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 什么效应会引起什么效应

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过高,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象称为什么效应?_百度作业帮
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过高,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象称为什么效应?
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过高,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象称为什么效应?
亲,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就给个好评吧。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跟我继续交流哦。
感谢你的细致回答,我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多谢大家的帮助哦!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效应&。试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2、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过程是什么?
3、为防止&温室效应&增强,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附加请项解
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80%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20%来自燃料的燃烧。散布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于水中。还有5%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这就是二氧化碳占空气成分0.03%(体积分数)基本不变的原因。
2(一)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产生
1、生物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
包括动植物的呼吸和微生物对动植物遗体及粪便中有机物的分解,从而不断向空气中释放二氧化碳,据估计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有90%是由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的。
2、化石燃料及其制品的燃烧与火山爆发→二氧化碳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主要是动植物遗体长期压在地下,未被微生物全部分解,就可能通过一系列化学变化而形成。它们的燃烧和火山爆发都能使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层。
(二)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消费利用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据估计,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每年的光合作用能将750亿吨的碳转化为糖类化合物。绿色植物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消费者。2、海洋中碳酸钙的沉积→新的岩石
海洋中的碳酸钙沉积在海底,形成新的岩石,从
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80%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20%来自燃料的燃烧。散布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于水中。还有5%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这就是二氧化碳占空气成分0.03%(体积分数)基本不变的原因。
2(一)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产生
1、生物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
包括动植物的呼吸和微生物对动植物遗体及粪便中有机物的分解,从而不断向空气中释放二氧化碳,据估计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有90%是由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的。
2、化石燃料及其制品的燃烧与火山爆发→二氧化碳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主要是动植物遗体长期压在地下,未被微生物全部分解,就可能通过一系列化学变化而形成。它们的燃烧和火山爆发都能使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层。
(二)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消费利用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据估计,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每年的光合作用能将750亿吨的碳转化为糖类化合物。绿色植物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消费者。2、海洋中碳酸钙的沉积→新的岩石
海洋中的碳酸钙沉积在海底,形成新的岩石,从而使一部分碳元素较长时间贮藏在地层中。另外,少数二氧化碳还可溶解在水中。
综上所述,碳循环主要通过二氧化碳来进行。它主要可分为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碳水化合物;在植物呼吸过程中,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返回大气中被植物再度利用。
第二种形式是植物被动物或人采食后,碳水化合物(如糖类)经食物链传递,被人或动物吸收,又成为人、动物和微生物的一部分,在体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并通过动物或人的呼吸释放回到大气中又可被植物利用。
第三种形式是微生物在生命活动中对动植物遗体及粪便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不断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除此之外,煤、石油、天然气等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它返回大气中后重新进入生物圈的碳循环。
3措施:一、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二、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
三、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
四、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
五、对石化燃料的生产与消费,依比例课税
六、鼓励使用天然瓦斯作为当前的主要能源
七、汽机车的排气限制
    八、鼓励使用太阳能
九、开发替代能源
大家还关注
黑龙江科技大学新学员信息怎么查询 黑龙江...CaCO3+HCl→CaCl2+H2O+CO2;该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氧气,请写出实验室用该装置制氧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H2O+O2↑H2O2 2H2O+O2↑.(2)利用图②装置研究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是CH4,该小组需要定时观测并记录的数据是温度.(3)该小组用图③装置来进行CO2产生温室效应的模拟研究,在左侧集气瓶中盛放CO2气体,右侧集气瓶中盛放空气空气二氧化碳&(填气体名称).设计意图:希望实验时,能观察到食用油a侧液面高度低于&(填“低于”、“等于”或“高于”)b侧液面高度,以此证明CO2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4)为减缓二氧化碳使全球变暖的趋势,有科学家提出大胆设想:将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使其液化,然后将其压入到冰冷的深海中.但也有科学家担心海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后酸度会增加,可能会杀死一些海洋生物,甚至会溶解掉部分海床,同时气候变化也可能改变海洋环流,把海底的二氧化碳又带回海面,另外把二氧化碳压入海底所消耗的能源可能会再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①二氧化碳气体转变为液体时将会释放能量(填“释放”或“消耗”);②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理用化学符号表达式表示为:CO2+H2O→H2CO3;③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比在通常状况下的水中的溶解度大,原因是压强大温度低.
