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的音和义的关系(论述题)。作文 妈妈 感谢您您...

语言学纲要简答、论述题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怎样理解语言是一种现象)
  说话的目的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说话时所用的语言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
  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
  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2.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  语言不但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而且是各种交际工具中最重要的一种。
  (2)  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他的交际工具: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等。①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②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③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④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3)  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不但动嘴,而且脸部的表情、手的动作、乃至整个躯体的姿态等非语言的东西也都会参加进来。
  (4)  在一定的条件下,身势等伴随动作还可以脱离语言而独立完成一些交际任务。它们一般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
  (5)  总之,在上述的种种交际工具当中,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
  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3.简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1)  思维和思想不同,思想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思维的时候需要用语言。语言和思维是两种独立的现象,但形影相随,不可分离。
  (2)  不管用本族语思维也好,还是用外族语思维也好,一个人在思维的时候总得运用一种语言。
  (3)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形成概念,必须用语言中确切的词语把它&包装&好,否则就会&飞走&。
  (4)  可见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4.简述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
  (1)在这个阶段,孩子只会用单个的词表达意思,所以可以称为独词句阶段。这时候孩子的思维能力主要表现为词和某类事物挂钩,初步学会了概括。
  (2)进一步,孩子在独词句的基础上学会两个词的组合。这时候,孩子不仅注意到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而且注意到不同事物中共同的东西,抽象出事物的属性(例如&白猫&&白狗&中的&白&),同时也会把统一的事物分析成不同的要素(例如&白&和&狗&)。
  (3)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这是孩子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的基本的奥秘已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
  (4)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
  (5)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6)随着从双词句到实词句,进而掌握表示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的虚词,孩子在学习语言的道路上就逐步摆脱事物的具体形象的影响而愈来愈注意语言本身的事实。
  (7)孩子在学话的过程中从大人那里学来的现成的句子是有限的,但是孩子能够理解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句子,也能说出从来没有说过的句子。可见他学到的不光是一些词和现成的句子,更重要的是语言中的规则;他正是根据这些规则造出自己想说的句子来的。
  5.(怎样理解聋哑人的思维?)
  (1)第一,聋哑人和常人一样,生活在人类社会中,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他们的大脑也分左右两半球,各有专门的分工。
  (2)其次,大脑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司令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由它统一指挥,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聋哑人不能从听觉中得到应有的信息,但可以通过别的感觉器官得到补偿。
  (3)第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听觉获得信息的可能性比视觉大得多,通过视觉的交际,效果究竟不如有声语言,这不能不给聋哑人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影响。
  (4)抽象思维总得以某种物质的形式作为依托,最方便、灵活的依托是声音。
  6. (举例说明个民族语言的差异p20)
  (1)思维是大脑的功能。人类大脑的生理构造都是一样的,没有民族性,因而大脑的功能&&思维能力也没有民族性,全人类都一样。
  (2)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方式,我们学会一种语言也就学会了该民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
  (3)两种语言里很少有意义、色彩等各方面都完全等同的词。一种语言里的词语通常要根据它所处的上下文才能在另一种语言里找到恰如其分的说法。至于不同语言的语法方面的特点,这更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第二章
