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语文学习与评价 单元学习指导与评价 第一单元...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第一单元测试1(语文版九上).doc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第一单元测试1(语文版九上).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达标检测题
1. 根据拼音写汉字。qián_________滋暗长
积雪初róng_________
纵横jué_________荡
妙手u_________得
旁yì_________斜出 参天sng_________立
2根据语境解释加线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拿绿色来装饰我简陋的房间。(房屋陈设简单、粗陋。)
B.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草木青翠茂盛。)
C.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D.这里一年的大半光景是冬季。(时光景物。)
3选出没有运用比喻的句子 A.扑入你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B.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C.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
D.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一位老板觉得鞋童把他的皮鞋擦得很糟糕,不由生气地说:“不行,你得从头擦起,否则,别想要工钱了。”
擦鞋童的回答: 。(不超过15字)
5. 写出三句含“绿”的诗句 要求写出上下句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本单元有四篇抒情散文,在四篇散文的学习中,就你印象最深或体会最深的信息作一下记录吧。(1)用一句话概述印象最深的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两句话概述记忆最深的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体会最深的三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还像那时一样戴着桃色眼镜观察世界,还有着同那时一样的爱好,一样的思想,一样的情感。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简而言之,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大凡已成为我们的禀赋的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但是,只需去重读一下青年时代的书信,我们就会相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全站搜索:
> 幼教教案:
> 小学教案:
> 初中教案:
> 高中教案:
> 其他教案:
您的位置: >
九年级(上)第一单元备课指导
时间: 09:42来源:自学习点击:
单元总体介绍体裁:抒情诗(选入五首抒情诗,其中有一首旧体词,两首中国当代诗,两首外国诗)题材:对大自然的赞颂,&&&&&&& 如:北国风光、雨、星星、蝈蝈、蛐蛐、夜作者:毛泽东、郑愁予、江河、济慈、叶赛宁特点:文字精粹,心灵敏感、多情和充满诗意。重点:1、引导学生深入地感知诗中形象,进入诗中的情境,体验情感,感悟诗意,提升人文素质。&&& 2、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 3、熟读背诵。在熟读、背诵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韵律美,体会诗歌的魅力。4、引导学生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的常用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5、适当地进行诗歌的比较阅读,认识诗歌之间的具体内容、语言特点、表现手法、感情意蕴等方面的异同。&&&&&&&&&&&&&&&&&&&&&&&&& 1、沁园春 雪课文分析:&&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教学思路:&& &1、从朗读课文入手,在反复朗读并背诵中体会词中的形象,体会革命家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感受词中宏阔的意境;&&& 2、揣摩、品味词的凝炼、贴切的语言;&&& 3、正确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教学设计一、导入&&课文&&& 欣赏李煜的《虞美人》,体会封建帝王的亡国哀伤,对比引入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壮志豪情,文章意境宏阔……二、朗读,整体感知教师示范读,学生读理解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各写什么?(上阕:描写北国雪景;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三、生成-探究预计学生生成问题:(可参见《读写导航》的“探究与体验”)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哪句?2、上阙中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景观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3、诗人是如何来表现这些景象的?(对偶、比喻等修辞;以动写静,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4、“须睛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写景与前面的诗句有何不同?9前面是写实,这里是想象的虚景。)5、发挥想像,用自已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并谈谈此时你的感受。(广阔、壮丽的北国雪景风光,令人感受到诗人豪迈胸怀,雄伟气迫,以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6、诗人如何从上阕描写北国雪景转入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7、作者用一个“惜”字统领全文、评价,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 (惋惜、委婉批评不足)8、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四、拓展欣赏(比较阅读)&& 1、 阅读课后诗《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 2、课后比较阅读《沁园春 长沙》,重点比较和体会词在情感、表现手法上与课文的相似点 (见《读写导航》)五、反复朗诵课文并能达到熟练成诵六、作业&:1、课外阅读鉴赏毛泽东诗词,并选择自已最喜欢的一首在班里朗颂交流。2、背诵课文&&2、雨& 说课文分析:《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其突出的艺术特征是拟人手法和象征手法。这首诗既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诗的风格是清新、欢愉,思想感情蕴藉而深厚。教学思路:&& 1、适当介绍这首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特殊的写作背景,以帮助理解诗意。&& 2、引导学生加强朗读体会,理解诗意,感受春雨的美好。教学设计:一、导语&设计 &&& 请学生背诵出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并说一说“春雨”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文中有怎样的内涵。 