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实验方法说明是否已经达到渗析法目...

下列实验操作中,可以达到预定目的的是
A.用渗析的方法可以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少量氯化钠B.用过量的KSCN溶液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C.通过灼热的镁粉,可以除去N2中的少量O2D.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可分离Na2SO4和NaCl固体混合物
试题“下列实验操作中,可以达到预定目的的是
...”;主要考察你对
等知识点的理解。
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对军队的控制,设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制约。对五军都督府职权表述正确的是
A.五军都督府掌京师军权,兵部掌地方军权B.五军都督府掌地方军权,兵部掌京师军权C.五军都督府有统兵之权,无调兵之权D.五军都督府有调兵之权,无统兵之权
孟德斯鸠是18世纪启蒙运动著名的思想家,他曾这样说道:“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清朝设置军机处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孟德斯鸠是18世纪启蒙运动著名的思想家,他曾这样说道:“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清朝设置军机处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2175套总数:5828068套专访:3241部会员:369765位
当前位置:
& 2017届高三化学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8卷)河北省邯郸一中,石家庄一中,张家口一中,保定一中,唐山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
2017届高三化学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8卷)河北省邯郸一中,石家庄一中,张家口一中,保定一中,唐山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2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761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1-15每小题 2分,16-20每小题3分,共45分)
1.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等社会实际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涉及化学变化
B.明矾净水的原理和“84”消毒液消毒的原理不相同
C.氟利昂作制冷剂会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
D.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2.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A.制备Fe(OH)3胶体:Fe3++3H2OFe(OH)3(胶体)+3H+
B.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C.CO2的比例模型:
D.质子数为8,质量数为17的原子:
试题分析:A、制备Fe(OH)3胶体:Fe3++3H2OFe(OH)3(胶体)+3H+ B、乙醇的结构简式C、CO2的D、质子数为8,质量数为17的原子
考点:考查化学用语。
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05 mol液态KHSO4中含有0.05 NA个阳离子
B.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 L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电子的数目为4 NA
C.常温下,100 mL 1 moloL-l盐酸与4.6 g钠反应生成H2分子数目为0.1NA
D.在电解精炼粗铜的过程中,当阴极析出32 g铜时转移电子数目为NA
A、KHSO4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为:KHSO4K++HSO4—,故0.05 mol液态KHSO4中含有0.05 NA个B、缺少温度和压强,无法确定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电路中通过电子的数目C、根据关系式:2Na——H2计算,常温下,100 mL 1 moloL-l盐酸与4.6 g钠反应生成H2分子数目为0.1NAD、在电解精炼粗铜的过程中,Cu,当阴极析出32 g铜时转移电子数目为NA
4.白屈菜有止痛、止咳等功效,从其中提取的白屈菜酸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白屈菜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是C7H4O6
B.能发生加成反应
C.能发生水解反应
D.能发生缩聚反应
5.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用分液漏斗分离除去溴苯中混入的溴
B.用渗析法除去Fe(OH)3胶体中的Cl-离子
C.除去溴乙烷中的乙醇,用水洗后,再用分液漏斗分离
D.用盐析法分离硬脂酸钠和甘油
试题分析:A、溴能溶于溴苯,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除去溴苯中混入的溴,错误;B、Cl-能透过半透膜,氢氧化铁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可用渗析法除去Fe(OH)3胶体中的Cl-离子,正确;C、乙醇能与水互溶而溴乙烷不溶于水,除去溴乙烷中的乙醇,用水洗后,再用分液漏斗分离,正确;D、加入食盐可降低硬脂酸钠的溶解度,可用盐析法分离硬脂酸钠和甘油,正确。
