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研究生考试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在职研究生课程...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您现在的位置: >>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10- 张老师
华北电力大学介绍
免费咨询-电话回拨
学校名称:
华北电力大学在职研究生 -
* 请在学校名称后填写所选专业名称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咨询内容:
咨询老师会在一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
学员服务电话:010-
在职研究生报名咨询
 咨询电话:010-
 值班手机:
 QQ群号:
在职研资讯报考
????????????
费用(元)
华北电力大学SMBA优势:
&&& 1、师资阵容强大,独特的双导师制度。社会知名企业家联合专家学者,为你的未来保驾护航;
&&& 2、优势明显的电力特色,电力行业中的"黄埔军校";
& &&3、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如组建MBA讲坛、各种兴趣团队;
&&& 4、享受与MBA一样的教学资源,为取得MBA学历、硕士学位铺平道路;
&& &5、面试通过有保障,成绩优异的学生可申请奖学金;
&& &6、优质的人脉资源,将成功有效传承;
&&& 7、学习方式灵活,工作学习两不误。
&&& 8、完全接纳大专生源,同样的考核与录取标准。
&&& 9、免试入学,英语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
&&& 10、通过一月份全国MBA联考的学生,可转北京户口。
&&& 11、与优秀的辅导班合作,为学生提供双保险。(学生自愿参加)。
&&& 报名时间:
&&& 即日起开始报名,课程时间为两年。
(限额招生,请同学抓紧时间报名)
学校名称:
预报专业:
学生姓名:
联系电话:
&&& 免费在职研究生招生咨询例会将提供以下免费咨询服务:
&&1、在职研究生的政策法规、报名流程、报考条件、考试内容、考试难度、学位申请讲解;
&&2、各学校在职研究生专业优势、方向设置和培养目标解析,方向选择建议;
& 3、各学校在职研究生最新招生动态、开课时间、报名手续、报名要求及特殊规定;
& 4、各学校在职研究生招生专业学习费用、班务管理、考试形式、考试科目、论文答辩等规定。
&&&&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免费在职研究生招生咨询例会":
& 1、线上方式:QQ:&& QQ群:&& (周一到周六8:30-18:00)
& 2、电话垂询:010- 张老师&&&& (周一到周日 8:00-22:00)
& 3、现场咨询:华北电力大学校内(现场咨询需电话预约或在线登记预约)
& 4、周末免费在职研究生招生咨询例会!&&&&
& (周六9:00-17:00)
&&& 届时,将有在职研究生招生老师现场指导,耐心解答学员疑问,详细解读各大高校招生简章,深入分析专业发展前景。我们将为您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提供科学的建议,帮助您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业规划,大大节省您的时间、财力。
学员报名服务中心: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48号北京科技会展中心2号楼10层10A()
咨询电话:010-
传真:010-
育路网-百万会员学习社区:
北京育路互联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3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GCT专业考试通知 - 在职研究生的日志,人人网,在职研究生的公共主页
(不)在职读研≠在职考研,在职读研就是在职人员攻读硕士生学位,而在职考研指的是在职人员边工作,边学习,参加每年一月份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惊讶)两者的报名考试时间、复习侧重均不相同,童鞋们千千万万别把自己的人生规划给搞错了。(谄笑)(详细内容: )
共1768篇&&
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GCT专业考试通知
2012年研究生入学第二阶段考试的通知各位考生: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有关文件精神,现将我校2012年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第二阶段考试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第二阶段考试GCT成绩分数线
有学士学位考生分数线无学士学位考生分数线
210分210分
182分194分
182分190分
206分206分
182分254分
182分210分
182分184分
182分194分
182分182分
182分182分
二、第二阶段考试安排1、报到时间:参加我校第二阶段考试的考生于日8:00-16:00到学校报到。2、报到地点:第二阶段考试将在北京校部、保定校区同时进行。北京校部:北京昌平回龙观北农路2号教四楼B107保定校区:保定市永华北大街619号图书馆B座五楼3、考试时间安排:日(星期六)上午8:00&10:00专业课笔试;日(星期六)10:30开始综合素质面试。4、第二阶段考试费100元。
三、资格审查申请参加复试的考生将进行资格审查,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资格审查须提交:1.资格审查表:考生将《2012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在电子照片和人事部门审查意见处两处加盖公章。2.身份证、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等三证的原件与复印件3、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资格审查时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出示原件,留存复印件。
四、有关调剂事项根据我校生源情况,2012年我校机械工程、环境工程两个领域接受调剂。申请调剂考生须符合以下条件:1、报考院校为河北省高校;2、报考领域为机械工程、环境工程;3、今年GCT成绩在182分以上且具有学士学位。联系人:王老师& 6。
五、研究生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联系人北京校部:何老师,010-;保定校区:王老师,。特别提示:所有参加第二阶段考试的考生均需在12月28日下午5点前登录我校招生系统(http://202.204.65.207:8080/zzgs/index.asp)核实本人复试资格并选择培养地。附件一:;附件二:&
动力工程(设备监理)简介:为了满足高级设备监理师的需求,经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和中国设备监理协会协商,就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与职业认证资格考评直接对接达成协议,从2010年起,在全国十所院校的七个工程领域招收培养工程硕士(设备监理)研究生。华北电力大学是首批10所工程硕士(设备监理)研究生招生培养单位之一,可招收培养动力工程(设备监理)研究生。动力工程(设备监理)研究生在毕业获得学位的同时,享...
