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中的数学问题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专项练习题_小学三年级数学试题
幼儿教育网,正确认识幼儿教育以及科学对待幼儿教育,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专项练习题
1、小强家到图书馆的距离是360米。他每天去图书馆要走8分钟,小强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2、三年级两个班一共243名学生,如果乘9辆巴士去春游。平均每辆巴士要坐多少人?()&&&&3、书店中:《神鸟布谷》图册6元,《格林童话》38元,《天文地理我知道》72元。
&&&&(1)一本《天文地理我知道》的价钱是《神鸟布谷》图册的多少倍?()
&&&&(2)冰冰有100元钱,他可以买哪些书?()
&&&&4、水果商店有4箱苹果,每箱苹果12斤。
&&&&(1)如果3天全部卖完,平均每天卖多少斤苹果?()
&&&&(2)如果每斤卖4元钱,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钱?()
&&&&5、三年级(一)班举办跳绳比赛,小A跳了21个、小B跳了19个、小C跳了24个、小D跳了20个。
&&&&(1)他们平均每个人跳多少个?()
&&&&(2)小A、小B和小C跳的总数大约是小D的多少倍?()
&&&&6、王阳的身高是155厘米、李新辉的身高是155厘米、杜辉的身高是149厘米、徐建的身高是156厘米、宋学的身高是150厘米,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7、张雪的身高是147厘米、袁华的身高是144厘米、杨雨薇的身高是138厘米、王莉莉的身高是142厘米、刘思思的身高是134厘米,她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8、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上周温度记录:
&&&&星期一:11&21摄氏度、星期二:11&24摄氏度、星期三:10&21摄氏度、星期四:9&23摄氏度、星期五:12&24摄氏度、星期六:12&21摄氏度、星期日:12&20摄氏度。
&&&&你能算出上周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平均数吗?()
&&&&9、小吴骑自行车去旅行。第一天走85千米,第二天走了70千米,第三天走了81千米,第四天走了80千米。小吴平均每天走多少千米?()
&&&&10、龙腾大酒店的营业时间是早上8:30到晚上21点30,中午11:30到1:00休息,龙腾大酒店一天的营业多长时间?()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专项练习题(2)
1、小阳到老师家有360米。他每天到老师家补课大约走7分钟,他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
&&&&2、新型小汽车每小时约行驶120千米,飞机每小时约飞行850千米,自行车约每小时行驶10千米。
&&&&(1)新型小汽车每小时行驶的速度是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速度的多少倍?()
&&&&(2)飞机每小时行驶的速度是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速度的多少倍?()
&&&&3、腾飞中心小学共有642名学生,平均分成6队去参观地理馆。每队有多少人?()
&&&&4、曙光小学师生共864人,分7批参观历史文物展览。平均每批有多少人,还剩几人?()
&&&&5、运动会中,接力棒被4人传递了960千米。平均每人传递多少千米?()
&&&&6、化肥厂有有590袋化肥,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袋?如果分4次运每次运多少袋?还剩下几袋?()
&&&&7、学校的操场中间摆了584盆花,若要把这些花平均放进6个花坛里,平均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多少盆?()
&&&&8、某电视台4个月主要节目播出时间,新闻340小时、体育180小时、动画片120小时、电视剧240小时。如果同一节目每月播出的时间相同,每个节目每月各播出多长时间?
