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数学手抄报题目题目

方舟子PK黎鸣:一道数学难题引发的口水战_科技频道_新浪网
一道数学题引发方舟子与黎鸣大PK
一道数学题,引发了一场网络口水战。PK的一方是著名的哲学家黎鸣,另一方是著名的学术打假斗士方舟子。
&&& 这道数学题非同一般,而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的“四色”难题。可事实上,这到难题已经由美国数学家哈肯与阿佩尔于1976年用电子计算机获得了证明。
而中国哲学家黎鸣的惊人之处在于,他说他在老子和康德思想的共同启发下,只需要一支笔几张纸,就能简洁明快,完全漂亮地证明“四色”定理!
黎鸣在新浪网的博客上发布了这个惊人的消息后,质疑之声同样来自新浪网的博客――方舟子,两个来回的PK,网友咋声一片。《北京科技报》跟踪报道了PK全程。
& 专题调查
你支持黎鸣还是支持方舟子?
支持方舟子
黎鸣声称,在老子和和康德思想的启发下证明了“四色”定理,你相信吗
你认为黎鸣要在他的BLOG上发布他的研究成果吗
尽快发布在BLOG上
不要发布在BLOG上
你认为业余者投入科学研究,值得提倡吗
不值得提倡
何谓“四色猜想”
“四色猜想”的由来可谓久远。1852年,毕业于伦敦大学的弗南西斯?格思里来到一家科研单位搞地图着色工作时发现,每幅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着色,使得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用数学语言表示,即“将平面任意地细分为不相重迭的区域,每一个区域总可以用1、2、3、4这四个数字之一来标记,而不会使相邻的两个区域得到相同的数字。”
PK第一个回合
  我期待在中国科学大会堂上公开宣讲我的研究报告,并接受莅临报告会的数学家们的质疑,当所有的质疑都能获得完满的解答之后,我将把我的论文发表在中国人自己的数学学术刊物上。谢谢网友们的关注,并请有关人士帮助联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部门,请他们出面主持这次科学报告会,共同促成此事。
  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上不少数学家自称解决了“四色”猜想的证明问题。如年,英国数学家肯普和泰勒提交了论文,宣布证明了“四色猜想”。现在看来,他们的证明是不完备的,强加了一些不合理的条件。1890年,牛津大学的赫伍德指出了他们证明的漏洞,并相应论证了“五色”定理。1939年,美国数学家富兰克林证明了22国以下的地图的“四色”问题;1950年,推进到了35国;1960年,又推进到了39国;后来又推进到了50国……人们绞尽脑汁,进展缓慢。
  电子计算机问世,人们开始用它来加速证明的进程。1976年6月,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数学家哈肯和阿佩尔合作,运用了三台不同的计算机,花了1200个小时,作了100亿次以上的判断,终于完成了“四色”定理的证明,轰动了全世界。但我认为,那不叫“证明”,因为其他的人们无法检验,难以相信;而且即使能证明,也实在太笨,笨到忘记了人类自身的智慧,而只一味依赖电子计算机。
  现在,我向全世界宣告,当然首先是向我亲爱的同胞们宣告:在老子和康德思想的共同启发下,我发现了绝妙的证明方法,不需要任何其他的工具,包括电子计算机,而只需要一支笔,几张纸,我就能既简洁而又明快地,作出完完全全、漂漂亮亮的“四色”定理的证明,而且,随着这种“证明”,一个全新的人类思维逻辑体系也将诞生。真要说起来,证明“四色”难题,只不过是我多年思考的一个副产品(事实上,几年前我就已经有了结果,总觉得还要再慎重考虑,因此一直拖到今天,我想,我已经非常自信自己的结论了,从而决定把它报告出来),我更重要的工作是在后者,即为人类建立起一个全新的思维逻辑体系。我想,我的这个愿望,今天也应该可以实现了。
