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感言 回顾学年小结初的计划与誓言 你做...

校友导师计划
2009校友导师计划部分导师和学生感言
  编者按:2009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校友导师计划成功启动。逾百名校友参与其中,近130位在读学生从中受益。校友导师与学弟学妹们分享职场经验、人生经历,帮助他们描绘个人职业发展的蓝图;同时,这也为校友所在企业选择和培养了优秀人才,促进了校友与在校学生双赢共赢。在这里,我们摘录了部分校友与学生的感言,和大家分享参与其中的所得所获。
  校友导师计划提供了学生跟校友互动、交流的机会,是我的生涯规划上的一盏明灯。
  我的导师施宇骅是从事金融业的,我对金融业比较有兴趣,主要就行业的问题向他请教,他总是一一耐心解答,向我介绍了很多工作中的经验。他最感染我的地方是对工作的热情和专业度。虽然已经工作较长时间了,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工作极大的热忱和动力。这让我很受启发。校友导师计划对我学习上、职业分享上都很有帮助。我们很多同学实习、工作资源等各方面都受到了导师的指导和帮助。
  我还有一个建议,选好导师后,希望学院能一个学期组织一两次活动,把大家聚集起来交流,而不局限于学生与各自导师间一对一的联系。这样对大家的帮助可能更大。
  我的导师刘宏是一位踏实勤奋、亲和力强、有人生计划和规划的女性。她在事业上很成功,很有规划性,在家庭上努力培养女儿独立的品格,很好地平衡了家庭、工作的关系。作为女性如何处理事业和家庭的关系,这是我们之间经常交流的话题,也是我在她身上学到最深刻的人生道理。
  我的导师性格非常和蔼可亲,除了与我们交流人生经验外,她还利用手中的资源,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就业信息,对我们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
  平常我们主要通过电话、邮件联系,节日里给彼此送去问候和祝福,学院组织的茶话会、健康跑等活动也是我们交流的平台。真诚的感谢导师对我一直以来的帮助。
  校友导师计划这个平台给我们提供了与导师交流的机会。
  平日里,我和导师杜俊主要以电话、邮件、MSN、QQ以及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交流,至少一个月会碰一次面。导师有着丰富的marketing和consulting经验,在职业方向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给我了很多中肯的建议。
  从导师身上,我学到最多的是生活的态度和待人接物的态度。导师曾经做过很多大品牌的经理,这在很多人看来已经很不错,但他没有满足,而是坚持奋斗,这种勇于闯荡、永不满足的精神给了我很大启发。而他在待人接物方面谦虚谨慎的态度也很值得我学习。除此之外,导师还细心地帮我们规划职业生涯,从我们的个人兴趣、性格特点出发,切实帮我们思考职业规划中的问题。
  很感谢校友中心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使得学生与导师之间有一个良好的互动,达到“双赢”的局面。希望这种互动能更加深入,让管院的精神传承下去。
  校友导师,顾名思义,是“校友+导师”的双重身份。还记得刚开始时不知道怎么样去称呼我的导师张小龙,“张导师”多了一些距离感,“张经理”又似乎失去了校友的亲切感,后来总算找到了“师兄”一词,增添了亲切,也拉近了和校友导师的距离。
  第一次的见面时,在了解了我们的基本情况后,简历、面试和职业发展便成了我们此后谈论的主题。不厌其烦地修改简历、积极的求职心态以及充分准备面试是每次和师兄见面都反复叮嘱。工作迟迟未定的我自然每次都成了每次见面时的重点关心对象了,从以往面试的分析总结,到以后求职的改进,师兄总是在细心聆听之后给出中肯的建议和评论,总能够给疑惑不定的我一些鼓励和支持,或是师兄亲身的体验,或是多年职场打拼的总结。虽然忙中抽空的师兄的只言片语或MSN上简单的谈话,却能够切中要害,指点迷津,更加自信地寻求新的机会。
  求职如此,人生更是如此。借着校友导师的计划机缘而认识了师兄,亦师亦友,受益终身。
  我的导师是国泰基金的曹东杰老师。我们在学习上或择业过程中有什么疑问需要曹老师帮助,他总是第一时间安排和我们见面,帮我们排忧解困。有好多次,曹老师刚下班,就过来帮我们作辅导,他十分关心我们的学习及工作情况,一一详细地了解我们最近的进展和碰到的问题。通常帮我们都辅导完了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
  曹老师是数学专业毕业的,他的思维非常严谨。对于我想转金融行业,他帮我详细地作了分析,金融行业里又分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我要明确到底要什么做什么;每个细分的行业中,又有多个不同的职位,这些职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也不相同,比如基金行业,有前台、中台和后台,按职能有渠道销售、运营管理、研究分析等,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然后去相应地学习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一步步向目标靠近。
  从他身上,我深深地感受到复旦校友那种薪火传承的精神,以及加入复旦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和作为一个复旦人的自豪。
  我的导师丁晔老师是个非常负责、非常真诚的人。我曾经和导师谈到自己的职业规划。导师分析了我的工作背景以后,给出了中肯的建议。他的分析对我帮助极大,最终我比较顺利地找到了工作。
  在多伦多大学交换期间,我曾遇到一个比较棘手的案例。我从无行业背景,也没直接的市场经验,拿到案例无从下手。我通过邮件与导师沟通后,他很及时地给予了我回复,并详细介绍了相关的工具和方法,还给到我一些资料作为参考。正是因为他的帮助,我在这个案例上得了很高的分数。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次的经历让我在知识和技能上更接近于我的目标了。
  从丁老师平时与我们的沟通中,我发现他对这个项目有他自己的定位。他不单纯把这个项目当作是一种回馈的母校的行为,而是真的想通过分享他这多年在职场上课堂上的所做所学所想来给我们正确的引导,让我们走最少的弯路,达到最大的成效。最值得一提的是,丁老师在沟通中会经常谈很多对人生对自然的感悟,告诉我们怎样旅行、怎样娱乐、甚至怎样教育孩子,虽然这些与学习和工作看似没有很大关系,但是通过谈论这些,我们的一些人生观价值观会发生一些改变,看待很多问题时会更豁达,看得更高更远。
