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什么样的冰箱制冷剂剂不会破坏大气层

汽车的尾气,空调和电冰箱中的氟利昂都在破坏大气层出自哪里_百度知道
汽车的尾气,空调和电冰箱中的氟利昂都在破坏大气层出自哪里
提问者采纳
汽车尾气的确污染环境,但是冰箱空调中的制冷液(你所说的
氟利昂)在冰箱和空调里是密封的,与大气隔绝,不会破坏大气层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4S店专业技师,10分钟解决汽车尾气确实在影响全球变暖!【汽车问题!现在汽车用的制冷剂都是R134a不存在破坏大气层的问题呀,问汽车大师
氟利昂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氟利昂如何破坏臭氧层
&&&&&&&&&&&
&&&&&&&&&&&&&氟利昂如何破坏臭氧层
班级:高一(118)班
研究时间:2008年10月-2009年4月
指导老师:吴月荣
研究小组组长:白翔
组员:郭敏洁 杜丹丹 陈国珍 邓道民 王继亮
一、&&&&&&&&&&&
课题的确定
经本组人员再三讨论、交流,认为氟利昂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让人类知道现在的臭氧层已经被破坏的面积慢慢扩大。所以,我们认为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对今后的科学家的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决定以《氟利昂如何破坏臭氧层》作为我们这次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对象。
二、&&&&&&&&&&&
根据资料,近年来,臭氧空洞面积已达2500万平方公里。臭氧层被大量损耗后,吸收紫外线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B明显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多方面的危害。据分析,平流层臭氧减少万分之一,全球白内障的发变率将增加0.6-0.8%,即意味着因此引起失明的人数将增加1万到1.5万人。
活动的步骤概述:
第一阶段:组员探讨课题确定课题后查找相关资料,确立科学的研究路线。
第二阶段:上网调查,采访相关人员,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得出更好的表彰方法。
第三阶段:整理所得资料总结分类,由局部整体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最后完成论文。
2.详细活动步骤及任务分工:
(一)具体时间(2008年10月-11月):全组成员探讨课题,确定课题,制定调查方法。
(二)具体时间(2008年11月-12月):上网调查资料由王良负责,黄珺负责打印资料。
(三)具体时间(2009年1月-4月):由陈国珍和杜丹丹整理组织成员获得的资料研究小组的成员交流各自的看法:郭敏洁和邓道民对资料进行细密的分析和讨论,达成共识;由王继亮和白翔负责上传到学校或校队。
3.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以结题报告题报告的形式将研究成果呈现出来。
王良: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收集相关信息。
黄珺:负责打印资料。
陈国珍:整理资料。
杜丹丹:整理资料。
郭敏洁:对资料进行细密的分析和讨论。
邓道民:对资料进行细密的分析和讨论。
王继亮:整理、归类调查结果,编写、总结。
白翔:完成结题报告。
三、&&&&&&&&&&&
课题研究过程
由吴月荣老师给全组组员开了个短暂的研究性学习会议,与我们共同讨论调查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并要将调查情况及时汇报老师。
制定调查方案和活动计划,拟写活动程序,将活动内容给各个组员,明确各个组员的任务,分层、分阶段开展研究活动。
开展活动(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杜丹丹、陈国珍、黄珺针动氟利昂提出几个问题,通过讨论后,写相关的报告。
第二阶段:王良通过网上查寻相关信息,获取资料,郭敏洁和邓道民进行整理与分析,与组员一起讨论得到的资料。
第三阶段:研究小组的组员把各自手中的资料进行仔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交流各自的想法,并达成共识,王继亮将组员们手中的资料及先前编写好的相关报告进行整理,最后编写总结,白翔完成结题报告。
四、&&&&&&&&&&&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很大的收获。我们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与默契,增强了我们的环保意识。
我们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到了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认识程度,也学会了,作为一个高中生,应对环保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这次研究性活动,我们自觉的参与各项活动,也培养了学习兴趣,对我们个人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五、&&&&&&&&&&&
研究成果:论文
&&&&&&&&&&&&&&&&&&&&&&&&&&&&&&&&
氟利昂如何破坏臭氧层
根据资料,近年来,臭氧空洞面积已达2500万平方公里。臭氧层被大量损耗后,吸收紫外线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明显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多方面的危害。据分析,平流层臭氧减少1%,全球白内障的发病率将增加0.6-0.8%,即意味着因此引起失明的人数将增加1万到1.5万人。
(一)&&&&&&&&&&
氟利昂的来源与作用
氟利昂是空调制冷剂,一般称冷媒风们大家都知道氟利昂对臭氧层有破坏,其实真正对臭氧层有破坏的,不是氟,而是氟氯昂中的氯原子,由于氯原子跟臭氧发生化合反应,使臭氧层消失,这样对人体有害的射线就可以畅通无阻的进入大气层,这是对环保最严重的危害,现在有很多新冷媒,氟氯昂的替代品,不含氯原子,我们一般称无氟空调,其实称无氟空调更准确。而以前旧的冷媒例如r22根据国际公约,马上要退出市场,不准生产。如果在填充就是违法。
氟利昂主要用作制冷剂。它们的商业代号F表示氟代烃,第一个数字等于碳原子数减1(如果是零就省略),第二个数字等于氢原子数加1,第三个数字等于氟原子数目,氯原子数目不列。由于氟利昂可能破坏大气臭氧层。已限制使用。
(二)&&&&&&&&&&
氟利昂是什么?
