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agno3 hcl和Cu(NO3)2的混合溶...

知识点梳理
金属的性质【知识点的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初中阶段要求掌握三个:1.金属能与氧气反应(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1) 铁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铁很难与氧气反应.在潮湿的空气中,铁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生成铁锈(主要成分:Fe2O3;铁锈呈红色,结构疏松,易吸水,加快铁器的腐蚀);还有铁经过缓慢氧化后,形成的化合物也可认为是氧化铁,即4Fe+3{{O}_{2}}=F{{e}_{2}}{{O}_{3}}.在纯氧中,铁丝能够被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在点燃前,先将铁丝打磨,在集气瓶中留有少量细砂或水,防止高温溅落物炸裂瓶底 )即.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同种物质,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现象可能不同,生成物有可能不同.”(2) 镁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所看到的镁条呈黑色,用砂纸打磨后呈银白色.做镁条燃烧实验时,要注意用坩埚钳夹持,在下面垫上石棉网.镁条被点燃后,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形成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即(3) 铝与氧气的反应:铝在空气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故其抗腐蚀性能很好.铝箔在纯氧中能够剧烈燃烧,即.(4) 2Cu+{{O}_{2}}+C{{O}_{2}}=Cu{{(OH)}_{2}}C{{O}_{3}}\downarrow 铜与氧气的反应:在加热的情况下,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物质(氧化铜)2Cu+{{O}_{2}}\xrightarrow{\Delta }2CuO.即使在纯氧中,铜也不能被点燃.在潮湿的空气中,铜能被腐蚀,形成绿色粉末状固体--铜绿[Cu2(OH)2CO3];即2Cu+{{O}_{2}}+C{{O}_{2}}=Cu{{(OH)}_{2}}C{{O}_{3}}\downarrow .总之,大多数金属一般都能与氧气反应,只是难易及剧烈程度不同而已,由此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二、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1.镁、铝、锌、铁、铜与稀盐酸的反应:现象、结论如下表所示. 2.镁、铝、锌、铁、铜与稀硫酸的反应:现象、结论如下表所示. 总之,大多数金属一般都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根据金属能否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需要注意的是:(1)金属应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2)酸应是不具有强氧化性的酸,例如盐酸、稀硫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3)单质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盐;(4)K、Ca、Na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其余金属则不能(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三、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即盐溶液)反应分别将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和硫酸铝溶液中,进行实验.现象、结论下面的图表所示. 总之,部分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根据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需要注意的是:(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与盐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置换反应(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如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虽然反应[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最终没有单质铜生成.(2)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二价亚铁盐.(3)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例如,锌粒与氯化亚铁和硫酸铜和硝酸汞的混合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硝酸汞,当硝酸汞被消耗完时,硫酸铜才与锌粒反应,同理,硫酸铜反应完后,锌才会和氯化亚铁反应.还有,当多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反应时,最活泼的金属先反应.例如,把打磨光亮的镁带、铝丝、铜丝一起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镁被消耗完后,铝才和硝酸银反应,铝反应完后,铜跟硝酸银反应.
书写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知识点的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在Cu(NO3)2、AgNO3&和KNO3的混合溶...”,相似的试题还有:
在Cu(NO3)2、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和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上述过程中所发生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和_____(任写出二个即可).