6.分子式为C5H10O3的有机物与NaHCO3溶液反应时,生成C5H9O3Na;而与金属钠反应时生成C5H8O3Na2。则与该有机物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的种类(不考虑立体异构)有
试题分析:有机物分子式为C5H10O3,与NaHCO3溶液反应时,生成C5H9O3Na;而与金属钠反应时生成C5H8O3Na2,说明有机物分子中含有1个-COOH、1个-OH,该有机物可以看作C4H10中2个H原子,分别被-COOH、-OH代替,若C4H10为正丁烷:CH3CH2CH2CH3,2个H原子分别被-COOH、-OH代替,都取代同一碳原子上2个H原子,有2种,取代不同C原子的2个H原子,有6种,相应的同分异构体有8种;若C4H10为异丁烷:CH3CH(CH3)CH3,2个H原子分别被-COOH、-OH代替,都取代同一碳原子上2个H原子,有1种,取代不同C原子的2个H原子,有3种,相应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故该有机物的可能的结构有8+4=12种,选C。
考点: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7.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使苯酚显紫色的溶液:NH4+、K+、SCN-、SO42-
B.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Mg2+、K+、SO42-、NO3-
C.由水电离的c(OH-)=10-13moloL-1的溶液中:Na+、Cl-、CO32-、NO3-
D.c(Fe2+)=1.0 moloL-1溶液:H+、K+、Cl-、NO3-
A、使苯酚显紫色的溶液SCN-B、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C、由水电离的c(OH-)=10-13moloL-1的溶液CO32-D、H+、NO3-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考点:考查离子反应、离子共存。
8.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NH3
B.用图2所示装置可除去NO2中的NO
C.用图3所示装置可分离CH3COOC2H5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D.用图4装置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
试题分析: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错误;B、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不能用图2所示装置可除去NO2中的NO,错误;C、CH3COOC2H5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正确;D、用图4装置制备Fe(OH)2,铁电极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做电解池的阳极,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
9.X、Y、Z、W、R属于短周期主族元素。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m,次外层电子数为n,Z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为m+n,M层电子数为m-n,W元素与Z元素同主族,R元素原子与Y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比为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X与Y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
B.Y的氢化物比R的氢化物稳定,熔沸点高
C.Z、W、R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R>W>Z
D.RY2、WY2通入BaCl2溶液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知X、Y、Z、W、R属于短周期主族元素,X元素原子半径最大,则X为Na元素;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m, 次外层电子数为n,Z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为m+n,M层电子数m-n,则m+n=8,故Y只能有2个电子层,则n=2,故m=8-2=6,可推知Y为O 元素;Z元素M层电子数=6-2=4,则Z为Si元素;W元素与Z元素同主族,可推知W为C元素;R元素原子与Y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比为2:1,可知 R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6,则R为S元素。A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B、非金属性:O>S,稳定性:H2O>H2S,水分子间存在氢键,熔沸点较高,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非金属性:S>C>Si,酸性:H2SO4>H2CO3>H2SiO3,正确;D、SO2、CO2通入BaCl2溶液中白色沉淀生成考点:考查元素推断、元素周期律。
10.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X(g)+ Y2(g) 2XY(g)
△H<0,达到甲平衡。在仅改
变某一条件后,达到乙平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I中,甲、乙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Fe2+,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Fe(NO3) 2和KI组成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盐酸,首先氧化I-,错误;C、碳酸氢铵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应为:NH4+ +HCO3-+ 2OH-= CO32- + H2O+NH3·H2O,错误;D、纯碱溶液呈碱性的原因:CO32-+H2O
