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脚底以地面接触皇上 有种单挑本宫地转的感觉

巢湖村民刨地种菜挖出一具女尸吓傻 裤子脱到脚踝位置_发现频道_中国青年网
|||||||||||||||||
&>>&&&&&正文
巢湖村民刨地种菜挖出一具女尸吓傻 裤子脱到脚踝位置
  网络配图
  夏师傅继续向旁边挖,发现不对劲,“挖了一会,竟然看到人的膝盖,然后是人的大腿、脚。我吓坏了,地下埋着的竟然是一个人,是个女的,裤子脱到脚踝位置。”
  夏师傅赶紧喊来在附近干活的一位村民,两人迅速报警,民警很快赶到现场展开调查。知情人介绍,被害女子住在离事发地点约3公里的栏杆镇。警方赶到那里,在一栋2层楼门前拉起警戒线,门上也被贴了封条。
  邻居介绍,事发当晚,女子的丈夫已经被警方带走配合调查。“女的今年30岁,她丈夫40岁左右,两人结婚十来年了,有个女儿。”邻居称,女子智力有障碍,所以女儿平时都在亲戚家照顾。
  周围居民说,被害女子是9月26日上午被发现失踪的,其丈夫四处寻找过。警方初步判断,女子是窒息死亡后被埋进地下。目前,警方正在调查。
责任编辑:何夕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一、项目概况  织金县三甲街道办箐脚村地处距街道办事处驻地10公里,距织金县城23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农户355户,人口1359人,劳动力658人,有共产党员33名,村域总面积10平方公里。  资源:煤矿 矿产资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果的需求量快速增长,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在麦饭石矿体上种植出来的水果,由于果树根系直接吸附在麦饭石上,麦饭石富含的硒、铁等微量元素被果实吸收,被专业人士统称为“微量元素果”。本项目规划建设3500亩经果林采摘体验区基地,对经果林开发建设,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1、项目名称:织金县三甲街道办箐脚村3500亩经果林种植项目  2、建设性质:新建  3、项目实施单位:织金县三甲街道办箐脚村经果林专业合作社  4、项目实施法定代表人:箐脚村  5、建设地点:织金县三甲街道办箐脚村  6、计划总投资:1980万元  7、项目实施计划: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  二、建设规模及内容  1、指导思想:本项目以带领群众致富为前提,大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宗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支撑”的原则,遵循“规模生产,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绿色环保;品牌营销,现代管理”的指导思想。通过建设微量元素经果林基地,形成产业链,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2、建设目标及任务:本项目建设目标是拟建成一个集品种选育、新技术开发、应用示范,以及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为一体,具有先进水平的富含微量元素经果林高新技术生产示范基地。为企业发展拓展新空间,同时通过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开发和推广,促进当地经果林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建设基本原则:  ①规模开发原则。项目区有明显区域范围,按统一规划、分片、分类、分期实施,进行集中连片建设。  ②坚持科技优先、示范推进的原则。在项目规划中,坚持科技措施综合配套,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4、主要建设规模和内容:本项目生产用地以租赁农户土地解决,拟建设3500亩经果林基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地整治3500亩,购置桃苗42万株,种植油桃1200亩、黄桃500亩、秋白桃300亩、美国加州早甜桃800亩、突围桃700亩,建设塘坝蓄水工程、滴灌系统及其它配套基础设施。   5、土地规划布局:一是生产用地(作业区)的区划。作业区的长度和宽度应根据当地诸因素综合具体而定,应考虑地形是否有利于排灌系统的设置,机动作业的范围等条件进行综合。