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保护正在中国濒危保护动物的动物

种群生存力分析在濒危动物保护与管理中的应用--《四川动物》2013年02期
种群生存力分析在濒危动物保护与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种群生存力分析(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is,PVA)是濒危物种保护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自PVA提出之后,主要应用于预测濒危物种的灭绝概率。随着PVA软件的产生,其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展,甚至出现滥用和误用之例,使其准确性受到质疑。目前,PVA主要应用于濒危物种的保护与管理。本文从保护管理对策的制定与评估、再引入计划的评估和自然保护区设计与管理有效性评估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对PVA使用时的数据收集,以及模型的选择、建立和应用等需要注意的问题加以总结;从遗传数据的使用、基于个体的种群模型的发展、近交衰退和降低入侵物种的威胁等方面对PVA的应用提出展望。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S863【正文快照】:
种群生存力分析(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is,简称PVA)是濒危物种保护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Caughley,1994),它通过分析种群数据,预测种群未来动态并制定保护管理对策(Boyce,1992)。PVA可以为濒危物种的管理提供科学指导,包括指导数据收集、分析(导致濒危物种灭绝)致危因素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中国对外贸易;1995年09期
王小钢;[J];野生动物;2003年05期
徐良;岑丽华;徐晖;向云亚;薛中峰;;[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09年05期
邹学英,汪松;[J];野生动物;1996年05期
张立;李麒麟;孙戈;罗述金;;[J];生物学通报;2010年09期
;[J];四川动物;1997年02期
;[J];环境保护;2001年04期
马鸣;[J];野生动物;2000年05期
;[J];生态经济;2003年01期
高德明;[J];天津农林科技;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武建勇;;[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天培;[N];中国特产报;2004年
新华社记者
周之江;[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树苗;[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群秀;[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佟梦;[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野生动物保护名录26年未修订到底卡在哪儿?|名录|濒危_凤凰资讯
野生动物保护名录26年未修订到底卡在哪儿?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据了解,《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原林业部和农业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共同制定。日,名录获国务院批准。日,由原林业部和农业部共同发布施行,将国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提升到法律高度。名录中的动物保护级别分为一级和二级,并且对水生、陆生动物作了具体划分。
原标题:野生动物保护名录26年未修订到底卡在哪儿?“掏鸟”大学生被判十年半。在量刑是否适当的争议之外,国家法律对重点野生动物之保护力度,再次以案例的形式呈现于公众面前。“比大熊猫还稀少。”在诠释某个濒危物种的现况时,很多人习惯拿国宝作比,但尴尬的是,并非每一个物种都能及时获得与之匹配的保护。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自1989年农业部和原林业部共同发布至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施行26年未系统更新。长江的江豚已不足1000头,但在法律地位上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龟类中最濒危的斑鳖,中国仅存两只,尚未被列入保护名录……近30年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名录内外物种资源均已发生很大变化。专家呼吁,这个名录要尽快更新,并借《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之机,将名录的定期修订固定为法律条文。地位尴尬的“微笑天使”“江豚确实不能再等了”。数年前,农业部一名主管官员向江豚保护专家王丁如此感慨。王丁记得,早在十多年前,农业部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就开会讨论过调整名录物种,当时专家与管理部门一致认为,江豚应该上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江豚、白鳍豚是我国长江流域特有的两种淡水豚。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江豚为二级保护动物,白鳍豚为一级保护动物。自2007年科考专家宣告“活化石”白鳍豚功能性灭绝后,“白豚先生”、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将科研重心转至对江豚的保护。照目前长江状况,江豚会否重蹈白鳍豚的命运?王丁认为,如果抓紧保护,江豚还是很有希望的。除了迁地保护,他多次呼吁江豚的“升级”。据了解,《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原林业部和农业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共同制定。日,名录获国务院批准。