几种氟氯代甲烷和氟氯代乙烷的总称。包括CCI3F(F-11)、CCI2(F-12)、CCI3(F-13)、CHC12F(F-21)、CHCIF2(F-22)、FCI2C-CCIF2(F-113)、
F2CIC-CCIF2(F-114)、C2H4F2(F-152)、C2CIF5(F-115)、C2H3F3(F143)等等。以上氟利昂在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或易挥发液体,略有香味,低毒,化学性质稳定。其中最重要的是二氯二氟甲烷CCI2F2(F-12)。二氯二氟甲烷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熔点-158摄氏度,沸点-29.8摄氏度,密度1.486克/厘米(-30摄氏度);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碱不反应。二氯二氟甲烷可由四氯化碳与无水氟化氢在催化剂在下反应制得,反应产物主要是二氯二氟甲烷,还有CCI3F和CCIF3,可通过分镏将CCI2F2分离出来。
(三)&&&&&&&&&&
氟利昂如何破坏臭氧层
氟利昂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它是本世纪20年代合成的,其化学性质稳定,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被当作制冷剂、发泡剂和消洗剂,广泛用于家用电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学品、汽车、消防器材等领域。80年代后期,氟利昂的生产达到了高峰,产量达到了144万吨。在对氟利昂实行控制之前,全世界向大气中排放的氟利昂已达到了2000万吨。由于它们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达到数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留在大气层中,其中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对流层,一小部分升入平流层。在对流层相当称定的氟利昂在上升进入平流层后,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释放的氯原子可以破坏数万个臭氧分子。
由于氟利昂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达数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滞留在大气层中,其中大部分停留在对流层,小部分升入平流层。
在对流层的氟利昂分子很稳定,几乎不发生化学反应。但是,当它们上升到平流层后,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含氯的氟利昂分子会离解出氯原子,然后同臭氧发生连锁反应(氯原子与臭氧分子反应,生成氧气分子与一氧化氯基;一氧化氯基不稳定,很快又变回氯原子,氯原子又与臭氧反应后成氧气和一氧化氯基……….),不断破坏臭氧分子。
(四)&&&&&&&&&&
臭氧层破坏的现状。
由于臭氧有其特殊的性质,并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臭氧又是十分脆弱的。卫星观测资料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臭氧总量明显减少,1979年~1990年,全球臭氧总量大致下降3%。南极附近臭氧量减少尤为严重,大约低于全球臭氧平均值30%~40%,出现了“南极臭氧洞”。自1985年发现“臭氧洞”以来到1987年它变得既宽又深,1988年虽然有所缓解,但1989年以后到90年代的前几年里,每年南半球春季都出现很强的“臭氧洞”,1994年到1996年南极臭氧洞还在扩大。最近从安装在俄罗斯和美国卫星上的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获悉,“南极臭氧洞”面积已达2400平方千米,最薄处只有100多布森单位(100dobson,相当于1毫米厚度)。以上情况表明,臭氧层这个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正在遭受严重的破坏,研究其原因和机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已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
(五)&&&&&&&&&&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关于臭氧层变化及破坏的原因
一般认为,太阳活动引起的太阳辐射强度变化,大气运动引起的大气温度场和压力场的变化以及与臭氧生成有关的化学成分的移动、输送都将对臭氧的光化学平衡产生的影响,从而影响臭氧的浓度和分布。而化学反应物的引入,则将直接地参与反应而对臭氧的浓度产生更大的影响。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消费和排放方面。大气中的臭氧可以与许多物质起反应而被消耗和破坏。在所有与臭氧起反应的物质中,最简单而又最活泼的含碳、氢、氯和氮几种元素的化学物质,如氧化亚氮(N2O)、水蒸汽(H2O)、四氯化碳(CH4)、甲烷(CH4)和现在最受重视的氯氟烃(CFC)等。这些物质在低层大气层正常情况下是稳定的,但在平流层受紫外线照射活化后,就变成了臭氧消耗物质。这种反应消耗掉平流层中的臭氧,打破臭氧的平衡,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的增加,从而给地球生态和人类带来一系列问题。
臭氧的平衡在自然状态下,大气层中的臭氧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当大气层中没有其它化学物质存在时,臭氧的形成和破坏速度几乎是相同的。即:然而大气中有一些气体,如CFC和哈龙等,它们能长期滞留在大气层中,并最终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在紫外线辐射下,开成含氟、氯、氮、氢、溴的活性基因,剧烈地与臭氧起反应而破坏臭氧问题的症结所在。