阅读(352)|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电子图书馆
今日格言:正在加载...
2010年华北电力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发布时间: 10:42:02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博导简介
(按拼音排序)
艾欣,男,1964年1月生,汉族,吉林市人,分别在南京工学院()、中国电科院()和华北电力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中国电科院博士后(),英国布鲁内尔大学高级研究学者(),现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力系统研究所所长。
从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与恢复控制;电力经济分析等。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被3大检索收录论文20篇;曾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已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生70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TS10030)第一负责人;北京市“电气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第一负责人;北京市精品课程《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第一负责人;多次获得校级教学优秀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第一作者);教育部“电子信息及电气工程类”本科教育专业认证专家。
作为负责人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子课题“微网及含微网配电系统的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EUROSTAG软件的二次开发及应用”、“可视化供电系统输电能力计算软件开发”、“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的研制”、“华北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及其分步实施策略研究”等,累计科研经费380余万元。主讲研究生《电力系统分析》、本科生《电力系统分析基础》和《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等课程。
联系电话:010-;010-(FAX);
19739200220077-9IEEE(PMU)IEEEInstitute on Power System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frastructures for the Future (CRIS)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Power System Optimization
510973111203170SCIEI40120081(2004)(IEEE General Meeting)APSCOM, CRIS, ICEE, 8(RGC)IEEE TransactionsIET ProceedingsEuropean Trans.2005
联系电话:010-
崔翔,男,1960年5月生,山东。1982年1月毕业于华北电力学院理论电工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4年7月毕业于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理论电工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8年4月毕业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加速器物理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1年被晋升为教授,1993年9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电磁场分析、测试与电磁兼容”部级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务院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第四、五届学部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校电磁场教学与教材研究会理事长等学术职务。在国际学术领域,兼任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电磁场与电磁兼容工作组(C<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30" Month="12" Year=".01)成员,《IEEE电磁兼容会刊(IEEE Trans. on EMC)》副主编,《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计算与数学杂志(COMPEL)》编委,是IEEE高级会员,IET资深会员(Fellow)。
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1988年),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88年),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研究类)和青年教师基金(1989年),全国优秀教师(1991年),国务院政务特殊津贴(1991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1993年),全国电力工业劳动模范(1994年),首批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1995/96年),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2000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3年),北京市教学名师(2007年)。担任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主要从事研究方向介绍:主要从事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电力系统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大型电气系统接地技术、强电磁环境下电子设备电磁兼容、光纤传感技术等学术方向的研究工作。
主要科研项目介绍:近年来主要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公司1000kV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和800kV直流输电工程相关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
主要科研成果介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指导张波的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提名,指导吴茂林的学术论文获IEEE学会电磁兼容分会年度最佳学生论文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被SCI收录的学术论文50余篇。
联系电话:010-
方勇杰,男,1964年7月生,汉族,河北蔚县人,1996年8月获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稳定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分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是IEEE高级会员,IET会员,CIGRE会员,CIGRE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
主研方向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分析与控制。所开发的“OPS-1紧急控制在线预决策系统”,是国内外首例采用在线优化决策技术并投入工业运行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荣获2004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完成“大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荣获2006年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提供了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适应控制技术和装备,实现了OPS系列“安全稳定定量分析与控制在线预决策系统”和“FWK-300型分布式稳定控制装置”,并得到推广应用。领导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稳定在线分析与决策技术核心计算软件,使我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量化分析、优化决策的理论与实践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组织开发的分布式稳定控制装置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达到国际同类装置的先进水平。参与开发的“江苏电网安全稳定实时预警及协调防御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实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大电网“集中协调,分层控制”的自适应紧急控制系统,并荣获2008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目前,作为技术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广域信息的电力系统安全预警、保护和控制”,以及相关领域的国家电网公司重点科技项目2项、南方电网公司重点科技项目1项。
