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土木工程在职研究生研究生或者博士生有机会出国...

不能为空!
周老师 您好,我的专业是 土木工程,您觉得我是在国内读研究生好,还是出国好,请问哪个国家好?
Either scripts and active content are not permitted to run or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11.7.0 or greater is not installed.
同学你好,各有利弊,看你自己的选择。但是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去远方,欢迎你到前途出国咨询010-
具体的情况你可以咨询新东方前途出国,里面的老师会根据你具体的情况做出更合适的规划,下面是链接,希望对您有帮助
您好,要看你自身的情况。如果你自主能力强,家里条件允许,可以尝试申请一下国外的研究生。土木工程系的话美国和德国的学校都可以考虑。祝顺利。本内容来自【】、【】,欢迎访问。转载请保留链接。
天津新东方前途出国
热心的教育工作者,2004年初加入留学行业以来,曾多次入选企业集团内刊
前途出国咨询
留学申请,“哈佛妈妈”
说出您感谢的话:国内土木工程研究生或者博士生有机会出国深造吗?比如进入MIT深造。_百度知道
国内土木工程研究生或者博士生有机会出国深造吗?比如进入MIT深造。
提问者采纳
但是去MIT就有点难了,研究成果的情况,还有其他个人的资历,申请MIT可能有戏。国内土木工程研究生出国的机会不少。如果是国内顶尖人才这个要看成绩的好坏
谢谢!不过我听说好像国外好的大学并不认可中国的研究生学位,去了国外的话还得重读研究生,请问是这样的吗?如果是以博士生的身份出国呢?
提问者评价
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出国深造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建议去都灵理工,建筑学等等都是很顶尖的
去意大利的话对外语的要求是怎样的啊?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携尔留学】申请美国理工科研究生留学最常见的44个问题和解答 - 乐闻携尔留学的日志,人人网,乐闻携尔留学的公共主页
《美国前120名大学申请选校宝典》此资料中包含美国大学地理环境、学术状况、学校特色、热门专业、申请成绩要求、录取情况、校园生活、学校历史、杰出校友等。现在菌菌免费分享给小伙伴们!免费索取地址→
共5394篇&&
【携尔留学】申请美国理工科研究生留学最常见的44个问题和解答
& & &&欢迎关注【】公共主页!&&& & & &返回
&&&&&&&&&&&&&&&&&&&&&&&&&&&&&&& 本文由【携尔留学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准化考试类问题
1.理工科的申请,托福单项要求,比如口语是不是卡得非常严?通常在理工科的申请中,录取的时候口语单项卡得不是特别严格。但是如果要申请奖学金的话,口语的重要性就有了。一般来说申请assistantship 最低要求是22或者23,有的学校要求高达26(这对于中国的大学生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分数)。为什么学校对于口语有这样的要求?这源于assistantship 的工作属性,一般assistantship 分为TA和RA两种。TA的工作主要是给一些大一新生上基础课,批改作业,坐在办公室里给学生做答疑工作。RA,更简单了,就是在实验室里给老板打工。这个时候与人沟通的能力(很直观地就体现在口语水平上),就变得尤为重要,没有一定能力的保障,是没有办法胜任这样的工作的。
&2.TOEFL考的高,对于申请理工类有优势吗?TOEFL是语言能力的测试,如果分数达到100,或者102以上,通常再高也对于申请没有太多的帮助了,这个时候可能单项的分数更为重要,比如说口语有没有达到22分,在很多学校里这都是申请assistantship 的一个分数线。
&3.GRE作文部分是不是对理工科不重要?不是的,虽然比起来其它专业,理工科对于GRE作文部分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但是也不能低得过分,比如说考了一个2.0 (相当于0分)或 2.5分。&&专业类问题