  总之,我很荣幸能认识我的校友导师,我想我们的沟通不会随着MBA学习的结束而结束,我很享受导师给我的亦师亦友的感觉,非常希望踏上工作岗位之后能继续这样的定期联络沟通,相信那个时候我们探讨的问题会更多更深。
  我觉得我的导师是一个有学识,为人热心,举止儒雅,并且乐观,善于缓解工作压力,非常出色的一位导师。
  去年的这个时候,学院组织的校友导师计划把我和我的导师宁东,联系在了一起。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我觉得通过这个计划,我从导师身上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也获得了导师很多的指导。我们第一次见面时,导师就给了我一份详细的计划书,内容主要是在这为期一年的时间里面我要完成哪几个目标,每个目标该如何去做,如何检验是否完成等等;另外通过和导师不断地沟通,我在对待生活工作的态度上面也发生了转变,导师经常给我推荐一些书本,让我去阅读,并且当我出国交换的时候也鼓励我多出去走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是导师当时给我的建议。
  吾师,一生享之不尽的财富!
  我的准校友导师是胡建伟先生。从那次项目组举行校友导师初次见面会开始,我就选定了胡建伟先生做我的导师,因为从见到他的那一刻,我想我能从他身上学到很多,而且他儒雅、朴实,睿智的做派,也非常对我的胃口。
  胡建伟先生做我的准校友导师已经快一年,不论我们是邮件还是面对面的沟通,每次都能从他那里收获一些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们聊得很广泛,像人生态度,创业的时机和态度,学习的态度,以及生活点滴等等。他丰富的人生阅历,丰富的实际管理知识,以及他持续不断的努力都值得我学习。我从他身上学到了脚踏实地,洗出我曾经的浮躁;我从他身上学到了无私奉献,一直以来无私的帮助我,对于我学习和工作各个方面的建议;我还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为管理者,为人的道理……
  总之,虽然胡建伟先生只做我一年的准校友导师,但是他却是我一生的导师,他给予我的是我一生享之不尽的财富!
  参加校友导师计划让我认识了很多校友,拓展了人际关系,从校友身上学到了很多经验。
  平日里我的导师姚锦聪较忙,我们之间沟通主要以邮件为主,见面相对少一些。但是导师就职业发展方面给了我很多指导和建议。我准备转行的时候,他提供了很多行业经验给我,让我对这一行业有更多了解。在他的指导下,我对行业有更多深入的体会,职业规划也更成熟。
  很感谢校友导师计划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构建校友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MBA学习中这种校友沟通是很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一年的收获,“一日为师,终生为师”,这种情谊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在我们的人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毕业以后,若能在事业上有一番成就,也将投入到这一计划中来,回馈学院,将这一精神传承下去。
曹东杰,复旦管院1990级硕士校友,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运营副总监
  一开始想到加入校友导师计划,是因为从校友的角度出发,希望学院可以对校友关心多一点,以己度人,对即将踏出校门的在校生来说,能得到学院的关心,与校友导师交流,不失为一个好的机会。
  我和学生的交流主要在三个方面:首先,从学生自身优势、特点出发,挖掘学生真正想从事的行业,探讨学生兴趣与职业志向的结合。其次,让他们了解如果要实现这一职业目标,现阶段应该如何有效规划,分几步走,每一个分目标该如何安排。最后,从所学到具体职业,学生的第一份工作该如何选择?比如想成为证券市场的策略分析师,有哪几种途径可以实现?我还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在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实习机会等方面提供了信息。当然,我们也像朋友之间一样,畅谈人生理想、兴趣爱好。
  对于校友导师计划,我有两点建议,一是希望刚入学的学生能加入这一计划,而不仅是临近毕业的学生。因为一年级生在职业规划上没有那么明确,与导师沟通的范围更广。二是希望学院与导师所在的用人单位建立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工作  机会,达到双赢的局面。
  最后,希望同学们在工作岗位上不要放弃学习,始终怀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勇攀高峰,屡创辉煌!
杜俊,复旦-港大IMBA
2003级校友,上海嘉骏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做为复旦的一员,很荣幸地有机会参加校友导师计划。如果自己的职场经历与心理历程,能对自己的校友有一些启发或微薄的帮助。则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值得珍惜的过程。
  在参加导师计划的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我们的同学是一群很优秀的人才,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他们所面临的压力与困惑。其实这样的压力与困惑并不仅限于我们即将毕业的校友中,只是他们的压力更急切,更容易被现实所困惑而已。所以我觉得导师计划不是简单的、单向的传授与教导,而是通过各自观点与思想的交流,能培养起系统的价值体系、清晰的长远目标、持久的工作热情和真正的自信。这个对于导师和学生都是相互促进的。
&& 要做好导师计划,需要导师和学生双方的热情投入与坚持。需要导师与同学之间建立起充分的信任与理解,才能在每个人的职业生涯的关键时刻有有效的讨论与启示。因此很诚挚的希望我们复旦的导师计划能长期坚持并不断改善。可以加强交流平台的建设,多一些交流的形式,如小规模(8-15人之间的)的群体活动、不同小组之间的横向交流等。我们的活动组织,不仅仅做到让导师和同学能够接受。也可以让他们参与到活动的组织中来。我相信我们的复旦的导师计划可以成为优秀群体的成功项目!