二是辅助设施的区划。主要指道路、排灌沟渠等。各功能区主要以基地内的道路为分界线,保证基地园区运输畅通。  三、工程建设方案  1、总平面布置:应根据自然地形,生产工艺、功能区划以及与外部衔接等要求,因地制宜地合理安排。  2、工程建设方案:  ①土壤改良工程。为了有效地利用土地,对含水量过多和土地瘠薄或连续育苗地力衰退的圃地应进行土壤改良工程。由于项目区土地大多是坡耕地,须改造整治。由于规划区坡度小,为了防止重新整地时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尽量利用现有地块,只对少数极不规则地块作坡改梯整治,保留池、塘、库和成块的林地等水土保持系统,增加必要的水土保持设施,提高水肥综合利用率,减少水土、肥料和农药流失。  ②给水工程。必须设有给水系统,以保证果木生产的灌溉用水需要。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当地水源,合理确定工程项目及其规模和构筑物类型。给水工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水源工程、引水工程、灌溉系统工程。要对项目区内塘坝进行整治,内容包括:堵漏、堤坝加固加高、清淤。  ③排水工程。基地排水系统原则按道路系统布置,单独设计一条排洪沟,以拦截项目区外坡面来水。  ④灌溉工程。为了提高灌溉水温和蓄水灌溉的需要,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库、塘、蓄水池或水塔,其类型和规模应根据贮水量确定。滴灌工程设计应进行灌溉技术参数论证、水源分析、管道水力计算、设备选择及其工程设计,按照国际《喷灌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设计。  ⑤供电通讯工程。供电工程应根据电源条件,用电负荷和供电方式,本着充分利用地方电源,节约能源、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设计。通讯一般采用架空明线的有线通讯,在条件具备时可采用无线通讯。  四、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项目总投资:总投资1980万元。  ①土地整理工程460万元,其中:土地平整35.5万方,355万元;林网、沟渠建设土方7万方,70万元;混凝土工程500方,35万元。  ②苗木购置费860万元,其中:油桃苗14.4万株,216万元;黄桃苗6万株,120万元;秋白桃苗3.6万株,72万元;美国加州早甜桃苗9.6万株,240万元;突围桃苗8.4万株,212万元。  ③塘坝蓄水工程280万元,其中:土方工程21万方,210万元;混凝土工程1000方,70万元。  ④滴灌工程(固定式管道喷灌系统)180万元:需埋设φ50主管道22万米,φ20支管道40万米,  ⑤其它配套工程20万元,包括安装变压器,架设2000米三相四线等。  ⑥预备费180万元。  2、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980万元,拟通过申请森林增长工程补助资金、企业投入、银行贷款、当地农民合作参与等方式筹措。  五、节能方案  本项目符合国家有关建设技术标准和《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的节能要求,项目主要节能措施有:  1、电器设备采用国家推荐的高效节能型设备。  2、给水系统使用定压定量节能泵,节能效果显著。  3、项目建设规划了完备的节能措施,设计采用了先进工艺技术,项目符合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  六、经济效益评价  1、项目效益:  ①项目区年总产鲜桃650万公斤,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项目投资利润率25.1%;投资利税率28.2%;内部收益率18.4%;投资回收期6.5年,总体盈利能力较好。  ②本项目对农民的增收作用十分明显,通过采取“基地+农户”的模式,在租用农户土地的同时,采取聘用务工的方式,可为当地群众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使其得到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还可以促进运输、商业、包装、园林工程施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就业水平的提高。  ③本项目建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水土保持,还能有效推进定远县红色旅游战略实施。  