  1.简述符号应该具备的条件
  (1)符号和自己所代表的事物是两回事,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2)符号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3)语言符号中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完全由社会&约定俗成&。我国著名的哲学家荀子曾经说过:&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4)符号是社会的产物,它要经过人们的约定,赋以一定的价值,才能起交际工具的作用。
  (5)这种由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在使用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要像机器的零件那样能够拼装拆卸,重复使用。
  2.(语言符号的特点)
  (1)音和义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2)事物的个体是无数的,人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给每枝笔、每块砖&&设立一个符号,只能把事物概括成类,给每个类设立一个符号;概括是心理的认识活动,它的成果就是意义,所以说意义是人们对一类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
  (3)音义结合的统一体构成符号,成为现实现象的代表。
  (4)音和现实现象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意义是联系现实现象和音之间的桥梁。没有意义,即没有对事物的反映,那么声音归声音,现实现象归现实现象,相互之间无从建立联系。
  3.符号任意性和线条性的关系
  (1)任意性:语言符号的最大侍点是它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音与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线条性:语言符号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线条性。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2)①符号的任意性是就单个符号的音与义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的,符号的线条性使符号能够一个挨着一个进行组合,构成不同的结构。
  ②符号与符号的组合和单个符号中音义的结合有很大的区别,它不是任意的,而是有条件的,即可以论证和解释的。
  4.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最根本的关系
  (1)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2)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不但语言符号(词、语素)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而且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例如北京后中和an有组合关系的有b,P,m,f,d,t,n,l,z,c,s&&由于这些音能在相同的语音结构位置上出现,所以构成一个聚合&&声母。在声母这个大的聚合中,还可以根据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的共同性构成小的聚合,例如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表,b,P,m,f就是根据相同的发音部位排列的。同样,词义的搭配,同义词的选择也反映出意义方面的组合和聚合关系。这些问题都将在下面有关的部分加以论述。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是我们观察、分析、归纳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的一把总钥匙,我们需要很好地理解和掌握。
  5.简述任意性和强制性的关系
  (1)任意性:语言符号的最大侍点是它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音与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强制性: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它对使用的人来说就有强制性。如果不经过重新约定而擅自变更,就必然会受到社会的拒绝。
  (2)①语言的符号却是社会全体成员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不能随便乱改,否则就会乱套。
  ②符号本来就是约定的,只要大家接受,无所谓好坏,因而也没有变更的必要。
  ③虽说符号有任意性的特点,但每个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落入一套现成的语言符号的网子里,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要求更改的权利。
  ④符号中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和它对社会成员的强制性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不能借口任意性而随便改变音与义之间的结合关系;除非整个社会都接受,才能改变这种关系。
  6.(怎样理解鹦鹉的说话?)
  (1)鹦鹉只能复述别人教它说的话,并不明白它复述的是什么意思。
  (2)它不能装卸话语中的单位,进行替换和组合的练习,不断造出新句子。
  7. *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注意开头结尾)
  人类语言和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如叫喊、舞蹈等,有本质的区别:
  (1)单位的明晰性人类说出来的话是由界限清晰的单位、按照交际的需要、语言的规则组装出来的句子。动物&语言&的表现则是以囫囵一团的叫喊或舞蹈动作来表示某一固定的意思,分析不出单位,也谈不上单位的组装。
  (2)任意性动物有表示暴怒、恐怖、警告新信息的叫喊。人的惊呼、呻吟或哈哈大笑或许可以和这种现象相比,这可以说是人类祖先还未发展成为&人&时的一些前语言的本能叫喊的遗迹。这些叫喊在人类也是普遍的,不分种族、民族,谈不上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动物&语言&中一定程度的任意性都局限于一个题目,是僵硬的,不能与人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同日而语。