二、整体感知 &&& 1、听配乐诗朗读,营造诗歌氛围,先感受后读诗。 &&& 2、将自己听诗、读诗的感受说出来交流。 (亲切、喜悦、轻快、柔美……)三、生成-探究 && 将整体感知的内容整理归类,教师分别就主题思想、艺术风格等方面引导学生生成问题,探究问题。&&&& 学生生成问题预计:1、诗歌的题目是《雨说》,那么诗人笔下的雨都说了什么?这些话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见《导航》)2、作者怎样描写春雨特点的?找出几个词、句说说你的体会。(见《导航》)3、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见《导航》)4、 “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这句话中的“笑”的内涵是什么?&& (笑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态度,是诗人鼓励孩子们要乐观向上的生活及美好的祝福)四、评价分析 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分析、鉴赏有重点地评价,鼓励不同的见解。 五、课堂小结 从学生的研习中总结出鉴赏诗歌的方法:阅读――找出意象――感悟内容――发掘主题。 六、拓展创新根据自已的能力和兴趣选做:1、请学生以“雨”的身份对诗歌内容进行复述并评议。2、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全诗,并把自己改写的散文与原诗对比阅读,说说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有怎样的特点。 3、体会如何用拟人化的语言去学写一些简短的小诗,从中感受写诗的乐趣。&&3、星星变奏曲课文分析:《星星变奏曲》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全诗意象丰富,构成理想与现实的相互反衬,意境幽深而又冷峻,情感强烈而又含蓄。教学思路:1、适当简介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2、引导理解“变奏曲”的含义&&&&&&&&&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 4、教育珍惜美好生活重点难点:暗喻句子的含义教学设计:一、导入&&1、大家都学过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热闹自由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又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情感的……二、学生交流课前自主搜集的有关信息1、朦胧诗&& 2、诗人及写作背景三、整体感知1、听配乐诗朗读,营造诗歌氛围,先感受后读诗。 2、将自己听诗、读诗的感受说出来交流四、生成-探究&& 将整体感知的内容整理归类,教师分别就主题思想、艺术风格等方面引导学生生成问题,探究问题。&&&& 学生生成问题预计(可参见《读写导航》):1、& 诗中多用比喻象征,指出星星、萤火虫、春天、鸟以及夜、冰雪、冻僵的土地等物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2、& 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3、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4、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上下两节有哪些变和不变之处?5、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在意境上有何转化?6、这首诗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这典型的特征是什么?7、理解诗中一些比喻句的寓意。五、综合创新1、以“日月星辰”为意象,写几行诗或几句话,表达你的思想情感。2、课外阅读一些朦胧诗作,选择摘抄几首自已最喜欢的诗来班里朗颂交流。&&&4、外国诗两首课文分析:《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它们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又各有其特点。《蝈蝈与蚰蚰》一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但它所揭示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规律,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生动地表现“‘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 《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第一课时:&&&&&&&&&&&&&&&&&& 蝈蝈和蛐蛐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捕捉住蝈蝈和蛐蛐这两个富有生机的意象,品味由“蝈蝈的乐音”和“蚰蛐的歌儿”交织成的“大地的诗歌”。教学难点&:理解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描写了两只草虫的呜叫,为什么说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教学设想:1、简略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了解济慈诗歌的特点。2、这首诗诗中有画,立体感甚强,诵读时要很好体会。教学设计:一、导入&&: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当我们将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她将以博大的胸怀,赋予我们灵感和力量。英国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夜》,就是他们用身心和自然溶铸而成的美的赞歌……二、简略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三、整体感知&& 在反复朗诵中体味蝈蝈和蛐蛐这两个意象的内涵。(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四、生成-研究:学生生成问题预计(参见《读写导航》):1、《蝈蝈与蛐蛐》一诗从结构上看可分成哪两个部分,从哪两句诗可以看出来?两部分的内容是如何巧妙联系起来的?2、理解诗中虫鸣的内在意义。3、《蝈蝈与蛐蛐》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描写了蝈蝈、蛐蛐两种昆虫的鸣唱,为什么说“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4、《蝈蝈与蛐蛐》这首诗具有优美的意境,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请结合诗句举一例,用你自己的话谈谈诗美在哪里?五、深情朗颂六、拓展创新1、古今中外有很多描写自然讴歌自然的诗作,课处再阅读几首在班里交流2、模仿课文,仿写几句诗句,抒发自已对地球或自然的独特感受。&&&第二课时:&&&&&&&&&&&&&&&&&&&&&&& 夜课文简介:《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教学设想:这首诗意境非常美,对学生而言较难理解,教学中应当注意激发学生的感情,重视朗读体会体会诗歌的美,并能结合自己的理解,去试验着写一首小诗。如《月光下的校园》、《静静的公园》等。教学设计:一、导入&&二、交流课前搜集的文学常识信息(叶塞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二、整体感知1、听配乐诗朗读,营造诗歌氛围,先感受后读诗,。 