氯氟烷烃与臭氧层氯氟烷烃是一类化学性质稳定的人工源物质,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寿命可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它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就会分解产生氯游离基·CI,氯游度基与臭氧分子O3作用生所氧化氯游离基。CIO和氧分子O2消耗掉臭氧进而氧化氮游离基与臭氧分子作用生成氯游离基,如此,氯游离基不断产生,又不断与臭氧分子作用,使一个CFC分子消耗掉成千上万个臭氧分子。其主要反应式如下(以CFC-11为例):CFCI3-·CFCI2+CI·CI·O3-CIO·+O2CIO·+O3-CI·+2O3作为臭氧层元凶而被人们高度重视的CFC,有5种物质为“特定氟利昂”,它们主要用作致冷剂、发泡剂、消洗剂等。其产品一直在增加,直到知道利用CFC作气溶胶在潜在危险后才开始下降,通过实施控制措施,特定氟利昂的生产量由1986年的113万吨减少为1991年的68万吨,削弱了40%。
&漠化物与臭氧层世界气象组织认为,溴比氯对整个平流层中臭氧的催化破坏作用可能更大。南极地区臭氧的减少至少有2%是溴的作用所致。有人指出,在对极地臭氧的破坏中,BrO与CIO反应可能起重要作用:BrO+CIO-CI·+O2Br·+O3-BrO+O2CI·+O3-CIO+O2整个反应使2Q-3O2.对极地平流层的BrO和CIO的观察支持这种观点,并由认为南极地区臭氧破坏的20%~30%是由溴引起的,而且认为,溴对北半球臭氧的破坏可能更加严重。所以溴化物的量虽少,作用却不可低估。
氮氧化物与臭氧层氮氧化物系列中的N2O(氧化业氮),化学性质稳定,至今不清楚它对生物的直接影响,因而还未列为大气污染物。但是N2O同氯氟烃一样能破坏平流层臭氧,同二氧化碳一样,也是一种温室气体,并且其单个分子的温室效应能力CO2分子的100们。5.南极臭氧洞的形成原因关于南极臭氧洞的形成和发展,人们曾认为主要是由于CFC单个因素的破坏,但是,用CFC的光化学反应不可能解释臭氧洞;的准两年周期波动和11年左右的周期变化。在南极地区的大规模大气物理和化学综合观测以及相应的化学动力学理论和实验研究,较好的回答了为什么主要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排放CFC对南极地区臭氧的破坏最大这一问题。在南极地区,每年4月~10月盛行很强的南极环极涡旋,它经常把冷气团阻塞在南极达几个星期,使南极平流层极冷(-84摄氏度以下)因而形成了平流层冰晶云。实验证明,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破坏臭氧的两个过程(即CI+O3-CIO+O2和CIO+O2-CI+O2)将因原子氯的活性大大增加而变得更为有效,这就使南极春天平流层臭氧浓度大幅度下降。在北极地区,虽然也存在环极涡旋,但其强度较弱,且持续时间较短,不能有效地阻止极地气团与中纬度气团的交换,再加上气体交换造成的臭氧向极区输送便使北极臭氧洞不像南极明显。
(六)&&&&&&&&&&
臭氧层破坏的影响
臭氧层破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由于臭氧层的破坏,太阳紫外线中以往极少能到达地面的短波紫外线也将增加,使得皮肤病与白内障患者将会增加。据统计,臭氧层减少1%可使有害的波长为280~320纳米的紫外线增加2%,其结果是皮肤病的发病率将提高2%~4%。现在,距南极洲较近的居民已饱尝臭氧层空洞带来的痛苦,如居住在智利南端的海伦娜岬角的居民,只要走出家门,就一定要在衣肤遮不住的肤面涂上防晒油,再戴上太阳镜,否则半小时后皮肤就被晒成鲜艳的粉红色,并伴有搔痒病。
臭氧层破坏对生物的影响虽然植物已发展了对抗UV-8高水平的保护性机体,但实验研究表明,它们对波长为280~320纳米水平增加的应变能力差异甚大。迄今为止,已对200多种不同的植物进行了波长为280~320纳米的紫外线敏感性试验,发现其中2/3产生了反应。敏感的物种如棉花、碗豆、大豆、甜瓜和卷心菜,都发现生长缓慢,有些花粉不能萌发。它能损伤植物激素和叶绿素,从而使光合作用降低。
臭氧层破坏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平流层中臭氧对气候调他具有两种相反的效应:如果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降低,在这里吸收掉的紫外线辐射就会相应减少,平流层自身会变冷,这样释放出的红外辐射就会减少,因之会使地球变冷。另一方面,因辐射到地面的紫外线辐射量增加,会使地球增温变暖。如果整个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的减少是均匀的,则上述两种效应可以互相抵消,但是如果平流层的不同区域的臭氧层浓度降低不一致,两种效应就不会相互抵消。现在的状况是,平流层臭氧减少呈不均匀减少趋势,这种变化的净效应如何,还有待科学研究进一步证实。
(七)&&&&&&&&&&
保护臭氧层的方案
保护臭氧层的对策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臭氧层正在受到耗蚀的科学论点以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意识到,保护臭氧层应作为全球环境问题,需要全球全作行动,并将此问题纳入议事日程,召开了多次的国际会议,为制订全球性的保护公约和合作行动作了大量的工作。1977年,通过了《臭氧层行动世界计划》,并成立“国际臭氧层协调委员会”。1985年和1987年分别签署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发言议定书》。议定书最初的控制时间表是分阶段地减少特定氟利昂的生产和消费量。到20世纪末减至1986年水平的一半。但是,如果预测大气中包括破坏臭氧物质(有机氯化合物)、全氯浓度今后的动态,则可知即使氟利昂的排放减半,破坏臭氧层物质依然会持续增加,它们对臭氧层的威胁也会不断增加。因而,为了控制这种趋势,使大气臭氧层的状态恢复到臭氧空洞出现之前的状态,必须全面禁止破坏臭氧层物质的使用。因此1990年6月在伦敦召开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会议上,对原议定书进行了大辐度强化控制的修改,提出到2000年要全面禁止特定氟利昂的使用。同时将四氯饿和三氯乙烷增列为新的破坏臭氧物质,提出这些物质也要在2000年~2005年之间禁止使用。
另一方面,由于分子内部含有氢的同类物质(HCF)在对流层中的寿命比较短,只有很少部分能够到达平流层,所以作为“替代氟利昂”进行替代品开发。但对这些物质,也应当限制其向大气的排放,故决定从1996年开始冻结和阶段性削减生产,直至2020年基本取消,代之以对臭氧层完全无害的物质。鉴于全世纪对环境保护和日益重视,1995年在维也纳公约签署的10周年之际,150多个国家居加了维也纳臭氧层国际会议规定,将发达国家全面停止使用CFC的期限提前到2000年;发展中国家则在2016年冻结使用,2040年淘汰。我国积极参与了国际保护臭氧层合作,并制订了《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
& 请人类们保护好臭氧层,爱护我们的地球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空调排放什么气体?破坏大气层的气体?有二氧化碳或是氟利昂吗?
