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应用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和应用、人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_专业知识库_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当前位置: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代码:0812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北方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研究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如何利用计算机的原理、技术和方法的学科。本学科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它的发展对其它技术学科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研究领域,主要研究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的理论、方法和实现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如何与其他专业相结合的关键方法和技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两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199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200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被北京市教委评为“北京市普通高校重点学科”,参加2008年到2012年重点学科项目建设。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下设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知识工程5个二级学科,共有教师49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人。教师队伍中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l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1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4个。
&&& 近五年来,学科教师共承担了国家级纵向科研项目14项和企业委托科研课题5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1000余万,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这些科研成果有很多在为北京市经济建设和企业服务。
&&& 学科长期以来的优势是学术成果与工业应用结合紧密,形成了以工业应用为背景的主要研究特色。通过重点学科项目的建设,学科科研方向从“以面向工业应用为主体”拓展到“计算机科学技术和工业应用并存”的局面。
方向1:云计算技术
&&&& 本方向致力于云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重点关注如何利用云更好地实现应用层资源整合和业务协作的模型、方法、技术、软件平台和实际系统。本方向在分布式系统、软件工程、数据管理和互联网计算的交叉、融合和延伸点上开展研究,为社会培养有实际问题求解能力、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云平台设计、开发和运维人才。
指导教师:韩燕波、赵卓峰、杨冬菊、王桂玲、王菁、房俊、刘晨
中科院百人计划韩燕波教授
方向2: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各种应用系统的集成和联动,而集成和联动又推动了应用系统的网络化进程。今天的大型计算机应用系统多为网络化分布式系统,其基本形态、构造方法、运维模式和演化规律都在经历变革。本方向以求解实际应用中的难点问题为切入点,研究互联网开放环境下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基础理论、实用技术和度量方法,为社会培养有实际问题求解能力、有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型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和运维人才。
指导教师:马礼、吴磊、宋丽华、马东超
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带头人马礼教授
省部级获奖证书
方向3:数据处理技术与软件服务
研究数据处理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本方向对数据描述、数据建模、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检索和数据安全等方法进行研究,并对分布式环境下的数据集成、数据交换、中间件和面向领域的数据库应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内容检索和大数据管理等实际应用问题研究解决方案,为社会培养有实际问题求解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数据处理与软件服务领域设计、开发和运维人才。
指导教师:李也白、赵会群、吴洁明、苏志同、刘高军、孙晶、方英兰、段建勇、韩兵、何丽
校十佳教师李也白教授
科研成果应用于有色金属行业
方向4:图像处理技术
本方向将图像处理、图像分析与理解、图像传输、信息融合、信息安全紧密结合,形成了从应用中提炼科学问题,将理论与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实用系统开发的良性互动特色,为社会培养图像处理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型人才。
指导教师:张永梅、邹建成、王景中、王一丁、曾凡锋、童立靖、蔡兴泉
计算机技术领域带头人张永梅教授
省部级一等奖获奖证书
方向5:工业生产数据智能分析与挖掘
本方向针对复杂工业生产数据维度高、多噪声、个别数据不易采集、人为因素在决策中占有较大比重等特点,开展数据仓库、多维分析、数据挖掘、智能系统、六西格玛管理等方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为工业生产数据的分析、挖掘、应用和决策提供技术保障。本方向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中电投宁夏青铜峡能源铝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十多家大型电解铝生产企业。
指导教师:李晋宏、铁军、林满山、王月海、宋威、曹丹阳
全国优秀教师李晋宏教授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证书
生产数据智能分析软硬件产品
方向6:互动新媒体技术
研究互动新媒体理论与应用技术,包括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研究、增强现实技术与应用研究、三维游戏引擎内核开发与应用3个方面。对人体动作识别、影像中特定对象识别、特定对象提取、三维图像特效制作、场景渲染、虚实图像合成、虚拟场景漫游、投影矫正、不规则面投影、全息幻象、图像远程传输等进行研究,并应用于新产品展示、舞台艺术、现场交互游戏、网络游戏、虚拟社区、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领域。
指导教师:王辉柏、李晋宏、蔡兴泉、范涵奇
王辉柏教授
科研成果应用于大型互动展会&
展开专业介绍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本学科有硕士导师22人。该学科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本理论和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在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检索与内容理解等方向中的某些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并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相关领域可以独立承担科研开发或管理工作,具备严谨求实的学风与高尚的职业道德,成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层次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该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包括:&