  我期待在中国科学大会堂上公开宣讲我的研究报告,并接受莅临报告会的数学家们的质疑,当所有的质疑都能获得完满的解答之后,我将把我的论文发表在中国人自己的数学学术刊物上。  &&
网友在黎鸣BLOG上留言
  乘龙:热切期待中,相信在不断完善中,希望可以简洁易懂得让大众普通人都能懂。。那就是最完美的了。&
  北国草:不论结局是对是错,我还是很佩服黎鸣先生的。因为你在思考,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我们当中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追求什么。
  夜色咖啡:老头活的蛮潇洒,有点狂,有趣、有趣。
  洋白菜:作为一名未来的非职业的计算机工作者,偶对您对计算机的智慧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不满深表同情和强烈的愤慨。偶希望您能用您的智慧帮偶这些后进青年解决人工智能的问题,让世界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碎岁:不太懂。当然还是很佩服。顶了。黎鸣先生是我素敬仰的哲学家思想家。致敬!祝贺!&
  中山:你们这些急于攻击的蠢货,有点耐心会死啊?你怎么就知道人家是吹牛?世界上什么伟大的狗屁成就不是人做出来的?蠢人总是尚处于云山雾罩就急于得出结论,蠢人总以为除了已经盖棺论定的大师外,其它人都该和他们一样蠢。黎先生面对这样的国人,得无伤悲乎?  悠悠:黎老先生,回击方舟之的文字非常犀利,犹如匕首,但是毕竟不如炮弹!尽早公布您的证明,在博客上发表就可以,所有人都可以证明你的伟大,证明你是原版!而不必担心有人剽窃!你也说过你不是沽名钓誉之人,我觉得你也不一定非要有出版社或杂志给印成铅字再一点点稿费才发表您伟大的证明吧?
  “哲学狂人”看来对常人的逻辑、证明是不放在眼里的,他已经宣布了,随着其四色定理的“证明”,“一个全新的人类思维逻辑体系也将诞生”,我还在等使用旧的逻辑体系的凡人,哪里会理解其开天辟地的“证明”,最好还是敬而远之吧。
  众所周知,四色难题早在1976年已由美国数学家哈肯与阿佩尔借助计算机证明了。黎鸣认为,“电子计算机获得的证明是难以让人信服的,人们无法检验计算机所做出的100亿次以上的判断”,这显然是误把计算机所做的运算次数当成了证明步骤了。如果计算机运算有误,那就是硬件出了故障,只要把程序拿到别的计算机上运算,看是否有同样的结果,就可以排除硬件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哈肯与阿佩尔编的证明程序中存在未发现的漏洞。这种可能性可以由别人独立地编程、验证来排除。实际上,在他们之后,也有别人改进哈肯与阿佩尔编的证明方法,独立地证明了四色定理。哈肯与阿佩尔是把地图的无限种可能情况简约为1936种构型,后来又简约为1,476种,但是要靠人工一个个去验证这么多的构型是不现实的,所以才借助计算机进行验证。在1996年,罗伯森等人又进一步简约为633种构型,再用计算机验证。在2004年,沃纳和冈席尔用通用的数学证明验证程序,对罗伯森等人的证明进行了验证,肯定了其证明的正确性。至此,人们对计算机证明的最后一丝疑问,也应该可以消除了。
  当然,在四色定理被证明了之后,如果能找到更为简洁的证明方法,仍有其价值。但是这应该写成论文投给数学学术期刊,经过数学家审稿后发表出来,再由他人做进一步的审核。但是黎鸣却以担心被剽窃为由不公布其证明,这就让人啼笑皆非了。只有未公布的成果才会担心被人剽窃,哪有公开发表的论文怕人剽窃的?