荣获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奖、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荣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中央企业优秀归国留学人员”、“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首席科学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10余项荣誉称号。
发表论文49篇,其中在国外权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14篇。
联系电话:025-
顾雪平男,1964年2月生,汉族,河北省人,1985年在华北电力学院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在华北电力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年香港城市大学副研究员,年香港城市大学高级副研究员,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访问教授。现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副院长。兼任河北省电机工程学会输电专委会副主任、《继电器》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电力系统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研究领域涉及电力系统安全和稳定评估、故障诊断与系统恢复、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等。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与恢复控制、电力系统稳定评估与控制、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与恢复处理、智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目前负责在研项目2项,河北电力公司科技项目“沧州电网在线故障诊断与恢复处理系统”,河北电力公司科技项目“电网黑启动的方案研究”。
负责或参加纵横向科研项目17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和博士点基金项目等),其中先后负责承担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国家电力公司重点科技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在《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和《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国际、国内权威期刊和大型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EI收录40篇,ISTP收录11篇。已培养毕业博士生1名、硕士生28名,目前指导博士生7名,硕士生17名。主编公开出版教材一部。
先后获得电力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保定市第七届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1996)、第二届保定市青年科技奖(2001)、南瑞继保奖教金(2002)、华北电力大学科技成果一等奖(2006)。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与恢复控制、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与恢复处理、智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联系电话:0312-7523291
韩民晓,男,1963年7月生,汉族,陕西乾县人。198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7年、1995年分别获华北电力大学工学硕士与博士学位。从1984年开始,一直从事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研究。曾于1992年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在英国女皇大学从事电力系统智能控制方面的研究。于1998年至2000年作为中国教育部与日本文部省联合选送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在日本神户大学开展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的研究工作。现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柔性电力技术研究所所长。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开展的课题包括:高压直流输电与FACTS技术、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电力系统建模与仿真等。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发改委行业标准与技术法规重大科技项目、留学归国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基金等基金项目和国家电网公司、地方电网公司及企业等多个单位的合作项目。与包括英国、日本、加拿大、沙特阿拉伯在内的多个国家开展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先后发表论文50多篇,完成专著4部、通过省部级鉴定2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曾获得国家电力公司科技进步奖等奖励。
联系电话:010-
E-mail: hanminxiao@;
郝建红,女,汉族,1960年5月出生,石家庄市人,2003年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获等离子专业博士学位。04.5在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做客座研究。现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
主要从事物理电子学和电磁理论及应用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高功率微波源理论及技术、强辐射束注波束相互作用等方面具有多年的研究经历。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863计划课题“高功率微波源特性的理论研究”和国家攻放课题“综合孔径雷达干扰技术”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和承担了863强辐射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课题“减小和抑制二次电子倍增效应的途径研究”、科技部国际合作科技项目“特高压电网二次系统的电磁兼容及可靠性技术研究”和“基于混沌控制的信息加密技术”等省部级科技项目。在Phys.Rev.E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文章近5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SCI检索11篇,EI检索15篇。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强辐射理论及高功率微波源技术、电磁理论及应用、非线性系统及混沌应用技术等。
联系电话:010-
黄少锋,男,1958年2月生,汉族,福建省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导师,现任华北电力大学四方研究所副所长职务。特高压建设专家委员会二次组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仿真。
黄少锋教授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理论、故障分析理论和微机保护技术等方面均取得显著的研究成果。参与主研了国内第一台“微机距离保护”及第一套“微机高压线路保护”,这两个项目的研究填补了国内在微机保护研究领域的空白;主持或参与研究的多项科研成果均处于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首次提出“按相补偿”原理,跳出传统
~30个电流等效为简单的2个电流,十分有利于TA饱和的判别,可以判别2~3ms的极端饱和情况,并使得繁琐的计算和判别难题更简单、有效和可靠。
项,获项,项、三等奖1项,电力部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项,
多篇,并与杨奇逊院士共同编著了《微型机继电保护基础》(第二版、第三版)的高校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被评为电力类和北京市精品教材。
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励磁支路非线性特性的变压器保护新原理的研究”,“大型变压器内部故障暂态仿真及其新保护原理的研究”和“特高压可控电抗器新型保护”的研究项目以及750kV、1000kV超/特高压线路保护的研究。
联系电话:
E-mail:& &huangsf@
李成榕,男,1957年3月生。1982年和1984年在华北电力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89年在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年在美国南卡洛莱纳大学做博士后,2001年作为访问教授在美国伦塞勒理工学院工作。目前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高电压与电磁兼容实验室”主任,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IET 资深会员(Fellow),IEEE 高级会员(Senior Member),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委会委员。
研究领域:高电压设备的检测和故障诊断、电气绝缘技术、气体放电与应用、电介质材料的诊断与应用。
主要研究成果:已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18篇被SCI收录,获专利14项,获省部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
联系电话:010-
E-mail:&& lcr@
李尔平,男,1962年11月生,1992年1月毕业于英国谢非尔德哈兰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同年在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客座教授,兼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IEEE Fellow,美国电磁科学院院士(Electromagnetics Academy in USA),香港城市理工大学外聘学术顾问(External Academy Advisor)
