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什么到底是什么

企业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企业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互联网+金融”到底是什么鬼? | CIO实名商业社交网站-e行网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希望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从互联网思想家凯文o凯利多年前提出的“连接一切”,到总理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与行业的关系已经上升为国策。
计划的愿景激动人心,但是行动的具体路径取决于如何理解“”。这里至少有三个问题值得仔细探讨:为什么某个特定的行业需要被改变?为什么互联网能够改变行业?互联网应该以哪种方式改变行业?这些问题的答案并非显而易见,也因为牵涉利益格局而常有争议。
为什么中国的金融业需要被改变
中国的金融业过去一直是政府管制最严、准入门槛最高、垄断性最强的行业之一。金融管制使得多元化定价体系不符合成本收益比,以间接融资为主的数量型扩张模式成为银行的一致选择,多层次市场体系建立缓慢。
这种扩张正显得难以为继。根据麦肯锡统计,中国的国内债务对GDP比率目前已经达到262%。这一比率不仅在过去20年中是历史最高水平,而且在全球几十个新兴国家中也几乎最高;与之相匹配的则是广义货币对GDP比率的高企以及银行利润的丰厚。根据2014年底的数据,中国M2/GDP为1.9,而美国仅为0.9。
和高债务额、高货币发行量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金融供给的极度短缺。大量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和个人消费金融服务无法满足;融资贵、融资难是普遍现象,并且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如果融资贵,那么投资者似乎应该开心?答案也不是。个人和小企业的投资理财服务普遍缺失;六亿中国农民绝大多数人既不知融资为何物,也不知理财为何物。
虽然金融市场化的大潮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但是迄今为止,债务高企、融资贵、融资难、理财难、金融机构利润丰厚仍然是中国金融业最明显的特征。这些现象说明这个金融体系的资金配置效率低下。加上中国人口基数庞大、企业规模庞大,金融压抑和金融管制给市场进入者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长尾。这是一个充满用户痛点的行业。
为什么互联网技术可以改变金融
我们首先需要讨论金融的本质是什么,然后讨论为什么互联网可以改变金融。
金融的功能广为人知。支付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金融功能。通过匹配投融资,金融机构帮助资金完成穿越时间和空间的传导,其间可能还需要克服金额、期限、风险、流动性等方面的错配。保险则是为了抵御灾难。
支持这些金融功能的底层要素是渠道、数据和技术。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渠道的要素。金融发展史中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金融由商业驱动,又为商业服务。16世纪后半期,荷兰是全球航海技术最发达的国家,全球一半的航海帆船都通过阿姆斯特丹港进入欧洲,阿姆斯特丹是当时全球当之无愧的世界贸易中心。贸易必然带来结算需求,更进一步带来了融资、贷款需求,因此第一家现代银行诞生在了阿姆斯特丹港口附近,这对贸易买主和卖主结算提供了方便。
另一方面,由于全球贸易汇聚,阿姆斯特丹非常繁华,人们集聚在咖啡馆里交换信息,财富的故事刺激更多贸易公司的成立,怀揣着财富梦想的人聚集在咖啡馆里,购买新贸易公司的股份,打探各种信息,交易这些贸易公司的股份和债券,产生了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荷兰成为17世纪国际贸易和金融的中心。
实际上,没有一个金融中心或机构的兴起不是和商业的繁荣紧密相连。正是因为工业革命带动国际贸易,英国才在18世纪取代荷兰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正是因为由贩盐发端的货通天下,才使得山西票号汇通天下,成为中国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金融之王;正是因为电商的兴起,才使得支付宝从交易笔数衡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工具。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金融机构的发展前景和渠道的触达能力息息相关,即金融对商业场景的触达能力,对商业和消费引发的金融需求和供给的触达能力。
社会化大生产导致分工越来越细,当规模化、集约化效率大大优先于商业便利时,金融便开始逐渐部分脱离了商业场景,有些金融交易甚至完全与商业场景无关了。不过,仍然许多方面还保留原来的影子,比如金融中心一般都在贸易中心,银行一般都在商业繁华的地段。
