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显微镜放大率观察细胞是将细胞面积放大还是将...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的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从放大倍数的计算,装片的移动,对光的操作进行考查.
解:本题考查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转换器;载物台;细准焦螺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倒立的像.要理解"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度后得到的像.由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所以如果物像不再视野的中央,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装片朝着物像相同的方向移动.即: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应把玻片向着右上方移动才能到达视野的中央.要大范围的升降镜筒需要转动粗准焦螺旋.盖片时要斜放,放平,避免产生气泡,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气泡,是有粗而黑的边缘,里面空白,会变形,移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就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大,进入的光线越多,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用下列显微镜镜头组合观察同一张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细胞体积最大的组合是目物镜故答案为:转换器;载物台;细准焦螺旋右上方;粗准焦螺旋有粗而黑的边缘,里面空白,会变形,移动变暗
本题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图考查学生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技能,首先必须认识显微镜的结构,明确每一结构的功能.要做好本类题目,要求平时多练习显微镜的使用,熟知其操作.
3229@@3@@@@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206@@Biology@@Junior@@$206@@2@@@@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39@@Biology@@Junior@@$39@@1@@@@生物体的结构层次@@@@@@6@@Biology@@Junior@@$6@@0@@@@初中生物@@@@@@-1@@Biology@@Junior@@
求解答 学习搜索引擎 | 如图为显微镜结构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下列番号所示的名称.[b]___.[d]___.[g]___.(2)若在装片上写有字母"p",用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图象形状是___(3)视野右上方的物像,应将装片向___移动就能将观察到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要大范围的升降镜筒需要转动图[g]___.(4)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气泡,判定它是气泡的理由是___.( 5)在观察时,当[C]由10×转换为40×时,视野的亮度变化为___.(6)用下列显微镜镜头组合观察同一张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细胞体积最大的组合是___.A.目镜5×物镜40×B.目镜5×物镜10×C.目10×物镜40×D.目镜10×物镜10×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将细胞面积放大还是将细胞长度放大?_百度知道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将细胞面积放大还是将细胞长度放大?
例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40倍,那么是将长度放大40倍,还是将面积放大四十倍??
提问者采纳
记住:显微镜放大的是观察物体的长度或宽度
其他类似问题
显微镜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细胞的长度变大,面就不也跟着变大了,呵呵。
显微镜的放大倍率指的是长度或者宽度,就是说放大倍率指的是线性的。不是指的面积。比如我们说放大了10倍指的是正方形的变长长了10倍,原本边长为1mm的正方形变为边长为1cm了,而不是面积变为原来的10倍。面积应该是变为原来的或者说实际的100倍了。 你说的就是指的将长度放大40倍而不是面积。
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的乘积。 观察东西要先用低倍镜观察,调粗准焦螺旋A.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放大倍数增大,但你从目镜看到的面积没变,故细胞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2015届高考生物全程复习策略大一轮配套实验精讲系列: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49张ppt,含14最新模拟)&&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超值!),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实验原理】1.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_____放大倍数与_____放大倍数的乘积。2.放大倍数的实质:放大倍数指放大的_________________,不是指面积或体积。3.高倍显微镜作用:可以将细胞_____,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利于区别不同的细胞。目镜物镜长度、宽度或直径放大【实验步骤】1.制作玻片:材料要___(多、少),切片要___(厚、薄)。盖盖玻片时,一定要缓慢,且与载玻片成_____角,防止玻片中产生_____,影响观察。少45°气泡薄2.显微镜观察:(1)先用低倍镜观察。①找:严格按照“取镜→安放→_____→放片→观察”的程序,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②移:把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___________。(2)再换高倍镜观察。①转:直接转动_______,换上高倍镜观察。②调:再调节___________,直至看到清晰的物像。若视野较暗,可调节光圈或_______。对光视野的中央转换器细准焦螺旋反光镜1.观察下图目镜和物镜,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根据结构区分目镜与物镜?提示: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2)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提示:①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②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2.视野中物像偏“右上方”时应如何移动玻片将其移到视野中央?提示: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左右均是颠倒的。物像在视野中偏“右上方”,实际是偏“左下方”,要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右上方”移动,即玻片标本移动方向与需观察物像在视野中的方向一致。3.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提示:低倍镜下视野范围大,而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小。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4.视野中若有异物,应如何判断视野中异物的位置?提示:视野中异物的位置一般有三种可能――玻片标本上、目镜上、物镜上。判断方法如下:污物移动――在玻片上污物不动――转动目镜移动玻片污物移动――在目镜上污物不动――在物镜上5.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64个细胞,而且在视野的直径上排成一行,则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多少?若这64个细胞充满视野,数目又如何?提示:(1)视野直径上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则看到视野内的细胞数为16个。(2)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则看到充满视野的细胞数为4个。1.(2014?天津模拟)下列关于光学显微镜高倍镜使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换高倍镜前,需在低倍镜下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B.换高倍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焦C.换高倍镜后,物镜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减小D.