HCO3-+OH-,正确。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14.将V1 mL 1.00 mol/L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0 mol/L
C.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D.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试题分析:A、根据图像知该实验开始温度是20℃,错误;B、根据图像知恰好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盐酸的体积是30mL,由V1+V2=50mL可知,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20mL,则c(HCl)V(HCl)=c(NaOH)V(NaOH),带入数据计算NaOH溶液的浓度为1.5 mol/L,错误;C、只是该反应放热,其他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为放热反应,错误;D、由图示可以看出该反应过程放出热量,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正确。
考点:15.一定温度下,在甲、乙、丙、丁四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SO2(g)和O2(g),进行反应,
2SO3,其起始物质的量及SO2的平衡转化率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
密闭容器体积/L 2 2 2 1
起始物质的量n(SO2)/mol 0.40 0.80 0.80 0.40
n(O2)/mol 0.24 0.24 0.48 0.24
SO2的平衡转化率% 80 1 2 3
A.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乙
B.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400
C.SO2的平衡转化率:1>2 = 3
D.容器中S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丙=丁<甲
试题分析:A、温度一定,平衡常数不变,错误;B、;B、甲中平衡常数K= = =400,正确; C、乙和丙中二氧化硫起始量相同,但丙中氧气物质的量大于乙中氧气物质的量,所以α1<α2,丙和丁中二氧化硫和氧气起始浓度相同,平衡等效,二氧化硫转化率相等,错误;D、丙和丁平衡等效,三氧化硫浓度相同;丙中二氧化硫和氧气起始浓度是甲中二氧化硫和氧气起始浓度的2倍,浓度加倍等效于增大压强,所以丙中三氧化硫浓度大于甲中三氧化硫浓度,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
16.某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存在H2O、ClO-、CN-、HCO3-、N2、Cl-六
种离子。在反应过程中测得ClO-和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还原剂是含CN-的物质,氧化产物不只有N2
B.氧化剂是ClO-,还原产物是HCO3-
C.参与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
D.标准状况下若生成2.24LN2则转移电子为1mol
试题分析:根据图像知ClO-的物质的量随反应的进行不断减小,则ClO-为反应物;N2的物质的量随反应的进行不断增大,则N2为生成物。结合题给信息利用化合价升降法结合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ClO-+2CN-+H2O5Cl-+N2↑+2HCO3—。A、反应中,CN-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4价,转化为HCO3-,氮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0价,转化为N2,还原剂是含CN-的物质,氧化产物有N2和含HCO3—,正确;B、反应中,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为-1价转化为Cl-,故氧化剂是ClO-,还原产物是Cl-,错误;C、根据反应方程式知参与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正确;D、根据反应方程式知标准状况下若生成2.24LN2则转移电子为1mol,正确。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
17.根据下图所给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为b kJ/mol
B.2C(s) + O2(g) = 2CO(g)
△H = -2(b-a) kJ/mol
C.2CO2(s) = 2CO(g)+O2(g)
△H = +a kJ/mol
D.C(s) + O2(g) = CO2(g)
-b kJ/mol,错误。
考点:18.甲、乙、丙、丁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按图示关系转化的是
选项 物质转化关系 甲 乙 丙 丁
NaOH NaHCO3 Na2CO3 CO2
AlCl3 NaAlO2 Al(OH)3 NaOH
Fe Fe(NO3)3 Fe(NO3)2 HNO3
C CO CO2 O2