&&&&9、游乐园的票价:成人12元、儿童6元,团体(10人以上)6元。
&&&&(1)4位老师带60名学生去游乐园玩,怎么买票合适?()
&&&&(2)如果按正常票价来算,一共要花多少元钱?()
&&&&10、一块草地每天产生的氧气够4个人用,我们班共有120人。那么,多少块草地产生的氧气,够我们班的学生用?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专项练习题(1)
1、中心小学三年级两个班一起玩游戏,三年(一)班和三年(二)班一共有69名学生,若每六个人分成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还余下几人?()
&&&&2、植树节到了,三年(一)班和三年(二)班共栽树72棵,平均每班栽树多少棵?()
&&&&3、张梅想给笔友寄明信片,她有138张明信片,每个笔友寄6张。张梅有多少个笔友?()
&&&&4、电影院两部电影同时上映,时间共380分钟。平均每部电影播放多少分钟?()
&&&&5、一个水盆8元钱、一个电炒锅120元钱、一个电热壶40元钱。
&&&&(1)买一个电热壶可以买几个水盆?()
&&&&(2)电炒锅的价钱是电热壶的价钱的几倍?()
&&&&6、文化商店有12捆铅笔,每捆25支;有10捆钢笔,每捆30支。有15捆圆珠笔,每捆28支。
&&&&(1)文化商店共有多少支笔?()
&&&&(2)铅笔,钢笔,圆珠笔中,哪种最多?哪种和哪种数量相同()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一个芭比娃娃9元钱、一个橡皮球6元钱、一支钢笔8元钱、一个笔袋5元钱。
&&&&(1)张老师给学生买玩具用去114元,买文具用去125元钱,张老师买了哪种玩具,哪种文具?各买了多少?(买了橡皮球和笔袋。114&6=19,125&5=25)
&&&&(2)如果张老师用这些钱只买钢笔,可以买多少支?()
&&&&8、三(一)班共有学生38名,两人用一张课桌,一共需要多少张课桌?如果每4张课桌摆一行,可以摆多少行?剩余几张课桌?()
&&&&9、王校长带298名学生乘车去参观动物园。每辆车限乘45人,租9辆车够吗?()
&&&&10、星期天一共有456人参观水族馆,如果大人人数是儿童的2倍。儿童有多少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看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专项练习题》的同学还看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之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和基础,而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当然也是教学中的最难点之一。但往往在我们教学时没有有效的解决这个难点的策略,而使解决问题的教学陷入困境。这也同时使这个问题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那么,一般地说,小学解决问题教学的不理想现状有哪些表现?又该如何解决优化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呢?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大多还是采取先讲例题,然后训练,训练也是学生先做题,之后教师再讲,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这样学生普遍感到解决问题难学,教师感到解决问题难教。学生因此对解决问题的学习失去了兴趣,而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也只能采用题海战术。
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不理想现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问题过于单一。千篇一律的问题呈现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结构封闭,缺乏开放性,不能给提供创新的机会,无法使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其次,忽视语言教学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作用;第三,教学“类型化”现象严重,学生解答解决问题的过程千篇一律,没有创新意识;最后,教学仅仅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问题的实际意义、问题所涉及的数学概念和学生对问题理解的重视程度不够,简单地把实际问题处理成了一个纯数学问题。“实际问题—数学问题—数学式子”这几个转化过程在教学中没有得到较好地体现,学生只能程序化、机械化地接受。正是由于这几种弊端的存在,使得本来饶有兴趣的解决问题教学失去了活力,变得越来越费时费力,学生的学习越来越郁闷困惑。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这也为优化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指明了方向。
(一)创设生活化情景
有些数学解决问题单凭字面理解十分抽象,只凭口头讲解很难解释清楚,而如果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有利于数学学习的思维情景,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好的生活情景,能促发强烈的问题意识,利于引发学生的探究情感,培养创新意识。就要求解决问题的素材是学生自己熟悉的,或是自己感受过的、理解的,与他们的生活世界密切相关。这种呈现方式,对学生来说,具有亲切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呈现方式也要打破以往纯文字的形式,采用图文并茂,这不仅有助于摆脱纯文字的枯燥说教,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如“将两个周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求这个长方形周长。这道题就可以引导学生用纸做题中的图形,把较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当学生清楚的“看到”两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图失去2条正方形边长时,解法自然产生。
