁大眼睛我连自家YYeTs都一起黑了哟,评价还是字幕根本不能看哟),标准都是我自己心里的,而不是“公认的”,当然貌似也没什么好的公认标准。“我就是觉得我翻的比你们家的好,不管…
谢邀。今晚第一天熄灯,笔记本还剩半小时电刚好看到这问题……先写一点体会,以后有空回来编辑www&br&答主武汉大学翻译系(BTI)大四在读,目前笔译出书三本还有三本在出版中,口译的话高口证在手,经常刷刷比赛做做校内活动的陪同和校内会议的交传。二外日语,法语也学过一丢丢。问题2 3在别的问题下回答过,先说一下1和4~&br&&br&1.当初为什么选择了翻译?&br&中学是外国语学校毕业,选择了语言类保送。从小到大语文成绩好过英语,或许是隐约体会到了语言相通之处……高二时被英语老师评价“英语写作强过其他项这么多,以后做翻译吧~”&br&武大的外语类保送分英语和翻译方向,翻译系新成立不到五年,据说课多而高冷……加上母校历年保送武大的前辈们都在英文系,我拽着一张“啊那么我就来做第一个吧~”的年少轻狂脸去了面试……尽管传言不虚,从未后悔。&br&&br&4.口译或笔译工作累吗?&br&啊,这个问题我来分享做翻译的开心和苦逼瞬间各三个→_→&br&三个开心的瞬间:&br&1、第一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交传,与会者大多精通英日韩中四国语言中的两到三种……临时上场都来不及紧张。顺利翻完教授的报告,掌声响起的那一刻,十分庆幸我那天似乎有所预感,看完了好几篇原本不需要看的论文……刷夜到三点的困倦随着会后嘉宾的一句“You definitely can be a qualified interpreter in the near future.”烟消云散。&br&2、暑假接了一个十万火急的专业论文翻译,客户需要在国际会议上作报告,人已经飞过去了……我需要迁就对方4个小时的时差,她整理出一部分我翻一部分。当时距离我雅思考试已经不到一个星期了,加上客户姐姐有点拖延症……对于初出茅庐的小透明来说真是要命。然而最后圆满完成任务,客户姐姐在会后从哈萨克斯坦发国际短信过来感谢我的时候真是开心炸!感觉做了一件双赢的事情,既帮助了别人又挣到了吃吃吃的钱!(……&br&3、还是暑假,去做一个国际夏令营的志愿者。几乎所有的工作伙伴都有留洋经历或者双语背景,工作语言是英语。活动之一是beyond黄家强先生的访谈会,为了照顾其他嘉宾,谈话用中文进行。十分钟以后,坐在外国盆友身边试图做耳语同传的同事有点蒙圈……然后我默默去解了围。尤其在活动后对香港团队的头儿说“Of course, I'm professional!”的时候感觉自己深藏功与名,好想点个赞!\(≧▽≦)/&br&三个苦逼的瞬间……&br&1、校对翻译书稿,连续修改了六个小时眼睛都要瞎了,手抖没。保。存。&br&2、有次赶一个case,饿到胃疼才发现放了基友鸽子…后来被基友拉出去吃饭,晚上九点火锅店,锅底旁放的不是调料,是电脑。难得收起嘴炮的基友,一脸震惊的服务员,苦逼的吃货(我)。&br&3、在星巴克练交传,碰到闺蜜和她的男票……男生一脸唏嘘地过来打招呼:“哎学妹真用功啊!不像我们家XX,就知道玩~(宠溺笑)”我……#好吧这条只是因为是单身狗……汪!#&br&先这样啦,谢谢看到这里的朋友…我有点话唠= =&br&&br&(24h不到赞同和感谢的速度都让我受宠若惊……谢谢关注,大家的问题我有空都会尽量回复~赞过百的话就再写一些翻译经历中有趣的小段子吧w)&br&&br&---------------------------------------------我是更新的分割线------------------------------------------&br&说好过百赞来更新的,最近实在是太忙惹TAT 分享一下做翻译的收获,或者说成为一个合格翻译必要的品质吧:&br&1、时间管理能力。&br&楼下也有前辈提到过,翻译口译的机会都是随机刷新的,这就要求译员随时做好准备……对兼职的学生党来说更是如此,如何在不影响自己学业和各种安排的情况下做好规划,保质保量地完成翻译任务,是我们随时需要反思和完善的必修课。&br&比如…我九月份因为对各种唇膏口红长草,穷成吃土少女……然而就是没有工作。(当然也是因为刚刚入行,翻译口译的单子都是守株待兔等来的。)而我从10.10到10.25这段时间,手上口笔译加起来有4个case,都不是一天能做完的,同时还在忙自己的研究生申请,每天累成狗,但同时略有成就感!