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下,商业银行拥有支付、结算、转账、贷款、理财等,算是距离商业场景最近的机构,几乎统治了中国的金融业。不过,银行服务很多只能在银行柜台和系统内完成,无法和商业场景无缝连接。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特别是移动互联,让金融与商业紧密结合在技术上再次成为可能,成本也能做到极低。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转账,完成支付,查看股市行情,下单买卖证券,就像随身携带着银行和交易所一样。交易随着场景无缝对接,不需要再分离就可以完成。
移动互联技术模糊了金融与商业、消费、社交等场景的边界。余额宝在短短的半年之间能够发展成中国最大的基金,并非是对货币基金金融属性的改变,而是得益于消费支付和利息收入的无缝对接。春节发红包这样看似和金融不沾边的社交场景,也可以成为拓展支付工具的引爆点。这些变化都可能让专注于金融功能的传统金融机构吃惊。
有一种说法认为,金融的逻辑和本质不改变,互联网技术是中性的,也就不会深刻改变金融。这种说法看似合理,其实不然。可以拿战争打一个比方。战争的逻辑自古不变,就是征服对手。但是当人类从冷兵器进入热兵器的时代时,由于兵器的触达技术改变了,怎么打仗也就完全改变了。技术的普及,相当于战争对手随时随地都在对面。在这种时候空谈逻辑和本质不变,实属无益。
互联网技术之所以能改变金融,第一个原因是它可以改变金融的渠道能力。因为金融是为商业和消费服务的,当触达这些场景的能力发生改变,实际上做金融的方式也改变了。相对应的一个大趋势,是金融的场景化。
其次,我们再来看金融的第二个本质要素:数据。除了渠道能力,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是风险甄别、定价和控制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信息,或者说数据。我们可以用消费者信贷的发展史来理解数据对金融的重要性。人类在过去数百年中,最主要的信贷方式就是典当或担保式信贷。投资者可以不了解借贷者,只要抵押或担保的金额足够,信贷就可以发生。直到今天,这还是银行贷款的主要方式。而信用卡这样的消费者信贷是无抵押、无担保的小贷;人手一张信用卡的景象在10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这实际上是对信贷模式的颠覆。
那么这种金融创新是怎么发生的呢?首先是中产阶级财富的上升所产生的对消费信贷的巨大需求。20世纪上半叶,像GE、福特这样的企业通过分期付款来促进消费,为授信机构提供信用信息的信用局也应运而生。对消费者信用风险的统一量化标准和授信标准的需求,进而推动了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的发展。在这个背景下,至今仍然是全世界最普遍使用的个人征信评分模型(FICO)于1956年建立,第一张银行信用卡于1958年发行。信用卡的真正广泛普及,包括VISA、MASTERCARD等卡组织的成功,是上世纪60年代后期的事情;这时金融机构已经广泛使用计算机,数据搜集和处理的成本大幅度下降。
基于数据的个人征信是消费者信贷的基础。金融机构的风险甄别能力,归根到底是数据的搜集、分析和判断能力。传统金融机构主要依靠人工方式获取数据,数据往往非实时连接,更新频率慢。另外,不同机构之间的数据整合度低,形成“数据孤岛”,数据的使用效率、金融产品和体系的可依赖度和透明度低。反之,互联网时代往往在商业和生活场景中借助系统自动获取数据,并可以实时更新;由于数据数字化,跨机构的数据整合和分享也变得容易。数据实时、可连接,是活数据,数据的使用效率、金融产品和体系的可依赖度和透明度高。
互联网技术带来了数据的革命。今天,我们已经更少用“信息”这个词,常常代之以“数据”,甚至“大数据”。显而易见,当风险甄别的成本和方式被深刻地改变时,金融本身也会被改变。一个生动的例子是蚂蚁小贷。蚂蚁小贷已经累计为淘宝商户发放无抵押无担保贷款3000多亿元。淘宝卖家申请信贷支持,常常几秒钟内就可以获批并得到资金。
最后,再说说金融的第三个本质要素:技术。技术能力也是金融机构的一个核心竞争力。比如,支付宝一笔支付成本可以做到2分钱,未来可以做到低于1分钱,而传统银行一笔支付柜台要2元钱,电子银行也要2毛多钱。每家金融机构都有自建的封闭的信息系统,成本高,稳定性差,也不易扩展。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是大部分金融机构都会使用开放的云计算平台。这样技术成本低,稳定性强,还可以弹性扩展。
我们已经讨论清楚了“互联网+金融”的核心逻辑,这个逻辑也对大部分行业适用。虽然相对的重要性不同,大部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是渠道、数据和技术。由于互联网技术正好是渠道、数据和技术的革命,“互联网+”行动计划可以大大提高这些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痛点越多的行业,提高的潜力就越大。
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其实是对发达国家工业革命几百年路径的一种浓缩,模仿工业国家的社会大生产方式、企业制度、市场交换机制等,创新较少。而互联网则是中国第一次与全球工业化国家几乎同时起步的技术革命。“互联网+”是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来改造传统行业从生产、经营到思维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给了很多行业“弯道超车”的机会。