展开专业介绍
天津城建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0——本专业归属于计算机学院,相关专业问题向学院秘书咨询。&
展开专业介绍
天津理工大学
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1、移动计算与分布式处理系统
&&&&&&&&& 2、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3、计算机图形与信息可视化技术
4、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
5、服务计算与企业信息化技术
6、嵌入式技术与智能信息处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点为一级学科学位授予点,下设两个二级学科:和。该学科为天津市一类重点学科,拥有“计算机系视觉与系统”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计算及软件新技术”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
移动计算与分布式处理系统研究方向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背景,研究面向普适服务的移动计算技术与分布式应用支撑系统。包括:无缝移动新技术、云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支持迁移与重构的状态管理、面向普适服务的分布式应用支撑系统。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方向以基于可信计算理论的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信息安全的智能化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评估技术、安全协议的形式化分析、密码算法设计与分析等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研究适用于大规模网络环境的安全体系架构、网络恶意代码检测与病毒预防、异常流量的预警与控制、网络安全管理、跨域信息安全与控制、网络攻防等,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系统的安全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
计算机图形与信息可视化技术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各种图形的计算机表示、造型方法、图形生成算法、各种数据场的显示方法、图形标准、真实感图形图像的显示等。在计算机工业本身,图形技术是计算机界面、人机交互技术的重要内容。在计算机应用上,图形图像与可视化技术已成为计算机辅助设计、科学计算可视化、计算机仿真模拟、虚拟现实等研究方向的核心内容。
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 研究方向围绕着模式识别与智能化视觉信息处理的应用基础理论与实现技术开展研究。针对遥感信息、医学信息、视觉信息的表征与计算中的不适定与不确定性基本问题,重点研究上述信息的统计建模、推理与先验知识的表示、变分计算框架,进而研究遥感信息、医学信息、视觉数据的特征提取与分类的机器学习等新方法,解决基于感知的信息组织与表示、图像恢复与修补、模式识别、景物分析、图像理解、立体匹配、运动分析、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等问题。
服务计算与企业信息化技术研究方向以企业建模与优化、服务工程与服务计算、知识管理与智能决策等为基础,研究服务计算相关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解决企业信息化、服务信息化以及信息系统集成等问题。主要开展供应链与现代物流的建模与优化、复杂物流系统分析与仿真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嵌入式技术与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方向研究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协同设计与构建技术,研究面向领域的嵌入式系统,重点研究嵌入式视觉平台、信息采集与智能分析、遥感遥测数据信息处理、空间嵌入式电子系统的综合设计。
开设的主要课程:计算理论、算法设计与分析、智能计算、高级网络体系结构、面向对象的软件体系结构、随机过程、高级计算机图形学、高级人工智能、机器视觉、计算机系统结构、数据挖掘、移动计算、网络安全、物流系统控制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数据管理新技术等课程。
毕业生可在研究院所、国营大中型骨干企业、外资或独资企业,从事相关工作并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在企业中发挥骨干作用。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工学硕士学位。
展开专业介绍
河北工程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代码:0812)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专业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于201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下含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二级学科。2013年二级学科被批准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本学科注重计算机与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学科科研设施完善,并拥有一支由硕士生导师、教授、博士组成的结构合理的学科学术梯队和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本学科指导教师均具有良好的科研背景和能力,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并且承担了多项面向企业合作的项目研究与开发。近年,在本学科领域发表多篇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获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形成了计算技术及应用、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物联网技术、宽带网络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检测与控制等稳定的研究方向。本学科现拥有“煤矿综合信息化”河北省工程实验室、“光纤通信与宽带接入技术”和“分布式控制技术”两个邯郸市重点实验室,建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通信工程”两个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并设置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所、软件工程研究所等一批科研机构,为有志于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发展的学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发展条件。
二、培养目标
以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为主,使其掌握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现状、趋势及研究前沿,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够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方法、技术与工具从事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关键技术创新及系统的设计、开发与管理工作,具有从事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众多IT企业及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从事研发、科研及管理等工作。