kiki刷粉698
您说的空调排放气体指的是管路内制冷剂,它有破坏大气层,生产时,用作维修时会释放到空气中所以破坏臭氧层氟利昂有好多种,家用空调最多用的还是R22制冷剂,到2020年要被停止生产,被其他R134a,R407C,R410A、代替,他们都是制冷剂的一种也都叫氟利昂,只是组成部分不同,不含有破坏臭氧层的物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氟利昂啊,破坏臭氧层
空调排放氟利昂废气
如果漏氟的话,会破坏大气层,那个就是所谓的问世气体吧
扫描下载二维码不看不知道,买家电前值得了解的基础常识
该帖被浏览& 4,071&次,回复&13&次
& && &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衡量物件好坏很大程度上是看品牌,看价格,的确这也没错,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我们其实并不了解如何去判断怎么样才是好。
& && & 只要你有钱,不了解也没什么关系,买贵的就是,也算是图个心理保证。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只参考价格来做出判断,这时候没有基础常识的话难免会被导购或者其他的销售几句体己的话给打动,再若是事后使用体验并不如意,那会怎样我也说不好。
& && & 因此,买家电,特别还是要花大价钱时,有些基本常识还是需要了解的。
& && & 拿空调来说,首先空调的基本功能除了制冷、制热之外,还有一点是除湿。基于技术的进步,现在也有品牌为空调添添了更多附加功能,比如空气净化(格力品圆除甲醛)、自动清洁(全能王、画空调),以及其他特色。
& && & 其次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耗电方面,一般的评判标准是看能效比,数字越小就表示越节能。当然若是大功率空调还一直不停使用的话,电费还是会爆表,这是不得不接受的事实。不能因为说是节能型的就觉得不耗电,可也是根据使用情况而言,也就是说,在与相对节能度低的空调同样使用的情况下,能效越高的更省钱。除此之外,还可以看技术层面了,这个的话就需要国家的鉴定了,例如格力1赫兹变频压缩机最低功率只需15W,使用在空调产品上,将比普通变频空调省电70%,这个技术获得过中国专利优秀奖,可信赖。
& && & 说得省钱节能这方面,还得普及一点,那就是现在空调的制冷剂已经不再主要用氟利昂了,不用氟利昂、不用氟利昂,重要的事说三次。虽说大家都知道氟利昂会破坏大气层,但基于原始的需求还是需要空调、冰箱度日,不过自从格力自主开发出可替代氟利昂的R290环保冷媒后,现在市场上新上的空调基本都换了,格力也曾说过今后格力的空调都会选用更环保的R290冷媒。
& && & 最后一点,根据国家标准,冷暖型空调的工作环境温度为 -7℃―43℃,虽说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需求,但也存在个别特例,比如去年难得一遇的寒冬或者明年燥热难耐的夏日,这些现实的情况都在给空调性能提要求。然而,空调能否突破,则取决于压缩机,压缩机是空调的心脏。据我所知,格力研发的双级增焓压缩机,可以帮助空调实现在-30℃~54℃的工况范围内,实现超高温、超低温超强制冷热,制热量和制冷量分别提升40%和35%。敢这么明确地说,也是因为这项技术获得过国家级、国际级专利吧。
& && & 了解这些基本知识,相信以后就算看不准空调,也至少能够听得懂导购的讲解啦。
可见格力空调的压缩机是很好的
格力空调的使用感受确实不错
看来格力获得的专利数目是很多的
我家用的就是格力空调,我是很喜欢的!
购买空调不是小事,回家跟家人商量商量
可以考虑购买格力空调啊
压缩机技术真是厉害啊
让我对格力空调心动了~
现在空调的附加功能真是多
填写显示名:
4到16个字符:中文,英文小写字母,数字或下划线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氟利昂的危害]人类发明并使用氟利昂(主要用作制冷剂)若干年后,科学家发现氟利昂进入大气层后,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出_氟利昂的危害-牛bb文章网
[氟利昂的危害]人类发明并使用氟利昂(主要用作制冷剂)若干年后,科学家发现氟利昂进入大气层后,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出 氟利昂的危害
所属栏目: &
人类发明并使用氟利昂(主要用作制冷剂)若干年后,科学家发现氟利昂进入大气层后,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出氯原子能消耗臭氧,其破坏臭氧层的循环示意图如下:(1)请写出臭氧的化学式______.(2)上述三步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______.(3)经过上述①②③的反应过程后,反应物氯原子的个数是否发生变化?______.(4)诺贝尔奖获得者莫里纳博士研究表明:“少量氟利昂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的影响”.请你根据循环示意图简要说明他的观点______.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香洲区二模(1)由图示可知,1个臭氧分子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故臭氧的化学式为:O3.(2)反应①是两种物质生成另外两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O3TClO+O2;反应②是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OTCl2O2;反应③是一种物质反应生产两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O2光照2Cl+O2;化合反应是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故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②;(3)由图示三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将反应①×2后与②③相加后得到总反应:2O3=3O2,氯原子在反应中作催化剂,反应前后氯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4)由图中可知,反应过程中氯原子没有损耗,而是在循环消耗臭氧,导致少量的氯原子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影响.故答案为:(1)O3(2)②;(3)未变化;(4)变化过程中氟利昂的性质和质量未变化,只是反复循环消耗大量O3.考点:考点名称:常见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治理影响环境的因素:1.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1)化石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及意义
a.充分接触氧气(或空气);b.提高氧气的浓度②意义燃料燃烧若不充分,不仅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少、浪费资源.同时会产牛大量的CO等有害气体,污染空气。(2)煤燃烧产生的危害及防治
①煤燃烧时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 a.煤大量燃烧时生成的CO2易造成温室效应;b.煤燃烧时生成的SO2、NO2等溶于水生成酸,随雨水降落,形成酸雨。
a.煤炭脱硫后燃烧;
b.将煤炭进行综合利用:
c.使用清洁能源;
d.尾气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等。(3)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
①汽车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燃烧会产生氧化碳、氮的氧化物、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含铅化合物、烟尘等,合称尾气。这些废气排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损害人体健康。
②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需采取:
a.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烧充分;
b.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c.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d.加大检测汽车尾气的力度,禁止未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e.改用压缩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或乙醇汽油作燃料。2.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1)化肥、农约对环境的危害
①化肥污染大气(有NH3等不良气体放出) ;污染水体(使水中N、P含节升高,富营养化) ;破坏土壤(使土壤酸化、板结)