  (3)结构的二层性前面说过,人类语言是一种两层的结构装置:音位层和符号层。符号层又分若干个级,它以语素为最小单位,经过排列组合构成符号的序列:词、句子。这个分层装置依次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几十个音位排列组合成几千个语素的语音外壳,使意义具有人们可以感知的形式;几千个语素排列组合成几万以至几十万个词,乃至无数的句子。动物的&语言&不能分解成单位,谈不上有结构,更不用说有结构的二层性。
  (4)开放性结构二层性的最重要的结果就是语言的开放性或创造性,人们能够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通过替换和组合造出无限的句子。动物的&语言&是一种封闭的系统,它所能传递的信息是固定的,是受刺激限定的。它们的交际方式及其所表示的意义可以&&列举。
  (5)传授性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但是掌握什么语言,则是后天学会的,没有现实的语言环境,就学不会一种语言。动物的&语言&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不用学习。其它动物的交际模式是先天带来的,而人类的语言是后天学会的。
  (6)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其他动物的交际都是由当时当地的刺激引起的,是对具体情景的感性的反应,只能传递某种信息,既不能回顾过去发生过的事情,也不能设想未来。长臂猿只有碰到了敌人的威胁才会发出尖叫。只有人类能用语言说古道今,表达深邃的哲理,突破时空限制。
  第三章
  1.(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1&&发元音的时候,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发生振动,发音器官的其他部位不形成任何阻碍,因而气流经过咽腔、口腔时畅通无阻。发辅音的时候都是在发音器官的某一部位造成阻碍,呼出的气流只有克服这种阻碍才能发出音来。
  (2)发元音的时候,发音器官的各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发辅音的时候,只有形成阻碍的那一部分器官紧张。例如发dong(东)中的d的时候,只有舌尖和齿龈的地方特别紧张。
  (3)发元音的时候,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因而气流较弱。发辅音的时候,呼出的气流必须克服某种阻碍才能通过口腔或鼻腔,因而气流较强。
  2.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
  (1)音位: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变体: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为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
  (2)①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可以理解为类别和成员的关系。
  ②&变体&不是相对于&正体&而言的,所有的成员都叫变体。
  ③在各个变体当中,有时需要选一个变体代表整个音位。被选的往往是最常见、受邻近的音影响最小的那个变体。
  3.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
  (1)汉语的音节通常可以分成声、韵、调三部分,声母和韵母由音质音位构成,声调由非音质音位中的调位构成。
  (2)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指声母以外的其余部分,它又分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每一个元音音位都可以做韵腹。韵腹是韵母的核心,每一个韵母都必须有韵腹。
  (3)凡是以/i/为主要元音或介音的叫齐齿呼,以/u/为主要元音或介音的叫合口呼,以/y/为主要元音或介音的叫撮口呼,没有韵头而以/a、o、、/为韵母的主要元音的叫开口呼。开、齐、合、撮四呼是汉语音位组合中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4)总的说来,汉语音位的组合格局比较简单,分开、齐、合、撮四呼,没有复辅音,能够形成的音节数目比较少。
  (5)汉语转译外语的音,必须用整个音节去对应外语复辅音中的一个辅音。用汉语转译外语的音往往要增加音节的数目。这种不便是汉语音位的组合规则所引起的。
  4.语流音变(五个概念)
  (1)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2)所谓同化,就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变成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
  (3)和同化作用相反的是异化作用: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
  (4)在语流中,有些音的发音可能变弱,不那么清晰,这种现象叫做弱化。
  (5)弱化的音往往会进一步脱落。除了弱化以外,别的原因也可能引起语音的脱落。
  第四章
  1.简述语法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关系
  (1)组合规则:语法单位一个接着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叫做语法的组合规则。
  聚合规则:聚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法单位的归类的规则。
  (2)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3)语法的聚合犹如一座仓库,把能重复使用的最小的语法单位按照组合中的功用分门别类地储存在仓库中,只要交际需要,就可以到这个仓库中去选用合适的单位。
  (4)从聚合中选出的单位如何组成句子,需要服从组合的规则
  (5)聚合规则是潜在的,它储存于人们的脑子中,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它存在于话语中;当然,潜存在脑子中的聚合归根结蒂也是从话语中归纳出来的。
  (6)说话时组合规则提出要求,聚合规则提供可能。
  2.简述语法形式
  (1)选词 ①组合成基本结构的词,当然要在词义上相配,比方&哲学&和&喝&,&头发&和&做梦&就不相配。②词在语法上的类(词类问题见下节)也要相配。基本结构的各个项都要求一定词类里的词来充当。例如&和、或者、吗、吧、因为、所以&之类的虚词不能充当任何结构的项;&水、火、太阳、饼干&之类一般所说的名词,很少可能充当主谓结构里的谓语。③进入结构的同首先要在语法的词类聚合中进行选择。我们之所以知道&读书&是述宾结构,&好书&是偏正结构,正是从&读&和&好&所属的词类来确定的。