4.计算机转金融工程的几率大不大?从课程的先行课要求上来说,申请金融工程的可能性很大。但是申请不仅仅是具备了申请的条件,就意味着几率大。金融工程开设的学校少,申请的人多,因为不仅仅是CS的学生,EE的学生, 数学的学生,还有IE的学生,本身就是学FE的学生都在申请这个专业。而每个学校的招生规模在这几年内基本上没有增长。所以几率还是要看综合条件的。(具体金融工程的申请请参考&金融&章节)
&5.计算机转金融工程难度大不大?主专业是计算机的,辅修了会计。首先,辅修会计对于申请金融工程本身没有太大的帮助。金融工程是以技术为导向的,正常来说,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是具备申请金融工程的条件的。但是难度是取决于外部竞争的结果。由于这个专业开设学校少,申请人多,无论什么专业申请,难度都很大。
&6.Geophysics石油勘探方向在美国就业如何?美国的油田主要集中在加州、德州、俄克拉荷马州这几个州,就业状况良好也就是在这个几个州。一般来说,Geophysics下的石油勘探方向开设得比较少。在申请的时候是属于冷门专业分支。这样专业的特点是,只要能拿到录取,那么就业大部分不是问题。关键是能否能拿到录取。因为冷门专业的录取,不确定性比较大。我们很难知道今年学校的开设情况 。
&7.主修工程管理,第二专业土木工程,想申请土木工程,可以吗?正常来说是可以申请土木的,但是最终要看一下课程,以及你在学校做的研究等经历是否以土木为主。
&8.能讲下geophysics在美国的概况吗?就业情况怎么样?美国的geophysics 开设master的学校比例不大。在master里,最好就业的是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这个方向,但是在geophysics 下学习GIS的学生毕业之后的起薪是不及CS和EE下GIS的学生的。第二个好就业的方向是遥感测绘这一块。其他的方向基本上都很难就业,就只有PhD到底了。
&9.能说下geophysics石油勘探方向吗这个方向非常非常非常少,是个非常冷门的专业。如果申请的话,也可以考虑Petro相关的专业。比如说University of Tulsa的Petro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Houston的Petroleum Engineering。
&10.material science申请的人多吗?虽然单独开设Material Science & Engineering 的学校少,但是申请的人并不少。在很多学校里,Material Science & Engineering 领域涉及的知识开在Chemical Engineering 下,所以也可以考虑申请Chemical Engineering。如果学的是材料物理方面方向,在Civil Engineering 下也有少部分。
&11.TOEFL 94,口语18,申物理是不是有劣势啊?专业的GPA和相关背景还挺好的。这个要看具体的情况,不过如果不打算重新考TOEFL的话,那么可以考一个Physics 的GRE Sub,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TOEFL成绩不足的劣势。同时,如果口语还算不错,可以在套磁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时候,给学校那边打电话,进行电话套磁。这样一方面能跟学校有一个更加亲密的接触,另一方面可以向学校展示口语能力,这样也可以弥补一部分劣势了。
&12.本科是理科化学,在硕士转工科例如化工,这样容易申请吗?这样申请是没有问题的,并且还会有一定的优势。化工的学生,理论知识没有化学的学生那么扎实,所以化学的学生在申请Chemical Engineering的时候,会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的优势。
&13.本科是信息类的智能专业,但有的CS专业课没开,想先读计算机的硕士,再申请CS的PhD,本科的缺陷还会有影响吗?课程上来说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申请PhD的关键在于专业背景&&研究经历。
&14.机械工程申请是注重专业名称还是导师研究的项目?取决于申请的是什么学位,如果申请的是PhD,老板是王道,有一个牛的导师,一定会让你在学术的路上事半功倍。如果申请的是master,那么专业的名称,或者学校开设的concentration更重要。
&15.我本科学电子的,研究生想走生物医学工程方向,有可行性吗?这个要看有没有相关背景,有没有做过相关的研究。如果没有相关的研究,申请成功的可能性比较低。比如说,曾经有个学生,拿到了生物医学工程的全奖PhD,他是学CS的。他申请成功的关键,是在研究生的两年一直参与的项目是一个医学院的信息系统,也就是说他在相关领域有丰富的经验。