怎么理解“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必然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的结合。但是从组织形式上看,这种结合至少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互联网公司做金融;如果这种现象大范围发生,并且取代原有的金融企业,那就是互联网金融颠覆论。第二种是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第三种是互联网公司和金融机构合作。
从事实来看,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做金融的体量占金融总资产的体量都很小,颠覆的概念无从谈起。从逻辑上看,虽然互联网技术带来了渠道、数据和技术的革命,这并不意味着互联网公司在开发金融产品上有很大优势。实际上,金融机构对金融产品的理解、风险甄别和风控的能力,以及多年积累的声誉和客户信任,都难以被互联网技术轻易取代。
那么金融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互联网化完成“互联网+”吗?至少有三个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金融机构自身的互联网化不是最有效率的。其一,金融行业的痛点和金融机构的丰厚利润并存。多年来,在垄断保护下,金融机构较为容易赚到钱,改善用户体验满足用户需求是动力不足的。如果主要依赖金融机构自身完成互联网化,必然步骤缓慢。其二,互联网企业由于和商业场景以及消费者紧密连接,金融服务不但具有渠道和数据的某些优势,而且是其商业生态圈的重要闭环。这些优势很难被金融机构取代。其三,互联网企业具有的以客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快捷的反应能力和灵动的组织架构,都正好是传统金融机构相对欠缺的。
互联网企业做金融和传统金融有两个大的差异。首先是客户群体的差异化。如果我们把金融消费者画成一个金字塔,那么塔尖是由大型企业和富裕个人组成的高端客户,中间是由中小企业和中产个人组成的中层客户,塔基是由小微企业和普通个人组成的底层客户。越往下走,客户的群体越大,但是单位资金量越少,按照传统的服务方法其性价比就越低。根据工信部和银监会的统计,中国99%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近80%的就业,贡献了GDP的50%,但是得到信贷的比例只有25%。所以传统金融对高端客户已经提供了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对中层客户提供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但对底层客户的服务则相对缺失。由于其在渠道触达、数据搜集和分析以及技术上的成本优势,传统金融所忽略的巨大的长尾恰恰成为互联网企业的典型客户。余额宝为中国老百姓提供全天候的、标准化的、碎片化的服务,把理财门槛从数千元直降到了一元,而且每天通过手机提醒收益。普惠金融固然有意义,但要做得好却有技术和成本门槛的要求。因此,即便是互联网企业做金融,其和传统金融机构在客户群体上也是互补而非颠覆的关系。
互联网企业做金融和传统金融的第二个差异化是互联网和金融的优势差异化,即互联网公司在互联网方面有优势,但在金融上相反。从这个角度来说,互联网企业可以发挥其优势,做金融产品前端渠道的延伸,做金融产品的销售平台,还可以做金融机构后端的数据和技术支持;金融机构则可以聚焦优势,开发金融产品,甄别风险、定价、风控。这是一个合作型的“互联网+”的方式。蚂蚁金服的战略定位,就是以小微企业和普通消费者为主要用户,建立以数据、技术、服务这三个开放平台为核心的金融生态,赋能金融机构,共同为用户创造价值。过去几年,的发展路径基本符合这些描述。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和信贷、P2P等互联网金融产品总体上丰富了金融体系而非对传统金融的颠覆。这些金融产品也成为金融界的鲇鱼,大大推动了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的思维和转型。而对大型企业和高端客户的服务,尤其是复杂的金融服务,仍然牢牢掌握在传统金融的手里。
中国金融业正在经历金融市场化的洗礼,这既是巨大的机遇也是挑战。金融机构之间会在渠道、产品、数据、技术等多个维度进行竞争。互联网技术的加入,让这个正在丰富化的生态更有活力。当金融管制和隐性担保退出后,金融机构之间的差异化竞争变得越来越重要。金融的底层要素,包括渠道、数据和技术,其重要性也显现出来。互联网企业从事的金融,丰富了现有金融体系,推动了普惠金融,也推动了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互联网企业还可以和金融机构携手做金融,前者可以帮助后者提高在渠道、数据和技术上的竞争力。其结果是整个行业生产率的提高,金融生态的丰富化,以及金融消费者福利的提高。这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商业逻辑,也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愿景。金融到底是什么?金融行业的人到底有没有技能可言?哪些岗位才真正称得上金融行业?