胡建伟,复旦管院2000级硕士校友,德国福格申机械工程(上海)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我参加校友导师计划的想法很简单,作为校友,为学校出力,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和学生之间主要通过邮件、见面等方式进行交流。学生会将他最近的状态和想法与我分享,比如最近在做一个网站推广,或者在进行的课题……这些都是我们交流的话题。
  虽然我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较频繁,但就整个项目来说,对学生的投入不大满意。导师是充满热情的,但是学生也面临着找工作的很大压力,联系不是很主动。学院应该定期组织一些活动,还应该对学生有一定要求,比如定期向导师汇报情况等,定下计划的预期目标,这样对学生、导师有一个约束,才能有好的效果。同时我也建议导师与学生学术方面的交流多一点。
  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不是很踏实,抱着MBA毕业就要找高薪工作的想法,但其实高薪是需要一定过程的,还是踏踏实实干起来吧!我想对同学们说的是,脚踏实地,才能迈向辉煌。
宁冬,复旦-港大IMBA 2001级校友,喜达屋酒店及度假村集团上海办事处中国区预开业市场营销高级经理
  非常有幸能够成为复旦的第一批校友导师, 为学弟学妹们作点微薄的贡献. 一年的时间非常快, 在有限的几次和学生们的接触中, 我感觉到在给予他们建议的同时, 其实我自己也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譬如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永不服输的精神. 当然我也非常希望能够给他们更多实质上的帮助, 例如实习和求职的机会. 只可惜由于行业的不同而未能实现. 在此衷心地祝愿我的两个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一帆风顺, 每天都有新的进步! 如果有机会的话, 我也非常愿意继续为校友导师计划出力.
施宇骅,复旦-港大IMBA 1999级校友,瑞士信贷银行上海分行Director, Financial control, Risk
management and Measurement
  当时参加校友导师计划的时候也没有特别的想法,因为我已经在做面试官,所以受到邀请的时候就欣然答应了,觉得作为校友,回馈母校是很应该的。
  我和学生主要就工作、生活、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沟通。能够提供一些经验供他们参考,让他们吸取他人经验,开拓视野,这可能会对他们有所帮助。
  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情况都不一样,如何吸收别人的经验,并运用到自身,这是最值得努力之处。
姚锦聪,复旦MBA
1996级校友,德信丰益(北京)资本管理中心主管合伙人
  我一直不认为自己是在做“导师”,把这个和各位导师,年轻一代的精英交流的机会作为自己一次在复旦MBA的“回炉”,收获颇丰,各种场合各种议题的活动,各种方式和他们分享自己也分享大家在金融投资领域的感受与心得,在实际上和一些导师与同学所在的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把一些提供的实习机会也延伸到下一届的IMBA班级中,彼此在活动中体验着复旦的精髓和文化传承。祝所有的同学和导师以及参与和支持活动的朋友们前程似锦!”
张小龙,复旦IMBA2002校友,兴业证券直接投资部高级投资经理
  复旦的IMBA项目的求学经历无疑是我成长历程中的关键一步,无论是师长的春风化雨、诲人不倦,还是同窗的相携相知、砥砺共勉都使我获益良多。在04年毕业后,从校友中心时时寄来的邮件和刊物中能不断看到学院的发展和成就,使我们即使在校外也能感受到管院争创一流的勃勃生机。当去年校友中心推出校友导师计划的时候,我相信这是学校突破传统课堂教育的藩篱,为学生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饮水思源,必将略尽绵薄之力。因此,尽管自身资历尚浅,远未及立人达人的境界,也报名参加了这个项目。
在与08级学生接触后,感受到很多同学虽然很希望通过MBA的学习和实践来完成职业转型,重新选择自己感兴趣并且发展空间较大的新行业,但在面临可能的职业转换时仍然还有不少的踌躇和顾虑。并且因为缺乏对相关行业的深入了解和实践经验而感觉不得其门而入,颇有有怀投笔却无路请缨之憾。对此,我也曾经感同身受。因此,我重点和大家分享了自己从IT转入金融行业的所感所悟,并联系了目前金融业界的同学朋友为有志于此的学生提供了一些实习的机会。非常高兴他们当中的佼佼者已经通过各种实习机会获得了全职offer。
在此,再祝08级IMBA的同学都能在追梦的路上有所收获,少年心事当拿云,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认定目标,全身心投入,便一定会有收获和成功的一天。
邹逶,复旦IMBA
2005级校友,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聚氨酯部财务总监
  感谢复旦提供的机会,
  当时读书时深感如果有位年长和阅历丰富的朋友的能坦诚相见,必将获益匪浅,
  怀着将心比心的心情,欣然答应担任导师,
  深感复旦的同学越来越优秀和成熟,管院管院各机构的工作也越发周到,特别是校友中心和CDC,
  以后如果有同样的机会我还是会参加,对复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和同学们在一起很开心,也解决了对校园生活的怀念。入党誓言感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入党誓言感受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入党誓言感受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工作十五年感悟精选
时间: 08:25 点击:
次 编辑:ctwxc
[摘要]第一篇: 时光荏苒,迈入统计工作门槛已经是第15个年头了。记得1992年初,我刚刚踏入乡政府大门,担任一名乡镇广播站通讯员时,经常要采写全乡经济发展情况方面的新闻稿件,每次去统计科查询相关数据时,时任乡统计科长的李大姐都会认真热情地给我提供,从不