主要国际奖项:
&#61607;&& 2008 IEEE Fellow,
&#61607;&& 2007年获新加坡工程杰出成就大奖,
&#61607;&& 2007 IEEE EMC 卓越讲师( IEEE EMC Dishtinguished Lecturer),
&#61607;&& 2006年获美国IEEE技术成就大奖(IEEE Technical Achievement Award),
&#61607;&& 2006 IEEE Symposium Chair Award,
&#61607;&& 2005法国外交部国际技术交流奖。
主要学术兼职:
&#61607;&& 2007年起《IEEE电磁兼容会刊》副主编,
&#61607;&& 2006年起《IEEE微波与无线器件通讯》副主编,
&#61607;&& 2006《IEEE电磁兼容会刊》特邀编辑,
&#61607;&& , IEEE EMC新加坡分会主席,
&#61607;&& 第17届(2006)苏黎世国际电磁兼容学术大会执行主席,
&#61607;&& 第19届(2008)苏黎世国际电磁兼容学术大会和亚太电磁兼容学术会议执行主席,
&#61607;&& 第15届(2009)亚太微波学术大会技术委员会主席,
&#61607;&& 2009 General Co-Chair of International Sympsoium on Nano-plasmo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近五年来,李尔平博士发表国际期刊论文65(SCI)篇,及国际会议论文70篇,其中有60篇被EI收录;与他人合著出版专著3部。
李尔平博士从事的高速电子系统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电磁兼容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他首次提出了自上而下混合等效数值场与路的技术,解决了复杂多层电路系统电磁抗干扰仿真的问题;他提出采用电子调模式混合式混响室电磁兼容抗干扰测试新技术,并获得美国发明专利;他还提出了模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电子系统封装电磁特性及信号完整性的分域网列方法等,并获得美国IEEE技术成就大奖。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计算电磁学, 微纳电子及其系统集成的电磁性能的研究,Signal Integrity &Power Integrity, EMC/EMI 及Nanoplasmonics 的研究
联系电话:
E-mail:&& elelep@nus.edu.sg
李庚银196451996SAC/TC82IEEE
973301122000240130SCIEI
10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现代电能质量管理及相关电能定价策略研究”
Emailligy@
李和明,男,1957年生,1981年华北电力学院电力工程系理论电工专业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浙江大学电机系电机专业工学硕士学位。现任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
主要从事“交流电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交流电机及其系统分析与监控”、“大型发电机安全运行与寿命评估技术”、“风力发电机运行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领域的研究。研究成果“汽轮发电机饱和数学模型”、“分裂绕组转子同步发电机的数字模型及其特性分析”获能源部1991年科技进步奖;“同步电机暂态分析的统一模型”获电力工业部1993年科技进步奖;开发的“7.5kW钕铁硼永磁同步电机研制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1993年通过河北省科委鉴定,1996年获电力工业部科技进步奖;“异步电动机初发故障在线检测仪”2005年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技术鉴定,结论为:国际先进水平;“配电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模拟实验系统的研究”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验收评审,结论为:国内领先水平;“汽轮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在线诊断系统”2006年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技术鉴定,结论为:国内领先水平,2207年获得河北省和中国电力技术进步奖。发表论文180余篇。
目前主要在研项目有:大型汽轮发电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基于弱交流系统联网的混合风力发电机组的协调控制;大型异步电动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基于交叉特征的发电机故障诊断技术新理论研究。以上项目来源主要是: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和电力企业合作项目。
联系电话:010-;
李琳男,1962年生,1997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8月-2007年8月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国际雷电研究中心作访问学者(客座教授)。现为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论电工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际电磁场计算学会(ICS)会员。
教学工作:主要讲授“电磁场”、“电路分析基础”、“电气专业英语阅读”、“瞬态电磁场时域分析方法”和“电磁场数值分析新进展”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同时承担部分函授生集中教学任务。分别于1999年和2000年获华北电力大学教学优秀一等奖和“教学十佳青年教师”称号。2003年8月获得河北省教学名师奖。
科研工作:主要科研方向为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电力系统电磁兼容。参加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电力公司重大科研项目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1998年11月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0年3月获得华北电力大学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2002年3月获得华北电力大学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2001年5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工程涡流问题的分析与验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成果学术专著1部。
在《IEEE 磁学会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国际、国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多篇论文被国际著名文献检索工具(EI, SA, ISTP)收录。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杂媒质中大导体周围瞬态电磁场的快速并行计算方法”和河北省自然基金项目“超高压输电线路遭雷击时的瞬态特性分析”各1项,其他在研的省部级项目2项,企业横向科研项目3项。
联系电话:
李卫国,男,1954年7月出生于北京市,81.12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得高电压技术及设备专业,获学士学位;87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理论电工专业,获硕士学位;9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高电压技术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曾担任湖南省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能源部优秀中青年教师(93年),湖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94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科技工作先进工作者(98年),被选拔为湖南省第三批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99年),湖南省普通高校首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00年)。
主要研究方向1: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080803)。在此方向上,主要关注各种电气设备的绝缘劣化信息的提取和判断装置的研究。主要工作包括:检测方法研究,相关的电子电路的设计(单片机、DSP、无线信号传输、光信号传输等),特殊传感器设计,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及算法,试验及数据的分析整理等。除本专业考生外,欢迎对电子制作有兴趣或数学功底好、写作能力强的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物理等专业考生报考。
主要研究方向2: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080802)。在此方向上,目前主要关注各种数学方法、电网络理论在电力系统分析中的某些点的应用,以及相关软件的编制。不排除根据来自电力企业的考生提供的生产实际需求组织开展研究的可能。欢迎数学及电网络基础好的考生以及电力企业考生报考。
目前主要研究项目:
智能机器人与电力设备检测(飞行、液体中潜航等)
相控阵列多目标定位(变压器故障定位、雷电定位)
绝缘综合监测
真空开关安全监测
大气过电压及内部过电压特征值检测技术
电力设备及试验管理软件
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a. “消弧线圈自动补偿装置”,获电力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及湖南省教委科技进步奖等奖励(93年)。