  黎鸣期待的发布方式是“在中国科学大会堂上公开宣讲我的研究报告,并接受莅临报告会的数学家们的质疑”,即便真有机构愿意给他提供这么个露脸的机会,我也很怀疑是否真有数学家愿意莅临这种应该不会有学术价值的报告会。
   你可以从自然界中找到甚至编造一些“三生万物”的例子,别人同样可以找到更多的“N生万物”的例子。真理不是这样证明的,特别是科学真理、数学真理,更不能靠举例证明。  &&
PK第二个回合
  我只信真理,我更信,我作为一个“业余者”、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的“无业者”,一个只能自思自想者,我的的确确把它证明出来了。信不信是您的事,事情终究是会大白于天下的,我是不是您所“打”的“假”,您就耐心地等等吧。
  方舟子先生,请不要做“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杀手”。
  在我的“证明”尚未公布于世之前,任何人都可以具有表示质疑的权利,这无可厚非。但方舟子先生的一些过于武断的说法,却明显是长期以来扼杀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使之难以发展的很有害的世俗恶习之言。因此,在对方舟子先生的“打假”表示钦佩之余,还不得不纠正方舟子先生的这些极为有害的言论,免得方舟子先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反而变成了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杀手”,让他的“快评”变成了“杀评”。
  首先,请方舟子先生在自己并不特别专行的领域稍稍谦虚一点,不要以为自己懂得一点“科学”,自己便似乎成了“科学”的全权代表了。少年得志是好事,但若是猖狂起来则有害,不仅害人,而且害己,更加害国。例如,方舟子先生对中医中药学的观点,视之为伪科学伪技术,痛下杀手,这是极其不明智的。在这点上,我与方舟子先生截然不同。中医中药学虽然不是西方哲学意义下的科学技术,但也决不是“伪科学”、“伪技术”。在这里,显示了方舟子先生哲学素养之薄,非白即黑,是明显的不尊重历史事实的胡说。而在我看来,中医中药学是有着三千年以上历史积累的中国人特有的人学意义下的“科学技术”。关于什么是人学意义下的“科学技术”,容我在另外的场合再论。
  此外,在“业余者”与“专家”的关系问题上,方舟子先生也显示了极为有害的世俗恶习的说法。
  在方舟子先生的文章中,明显地流露出了对“业余者”的鄙视,例如认为“业余的”似乎就一定是“低级的”“初等的”,这实际上并不一定。这种自诩高人一等、沾沾自喜的“专家”派头,恰恰是扼杀中国人一切科学技术潜能的极为有害的世俗恶习。
  在一个人成为“专家”之前,其实都是“业余者”,这在科学技术史上例子多得很。爱因斯坦在发出了五篇具有同时在四个方面拿诺贝尔奖的份量的文章之时,他尚是一个专利局的职员,远不是什么“专家”,能说这时候的爱因斯坦就一定是“低级的”“初等的”吗?事实证明恰恰相反,他远比大多数的“专家”高级得多。在数学上也不例外,不说其他,号称近代三大数学难题的提出者:费马、哥德巴赫、(四色定理的提出者)格思里,其实全都是数学的业余爱好者。费马本人是律师,数学只是爱好;哥德巴赫是中学教师,数学也只能是业余钻研;格思里则是地图工作者。一定要说“业余者”搞不出名堂,这在科学技术的历史上就讲不通,在现实中这种说法就更为有害。我就很奇怪,为什么数学史上尽是西方人提出“猜想”,中国人纷纷去求解,却很少中国人提出“猜想”,也让别人去求解。我猜想,这与中国的数学业余爱好者太少是否有关。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存在大量冰山水下部分“业余者”的情况之下,才会有浮出水面真正有份量的“专家”的冰山之顶的可能。中国人俗话说得好:“松柏越高越要岭”,没有“岭”,怎么能衬托出松柏之“高”呢?  &&
网友在方舟子BLOG上留言
  博士:实在佩服这些人,真以为不需要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就可以获得科学的真理。非专业人士动辄证明数学猜想的闹剧可以休矣,真有这本事,怎么没看当年两弹一星的时候他们大显身手,非得等邓稼先、钱学森等回国才能搞出来?&
  水长东:黎鸣关于中国文化的一些想法挺好的,我不知道他为什么掺乎数学。虽然古时不少哲学家也是出色的数学家,但现在有点难了。做学问要严谨,凭什么三生万物阴阳五行来推演科学领域的东西,那真是扯淡。
  NIGHT:老子是几千年前的人,我想他不一定知道DNA,电子,夸克这些东西吧。那么又怎能用他的学说来囊括所有的科学呢?爱因斯坦晚年想要建立“大统一论”,结果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很多人总是自命不凡。在对基础科学不甚精通的情况下,就说什么自己已经解决了世界难题。最讨厌某些人打着“老子”、“孔子”等前人的招牌来证明自己的学说,好像自己的学说附上了“老子”的名义就名正言顺了。这就是中国几千年来,哲学,科技等发展缓慢的原因。没有一点创新。
  找不着北:对于民间的科学热情,是不是应该宽容一点?没有人能自称为真理的代言人。
方舟子,你要特别小心证伪与真理之间的区别,证伪并不等于真理。我支持你打击伪科学,但不希望你自以为自己成为真理的象征,谢谢!