& & 时光荏苒,迈入统计工作门槛已经是第15个年头了。记得1992年初,我刚刚踏入乡政府大门,担任一名乡镇广播站通讯员时,经常要采写全乡经济发展情况方面的新闻稿件,每次去统计科查询相关数据时,时任乡统计科长的李大姐都会认真热情地给我提供,从不嫌麻烦。她还告诉我说:统计工作讲求的是真实和严谨。记得有一次,我采写一篇关于全乡畜牧业生产形势的新闻稿件,那时的我对统计工作没有一点概念,不小心在报道全乡禽蛋产量时弄错了计量单位,结果把全乡全年禽蛋产量21000公斤写成了&全乡全年禽蛋产量21000吨&,经县广播站播出后,李大姐当时找到我悄悄告诉我写错了,说:&全乡的驴马牛骡全卖了恐怕也没有那么多吨&。那篇稿件一天内连播了3遍,我心里惴惴不安,生怕领导发觉了批评我,可是事情过了好几天,除了李大姐没有第二个人发觉那个错误,虽然侥幸逃过了这一次,我对统计工作也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 & 从1998年开始,我的岗位调到了统计科,回想走进统计大家庭15年来,我经历了2007年的&撤科设所&,参与了2006年的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2008年的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2010年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缘统计以来,随着每天统计工作岁月的累积,我渐渐地感受到了统计人的平凡与伟大,领略到了统计数字的神奇与魅力,体会到了统计团队的深情与友谊,尤其对我们所从事统计工作的责任与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 & 有人说,统计工作是清苦的,那是他们不熟悉统计。每当一串串记录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数字汇集成一张张报表的时候,数字便有了生命,蕴含着乾坤无限,经济发展的快慢、运行质量的好坏、经济总量的增减、市场价格的高低尽在其中。在我们统计人心里,数字不再是枯燥的,而是幸福快乐的音符,是苦尽甘来的喜悦和成就。因此,我不觉得统计工作有多么清苦,更多的是充实和甜蜜。
  有人说,统计工作就是造数。那是他们不懂得统计。殊不知为了核准每一个数据,我们经常要深入基层,从农户家的热炕头再到他们的田间地头,一身土一身泥去调查核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证得出的数据能够客观、公正、准确地反映真实情况。真实统计是我们统计人坚持实事求是、忠诚统计事业的职业信念,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统计精神,真实可信、优质高效的工作标准,热情真挚、无私奉献的服务态度,是我们统计人对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庄严的承诺。因此,我们坚信自己亲手汇出的统计数据一定能够经受住时间和历史的验证。
  有人说,统计工作没有前途。那是他们不了解统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统计已成为惠及全社会的信息中心,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人们越来越多的关心、关注和依赖统计,国家靠统计制定大政方针;各级领导靠统计指导科学发展;企业靠统计组织生产;公众靠统计安排生活。反映发展、宣传发展、评价发展、促进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统计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正在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你能说统计工作没有前途吗?因此,我们为自己的事业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 & 有人说,统计工作很辛苦。那是对我们统计人的理解和关爱。统计人深深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会一如既往的用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科学统计、真实统计、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相互支持、团结协作、荣辱与共的团队精神,不居一流不罢休、位居一流不止步的拼搏精神,牢固树立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用一流的业绩、优质的服务,让公众满意,让上级部门满意,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 & 有人说,统计人很可爱。那是对我们最高的褒奖。其实,统计人深深知道脚下的路还很长,工作中还有欠缺和不足之处。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服务发展为己任,好学上进、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以实事求是、诚信务实的服务态度,真诚回报党和人民的信任,不辜负历史赋予的使命。
& & 有一首歌唱得好:&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当叠叠报表、层层数据、篇篇信息、份份资料从我们手中发出,我由衷地感到自豪和欣慰!多年来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地感受到,统计教我汲取智慧增长才干,统计教我爱岗敬业诚信做人。身为统计人,我愿用我一生的辛勤工作,在这由数字串成的事业中,为之放声歌唱。
& & 有事感觉时间真的过的很快,当心里还在不时留恋那难忘的校园生活,还在对《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之类的电影很有感触的时候,不知不觉白发已经长出,自己的孩子都要上学了。回想自己工作的十五年,走过不少弯路,想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其中里面一个总结我认为非常有道理:
  对于一个人而言。有两点是最为重要的。
  第一, 要发现自己的&智力障碍强&,如果你发现在某方面真是很难跨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不是干这个料,及早转向。
  第二, 发现自己的天赋。你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努力程度比别人强,强的越多,证明你在这方面越有天才,再加上你的努力,就会取得较大的成就。
  我自己的职场生涯,也基本验证了这个道理。
  一:刚毕业那会的年轻而自傲。
  我也算国内排名前十高校热门专业硕士毕业,从上学到毕业一帆风顺,属于邻居们口中经常拿来教育自己家孩子要当学习榜样的那类。毕业后,顺利进入一家大公司。回想起刚进公司那会,朝气蓬勃,干劲冲天,很快成为骨干,并被提拔。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国人的官本位思想,所有人都喜欢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 & &我自己也不例外,总认为自己年轻,聪明,学东西快,别人能干的我也一定能干好,觉得自己的某些主管也不过如此,自己一定能超越他。于是,大约工作三年后,我从一个小项目主管干起,花了8年时间慢慢做到一个小部门的主管,最多时候管三十多人。但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过的真的并不开心,我自己属于那种活泼开朗没心没肺的性格,最受不了别人否定自己的工作。每次被老大骂都要心里别扭很久。尽管我很努力,不停的想着改进,但前面提到了,其实我已经遇见了障碍墙。8年下来,我的下属都成了我的主管,尽管我心态比较好,不至于说摆不正自己位置,但内心总有点沮丧。
& & 这里,需要提一下管理能力,这么多年,我遇见过很多很牛的主管,我对领导力,有了一些下面的总结,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是否适合当领导。第一,领导一定要有威严,这个威严不代表到处摆架子,而是一种个人能力的体现。首先,要会训人,这个训人就很不简单,你说出的话,能让他人感到极大的压力,要有自己的气场。可惜我自己的性格决定了,我从来不会板着脸训斥他人。同时,你说的话,还必须真的有道理,要让别人挨骂但也无话可说,这点就更难了,要求这个领导一定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有足够的一手信息和知识积累。为什么主管一定要训人呢?因为这样才能保证主管意图在下级能够得到贯彻执行,保证执行力。这个感悟来自最近一年一位新主管上任后的做的一些事情。新主管是从别的领域调过来的,对我们这个领域并不是太熟悉,因此,他需要搞定两件事情:一,尽快熟悉本领域,二,尽快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他是怎么做的呢?首先,他开始组织大量的例行汇报会议,让大量的一线人员直接对其进行汇报而不是只听各级主管的。但要知道他管理的是将近一千人的大部门,怎么能快速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呢?于是他开始抓汇报质量。一次,有个同事,汇报胶片写了40页,但都是夸夸其谈,他直接当着十几个人的面骂,让其立刻滚出去。我的一次汇报,某一页胶片的标题写了7个字,他直接说,这块标题只需两个字,回去改了再发给秘书归档。
& &短短几个月,整个部门都被训了一个遍,于是,整个部门的胶片质量迅速极大提升,能用一页胶片写完的,绝不用两页,胶片上任何一个数据,汇报人如果不清楚数据来源,计算方法,含义,可能的问题,根本就不敢往胶片上写。往往一个汇报大家都要准备好几天,但同时,大家真正感受到了好处,为了汇报,我必须把每一件事情抠得很细,很多平时疏忽的问题,现在都被想到了,部门整体效率大为提升,而主管自己,通过高质量的汇报,既了解的部门状况,又建立了自己的威信。
& &管理,其实就可以总结为对下和对上两种。对下核心是威严,还有一点是要让下属们觉得跟着你能提升能力,能多挣钱。否则光会骂人把人都骂跑了那也不叫领导。此外还有一点是对上,要让自己的主管赏识你。这就需要一些策略甚至有时需要勾心斗角。一个邮件有意无意抄送给主管知道,了解自己主管的管理风格,因为有能力的主管往往喜欢认命和自己一个管理风格的下属因为这样执行力最强。
& & 其实我不擅长管理,上面这些都是在见到的人才多了后,你会发现自己真的没法比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有些人天生就是干领导的料。
  二,寻找自己擅长的领域。
  一个人的收入和地位,取决于你自己的不可或缺性。那篇博客中说到了,后天的努力无法让人成为金字塔塔尖的那一小波人。爱迪生也说过,成功是1%的天才加99%的汗水,但有时那1%比剩下的99%都重要。因此,我们就要认真考虑自己的天赋。真心感谢我的父母,给我遗传了诸多天赋,但有些天赋都是很久以后自己才意识到。我有音乐的天赋,天生没经训练节奏感和音准极好,但小时候没有经过任何训练,长大了也不可能再学了。我有很好的体育天赋,什么球都是一学就会且玩的不错。但音乐和体育,都是精英体质,只有凤毛麟角的顶尖几个人才能成功。我这点天赋,拿去和那些精英比,那就不算天赋了。因此,找自己的天赋的同时,还要考虑相关岗位竞争的程度。刘翔只有一个,你说你的水平全国前八,对不起,刘翔一年几亿,你可能只能勉强买得起帝都郊区的一个房子。因此,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领域并在这个领域持续发展,是职场中最重要的。
& & 如果你擅长当主管且你认为自己天生就有领导力,那就一门心思学习各种领导的技术。如果你天生灵牙利齿能把死的说活,那就去市场搞营销。如果你天生逻辑思维出众喜欢新事物喜欢刨根问底耐得住寂寞,那就去搞技术搞研发。我就是这样,一直以来我其实最大的兴趣就是搞技术钻研新东西,但官本位的思想迷住了双眼。从两年前开始,半主动半被动,我回到了技术岗位,短短两年,自己干的很开心不说,工资级别反而提升的更迅速。
  最终,想和职场新人们说的,其实就是,努力寻找自己的天赋,千万别用自己的劣势去和别人的优势竞争,那样你会死的很惨。
& & 我都不知道自已适合找什么工作,怎么解决啊!