2、风险分析:  本项目应充分注意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等风险因素,建立有效的预防预警机制,可以有效减少风险损失。在产业化运作环节,良好的经营和管理是企业取得效益的保证。本项目业主具有较好的工程施工与果木生产经验和技术,因此,经营管理风险不大,但仍需按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加强经营管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从市场需求来看,本项目产品是利用当地仅有的麦饭石资源,通过果林将麦饭石中富含的微量元素通过桃这一有效载体为人体所吸收,具有非常高的养生价值。随着麦饭石资源越来越宝贵和为人们所认识,从长远看,市场形势较好。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化产品布置方案,加强新品种引进、开发,不断保持产品的市场优新特性,市场风险不大。  七、结论  1、本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有关农业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项目建设对发展界牌集镇沿山经果林特色产业,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安置劳动就业、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2、市场前景好、规模适度,技术成熟,符合环保要求。  3、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项目示范性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项目建成后,可带动项目区农民种植经果林增收致富,对发展地区经济、增加就业、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4、项目具有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建设条件,业主单位具有较强的资金投入能力,地方政府也积极支持经果林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江苏知青忆在东北种地:吃到一粒肉感觉像过年-汤道明
赤脚医生-历史频道-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江苏知青忆在东北种地:吃到一粒肉感觉像过年
  自从晚报推出《宿迁知青悲欢录》专栏后,在市经济开发区一家医院上班的汤道明每天都关注着。一段段往事的追忆、一幕幕场景的回放,让他感慨颇多。在周末的一个上午,汤道明给记者打来了电话,想说说自己的知青生活。
  7月29日,记者前往市区矿山路的汤道明家中。刚刚在医院值了24小时的夜班,对于记者的拜访,汤道明显得格外热情,找出一摞收藏许久的老照片,向记者讲述着照片背后的故事。
  坐着专列踏上最北的边疆
  汤道明出生在上海,父亲却是地地道道的宿迁人。“解放前,因为家里太穷了,我的父亲就跑到上海谋求生路,就是现在的外出打工。伴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我的父亲也在上海一家工厂里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自此就留在了上海生活。”
  1952年出生的汤道明,在全家6个子女中排行第二,也是家中的长子。1969年,汤道明从上海南洋中学毕业后,符合各项知青的要求,理所当然要去他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汤道明说,当年的上海,是全国下放知青中人数较多的一个城市,分配的地方也多是黑龙江、吉林、江西、云南和安徽。南边太热,安徽经常发洪水,思索很久后,汤道明决定去黑龙江。
  和当年众多知青一样,欢送汤道明等一批知青离城的仪式也是高规格的隆重。一家一名知青,全家都要欢送,在当天出发的火车站前,数千名知青坐上了开往黑龙江的专列,人头攒动,人声鼎沸,送行场面异常热闹。
  许多人都是第一次坐火车,兴奋的心情和响应毛主席号召的光荣感,让每一位知青心头都洋溢着幸福感。但在火车开动的一瞬间,与父母阔别的悲伤还是不自禁地涌上心头。“汽笛一响,车内外几乎都是哭声一片。大家都从未离开过家乡,到底要去哪里、要干什么、要去多久,谁的心里都没有底。”