日,由原林业部和农业部共同发布施行,将国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提升到法律高度。名录中的动物保护级别分为一级和二级,并且对水生、陆生动物作了具体划分。自被纳入名录至今,江豚的种群数量、生存环境已发生极大变化。1991年专家考察时,江豚数量约为2700头。溯及上世纪80年代,王丁推断江豚数量至少在3000头以上。而根据科研考察数据,2006年以前,江豚数量以7%的速率锐减;2006年之后,江豚下降速率为13.7%。王丁估计,目前长江江豚的总量已不足1000头。而据最新数据,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为1864只。“微笑天使”江豚的数量比大熊猫还稀少。201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长江江豚从“濒危级”提升为“极度濒危级”。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每年更新一次,被认为是全球动植物物种保护现状最全面的名录,也是生物多样性状况最具权威的指标。但由于国家名录自颁布再未系统更新过,江豚的法律地位仍为二级保护动物。“等不起”的不只是江豚不只江豚,很多动物的保护等级都等待调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鸟类学会副会长、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张正旺以鸟类为例,称现有名录侧重保护猛禽及鹤、鹳大型鸟,雀形目极少,造成对雀类乱捕乱猎的处罚力度不够。如黄胸鹀(又名禾花雀),IUCN红色名录中已将其列为“濒危级”。但在中国,由于其未列入名录,无法得到相应的法律保障。《保护生物学》期刊发表的一篇论文认为,大量捕杀造成禾花雀锐减。国内媒体报道称,在广东等地,一些人有食鸟的习惯,禾花雀被认为是 “滋补强壮”的野味。被问及禾花雀的现存数量,张正旺教授的回答略显无奈:国内还没有对该鸟类的专项调查研究。同样未在名录里的,还有斑鳖——龟类中最濒危物种,全球已知仅剩三只,其中两只就在动物园,另一只在越南。栗斑腹鹀,估计全球不超过2000只,也未在名录之内。还有一些在中国新发现的珍贵物种,如钳嘴鹳,它们的名字也有待写进保护名录。而已在名录内的中华凤头燕鸥,原列为二级保护动物,但张正旺称其目前的总数量不超过100只,“实际上岌岌可危了”;与之相对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种群数量已超过1万只。种群数量,常被作为确定濒危级别最重要的参考因素。动物保护专家们认为,近30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野生动物资源变化也非常快,受威胁物种在增加,名录明显滞后,不符合实际情况。2014年9月,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湖北宜昌市渔政处副处长易贤超不无惋惜地说,长江流域人类活动越来越多,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一个长长“鼻子”的白鲟,当地渔民反映已有10多年未觅踪影。2003年在四川南溪误捕的一尾雌性成年白鲟,是最后一次有记录的个体。“专家可能出于严谨还未宣布,但我们老百姓心里很清楚,(白鲟、白鳍豚)都已经灭绝了。虽然还在一级保护动物名录里,但也就是一个图片、一个标本了。”保护名录为何26年未更新为修订名录,专家们都记不清开过多少次论证会了。结果总是没有下文。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公布。根据职能划分,农业部主管水生动物,国家林业局则主管陆生动物。如调整名录,两部门各拟定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修订名单,协调一致后上报国务院。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蒋志刚记得,早在1997年前后,他就参加过名录修订研讨,第一次是去林业科学研究院开的会。后来,国家林业部门又通过中国动物学会组织专家论证,名录中哪些物种该保留、哪些物种该增补、哪些物种该升级降级,专家们均给出方案。张正旺用“很久以前”定义参加第一次论证会的时间,当时没有下文。最近一次是2011年前后,当时受国家林业局委托,中国动物学会组织论证,提出名录修订意见。据他所知,新的名单由学会审核后已经报给国家林业局,“但这次也没有下文”。王丁至少参加过4次农业部组织的论证会。早在10多年前的会上,专家和农业部官员就对江豚的“升级”达成一致意见。几年前,农业部官员告诉他,预计等国务院发布名录还需要时间太长,江豚不能再等了。他们计划就江豚升级问题单独写报告给国务院。但当时赶上部委职能调整,主管部门农业部渔政指挥中心被调整到国家海洋局,工作就此搁置下来。日,农业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长江江豚按照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保护要求,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在王丁看来,通知在农业部系统内提高了江豚的保护力度,但未上升到法律地位,江豚仍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影响保护工作的开展。经过多年论证的调整名单,为何迟迟没有发布?多名受访专家了解到的情况是,两部门对个别物种的保护意见不一致,需要协调,所以卡住了。“两部门会签,一家不签字就不能上报。”一位科学家言语中满是无奈。对科学家而言,出现在行政程序上的问题,他们只能干着急,却使不上劲儿。有专家一针见血指出,《野生动物保护法》虽然规定了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有调整名录的职责,但又未对修订时限、频率作出具体规定。部门利益、领导个人意志等因素,都会影响名录修订进展。《野生动物保护法》早已不适宜当下野生动物的保护形势。接受北青报采访时,专家一致呼吁,农业部与国家林业局两部门应尽快完成名录修订,上报国务院,并建议立法机关为名录定期调整提供法律保障。被问到是否通过人大代表反映过名录的问题,张正旺教授摇了摇头。尽管在课堂上多次向学生们强调,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缺一不可的“三条腿”,野生动物是生物多样性中的重要一环,但他同时也确信:关于国计民生的问题太多了,雾霾、食品安全可能更受关注,每一个看起来似乎都比动物保护更紧迫。进名录、调级意味着什么?“名分”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意味着生机。