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青藏铁路时刻表的多维价值

很抱歉,该文档已经被删除了...先到其它地方遛一圈吧!
您可以在豆丁搜索您要找的内容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档
&2008-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豆丁网
扫描下载APP
扫描关注豆丁网
微信号:doudingwang
随时赢取精美礼品¥35.20(8.8折)
《工程十论:关于工程的哲学探讨》的几个特点:首先,《工程十论:关于工程的哲学探讨》把工程概括出十个方面的特性,并进行逻辑化的哲学论述,我认为这是一个有特点的提炼、归纳和演绎。像这样的结构...
¥20.00(6.8折)
《长卷散文:灵山》所写的卡瓦格博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海拔最高的雪峰群,也是云南最高最美的雪山,被称为藏区的十大神山之首。她所雄踞的中国横断山脉腹地,是国家级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28.00(8.0折)
《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主要内容简介:分布式发电是解决未来能源短缺的必经之路,而微电网作为"网中网"的形式是解决分布式发电无缝接入大电网的发展趋势。《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从未来电力系...
¥46.50(7.5折)
《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书系?战士品行学者风范:山东大学校长华岗(第2辑)》是在充分参考、吸收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海内外山大校友著述和回忆文章的基础上写成的,在行文过程中,尽量交待材料来源,标注...
¥20.60(7.5折)
¥23.80(8.0折)
儿童学习语言,他们最先感受到是语言的“声音”、然后是“图像”。最后是声音、图像代表的意义。因此,节奏清晰、富有韵味的儿歌和动感的画面是儿童学习英语的最好素材。 1.一首首儿歌就像一个...
¥19.00(7.6折)
¥19.80(8.0折)
《科技成果转化及其对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力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诠释这一问题。全书共分7章,紧紧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的宏观机制、微观机制,中国经济增长现状、预测和理论分析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增长...
引言&工程及其哲学探讨一、何谓工程二、工程的哲学探讨一&&论工程的阶段性一、工程的规划阶段二、工程的设计阶段三、工程的建造阶段四、工程的使用阶段二&&论工程的整体性一、系统科学与工程系统二、工程的立体性三、工程的集成性三&&论工程的动态性一、工程是一幅动态联系的画面二、工程的动与静三、工程的量变和质变四、工程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五、工程演化中的进化、转化和退化四&&论工程的开放性一、工程开放的理论依据二、工程的内开放和外开放三、工程开放的内容和形式四、工程开放的障碍排除五&&论工程的矛盾性一、工程矛盾的一般分析二、工程若干环节中的矛盾分析六&&论工程的创新性一、工程创新的概念与特点二、矛盾是推动工程创新的动力三、提高工程创新能力七&&论工程的人文性一、工程的“天人合一”二、工程的“以人为本”三、工程的文化内涵四、工程企业文化八&&论工程的风险性一、工程风险的哲学分析二、工程诸环节上的风险与防范三、工程风险管理九&&论工程的伦理性一、工程伦理学及其发展二、工程师的职业伦理三、我国工程伦理的现状与建设十&&论工程的价值性一、价值的含义二、工程的多元价值三、工程价值的评价参考文献
信息反馈:如果您发现商品信息或者图片不准确,; 权利声明: 1.京东商城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商城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2.本商品信息来自于出版社,其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及时性由信息拥有者(出版社)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 法律责任。且因供应商发货等不可控因素、页面关于赠品信息以及商品封面图片信息变更的及时性等均由供应商负责,消费者需以收 到的实物为准。 3.若有建议或意见请您联系本网站,本网站会依相关法律对相关信息进行删除、修改或作相应处理。
查看此书的读者还看过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工程十论:关于工程的哲学探讨报价为35.20,以上所显示的工程十论:关于工程的哲学探讨价格等详情是从京东商城网站同步过来的或智购网购物搜索引擎自动搜索形成的索引快照信息(商品信息未经审核,快照亦可能未经更新),如欲购买请以京东商城网站上的工程十论:关于工程的哲学探讨报价为准。石家庄铁道大学徐长山教授《工程十论》出版