b. “消弧线圈自动调整系统”,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03年)
c. “真空开关真空度在线监测”,获湖南省电力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d.“变压器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的研究,围绕该方向主持了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中青年资助项目、湖南省电力工业局科技项目等课题的研究;
e. 主持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室建设,获得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f. 工科专业电路课程教改的研究与实践,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联系电话:010-
李永倩,男,1958年8月生,汉族,河北省新乐市人。1982年1月毕业于天津大学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4月毕业于天津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2003年9月毕业于日本群马大学电子情报工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1年11月至1992年11月和1996年10月至1997年10月期间,作为访问学者先后在日本大阪大学和群马大学从事研究工作。负责讲授的本科生《光纤通信原理》课程被评为河北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2005);多次被评为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并获南瑞继保奖教金。现为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光纤通信与传感、微波通信与传感、无线通信、现代传感与测量技术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在“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Applied Optics”和“光子学报”等国内外权威性期刊和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19篇,SCI收录3篇,EI收录15篇。
近几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项,其中在研项目3项。负责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光纤温度链及测量技术”()、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新型光纤布里渊温度与应变分布同时测量方法研究”(教外司留[号)等项目的研究,曾主持华北电力大学与日本群马大学合作研究项目“关于新型光纤布里渊散射传感技术的合作研究”(日本文部省基础研究(C) (2),课题编号:)
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现代电磁测量技术;2.电气信息技术:(1)信息传感与测量技术,(2)信息传输网技术。
联系电话:&&& &&&&&
E-mail:liyq@&&&&&& liyq@
梁贵书,男,1961年11月生,汉族,河北井陉人。华北电力大学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现任电力系电工教研室主任,全国电工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曾获河北省优秀教师等称号。
长期从事电工理论和新技术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有电网络理论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系统电磁兼容、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防护。近5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近60篇,其中被三大检索工具收录30余篇,出版教材3部;先后完成科研项目 8 项,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
联系电话:&&
刘教民,男,生于1958年7月5日,现任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博士生导师。1998年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电机与电器专业,获博士学位。1996年任教授。获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称号,河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兼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机电工程学会可靠性专委会常务理事,河北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专家顾问委员。
1.主要研究方向:
低压电器开关电弧运动机理及仿真研究
新型高帧频信号检测及电弧成像理论研究
2.主要科研成果:
多媒体图象处理及基于网络高速传输的研究(696051)
基于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的异地制造系统研究(600248)
无位置传感器开关磁阻电动机智能控制研究(601043)
基于免疫功能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研究(F)
基于三层网络结构的新型智能断路器的研究(F)
低压电器电弧仿真研究(603378)
电机综合参数测试与分析虚拟仪器的研究(F)
刘教民教授治学严谨,学风正派。在国内外科技刊物和会议上共发表科技论文200余篇。刘教民教授在国内最早把高速图像采集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电器可靠性研究,在国内在低压电器智能化研究方面,提出了可靠的高精度信息采集、分析方法及基本算法,实现了一些低压电器产品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使低压电器产品的设计更加科学和准确,有利于提高电器产品的可靠性,为我国在低压断路器等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在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在支援河北省经济建设和企业科技发展方面做出了比较突出的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刘连光,男,1954年2月9日生,汉族,吉林汪清人,1994年获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硕士学位。现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1991年获“能源部优秀中青年教师”荣誉称号。2001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北京市一等奖等奖励。2007年、2008年分别获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誉称号。
刘连光教授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运行、分析与控制和电能质量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首先提出的“空间天气对我国电网的影响”研究工作取得了优秀成果和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20086空间天气Risto PirjolaESADr.Mike HapgoodESWW-520094Space Weather受邀参加中国电机工程学会2007、2008年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2、23、24届年会等会议和科研单位做特邀报告20余次。现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专题会议召集人,2009年参加国家基金委“日地系统空间天气整体变化及其影响”重大研究计划的制定,并为“空间天气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牵头人。
目前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63”电网GIC监测装置产品化和预警系统开发30总计发表论文110余篇。社会兼职包括中国电力行业农村电气化标委会、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标委会委员和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磁干扰专委会学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空间天气专委会委员等。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刘文颖,女,1955年12月生,汉族,北京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导师。任国家863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评审专家。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相结合,并将研究成果实施于电网运行。主持承担1项省级自然基金、20余项电力企业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与恢复控制;(3)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
主要科研项目有:“自动发电控制(AGC)的研发和应用”、“电网智能调度决持支持系统”、“电网安全预警系统”、“电网安全防御系统研究”、“电压稳定性研究及应用”、“电网并解列问题研究”、“大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的优化配置研究“、“大电网运行特性及控制研究”、“电网反应连锁故障机理与预防模型研究”、“电网过网网损研究”、“电网优化研究”等。