三、主要研究方向
1、计算技术及应用。本研究方向依托坚实的理论基础,重点运用数据挖掘、未确知数学、模糊数学等理论,解决软件工程化开发中的基础、共性问题;以及高性能计算、人工神经网络、模糊逻辑技术、进化计算、并行计算、搜索技术及其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智能信息处理领域的应用研究和基于智能计算的现代优化理论、方法和应用等。
2、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本研究方向重点进行资源管理、安全体系结构及访问控制、加密、数据备份和恢复、系统还原等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技术研究;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特色行业应用中的关键理论问题、应用基础问题的研究,并利用传感器、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数据库、多媒体、通信等技术实现煤矿综合信息化方面的应用性研究和开发。
3、物联网技术。本研究方向主要围绕物联网中感知识别层RFID技术和网络构建层WSN技术展开,重点研究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传感网与物联网技术等领域关键问题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技术应用。
4、宽带网络与通信技术。本研究方向面向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发展前沿,进行光纤通信技术、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等领域关键问题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技术应用,并依托我校行业背景,在“技术的融合性”和“应用的行业性”方面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学科方向特色和优势。
5、计算机检测与控制。本研究方向将计算机控制技术、现代控制理论与优化算法有机融合起来,围绕嵌入式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未确知系统的信息处理、应用与控制,复杂系统的检测与故障诊断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并进行研究成果向社会生活和工业等领域应用。
展开专业介绍
专业点分布河南省嵌入式与智能系统院士工作站
河南省嵌入式与智能系统院士工作站
河南省嵌入式与智能系统院士工作站 & 河南省嵌入式与智能系统院士工作站经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批准创建于2011年,进站院士为沈绪榜院士,团队成员15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该院士工作站拥有实验场地约1200m2,各类仪器设备1400多万,主要研究内容为“物联网中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嵌入式感知设备研制技术研究”、“海量信息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信息安全”和“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院士介绍: &
中科院院士、计算机专家 (1933.1- )。湖南临澧人。1953年入武汉大学数学系学习,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现任中国航天集团第九研究院771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航天工业部骊山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研究员,中国宇航学会第一届理事。 &
沈院士长期从事嵌入式计算机及芯片设计。几十年来,他一直从事航天计算机及其国产芯片的设计研制工作,并做出了重大贡献。1965年,他设计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国产双极小规模集成电路航天制导计算机,并首次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国产PMOS中规模集成电路航天制导计算机,促进了中国PMOS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早期设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两种箭载数字计算机,提出多重积分误差校正新方法、箭载计算机新体系结构与箭载系统测试新方案,为解决箭载计算机小型化难题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了更小型化,1977年研制大规模集成电路16位嵌入式微计算机,推动NMOS技术的发展;80年代初研制四种数字信号处理芯片;90 年后期从事 MPP 嵌入式计算机的设计与研制工作。1995年研制定点32位RISC微处理芯片;为了超小型化,近年开始研究MPP嵌入式计算机与系统测试新方法,并研制3.2亿次MPP微处理元芯片与浮点32位RISC微处理器芯片及其计算机等。长期从事电子计算机的总体逻辑设计。参加了我国大型系列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参加领导了运载火箭计算机的总体逻辑设计,其成果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著有《微型计算机》《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 RSIC 及编译技术》等著作。撰有《回溯控制策略的并行实现》、《芯片结构的自底向上选择》等论文 60 多篇。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1982年以来,已培养博士研究生32人,硕士生150多人。团队基本情况姓 名职务、职称所学专业现研究方向甘勇院长、教授、博士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及物联网金保华副院长、副教授计算机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朱颢东博士、讲师计算机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计算等苏日建博士、副教授智能控制嵌入式与智能系统朱付保博士、副教授计算机空间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等夏永泉博士、副教授计算机机器视觉、图像处理与人工智能李灿林博士、讲师计算机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尹毅峰博士、副教授计算机信息安全苏晓珂博士、讲师计算机数据挖掘、人工智能邹东尧博士、副教授计算机无线分布式网络、无线自组织网络等张然博士、讲师计算机信息安全蒋亚平博士、副教授计算机信息安全席广永博士、讲师测绘工程空间信息处理与建筑物安全监测近三年,团队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计划、河南省科技计划、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郑州市科技计划等项目,项目列表如下:[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云计算Hadoop框架中高效迭代机制的研究().[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基于安全虚S-盒的多态性密钥交换协议研究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基于动态重载的标签所有权安全转换机制研究()[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基于超顺磁性纳米粒子的无创测温方法研究()[5] 基于HEVC的三维视频深度编码关键技术研究()[6] 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计划项目(园林植物图像分类和数字化开发的研究, ).