换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可增加进光量【解析】选B。本题考查显微镜使用的知识。换高倍镜前,需在低倍镜下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否则不能观察到物像;换高倍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换高倍镜后,物镜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减小,视野会变暗,可调节光圈或反光镜增加进光量。2.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当物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d物镜观察时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少B.如果反光镜、光圈及环境光线不变,用a物镜观察时视野最亮C.由b物镜换成c物镜常用的方法是直接转动转换器转换D.由d物镜换成a物镜常用的方法是转动转换器和细准焦螺旋【解析】选C。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d物镜放大倍数最小,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直接转动转换器转换不同的物镜。3.(2014?枣庄模拟)下面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叶表皮气孔时的几个操作步骤。要把显微镜视野中右上方的气孔图像从图中的甲转为乙,规范的操作步骤是( )①移动载玻片 ②调节光圈和反光镜 ③转动转换器④转动细准焦螺旋 ⑤转动粗准焦螺旋A.①③②④B.②③④①C.④③①⑤D.③②①⑤【解析】选A。乙图为甲图的放大图像,利用高倍显微镜放大物像时,应先在低倍镜下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即移动载玻片;然后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再通过调节光圈和反光镜及转动细准焦螺旋等来观察放大的物像。4.(2014?巢湖模拟)下图中甲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乙图是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乙图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放大640倍观察,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至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B.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C.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D.物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解析】选B。根据题干知,欲将乙图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放大640倍观察,首先要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至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高倍镜头③;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但物像放大后视野变暗,故应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反光镜调成凹面镜。5.(2014?天津联考)在使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和大肠杆菌时( )A.都可以观察到细胞壁、细胞核B.都可以观察到核糖体C.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反光镜D.在低倍镜观察之后,直接换上高倍物镜【解析】选C。本题结合酵母菌和大肠杆菌的结构考查显微镜的观察、使用。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细胞中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虽都含有核糖体,但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则是对光时没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应调节反光镜,使整个视野明亮;低倍镜下观察之后,需先把要放大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6.用一般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的细胞与组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30倍物镜观察,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调整在1.5cm左右B.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中呈现p字母C.观察向日葵叶片的保卫细胞时,若将玻片标本向右方移动,则视野中保卫细胞向左方移动D.视野中观察到眼虫游向右上方,则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以便追踪【解析】选A。放大倍数越大,玻片与物镜的距离越小。在显微镜的视野里看到的是倒立的虚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7.(2014?安庆模拟)将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下图所示。如果再将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清晰看到细胞结构后为了更准确判断甲处的颜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调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B.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C.换上放大倍数为100×的物镜D.调节光圈和反光镜(电光源亮度)【解析】选D。将藓类小叶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再放在80℃条件下处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为了进一步准确判断甲处的颜色,不需要增大放大倍数,只需要调节视野亮度即可。8.用显微镜观察标本,一位同学在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观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1)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 。产生这样的黑边圆圈的主要原因是 。(2)换用高倍镜观察前,要将黑边圆圈移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 移动,这样做的理由是 。(3)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图。①下列目镜与物镜的组合中与图像c、d对应的是:c ;d 。A.目镜10× 物镜10×B.目镜10× 物镜20×②视野最暗的图像是 (填序号),图像太暗则应调节 和 。③选择组合A,目镜10×,物镜10×,所观察到的物像是实际物体的 倍,这个放大倍数是指 (填“长度”或“面积”或“体积”)。(4)某学生在做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生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弹簧夹片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1cm~2cm处停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镜筒。请指出该同学在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① 。② 。③ 。【解析】若制装片时操作不当,很容易形成气泡影响观察。气泡与细胞的不同之处在于空气与水界面折光不同而形成黑边,中间透明。显微镜下形成的物像为倒像,移动装片时需向相反方向移动。四个图中c的细胞长度放大倍数最大,而d的最小,可知应分别对应选项中目镜与物镜组合的乘积最大和最小。用显微镜观察时,放大倍数越大,所看到的物像视野越暗。所观察到的物像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答案:(1)气泡 盖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或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水过少 (2)右上方 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像(3)①B A ②c 光圈 反光镜 ③100 长度(4)①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镜头应用擦镜纸擦拭,不能用纱布擦拭) ②未盖盖玻片③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为1cm~2cm处停止(应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0.5cm~1cm处)【应用点拨】高倍显微镜可以将物像进一步放大,有利于观察细胞的结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一是观察叶绿体、线粒体;二是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是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四是观察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等。