请大家回答时候不要纠结金融理论上是什么,我的本意是想就现实金融业,金融岗位,金融工作来谈。以下是问题正文:&br&&br&朋友工科的,谈及金融这行没什么技能可言,所谓的看盘、分析、理财也都是些没有保证的东西,你拥有的金融技能是什么?能做什么?我写个程序,懂语言有技巧就是能写出来,而金融有什么保证?&br&&br&我竟无言以对。想想看金融在我眼里还是个很泛的,不知何谓的行业。到现在接触到的券商、保险、银行、普通投资公司、期货公司(应该是我接触的都是皮肤之外,看到的也太肤浅),似乎也都是些流水、机械的工作,跟金融毫不沾边,随便任何一个人了解以后都能完成,工作的核心要么就是按流程操作,要么就是扯皮条、拉资源,通用技能就是能喝! &br&&br&投顾也就是高级一点的业务员,研究部分析师做出来的那些东西有多少是正确的?又能保证什么?又有什么用?行长也是应酬,拉资源。朋友做银行风控合规的,感觉是在修改试卷。在办公室感觉像是公务员,要么闲一天,要么忙些毫不搭边金融的东西。&br&&br& 接触到的所谓金融行业似乎没有一点金融的气息,所谓银行证券感觉只有名字属于金融范畴,自己做的工作自己都觉得没质量,不专业。自己增长的多是嘴皮子上的功夫,还有所谓的看盘技巧。而这些算技能吗?&br&&br& 但是金融真正的面目是什么? 应该是自己学历太低,经验太少,接触的太浅,可是否时间久了我就能接触到真正的金融呢?如果我想真正接触到金融,我需要怎么做?哪些岗位真的算是金融行业?而金融技能到底算不算技能?又或者什么样的技能才称得上金融技能? &br&&br&这些问题不弄清楚,自己走再多路感觉依然会茫然空虚。 自己刚刚毕业给自己的计划是做到投顾,再找机会进基金公司,这样的想法是否可行?或者幼稚?或者没追求? &br&&br&非常感谢大家的回答,希望大家能在解释说明的同时能给我一些建议,甚是感谢!问题比较幼稚,望前辈忽略这点,指点一二。 &br&&br&再次谢过大家的回答,还望大家不喜勿喷,是我水平有限,问题问的不好,欢迎大家讨论,但没必要针锋相对,望大家勿人身攻击。因为我这个问题对“一介莽夫”,“凌落”造成了一些不愉快的影响,很是抱歉。 &br&&br&我并没有要否定金融的意思,只是个人愚钝,对现实金融工作想要进一步认识。还望大家别纠结于金融学了什么课程,金融理论是什么。而从现实层面来说,通过金融业岗位来解释说明。所有人的答案我都会看的,感谢所有答者。
请大家回答时候不要纠结金融理论上是什么,我的本意是想就现实金融业,金融岗位,金融工作来谈。以下是问题正文:朋友工科的,谈及金融这行没什么技能可言,所谓的看盘、分析、理财也都是些没有保证的东西,你拥有的金融技能是什么?能做什么?我写个程序,懂语言有技巧就是能写出来,而金融有什么保证?我竟无言以对。想想看金融在我眼里还是个很泛的,不知何谓的行业。到现在接触到的券商、保险、银行、普通投资公司、期货公司(应该是我接触的都是皮肤之外,看到的也太肤浅),似乎也都是些流水、机械的工作,跟金融毫不沾边,随便任何一个人了解以后都能完成,工作的核心要么就是按流程操作,要么就是扯皮条、拉资源,通用技能就是能喝! 投顾也就是高级一点的业务员,研究部分析师做出来的那些东西有多少是正确的?又能保证什么?又有什么用?行长也是应酬,拉资源。朋友做银行风控合规的,感觉是在修改试卷。在办公室感觉像是公务员,要么闲一天,要么忙些毫不搭边金融的东西。 接触到的所谓金融行业似乎没有一点金融的气息,所谓银行证券感觉只有名字属于金融范畴,自己做的工作自己都觉得没质量,不专业。自己增长的多是嘴皮子上的功夫,还有所谓的看盘技巧。而这些算技能吗? 但是金融真正的面目是什么? 应该是自己学历太低,经验太少,接触的太浅,可是否时间久了我就能接触到真正的金融呢?如果我想真正接触到金融,我需要怎么做?哪些岗位真的算是金融行业?而金融技能到底算不算技能?又或者什么样的技能才称得上金融技能? …
220 个回答
谢邀。岗位性质上来划分,金融行业,一般划分前台岗,和后台岗。前台包括客服,客户经理,投资顾问,大客户经理,分析师,电子商务,营业部,IB部门,营销管理部门等。一个金融企业,他的利润贡献,很多是来自于前台。前台各部门和员工,构成公司的主要的利润中心。后台岗位,主要为IT,财务,风控,交易,结算,法务,企宣,行政,人力资源,合规稽查,金融工程,固定收益,财富中心,产品发行等部门。金融领域里面,各个细分行业,部门架构都不太一样,上述是基本上,每个行业都设的部门。如果后台部门不强大,不能提供技术支持和价值输出,那么这个公司,就是靠前台员工坑蒙拐骗了,若干个个体户的联合体。优秀的后台部门,是一个金融企业的价值中心。关于岗位的背景知识,交代完毕。下面开始回答题主的问题。题主的问题很多,一个个回答吧。第一个问题:金融到底是什么?答:金融的本质,就是信用,风险,交易,融资,财富管理。信用,是整个金融全领域的最根本的基石,也是全球资本市场得以维系的基石和最终之锚。如果没有信用,那么就不会有通货,人类就会退回到物物贸易的时代。有了信用,通货才有价值,因为通货的本质,就是一种主权信用负债。有了通货之后,各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全球国际贸易,才能得以良好运行。解决了通货这个度量衡的问题之后,接下来,商品的流通,就可以进入交换的环节。后来,人们发现,很多商品的流通,其本质只是产权的转移,并不需要实物的交割。那么问题就升级了,那就是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之后呢,交换就变成了资本市场上的交易。资产证券化,大大促进了商品流通和交换的效率。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繁荣。于是,资本市场开始形成了。在资本市场上,人们因为对世界的理解和信息的占有不一样,所以导致交易标的物的价格,就会起起伏伏。价格波动的本质,就是交易主体,对当下的市场,看法出现了分歧。一个没有分歧的市场,标的价格是没有波动的。