  (2)词序词选出来以后,必须按照一定的次序加以排列,汉语各种结构的次序,如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述语在前宾语在后&&各种语言里述宾结构两项的位置是句法结构的重要标志。汉、英、法、德等语言属于宾语在后的类型,日语、傈僳语、彝语等好多语言属于宾语在前的类型,&写字&、&吃饭&在日语里的词序是&字写&、&饭吃&。
  (3)虚词和词形变化词和词的组合还需要&粘合剂&,这就是虚同和词形变化。虚词是汉语中除了词序以外的重要组合手段。联合结构常常使用&和、或者、而、都&之类的虚词。&父亲的著作&、&对我说&、&洗得快&等偏正、述补结构,如果少了&的&、&对&、&得&之类的虚词,就无法形成。
  (4)在造句中依赖虚词的程度甚于其他语言。在有变格、变位等词形变化的语言里,词要组成结构,往往要通过词形变化来实现。比较典型的是俄语:动词按照主语的人称和数变位后才可充任谓语,名词按照动词的要求变格后才可充任宾语,偏正结构中的修饰语如果是形容词,它必须在性、数、格方面和中心语一致。具体组合的时候需用哪个变化的形式,必须到形态的聚合里面去找。
  3.递归性的作用
  (1)结构中某个单位(例如词)可以不断地被一个同功能的词组去替换,结果可以使基本结构里面的项扩展成非常复杂的结构,但作用仍等于原先的那个项。
  (2)除了套合的情况以外,有的时候,两个或几个本身可以成句的片段,不独立成句而联合构成一个具有完整语调的&复句&,而那些直接构成复句的片段则退居分句的地位。
  (3)正因为语法结构有递归性,我们才可能用有限的规则支配相对有限的词去造出数量上无限多、长度上不受限制的句子。
  (4)人们为什么有能力说出从来没有说过的话,理解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话,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语法结构的递归性。
  4.简述语法范畴
  (1)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类。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
  (2)性性是某些语言里的名词的分类。形容词常常修饰名词,它也随着有关的名词而有性的变化。俄语和德语的名词与形容词都有性的语法范畴,分阳性、中性和阴性三种,不同性的词有不同的变格方式。法语名同也有性的范畴,但只分阴性和阳性。这里要注意的是,&性&是一个语法的概念,它和生物学的性的概念不一定一致。例如德语的&das Weib&(妇女),&das Madchen&(少女)在语法上是中性。至于表示人、动物以外的事物的名词也分成各种性,就更找不到根据了。例如,太阳在法语里是阳性,在德语里是阴性,在俄语里是中性,这些都是语言的习惯。俄语名词的性一般可以从单数主格的末尾看出来。
  (3)数许多语言都有数的语法范畴。数这个范畴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意义。如英语的名词,俄语的名词和形容词都有单数和复数的变化。我国景颇语、佤语的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复数的区别。
  (4)格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前面说过,俄语的名词、代词的格有六种形式,修饰它们的形容词、数词也有相应的格的变化。名词、代词作主语时用主格的形式,作及物动词的直接宾语时用宾格的形式,作间接宾语时用与格的形式,表领属关系时用属格的形式。有格的范畴的各种语言,格的数目有多有少。例如英语的名词只有通格和所有格两个格,芬兰语有二十几个格。
  (5)体体表示行为动作进行的方式,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不同语言的体的范畴的表现各不一样。英语动词有普通体、进行体和完成体。动词的简单形式表示普通体(如&I write&我写),&be+动同的现在分同&表示进行体(如&I am writing&),&have+动词的过去分词&表示完成体(如&I have written&)。汉语动词加&了&&着&&过&的现象,有人认为也是体的分别,&了&表示完成体,&过&表示经历体,&着&表示进行体。
  (6)时时也是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这时间往往以说话的时刻为准,分为现在、过去、未来。有些语言,动词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行为动作是发生在说话的时刻,还是在说话的时刻之前,或在说话的时刻之后。例如英语&I write&(我写,现在时),&l wrote&(过去时),&1 shall write&(将来时)。英语语法中通常说的&现在进行时&实际上包括时和体两个方面:现在时,进行体;&过去完成时&则是:过去时、完成体。法语语法中通常说的&复合时&也是包括两个方面的,如&越过去时&(plus-que-parfait)实际包括过去时和完成体两个方面。
  (7)人称不少语言的动词随着主语的人称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俄语、法语都有三种人称。英语动词只在现在时单数的时候有第三人称和其他人称的对立。例如:
  He(she)writes
  l write
  You write
  They write
  后面三个例子的动词的形式是一样的。
  (7)态态表示动作和主体的关系。它是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两种。主动态表示主体是动作的发出者,被动态表示主体是动作的承受者。比较:
  John is writing a letter.(约翰正在写信)
  A letter is being written by John.(信正由约翰写着)
  语法范畴必须有形式表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如古英语的名词和形容词都有性的语法范畴,可是现代英语中没有了。
  (8)每一种语法范畴都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第一,有共同的意义领域。单数与复数不同,但都是数。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不同,但都是时。
  第二,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是互相对立的、排斥的。在组合的时候,选择甲就排斥选择乙或丙。有的选择决定于意义,有的决定于结构内部的相互制约。
  第三,同一语法范畴中各个项所表示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它本身,而且也取决于它和其他项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现代俄语的名词分单数和复数,而古俄语分单数、双数和复数。双数的消失改变了复数的意义,现代俄语的复数是多于一,而古代俄语的复数是多于二。
  5.为什么语法结构不能分优劣?