&br&2、谦虚好学的精神。&br&听起来像是废话,但也是大实话。大三以后接的单子多了,朋友圈里做翻译的前辈和机构形形色色,让我佩服的永远不是那些成天晒booth图或者发正装自拍的人,而是做完一个case后,很高兴地表示做完这个会/翻完这单case又学到了什么新东西的翻译们。很多时候,翻译可以为你打开一扇新领域的大门,而带着“我又可以了解一个不熟悉的领域”这样的心情翻译,也会减轻一些烦躁和压力。&br&3、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br&大三以前,我做的大多数翻译都是帮同学老师朋友的忙……基本是义务的,但大三以后接的都是有偿翻译,直面客户的时候很多。总结起来就是信任都是双向的,当你让客户感受到你温和自信,认真而专业的时候,对方也会有所回报。可能我运气也比较好,除了出某本书的时候跟图书公司有一点不愉快以外,遇到的客户大多数通情达理,case完成之后还时常有联系~&br&&br&最后,有知友在评论或私信里问我,非英语专业的同学对翻译有兴趣,应该怎样进入行业。我因为是科班出身,能给出的建议实在有限。但我确实了解到很多活跃在一线的前辈本科都不是英语或翻译专业的。只能说尽快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上海高口,catti2 3的经验分享知乎上就能搜到),并让行业内的人(比如你的英语老师,在培训机构上课时的老师)了解到你的水平与意愿,毕竟机会都是留给做好准备且愿望强烈的人的!英语专业的学弟学妹,就先把基础打好,然后考证刷比赛,多多积累经验,机会总会上门哒!&br&以上,祝好~&br&&br&PS:这学期我在研究生申请季,加上时不时有工作要做,实在是略忙……况且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以一一给大家分析应该怎样提高英语水平也不太现实。知乎上干货就很多,评论和私信的问题我有时间都会尽量解答,所以除非有工作事宜,不然就不要问我要微信啦 (*/ω╲*)
谢邀。今晚第一天熄灯,笔记本还剩半小时电刚好看到这问题……先写一点体会,以后有空回来编辑www答主武汉大学翻译系(BTI)大四在读,目前笔译出书三本还有三本在出版中,口译的话高口证在手,经常刷刷比赛做做校内活动的陪同和校内会议的交传。二外日语,…
来自子话题:
谢邀。以上诸位已经答得很好了,我只能补充点题外话。&br&&br&歌词是众筹来的。在两百多首备选里,我并没有觉得这首会被用上,所以写的时候全当练手,随心而就。能被大家关注也是依托鸿宇的作曲和诠释。&br&&br&我写词喜欢反复修改,对某一个措辞或断句的使用,旋律是否合仄,发声是否好听,这些技巧性的问题通常会困扰我很久。但这首是个例外,因为赶着上线,加之不太重视,半天写完,没有二稿。韵脚也没有太过讲究,一韵到尾图个好写。&br&&br&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秉持这样一个观点 —— 即歌者一开口,歌词无意义。&br&&br&当时与鸿宇并不相识,在大部分独立音乐人重线上而轻线下的这样一个大环境中,我的创作更多是在考虑它的词曲能否咬合,每一段句子能否传唱的问题。&br&&br&至于表达。&br&&br&如果你有被其中某一句歌词打动到,谢谢,它属于你。&br&&br&如果你觉得通篇意象堆砌,韵脚生硬,你说得对,是这样的。
谢邀。以上诸位已经答得很好了,我只能补充点题外话。歌词是众筹来的。在两百多首备选里,我并没有觉得这首会被用上,所以写的时候全当练手,随心而就。能被大家关注也是依托鸿宇的作曲和诠释。我写词喜欢反复修改,对某一个措辞或断句的使用,旋律是否合仄…
来自子话题:
借用回答朋友问题的机会,这次谈谈同传的训练方法。&/p&&p&
我是英国口译硕士出来的,在多个场合都说过,口译硕士的价值,不在于技巧方面的提升,而在于平台和校友网络的构建。真正口译水平得以提升的时间,是在大三大四两年的时间里。每天两个小时雷打不动的练习时间,为了考二级证书纯粹而高效地练习,实习结束了以后一个人在图书馆六楼四处躲着图书管理员大声练口译的时光,还有参加全国口译大赛辅导老师的青睐和指导,各方面的因素,激励着我迅速进步。现在回想起来,真是甜蜜的幸福。&/p&&p&
感情的话不多说了,直接上干货吧。&/p&&p&
同传水平好不好,取决于三个要素:语言技能,背景知识和翻译技能。想提高的话,从这三个地方下手。&/p&&p&