  小屁孩:不管专业还是业余,有成果就是好事。中国人就是这样子,喜欢小成就的大满足,没什么不妥,更不该有。 大家谁能做出科学的东西算谁有本事,最好不要打口水战……嘘
  风影有痕:虽然我也并不认同黎老先生的种种牛皮,但是我想科学和科学的卫道士们也不必信誓旦旦地要把“非科学者们”赶尽杀绝。“科学是一种选择!”&
  77LL:伪科学就是伪科学,就因为是通过所谓的国粹之类的玩意整出来的伪科学,就被一群要么是带着狭隘的民族心情,要么是对这样的伪科学无理痴迷的人疯狂支持。脑子不好。
&& 专题制作:雷永青
  从事业余的科学研究本来是一件值得鼓励的好事,但是业余研究者一定要认清自己的定位,更要遵循学术规范,这样才能对科学有所贡献,而不要好高骛远、夸夸其谈,否则的话,就难免被人轻视。
  黎鸣说:“在一个人成为‘专家’之前,其实都是‘业余者’,这在科学技术史上例子多得很。”在这里黎鸣又犯了一个简单的逻辑错误:再多的例子也归纳不出一条全称判断。在科学史上的确有过业余研究者做出过重大发现的例子,但是这一般是出现在某个学科的草创阶段。一门学科的发展越是成熟,对其专业化的要求越高,业余研究者就越难有所做为。特别是在科学日益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的今天,没有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的业余研究者做出重大发现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事实上,现在的专家绝大部分都是科班出身,很少有从业余者转变而来的。
  即使是业余者宣称做出了科学发现,也必须遵循科学研究的规范,才能得到科学界的认可。黎鸣在文中举爱因斯坦为例:“爱因斯坦在发出了五篇具有同时在四个方面拿诺贝尔奖的分量的文章之时,他尚是一个专利局职员,能说这时候的爱因斯坦就一定是‘低级的’吗?事实证明恰恰相反,他远比大多数的‘专家’高得多。”我以前也已评论过,把爱因斯坦当成业余研究者的榜样是大错特错的。
  首先,爱因斯坦是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的,一点也不“业余”。他大学上的是著名的苏黎世工业大学物理专业,导师是著名物理学家韦伯。大学毕业后因未能如愿留校任教,为了养家糊口,不得已先暂时当中学数学教师,后又去了伯尔尼专利局当职员。1905年,爱因斯坦在专利局工作期间完成一篇物理学论文,获得了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同年发表了狭义相对论。1908年爱因斯坦成为伯尔尼大学的讲师,第二年正式辞去专利局的工作,担任苏黎世大学物理学教授,从此回到学术界。可见爱因斯坦在专利局的工作,只是其学术生涯中一个短暂的小插曲而已。其次,爱因斯坦在这个期间做出的重大发现,并非嘴上说说而已,而是遵循学术规范,写成论文提交权威的学术期刊发表,才在学术界引起轰动的。
  黎鸣把中国数学的落后归咎于中国的“数学业余爱好者”太少,这也是与事实不符的。恰恰相反,像黎鸣这样的“数学业余爱好者”在中国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完全算得上世界之最。光是声称已证明了“歌德巴赫猜想”的“数学业余爱好者”在中国就不知道有多少,以前是一麻袋一麻袋的手稿往数学研究所寄,现在则是到网络论坛数年如一日地大量灌水。
  倒是在科技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很少见到这种到处推销自己的重大科学发现的“业余爱好者”。但是他们有很多认真严肃的科学爱好者。他们并不口出狂言要跟科学界对抗,都非常尊重真正的科学家。科学团体也用各种方式鼓励科学家与这些科学爱好者交流、合作,做为科普工作的一部分。在科学家的指导下,科学爱好者有时也能某些很有限的领域(例如天文观测、博物学观察、化石和生物标本采集等)做出科学发现。
  总之,从事业余的科学研究本来是一件值得鼓励的好事,但是业余研究者一定要认清自己的定位,更要遵循学术规范,这样才能对科学有所贡献,而不要好高骛远、夸夸其谈,否则的话,就难免被人轻视。  &&
 电话:010-2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热点作文:
您现在的位置: &
& 一道数学题的启示_700字
一道数学题的启示_700字
95人赞了这篇文章
  星期五晚上,解开一道小小的数学奥数题,让我明白了一个大大的道理。有人可能会问,到底是啥回事?这还得从写作业说起。
  放学回到家后,我不一会儿就把作业写得差不多了,最后就差一张数学试卷了,数学是我的强项,我心中暗自窃喜。