因为价格在不停的波动,那么一笔交易,既可能会是正收益的,也可能会是负收益的,没有一个人想承担亏损,所有的人,都希望得到一个正收益的结果。这个亏损,对交易者来说,就意味着风险。风险的本质是什么呢,因为世界是不确定的。它一直在变化莫测,所以人们能捕捉到的当下的信息也注定是不完备的,那么大家都不完备,在决策上,也都注定是不完美的。巴菲特说,概率是对无知的度量。也就是这个意思。如果用保险业的视角看,人类未来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理论上,都需要卖出风险。信用,给资产定价,资产证券化,都解决了。那么,接下来自然而然的,就是解决风险的问题,对风险进行管理。干脆把风险也证券化好了。于是,就出来了各种金融衍生品,各种给风险定价的模型。很多人认为,金融是随机的押大小的赌博游戏,那是他们不懂整体的资本市场的大图景。风险,也是可以证券化的,可以锁定的,可以控制的,终于,大家不用掷骰子押大小拍脑门下单了。这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创举,但也是一个双刃剑,08年金融危机,导火索,就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崩盘。用来控制风险的风险管理工具,却制造出来了最大的风险,不得不说,这是个喜剧,挺讽刺的。融资,是资产证券化之后,水到渠成的事。有钱的想把钱兑换成正收益预期的资产。有资产的,想出让部分股权或资产,兑换成资本,进行经营扩张。简单的讲,这就是融资的本质。很多信贷融资背后,有比较隐秘的无风险套利行为,本质上是资源寻租或者权力寻租。这里不敢多说了。影子银行什么的。敏感。有了风险管理工具之后呢。那么,固定收益,绝对收益,财富管理,这个巨大的市场,才成为可能。不然只是纯粹的赌博游戏,玩太大,心脏可受不了。很多专业的投资机构应运而生,资本市场,进入了机构化时代。目前,美国财富管理市场的规模,远大于银行体系的现金储蓄规模。第二个问题:金融行业的人到底有没有技能可言?1、经纪业务。对于粗放型的经纪公司或者经纪业务而言,从业人员本身没有什么价值,他们的价值,就是提供一个交易通道,并没有任何的高附加值服务。所以这样的公司,他们的最大的价值,就是IT部门别掉链子,卖通道的,如果还掉链子,那就不知其可了。在IT部门不掉链子的情况下,前台部门,也就是不停的拉人进来做交易了。至于分析师啊,投资顾问啊,他们也不能提供什么价值,记住,这种经纪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公司,除了通道快准稳之外,没有其他的价值。当然了,销售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销售技能,不算是金融业特有的能力。2、投资咨询业务。这个业务,比较水。有卖报告挣钱的,有靠推荐股票赚钱的,也有靠提供点价交易服务赚钱的,等等,不一而足。但是真正能实实在在让客户挣到钱的咨询服务,不是特别多。真有这种技能,肯定去做财富管理了,拿业绩分红,和拿交易佣金比,简直天上地下。3、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这方面的业务,不怎么依赖交易方面的技能,但是很依赖项目运作,管理,撮合,销售的综合技能。4、自营业务,此业务,严重的依赖交易与投研技能。5、资产管理业务。严重依赖交易技能,营销技能,产品设计技能,风险管理技能,金融工程技能,调研分析技能,以及各种综合技能。6、其他撮合业务。金融企业,另一块很重要的服务,就是撮合。很多基金公司,其实私下里面,都是提供的融资中介服务。券商的投行,财富管理中心,很多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融资中介都是他们一块很大的业务。信托,融资中介的服务,做的就更多了。撮合技能,是升级版的通用技能加各种专业技能,尤其是大项目。以上以券商为例做了个岗位技能分析。题主的困惑在于,只看到了一个经纪业务,这是各条业务线里面,最不需要技能的一个,只需要通用技能的营销能力就可以了。如果题主想了解的是交易方面的技能,在经纪业务部门或者岗位上面,的确不太能见的到。第三个问题:哪些岗位才真正称得上金融行业?前后台,各个岗位,都称得上是金融业。没有金融IT,交易员怎么交易?没有结算,交易赚不赚钱谁知道?没有风控,交易穿仓了,谁赔?没有客服,谁给你开户?没有客户经理,亏货客户赔钱的时候找谁撒气?没有基金经理,谁来进行大客户的资产管理?没有矿工挖矿,量化交易怎么开展?每一个岗位,都很重要,一环扣一环,都不可或缺。就算索罗斯吧,他也有交易员,他也有分析师。金融业现在高度发达,分工也高度的细化专业化,不存在题主预想的那样,有一个单颗的本质,刚好那个本质上面设了一个岗位,这个岗位就是干金融的,其他的岗位都是丫鬟,伺候这个岗位。当然了,索罗斯严格的说,不算是金融从业人员,他是金融从业人员的客户。第四个问题:不来虚的,到底谁能靠交易稳定盈利,以交易为生吧估计题主可能对这个技能更感兴趣吧。你在问题描述里面,说的的确是行业的普遍现象:从业人员,并没有行情分析能力,更不用说靠交易挣钱的能力了。看盘……这个……技巧,的确不算啥技巧啦。是个人,都会看盘。徐翔看盘复盘能挣钱,不是因为他“看盘”了,而是他看到了背后的暗流涌动,察觉到了金钱流动的轨迹和规律。光盯着显示器看,把显示器看炸了也没用啊。看盘,实际上是为了看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将要发生什么,我该如何应对并作出正收益预期的交易决策。其实这个,才是交易里面,最核心的技能。这个不是销售那样的通用技能了,而是金融特有的神奇技能。钱生钱的本事。职业投机客,以交易为生的能力。第五个问题:金融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答:效率。