&16.生物医学工程的申请情况怎么样?这是一个比较新兴的专业,申请的情况取决于背景。这个专业的学生,说直白点:让写个程序你会,让做个电路你也会,让做个小仪器你也会,让你养个细胞你还会。由于专业新,我们国内的学生申请的最大障碍,就是国内大学的类似专业很少有完全对口的。一般来说完全对口的学校申请的结果就好,比如说北航。不对口的学校就比较悲剧。
&17.本科土木,研究生想转建筑有可能吗?在理论上是可以的,因为很多建筑学院,提供3年的master给那些本科专业不是建筑的学生去学习。建筑专业master申请在各个专业中对比来说,不算难,但是要看是否能够提供作品集,如果没有作品集,申请成功的可能性很低。申请建筑专业,作品集是王道。
&18.国内硕士毕业了,没有paper,GPA3.4,申请机械工程难度大不大?PhD的申请没有容易的。没有Paper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研究经历。如果研究经历还算丰富,申请还是很有希望的。
&19.本科不是计算机,如果硕士是的话,申CS的PhD有戏吗?这个是有可能的。不过要看研究背景,申请PhD,研究背景是王道。
&20.金融工程主要是研究数学方面的吗?金融该工程分为两个大的方向,一方面是研究数学的方向,另外一方面是Financial Engineering 方向。这两个大方向会有一些不同的侧重点。前者基本上就是研究数学方面,如Stanford,Chicago。而后者工程的含量会高一些。
&21.基础数学和统计方向最近申请怎么样?基础数学很少有master的学位,大部分是PhD的申请。统计的master就会多很多,一部分是开在数学系下面,一部分是单独的统计系下。统计本身就是以应用为主,所以招生的规模大一些,也想对容易申请一些。
&22.研究型的金融工程master比授课型的性价比高?在美国的大学中,没有研究型与授课型的硕士之分。在美国的大学中,只有一种硕士。有的是一年,有的是两年。但是他们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学制紧凑,一个学制松一些,总体所需完成的学分和课程都差不多。
&23.我本科修的是交通工程专业,但网上的相关信息很少,有什么建议吗?一般来说交通工程相关的专业在土木工程下比较多(例如Cornell University和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单独的交通工程的专业少一些(MIT有)。另外还有一些Transportation在Civil/Urban Planning下面。这两个方向所学的东西不太一样。
&24.Civil Engineering和Ocean Engineering申请哪个更容易?很多时候这俩在一起。如果同时开设的话,一般是Civil Engineering会容易一些。因为Civil Engineering的系通常都比较大,也就意味着招生规模大。
&25.EE指的到底是电气还是电子?都是一样的,只是翻译不一样而已。
&26.我是学生物统计的,想先考国内研究生,再转学分申请美国生物统计的master,有什么建议吗?国内研究生的课程的学分想要全部转过去,可能性比较低。所以不建议这样运作,不如直接申请生统。
&27.EE哪些方向是比较有发展的?目前来说,新兴的方向都有发展,如网络、通信等。&
背景提升类问题
28.工作经历可以和研究经历想比拼吗?取决于所申请的专业和工作经历的具体情况。比如说,申请的是工程管理、金融工程等专业,那么工作经验很重要。如果CS、EE等专业,那么研究经历会更重要一些。当然,我们也要看工作经验是什么样的工作经验,比如说,在IBM做研发,这样的工作经验就是研究经验。在申请CS或EE的时候会有很重要的作用的。
&29.国家级大学生科研项目有添彩效果么?添彩的不是项目的名头,而是在这里面做了什么,经历过什么,用过什么样的技术,学到了什么,达到了什么样的结果等等。过程比名头重要得多。
&30.研究经历只是指paper吗?Paper一般来说,只是做research的一个阶段性总结。research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是过程也一样重要。Paper只是research的一种书面体现形式,其他的研究经历也是research(如project、lab experience、RA等)。
&31.有研究经历但是申请之前paper没出怎么办?这个不是问题。如果Paper是确定会发的,可以在简历上标注&pending&等。
&32.研究经历能再多说一些吗?除了注重paper还要注意什么?会用什么仪器?用过什么样的...