②农药的危害:农药本身是有毒物质,在消除病虫害的同时也带来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2)合理使用化肥与农药化肥的施用要以尽量小的投入,尽量小的对环境的影响来保持尽量高的农产品产量和保障食品品质,是我国持续农业生产的主要内容。在施用农药时,要根据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对症下药、适时用药,并按照观定的施用量、深度、次数合理混用农约和交替使用不同炎型的农药,以便充分发挥不同农药的特性,以最少量的农约获得最高的防治效果,同时又延缓或防止抗药性的产生呢,从而减少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3. 其他因素固体废弃物。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环境污染和防治:1. 水污染及防治(1)水体污染来源 ①工业污染:座水、废渣、废气《工业“三反”》。 ②农业污染: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川。 ③生活污染:含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等。 (2)防治措施 ①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②农业上:提们使川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③生活污水也应逐步实现欲中处理和排放。 2. 空气污染及防治(1)空气污染物及来源: 二氧化硫:含硫燃料的燃烧 二氧化氮:汽车飞机等的尾气 一氧化碳:汽车尾气,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可吸入颗粒物:汽车尾气、建筑、生活等城市垃圾扩散 (2)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①消除污染源 ②治理废气 ③加强空气质量检测 ④植树造林,种草3.土壤污染及防治(1)土壤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①土壤污染的污染源:农业生产上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固体废弃物如塑料薄膜;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有毒废气随雨水降落污染土壤;污水中的重金属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土壤。 ②危害: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 农作物的污染、减产;土壤污染破坏土壤正常的生态平衡;土壤污染危害人体健康。(2)土壤污染的防治防治土壤污染,要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做到以下几点:①推广科学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 ②开展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用量: ③提倡和普及使用有机肥:④加强工业废弃物及垃圾的管理; ⑤加强对土壤的检验监测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 4.白色污染及防治白色污染是由难降解的塑料造成的污染,而不是由白色垃圾造成的污染。 (1)白色污染的产生白色污染是指塑料废弃物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塑料购物袋、塑料食品包装、聚苯乙烯一次性泡沫快餐饭盒,还有农村大量使用的家用薄膜等,这些塑料均可产生白色污染。(2)白色污染的危害塑料使用后丢弃在环境中很难降解,长期堆积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并且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3)消除白色污染的措施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5. 三大环境问题酸雨:正常情况下,由于雨水中溶有空气中的CO2,故雨水的pH&7而酸雨通常指pH&5.6的雨水。煤燃烧时会排放出NO2、S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雨水中,会形成酸雨。(1)酸雨的危害①使土壤酸化,肥力降低,有毒物质毒害农作物体系,杀死根毛,导敛农作物发育不良或死亡。 ②酸雨杀死水中的浮游牛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破坏水生生态系统。③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 ④酸雨对森林的危害更不容忽视,酸雨淋洗植物表面,直接伤害或通过土壤间接伤害植物,促进森林衰亡。⑤酸雨对金属、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均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因而对铁轨、桥梁、房屋等均会造成严重损害。 (2)酸雨的防治 ①尽最少用含硫燃料;②含硫燃料经脱硫后再使用;③除去烟气中的有害气体再排放;④开发利用新能源。臭氧空洞:(1)1985年,英同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 (2)成因:人类存生产生活中向大气排放的氟氯代烃等化学物质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含量降低,大气巾的臭氧总量明显减少,存南北两极上空下降幅度最大。在南极上空.约有2000多平方千米的区域为臭氧稀薄区,科学家们形象地称之为“臭氧空洞”。 (3)危害:臭氧有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的特性,臭氧层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由于臭氧层巾臭氧的减少,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增强,对地球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和各种牛物,包括人类,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a.增加皮肤癌患者人数:臭氧减少1%,皮肤癌患者人数增加4%一6%; b.损害眼晴.增加白内障患者人数;c.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人数。②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a.农产品减产及品质下降;b.减少渔业产量;c.破坏森林。(4)保护臭氧层,防止臭氧减少 ①禁止使用氟利昂。 ②加大宣传力度,联合国大会通过会议决定,自1985 年开始,每年的9月16日为“吲际保护臭氧层日”温室效应:(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2)温室效应的产生 ①由于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森林遭到破坏,使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小,从而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②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烃等也能产生温室效应。 (3)危害 ①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沿海城市, ②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4)防治措施 ①减少使用煤、行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②开发新能源,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知识拓展:1. 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是一种刺激性的综红色的混合型烟雾,其组成比较复杂,主要是臭氧,此外还有氮的氧化物和过氧酰基硝酸酯、高活性游离基及某些醛类和酮类等。这些物质并非某一个污染源直接排放的原始污染物质,而是由氮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二次污染物。经过研究发现,氮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是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 1970年日本东京一个区受光化学烟雾的毒害,使两万人患眼痛病,正在操场上活动的某校学生,突然害红眼和喉痛,并相继有人昏倒。1971年这种危害已扩散到神奈川县、千叶县等地。 2. 富营养化污染富营养化污染主要指水流缓慢、更新期长的地表水体,接纳大量氮、磷、有机碳等植物营养素引起的藻类浮游生物急剧增殖的水体污染。自然界湖泊存在着富营养化现象,由贫营养一富营养一沼泽一干地,但速率很慢;而人为污染所致的富营养化,速率很快。特别是在海湾地区。在水温、盐度、日照、降雨、地形、地貌、地质等合适的条件下,细胞中含有红色色素的甲藻或者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并在上升流的影响下聚积出现,海洋学家称为“赤潮”;如在地下水巾积累,则可称为“肥水”。富营养污染物质的来源是广泛而大量的,有生活污水(有机质、洗涤剂)、农业(化肥、农药)与工业废水、垃圾等。富营养化的显著危害有:①促使湖泊老化;②破坏水产资源,日本仅布磨滩1972年赤潮一次死鱼1428万尾;③危害水源,亚硝酸盐、亚硼酸盐对人畜都有害。3. 重金属污染密度在5kg/m3以上的金属统称为重金属,如金、银、铜、钳、锌、镍、钴、镉、铬和汞等。从环境污染方而昕说的蓖金膳,实际卜主要是指永、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再金属如锌、铜、钻、镍、锡等。目前最引人注意的是汞、镉、铬等重金属随废水排出时,即使浓度很小,也可能造成污染。由重金属造成的环境污染称为重金属污染。考点名称: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化学反应的本质: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化学反应围观示意图能清晰的使用微观粒子表示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过程。例如: 表示的化学反应为:Cl2+2NaClO2==2NaCl+2ClO2典型例题解析:一、确定模型表示的物质例1:分子模型可以直观的表示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模型中,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图所示的分子模型表示的分子是A.HCHO B.CO2 C.NH3 D.CH4 【解析】:模型表示物质的确定要从物质的元素种类、每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原子的总数来综合考虑。