2、赏析,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第一节:写夜的静谧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三、生成-探究结合课后练习二训练:1、用自己的话,描绘所写的夜景2、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四、深情朗诵,深入体会诗中意境五、拓展创新对比阅读沈尹默的《月夜》(参见《读写导航》)& 月&& 夜沈尹默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地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六、作业&:出去感受感受阳光雨露或感受月光星辰,然后写几行诗,要求写出美的意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活动简析:&“雨的诉说”从《雨说》一诗引申出来的一项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通过让学生关注大自然中人们熟悉却并不关注的雨等几种常见现象,来引导学生体验自然的诗意之美,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同时通过搜集有关资料,进一步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这项活动可以灵活掌握,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有选择来开展。活动目标:& 1、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和体验大自然的韵味。2、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增长见闻,开阔视野,并锻炼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3、阅读和朗诵写雨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和朗诵能力,尤其是体味抒情作品中“情景交融”的意境。活动建议:1、学生三项活动任选一项,自愿组成活动小组。2、&活动在第一课《雨说》教学之后提前布置活动。3、这篇综合性学习的文字叙述很美,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气贯穿,很有诗意。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诉说雨的心曲。活动前,请认真研读,感受雨的诗情。活动安排:第一组:听听我的足音:在雨淅淅沥沥下起的时候,带着录音机或摄像机,带着一份好心情,去观察雨幕,去倾听雨韵,去感受雨情,1、作好以下记录:具体季节和时间:地点:雨的特点:对雨声雨象的形象描绘:自己观雨时的心情:&& 2、请你把听雨的感受及听雨的资料与同学们分享。&第二组:说说雨的功过&& 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关于雨给人类带来福祉与灾难的资料,了解雨的别样情形,并在展示课上讲述给同学听。(以下可参见《读写导航》)1.概述一个雨水泛滥成灾的实例。2.罗列与雨有关的奇特现象:梅雨、钱雨、泥雨、酸雨等等。说说它们形成的原因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害。(选择一个进行探究)&第三组:读读我的韵味1、搜集有关雨的诗文佳作或俗语,并将有关描写“雨”的名句或名段摘录下来,在展示课上向全班交流。(有关雨的古诗名句可参见《读写导航》) 2、将自已搜集并喜欢的有关雨的文学作品,制作成配乐诗文,在展示课上与同学分享。全体同学:抒写雨的情怀&& 在自己听雨和学习他人文学作品描绘雨的方法的基础上,以一个季节中的雨为意象,结合自己的心情,抓住雨给你的独特感受,写一篇抒情文章或诗歌。 &(第一单元编辑:潘板中学 沈建国 )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推荐给您的朋友与您一起欣赏。点击↓↓↓
一文由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相关的教案:
说说你对这篇教案的看法吧
最新发表的九年级语文教案
最受欢迎的九年级语文教案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本店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请下载试用者二十四小时后删除. 若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提出指正, 我们将立即删除。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九年级下语文单元学习指导与评价答案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九年级下语文单元学习指导与评价答案,单元学习指导与评价,单元指导与评价,九年级下册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九年级语文,九年级语文复习计划,九年级下语文作业本,九年级语文作业本,九年级下册语文目录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5|
上传日期: 01:37:5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九年级下语文单元学习指导与评价答案
官方公共微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免费语文教学资源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
作者:dreamwear&&加入日期:12-08-05
第一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尤其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
2、体会两首诗中的感情。
3、掌握《沁园春 雪》中的重点句子。
4、复习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一、课前演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
妖ráo(&& &)
风sāo(&& &)
红装素guǒ(&&& )
一代天jiāo( &&&)
田pǔ(&&& )
xuān(&&& )嚷
qiǎng(&&& )褓&
润如油gāo(&&& )
禁gù(&&& )
留zhì(&&& )
静mì(&&& )
消shì(& &&)
1)《沁园春 雪》中在上下阕中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句子是:&&&&&&&&&&&&&&&&&& ,
&&&&&&&&&&&&&&&&&&&&&& 。
2)提示《沁园春 雪》全词中心的句子是:&&&&&&&&&&&&&&&&&&&&&&&&&&&&&&&&&& 。
3、圈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然后在横线上改正。
1)望长城内外,惟余茫茫&&&&&&&&&&&
2)大河上下,顿时涛涛&&&&&&&&&&&
3)山舞银蛇,原弛腊象&&&&&&&&&&&
4)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二、复习研讨。
(一)教材P253页《怎样读诗》中说“读诗,要体会其中的感情内涵”“读诗还要学习诗歌精粹的语言”“读诗还要注意掌握一些诗歌常识”。
1、& 读《沁园春 雪》和《雨说》,说说两首诗歌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 诗歌遣词造句讲究精练、优美、音乐性,讲究变化。以《沁园春 雪》例,就其中一点谈谈其语言特点。
3、&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诗歌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沁园春 雪》属于哪一类,为什么?
(二)表达技巧是诗词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大致可为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三类。在初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如下:
(1)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的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6)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7)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8)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9)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10)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说说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各有什么表达作用。注意,上列各种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只是它们的共性,具体答题时,还要联系句子的具体内容作答。
(1)&&&&&&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3)&&&&&&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4)&&&&&&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5)&&&&&&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跟《沁园春 雪》不同的是,《雨说》整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三、当堂训练。
& 1、阅读《题春晚》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嘉兴中考题)
题奉晚(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 参考答案:(l)吟余小立闲干外。(2)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象。
&& 2、赏析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按要求回答问题。(2006年温州市中考试题)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1) 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 (2) 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
&& 参考答案:(1)满 压 (2)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3、阅读《登飞来峰》完成下面题目。(2006年金华市中考题)
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 (2)、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 参考答案:(1)、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 (2)、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或“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宁波中考试题)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①深深夏席②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 【注释】①别院:正院旁侧的小院。 ②席:竹席。
&& (1)这首诗写出了盛夏小院幽静的特点。诗中体现“幽静”的词语有( )、( ) 。 (2)除了“幽静”之外,诗人笔下的夏日小院还有什么特点?
&& 参考答案:(1)别院深深、树阴满地、时一声。(2)清凉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2006年连云港中考试题)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1)“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参考答案:(1)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 (2)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6、欣赏下列诗歌.完成下面题目。(2006年湖北省黄冈中考试题)
(甲】 沁园春•雪(节选)(毛泽东)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乙】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 (1)指出下面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2分)
&& A.江山/如此/多娇 B.干戈/寥落/四周星
&& C.惜/秦皇/汉武 D.人生自古/谁无/死
&& (2)填空。 两首诗都表达了&&&&&&&& 的主题.但两苜诗抒发的感情又有所不同。甲诗侧重&&&&&&&&&&&&&&&& ,乙诗侧重 &&&&&&&&&&&&&&&&&。
&& (3)自选角度,从下列诗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 (1)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2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 我会赏析 句:
&& 答案:(1) D(2)爱国 豪迈、自信 忧虑、悲壮
&& (4) ①1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当今“风流人物”的赞美之情。“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创造了空前伟大的业绩。( 2) 此句直杆胸臆,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
四、本课小结: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浙ICP备号&全国各地重点高中:
全国各地杯赛:
您现在的位置: &
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总结同步练习
来源:中考网&&&&作者:丽丽&&&& 16:09:44
  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总结同步练习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这是ru&()智的微笑,这其中蕴涵着哲理的yōu()伤,含有黎明的shǔ()光。它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决不能袖手旁观。
  B、同学们聚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
  C、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被公然拍卖,大家义愤填膺。
  D、有些人一旦拥有了名利,就变得患得患失,不愿再冒风险放手一搏。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B、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点击下一页免费下载试题答案
&&&&请下载附件:
&&&&《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总结同步练习》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16中考一路陪伴同行!
中考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语文学习与评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