【典例1】(2013?江苏高考)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A.换用高倍镜时,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B.因观察材料较少,性母细胞较少,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C.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D.一个视野中,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明确放大倍数的含义是长度和宽度的放大倍数,视野区域细胞数目的多少代表了面积。(2)高倍镜观察时,调焦时禁用粗准焦螺旋。【解析】选A。A项中,换用高倍镜时,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避免损坏物镜,故正确。B项中,性母细胞较少,应该把视野调暗,增大反差以便找到物像,故错误。C项中,换用高倍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调节,而应该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故错误。D项中,视野中,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用40×物镜看到的细胞数应变少,故错误。【典例2】(2012?安徽高考)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B.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C.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D.经苏丹Ⅲ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解析】选C。用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DNA被染成绿色,RNA被染成红色,因此可观察到细胞质被染成红色,细胞核被染成绿色,故A、B项错。苏丹Ⅲ可将细胞内的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故D项错。健那绿可将活细胞内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故C项正确。显微镜类实验题的解题方法1.理论指导:关于显微镜类的实验在命题时通常有以下角度:(1)考查对实验材料的处理。①材料选取:根据实验目的、原理及观察目标选择实验材料,如观察叶绿体的形态需选择含叶绿体较多的材料,而不能选取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②材料染色。a.有的材料观察目标明显,不需要染色,如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等。b.有的材料需要经过染色才能观察清楚,如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等。③材料状态。a.有的观察材料要始终保持活细胞状态,如高倍镜观察叶绿体。b.有的材料只有将细胞杀死固定才能观察清楚,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2)考查临时装片的制作技术(见下面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3)考查显微镜的正确操作:命题常考反光镜、高倍物镜的使用、物像的移动、异物的判断、视野明暗与物像清晰度的调节、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变化计算等。(详见[实验要点探究])2.显微观察类实验题目的解题方法:(1)明确显微镜的正确使用(见[实验主干回顾]实验步骤中的2)。(2)了解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常用方法总结如下:(3)掌握实验操作的一般程序:取材→(染色→)制片→显微观察。(4)明确题目中器材和药品的用途:熟悉常用器材和药品的用途及使用方法,就可能从中发现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甚至得到具体的实验步骤。现将常用试剂的作用总结如下:
必修一导航(按版本及知识点分类)
必修二导航(按版本及知识点分类)
必修三导航(按版本及知识点分类)
选修一系列导航(按版本及知识点分类)
选修三系列导航(按版本及知识点分类)
亲!请或新用户?
本站声明:书利华教育网资料为本站收集、购买整理或网友上传,不能保证版权问题,如有侵犯,请发邮件联系无条件删除,谢谢。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
联系: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一中学 侯剑东
欢迎合作与交流!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1)实验室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顺序是:取镜和安放,____,放置玻片标本,____,收放,整理实验台.(2)观察字母“q”装片,视野中看到的像是____.如果观察到物像在视野是左下方,要想把物像调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____移动.(3)某显微镜的目镜有10×和16×,物镜有10×和40×,用这台显微镜观察,最大的放大倍数是____倍,最小的放大倍数是____倍.-乐乐题库
& 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知识点 &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工...”习题详情
8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5.0%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1)实验室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顺序是: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整理实验台.(2)观察字母“q”装片,视野中看到的像是b.如果观察到物像在视野是左下方,要想把物像调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左下方移动.(3)某显微镜的目镜有10×和16×,物镜有10×和40×,用这台显微镜观察,最大的放大倍数是640倍,最小的放大倍数是100倍.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1)实验室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顺序是:取镜和安放,____,放置玻片标本,____,收放,整理实验台.(2)观察字母“q”装片,视野中看到的像是...”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本题考查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1)实验室使用显微镜观察的顺序是: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片、观察,收镜,整理实验台.(2)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考试中也可以直接旋转试卷180度看那个要观察的字母,就更简单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象是个倒像,要向左移动物像就要向右移动装片,向上移动物像就要向下移动装片,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左下方,由于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玻片标本实际位于视野右上方,要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物像应向从左下方往右上方移动,因此玻片标本应向左下方移动.(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最大的放大倍数是16×40=640,最小的放大倍数,10×10=100.故答案为:(1)对光;观察;(2)b;左下方;(3)640;100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是中考和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考点.此题综合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属中档题,难度中等.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1)实验室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顺序是:取镜和安放,____,放置玻片标本,____,收放,整理实验台.(2)观察字母“q”装片,视野中...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1)实验室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顺序是:取镜和安放,____,放置玻片标本,____,收放,整理实验台.(2)观察字母“q”装片,视野中看到的像是...”主要考察你对“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