在AgNO3、Cu(NO3)2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时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滤渣中含有的金属单质一定有_____.写出上述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在Cu(NO3)2、Al(NO3)3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除的固体上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_____种金属单质,滤液中含有金属离子为_____,有关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写出一个即可).A试题分析: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锌>铁>铜>银,AgNO3、Cu(NO3)2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粉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而不能与硝酸锌发生反应;A、如果铁粉的量不足,只能部分或全部置换出溶液中的银,则滤出的固体中含有Ag,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Fe(NO3)2,Zn(NO3)2,可能含有AgNO3.故A正确;B、滤出固体中有Ag,Cu,滤液中Fe(NO3)2,Zn(NO3)2,可能含有Cu(NO3)2.故B错误;C、滤出固体中有Ag,Cu,Fe,滤液中一定有Zn(NO3)2、Fe(NO3)2.故C错误;D、滤出的固体中有Fe,滤液中一定不含有Cu(NO3)2.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合金是指一种金属与其他______或______熔合而成的具有______的______物.一般说来,跟组成的金属相比合金通常有类似的变化,硬度______、熔点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生活中常用的不粘锅,其内衬用的一种材料叫聚四氟乙烯。该材料属于(&&&)A.金属材料B.纳米材料C.复合材料D.有机合成材料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神舟十号飞船将在2013年夏天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1)镍钛合金被人们称为“形状记忆合金”,可制作的飞船自展天线.关于此天线制作材料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具有形状记忆功能;B.具有极低的熔点;C.具有良好的延展性;D.具有良好的导电性(2)制作火箭外壳材料中的铝合金属于  (填“混合物”或“单质”).铝片投入稀盐酸中发生的反应是 & &&&&&&&&&&&&&&&&&&&&&&&&&&&&(用化学式方程表示).将未打磨的铝片投入稀盐酸中,不能立刻产生气泡,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钓鱼岛、黄岩岛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为宣示主权日,我国深水钻井平台“981”在南海正式开钻,这座平台总用钢量达3万多吨.试回答:(1)该平台操控室内的一些设备使用了不锈钢,不锈钢的成分是&&&&&&&&&&;(2)漏出水面的钢铁平台均采用防锈措施,原因是&&&&&&&&&&&&&&&&&&&&&&;(3)用发电机钻井时其能量转化主要是&&&&&&&&&&&&&&&&&&&&&&&&&&&&&&&&&&;(4)平台建成后,抽出的石油会产生一些气体,其中,甲烷气体排入大气中会引发的后果是&&&&&&&&&&&,因此,混合气体全部通过一根管道引到远离平台的地方点燃烧掉(如图),其中有毒气体硫化氢燃烧时,生成两种常见的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1)铁制品在一定条件下能生锈,疏松的铁锈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 &&&&& 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进一步锈蚀.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的合理措施是 &&& .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制品的目的之一是 &&&&&&&&&&&&&&&&&&&&&&&&&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向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有锌B.所得滤液中一定有Zn2+、Cu2+C.滤渣中一定有银D.所得滤液中一定有Cu2+、Ag+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1)下列厨房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A.不锈钢高压锅 &&&&&&&&&&B.陶瓷罐 &&&&&&&&&&&C.铜火锅 (2)人类从自然界中提取金属。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冶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湿法冶金提取铜的国家,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3)将一定量铁粉加入到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则滤渣和滤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为_________(填字母序号)。选项滤渣滤液A铜和银Fe(NO3)2和Zn(NO3)2B银Cu(NO3)2、Fe(NO3)2和Zn(NO3)2C铜和银Cu(NO3)2、Fe(NO3)2和Zn(NO3)2D银AgNO3、Cu(NO3)2、Fe(NO3)2和Zn(NO3)2E铜和银AgNO3、Cu(NO3)2、Fe(NO3)2和Zn(NO3)2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1)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2)铁制品很容易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  等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3)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知识点梳理
金属的性质【知识点的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初中阶段要求掌握三个:1.金属能与氧气反应(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1) 铁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铁很难与氧气反应.在潮湿的空气中,铁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生成铁锈(主要成分:Fe2O3;铁锈呈红色,结构疏松,易吸水,加快铁器的腐蚀);还有铁经过缓慢氧化后,形成的化合物也可认为是氧化铁,即4Fe+3{{O}_{2}}=F{{e}_{2}}{{O}_{3}}.在纯氧中,铁丝能够被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在点燃前,先将铁丝打磨,在集气瓶中留有少量细砂或水,防止高温溅落物炸裂瓶底 )即.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同种物质,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现象可能不同,生成物有可能不同.”(2) 镁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所看到的镁条呈黑色,用砂纸打磨后呈银白色.做镁条燃烧实验时,要注意用坩埚钳夹持,在下面垫上石棉网.镁条被点燃后,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形成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即(3) 铝与氧气的反应:铝在空气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故其抗腐蚀性能很好.铝箔在纯氧中能够剧烈燃烧,即.(4) 2Cu+{{O}_{2}}+C{{O}_{2}}=Cu{{(OH)}_{2}}C{{O}_{3}}\downarrow 铜与氧气的反应:在加热的情况下,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物质(氧化铜)2Cu+{{O}_{2}}\xrightarrow{\Delta }2CuO.即使在纯氧中,铜也不能被点燃.