试题分析:A、氢氧化钠与过量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氢氧化钠与少量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每一步都能转化,错误;B、AlCl3与少量的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与足量的氢氧化钠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与氯化铝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每一步都能转化,错误;C、铁与足量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铁与少量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硝酸铁与铁粉反应生成硝酸亚铁,硝酸亚铁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每一步都能转化,错误;D、碳与少量的氧气生成一氧化碳,碳与足量的氧气生成二氧化碳,乙为CO2,丙应是一氧化碳,正确。
考点:考查元素化合物。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pH=4的某酸稀释10倍,测得其pH<5,则该酸为弱酸
B.相同pH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
c(NaOH)<c(Na2CO3)<c(CH3COONa)
C.0.1 mol/L的NaHA溶液pH=5,则溶液:c(HA-)>c(H+)>c(A2-)>c(H2A)
D.向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所得混合液:
c(Na+)>c(NH4+)>c(SO42-)>c(OH-)=c(H+)
试题分析:A、弱酸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加水稀释促进电离,稀释相同的倍数,溶液的pH变化较强酸小,将pH=4的某酸稀释10倍,测得其pH<5,则该酸为弱酸,正确;B、相同条件下,相同浓度的溶液pH:NaOH>Na2CO3>CH3COONa,故相同pH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c(NaOH)<c(Na2CO3)<c(CH3COONa),正确;C、0.1 mol/L的NaHA溶液pH=5,则HA—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又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的水解微弱,再考虑水的电离,则溶液:c(HA-)>c(H+)>c(A2-)>c(H2A),正确;D、向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所得混合液为硫酸钠、硫酸铵和一水合氨的混合液,离子浓度关系为:c(Na+) >c(SO42-)>c(NH4+)>c(OH-)=c(H+),错误。
20.以乙烷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O2+2H2O+4e-═ 4OH-
B.a极是铜,b极是铁时,硫酸铜溶液浓度减小
C.a、b两极若是石墨,在同温同压下a极产生的气体与电池中消耗的乙烷体积的比为7/2
D.a极是纯铜,b极是粗铜时,a极上有铜析出,b极逐渐溶解,两极质量变化相同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知乙烷燃料电池中左侧电极为电源的正极,右侧电极为电源的负极,a为电解池的阴极,b为电解池的阳极。A、根据图示知该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产物为CO2,电解质呈酸性,正极反应为O2+4H++4e-═2H2O ,错误;B、a极是铜,b极是铁时,电解总反应为Fe+CuSO4FeSO4+Cu,硫酸铜溶液浓度减小,正确;C、a、b两极若是石墨,a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当硫酸铜溶液足量时没有气体产生,错误;D、a极是纯铜,b极是粗铜时,为铜的电解精炼,a极上有铜析出,b极逐渐溶解,不只铜放电,两极质量变化不相同,错误。
考点:考查电化学原理的应用。
Ⅱ卷 (共55分)
21.(14分)某过碳酸钠(Na2CO4)中含有少量过氧化钠,甲、乙两位同学各称取一定质量的该样品,并用如下图所示仪器测定样品的纯度。
仪器的连接顺序,甲同学:⑤-⑧-③-⑦-④; 乙同学:⑤-③-②
已知:过碳酸钠(Na2CO4)、过氧化钠分别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Na2CO4 + 2H2SO4===2Na2SO4 + 2CO2↑+ O2↑+ 2H2O
2Na2O2 + 2H2SO4===2Na2SO4 + O2↑+ 2H2O
(1) 甲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是
,他选用的装置
(填序号)是没有必要的。实验中甲同学测得气体体积为V L(20 ℃,1大气压),计算时他未将V L换算到标准状况,则他得到的Na2CO4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2) 乙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是
,按他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的实验结果有可能偏高,原因是
,也有可能偏低,原因是
(3) 为了测得准确的实验数据,请你将乙同学的实验设计进行改进,写出你所选用仪器的连接顺序(每种仪器最多使用一次,也可以不用)
。(填序号)
生成的氧气的体积;③ ;偏低
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空气中的水与二氧化碳进入②增重使结果偏大;产生的二氧化碳在装置⑤、③及导管中没有完全被②吸收使结果偏小
⑩①③②⑨
试题分析:(1)根据甲的实验原理可知,甲是想通过测量排出的水的体积来计算生成的氧气体积,进而来计算样品的纯度的,所以将氧气干燥是多余的。若未将V L换算到标准状况,则其体积偏大。而根据方程式可以看出,在质量相等时过氧化钠生成的氧气要多,所以Na2CO4的质量分数偏小。
(2)由乙的实验原理可知,乙是通过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来测定其纯度的。由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所以有可能使装置②的质量增加,导致结果偏大。如果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没有被②完全吸收,也有可能使测定的结果偏小。