  其实我刚参加工作那会,也是不清楚自己擅长什么的。但参加工作后,慢慢的和周边人比较,你就会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管怎样,上进心还是要有的,否则再有天赋不付出也是不行的。但有一点,如果你觉得当前的工作你很不喜欢又总干不好或者根本没有挑战和技术含量随时换谁来都能干,那要考虑是否能找机会更换岗位。也是前面提到那位很牛的主管,在一次和我们吃饭聊天时候提到:他感觉最大的成就,是看到我们每个人能力都有快速提升,最心里过意不去的,是他管理的部门,还不能彻底消除垃圾岗位。什么叫垃圾岗位,就是那种谁都能干,不会产生技能积累的岗位。必须有人去干这些活,可一旦让其做了这个工作,就代表这个人的几年甚至一生都毁了。因为他会把自己的定位放的很低认为自己也只能去做这些。因此,无论如何,不能让自己陷入到这种垃圾岗位,实在不行不惜离职。
  自己有天赋适合的岗位,一定是自己喜欢,其实擅长和喜欢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擅长所以做的比别人好,因为做得好所以得到认可,因为被认可所以更喜欢。这样就形成良性循环。喜欢的工作,你也愿意付出。因此如果你每天早晨一起床就想着又要去做不情愿的工作,那还是及早转型吧。但如果你就是好吃懒做成天什么都不想干,那最理想还是考虑怎么找个有钱的老公或者富婆吧。
& & 从血气方刚二十出头,到如今半憨不痴四十挂零,弹指间偶已经在国税战线上奋斗了十五个年头了。清楚地记得,我从学校毕业踏上了工作岗位。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税务,一切似乎没有改变,但一切都已经发生了变化。
& & 回望来时的路,一路走来虽然跌跌撞撞、磕磕碰碰,但是也收获不小。回首十五年路,五千四百多个日日夜夜,浓缩着国税人风雨兼程、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身影,镌刻着国税人栉风沐雨、披星戴月、坚护原则的脚印。围绕着组织收入这一永恒的主题,我以一颗赤诚之心,不辞辛苦、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用拼搏与睿智、用艰辛与执着、用勤劳与汗水浇灌着国税这棵大树茁壮成长。
& & 回首十五年路,我局在抓基础、优服务、树形象、谋发展上。从极其简陋的办公条件到如今的办公现代化;从面对计算机无从下手到如今的税收信息化;从手工申报、上门申报到网上申报、电话申报等纳税申报的多元化;从加大税务稽查力度到全面推进纳税信誉等级管理;从广泛开展税法宣传到不断创优纳税服务,机构设置合理了,征管水平上升了,队伍素质提高了,税收环境优化了,征纳关系和谐了。
  几许风雨,几许坎坷,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十五年的奋斗、十五年的汗水、十五年的艰辛,缔造了国税今日的成就。作为国税人,奉献自己每一份光和热,为国税大厦添砖加瓦,是我们无怨无悔的选择;作为国税人,发扬不怕苦不怕累日益进取的敬业精神,扬帆击浪去谱写国税事业新的华彩篇章,是我们不可推卸的使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我和国税风雨同舟度过了十五年峥嵘岁月,个人的命运和国税紧密相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以此为起点,继续我的国税之行。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的国税会不断发展状大,我们的道路会走得更加从容不迫,我们的日子会过得更加红红火火!
继续努力,迎接下一个十五年。
& & 春秋轮回,光阴如梭,回首自己十五年来在护理岗位上度过的日日夜夜,所做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千......这些年使我体会到:护理工作在苦和累中描绘高尚,铸造辉煌,当我看到患者把生命托付给我的无助的眼神,当我看到自己用百倍的努力把一个生命垂危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到生命的春天时,面对那些失而复得的生命,那些来之不易的欢笑,我就会感到欣慰,我会感到无比的自豪,无比的快乐,我们的职业被誉为&白衣天使&,是人们对护士形象美和内在美的深情赞誉.