语言技能不多说了,大家外语学了这么多年,听说读写如何强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这里强调,除了外语之外,中文母语的锻炼不可忽视。多看多听,多输入,才会有好的输出。语料的选择要恰当。翻译多数是正式场合,因此要找到语域合适的材料。譬如说老听相声,恐怕对正式的翻译也不会有很大的帮助。&/p&&p&
背景知识。学生时代从来没有关注过这个,要是当时有人提醒我一下,一定可以充分抓紧大块大块的学生生涯,好好系统学习知识。正规课堂里的口译教学,从来都是政治经济题材为主。市场上对翻译的要求,却从来都是包罗万象,全面覆盖,市场逼着你成为全才。能源化工金融医学建筑,好的翻译从来都是信手拈来,术语地道,外行人说内行话。这涉及到两个能力,一个是长期积累形成体系的长期学习能力,另一个是面对现实必须临时抱佛脚的短期学习能力。如何提升?无他,唯手熟尔。题外话,人年纪越大,越发难以集中精神学习。客观上确实记忆不如以前,主观上人生庸庸,要担心考虑的事情太多,留给静心学习的时间也就越少。我经过两年的探索,发现这才是工作中需要永恒探索的主题——时间管理、效率管理、自律,不仅是翻译,我相信职场中人都会在某个节点上思考这样的问题,这是自我进步必须要探索的层面,大家各自修行吧。&/p&&p&
翻译技能包括:multitasking能力,default转换能力(就是听到一个词,能在多快的时间里找到最精准的对应),短期记忆能力。下面分开来说,偏重技巧。&/p&&ol&&li&multitasking:一边听一边说。先要听得懂(能不能听得懂取决于很多因素:题材熟不熟悉,语速怎样,本身听力能力怎样,句子结构能否有效拆分等等,其实就是三大能力的融合),然后才能考虑说不说得出。怎么练呢?shadowing。任何语音材料打开,落后三到五秒跟读,他快你快,他慢你慢,中英文都练。我练过BBC,当时作为口译练习的热身,十五分钟足以。前期纯粹跟读,后期可以手中拿一支笔开始写数字,1-100,100-1,练大脑的分神能力。&/li&&li&Default转换:简言之就是对语言的敏感度。不是外语好的人就能翻译好,因为听懂了不代表就能表达出来。怎么练呢?视译。拿一篇稿子,看中文说英文,看英文说中文。这样不仅仅可以练词语的翻译,更可以锻炼对长句子的结构分析能力,知道战略上句子太长要怎么拆分。拿一本人事部翻译资格证书的教材,上面全是各种演讲,还有双语版本,比较适合练视译。自己翻一遍,对照他的标准答案,看看哪里用词可以更好,记下来。金融时报之类的,多是书面用语,真正工作中用到的少。&/li&&li&短期记忆:同传中有EVS的概念,ear-voice span,一句话从听到,到翻译出来,间隔多久。不是越长越好,也不是越短越好。但是不管怎样,这其中都涉及到你的短期记忆能不能储存的下足够多的信息,以供后面自己对输出语的组织。怎么练呢?从交替传译开始练,paraphrasing。我当时用的是参考消息。一篇报道拿在手上,先自己大声朗读课文,就当练中文了,然后合上,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可以用中文,也可以用英文。这么多信息点,你能记住多少?同样的意思,你能换多少种表达方式?久而久之,你会发现,领导说八分钟的话non-stop,你听的时候就能够在心里面默默搭出框架,然后翻译的时候就能够有条不紊,娓娓道来。&/li&&/ol&&br&&p&
拆分的技巧练完了,后面就可以尝试着同传了。同传要走下神坛,没什么难的。别人在你身边聊天,心里面可以默默同传一下。任何东西都是由浅入深。我以前最开始练习的是中央二套《对话》,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都是口语化的语言,边听边说。慢慢的可以开始练长篇的演讲。一开始的时候发现什么都听不出来,更别说翻译了,十分沮丧。后来发现敢于开口了,但是说出来的中文简直惨不忍听,都是碎片,还有大段大段的停顿。都没有关系,还是要坚持。找到一篇好的材料,可以练三遍。第一遍侧重听力理解,第二遍侧重语言连贯性和词语表达,第三遍侧重整体效果。要录音,要反复监听,要对自己的声音形成免疫,仔细剖析。&/p&&p&