模型中小球的大小及颜色不同值代表了不同种类的原子,也就是代表了宏观上的元素种类的不同。同种小球的个数代表了同种原子的个数。本题中有三种不同的小球,说明分子中有三种不同的原子,且其中有两个同种原子,另外分别有两种一个原子。符合条件的只有A。【答案】:A。二、判定模型表示的变化例2:下列用微观图示表示的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解析】:化学变化的判定标准就是要有新物质生成。在三个变化中,①表示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反应,有新物质水生成,化学变化。②中变化前是A、B两种物质,变化后仍然是这两种物质,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③反应前有钠离子、氯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了水,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答案】:C。三、观察模型变化的结果例3:右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解析】:水受热由液态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根据物理变化的定义,变化前后物质不变,水分子的本身大小和个数也不会改变,仅仅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且分子还是均一的状态,不会跑到容器的一端。【答案】:B。四、判定模型表示的化学反应类型例4:如图所示的微观化学变化的反应类型是 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解析】:观察反应前后模型的变化,可以知道:反应前只有一种化合物,反应后生成了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符合一分为多这样的特征,应该是分解反应。【答案】:C。五、判定模型表示的物质分类例5: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若用“○”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解析】:物质的分类要熟悉:按照物质种类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按照元素种类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按照元素的性质分成酸、碱、盐、氧化物。判定物质的分类主要看模型中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结合成的集团的种类,前者代表了元素的种类,后者代表了物质的种类。本题中A中每个集团中有两种原子,且整个中只有一种这样的集团,所以它是化合物,B和C都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一个集团,属于单质,D是B和C那样的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答案】:A。六、判定模型表示的粒子构成例6: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解析】:组成物质的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铜属于金属,是由原子构成。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由分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阳离子钠离子和阴离子氯离子构成。金刚石由原子构成。【答案】:C。七、安排化学反应顺序例7: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解析】:水电解是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它的过程应该是:水分子先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随后后氢原子向负极移动,氧原子向正极移动,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最后大量氢分子聚集在负极,大量氧分子聚集在正极,且体积比为2:1。【答案】:A。八、寻找符合模型的化学反应例8:下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一定条件下发生的下列反应能用下图表示的是 A.2H2+O2=2H2O B.2CO+O2=2CO2 C.N2+O2=2NO D.N2+3H2=2NH3 【解析】:如果简单的判定反应前有两种物质,反应后有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那这个题仍然没有答案。再进一步判定反应前是两种单质,仍然有ACD三个答案。其实微观模型除了告诉物质种类外,还表示了反应前后粒子的个数关系,这是根据模型寻找化学反应的重要依据。本题中反应前后两种双原子单质与生成的化合物的个数比是1;1;2.符合这个关系的方程式只有C。【答案】:C。九、找寻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例9:氢气不仅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还可以在氯气中燃烧,反应方程式为H2+Cl22HCl,若用“○”表示氯原子,“●”表示氢原子,则上述反应可表示为 A.B.C.D.【解析】:知道了化学方程式,就知道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它们的数量关系。此题反应前都是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氯分子,没有差别,因此要看生成物。由反应知道生成物应该是HCl,它是由一个氢和一个氯原子构成,且每一个氢分子、一个氯分子要生成两个HCl分子。正确表了生成物是氯化氢,数量比是1:1:2的就只有C。【答案】:C。十、比较模型微粒的质量和半径例10:微粒模型观察与比较。如下图所示,在钠与氯气的反应中,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成为1个钠离子;每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成为1个氯离子;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钠。因为1个电子的质量大约为1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故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若用r、m分别表示微粒的半径和质量,以“<”或“>”或“≈”填空。(1)m(Na)____m(Na+);(2)r(Cl)___r(Cl-); (3)r(Na)___r(Cl);(4)r(Na+)_____r(Cl-)。 【解析】:此题形式新颖,别致有趣。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观察图形的能力。由材料可知:电子质量所占很小,得失对原子影响很小。那么钠原子和失去一个电子的钠离子的质量就几乎相等。半径要看清模型:氯原子的半径小于氯离子半径,钠原子半径大于氯原子半径,钠离子半径小于氯离子半径。【答案】:≈;&;&;&十一、说明模型图示的微观意义例11: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3g物质Ⅰ与1g物质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g物质Ⅲ B.每3个物质Ⅰ分子与1个物质Il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物质Ⅲ分子C.每3万个物质Ⅰ分子与1万个物质Ⅱ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万个物质Ⅲ分子 D.每3n个物质Ⅰ分子与n个物质Ⅱ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n个物质Ⅲ分 【解析】:一个表示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除了能分析出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外,还能知道反应物、生成物的粒子个数比。由图示可知:物质Ⅰ、物质Il分子、物质Ⅲ分子个数比是3:1:2。只有符合这个结果的微粒数量都可以,所以BCD正确。A错误的把粒子个数比等同于质量比,实际上质量还和每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系。【答案】:A。十二、确定模型图示的构成 例12:蛋白质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它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化合物,丙氨酸是其中的一种。下列有关丙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丙氨酸是由四种原子构成 B.一个丙氨酸分子中质子数是89 C.丙氨酸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丙氨酸的化学式为C3H6O2N 【解析】: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的记数以及科学的叙述是重要的科学素养,也是中考的出发点和归宿。本题就是这样的一个好题。丙氨酸分子中的确有氢、碳、氧、氮四种原子,但正确的说法是丙氨酸是由丙氨酸分子构成,每个丙氨酸分子由四种原子构成。看图可知丙氨酸分子的化学式应该是C3H7O2N,一个丙氨酸分子中质子数是各个原子中子数之和,应该是44,丙氨酸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7就是2:1。