石家庄铁道大学徐长山教授《工程十论》出版
作者简介:徐长山,男,1950年生,辽宁辽阳人,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毕业。现为石家庄铁道大学教授、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教学名师。研究方向:工程辩证法。相关论文:工程辩证法纲要、辩证法与工程、论工程系统、论青藏铁路的多维价值、论工程的创新性、工程精神论纲。
编者按:日前,由我校徐长山教授撰写的专著《工程十论》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徐长山教授,是我校教学与科研都成果卓著的教学名师和学术带头人,多年来致力于工程哲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工程十论——关于工程的哲学探讨》是他的集大成之作。本书的出版,在学界和工程界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受到好评,尤其受到了工程单位管理者和工程师的欢迎。这是一本富有工科大学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是一本适合社会需要的学术著作。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本著作的价值,我们做了一个访谈录,以飨广大读者。
富有工科大学特色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关于《工程十论》和工程精神的访谈
访问者:苏喜娥,石家庄铁道大学宣传部部员、副教授
被访问者:徐长山,石家庄铁道大学教授,《工程十论——关于工程的哲学探讨》作者,工程精神研究者
苏喜娥(以下简称苏):首先,祝贺徐教授《工程十论》的出版。这是一本属于工程哲学方面的专著,是经过您多年努力完成的一个成果。我们很想知道,您是怎么开始工程哲学研究的?
徐长山(以下简称徐):2002年以来在欧美和我国几乎同时兴起的工程哲学研究,不仅在哲学界展开,而且引起了工程界的极大兴趣。在我国,哲学界主要是从事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学者参与较多,在工程界则有众多的工程院院士参与进来。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一个是中科院李伯聪教授的《工程哲学引论——我造物故我在》,这是我国工程哲学的开山之作;一个是中国工程院殷瑞钰院士等著的《工程哲学》,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工程哲学的集大成之作。工程哲学研究还在深入,殷瑞钰正在带领一批专家学者进行“工程演化论”研究,李伯聪等人则在“工程思维”方面进一步拓展。
就高校来说,参与工程哲学研究较多的是工科院校。清华大学的学者在进行产业哲学研究,产业哲学也可以看作是工程哲学的一个分支。浙江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的学者在工程伦理学方面则卓有建树。工程伦理学作为一个学科当然比较早,但它也是工程哲学的一个分支。西安交通大学在工程系统观和工程社会学的研究上富有成果。
工程哲学在我国的兴起,是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向实践领域深入的一个表现,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工程建设在哲学上的反映。工程哲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正在逐渐显现出来,它不仅开辟了哲学研究的“新边疆”,而且对工程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工程哲学的兴起,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我从2005年开始介入工程哲学的研究。原因有四:一是我长期从事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也给博士生上过“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课程,有进行工程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素养;二是我在铁道大学这样的工科院校工作,长期受工程专业的熏陶,这样的背景也是我进行工程哲学研究的条件;三是我是铁道兵出身,参加过襄渝铁路、南疆铁路建设,有工程实践方面的经验。同时,我也曾结合教学与科研数次到过工程建设第一线进行调研,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建设方面的材料。这也为我的工程哲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四是我认为高等工科院校,在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上,如能与工程实践、与学校的主流专业结合起来,方能搞出特色,能出成绩,有利于学科的整体建设和学校的发展。
苏:看来,您的研究不是偶然的,这与您的学术背景、工作经历和学校的性质有关。这些条件为您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支撑。您能再具体谈谈研究工程哲学的过程吗?