& & 我们的工作不惊天动地,但是我们的工作是春天的滴滴细雨,让生命的原野再现新绿,似深秋的一片红叶悄然飘落,天使的青春已融为患者康复的笑容;我们将会继续与病人的生命同行,让患者因我们的护理减少痛苦,因我们的安慰而树立信心,使我们的健康指导有所收获。
& & 内科是一个非常团结进取的科室团队,不仅体现在同事间亲如一家,对病人的关怀胜似亲人,平常同事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高技艺,使在我科的病人更好,更快的康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维护社会和谐与发展。
& & 今天,面对又一轮全新的医疗护理改革,需要我们每一个医务工作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展示崭新的精神
& & 面貌,需要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以院为家的高尚情怀,需要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紧跟时代勇于创新。
& & 让我们用勤劳的双手装扮医院,把满腔的激情奉献给医务工作,把爱心播撒到每一位患者心里。
& & 提到&护士&,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身着白衣、头戴燕帽的女护士,在人们的感觉中,男性似乎更应该成为医生,而不是护士。然而,廖天治却偏偏走了与世俗认识不一样的路。【十五年护士工作感言】十五年护士工作感言。
& & 本月9日下午,华西医院的四家医院及两所院校在合校后,以八组团队、近千名护士的阵容,首次联手为纪念5&12国际护士节举办四川大学&十佳护士&表彰暨华西护士风采大赛。在这次着重展示医护人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活动中,护士队伍中一位男护士特
& &别招眼。作为华西综合icu的一名男护士,廖天治是本年度华西医院&十佳护士&中惟一的一名男性,也是最年轻的一位。
问:为什么选择当护士答:当年分数差一点不过我不遗憾
在谈到为什么选择把常人认为是女性职业的护士作为职业时,廖天治并没觉得问题有点怪。
回答前,廖天治稍微沉默了一会儿,说自己特别喜欢医学,认为这是一项崇高神圣的职业。虽然当时报考时的分数差了一点,最终只能就读于护理系却没有什么好遗憾的。&现在男女各顶半边天啊,做这个也没什么。医生和护士都是救死扶伤,虽然分工不同,但意义是一样的。而且我的亲朋好友中有很多是从事医护方面工作的,他们都能理解我。&
问:与女护士相比有什么不同答:掌握仪器更敏感不过她们更细心
说到男性当护士与女护士有什么不同时,廖天治语气诚恳:&在综合icu,作为男护士我对仪器的掌握比女护士更敏感。缺点就是我没有她们那么细心。&他说,在工作中自己会逐渐克服的。因为自从选择了它,就深深的爱上了它。爱上了它的神圣,爱上了它的崇高,更爱上了它的责任。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必须义无反顾、毫不保留地奉献爱心,让所有的病人都觉得自己被爱包围着,继续保持精神的乐观。
& & &天道酬勤,苦尽甘来
& & &&&十五年前当营业部经理的经历及感悟
& &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以用来比喻我们的期货营业部,官不大但责权利不小,可以用来形容我们的营业部经理。回顾过去有如白驹过隙,一眨眼从事期货这一行已经十七年了,前阵子有好友打电话给我,让我写写当期货营业部经理的成长经历和感想,这一下让我仿佛再回到从前,酸甜苦辣,成败得失历历在目,其中的滋味,一直都是自己默默的品味,今天启封这瓶陈年老酒,只想借此机会感谢这十多年风雨历程中伴我走过和给予我帮助的良师益友,同时也愿与新朋老友共同分享一些感悟。
& & 1991年我大学毕业后留校当了三年老师,业余时间在接触股票的时候了解了点期货。1993年在建证期货筹建招聘已经结束后才去补递了一份材料,侥幸成了千余名应聘者之中的幸运儿,成了一名外盘经纪人。记得当时最苦的时候,白天在学校上班,晚上在公司进行培训和交易,回到家还要画K线图,一周睡眠时间不到二十个小时,所幸不久公司就派我到当时的苏州商品交易所当红马甲,也就是哪个时候,我毅然放弃了自己的铁饭碗,正式下海开始了我的职业期货生涯。到期货公司&博傻&的十多年,做过外盘、国内盘经纪人,当过场内红马甲,也当过交易部等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从1998年开始担任期货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务,但最值得我留恋的还是入行初期创建和管理期货营业部的那段经历和感悟。
& & 1995年初,在当时的建证期货我主动提议在苏州商品交易所内设立苏州业务部获准,遂用25000元租了一间十八平方米的办公室,装了两部电话,买了一台用来看行情的电视机和一套最便宜的猪皮沙发开始创业,建证期货历史上第一个营业部就这样诞生了。当时的行情异常火爆,各路资金云集苏州商品交易所,当年期市的一大特色就是此起彼伏的现货月份逼仓行情络绎不绝,初出茅庐的我急于做出业绩,情急之下不幸也成为&苏州胶合板9507事件&的受害者。苏交所9503线材逼仓结束后,证监会下发了&关于停止线材期货交易的通知&,线材期货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初期很可惜的夭折了,但逐利的投机资金又把目标瞄向了盘子更小的胶合板,其中苏夹板9507合约从40元左右启动后,多头最终逼空到60元高位,但引来了十五万箱的实盘,在最后交易日多头弃仓,最终引发暴跌以56.33元的跌停价报收,造成大面积的多头会员穿仓和交割违约。事发前我的业务部员工也开发到了一名分仓的大客户,业务部的客户保证金提高了,大家都很高兴,而且客户初期追保也很及时,随着价格的不断上涨,客户的赢利和持仓也不断增加,也有老同事提醒我们注意多头弃仓的风险,我也把可能的情况及时向公司进行了反映,最后交易日时,虽然客户留在席位上的余额还有1500多万,但看到价格在逐渐走低,心里还是很着急,又等不到公司的明确指令,心里曾想过干脆给他平掉算了,反正是赚钱的,又担心价格返上去而同客户产生纠纷,以后没有再合作的机会了&&就在这种复杂的心情煎熬下苏交所所有合约全部跌停,我们的两个席位上有7800多手多单被封在跌停板上等待交割,跟众多的多头会员一样,主力多头扔掉了台上的资金弃仓不交割了,苏夹板9507交割违约事件爆发了,公司面临违约倒闭的风险。那天晚上,我独自走在苏州的大街上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是刚出校门就要翻船,真正感觉到了期货的风险,二是担心因此公司倒闭对不起公司和员工,三是苦思冥想如何度过难关&&在随后的两天里,公司股东在苏州紧急开会,最终紧急筹集7200多万元首先履行了交割义务避免违约,接下来的两个多月我都没有回家,在苏州及浙江地区处理仓单、追讨资金,处理客户和交易所的纠纷,庆幸的是经过努力,我和公司都度过了这一关。那段经历至今刻骨铭心,体会最深的是营业部经理初挑大梁时一定要把风险、合规放在首位,期货是高风险的行业,控制风险比留住客户更重要,想要控制住风险就要坚持合规经营、规范运作,同时在处理风险过程中要当机立断,这样即使出现问题,也能争取主动,实际操作的底线应该至少在后续索赔处理过程中能在法律上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如果只为了业务发展,忽视放松规范经营,后果是可想而知了。我至今清楚地记得当时有一家难兄难弟的公司事后在向一家福利企业客户追诉的时候,才发现对方身份证的号码都有问题,因为只有13位,让人哭笑不得,真是残疾到家了。前车之鉴,请大家警惕。