  (1)世界上没有一种语言纯粹属于某一种结构类型。
  (2)不同类型的语法本身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每种语言都源于遥远的古代,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它们的语法规则都有效地为人们的交际服务。
  (3)人们熟悉本族语言的结构类型,在学习其他类型的语言时会感到不习惯。任何语言都必须有足够的语法表达方式才能适应交际的需要,无非有的采取这种方式多点,那种方式少点,有的恰好相反罢了。因此,从原则上说,语法不能分高低优劣。
  第五章
  1.基本词汇的特点
  (1)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可以说是基本词汇的词的主要特点。
  (2)基本词汇包括语言中具有悠久历史,至今仍在日常交际中独立使用的词。基本词汇里面的词虽然稳固,在语言的发展中也有被逐渐替换的。
  (3)基本词汇中的词使用频率高,构词能力强,一般词汇中的大量的词语都是以这批词为材料构成的。
  (4)基本词汇里面的词也是语言词汇中最难掌握的部分。打开词典,凡是意义最多,用例最多的,差不多都是这批词。
  2.词义的特点
  答: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的反映。概括是词义的一个重要特点。
  (1)一般性。概括,这是对现实现象的分类,把有共同特点的现象归在一起,给以一个名称,使它和其他现象区别开来。名称是用来标志一类事物的符号。个别的事物虽然千差万别,如果名称相同,彼此的差别就被略去,整类事物的共性以及和他类事物的差别就突出出来。所以有了名称,人们就能把现实现象中特殊的东西当做普遍的、一般的东西,把复杂的东西当做简单的东西来掌握。
  (2)模糊性。经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它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语言里&夜间&一词的含义就是模糊的,&早晨&&白天&等也是如此。&早晨&和&上午&,&下午&和&傍晚&,&傍晚&和&夜晚&等都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相互间没有一个几点几分的明确界限。
  (3)全民性。反映这些现象的词义是全民的,没有阶级性。&人&这个词概括反映的仅仅是不同于其他动物的人,而不是指张三、李四等一个个具体的、分属于不同阶级的人。词义的&普遍的东西&舍掉了像&军队&&国家&&监狱&这类具有阶级性的社会现象的阶级性,保留各阶级所共同具有的一些&普遍的东西&,因而可以像其他的词那样,一视同仁地为各个阶级服务。
  总之,词义对像是现象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反映,而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则是这种概括性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3.同义词的特点
  (1)同义词的各个意义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必须是相同的,或者基本上相同的。
  (2)同义词的&同&,是指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语言里完全同义的词是很少的,绝大多数同义词都是意义基本相同,但有细微的差别。
  (3)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能不一样,有喜欢,有讨厌,有褒有贬。词在运用的范围方面有些多用于书面语,有些多用于口语;有些多用于庄严的场合,有些只用于日常的场合,等等。这些都可以使同义词具有不同的附加色彩。
  (4)同义词中还可以有不同的风格色彩。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话题需要使用不同风格色彩的词语。通常的口语和书面语有不同的风格。
  (5)语言中的词好多是多义词。多义词的各个意义差不多都可以和别的词的意义构成同义关系。
  4.词语搭配受那些条件限制?
  (1)词语搭配的语义条件要受到现实现象之间的实际关系的制约;现实现象中不存在的关系,表达这些现象的词语也不可能搭配使用,除非是童话或幻想小说。
  (2)词义组合的语义条件还要受到语义系列中其他成员的制约。
  (3)词语的搭配还要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即所谓&惯用法&。
  (4)词语的搭配还涉及词义的各种附加色彩和修辞效果。受附加义限制。
  (5)受词的使用特点的限制。
  第六章
  1.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所以每一种文字都必须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音特点。
  (2)文字和语言毕竟不是一回事情,用什么形体去记录语言,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语言没有阶级性,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也是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的,没有阶级性。
  (4)文字和语言产生的关系看:①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②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③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2.假借字产生的原因
  (1)表意字是古代意音文字的基础。但是靠表意字来记录语言有很多困难:有些现象很难表意(例如&成&&长&之类),造不出字来;而且如果事事表意,那就得一事一个字,造不胜造,给记忆造成极大的负担。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人们想出了借字表音的办法,于是出现了假借字。
  (2)假借字的大量出现,说明人们已逐步意识到文字不一定要画出事物的形象,也可以直接表示语词的音。这是文字的一种早期的表音方法,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进展。