徐:2006年初,我设想从辩证法的角度研究工程问题,并写了一个“工程辩证法纲要”的研究提纲。学校有关领导看了以后非常支持这个研究,委托科技处召开了一次主要有学校工程类专业的教授参加的“学术沙龙”,围绕工程辩证法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接着,学校又邀请工程哲学的开创者、国内著名的工程哲学专家李伯聪教授来学校作“工程哲学的兴起与发展”的报告,并对我的研究给予指导。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并提交到“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7年会”和第八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同时形成了两篇论文,一篇以“辩证法与工程”的题目在《燕山大学学报》上发表,另一篇以“工程辩证法纲要”的题目在《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上发表。在此基础上,由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举办的“石家庄科技人文论坛”上,又以“工程辩证法学术研讨会”为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参加研讨会的有来自石家庄各高校和军队院校的专家、学者。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作通讯》2008年第9期,还对此专门做了报道。而后又在“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8年会”上,再一次交流这个经过了多次修改的研究。经过反复的交流、研讨,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我又以“论工程系统”的题目在《自然辩证法研究》上发表了12000余字的论文。这期间,我的研究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再去构造庞大的工程辩证法体系,而是从工程的十个主要特性出发来研究工程中的哲学问题,并命名为《工程十论——关于工程的哲学探讨》。从工程辩证法研究到工程特性的哲学研究,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基础,应该说是合乎逻辑的发展。
我的这个《工程十论——关于工程的哲学探讨》,在2009年11月于成都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工程哲学年会上,与一些专家也进行了交流,得到了认可。他们认为我的研究在实践的工程哲学方面是一个创新。
为了本项研究,近几年我先后到武广客运专线、京沪客运专线、南京过江隧道和南京地铁、广佛地铁、太中银铁路、京石客运专线、广深客运专线等工程建设现场考察,与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广泛交谈,并深入工地亲身感受。加上我以前到过许多工程建设单位的考察经历,就为这项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实践的基础。
关于本书中涉及的许多工程实践中的问题,如数据、术语、名称以及案例等等,我都就近请教了本校的相关专家和教授,由他们把关,保证了这些问题表述的准确性。同时,我还采纳了他们在工程建设第一线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攻关的一些典型例证,并听取了他们对全书的意见,许多宝贵的意见被我采纳。在此,我应当向这些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苏:您的研究确实经历了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这其中有研讨、有交流、有论文发表,经过了反复思考,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做学问就应当这样,不能急功近利,要扎扎实实。据说,工程哲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出版的专著不多,您的《工程十论》算是其中之一。那么,我要进一步问您,您的《工程十论》有什么特点吗?并请把工程十论的内容作一个简单介绍。
徐:我的《工程十论》,是在许多学者和院士的启发下写成的,水平有限,不能与工程哲学领域的那些著名学者相比,只能算一碟“小菜”。
恩格斯说,任何研究都“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牛顿说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本研究借鉴了当前国内工程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特别是李伯聪著的《工程哲学引论》一书和殷瑞玉等著的《工程哲学》一书,对我的启发和帮助很大,我从中吸取了很多养料,借鉴了其中的很多观点和思想。没有他们奠定的基础,就没有我的《工程十论》。
至于我这本书的特点,还是可以谈出几点:首先,本书把工程概括出十个方面的特性,并进行逻辑化的哲学论述,我认为这是一个有特点的提炼、归纳和演绎。像这样的结构在国内我还没有见过。其次,本书紧密结合工程活动的实践,运用了大量的工程案例,而且大都比较典型,用鲜活的材料来证明哲学的逻辑。在每一个案例中还配有照片或图画。这在国内也不多见,也可以看作是本书的一个特点。第三,本书突出工程的实践性,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抽象议论,同时又不乏理论色彩,哲学味很浓。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本书的又一个特点,也许是本书的最大亮点。
顾名思义,《工程十论》就是论述了工程的十个问题,即:工程的阶段性、工程的整体性、工程的动态性、工程的开放性、工程的矛盾性、工程的创新性、工程的人文性、工程的风险性、工程的伦理性、工程的价值性。这十个方面虽不能囊括工程的所有问题,但大的方面、主要的问题都抓住了,并进行了较深入的阐发。本书的逻辑结构,是以工程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四个阶段为主线,把十个问题串联起来,大部分的论述都是围绕工程的四个阶段展开的。所以,十个问题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但又彼此相关,呈现出整体的面貌。
《工程十论》的写作,基本上是自己的思考,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如关于工程的十个特性,就是我的提炼;关于工程四个阶段的划分,就是我的概括。把工程的十个问题,进行哲学的剖析,作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虽然观点和方法是既定的,但创造性的比较透彻的分析,可能是第一个。当然,本书存在的问题肯定不少,希望听到批评意见。
苏:《工程十论》这些特点说明,您的著作并不是复述别人的东西,而是有一些独创性的见解,突出实践性是它的鲜明特色,这是难能可贵的。我想,它的读者对象应当是工程管理者和工程师吧?是否也适合于工科院校的大学生呢?