(3)要使结果更准确,就必须使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完全被碱石灰吸收,而且还需要保证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不参与反应,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⑩①③②⑨。
考点:22.(14分)工业上生产高氯酸时,还同时生产了一种常见的重要含氯消毒剂和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其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NaHSO4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
②高氯酸是至今为止人们已知酸中的最强酸,沸点90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反应器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冷却的目的是
,能用蒸馏法分离出高氯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 反应器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通入反应器Ⅱ中的SO2用H2O2代替同样能生成NaClO2,请简要说明双氧水在反应中能代替SO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Ca(ClO)2、ClO2、NaClO2等含氯化合物都是常用的消毒剂和漂白剂,是因为它们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工业上用氯气和NaOH溶液生产消毒剂NaClO的离子方程式:
3NaClO3+3H2SO4=HClO4+2ClO2↑+3NaHSO4+H2O;降低NaHSO4的溶解度,使NaHSO4结晶析出;HClO4沸点低
2ClO2+SO2+4OH-=2ClO2-+SO42-+2H2O
H2O2有还原性也能把ClO2还原为NaClO2
(4)强氧化性;Cl2+2OH-=Cl-+ClO-+H2O
试题分析:(1)反应器Ⅰ中NaClO3和浓H2SO4发生反应H2O,化学方程式为3NaClO3+3H2SO4=HClO4+2ClO2↑+3NaHSO4+H2O;冷却的目的是:降低NaHSO4的溶解度,使NaHSO4结晶析出;能用蒸馏法分离出高氯酸的原因是高氯酸的沸点低。
(2)反应器Ⅱ中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ClO2+SO2+4OH-=2ClO2-+SO42-+2H2O。
(3)通入反应器Ⅱ中的SO2用另一物质H2O2代替同样能生成 NaClO2,双氧水在反应中能代替SO2的原因是H2O2有还原性也能把ClO2还原为NaClO2 。
(4)Ca(ClO)2 、ClO2、NaClO、NaClO2 等含氯化合物都是常用的消毒剂和漂白剂是因为它们都具有强氧化性,用氯气和NaOH溶液生产另一种消毒剂 NaClO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考点:23.(12分)磷及其化合物在科研及生产中均有着重要的应用。
(1) 红磷P(s)和Cl2 (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 PCl5(g),反应过程如下。
2P(s) + 3Cl2(g) = 2PCl3(g)
△H=-612kJ/mol
2P(s) + 5Cl2(g) = 2PCl5(g)
△H=-798kJ/mol
气态PCl5生成气态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 可逆反应PCl3(g)+Cl2(g)PCl5(g)
2E(g)F(g)+G(g)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可滑动、无摩擦的密封隔板。反应开始和达到平衡时有关物理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达到平衡I时,体系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压强之比为
②平衡I到平衡II的条件①是
(填“升温”或“降温”)。
(3) 亚磷酸(H3PO3)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HPO3。电解Na2HPO3溶液也可得到亚磷酸,装置如图所示: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品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 一定温度下,Ksp [Mg3(PO4)2] =6.0×10-29,Ksp [Ca3(PO4)2] =6.0×10-26。向浓度均为0.20 mol·L-1的MgC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3PO4,先生成
沉淀(填化学式);当测得溶液其中一种金属阳离子沉淀完全(浓度小于10-5mol/L)时,溶液中的另一种金属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c=
(1)PCl5(g)
PCl3(g) + Cl2(g)
△H=+93kJ/mol
(2)①20:23
(3)2H++2e—=H2↑(1分); HPO32—+2H+=H3PO3
(4)Mg3(PO4)2
2P(s) + 3Cl2(g) = 2PCl3(g)
△H=-612kJ/mol2P(s) + 5Cl2(g) = 2PCl5(g)
△H=-798kJ/mol÷2得气态PCl5生成气态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PCl5(g)
PCl3(g) + Cl2(g)
△H=+93kJ/mol。
I)中左室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2.7/2.3×2mol=54/23mol,反应过程中温度不变,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知达到平衡I时,体系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压强之比为可逆反应PCl3(g)+Cl2(g)PCl5(g)I到平衡II,左边气体物质的量变小,故平衡正向移动,改变的条件为降温。