研发并应用的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获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1项,获网、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多项。特别在电网智能调度技术和电网安全预警的研究和应用方面解决了数据拟合、实时可靠性评估、自动进行稳态和暂态计算分析、自动生成安全预警和调整控制报告以及实时动画描述电网运行状态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对电网现在、将来和离线研究多种状态下进行电网分析和预警。该方向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在国内核心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18篇。
联系电话:010-,
律方成,男,1963年8月生,汉族,内蒙古赤峰人,2000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气工程教学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及电器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从事电气设备绝缘机理、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等学术方向的研究工作。先后参加或主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科研基金项目、国家电力公司重点科技项目及企事业单位横向合作项目等2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40余篇。获国家专利授权2项,申请国家专利2项。
主要研究方向:(高电压于绝缘技术二级学科)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电气绝缘技术、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防护。
联系电话:
E-mail:lfc@
罗应立,男,1945年生,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与电器专业,1983年在哈尔滨电工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6.8在莫斯科动力学院电机系进修。现任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课程《电机学》负责人。
作为第一主研人研制的新型低噪声三相异步电动机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及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出版过“双速凸极同步电机的理论、计算与应用”等专著2本,“晶闸管电动机中的机电能量转换”等译著2本,主编教材《电机与运动控制系统》、光盘教材《电机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2本,发表科技论文90余篇。
研究方向为“大型交流电机及其系统分析与监控”与“电机节能控制及新型节能电机”。在第一个方向,目前正在承担三个国家级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临界失稳条件下同步发电机的复杂非线性模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关键技术研究”的课题“大型发电机电磁问题及机网协调””以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大电网安全模型理论和技术研究”,具体负责“异常状态下发电机建模方法”。在第二个方向上,正在承担关于新型稀土永磁电机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关于超高效异步电动机、超高效稀土永磁电机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并进行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课题。在电机节能控制方面,已经获得发明专利2项,目前正在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开展系统的研究。
联系电话:,010-
米增强,男,1960年6月生,汉族,河北省无极县人,1983年华北电力学院继电保护与自动远动技术专业本科毕业,1989年1月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津贴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曾任学校科研处副处长、教务处处长、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院长(兼)等职,现任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助理、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力系统自动化研究所所长。
近年来,主持完成了国家和省部科研项目与教学改革项目5项、企业委托科技项目20多项,获得河北省优秀新产品新技术一等奖一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国家专利一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被EI收录20多篇。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相结合。主要研究方向:风力发电、电力系统信息处理与建模、电力系统安全分析与控制等。
目前在研的项目主要为风电场等效建模方法与理论、风电接入系统分析与控制、风电场发电功率预测与系统、风电场远程与中央监控系统、电力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等。
&&& 联系电话:(0312)7522322&&& 邮件信箱:mzq@
石新春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1950年1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获硕士学位。曾任高压直流输电研究室主任,华北电力学院科技开发部经理,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现任电气工程学院责任教授,主要从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领域的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工作,兼任河北电机工程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现代电能质量,高频电源技术,新型功率变换技术,SVC及光伏发电技术等。
主持或主研完成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大部分已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技术鉴定或验收,并在现场投入实际使用,其中“晶闸管无功发生器”获电力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电力网谐波检测仪”和“电力网谐波分析仪”通过省级鉴定。在国内重要刊物及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30余篇被EI收录。出版教材1部。指导博士、硕士30余人。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联系电话:
王银顺,男,1965年7月出生,汉族,河北涞源人。1998年8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应用超导与磁流体发电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年在美国MAYO和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年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研究员;年,德国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并财政部获得择优支持,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至今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超导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超导标准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制冷学会理事、国际超导标委会IEC/TC90/WG12-61788-14专家。近10年已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32篇被SCI收录,申请专利18项,8项已获得授权,获部级三等奖1项,国家级优秀论文二等奖一篇,部级优秀论文2篇。负责完成的十五“863”项目“630kVA高温超导变压器”项目被第二期出版的《科技导报》评为“2006年14项中国重大技术进展”之一。
主要研究方向:超导电工技术、超导电力技术、实用超导材料电磁特性、超导磁体技术、低温绝缘技术等。
作为主要人员参加并完成国家十五重点自然科学基金“高温超导电力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02-2005负责完成国家十五国家863“三相交流高温超导电缆”课题、2002-2005主持完成国家十五国家863“三相高温超导变压器”课题、1998-2000 参加美国NIH Micro-CT图像信息研究工作、2000-2001参加美国NIH下一代高场NMR超导磁通泵研究、2004-2005欧盟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失超特性研究项目。
目前承担和参加的项目:2006-2009负责十一五国家863“大电流高温超导电流母线的研究”课题、2004-2009参加国家自然基金“MgB2NMR磁体”课题研究。
联系电话;010-
王泽忠,男,1960年9月出生,山东人。现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电机专业毕业,分别于1983年、1986年和1989年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9年7月至今在华北电力大学工作,从事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教学与科研。科研项目曾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教学改革项目曾获得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电磁场数值分析、电力系统电磁兼容和现代电磁测量。现已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主编和编著出版教材2部。主讲的电磁场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编著的工程电磁场教材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兼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测试与仪表专委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