  3.论述为什么汉字的体系不能改革,实现拼音化?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工具,必须适应语言的结构特点。汉语的语素基本上是单音节的,汉字的语素-音节文字体系基本上符合汉语的结构特点,因而几千年来一直沿用下来而没有进行性质上的改革。汉语的音节结构比较简单,数量有限,而语素的数量要比音节多好多倍,因而语言中的同音语素特别多。例如dān这个音节所表达的语素就有13个之多(据《现代汉语词典》),一旦实现拼音化,这些原来用字形来区别的不同语素就无法识别,势必会给语言文字的使用带来麻烦和混乱。
  (2)有些单音语素虽已不单独使用,而与其他语素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复合词,这自然可以减少一些同音语素所带来的麻烦。
  (3)从文字本身的状态来看,汉字和拼音文字也各有短长。拼音文字虽然有易学、易用的优点,但也有它的弱点,因为它只能跟一时一地的语音挂钩,难以沟通方言,更无法贯穿古今;而且,拼音体系难以长期固定,过几百年就需要因语言的变化而进行一次拼写法的改革。所以从文字的稳固性看,汉字反而比拼音文字优越,它跨时间,贯穿古今;跨地域,沟通方言区之间的联系。
  (4)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优秀的文化历史传统都是通过汉字记载下来的。如果废弃汉字,实现拼音化,就会中断我们的文化历史传统。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即使其他的条件(如语言统一)已经具备,汉字也无法进行拼音化的改革。所以,全面比较汉字和拼音文字的效能,权衡得失,我们现在还看不到拼音文字有替代汉字而成为汉民族的正式文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4.简述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1)口语是听的,书面语是看的。听和说连在一起,要求快,因而说话是随想随说,甚至是不加思索,脱口而出。看和写连在一起,可以从容推敲,仔细琢磨。
  (2)说话的时候,除了联词成句以外,还可以利用整句话的高低快慢的变化、各种特殊的语调,身势等伴随的动作以及说话时的情景。口头交际讲求效率,有这么多的条件可以利用,所以口语的用同范围可以比较窄,句子比较短,结构比较简单,还可以有重复、脱节、颠倒、补说,也有起填空作用的&呃,呃&&这个,那个&之类的废话。写作的情况不同,口语中的各种伴随因素不起作用了,只有标点符号还起一点作用,但也有限。
  (3)书面语只能用别的手段来弥补不足:扩大用词的范围,使用比较复杂的句子结构,尽量排除废话,讲究篇章结构、连贯照应等。
  第七章
  1.语言发展的外部原因。
  答: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1)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统一、相互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
  (2)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愈来愈细致复杂,这些都会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推动语言不断丰富词汇,改进语法。
  (3)不同社会的联系、交往、接触也必然会推进语言的发展。汉语里的&咖啡&&可可&&白兰地&&哔叽&&的确良&等等的词语也是汉族人民在和西方各国人民的交往中从英语等语言里借来的。
  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
  2.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
  答:(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但是语言如何发展,那是由语言系统内部的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决定的,难以从社会的因素中寻找直接的答案。)
  (1)语言是符号系统,它内部的各种因素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相互间呈现一种平衡的状态。
  (2)如果其中某一种因素因为要满足新的表达要求,或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或由于孩子学话的偏离,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而发生变化,破坏了原有的平衡,那么系统内的有关部分就会重新调整相互间的关系,达到新的平衡。
  (3)语言中语音、词义、语法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以及这些系统彼此之间,都有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关系,局部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3.语言发展的特点。
  答: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
  (1)渐变性。
  ①语言是全社会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交际工具,不能像机器那样停止运转,进行大修。语言的演变只能因势利导,任何权威想要凭一己的意志改变语言的规则,无异于命令血液倒流,要求秧苗在几天里长出稻谷,是怎么也不可能的。
  ②交际要求语言保持稳定的状态,不允许它一下子发生大的变化。
③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增长的交际需要又不断地促使语言发生变化。把任何一种现代的语言和它的古代的状况加以比较,都可以看到明显的差异。稳固和变化这两个对立的要求都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所以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允许突变。
  (2)不平衡性。
  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很大的不同,联系最直接的是词汇,所以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相比之下,语音和语法就稳定得多。它们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社会生活中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失,人们观念的改变,是经常在发生的。这些都随时在语言的词汇中得到反映,表现为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和词义的发展。