& &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作为我个人和当时所在的公司,事后对此都做了深入的反思和总结,统一提高了风险意识,完善了风控体系,加强对 风险处置的决断力和执行力,事实证明我们把坏事变成了好事。从那以后,我们始终坚持在严格风控的基础上拓展业务、提升服务,不但创造了业务量六年全国前十名,连续三年全国前三名的惊人业绩,而且再没有出现过大的风险。可见在期货行业里欲穷千里目,合规风控是基石。
& & 1997年4月,我调往大连营业部当经理,初到大连时举目无亲,并且接手的这个营业部由于员工错单后擅自做自营减亏反而又造成了不小的亏损,营业部员工士气低落。针对这种现象,我心里告戒自己一定要扭亏为盈,再把大连营业部做到数一数二,我一方面紧紧依靠员工想办法;另一方面利用从苏州商品交易所调到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出市代表的人脉关系扩展自己的圈子,同时制定了借船出海的策略,特别是借助当年浙江期货公司朋友的支持,先做持仓量,再做交易量,先要规模再要效益,并且始终坚持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当年就使营业部由亏损几十万元到赢利几十万元,成交规模首次进入大连商品交易所前二十名,外界不了解的客户也将常州建证视为了&浙江帮&,而我自己也拥有一批忠实的当地客户和朋友。
& & 回顾在大连当营业部经理的四年时光,一直认为它是我在期货行业更上一层楼的关键时期,主要是它使我知道该如何在陌生的市场去突破困境,如何通过别人走向辉煌。
& & 首先,成功的营业部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标。没有明确的目标的人充其量只是一个人生过客,同样没有明确使命的企业也不会走远,这就是有的企业一夜之间崛起,而几天之内又人去楼空的根本原因。一些世界著名的大企业历经百年沧桑而存在,它们之所以能超越一个人或几代人的生命局限持续发展,而不是靠某个人的直觉或者偶然性的投机,那是因为这个企业的创建者和后续的领导者,将经营这个企业看成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未来最成功的营业部,将是那些营业部经理有愿景并实施战略目标管理的营业部。
& & 其次,要善于整合资源、无中生有。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对我们营业部经理的一个要求。有亏损的行业,但其中一定有赚钱的公司,如何盈利?整合资源是非常好的一种方法,因为通过整合可以增强竞争力,通过整合可以变不可能为可能,期货行业的专业化、国际化、分工合作是未来的趋势,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解使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通过对人脉和资源的整合,又会实现分工、合作、分享的成功模式。
& & 第三,营业部的管理可以概括为三个词:人、服务、利润。人处于第一位,作为营业部经理,你的成功不再依赖于专业技能和专门知识&&你所能依赖的只能是你已挣得的一笔财富:手下员工,只有别人做好工作,你才能成功,所以帮助你的员工成功,带领你的团队成功,你才会成功。
& & 1998年8月我担任了公司副总经理,兼北方地区(大连、郑州营业部)总经理。当时,业内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郑州、大连地区的代理手续费直线下降,从长远考虑,没有利润,就没有企业;没有利润,就没有管理;没有利润,一切都是空谈,如何为公司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就成了我一直考虑的问题。99年底,偶尔听到一个消息说贵州有家投资咨询公司想转让给别人做营业部,一种潜在机会的预感使我有了一种立即去看看的冲动,然而当时反对的人很多,觉得贵州经济落后,&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不值得去投资设立营业部。但我和同伴还是固执地去了一趟贵阳,与那家公司的老总做了一次理念和合作上的沟通。也许是真诚,也许是缘分,喝一杯清酒交一个朋友,我们成了众多竞争者中最后的胜利者。贵阳营业部成为了建证期货介入西部资本市场的桥头堡,而贵阳营业部的业绩也证实了它的价值,2003年净利润150万元。当时我所管辖的北方地区营业部也因此延伸到了贵州,这件事上的成功使我感到做好营业部经理确实很辛苦,需要对市场的敏感,更需要走出去。我在当营业部经理和管理营业部的十五年间,十多年在外,不计名利得失,东奔西跑,万里长征。 &走千山万水,吃千辛万苦,说千言万语&。三千三万是很多做营业部经理的经历,也是我从业至今最深的一种体会,天道酬勤,苦尽甘来!
& & 曾经沧海,促我成长,让我成熟。我是真心感谢当营业部经理的那段经历,今天随着行业的不断规范发展,很多过去的事情不可能再发生了,很多老的做法也都落伍了,很多的营业部经理或转行或仍在坚持,但更多更优秀的营业部经理正层出不穷,为期货行业未来的大发展注入了活力,我这个曾经的老兵衷心祝福他们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珍惜现在,把握未来,与行业共发展。十年磨一剑,曾创商品期货佳绩于指尖,今望股指期货未来而心驰,举杯邀月,把酒临风,作别昨日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本文地址:
以下文章对你有帮助
猜你一定喜欢下面的内容
编辑:ctwxc
扫一扫 更健康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