  不一会儿,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可是,最后一道题是把化成最简分数,这道题看似简单,却偏偏把我给卡住了,再怎么想也想不出来。
  无奈之下,只好求助爸爸了。爸爸看完题目之后,不假思索地说:&这个数字太大了,它们的因数可能有很多,你找找捷径吧,先看分子、分母的尾数,把可能的因数找出来。&
  根据爸爸的提示,我猜这个公式中分子6933的尾数是3,因数的尾数可能是1、3、7、9,而分母25421的尾数是1,因数的尾数可能是1、3、7,因此我判断它们约数的尾数有可能是1或7。
  于是,我就从7、17、27、37&&我一个又一个地试算题目,可还是没办法解开这道题。爸爸却是满脸的自信,我只好继续试试看。没过多久,草稿纸就被我用掉两张,我的心里真有点着急,不知道这样要算到猴年马月啊!
  大概过了二十分钟,还是找不出因数。我偷偷地瞟了爸爸一眼,原来他正用手机默默地计算着,个性张扬的爸爸只有在不耐烦的时候才会自己动手,好像他也意识到解题思路不对。
  又过了一会儿,爸爸就对我说:&如果不行的话,就换一种思路吧,把分子、分母的因数一个一个地找出来。&我只好用这种方法,咦!这一招还真管用,没想到6933这个数只有1、3、四个因数,很快我就得出答案是3/11。破解了这道奥数题之后,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情绪特别激动。
  有人说过:如果一条路走不通,那就换一条试试。同样,做这道题目也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那就是&思路一转天地宽&。&&&&五年级:死亡金属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百科词条:
的其他作文
推荐 的其他文章
&关于的其他文章
&关于的其他文章
&关于的其他文章
&关于的其他文章
&关于的其他文章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一道数学题
f(x)=x³-3ax²+3x+1
(1)设a=2,求f(x)的单调区间;
(2)设f(x)在区间(2,3)中至少有一个极值点,求a的取值范围
已知函数f(x)=x^3-3ax^2+3x+1
(1)设a=2,求f(x)的单调区间;
(2)设f(x)在区间(2,3)中至少有一个极值点,求a的取值范围
⑴a=2,f'(x)=3x^2-12x+3=3(x^2-4x+1)=3[(x-2)^2-3]=3(x-2-√3)(x-2+√3)
x (-∞,2-√3) 2-√3 (2-√3,2+√3) 2+√3 (2+√3,+∞)
f'(x) + 0 - 0 +
f(x) ↑ 极大 ↓ 极小 ↑
所以函数f(x)的递增区间是(-∞,2-√3),(2+√3,+∞)
递减区间是(2-√3,2+√3)
⑵f'(x)=3x^2-6ax+3=3(x^2-2ax+1)
首先3(x^2-2ax+1)=0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4a^2-4&0,得a&1或a&-1
方程3(x^2-2ax+1)=0的根x1=[2a+√(4a^2-4)]/2=a+√(a^2-1),x2=[2a-√(4a^2-4)]/2=a-√(a^2-1),
解2&x1&3,或2&x2&3得a的取值范围
解2&x1&3得5/4&a&5/3
已知函数f(x)=x^3-3ax^2+3x+1
(1)设a=2,求f(x)的单调区间;
(2)设f(x)在区间(2,3)中至少有一个极值点,求a的取值范围
⑴a=2,f'(x)=3x^2-12x+3=3(x^2-4x+1)=3[(x-2)^2-3]=3(x-2-√3)(x-2+√3)
x (-∞,2-√3) 2-√3 (2-√3,2+√3) 2+√3 (2+√3,+∞)
f'(x) + 0 - 0 +
f(x) ↑ 极大 ↓ 极小 ↑
所以函数f(x)的递增区间是(-∞,2-√3),(2+√3,+∞)
递减区间是(2-√3,2+√3)
⑵f'(x)=3x^2-6ax+3=3(x^2-2ax+1)
首先3(x^2-2ax+1)=0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4a^2-4&0,得a&1或a&-1
方程3(x^2-2ax+1)=0的根x1=[2a+√(4a^2-4)]/2=a+√(a^2-1),x2=[2a-√(4a^2-4)]/2=a-√(a^2-1),
解2&x1&3,或2&x2&3得a的取值范围
解2&x1&3得5/4&a&5/3,解2&x2&3得空集
所以a的取值范围 5/4&a&5/3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谁给我解答一道数学题?