阅读(2595)|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本人在是土木工程的大二本科生,一直在准备出国读研。但听说很多一直在国内读书,读研读博下来的人发展前景也很好。所以想问下上述问题。
谢邀。鄙人研究生阶段就读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结构工程专业,恰逢临近毕业准备回国就业,而平时一直跟国内外的硕博同行有所交流与接触,所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大概谈谈。因为我自身的海外经历局限于荷兰,可能与其他国家地区有所不同。因此下文所指的国外主要代表欧洲大陆的情况,英国美国不在其列,但是应该有相似之处。抛砖引玉,望知友补充。首先,答主在问题评论下提到"国内都比较浪费时间“和”国外读留下可能性又不大“,我个人觉得这个是非常讲究个体情况的结论,不能一概而论。国内大学三六九等,国外亦然,因此在不同的学校的体验是非常不同的。下面我将就 专业设置与培养计划, 学术氛围与环境,就业与职业发展,这三方面谈谈国内外的差异与利弊。主要针对硕士,PHD方面只谈谈自己从好友处得到的信息。专业设置与培养计划方面徐腾飞老师在另一篇问题下已经提到了,我国的土木专业划分是分为了工民建,桥梁与道路,岩土隧道大概这三个方向的。而国外的土木首先是有一个大土木的概念,因此像水管理和水工结构也是划分在土木下面的,这个对结构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我接下来会讲到这点。而按照中国的小土木定义,可以归类为土木工程类的一般有为结构工程(structural engineering) 和岩土工程(geo-enginnering).因此,虽然国内是把工民建和桥梁分开算为两个专业的,而在国外这个统一划分到了结构工程下面。而我们学校结构工程这个大方向下,也没有划分为建筑结构与桥梁结构,而是分为了钢结构与木结构(steel and timber structure), 混凝土结构(concrete structure) 和 结构力学(structural mechanics)等细分方向。而不同的细分方向主要体现在专业课(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上的不同,而还有很多公共课程(结构动力学,杆系结构分析)是一起上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国外比较强调对于结构这个大概念的理解,以及解决通用问题的能力,因此像我学钢结构的毕业以后也可以去做offshore那块,因为基于钢结构的一些拉压问题,稳定问题,疲劳验算其实是通用的。而国内至少在本科这块,强调不同结构形式的差异,对同一结构形式的研究可能更加细化深入一点。而在培养计划上,荷兰这边的硕士教育一方面作为博士研究的预备,强调一定程度的自主科研能力,更多的侧重于理论与实际结合,强调实际应用能力。我们学校土木是2年修满120个学分(相当于国内80个学分),其中课程(包括上课,课程设计)60学分,实习加上小论文20个学分,毕业论文40学分。一般情况下是一年的时间修完理论课程与实习之类的,一年时间用来做毕业论文。而理论课程的学习是直接与实际应用挂钩的,譬如钢结构设计等课程是结合欧洲规范并按 ESDEP
(The European Steel Design Education Programme)的统一标准来讲的。计算能力并不强调,但比较强调对于概念的理解和规范的调用能力。因为荷兰的junior engineer一般是做结构分析计算的,基本不从事画图工作,所以画图的能力也不被强调。总之培养上比较侧重结构分析能力,对于各类概念的深入理解以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据我所知,欧洲硕士基本没有采用国内的导师制度,因此不存在帮导师干活的问题,但是第二年做毕设的时候需要自己联系由学校老师以及毕设公司负责人组成的4到5人的答辩委员会。同时需要强调是,欧洲这边一年是4个小学期,每个学期6到7周的课程学习,1周的考试准备,2周的考试周,我们专业挂科率一般在40%到60%之间。大部分课程有两次考试机会(本学期期末和下学期期末),同时课程每年都是可以选,对于一个2年修满学分毕业的人,虽然考试难度相对较大容易挂科,但是基本上也有4次考试机会。同时考试形式比较多样,一般有笔试,口试,小组作业,各类报告和presentation.,穿插平时还有不同类别的作业,总之学习强度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就这个方面而言,欧洲硕士这边的优点是学习强度大,侧重解决通用结构问题的能力,侧重工作中处理实际工程问题,写报告和作报告的能力以及团队沟通协作能力,而缺点是缺乏对不同结构形式(建筑,桥梁)的深入学习,缺乏实验室经验,同时主要侧重的是当地的规范和情况,因此在回国就业上会面临一定的问题。