研究方向:电磁场数值分析;电磁兼容;电磁测量
在研项目:电磁干扰的耦合机理,HVDC换流阀系统关键电磁场问题研究,变电站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问题的研究。
电话;010-
Email:wzzh@
王增平,男,1964年11月生,河北辛集人。1981年9月至1987年12月在华北电力学院本科、硕士研究生学习。1988年1月毕业留校工作,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93年3月至1997年3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工作后,在华北电力大学先后担任电自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电力工程系副主任,科技处处长,研究生院(筹)常务副院长。现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学科建设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委员,河北电机工程学会继电保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研人,在微机高压输电线路保护、发电机-变压器组成套保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电力系统自动控制装置等研究领域,先后完成重大科技项目8项。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这些成果现已全部在电力系统中成功应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已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30余篇被三大检索机构收录。
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有:(1)电力系统主设备保护的新原理与新技术;(2)基于多信息的电力系统事故分析与系统安全保护的研究;(3)现代电网继电保护特殊问题研究。
电话;010-
Email:wangzp@
肖湘宁,男,1953年3月生。汉族,湖南省澧县人。1981年11月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部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曾作为国家教委选送的高级访问学者赴意大利巴里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9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电力电子学科博士生导师。现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电力系统保护与动态安全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兼任“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电力电子重点项目总体专家组成员,电力行业电能质量与柔性输电标准化委员会顾问,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配电学组委员,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电气技术委员会委员,天津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南大学兼职教授,IEEE会员等。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主研方向:1)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高压直流输电与柔性交流输配电);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现代电能质量理论分析与控制技术)。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负责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电力电子重点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电网公司创新科技项目、特高压电网专题项目和电力行业电能质量标准子课题等1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论文120余篇,近5年来被SCI,EI收录37篇;出版专著2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原理与应用》和《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列入国家精品教材建设项目),主编《中国电气工程大典-电能质量篇》。培养博士生14人,硕士生30余人。
联系电话:010-
E-mail:xxn@
许刚,男,湖北省武汉人,1963年生,教授,1997年获得计算机应用博士学位,1999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出站。现任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
主要从事智能信息处理、多媒体通信、模式识别和信号分析研究工作。近几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并有多篇被三大检索收录。先后有8项科研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研究开发的数字集群车载台、输变电线路地理信息系统、变电站接地网腐蚀诊断分析系统、变电站视频级联跟踪报警系统、配电保护运行综合测试系统等多种实用技术在电力系统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智能信息处理、场景感知和学习、通信网信源处理和分析技术。
联系电话:010-
E-mail:xugang@
杨奇逊,男,1937年生,汉族,上海市人,1982年获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电力系统保护与动态安全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继电保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量度继电器与保护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北京四方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奇逊教授是我国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的著名专家,微机继电保护领域的开拓者,其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多项空白。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推出了我国第一代微机继电保护装置。九十年代中后期,再次率先提出了分层、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全新设计思想,使我国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阶段。2002年他领导的四方公司又成功研究开发了CSS200动态安全监测系统。杨奇逊教授曾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次获省部级奖励。并获得河北省“科技精英”、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全国电力工业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杨奇逊教授已在华北电力大学任教47年,教书育人,治学严谨,学术造诣很深。四十多年来,培养了大批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其中有相当数量青年同志已成为我国电力系统领域的栋梁之才。由于教学成果显著,1989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普通高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他编著的《微型机继电保护基础》一书1992年被能源部评为优秀教材一等奖,2005年出版第二版后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广域同步相量测量技术及其应用、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及仿真。
联系电话:010-
苑津莎,男,教授,1957年4月生。1987年7月毕业于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理论电工专业,获硕士学位;1992年1月毕业于华北电力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电子与通信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信息处理、无线通信、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及应用。
苑津莎教授在信息技术、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等方面研究成果显著。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130余篇。兼任国际电磁场计算学会(ICS)会员。曾获中华电力教育基金会优秀中青年教师一等奖,“八五”期间河北省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等称号。
联系电话:
张建华,男,1952年7月出生,汉族。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输配电系统研究所所长。科技部973计划能源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水电工程学会信息专委会委员、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电气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电气工程委员会委员、IEE资深会员(IEE Fellow)。