有人说,金融不直接创造价值,所以金融本身没有价值。如果没有通货,没有银行体系,没有资产证券化,没有资本市场,没有风险管理,没有财富管理,大家都退回到物物贸易的阶段,就知道金融的价值了。人类的经济行为,不外乎两个,一个是劳动,一个是交换。金融既给劳动端提供了血液,又加速了交换的效率。这就是金融的价值和真正目的。也有很多人认为,金融的价值是未来对现在的贴现。这么说也对,这也是金融的价值之一。但金融更核心的职能,还是效率。有了金融,商品交换的摩擦成本,才被降低了无数倍,从而才能形成流动性,从而才能形成产业化和各种文明生态。而互联网金融呢,又把传统的金融模式的摩擦成本,进一步降低,流动性空前放大,生态效应也空前放大。这就是金融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比有形的商品,价值更高。第六个问题:计划是做到投顾,再找机会进基金公司,这样的想法是否可行?或者幼稚?有追求是挺好的,不幼稚。做投顾,如果一直在经纪业务里面打转的话,也没什么大前途,除了升华自己的通用技能。毕竟,现在卖通道,都可以手机开户了,互联网金融杀伤力太大,佣金会越来越低,如果只靠佣金获取收入的话,这是个越来越贫瘠的矿。投资咨询,可以拿到咨询费的话,也不错。但是长期能稳定赚钱,投资咨询,才能一直有咨询费拿,不然客户一亏就跑了。既然你都能长期的稳定帮人赚钱了,那为啥还要靠咨询费来获取收入呢,应该追求更高的收入,那就是业绩分红。本事大了,进基金公司,这个思路,也没错。一些非常优秀的私募基金,也能学到很多东西和机能。不过还是无法给出具体的建议,信息不足,怕耽误你。给个案例你参考下,也可能没有参考价值。前阵子一个朋友,刚毕业,南京大学的,问我是去资金信托好,还是南京证券好,还是去瑞华投资好,我说这三家公司都挺好。去哪家都挺好的。后来她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决定去了紫金信托。这种能决定人很长一段时间人生的建议,是不好开口帮人拿主意的。因为责任太重大。好了,她可能觉得是她能力强,不好了,时时想起来,认为是听了你的才去的,心里也不是滋味啊。好了,该说的都说完了。打了这么多字,题主快给个赞吧。利益相关:金融从业人员
金融就两种岗位,一个叫承揽,一个叫承做。承揽需要掌握找钱、找项目等两三种技能;承做需要掌握反洗钱、信用风险管理、抵押物评估、金融市场和金融理论、流动性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线性代数等两三百种技能。————————————————————另外跟自以为是的外行没必要讨论专业问题,反正在他们眼里保险就是到处打电话骗钱,银行就是每天数钱加态度差,证券公司就是帮人开户骗人买股票,反正牛散都不是金融科班,高手在民间嘛…他们开心就好。—————————————————————有知友提示说还有承销,我觉得从某种程度上看承销与承揽的技能类型差不多…所以就没有分开说了…
我自己的理解啊,金融行业的工作分两大类吧——一类依靠劳动力,做的是对接买卖、促进资本市场资金流动效率高端中介的行当,本质是服务业;一类依靠资本,做的是投资。金融服务业范畴就大了,银行、会计事务所、券商,技术含量也是差别很大。但是服务业,说到底就是乙方,除非手中握有非常强势的资源或者门槛很高的技术,否则很难形成差异化。大多数服务业的从业人员都要靠大量投入工作时间来形成自己的竞争力,被认作是低端也不奇怪。投资行业相对来说投入产出比明显是高的,但是由于风险也奇高无比,所以对从业者要求也是蛮高的,要么有钱,要么有能力咯。另外说到专业技能,我不知道你所谓接触证券行业接触的是哪些人,券商营业部?大牛散?反正我所接触到的二级市场机构投资圈(包括买卖方),应该是平均从业者学历素质最高的圈子之一。从业人员必备的技能包括很多种,快速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最近炒VR,VR具体通过哪些技术实现,产业链上下游都有哪些公司,分别有什么特点,要迅速搞清楚并不容易)、将信息独立思考转化为观点和结论的能力、沟通的能力都很重要,不过这些都是背后功夫,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很难体会有多难。看盘什么的真的算是最最基础不值一提并且也不是必备的低端技能了...
很多年前我在大学里有下面这样的思维过程:上数学课,一切都是理论的,算的都精准到不行,1/3就是1/3 不是0.333333世界看来是这样的:后来上物理课,小木车从坡上滑下来时间总是时不时有一些微小的误差,老师说这是因为摩擦力、风啊什么的各种因素,心想这真是一门不严谨的学科,和数学比精准度差远了,世界看起来是这样的:后来上生物课,看了这误差也是醉了,什么玩意,这你也能说是理论,这也能conclude有结论?后来上了经济计量学和金融。。。。感觉,之前学的那些学科好精准啊,经济计量一开始感觉就是,这些人因为数据噪音太大所以发明了一套理论来骗自己,因为数据都是这一个样子的:后来经过不断学习,发现这些理论确实有用,而且有些所学的技巧和知识确实能赚钱这些仅仅是学科特性,误差大不代表该学科不够科学不够严谨,往往面对越是复杂的情况和越是复杂的数据,越需要严谨的治学态度才能从嘈杂的数据中找出规律为后人所用。==========================================================好了,扯淡结束金融的作用是负责资源的调配与运作有些人疑问,金融看起来没什么技能含量,却拿着几乎是说有行业的最高工资为什么。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分配层级决定分配数量与质量就好像国王总是要吃最好的用最好的,因为是他来负责这个国家谁干什么谁拿什么谁用什么即拥有越高的层级上的分配优先级,就能给自己分配越多的资源。分配级别越高就能获得越高的利润,也许是因为他们越能洞察全局的走向供需的关系等等一些你仅在一角看不到的世界,也许只是因为贪婪会给资金分配更多的资源。而金融在社会中就扮演着这样一种角色,宏观经济最基础的模型就两种资源,人力和资本,金融就是负责资本的协调调配与分配。所以这是资源分配层级使然。与此同时,金融也通过上层资源分配协调的角色获得了足够的覆盖性,通俗的说就是,不管现在市场上什么火什么赚钱,我都能分一杯羹,因为这些行业的发展和运营都需要钱,而我就是提供钱的。