----------------------------------------------------------9.11晚餐时间更新-----------------------------------------------学术氛围与环境学术氛围和环境其实是一个相对抽象而主观的概念。我就大概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从各类朋友处得到的信息。就我个人的理解所谓的氛围与环境,可以理解为由周围同学的素质,以及老师的学术水平尤其是授课水平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还有学校整体配备的硬件设施构成。我本科就读于某土木为非重点专业的985,而研究生在TUD。就同学这块我个人感觉是目前同学的整体素质,包括学术能力,个人修养和独立思考能力等的平均水平,是要高于本科同学的平均水平的。尤其是在国外碰到的学霸的数量是高于国内的。我想这可能取决于首先我本科土木为非强势专业,所以导致很多同学如我一样当年是调剂到土木的,因此对土木既谈不上热爱也谈不上是就业上的第一选择,而研究生这块大家经过了再选择,无形中就筛选出了一批愿意在本行业继续做的人,同时TUD比较奇葩的一点是除了卡GPA和语言(虽然标准并不高),在筛选申请的时候,是只招收国内211大学的毕业生(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这个情况),虽然这对很多非211学校的牛人不公(估计他们也懒得来TUD倒是),但是还是不得不说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但是就横向比较而言,我自己的观点是土木国内外,以土木为强势学科的学校的同学素质应该差别不大。甚至个人觉得清华同济在读硕士的整体水平,是高于大多数海外土木硕士的。从几位在同济读书的朋友反馈在看,他们的学习强度,竞争压力一样的非常大。同时必须得指出的是,中国的土木行业是一个比较强调人脉积累的行业,因此同济清华硕士的校友优势,我觉得是任何海外土木硕士都无法比拟的(注意是硕士,PHD另当别论)。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希望有熟悉同济清华的朋友补充。而就师资力量而言,国外确实相对有数量较多的国际上知名的学者,搞不好给你上课或者带你毕业科研的某个老头子就是行业的大牛,然而教授的学术水平与其授课水平未见得是直接挂钩的。至少对于TUD,并没有觉得老师的授课水平有多高,甚至有部分大牛给我感觉明显是在混课。而对待学生的认真程度上,差别也比较大,有特别认真负责,一字一句改论文的,也有马马虎虎比较敷衍的。因此教师这块,至少TUD没有给我感觉是有多大的优势。这里也是给期待出国就能获得精彩的课堂体验和师生互动体验的泼了点冷水。因此师资力量就硕士教育我认为国内外同等级别学校基本没有太大差别,不要过分美化国外的师资教育质量。但是平心而论,国外的博士教育质量,我觉得国内哪怕是清华同济比起来,应该还是存在差距的。一方面科研资金在国外比较绰绰有余,相应的实验室等硬件设施也配备得比较完善,另一方面国外学者间的交流相对频繁,尤其是欧美学者间的,PHD作为科研从业人员,处于这种比较前沿的氛围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就行业发展速度而言,欧美国家基本过了大兴土木的年代了,有些工程也就是小打小闹,跟国内动不动就上百上千亿投资的大项目是完全比不了的。而科技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生产需求推动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目前举国都追求高层超高层大跨结构,这些“超”“大“对行业前沿科技的发展,无疑是有很强的推动作用的。至少我个人觉得中国的高层抗风抗振这一块的研究水平已经超过了荷兰了,当然荷兰一没有什么地震二不追求高层,自然也就没有相关研究的必要。国内目前主要的研究议题我不大清楚,但是我们专业几个教授基本就是在做高强度钢,新型材料,钢筋混凝土复合结构以及疲劳之类的,追求的是结构优化和加固,高层大跨之类的基本是空白。所以我觉得土木领域国外的硬件设施和科研能力领先国内,但是发展速度应该没有国内快。总之,就这学术氛围环境而言,我觉得硕士这边国内外不分伯仲,甚至清华同济的整体实力优于国外很多学校,但是博士这块能够出国读,还是会更好一点。-----------------------------------------------------9,12晚餐时间更新----------------------------------------------------就业与职业发展忙了一天,晚饭时间把最后一部分写完。