  4.社会方言的特点。
  答:(1)社会方言的特点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引人注目的还是一部分用词的不同。(不同的行业由于工作的需要而各有自己的一些特殊词语。比方说,长刨、边刨是木工的行业用语;处方、休克是医药界的行业用语)
  (2)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其他的社会方言没有排他性,不拒绝其他言语社团的人们了解、运用,因而其中的有些词语也可以被全民语言所吸收而成为日常的交际用语(如&休克&、&角色&等),而黑话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对本集团以外的人绝对保密。《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如果不是熟练地掌握座山雕所属盗匪集团的黑话,就无法打进匪窟,生擒匪首。
  (3)社会方言是因为社会成员集聚为不同的言语社团而产生的,因而一个人如交叉地生活在几个言语社团之中,他就能同时掌握几种社会方言。比方说,一个部队医院的女司机就可能同时掌握部队的、医院的、司机的以及妇女的社会方言。
  (4)社会方言既然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那么,同一言语社团的人是不是固定地使用一种语言形式呢?不!因为一个生活在某一言语社团中的人还要因交际环境的不同、交际对象的差异而在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是一般所说的语言的风格变体。比方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上,在正式外交谈判的场合,在和同志们欢聚的节日晚会,在日常的家庭生活里,各有适应该场合的语言表达特点;对长者,对朋友,对陌生人,对子女的说话也不可能一样。
  (5)社会方言及其风格变体是语言的支流。它们所用的材料和结构规则都是全民共同的,是其他言语社团的成员都懂得或者能够弄懂的,一般不会因为语言表达上的差异而影响相互的交际和理解。特别是各种行业用语不断地输送给整个社会,已成为丰富语言词汇的一种重要途径。社会方言的存在使语言成为富有弹性和表达力的工具。
  第九章
  1.汉语聚合规则的发展
  (一)语法聚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发展。聚合规则在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形态的改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语法范畴的变化。
  (二)汉语缺少形态,它的语法聚合规则的变化和许多欧洲语言有不同的趋势。拿现代汉语和古代比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词的句法功能比古代确定,词类的界限比古代清楚,特别是在历史发展中出现了特有的量词;一是开始出现构词词缀和表示类似的意义的构型语素。
  (三)量词是汉语中后起的词类,分为动量词和名量词两种。先秦汉语中还很少有这一类词。它们在两汉开始兴起,到南北朝时期开始大量使用。
  (四)在汉语语法的发展中还产生了粘附在词末表示语法意义的构形语素:&了&表示行为动作的完成,&着&表示行为动作的持续,&过&表示行为动作的曾经发生。它们粘附在动词或形容词后,成为这两个词类的明显的标志。这种意义的&了&&着&&过&是隋唐以后逐步发展出来的,有人认为这是&近代汉语语法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
  (五)汉语在发展中为了补偿语音的简化,双音节词逐渐占了优势。双音词的两个两个语素在意义上往往发生崎轻畸重的变化,其中有些&畸轻&的语素,意义逐渐虚化而成为构词词缀,例如&老&&&啊&&&&儿&&&头&等都是出现得比较早的前缀和后缀。
  2.词义演变的原因
  (一)词义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现实现象的变化自然会引起词义的变化。
  (二)人们主观认识的发展也会引向词义变化。
  (三)词的意义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词的意义的变化也可以引起和它有联系的词的意义的变化。
  (四)词义大多是在语义组合中获得自己明确的意义的。组合关系的变化也会引起词义的改变。
  (五)在某一个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引申的途径产生新的意义,这是词义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六)声调的改变巩固了词义引申的结果,标志着一个词由于词义的引申衍生而正式分化成几个词。
  (七)多义词是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通过隐喻、换喻等方式引申出新的意义,这属于意义的增加和分化的范畴。在词义的发展中也有相反的现象,一些复合词或固定词组,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可以吞并其他语速的意义而成为整个语言单位的意义。
  3.语言词汇的发展(须举例说明)
  (1)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①新词的产生与现实中出现新的事物有联系。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为表达这些新事物的需要而产生新词。例如&导弹&&登月&&污染&等等都是语言中新出现的词语。
  ②就此的消亡也是语言中经常出现的现象。A.旧事物的消失是引起旧词消亡的一个原因。B.词汇系统的变动C.认识的变化也可以引起旧词的消亡。
  (2)词语的替换
  引起词语的替换是多方面的
  ①首先是社会的因素。
  ②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也可以引起词语的替换。
  ③语言表达的精密化也会引起词语的替换。单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现在大都被双音词所替换。
最新上线网络课程
最新上线全套资料
我的电子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作文 妈妈 感谢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