徐:是的,本书的读者对象定位主要是工程师,因此尽可能使用工程师的话语方式,哲学的东西尽可能通俗易懂,希望能够得到工程师和工程管理者的认可。其实,工程师及其工程管理者并非不懂哲学,也不是不喜欢哲学。徐匡迪院士说:“工程的设计与实践中充满了辩证法,卓越的工程师和卓越的科学家一样都是富于哲学智慧和‘身体力行’地体现了辩证法的精神的”。我认为,只要适合工程师及其管理者口味的哲学,他们还是愿意读的。
至于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们,我觉得本书也可以成为他们的有益参考。工科大学生不仅要有很高的专业技术素养,而且应当有哲学思维、伦理素养和人文精神,成为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这正是“大工程”教育观所要求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工程哲学在这方面可以发挥作用。希望铁道大学的学生们以及其他工科院校的学生们关注我的《工程十论》。
苏:一本好书总会有它的价值。我相信,您的《工程十论》一定能够得到工程界,特别是工程建设第一线的管理者和工程师的欢迎,也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听说您下一步还要研究工程精神问题,您能谈一谈工程精神研究的意义吗?
徐:好的。上半年,教育部社科司和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联合向全国招标“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专项课题,其中就有工程精神培育研究的题目。这说明工程精神已引起国家层面的重视。在前不久闭幕的两院院士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了科学精神。现在,大学都在讲要有大学精神。科学精神、工程精神、大学精神,这是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科学精神是贯穿于一切科学活动和技术活动之中的,工程精神中就包含科学精神、体现科学精神。对于工科院校来说,大学精神的核心就是工程精神。
现在,工程精神的缺乏是一个事实,而我国飞速发展的工程事业则在呼唤工程精神,迫切需要工程精神的支撑。创新精神不足,工程伦理缺失等已经成为我国工程建设的“短板”,迫切需要矫正。针对我国的工程现状,进行工程精神研究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有利于形成符合我国实际,既继承传统的民族精神和革命文化,又反映当代文明进步,同时又具有工程活动特点的工程精神。其次,有利于矫正当前工程精神缺失的状态,促进我国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再次,有利于促进工程教育,培育工科大学生的工程精神,使之成为合格的工程建设者。
苏:可不可以这样说,工程精神既是工程活动的精神支撑,同时也是社会文明的象征,更是工程教育的灵魂。
徐:可以这样说,这就是工程精神的价值。
苏:看来,工程精神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您能进一步谈谈工程精神研究的思路吗?