就业与职业发展,我想应该是题主主要想了解的,这也是很多土木学子真正关心的问题。而于此同时,也这是在不同论坛包括知乎这种地方争议比较大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非常的不同,可能适合A的职业规划对B而言却非常不适用。所以这部分我将分为,国内就业和海外两个部分来谈谈土木专业出国的利弊。根据我自己找工作的经验,就是土木欧美硕士对于回国进入设计院这类的单位实际上是没有太大帮助的,甚至在有些时候还会做负功首先要明确的一个大环境是,不管是不是土木专业的,包括整个工程领域,单纯的一个海外硕士学历已经不是一个很大的加分点了。中国的海归越来越多,而很多HR自身也是有着留学背景的,因此整体的趋势是越来越看实际的能力,而所谓的学历,哪怕再耀眼很多情况下也仅仅只是获得面试机会一个敲门砖而已。而回归到土木行业,情况会更加特殊一点。首先,土木领域国内的龙头企业主要还是国企,而国企在用人上会相对僵化并保守一点。据我所知,现在很多大型的设计院对土木的海归基本是没有什么概念的,有一半是好奇,但更多的是由于未知而导致的不信任。因此他们在用人上,会更加趋向于使用国内土木名校的毕业生。这也是我最近在找工作的一点体会。再者,很多设计院,招聘采用的是应届毕业生提前实习的手法。譬如14年夏天入职的员工,他们会提前一年或者半年录一些应届的实习生,然后根据实习表现和面试等来决定是否录用。极端一点的情况是只在实习生里面招聘。这就导致有意回归就业的硕士在找工作上,会面临很多麻烦。譬如时间上没法协调,或者沟通不方便(我自己就打过很多次skype电话)。其次,土木行业另一大特殊性是由于国内外土木发展的大环境导致的。中国有中国的一套规范,而欧洲用的基本上是eurocodes.纵使基础理论知识差不多,但是规范的转换会有一个需要适应的过程。再者,如我前文谈到的,欧洲的土木硕士教育非常强调的是结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画图能力并不强调,因为他们的结构咨询公司的画图工作一般是交给类似于职高的毕业生做的。而中国的设计院刚进去的新人主要还是画图狗。所以也是会有些许不适应。(不过听国内的朋友说,他们接受画图的训练也比较少,主要还是看个人自学什么的). 而在国外的就业,我只知道荷兰建筑结构和道路桥梁这块,从08年以后,外国学生基本很难找到工作。我认识的学长学姐,其中很多比较优秀的,基本都转到offshore那边做钻井平台结构设计之类的去了。因此可以对于一个志在做建筑桥梁结构的国内土木出身的学生而言,国外的工作机会会相对少一点。当然这是针对大环境,不是针对个体情况。同时,我相信很多出国读书的朋友,都是想在国外积累一两年经验再回去发展的,那种实打实一开始就打算移民的我很少见。因此这就面临一个问题,如果回国工作还是想考结构岩土之类的证,要从事建筑桥梁结构设计的人,在海外转行做offshore等临近的专业,对于回国就业的帮助其实是不大的。这是我一个在国外工作了三年的学子给我说的原话。毕竟中国讲究的是小土木,设计院一开始做的事又非常的细化,所以没有相关的行业经验而只是空有一个海外的背景,无论是个人职业发展,还是针对公司录用你时候的考量,帮助都不会太大。当然这是我觉得针对土木的情况,换个行业,譬如做产品设计,或者IT金融类,我觉得国外几年相关行业的工作经验大部分情况下是加分的。一来国内外行业模式差别不大,以后回国就业衔接度很高,而国外起步工资是高很多的,二来这些领域国外的发展还是领先中国很多的,几年的前沿经验对于自身职业成长非常有帮助。另外我在题主的回复看到他提到“国外读书留下的可能性不大,最终还是要回国工作的”的话,我想这也反映了很多想出国读书的同学以及周围评判他们的人的一个心理状态即 出去读书,留在当地即是成功的一种体现,而如果读完回国或者最终要回家发展,是因为没法留,是一种失败的体现。其实当年出来读书前,我也有过类似的想法,但是在随着年龄增加阅历的增加,我越来越觉得不是应该这么简单的用留不留什么来判断留学价值的。所以现在有时候碰到不明白情况的亲戚朋友说留下来多好呀回来是不是找不到工作啊之类的,我一般都是笑笑不做太多解释。这个话题展开来讲比较宏大,可能又扯到知乎一度很火的什么移民不移民之类的问题了,但是这里还是多言几句简单谈谈自己看法:我觉得,出国读书,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应该以学习知识和增长眼界,锻炼独立思考和生活的能力为第一要务,至于读完以后留不留这种东西,可以大概规划一下,但是最好不要以此作为自己的首要参照标准。除非是真的觉得在中国完全活不下去了,打定主意出去就是要移民(在我看来真正发生这种情况的极端少),一般情况下,对于读书后的去留有个大概规划即可,至少在出去前不要拘泥太多。我出国前就拿工作移民问题问过几位学长,他们告诉我的也是类似的答案,2年过去了,我也慢慢明白他们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人其实是环境的产物,而人的思维也是会受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动态变化的,而出国就是一个周围环境的大变动,所以很多想法真的是会变的。