金融就是处理和钱有关的事情。你所接触的券商,银行保险,投资公司的业务只是最表面的东西,销售,经纪人干的事情无非就是拉入资金,及推销产品赚取一定费用(投顾有招揽及维护客户的作用)。但是后续深层次有处理钱的中转渠道和钱的最终投向。以股票基金为例,证券公司经纪人需要推销某个基金产品让手里有钱的投资者来买,然后钱汇集到基金账户,中转中有做数据统计风控之类工作的,然后基金经理决定资金投向哪些股票,股票从哪来?需要企业进行IPO,这又涉及到公司的高管进行一系列运作和企业需要进行的一系列会计审计等工作。中间涉及到的金融人员各有分工不同。比如会计事务所,券商投行业务部等等。股票上市交易中又会有不同的个体或组织来参与交易或者进行交易背后的维护工作。如此延伸下去可以涉及到非常多的金融从业人员,因此我觉得你可以先想想你想去哪个环节做细分的工作,选好了努力方向就努力去做(当然有些工作需要门槛很高,你需要结合自身能力条件和兴趣来考虑),当你的经验比别人更多能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事情就算是get了金融技能吧。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我的经验也不算是很足,但是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所谓金融,金融学的普遍解释是资金融通的全部过程,也就是资金从提供方转移到使用方,然后在这个过程产生了增值,这也是我所理解的金融。那么,金融是否具有技术含金量呢?这是肯定有的,不然华尔街有人赚钱风声水起,有人一辈子默默无闻不堪重用,回到国内也一样,有人风起云涌联动着国家经济命脉,而另一帮人却在另一个不知名的地方默默的粪斗着,幻想着,这就是区别,你可以说你能编两个程序让我的电脑系统死机,我也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投资方式让你赔得倾家荡产,血本无归,术业有专攻而已。金融人人熟悉了都能做?那么反问一句:你编程的难道不是谁熟悉都能编吗?对于熟悉这类很难定义的词语,真心不能随口一说滴。不然你对程序熟悉,有本事你独自创立与windows 安卓,iOs不同的系统给我看看,世界对金融熟悉的人多了去,有几个是巴菲特?有几个是索罗斯?世界对心理学研究的人又何尝少,又有几个马斯洛?对编程熟悉的又何其多?乔布斯,比盖茨有多少?以自己的短处和他人长处比真的有必要吗?当然金融业确实只要会一点点都能工作,但却不是没学过金融的能做通做精的。那么,哪些才能算是金融呢?在我认为,凡是涉及资金交换的都可以算金融,比如你在市场上买了一袋米,这也可以是,不然每年国家统计的居民消费指数从哪来?比如你在证券交易所开个户,这也算参与了金融活动,也就是说它无处不在。你给自己定的计划确实差了些,我的想法是,既然都是干金融,为什么不积累点经验,然后自己做一个自由的投资者?而非要为他人赚钱呢?做自己的投顾不是更好?^_^
总结起来就二类:1、拉皮条。 2、投机倒把
我以前是做程序的,现在从事互联网金融方面的运营工作,我从个人角度出发,讲讲这个问题,技能我给他分为狭义技能和广义的技能,狭义的技能是我们一眼就可以看破的,比如我以前的写程序,大家都知道会程序可以写出软件,起因、结果非常明了,又或者做厨师,会做菜,就能烧出菜,好不好吃另说,你文笔好,写的文章就是好看,你再从结果逆推回去,也很容易,你看到一个菜,你知道这个厨师一定会一项做菜的技能,你看见一个软件,你知道一定这个作者会编程这项技能,这些显而易见的技能都属于狭义的技能,而广义的技能是什么,你一眼甚至很多眼,你也看不破,摸不到,比如企业管理,现在谁能很精准的像理解做菜一样阐述清楚管理到底做了哪些事? 天猫双十一突破920亿,这是结果,那么我问你是哪些技能导致这个结果的发生?是程序员程序写的好吗?显然不可能,但是又缺不了,如果程序一直报BUG,显然也到不了920亿。所以,广义的技能实际上不是一个人的技能,是一个团队的技能,你比如开个软件公司,一个程序+个销售,甚至有的程序员自己就懂点销售的,都完全可以撑起门面,但是金融公司,你单纯的靠一股力量是掀不起大风大浪的,他需要一个完整的团队来运作,拿P2P来说,他需要一个网站,所以他需要一个程序(当然你也可以外包),他需要拉投资人,所以他需要市场、客服(也就是你所谓的负责喝的那部分人),拉来的钱要投出去才有意义,又要有负责后面投资的部门,投资也不能瞎投,所以需要一个风控的部门来控制风险,那么投出去的钱万一回不来咋办,那得有个催收的部门,而所有的这些人不能无目的的工作,所以他们需要一个领导,既懂网络又懂管理又要懂市场,能树立目标,可以制定计划,分派任务,考核指标,所以需要一个运营部门,而这些部门的这些人整合到一起,才能发挥金融的作用,保障资金良性流通,不至于让资金因站岗荒废利息,也不至于让投资血本无归,含泪而终。而你要做的,是选择在整个体系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光会喝酒没有用的,投资人不是傻子,都自己的钱,不是演电影,喝几口小酒就给你几万,你要让他信服而不是喝服,喝,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但你自己必须有过硬的本领和对行业的认知,人家想了解最近股市怎么样,你端起杯说:“来,感情深,一口闷!”,谁会鸟你?你得能根据近期各种指标和市场表现给出一个非常潇洒的分析,分析完了,再来一句:“走一个”,这才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光吹牛逼,人家想了解你们公司的投资走向和回报情况,你能结合市场情况和数据给出一个有理有据的证明,而这些都是需要去学习和磨练的,在广义的技能领域锁定自己的狭义特长。