【知识点的认识】一、显微镜的使用(一)取镜和安放1.打开显微镜箱,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将显微镜取出.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的前方稍偏左,便于用左眼观察物像,用右眼看着画图.3.让镜筒向前,镜臂向自己,然后安放好目镜和物镜.(二)对光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2.转动载物台下的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光孔.3.左眼注视目镜,(右眼也要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看到白亮的视野.当光线强时,让平面镜对着光源,光线弱的时候,用凹面镜对着光源.(三)低倍镜观察1.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2.眼睛从侧边看着物镜头和标本之间,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3.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象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4.看不到物像的重复第2、3两个步骤.(四)高倍镜观察1.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3.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4.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注意:换上高倍物镜后禁止向下转动粗准焦螺旋.二、临时装片的制作临时装片就是将要用显微镜观察的事物临时做成装片.临时装片是从生物体上撕取或挑取的材料制成的,制成的临时装片包括载玻片组织材料盖玻片.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一擦二滴三取四浸五盖六碘七吸. 1:擦净载玻片 2:滴一滴生理盐水(或清水)于载玻片上 3:取样品 4:将样品平铺在载玻片上液体中 5:盖上盖玻片 6:将稀碘液滴于盖玻片一侧 7: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去稀碘液【命题的方向】显微镜的使用与临时装片的制作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题型多样,选择题、填图题、实验题等都有.主要考查对显微镜的使用操作,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广,应用性较强.【解题思路点拔】本考点需要识记的知识点:1.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2.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3.放大倍数变大(即低倍镜换高倍镜):视野内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4.目镜越短,物镜越长,物镜与玻片距离越近,放大倍数越大5.视野中污点判断:转动目镜/物镜,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目镜/物镜上;玻片移动,则污点移动在玻片上;若以上操作污点均不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中央.6.换上高倍镜后禁止向下转动粗准焦螺旋,以免压碎玻片标本.7.气泡辨别:气泡往往有粗而黑的边缘,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和移动.8.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9.盖盖玻片时先用一侧接触水滴再缓缓放平的目的是避免产生气泡.10.制作临时装片时涂抹或展平材料的目的是避免细胞重叠影响观察.
与“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1)实验室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顺序是:取镜和安放,____,放置玻片标本,____,收放,整理实验台.(2)观察字母“q”装片,视野中看到的像是...”相似的题目:
小明分别将下列材料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他能看清楚的是&&&&一片树叶一小段头发一滴池塘水一瓣橘子
如图为显微镜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1)填写显微镜各个结构名称[5]&&&&、[9]&&&&、[2]&&&&、[7]&&&&.(2)显微镜中与调节光线强弱有关的结构是&&&&和[&&&&]&&&&.(3)显微镜中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是[&&&&]&&&&和[&&&&]&&&&.(4)若在装片上写有字母“d”,用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图象形状是&&&&.(5)如果我们把一片叶子直接放在显微镜下,可以看清它的内部结构吗?为什么?&&&&,&&&&.
使用显微镜时,要把视野中的物像“d”从图甲所示转化为图乙所示,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将玻片标本往右上方移动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将玻片标本往右下方移动将玻片标本往左上方移动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工...”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某同学用低倍镜观察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清晰物像,这时如果转动转换器改用高倍镜观察,下列情况一般不会出现的是&&&&
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需要先制作&&&&
3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要判断污点的来源,下列操作无效的是&&&&
该知识点易错题
1用显微镜观察玻片上的数字“|9”,则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2如图为某同学在观察自己制作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中,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请据图回答问题:(1)要使图象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将装片向&&&&移动;要使图象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③的状态,应转动&&&&,换成高倍物镜;要使图象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用&&&&进行调节.(2)在视野②中可以看到,洋葱鳞片叶表皮有部分重叠,这是因为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3)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叶属于&&&&,视野④所示的部分属于&&&&,它由一些排列紧密的细胞构成.
3请回答下列显微镜操作的有关问题:(1)图1是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使用上述物镜和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时,为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应该是图&&&&.(2)图2为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当由视野①变为视野②时,操作方法是&&&&.(3)图3为A、B两位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的效果图,你认为&&&&同学的观察效果好.另一同学效果欠佳是因为装片中有&&&&,要想不出现这位同学视野中不正常的情况,盖玻片时&&&&.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1)实验室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顺序是:取镜和安放,____,放置玻片标本,____,收放,整理实验台.(2)观察字母“q”装片,视野中看到的像是____.如果观察到物像在视野是左下方,要想把物像调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____移动.(3)某显微镜的目镜有10×和16×,物镜有10×和40×,用这台显微镜观察,最大的放大倍数是____倍,最小的放大倍数是____倍.”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1)实验室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顺序是:取镜和安放,____,放置玻片标本,____,收放,整理实验台.(2)观察字母“q”装片,视野中看到的像是____.如果观察到物像在视野是左下方,要想把物像调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____移动.(3)某显微镜的目镜有10×和16×,物镜有10×和40×,用这台显微镜观察,最大的放大倍数是____倍,最小的放大倍数是____倍.”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显微镜观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