(二)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结构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结构的能力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也是解题的核心。有人曾做过研究,显示出这样的结论:学习困难儿童解解决问题的困难并不主要表现在解题比例上,而在于分析假设认知活动的差别。与优秀生相比,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对题目中隐含条件和中间状态的分析,这说明两组学生在分析阶段所分析的内容有着本质区别。解决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发现解法,就是在“问题—条件”之间找出某种联系和关系,通过分析题意,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通过分析隐含条件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最终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使解决问题的教学外显化,让学生尽可能地观察到我们的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例如下面这道题:绿草菌菌好牧场,一牛恰好吃1月(30天),两牛刚好吃一旬,请问三牛吃几日了(注意:牧草每天都生长,假定生长速度相同)。这时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分析分析题目结构一牛恰好吃1月,指的是一头牛用30天吃完所有的牧草,包括原有的和30天新长的两部分牧草;两牛刚好吃一旬,也是指两头牛用10天吃完原有的和10天新长的牧草。但是,题中并没有告诉这些草有多少千克或多少吨,不便计算。因此,我们设一头牛一天吃的草量为“1份”,一牛30天就吃了30份,两牛10天就吃了20份。
(三)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解题策略
有些学生的解题困难是由于没有恰当的解题策略所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研究、善于归纳针对不同题型的解题策略,并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地引导、点拨。
1、摆脱定势
有些解决问题,学生之所以百思不得其解,原因就在于思维定势的影响,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转换思考角度,让思路清晰可辨。例如,小明期终考试语文、外语、科学的平均成绩是76分,数学成绩公布以后,他的平均成绩提高了3分。小明的数学成绩是多少分?按照常规解法,可知张明期终共考了四门功课,要求数学成绩,可以用四门功课的总分减去其中三门功课的总分。由于四门功课的平均分比其中三门功课的平均分高3分,那么四门功课的平均分就是76 + 3=79(分),四门功课的总分为79&4=316(分),语文、外语、科学三门功课的总分为76&3=228(分),所以小明的数学成绩为316-228=88(分)。如果我们转换一个角度来考虑:假设小明数学也考了76分,这样四门功课的平均分仍然是76分。但实际四门功课的平均分比其中三门功课的平均分高出的成绩正好分给每一科,使每一科各增加了3分。这样共多出了3&4=12(分)。思路清晰了,问题也就解决了,我们就能很快地算出小明的数学成绩是76 3&4=88(分),这既摆脱了思维的定势,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整体思想
有些题目较为复杂,若按常规方法来思考根本无从下手,往往会不知不觉地陷入“死胡同”。对于这样的题目,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思维方向转换一下,从全局出发,从整体上把握,全面观察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样解题的效果就特别好。例如,有5个数的平均数是8;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2后,这5个数的平均数则为10。改动的那个数原来是多少?读了题目之后,大部分同学可能都想知道5个数各是多少,都忙着去试找这5个数,这显然不可能也是没有必要的。此题的解答应该从整体的角度去把握,不要只看到其中的某个数,简单地把这5个数分开来考虑。首先要知道改动后的5个数的总和为10&5=50改动前5个数的总和为8&5=40,改动后比改动前增加了50-40=10,那么,什么数“增加10”后变为12呢?这样问题就简单化了。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报班咨询:400-888-3456
小升初试题:
基础知识:
计算专题:
数学迷专题:
幼升小数学知识
幼升小数学知识
幼升小数学知识频道为各位家长提供最全面的幼升小数学知识点,趣味数学知识让孩子的学习成绩大步提升,更多幼升小数学知识的内容尽在奥数网幼升小数学知识频道。
条记录,分
小学教学资源
小学各年级阅读书目
Copyright&(C)2014&&All&Rights&Reserved&北京启迪巨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京ICP备号&&&&京公网安备82号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y=ln(x+1)中的ln指的是以e为底的对数
(e约等于2.7818...,是无理数)
求定义域:x+1&0
可以查保修期!ps,你的头像太帅了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市中的数学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