[7] 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文本聚类中无监督特征选择的研究, )[8] 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基于扩展云计算模型的面向海量高维文本数据降维方法研究, )[9]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基于云的多维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系统研究,).[10]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基于免疫的物联网分布式入侵检测模型研究,13A520367).[11]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Bigraph反应系统中类型表述理论研究,13A520373).[12]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基于多标记学习的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研究,14A520063).[13]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面向动态环境优化问题的人工免疫隐喻关键技术研究,14B520066).[14]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基于Hadoop的弹性Web服务集群关键技术研究,14A520022).[15]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面向地质监测预警的物联网海量数据分析方法研究,14A520033).[16]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航空遥感纹理目标轮廓提取算法研究,14A520034).[17]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基于知识总结的海量语义数据搜索研究14A520076).[18] 郑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MapReduce的海量高维肿瘤基因表达谱数据的特征基因选择方法研究, 21PPTGG362-12,).[19] 郑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模糊粗糙集的常见病症决策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2012YDJH-1-2).[20] 郑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面向特殊语境的语音合成技术研究,131PPTGG411-8).[21] 郑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企业弹性Web服务集群关键技术研究,14A520022).[22]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基于HER的个人健康管理与疾病预防系统关键技术研究)[23]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基于混合聚类的网络安全预警技术研究,)[24] 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基于免疫原理的网络深层防御模型,)[25] 郑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RFID和GPRS的物流在途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121PPTGG362-13)[26] 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基于RFID的物流电子订货系统,)[27] 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灾害性高压泄漏突发事件应急仿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28] 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基于语义认知的图像目标识别研究, )[29] 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单机多操作系统多应用环境版本管理系统, )[30] 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基于磁性纳米粒子温度测量中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31]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3D打印机运动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 )[32] 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基于DVC的虚拟信道建模及码率分配技术研究,)[33]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应急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34]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后备干部管理系统,)[35]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基于SOA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应用研究)[36] 郑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应急管理信息技术科技创新团队,112PCXTD344)[37] 郑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嵌入式与智能系统院士工作站)[38] 郑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认知及图像理解的目标识别研究,121PPTGG362-5)[39] 河南省产学研合作项目(面向矿难救援的透地应急通信系统研究与应用示范)三年,团队已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二等奖4项,河南省首届自然科学学术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奖1项,通过鉴定项目10项,获得发明专利1项,申请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5项,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具体如下:[1]农产品物流跟踪监测系统,2012年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2013年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应急管理中面向决策支持的数据分析平台, 2013年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二等奖[4]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2013年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二等奖.[5]关于Top-N最频繁项集挖掘的研究,2011年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二等奖 [6]新颖的无监督特征选择方法,2011年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二等奖[7]sliding window-based outlier detection in mixed data stream,2011年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二等奖.