谁给我解答一道数学题?
某人沿电车路线骑车,每隔12min有一辆车从后面超过,每隔4min有车从前面驶来,若人、车的速度不变,请问每隔几分钟有车从车站开出?
补充:我要过程!!!!!!!!!
12+4=16,12-4=8,16-8=8(min)
设车的速度是V1,人的速度是V2,每隔T分发一班车。二辆车之间的距离是:V1*T车从背后超过是一个追及问题,人与车之间的距离也是:V1T那么:V1*T=[V1-V2]*12车从前面来是相遇问题,那么:V1T=[V1+V2]*4根据上面二式,得:V1=2V2所以:V1*T=[V1-V2]*12=[V1-1/2V1]*12T=6即车是每隔6分钟发一班。
假设人的速度为v,车的速度为v1。首先分析后面的车,因为每隔12分钟,就有车从这个人身边经过,则后面车间的距离一定是固定的。则2车之间的距离为:S1=12(v1-v)。而前面的车的每隔4分钟,从他身边经过,则车与车之间的距离为:S2=4(v1+v)。假设发车时间间隔为t分钟,则有当后面的车从车站出发后t分钟后,又要发一辆车出来,这两辆车的距离为S1。则有S1=v1t。即v1t=12(v1-v)。同理可得S2=v1t=4(v1+v)。则有4(v1+v)=12(v1-v),得到v1=2v。则S1=v1t=12(v1-v)即2vt=12(2v-v),得到t=6。故发车间隔时间为6分钟。
其他回答 (1)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当前位置:
>>>你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你将[]A、空过去不做B、抄同桌的答案C、课..
你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你将
A、空过去不做B、抄同桌的答案C、课后问数学老师D、胡乱做,等老师发现了再改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期末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你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你将[]A、空过去不做B、抄同桌的答案C、课..”主要考查你对&&师生交往&&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每个同学都希望与老师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得到老师的关怀与鼓励,获得进步的动力。良好师生关系对我们成长的影响:①有利于身心发展;②影响学习质量;③有利于我们学习交往,掌握交往技巧。 教师工作的特点: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教师对人类文明所做的贡献值得我们尊敬。&①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老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老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②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是人的精神的生长和充盈。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③老师有一颗金子般闪闪发光的心,老师有高尚的人格。(教师的工作内容:育人和教育) 苏教版: ①教师工作最大的特点在于每天和天真纯洁的学生交往。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他们的兴趣爱好,气质修养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②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几乎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无私地、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③教师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更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传统师生关系:“权威—遵从”的不对等的师生关系引发了师生交往的重重障碍。 新的师生关系: ①老师对学生要求的提高:在学习中,老师要求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在班级活动中,老师让学生锻炼自我管理,学习做活动的组织者;在思想交流中,老师让学生谈想法,自我反省,自我严格要求。 ②学生对老师要求的变化:希望老师更多地听取学生的意见;给学生更大空间发挥想象力;喜欢更加平等的师生关系;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更多的尊重、信任、帮助和谅解。 ③正确对待老师的教育:尊重和理解老师;积极协助、配合老师的工作;有问题主动与老师沟通,取得老师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获得表扬不自满,受到批评不气馁、不抱怨;体谅和宽容老师,对老师工作中的疏忽、缺点,应善意提出。 新型师生关系:平等、民主、互相尊重和互助。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 ①老师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②老师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③老师为我们扫除心理障碍; ④老师是我们的朋友,尊重、理解和爱护我们; ⑤老师是我们的榜样,言传身教,让我们受益终生; ⑥老师的工作辛苦繁重,为我们付出心血和汗水。师生交往中的几种误解:1、老师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他们教育我们是应该的,所以我们不需要尊重他们。2、老师冤枉了我,这说明他对我有成见,我再也不愿意听他的课了,也不想和他说话。学会与老师沟通和交往: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师生关系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的社会关系。