  由于是专列,所以速度特别慢,三天四夜后,火车到达哈尔滨,这也是铁路的尽头。再坐了一天的汽车,汤道明最终来到目的地―――龙镇公社十五队。这个地方离边境也只有200公里的距离。
  这里的白天从凌晨两点开始
  种地,100公顷的耕地是汤道明所在小队工作的任务。每年5月到9月,是一年的农忙时间,也是知青们最累的一段时间。8月的东北,白昼时间特别长,当中国南部的村庄还沉浸在夜色中时,龙镇的天空早已是艳阳高照。
  每天凌晨两点半,太阳已经挂在空中,伴随着起床哨子的吹响,汤道明就扛起锄头准备往麦地出发了。通往麦地的小路要走半个多小时,这短短的步行路程是每天生活的一部分。知青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习惯性地唱起红歌,铿锵嘹亮的歌声在天空中回旋,缓解了大家刚刚睁开眼的困倦。
  到达麦地后,汤道明便投入了忙碌的除草劳作。“上级规定,不论男女,每人一天一条麦垄,清除地头里的杂草。可别小瞧这一条垄,远远望过去,4里路都不止。”汤道明说,“从夜里2点干到早晨8点,然后休息一个小时,大家开始吃早餐。马车把馒头、井水送到地里,偶尔也有些白菜、土豆。一去数年,餐单始终如一,不像现在,顿顿都有肉吃。那时候,只要吃到一点肉粒,就感觉是过年了。”
  中午休息,知青们就在田间搭一个简易的帐篷,睡在田头。彩色的塑料棚子,在阳光下透着五彩斑斓的光点,也是汤道明记忆中最为深刻的一个片段。直到夜里9点,龙镇的日头才舍得下山,知青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住处,顾不上洗脸、脱衣,倒头就睡。
  短暂的5个小时很快从枕边悄悄溜走,用汤道明自己的话说,感觉刚睡着,天就亮了。因为6个小时后,太阳又升起来了。
  退休后想去那片故土看看
  面对繁重的农活,一些知青被迫开始装病,哪怕休息半天也是一种身心的彻底放松。“去卫生院检查之前,偷偷地在腋下夹了一个小水壶,温度控制在38-39度。这样量体温的时候就可以‘证明’自己发烧了,能休息半天不用干农活,还能吃上病号饭。”汤道明表示,他也这么装过病,但是只能偶尔装一下,权当给自己放了一天假。
  在龙镇公社一年后,很多知青回家的念头愈发地强烈起来,汤道明也不例外。没有和连长请假,汤道明就偷偷溜回上海,但很快又被迫回到农场。因为居委会表示,如果汤道明不回黑龙江的话,那他父母的工作就保不住了。
  对未来前景的迷茫和想家的心情,折磨着汤道明。
  通过一些关系后,汤道明申请“投亲插队”,在黑龙江当了4年知青的他,又辗转来到宿迁。好歹离上海近一些,离家人也近一些。“宿迁没有什么亲人,但是我的祖籍就是宿迁。在宿迁当了知青,我选择了从医,在公社当一名赤脚医生。从此,一生都为之奋斗。”汤道明说。
  每个人的人生有很多机遇,汤道明说,自己也曾有过些机遇,但总是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如果我继续呆在黑龙江的话,几年后知青回城,我有可能回到上海。插队到宿迁后,由于档案没有转过来,推荐我去北京当兵的机会也错过了。当赤脚医生一年后,我就成为大队医院的正式员工,之后上海出台了一个政策,曾经到农村的知青可以返城接替父亲的工作,我把这个机会让给了我的弟弟。”
  工作、结婚、成家,汤道明就这样留在了宿迁。“我还有一个月就退休了,退休后就计划去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看一看。上海是第一故乡、龙镇是第二故乡,那么宿迁就是我的第三故乡。”汤道明说。
  (本文摘自:中国江苏网,作者:张琥,纪雅囡,原题为《宿迁知青悲欢录――知青汤道明:在祖国最北边疆种地》)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江苏知青忆在东北种地:吃到一粒肉感觉像过年
日 08: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自从晚报推出《宿迁知青悲欢录》专栏后,在市经济开发区一家医院上班的汤道明每天都关注着。一段段往事的追忆、一幕幕场景的回放,让他感慨颇多。在周末的一个上午,汤道明给记者打来了电话,想说说自己的知青生活。
  7月29日,记者前往市区矿山路的汤道明家中。刚刚在医院值了24小时的夜班,对于记者的拜访,汤道明显得格外热情,找出一摞收藏许久的老照片,向记者讲述着照片背后的故事。
  坐着专列踏上最北的边疆
  汤道明出生在上海,父亲却是地地道道的宿迁人。“解放前,因为家里太穷了,我的父亲就跑到上海谋求生路,就是现在的外出打工。伴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我的父亲也在上海一家工厂里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自此就留在了上海生活。”