(3)电解Na2HPO3溶液亚磷酸,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产品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PO32—+2H+=H3PO3。
向浓度均为0.20 mol·L-1的MgC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3PO4,先生成Mg3(PO4)2沉淀;当溶液中沉淀完全时,Ksp [Mg3(PO4)2] =6.0×10-29计算溶液中c(PO43—)= 6.0×10-14,根据Ksp [Ca3(PO4)2] =6.0×10-26计算溶液中Ca2+的物质的量浓度c= 10-4mol/L。
(24题和25题任选一题)
24.[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铁触媒是重要的催化剂,CO易与铁触媒作用导致其失去催化活性:Fe+5CO=Fe(CO)5;除去C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NH3)2]OOCCH3+CO+NH3=[Cu(NH3)3(CO)]OOCCH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N、O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基态F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2)Fe(CO)5又名羰基铁,常温下为黄色油状液体,则Fe(CO)5的晶体类型是
,Fe(CO)5在空气中燃烧后剩余固体呈红棕色,其化学方程式为
(3)配合物[Cu(NH3)2]OOCCH3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是
,配体中提供孤对电子的原子是
(4)用[Cu(NH3)2]OOCCH3除去CO的反应中,肯定有
c.非极性键
(5)单质铁的晶体在不同温度下有两种堆积方式,晶胞分别如图所示,面心立方晶胞和体心立方晶胞中实际含有的铁原子个数之比为
,面心立方堆积与体心立方堆积的两种铁晶体的密度之比为
(写出已化简的比例式即可)。
(1)O>N>C(2分);
3d64s2(2分)
(2)分子晶体(1分)
(3)sp2、sp3(2分) N
(4)bd (2分) (5)2:1(1分)
C、N、O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N>C,基态F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
Fe(CO)5又名羰基铁,常温下为黄色油状液体,则Fe(CO)5的晶体类型是,Fe(CO)5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
配合物[Cu(NH3)2]OOCCH3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是碳原子的杂化类型是配体中提供孤对电子的原子是。
用[Cu(NH3)2]OOCCH3除去CO的反应中,肯定有б键形成。
面心立方晶胞×1/8+6×1/2=4,体心立方晶胞中×1/8+1=2,实际含有的铁原子个数之比为2:1面心立方堆积??=4M/NAa13,体心立方堆积??=2M/NAa23,两种铁晶体的密度之比为。
25.[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15分)
化合物F是合成抗心律失常药—多非利特的中间体,以苯为原料合成F的路线如下:
已知:①CH3CH=CH2CH3CHBrCH3
②CH3CH=CH2CH3CH2CH2Br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苯→A转化的反应类型是
(2)化合物C→D转化的反应条件通常是
“存在”、“不存在”)顺反异构,已知化合物C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四种峰,且峰的面积
比为2︰2︰1︰3,则C的结构简式为
(3)写出E→F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4)化合B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满足以下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②分子结构中没有甲基,但有氨基
③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并且与NaOH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5)苯乙酮()常用作有机化学合成的中间体,参照上述合成F的部分步
骤,设计一条以苯为起始原料制备苯乙酮的合成路线
(1)取代反应(1分)
(2)NaOH醇溶液、加热
(2分) 不存在(2分) (2分)
(3)+CH3NH2+HBr (2分)
(5)(3分)
试题分析:苯与一氯乙烷反应后在苯环上连接乙基,说明为取代反应。
C到D是卤代烃的消去反应,条件为NaOH醇溶液和加热;化合物D中是乙烯基,不存在顺反异构。C的核磁共振氢铺显示有四种峰,则说明有四种氢原子,其结构为 。E到F是发生的取代反应,方程式为+CH3NH2+HBr。化合物B的同分异构体中满足要求的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说明含有甲酸酯,且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物质的量比为1:2,则酯水解后产生酚羟基,说明结构中有两个侧链 ,分别为-CH2NH2和-OOCH,两个侧链在苯环上可以是邻间对三种位置关系,所以用3种结构。
从逆推方法分析,要出现羰基,需要先出现羟基,发生氧化反应即可,而羟基的出现是由卤代烃水解生成的,而卤代烃是由烃基于卤素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得到的,所以先在苯环上连接乙基,生成乙苯,再在光照条件下取代中间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生成醇,在氧化即可,流程如下:。
考点: 有机物的合成和性质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渗析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