楼主思考的“金融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相关专业、身处业界的人都问过自己。中文字面上理解是“资金的融通”,英文Finance里面可以理解成财务,融资等等。当我问自己怎么样直接地简洁地理解这个行业以及这个行业存在的意义的时候,我找到的一个可以替代的词是“流动性(liquidity)”。这不是个精准的词,但是也不能奢求太多不是?定义这东西,本来就是模糊不清的。只是流动性这个词,能够给我们更直观深刻的关于金融这个概念的理解。微观层面上讲,先把流动性理解为就是“资金”,个人的流动性,企业的流动性,机构的流动性的管理、交易就是金融。在生命周期理论中,流动性管理的意义基于的普遍承认为事实的假设是:“‘人’总是倾向于平稳化自己的效用”。个人年轻的时候流动性少,中老年时候反而有过多储蓄,贷款产品可以帮助你将未来的流动性折现到现在,让你年轻时候不至于那么惨。个体在疾病、灾故时候亟需和平时一样的效用,保险产品就是将你平时的流动性,别人的流动性,社会积累的流动性(保险基金投资的收益)在此时对你补偿。企业在初创时候,茁壮成长时候,战略转型时候,成熟稳进时候,都会有不同的流动性状态和需求,而期间会有PE/VC产品,中层融资产品,公开募股产品,再次公开募股产品,各类债券产品来提供/消耗流动性。机构在提供上述产品的过程中,也需要管理自己的流动性,一是要和售出产品的流动性相匹配,保证自身灵活运营,二是参与市场,获得收益。在机构中,流动性有更加宽泛的理解,不局限于资金,而也包括了容易流动的资产,以及各类资产流动的容易程度。关于‘人’的流动性管理、买卖,其实有些简单深刻的理论来支持我的想法,一个是收入效用曲线的递减(凹函数),一个是态价,还有就是等价测度。通俗地来说,对这些稍有理解的话,就会明白不同的市场参与个体在不同状态对一块钱的定义、估值都是不同的,譬如不考虑利率情况下,机构钱很多,所以他的风险偏好几乎是中性的,可以用概率测度来衡量其收益风险,好年景一块钱值五毛,坏年景一块钱值五毛;但是穷光蛋在没有饭吃时候的一块钱可要比一块钱值钱多了,所以穷光蛋对此时一块钱的估值是九毛,好年景是一毛钱,此时机构可以卖保险现在给我一块将来没饭吃时候给你一块五,机构的收益是+五毛,穷光蛋的收益+四毛五。Win-win!当然,流动性管理、买卖的作用还有很多放大的正效益(synergy)。在平稳了流动性和效用的同时,会产生更大的积极副作用。譬如,企业上市后拿到的融资,虽然是市场对它基于现在财务、经营状况未来现金流按照预期收益率的折现,但是企业因为拿到未来流动性,当下的财务、经营必然受到促进(当然估值也考虑了这个动态的过程)。企业的生产得到促进,社会的生产进步得到推动。微观层面暂且讲到这里,宏观层面上金融(macrofinance)更也可以理解为“流动性(liquidity)”。国家、央行对流动性的管理,国与国之间流动性的管理。大部分对个体流动性的金融意义的理解,放诸于宏观金融亦可以作相应的阐释。消费、投资、国际贸易这些环节在以货币为价值标识的体系下的健康运作需要流动性的管理。这个层面上,流动性可以理解为就是货币。如果经济中的货币量不恰当,那么经济会遭受不同程度的痛苦,例子不胜枚举。最完美的状态是,经济中流动性的供给满足需求并略有盈余。暂且答到这里,待更。关于行业人员的技能,我想说这个行业很大,四大行的总资产差不多每个二十万亿,人员众多,许多的这么大的机构需要很多螺丝钉来将产品真正实现到市场,真正满足社会对流动性的需求。所以卖保险的、放贷款的、推销基金的都是辛勤的从业人员。大家需要的是一般性的通用的职业技能,当然也要对大的金融行业有了解(sense)。而设计管理产品、机构业务、交易等等需要更加专业的技能和知识。不要对技能这个词定义太狭隘了,太fancy了,并不是在车库里码代码才是技能,我清楚地知道,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如果非要是有开拓性地创造,geek一点才叫技能,那么你叫做IPO的,做并购的,做法务的,做税务的怎么活(虽然人家比我们有钱),遑论做后台支持工作的同胞。哪些岗位才称得上金融。我也许能给你想要的答案:华尔街叱咤风云的大投行大基金的一线交易人员才是成功上位的金融人士!这样的理解太狭隘了,稍微宽泛一点,投行的投资银行部门,交易部门,基金经理,资管投资管理人员,不过这貌似也是行业冰山一角。其实我猜,你想问的就是行业的核心机构,核心业务,核心岗位吧。大概就是上述的一些真正操作方交易的买卖方岗位。殊不知,企业财务也是金融,社保基金也是金融,家庭办公室也是金融,私人银行也是金融。。。可能你认为在机构里面做HR什么的就不是金融从业人员了,我也倾向于认同。但是你却不能排除辛勤劳作在风险、合规部门的同志不是从业人员。毕竟,证券公司的合规和互联网公司的合规还是不同不是。上了贼船就得看这一片海的风浪,合规的同志要紧盯一行三会,HR要把握行业需求等等。所以,我理解上述岗位都应当是金融行业从业人员。
现在在P2P,小贷公司做个业务员,都觉得自己是搞金融的,团队经理大肆宣扬“我们做着未来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未来产生富翁的行业。”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