徐:我在写作《工程十论》的过程中,就开始考虑工程精神问题,并在著作中有所体现。现在,我正在集中精力考虑工程精神问题,并在其他同样有兴趣的同志的帮助下,已经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框架。这个框架以《工程精神论纲》为题,已经确定要在《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上发表。
我认为,哲学是工程精神的理论基础,研究工程精神应该以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作指导。研究我国的工程精神,还应当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脱离文化传统,不能离开人类的文明大道,也要赋予当代的意义。
工程精神的核心是实践精神。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科学的特点是探索发现,技术的特点是革新发明,工程的特点是集成建造。虽然工程集成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因素,但工程的突出特点是“造物”,是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因此,实践精神应该成为工程精神的核心。
辜鸿铭先生在他的《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中,把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概括为“魂和知的圆满结合”,包括自强不息的意志、厚德载物的情怀、“圆而神”的知性。那么,围绕实践精神这个核心,也可以从中华民族精神的这三个方面入手,构建以知、情、意为基本框架的工程精神。具体内涵如下:
(1)自强不息的意志。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意志、力量的体现,是我们宝贵的精神传统。在工程活动中,自强不息的意志主要体现为三种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勇于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精神。
(2)厚德载物的情怀。厚德载物是一种包容的情怀,是一种道德的情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之一。在工程活动中,厚德载物的情怀体现为六种意识:伦理意识、开放意识、协作意识、团队意识、人本意识、生态意识。
(3)“圆而神”的知性。这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表达。在工程活动中,“圆而神”的知性包括:科学态度、法治观念、审美情趣、刚柔并济、知行合一。
工程精神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它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培育,才能够凝练出来、弘扬起来、发挥作用。
就工程精神培育的途径来说,首先,要通过学校教育奠定基础。为此,工科院校必须根据不同的工程专业特点,凝练出相应的工程精神,并把工程精神的教育贯穿于工学教育的全过程。其次,工程实践是培育工程精神的主要途径,工科学生只有通过工程实践才能最终培育出工程精神。再次,工程精神的培育也需要整个社会的配合。国家应该通过多种手段,营造有利于工程精神培养的舆论氛围、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价值取向,并化为习惯、深入社会心理。
就高等工科院校教育来说,工程精神培育的方法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1)根据“大工程”教育理念,培育大学生的工程精神。主要是通过大学生系统性、整体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大工程观的形成,使他们成为有复合型的知识和能力的人,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伦理精神和创新精神,即具有工程精神的大学生。(2)课程设置既要符合高等工科院校的教育规律,又要有利于工程精神的培养。为此,课程设置不仅要有工程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工程专业课程,而且必须要有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以及人格教育课程,并且所有的课程都应当贯彻工程精神的教育,形成工程精神培育的课程体系。(3)通过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和创造精神。工程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是学以致用、激发学生智慧和灵感、经受意志磨练、学会合作共事的最好形式。(4)构建产学研一体的教育模式。在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瞄准工程建设第一线的问题进行教学、课题研究中,以及企业见习中,培养学生的工程精神。(5)营造有利于工程精神形成的教风、学风、学术风气和校园文化。教风、学风好,学术风气正,校园文化健康向上,就已经蕴涵了许多工程精神,对大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6)把工程精神作为工科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科大学的精神不仅包含工程精神,而且应该成为大学精神的核心部分。好的大学精神熏陶、影响出来的大学生,必定是有工程精神的大学生。
苏:您的思路很清晰,也很有见地。听说您在研究工程精神中,准备把我们铁道大学60年积累的精神资源进行挖掘,以其作为工程精神培育的一个样本。您能谈谈这方面的初步想法吗?
徐:可以!铁道大学是一所有60年历史,经过了军队院校、部属院校和地方院校多次转制的高等工科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历史和工程教育实践中,学校十分重视工程精神的培育,逐步凝练出独具铁道大学特色的学校精神和工程精神。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传承铁道兵精神。把军魂永驻,艰苦奋斗,志在四方作为学校精神,把走志在四方路,育艰苦创业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发展快”的工程人才,作为学校教育的目标。铁道大学的前身是铁道兵工程学院,军队传统得到了很好的继承。毛泽东主席对铁道兵的题词:“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叶剑英元帅对铁道兵的题词:“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周恩来总理亲自指挥铁道兵指战员演唱的、充满豪迈激情的《铁道兵之歌》,是老一辈革命家对铁道兵的高度评价、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这些也成为了铁道大学教书育人的“座右铭”。学校坚持进行铁道兵光荣传统教育,始终贯彻“劳动光荣、艰苦光荣、创业光荣”的三荣教育和“两个务必”教育。严格管理,注重学生严谨、求实、刻苦、遵纪守法作风的养成。虽然军转地已经二十多年,但铁道兵精神没有丢,已经深深溶入学校精神之中。正因如此,“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便成了广大毕业生的共同心愿。铁道大学一批又一批毕业的学生都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普遍反映铁道大学的学生能吃苦、守纪律、作风好、用得上,在工程建设第一线成长起一大批事业有成、贡献卓著的“铁大”学子。