【答案】:C。十三、计算质量、质量比例13:A物质常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把一定质量的纯净物A和40g的纯净物B在―定条件下按下图所示充分反应,当B物质反应完时,可生成44gC物质和9gD物质。①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 ②A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 【解析】:由模型可知:反应生成的C是二氧化碳,D是水,由生成44g二氧化碳可计算出反应前有碳元素的质量是12g,氧元素质量是32g,9g可计算出氢元素质量是1g,氧元素质量是8g。A的质量是44g+9g―40g=13g,A物质中有12g碳,1g氢。碳、氢元素质量比是12:1。【答案】: ①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是13g ②A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是12:1。 十四、化学反应模型图示的规律或结论 例14:右图是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从示意图中,你能够得出的规律或者结论有:(答出两条即可)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解析】:化学反应的模型就是表示了一个化学反应的进行过程,所以只要和这个反应有关的信息都可以作为它的结论,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其重要的部分。如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分子种类要变,原子种类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原子质量数目不变,每两个氧化汞分子分解生成一个氧分子和两个汞原子等。本题是开放性题,只要合理均可。【答案】: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⑵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十五、完成模型、写出反应例15:下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原子。(1)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1个微粒(选填序号)。 A.B.C.(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反应。(3)写出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一个具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密闭体系中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均不变。反应有三个分子,反应后剩余一个,则反应了两个,反应前有一个分子,反应后没有,则参加了反应,反应后应该生成了两个分子,所以应再填一个。反应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化合反应。注意没有反应的不要影响思维,当成了两种生成物。要写符合图示的反应,就要能总结出反应的特点:反应物是两种双原子分子,单质,这样的物质一般是气体,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且个数比是1:2:2。在初中化学中比较熟悉的就是氢气燃烧。【答案】:(1)C(2)化合(3)2H2+O22H2O 解题方法点拨: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运用微粒观点解释实际问题时,要先看看与哪种粒子有关,然后再联系着该粒子的有关性质进行分析解答之。 2.运用模型图来解答有关题目时,要先留意单个原子模型图的说明(即原子模型图所代表的意义和相应的元素符号),然后再逐一分析,综合考虑。尤其是,在解答用模型图来表示化学反应的题目时,一定要特别细心地进行全面思考才行;一般要做到以下“六抓”:⑴抓分子、原子的性质,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⑵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但原子能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⑶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⑷抓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⑸抓反应基本类型及反应物、生成物的类别;⑹抓单个分子的构成情况;等等。 考点名称:化学式的写法和意义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如可用O2,H2O,MgO分别表示氧气、水、氧化镁的化学式。 对概念的理解:(1)混合物不能用化学式表示,只有纯净物才能用化学式表示。 (2)每一种纯净物只有一个化学式,但一个化学式有可能用来表示不同的物质。如氧气的化学式是O2,没有别的式子再能表示氧气;P既是红磷的化学式,也是白磷的化学式。(3)纯净物的化学式不能臆造,化学式可通过以下途径确定:①科学家通过进行精确的定量实验,测定纯净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再经计算得出。②已经确定存在的物质可根据化合价写出。书写规则: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首先写出组成单质的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构成一个单质分子的原子个数。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通常就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金属单质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比较复杂,习惯上也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2.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首先按正前负后的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每个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一定顺序通常是指:氧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右边;氢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氢元素符号写在左边;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右边。直接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常用其离子最简单整数比表示。化学式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叫做“某化某”,如“CuO”叫氧化铜。当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止一个时,还要指出一个分子里元素的原子个数,如“P2O5”叫五氧化二磷。有带酸的原子团要读成“某酸某”如“CuSO4”叫硫酸铜,还有的要读“氢氧化某”,如“NaOH”叫氢氧化钠。“氢氧化某”是碱类物质,电离出来的负电荷只有氢氧根离子。化学式的意义:(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的含义以H2O为例质的含义宏观①表示一种物质 ②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①表示水 ②表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微观①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 ②表示组成物质每个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 ③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的原子总数①表示一个水分子 ②表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量的含义①表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②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 ③表示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①H2O的相对分子质R =18 ②H2O中氢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1:8 ③H2O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1.1%(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以Cu为例)宏观:表示该物质:铜表示该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铜由铜元素组成微观: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原子―一个铜原子。化学式和化合价的关系:(1)根据化学式求化合价①已知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化合价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确定元素的化合价。