我们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学会与老师沟通和交往才能保证学习正常进行。这就需要1、让老师了解①上课积极发言。②有疑问及时向老师请教。③积极参加集体活动。④多与老师直接接触。 2、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做到尊敬老师: ①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努力达到老师的要求。 ②感激老师的关心和教育。 ③与老师交往时,谦虚、恭敬、有礼貌。 ④关心、体谅和帮助老师。陕教版: ①尊重老师的劳动; ②对老师有礼貌; ③尊重老师的人格,维护老师的尊严; ④正确对待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⑤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①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化解与老师的误解、矛盾,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一切从主动沟通开始。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 ②掌握与老师沟通的方法:a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b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c原谅老师的错误。 ③掌握与老师交往的礼仪:a礼貌待师b注意场合c勿失分寸教科版: ①客观认识初中时期师生关系的特点,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追求独立自主的同时,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 ②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③了解老师的优点和长处。 ④理解和宽容老师的缺点、过失。陕教版: ①理解老师,理解是建立良好关系的桥梁。理解老师,可以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②让老师了解你,适时地表现自己,相互了解是顺利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条件。 ③尊重老师,是消除与老师之间的隔阂和增进师生之间相互了解的基础。 ④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建立健康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内容。学会与老师交流与沟通:①尊敬老师,虚心向老师学习 ②理解老师,帮助老师解决困难 ③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④虚心请教于老师,促进教学相长陕教版: ①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面对老师都要坦诚地谈出自己的观点,让老师了解一个真实的自己。 ②有些问题要把握和老师谈话的时机。比如自己学习之外的私人问题一定要在下课以后找老师面谈或写信。 ③不强求老师对自己格外关注。 ④学学“冷处理”: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不因老师的批评而懊恼,不也必因老师的表扬而沾沾自喜。 ⑤每位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要主动同老师探讨学习的内容与方法。 ⑥如果老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出错,最好以委婉的方式提出来。 在与老师的交往中也难免会遇到摩擦,这就要求我们1、学会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①当被老师误解或与老师发生矛盾时,要学会冷静思考,通过恰当的方式与老师坦诚交流,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比如,根据当时的情况,向老师作出解释,说明情况;也可以以书面的形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不能不分场合与老师顶撞;不能对老师不理不睬,背后议论老师;不能对老师产生嫉恨心理;一不能采取消极态度与老师对抗) ②当发现老师在工作中出现差错时,可以而且应该给老师指出来,这也是爱老师的表现,但态度要诚恳,方式要恰当2、理性应对师生交往中出现的对立、争执和冲突,①停止争辩,保持冷静,让情绪降温。 ②反省自己,查找自身原因。 ③陈述事实,让老师明了情况,取得老师的理解。 ④请他人帮助分析,寻找解决办法。 ⑤寻找时机,真诚地与老师交换意见,化解矛盾。 向老师提意见的技巧:1、把握时机。一般来说,老师在全神贯注地讲课或者讲话时不要打断,那样会影响老师的思路,干扰教学进度,甚至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可以等老师把一个问题讲完,或者讲课结束之后,再找机会与老师交流。2、语气平和。我们在向老师提意见时,应用商量语气口吻,用交换意见的语气进行。不能不尊重老师,甚至让老师在学生面前丢面子。3、坦诚相待。在提意见时,应该客观地表示自己的态度,说话要有分寸,力求阐明自己的观点,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4、方式恰当。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写成信或者字条寄给老师,也可以通过日记、周记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担心和主张。
发现相似题
与“你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你将[]A、空过去不做B、抄同桌的答案C、课..”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6903780297176750749091606837547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数学题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