王丁去地方督查江豚保护工作时,曾被当地官员问“江豚好不好吃”。他没好气地回答“不好吃”,地方官员反问:“不好吃为什么还要保护呢?”这一极端个例让他意识到,保护地位的不同,可能导致官员、社会公众对野生保护动物的觉悟不同。国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及违法处罚,均依据名录。《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规定了“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而根据相关法律,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法律地位、管理力度也有不同。《野生动物保护法》中规定,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而二级保护动物则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张正旺教授分析,列为一级保护动物的,从国家层面就非常重视。为了保护一级物种,主管部门可能划定专门的自然保护区,而相关领域科学家可能会从科研价值角度出发,更为关注一级物种,投入更多力量开展相关研究监测。据了解,自1989年施行以来的26年内,名录内仅有个别物种进行了调整。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局发布第7号令,将麝类动物的保护级别由二级提升为一级。之前,由于麝香的药用价值,非法盗猎严重,原麝等已经濒临灭绝。据媒体报道,当年在麝类升级后,国家林业局随后出台了一些更为有力的保护措施,并鼓励进行人工驯养和繁殖。野生麝类数量正逐渐恢复。参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标准,专家认为三类野生动物应纳入名录:一是数量非常稀少,不够一两千只的,需要立即进行保护;二类是分布区特别狭小的;三是虽然种群数量多但下降幅度非常快的物种。公布新版名录尚无时间表12月10日,北青报记者从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获得的最新消息是,新版名录正在修订中,但何时上报国务院仍无时间表,两部门需要沟通。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资源环境处副处长姜波介绍,前段时间已经将水生动物部分的最新版名录发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征求意见,现在意见正陆续反馈回来。农业部门汇总后准备近期报给国家林业局,由两部门联合上报国务院审定。国家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陆生动物部分名录也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无法确定何时上报名单。被问及如两部门存意见分歧如何解决时,该负责人称,只能先协商一致。“上报国务院是越快越好,但两部门联合报(名录),还要沟通协调的一个过程。”姜波称,最近一次名录修订工作约在2000年前后启动,先期主要摸清物种资源状况,再根据濒危程度设计保护级别,修订名录还涉及到产业发展等问题,在论证、征求意见阶段,要充分考虑各方面意见,程序是很复杂的。对于专家反映的此前论证多次没有下文的问题,该负责人认为,现在的最新版名单也是长期研究调查积累下来的,不算没有结果。他同动物专家观点一致,也认为《野生动物保护法》此前对名录修订的规定“不是特别清楚”,应该明确每隔多少年就要进行修订一次。北青报记者了解到,《野生动物保护法》目前也在修订中,初稿将于本月底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一审。专家称,定期修订《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写进了修订初稿,有望作为法律机制被固定下来。“我们初步设想,5年修订一次。从调查、论证、征求意见……所有程序走下来的时间应该差不多。”姜波分析称。动保专家们的一致呼声目前,距《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版正式颁布,尚需时间。尽快公布新版名录,成为动物保护专家的一致呼声。王丁甚至设想了一个折中方案——两部门求同存异,携手面对实际困难,“能不能把有分歧的个别物种暂时搁置,先公布其他物种的更新名录?”“白豚先生”王丁曾见证白鳍豚走向灭绝。2006年,七国科学家考察团曾沿长江寻觅白鳍豚的踪迹,最终无果而返。次年,“2006长江豚类考察”报告发布,科学家宣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英国BBC等媒体认为,这是第一个由人类行为导致灭绝的鲸类动物。作为当年的考察团负责人,王丁还记得科学家们来时充满希望、兴致很高,但在离开时,“很多人都哭了”。尽管出于科学严谨未宣布最终灭绝,但王丁心里清楚,作为一个物种,白鳍豚繁衍的机会是没有了。照长江目前的状况,即使仍有一两头个体,它们的生存机会也是没有了。相比白鳍豚的命运,王丁认为,江豚只要抓紧保护,还是很有希望。毕竟当年能投入的资源很少,而今,整个社会对濒危物种的保护意识都在提高。只是,很多濒危野生动物实在等不起了。本版文/本报记者
孙静图片制作/谢爽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338315
播放数:245162
播放数:272797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当前位置: &
求翻译:我们正尽力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是什么意思?
我们正尽力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
问题补充:
吉林长春访客
We are making every effort to protect endangered animals
We are trying to protect endangered animals
We are with every effort protecting the animal which borders on exterminates
We are making every effort to protect endangered animals
我来回答:
参考资料:
* 验证码:
登录后回答可以获得积分奖励,并可以查看和管理所有的回答。 |
我要翻译和提问
请输入您需要翻译的文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濒危保护动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