标出已知、未知化合价:列出式子求解:(+1)×2+x×1+(-2)×3=0 x=+4②根据化合价原则,判断化学式的正误,如判断化学式KCO3是否正确标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计算正负化合价代数和是否为0:(+1)×1+(-2)×1=-1≠0,所以给出的化学式是错误的,正确的为K2CO3。③根据化合价原则,计算原子团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如计算NH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和H2PO4-(磷酸二氢根)中磷元素的化合价。由于NH4+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不是电中性的,因此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不为多,而是等于+1. 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 x+(+1)×4=+1 x=-3 所以在NH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同理H2PO4-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不是电中性的、因此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不为零,而是-1. 设磷元素的化合价为y(+1)×2+y+(-2)×4=-1 y=+5 所以在H2PO4-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 ④根据化合价原则,确定物质按化合价的排序。如H2S,S,SO2,H2SO4四种物质中均含有硫元素,并且硫元素的化合价在四种物质中分别为:-2,0, +4,+6,故这四种物质是按硫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2)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的原则,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可以推求实际存在物质的化学式,主要方法有两种:①最小公倍数法步骤举例写一般把正价元素的符号(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元素的符号(或原子团)写在右边,并把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求求出两种元素化合价绝对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求出每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因为|-2|×|+3|=6,所以Al原子个数为6/3=2,O原子个数=6/2=3标将原子个数写在相应元素符号的正下角Al2O3验检验各种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是否为0,确定化学式的正确性(+3)×2+(-2)×3=0,所以该化学式正确。②交叉法步骤例1 硫酸铜例2 氧化钙排列分析名称,确定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顺序铝 硫酸根Al SO4钙 氧Ca O标价标上化合价、 、约简将化合价的绝对值约成最简整数比、、交叉将整数交叉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下角检验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是否为0,检验正误(+3)×2+(-2)×3=0(+2)+(-2)=0确定化学式的几种方法:1. 根据化合价规则确定化学式例1:若A元素的化合价为+m,B元素的化合价为-n,已知m与n都为质数,求A,B两元素化合后的物质的化学式。 解析:由题意知正、负化合价的最小公倍数为m ?n,A的原子个数为(m?n)/m=n,B的原子个数为 (m?n)/n=m 答案:所求化学式为AnBm.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化学式例2:根据反应方程式2XY+Y2==2Z,确定Z 的化学式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反应前有两个X原子,四个Y原子,则两个Z分子含有两个X原子和四个Y原子。 答案:z的化学式为XY2 3. 利用原子结构特征确定化学式例3:X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求X、Y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解析:X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X原子易得1个电子,Y原子易失2个电子,根据电子得失相等可求化合物的化学式为YX2 4.利用元素质量比确定化学式:例4:有一氮的氧化物,氮、氧两元素的质量比为7: 4,求此氧化物的化学式。 解析:设此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xOy,根据xN:yO =7:4 得14x:16y=7:4,即x:y=2:1。答案:所求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 5. 利用化学式中所含原子数、电子数确定化学式例5:某氮氧化合物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23个电子,求此化合物的化学式。 解析:设此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xOy,则x+y=37x+8y=23解得x=1,y=2答案:所求化学式NO2。利用化学式的变形比较元素的原子个数:例:质量相等的SO2和SO3分子中,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解析: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S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二者的最小公倍数是320,二者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时物质的质量相同,转化为分子个数SO2 为320/64=5,SO3为320/80=4,即5SO2与4SO3质量相同,所以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5×2):(4×3)=10:12=5:6。四、利用守恒法进行化学式计算:例:由Na2S、Na2SO3、Na2SO4三种物质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解析:在Na2S,Na2SO3,Na2SO4中,钠原子与硫原子的个数比是恒定的,都是2:1,因而混合物中钠、硫元素的质量比(或质量分数比)也是恒定的。设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可建立如下关系式。 Na ――S46  32x   32%46/32=x/32%解得x=46%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32%-46%=22%。利用平均值法判断混合物的组成找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平均值(包括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平均质量、平均质量分数等),再根据数学上的平均值原理,此平均值总是介于组成中对应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由此对混合物的组分进行推理判断。例:某气休可能由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或多种气体组成,经测定其中只含C,O两种元素,其质量比为3:8,则该气体可能是?解析:由题给条件知,该气体只含C,O两种元素,而这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可能是CO2、CO,O2。CO2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3:8,CO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3:4,O2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0 (因C的质量为0)。题中给出该气体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3:8,故符合题意的气体组成为:CO2或 CO,O2或CO,O2,CO2。 利用关系式法解题技巧: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式所包含的各种比例关系,找出已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直接列比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例: 多少克(NH4)2SO4与42.4g尿素CO(NH2)2所含的氮元素质量相等?设与42.4g尿素中所含氮元素质量相等的(NH4)2SO4的质量为x(NH4)2SO4――2N――CO(NH2)2132         60x         42.4g132/x=60/42.4gx=93.28化学式前和化学式中数字的含义:①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粒子(原子、分子)数目;②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的数目;③化学式石一下角的数字表示该粒子中对应原子或原子团的数目;④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电荷数。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冰箱制冷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