自己做观众的时候,发现评判同传的标准是很多样化的。fidelity,completeness,presentation,delivery都是构成要素。有些人讲话可以滴水不漏,但是你仔细一听,发现好像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有些人嗯嗯啊啊filler不断,不过好像每个关键信息点都在。传到听众耳朵里的,永远是一个整体,甚至老天给你一副好嗓音,也可以赢得客户的青睐。最开始学习同传的时候,要多多强调fidelity和completeness,这是实力的体现。怎么练?还是那句话,唯手熟尔。之后下意识地开始把话说的精简,用词变得准确,不要恩恩,这个那个这样的filler,自己注意一下很快就可以改的过来。&/p&&p&
技术层面的东西应该就是这么多。同传是技术活儿,因此就好像其他手艺一样,譬如开车、雕刻、裁衣,要有量的积累,然后忽然一个瞬间,你就会了,之后就是不断地修行和打磨。师傅重要吗?培训班有用吗?肯定是有的,至少你不会有单打独斗的迷茫感。但是我仍然觉得,如果自己热爱,同传是可以练出来的。甚至不需要我说这些技术的东西,它是可以自己摸索出来的。口译有个传说,练完10000个tape hours,水平自然彰显,我是万分同意的。世间万物万事,无非用心二字。你自己练习的每一分钟,都不会是浪费。今天你在下班路上默默练了半小时视译,那就算你赚到,成果是别人偷不走的,不用担心方法对不对。&/p&&p&
当然,回到现实的层面,去上个培训班,甚至去念一个同传的硕士,也都是可行的,因为network会有价值。有钱有时间的,可以试试。多认识认识现役同传老师,总不是坏事。人事部的口译资格证书,有各个语种,可以当作鞭策自己的工具,考一个也不错。&/p&
借用回答朋友问题的机会,这次谈谈同传的训练方法。 我是英国口译硕士出来的,在多个场合都说过,口译硕士的价值,不在于技巧方面的提升,而在于平台和校友网络的构建。真正口译水平得以提升的时间,是在大三大四两年的时间里。每天两个小时雷打不动的练习…
谢邀。&br&&br&看你如何定义“准”:&br&&br&① 如果与时间无关,只是强调”某种特征的相似“,则用&b&&u&前缀 quasi-&/u&&/b&,比如金发碧眼英文流利的白人但不是美籍,可以叫做 quasi-Americans,单从文化和语言的角度看那个名人大山,他也是 a quasi-Chinese。&br&&br&② 如果与时间有关,强调’现在不是但以后基本会是”的概念,则用&b&&u&后缀 -to-be&/u&&/b&,例如 my wife-to-be.&br&&br&③ 如果强调“个人的企图心很强但别人可能不认为TA真的是那个事物”的概念,则用&b&&u&定语 would-be&/u&&/b&。比如拍了一部低成本片儿还是群演之一但平时生活里还挺拽觉得自己是个腕儿的绿茶婊可以叫a would-be top actress(准一线女星),所以这个定语带有些贬义,包含“他们实际上并不是、将来也成不了”的意味。&br&&br&④ 如果是“离实际还差些距离,而且是不容忽略的距离”可以用&b&&u&前缀 semi-&/u&&/b&,例如 semi-pro(准专业的、准职业的)。&br&&br&⑤ 如果是与“资质”有关,表示“在做一件事但没有十足的资质,因此只能是个替补”这个概念,用&b&&u&前缀para-&/u&&/b&,例如paramedic(医师助理,可以做护理工作、可以在某些时候代替医师执行任务、可以称作&准医师&,但没有医师那样完备的资质)。&br&&br&Hope it helps.
谢邀。看你如何定义“准”:① 如果与时间无关,只是强调”某种特征的相似“,则用前缀 quasi-,比如金发碧眼英文流利的白人但不是美籍,可以叫做 quasi-Americans,单从文化和语言的角度看那个名人大山,他也是 a quasi-Chinese。② 如果与时间有关,强调…
&im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757& src=&/4be3c995bff60ebda09a74d3a9cc3b7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4be3c995bff60ebda09a74d3a9cc3b76_r.jpg&&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翻译器好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