我忘了在知乎一个什么问题下,看到有人说 出国留学,是一个以平等的姿态去另一个地方学习,所以留也好,回也好,对于强者而言,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所以他们在觉得该留的时候会义无反顾,也或许会在适当的时候选择回去,这些是不分优劣的。作为一个在海外生活了两年也接触过不少优秀前辈的人,对这句话深以为然。最后回到本题来,排除了出国是以留为参照标准这个条件后,我觉得作为一名土木从业者,从综合能力发展来讲,出去读书一两年,是比在国内读个普通学校的土木要好的,但是如果有机会进入国内的一流土木院校,而自身又明确规划了以后国内的入职考证的事情,那我觉得应该首先选择同济清华这样的学校。毕竟这类大学出国交流的机会也很多,硕士或者本科期间,利用交流的机会,出去看个半年自身体会一下再做决定也是不会错的。其实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不会选择在TUD读硕士,而是会选择尽量去国内的一流土木名校,学习期间来TUD交流个小半年即可。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后悔什么的,毕竟TUD真的是个非常不错的学校,自己各方面也成长了不少。只是选择在国内读土木会更加符合我目前的职业规划,也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总体而言,土木在国内读研的利是能够积累一定的人脉,并更加熟悉国内的行业操作,在国内求职上名校具有很大优势,同时同济清华基本也云集了中国土木最优秀的人才,对于留在行业内发展是非常有校友优势的。而弊或许就是可能要花时间给导师干活打工。而出国读研的利是能够更加专注的学习知识,同时增长眼界,全方位锻炼个人能力,并获得海外工作的一块敲门砖,弊是失去了国内的部分人脉联系,回国求职上可能会面临一定的不方便,同时缺乏特定结构的对口经验,学习内容相对宽泛一点。大概就这么多了,谬误之处望指出。以上。
归宿一般是:1.去业界,2.继续做学术. 毕业后生活的地方:3.国内,4.国外&br&&br&选择组合:&br&1+3: 国内读研. &br&pro: 1. 学习中国规范 2. 积攒人脉实习各种社会经验 3. 考证&br&con: 1. 可能眼界没有留学的开阔,不过只要努力,照样能够出人头地.&br&感觉个人导向是毕业后直接工作,并做土木相关的工作.在国内读研比较靠谱,一步一步,只要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事情,最后都可以生活得不错.当然要在一个很好的学校读硕士,领导会比较重视&br&&br&2+3: 国外读博&br&pro: 1. 国外的对比在国内的同学,国外的训练强度普遍大.课程难,内容多,通过率低,还要把外语学好.国内可能有来自导师的压力,要帮老师做各种研究,虽然也能锻炼人.但是只是眼睛很狭窄的一块.&br&2.国外的研究普遍比国内做的好&br&3.不同文化,开阔视野.接触到不同的人,思维更活跃&br&con:1.费钱费时 2.都在农村,不如国内丰富多彩 3.很多事情都要自己解决&br&缺点都算不上缺点.如果立志做一个纯粹的学术狗,这些都看得比较淡,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专业中&br&&br&2+4: 同上,也是国外读博士&br&&br&1+4: 国外读研&br&pro:要想在国外工作,当然要在国外读研&br&就土木行业而言,最大的市场还是国内.如果硬着头皮想找土木行业的工作,传统的设计可以选,最好还是能够懂一点其他的东西,比方说建筑,管理,编程,机械,电子.就业面更广一点&br&&br&我自己的经历:&br&我是本着以后想长久留在国外才出国的.但是在国外,如果继续读土木,觉得是越做越窄.就业方面,工作不好找,工资也不高.研究方面,传统的土木结构基本上没有新矿,前沿的都是要么偏力学计算,要么偏材料.基于这些考虑,我小小地转了一个方向,在国外读计算力学,以后实在没饭吃,就去当程序猿.&br&&br&总之,把自己的能力提上来了才是关键.
归宿一般是:1.去业界,2.继续做学术. 毕业后生活的地方:3.国内,4.国外选择组合:1+3: 国内读研. pro: 1. 学习中国规范 2. 积攒人脉实习各种社会经验 3. 考证con: 1. 可能眼界没有留学的开阔,不过只要努力,照样能够出人头地.感觉个人导向是毕业后直接工作,并做…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木工程在职研究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