张建华教授的研究领域涉及电网安全防御能力评价方法、大面积停电应急管理与应急机制建设、城市电网规划理论和方法、微型电网和分布式发电系统接入技术等。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省部级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
张建华教授领导的输配电系统研究所承担了城市供用电专业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有在校博士研究生15名、硕士研究生80余名。研究所与国内多个省市的电力企业建立了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研究和解决了企业生产中急需的课题;与法、英、美、加等国家大学和企业的科研技术人员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60余篇。
联系电话:010-
E-mail:Jhzhang001@
张粒子,女,1963年7月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汉族,籍贯江苏省泰兴,1990年11月获博士学位,2004年11月至2005年1月在英国女王大学作访问学者。教授,校长助理,现代电力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电力市场研究所所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专委会委员,北京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工数学专委会委员。
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两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第三届(2004年)和第四届(2007年)薛暮桥价格奖。主要论著有:《区域电力市场电价机制》、《电力市场概论》等两部,在国际国内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完成三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主研方向:所属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电力系统运行分析与控制方向、电力经济二级学科电价理论与应用、电力市场、电力规划与投资评价等方向。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主要有:水电价格机制研究、发电调度方式与电价机制研究、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模型与方法研究、电力金融市场研究、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安全性与投资经济性的评价理论研究(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电力市场建设方案设计、适应电力市场环境的安全稳定技术和措施研究、输配电价规划、销售电价改革方案研究、电力辅助服务补偿机制及市场化机制研究等。
联系电话:010-
赵成勇,男,1964年8月出生,汉族,浙江省丽水人,2001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柔性输配电技术与电力市场研究所副所长,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008年度建设项目“大电网保护与安全防御创新引智基地”中方成员,IEEE会员,中国电源学会电能质量专委会委员。
主要从事高压直流输电与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现代电能质量等研究方向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和国家电网公司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子课题等纵向项目和有关电力公司的横向科研项目。获2007年和2006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各一项。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期刊和国内外学术会议公开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37篇,被EI收录42篇。
研究方向1:高压直流输电与柔性输配电技术
目前,在本研究方向上承担的重要科研课题如下: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电压源型换流器直流输电的柔性联网方法研究
2.“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特高压输变电系统开发与示范”的子课题:基于RTDS的电磁-机电暂态混合实时仿真平台研究与实现
3.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科技项目:直流系统典型故障瞬态特征分析及对交流保护的影响研究
研究方向2:现代电能质量
目前,在本研究方向上承担的重要科研课题如下:
1.国家电网公司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子课题:电能质量测量方法的研究
2. 山东省电力公司科技项目:电能质量在线分析评估系统研究与实施
3. 河南省电力公司科技项目:电网扰动监测及扰动来源识辨系统开发
联系电话:0312-7522551,010-
E-mail:chengyongzhao@
周明,女,1967年10月生,汉,湖北黄冈人。2006年3月获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学位。1992年1月至今在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任教。期间先后于2003年10月-2004年4月和2005年7-10月应邀到香港大学电子与电机系作访问学者;年在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柔性输配电技术与电力市场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员,IEEE会员。IET国际学术期刊和《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经济、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主持或主研完成的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目前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交直流混合电网输电能力评估及广义灵敏度分析”,主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的输电可靠性分析与应用”,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电能质量综合评估与多质量等级电能定价方法的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70余篇被SCI、EI收录。
联系电话:010-,0312-7522108
E-mail:zhouming@
朱永利,男,1963年10月生,汉族,河北冀州市人,1992 年获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学位,199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8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电力教育学会电气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信息分委会主任、河北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IEEE 会员。曾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在英国女王大学学习,以访问学者身份在加拿大萨斯可彻温大学、卡尔加里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从事研究工作,并曾在美国 EDSA 电力应用软件公司工作。1997年获国家教委和人事部联合授予的“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教育部首批(2004年)“新世纪优秀人才”。
有10余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其中获省部级奖励成果为:
1.“电力系统事故分析专家系统及其在线实现方法”,电力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第1完成人
2.“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系统”,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第2完成人
正式出版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2 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论文50余篇;作为第1作者的论文中,有3篇是IEEE Transactions论文,2篇获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优秀论文,7篇被SCI收录。
目前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下的研究方向为:(1)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与恢复控制;(2)电力系统网络化监控和智能信息处理。目前在这两个方向承担的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项目共计5项。
联系电话:0312-7525251
【】【打印此文】【】
浏览次数:11430 次
浏览此页面的用户最终购买了
最新加入老师...
新鲜发生的...
正在学习课程考博英语阅读之基础语法第十四课
正在学习课程2015年司法考试基础强化班 三国法第五课-杨帆
正在学习课程考博英语阅读之基础语法第八课
正在学习课程【视频】考博英语重点基础词汇精讲 第十三课
CC班级排行榜...
¥1,000.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北电力研究生考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