在潮湿的空气中,铜能被腐蚀,形成绿色粉末状固体--铜绿[Cu2(OH)2CO3];即2Cu+{{O}_{2}}+C{{O}_{2}}=Cu{{(OH)}_{2}}C{{O}_{3}}\downarrow .总之,大多数金属一般都能与氧气反应,只是难易及剧烈程度不同而已,由此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二、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1.镁、铝、锌、铁、铜与稀盐酸的反应:现象、结论如下表所示. 2.镁、铝、锌、铁、铜与稀硫酸的反应:现象、结论如下表所示. 总之,大多数金属一般都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根据金属能否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需要注意的是:(1)金属应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2)酸应是不具有强氧化性的酸,例如盐酸、稀硫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3)单质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盐;(4)K、Ca、Na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其余金属则不能(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三、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即盐溶液)反应分别将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和硫酸铝溶液中,进行实验.现象、结论下面的图表所示. 总之,部分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根据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需要注意的是:(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与盐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置换反应(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如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虽然反应[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最终没有单质铜生成.(2)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二价亚铁盐.(3)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例如,锌粒与氯化亚铁和硫酸铜和硝酸汞的混合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硝酸汞,当硝酸汞被消耗完时,硫酸铜才与锌粒反应,同理,硫酸铜反应完后,锌才会和氯化亚铁反应.还有,当多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反应时,最活泼的金属先反应.例如,把打磨光亮的镁带、铝丝、铜丝一起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镁被消耗完后,铝才和硝酸银反应,铝反应完后,铜跟硝酸银反应.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某化学小组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相似的试题还有:
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反应结束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对滤渣和滤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银
B.滤液中一定不含Ag+
C.滤渣中可能含有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Fe2+
将过量的铁粉加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对滤渣和滤液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银
B.向滤渣中滴入稀盐酸,有气泡放出
C.滤液可能为蓝色
D.向滤液中滴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加入AgNO3溶液中,反应结束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对滤渣和滤液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银
B.滤液中一定不含Ag+
C.滤渣中可能含有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Cu2+欢迎来到21世纪教育网题库中心!
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X- L+ d9 I2 ^; j( d$ @
e B.b点得到的固体为Cu ) j1 ^5 O- j# ]5 ?% T# R C.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2 C- V4 i' X7 f" A- L( d D.d点得到的固体有2种1 G3 I! b5 ^; ]6 K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Zn>Cu>Ag,故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后,Zn与二者均能反应,且Zn与Cu(NO3)2反应生成的Cu,能与AgNO3继续反应生成Ag和Cu(NO3)2,故相当于Zn会先与AgNO3溶液发生反应,置换出最不活泼的Ag,然后才与Cu(NO3)2的溶液反应,置换出较不活泼的Cu。Zn+2AgNO3=Zn(NO3)2+2Ag65&&&&&&&&&&&&&&& 216故析出银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减少的过程;Zn+ Cu(NO3)2=Zn(NO3)2+Cu65&&&&&&&&&&&&&&&&& 64析出铜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增加的过程。A、a点时,由于硝酸银没有完全反应,故溶液中含有剩余的硝酸银,未反应的硝酸铜和生成的硝酸锌,即溶质是3种,错误;B、b点时,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故生成的固体是银,错误;C、c点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故溶液中只有生成的硝酸锌,正确;D、d点时,由于锌已过量,故得到的固体有生成的银、铜和剩余的锌,共3种,错误。故选C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即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在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铁粉,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则滤纸上的物质是____百度知道
在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铁粉,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则滤纸上的物质是___
在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铁粉,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则滤纸上的物质是______和______,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和______.
我有更好的答案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Cu、Mg、Ag、Fe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Mg>Fe>Cu>Ag,所以将适量Fe粉加入Cu(NO3)2、Mg(NO3)2、AgNO3三种物质的溶液中,Fe可置换出铜、银,恰好完全;故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物质一定有Cu、Ag;则溶液一定有Fe(NO3)2和Mg(NO3)2故答案为:Cu、Ag;Fe(NO3)2和Mg(NO3)2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u no3 2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