[8]一种高效混合属性离群检测算法,2011年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二等奖[9] Simulation Research of TP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Optimal Chromosome Replacing GA, 2012年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专利:[1]发明专利Zl.0: 2013年,基于比特串的标签与后台数据库认证方法[2]实用新型专利ZL 12年一种无线高清视频编码实时发送设备,[3]已受理并公示发明专利:用于对称性密钥交换协议的虚S-盒构造方法与交换方法,代表性鉴定项目:[1] 基于VxWorks/PowerPC的嵌入式教学系统,豫科鉴委字[2013]第1502号,2013,[2] 基于自适应负载均衡的异构Web cache集群,豫科鉴委字[2013]第769号,2013,[3] 应急资源保障综合应用系统研究与实现,豫科鉴委字[2013]第1499号,2013[4] 基于SOA的应急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豫科鉴委字[2013]第1503号,2013,[5] 基于X86架构的微型计算机多操作系统多应用环境版本管理系统,豫科鉴委字[2013]第770号,2013,[6]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计算机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豫科鉴委字[2013]第1001号,2013,[7] 基于RFID和GPRS的物流在途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豫科鉴委字[2013]第999号,2013,[8] 基于多态性SPN安全子系统的流媒体档案管理系统,豫科鉴委字[2013]第1501号, 2013,[9] 基于多态性认证机制的高危行业人员作业监控系统,豫科鉴委字[2013]第1500号,2013,[10] 网络定制搜索与舆情分析系统,豫科鉴委字[2013]第998号,2013,[11] 高含二氧化碳天然气瞬时泄露扩散危险性研究豫科鉴委字[2013]第1000号,2013,[12] 河南省后备干部管理系统,豫科鉴委字[2013]第1497号,2013,[13]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带电检测数据处理系统,豫科鉴委字[2013]第1498号,,[14]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豫科鉴委字[2012]第2102号,2012,[15] 重大危险源监控平台的研究与示范,豫科鉴委字[2012]第2103号,2012,[16] 应急管理中面向决策支持的数据分析平台的研究与实现,豫科鉴委字[2012]第2104号,2012,[17] WEB异构系统安全访问控制测试及其诊断方法库应用研究,豫科鉴委字[2012]第2105号,2012,近三年,已发表学术论文155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近70篇,编著教材10部。代表性论文如下:[1]Hao-dong Zhu,Hong-chan Li. Distributed Anomaly Detection Based on Model Sharing [J].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s and Service Sciences(AISS), ):419-425.[2]Xiao Wang, Guo-Zheng Li. Multi-Label Learning via Random Label Selection for Protein Subcellular Multi-Locations Prediction[J]. IEEE/ACM Transactions on Computational Biology and Bioinformatics, ): 436-446. [3]Weiwei Zhang, Gary G. Yen, ZhongshiHe.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via Artificial immune system[J]. 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B, 2013, Vol. PP, No. 99, 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10.1109/TCYB..[4]Hao-dong Zhu,Hong-chanLi,Jin-Chao Zhao. Feature Selection Based on Feature Distinguish Ability and Meta-Inform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ments in Computing Technology, ):344-351.[5]Hao-Dong Zhu,Hong-Chan Li,Jin-Chao Zhao. Formalization Description of Multi-Agent System Based on Chance Discovery logic Lk [J].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s and Service Sciences, ):42-47.[6]Hao-dong Zhu,Hong-chan Li.Decision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Indiscernibility- Approximation - Dominance
Relation[J].Journal of Converge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583-590.[7] HaoDongZhu,HongChan Li. Optimized BP Neural Network Model Based on Niche Genetic Algorithm[C].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en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2012 (GCN2012),China:Dalian, 6[8]Hao-dong Zhu,Hong-chan Li.Attribute Reduction Algorithm for Fuzzy Decision Table with Membership Degrees and Weights [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67-1371. [10]HaoDongZhu,HongChan Li. New Fuzzy Attribute Redu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Similarity Category Clusters [C].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matic Control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AI 2012), China;Xiamen,-2068.[11]Hao-Dong ZHU,Hong-Chan LI.Extended Rough Set Model Based on Prior Probability and Valued Tolerance Relation[J].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46-50[12]Hao-Dong ZHU,Hong-Chan LI.Rough Set Processing Model for Fuzzy Decision Tables with Weights [J].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133-135[13]Hao-Dong ZHU,Hong-Chan LI.New Attribute Reduction Algorithm on Fuzzy Decision Table[J].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103-107I [22]Zhang qiuwen,An Ping(X)3.Zhang Yan(T),Efficient Depth Map Compression for View Rendering in 3D Video,IMAGING SCIENCE JOURNAL,2013-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嵌入式应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