(2)坚持产学研一体,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学校坚持走校企结合路,育艰苦创业人。早在1995年就成立了由中国铁建、中国中铁等30多个大型企业集团组成的董事会,搭建了校企合作的平台。学校始终瞄准国家重大工程课题,进行工程教育和技术创新,取得了累累硕果。在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青藏铁路工程”项目中,学校承担了6个子课题的研究任务,成功研发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稳定性长期监测系统”,成功解决了世界最高隧道——风火山隧道和最长高原铁路隧道——昆仑山隧道的供氧、通风问题。除青藏铁路工程外,该校还参加了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高速铁路等重大工程技术攻关,以及国内几乎所有复杂、艰险长大隧道和特大桥梁的科技攻关,解决了一批重大技术难题。紧盯工程相关领域前沿进行研究,坚持深入工程第一线解决问题,学校在实践中练就了真本领,也铸就了实力,因此赢得了国家、省、部委、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广泛信任,科研课题纷至沓来。“十一五”以来,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00多项,总经费4.2亿多元。近十年来,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100多项。同时,学校注重把最新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之中,用科研拉动教学,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基础理论与工程案例、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因此,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十分抢手,一次就业率年年在96%以上。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建成一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创新实验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以及2门国家级精品课。铁道大学走出了产学研结合的成功之路。
(3)全面渗透工程精神。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中,全面渗透“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精心育人、志在四方”的校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工程人才。学校要求所有课程都必须把思想育人放在首位,渗透工程精神的培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成为有知识、有文化,又有社会责任感、伦理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工程人才。为了强化工程精神的培育,学校成立了体现因材施教的“詹天佑班”、“茅以升班”,这是带有高等工科院校特色的培养模式的探索。多年来,学校非常重视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设计比赛,积极参加省部和国家组织的各类科技创新大赛,均取得优异成绩,仅最近5年就获得各种奖项近300余项。学校瞄准工程建设第一线开展科研攻关,形成了大团队、大协作、敢担当、啃骨头、创一流的工程精神。在学校管理中,始终贯彻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从学校领导、普通教师到学生都有勤奋、务实和争创一流的精神,每遇大事、急事、难事,都能团结一致,敢于拼搏,表现出强大的聚合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4)营造有利于工程精神培养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体现的是一种育人氛围,起的是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铁道大学的校园文化,是传统铁道兵精神与现代工程精神的结合,有浓厚的兵、铁、工色彩,又有人文气息。把领袖、开国将军和大师请进了校园,在学校的中心地带“泽园”矗立着毛泽东主席的巨幅雕像,詹天佑、茅以升两位铁路、桥梁大师的铜像屹立在“沁园”广场的绿荫丛中,三樽雕像如同三座丰碑,为学校凭添了鲜明的文化个性、思想内涵。在学校大礼堂的正厅中央,悬挂着罗瑞卿、王震、肖华、陈再道、吕正操、崔田民6位开国将军的画像和他们为这个学校的题词。这些画像和题词,成为了学校的又一人文景观。
学校的建筑和道路,也都有兵、铁、工的意韵,如保留在老建筑上的刻字——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大部分建筑的冷色调——灰色,都彰显着学校丰厚、凝重的历史。校园内的道路多以铁道大学参与建设过的铁路命名——青藏路、京九路、西康路和秦沈路等等,并辅之以照片和简介。这种独特的校园文化,是铁道大学历史行程中血脉相连、难以割断的人文情结的体现。这种校园文化熏陶出的学生,有独特的气质、风格和做派——勇敢坚强、学以致用、作风扎实、遵守纪律。1950-2
苏:您谈的太好了!我作为“铁大”的一员听了很振奋。听说您关于工程精神的研究计划,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祝愿您的工程精神研究早日完成,在给我们提供了《工程十论》这本好书之后,再为我们奉献一个新的成果。
徐: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研究的支持!我会努力进行这项研究的。我在“铁大”32年,与学校风雨同舟,学校精神已溶入了我的头脑,我也为学校献出了我的大半生。我愿意为她继续工作,贡献我的一切力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藏铁路时刻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