  1952年出生的汤道明,在全家6个子女中排行第二,也是家中的长子。1969年,汤道明从上海南洋中学毕业后,符合各项知青的要求,理所当然要去他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汤道明说,当年的上海,是全国下放知青中人数较多的一个城市,分配的地方也多是黑龙江、吉林、江西、云南和安徽。南边太热,安徽经常发洪水,思索很久后,汤道明决定去黑龙江。
  和当年众多知青一样,欢送汤道明等一批知青离城的仪式也是高规格的隆重。一家一名知青,全家都要欢送,在当天出发的火车站前,数千名知青坐上了开往黑龙江的专列,人头攒动,人声鼎沸,送行场面异常热闹。
  许多人都是第一次坐火车,兴奋的心情和响应毛主席号召的光荣感,让每一位知青心头都洋溢着幸福感。但在火车开动的一瞬间,与父母阔别的悲伤还是不自禁地涌上心头。“汽笛一响,车内外几乎都是哭声一片。大家都从未离开过家乡,到底要去哪里、要干什么、要去多久,谁的心里都没有底。”
  由于是专列,所以速度特别慢,三天四夜后,火车到达哈尔滨,这也是铁路的尽头。再坐了一天的汽车,汤道明最终来到目的地―――龙镇公社十五队。这个地方离边境也只有200公里的距离。
  这里的白天从凌晨两点开始
  种地,100公顷的耕地是汤道明所在小队工作的任务。每年5月到9月,是一年的农忙时间,也是知青们最累的一段时间。8月的东北,白昼时间特别长,当中国南部的村庄还沉浸在夜色中时,龙镇的天空早已是艳阳高照。
  每天凌晨两点半,太阳已经挂在空中,伴随着起床哨子的吹响,汤道明就扛起锄头准备往麦地出发了。通往麦地的小路要走半个多小时,这短短的步行路程是每天生活的一部分。知青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习惯性地唱起红歌,铿锵嘹亮的歌声在天空中回旋,缓解了大家刚刚睁开眼的困倦。
  到达麦地后,汤道明便投入了忙碌的除草劳作。“上级规定,不论男女,每人一天一条麦垄,清除地头里的杂草。可别小瞧这一条垄,远远望过去,4里路都不止。”汤道明说,“从夜里2点干到早晨8点,然后休息一个小时,大家开始吃早餐。马车把馒头、井水送到地里,偶尔也有些白菜、土豆。一去数年,餐单始终如一,不像现在,顿顿都有肉吃。那时候,只要吃到一点肉粒,就感觉是过年了。”
  中午休息,知青们就在田间搭一个简易的帐篷,睡在田头。彩色的塑料棚子,在阳光下透着五彩斑斓的光点,也是汤道明记忆中最为深刻的一个片段。直到夜里9点,龙镇的日头才舍得下山,知青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住处,顾不上洗脸、脱衣,倒头就睡。
  短暂的5个小时很快从枕边悄悄溜走,用汤道明自己的话说,感觉刚睡着,天就亮了。因为6个小时后,太阳又升起来了。
  退休后想去那片故土看看
  面对繁重的农活,一些知青被迫开始装病,哪怕休息半天也是一种身心的彻底放松。“去卫生院检查之前,偷偷地在腋下夹了一个小水壶,温度控制在38-39度。这样量体温的时候就可以‘证明’自己发烧了,能休息半天不用干农活,还能吃上病号饭。”汤道明表示,他也这么装过病,但是只能偶尔装一下,权当给自己放了一天假。
  在龙镇公社一年后,很多知青回家的念头愈发地强烈起来,汤道明也不例外。没有和连长请假,汤道明就偷偷溜回上海,但很快又被迫回到农场。因为居委会表示,如果汤道明不回黑龙江的话,那他父母的工作就保不住了。
  对未来前景的迷茫和想家的心情,折磨着汤道明。
  通过一些关系后,汤道明申请“投亲插队”,在黑龙江当了4年知青的他,又辗转来到宿迁。好歹离上海近一些,离家人也近一些。“宿迁没有什么亲人,但是我的祖籍就是宿迁。在宿迁当了知青,我选择了从医,在公社当一名赤脚医生。从此,一生都为之奋斗。”汤道明说。
  每个人的人生有很多机遇,汤道明说,自己也曾有过些机遇,但总是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如果我继续呆在黑龙江的话,几年后知青回城,我有可能回到上海。插队到宿迁后,由于档案没有转过来,推荐我去北京当兵的机会也错过了。当赤脚医生一年后,我就成为大队医院的正式员工,之后上海出台了一个政策,曾经到农村的知青可以返城接替父亲的工作,我把这个机会让给了我的弟弟。”
  工作、结婚、成家,汤道明就这样留在了宿迁。“我还有一个月就退休了,退休后就计划去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看一看。上海是第一故乡、龙镇是第二故乡,那么宿迁就是我的第三故乡。”汤道明说。
  (本文摘自:中国江苏网,作者:张琥,纪雅囡,原题为《宿迁知青悲欢录――知青汤道明:在祖国最北边疆种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脚底穴位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