分析:(1)采用图①装置制备CO2气体,便可知反应物和生产物,写出化学方程式.(2)研究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甲烷、二氧化氮等气体;所以实验中要测温度.(3)证明CO2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要与空气作对比,比较谁的温度变化较大.(4)本题以科学家探讨处理二氧化碳的设想作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知识,主要有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物质三态变化等,解答时要把材料和书本所学知识相联系,仔细分析.解答:解:(1)实验室里常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aCO3+HCl→CaCl2+H2O+CO2;该装置还可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来制取氧气,表达式:H2O2 MnO2H2O+O2↑.(2)图②装置研究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为甲烷,它与空气形成对比;因为研究温室效应,所以测温度.(3)证明CO2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要与空气作对比,比较谁的温度变化较大.(4)①二氧化碳由气体转化为液体,可以将其中内能释放出来,因此液化过程是放热过程;②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其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③气体的溶解度规律是:在温度一定时,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在压强一定时,温度越低气体溶解度越大.故答案为:(1)CaCO3+HCl→CaCl2+H2O+CO2;H2O2 MnO2H2O+O2↑.(2)CH4;温度;(3)空气;二氧化碳; 低于;(4)①释放;②CO2+H2O→H2CO3;③大;压强大;温度低.点评: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27、某兴趣小组在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时发现了意外情况: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将一小块铜片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无现象;加热该试管,较长时间后铜片上有气泡,溶液逐渐变成了蓝色.【讨论猜想】(1)小王提出了两点想法,但遭到同学们的反驳,请你在他的想法后面写出同学们的反驳意见.小王的想法一:铜片可能不纯,含有的活动性强的金属杂质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H2.同学们的反驳意见是.小王的想法二: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Cu排在H后面,所以Cu一定未参加反应.同学们的反驳意见是.(2)小张也提出了两点想法,得到了同学们的拥护.小张的想法一:加热后稀硫酸浓缩成浓硫酸,而浓硫酸具有稀硫酸所不具有的吸水性和脱水性等特性,也许能与Cu反应.小张的想法二:生成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你认为他猜想的依据是.【探究实验一】根据小张的想法,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右图的实验来探究浓硫酸能否与Cu反应.实验现象为加热后铜片上有气泡,溶液逐渐变成了蓝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浓硫酸能与Cu反应.请回答:(1)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生成的气体中有;(2)在实验装置中,“蘸有浓碱液的棉花”的作用是.【探究实验二】兴趣小组的同学为判断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O2&和H2,同时确定气体成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O2+4KI+4HCl=2I2+4KCl+2H2O,I2为碘单质.于是他们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请回答:A中观察到;B中观察到,证明无O2;C中观察到,证明无H2.【实验反思】上述探究说明,所谓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实际上是加热时水分蒸发、稀硫酸逐渐变成浓硫酸才与铜发生了反应.请思考回答:探究实验一中如果持续加热到铜片上不再冒气泡时,剩余溶液中还有硫酸剩余吗?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中模拟炼铁化学原理的实验,对固体产物成分等进行探究.【设计实验】用一氧化碳还原纯净的氧化铁粉末,实验装置如图.【进行实验】(1)实验开始时,应先打开弹簧夹②(填“①”或“②”).(2)C处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点燃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分析与讨论】实验结束后,玻璃管内固体粉末由红棕色全部变成黑色.小明认为该黑色固体全部是单质铁,但小华提出了质疑,认为还可能是其它物质,如铁的常见氧化物:氧化铁、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填名称).于是大家查阅资料.【查阅资料】上述氧化物中:氧化铁为红棕色,其余都为黑色;只有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实验与猜想】(1)该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研磨后,再用磁铁吸引,发现黑色固体粉末全部能被吸引.(2)进行猜想:黑色固体粉末可能a.全部为铁&&b.全部为四氧化三铁&&c.铁和四氧化三铁(3)该小组按上述猜想设计实验,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了实验,测得下列数据:①反应前玻璃管和内盛氧化铁粉末的总质量66.0g(玻璃管的质量为60.0g)②反应后玻璃管和内盛黑色固体的总质量m&g(冷却到室温称量)【得出结论】通过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1)若猜想a成立,则m=64.2;(2)若猜想c成立,则m的取值范围为:64.2<m<65.8.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钢铁工业是国家工业的基础.(1)图1是教材中炼铁高炉及炉内化学变化过程示意图,若图中采用的铁矿石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请写出A区所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炼铁化学原理的实验,对固体产物成分等进行探究.【设计实验】用一氧化碳还原纯净的氧化铁粉末,实验装置如图2.【进行实验】该小组按上述实验设计,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了实验,测得下列数据:①反应前玻璃管和内盛氧化铁粉末的总质量66.0g(玻璃管的质量为60.0g)②反应后玻璃管和内盛黑色固体的总质量65.8g(冷却到室温称量)【分析与讨论】本实验中,玻璃管内固体粉末由红色全部变为黑色.小明同学认为该黑色固体全部是铁,但小华同学提出了质疑,于是大家提出查阅资料.【查阅资料】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固体产物的成分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固体产物可能有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铁.③
四氧化三铁
能否被磁铁吸引
能【实验与猜想】①该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研磨后,再用磁铁吸引,发现黑色固体粉末全部能被吸引,则该黑色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氧化铁和.②进行猜想: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有三种:a.全部为铁    &b.全部为四氧化三铁&&&&&&&&&c.【得出结论】通过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结论:猜想(填“a”“b”或“c”)正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若要得到铁可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②某同学实验完成后,发现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增重0.55g,则该同学通入装置的CO气体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35g.③实验装置图中采用虚线框内的装置,其作用有.A.收集一氧化碳    &B.吸收二氧化碳    &C.检验二氧化碳.
科目:初中化学
金属材料在我国国防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歼-15飞机在辽宁舰上起飞。
(1)铝合金用于制造飞机的外壳,铝合金材质的主要优点是&&&&&&&&&& 、&&&&&&&&&&& 。
(2)改装前的辽宁舰舰身锈迹斑斑,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
&&&&&&&&&&&&&&&&&
共同作用的结果。工业生产中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为了避免轮船的钢质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外壳上镶嵌比铁活动性强的金属。小明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① 实验一中,小明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
② 实验二中,若出现&&&&&&&&&&&&&&&&&&&&&&&&&&&&&&&&&&&&&&&&&
现象,可证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辽宁舰的建造耗费了大量的钢材。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右图所示装置模拟炼铁的化学原理,并测定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反应完全且赤铁矿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称量赤铁矿样品的质量为wg)。
①装置A中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要测定该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或&&&&&&&&
&&&&&&&&&&&&&&&&&&&&&&&&&&&&&。当前位置:
>>>(1)有观点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提高大气温度,导致温..
(1)有观点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提高大气温度,导致温室效应.如图是科学家对年期间地球大气的一个观测结果,你认为这个结果是否支持上述观点?请先判断,再写出判断依据在______.
大气中的含量(体积百分比)
温室效应指数
H2O(水蒸汽)
CO2(二氧化碳)
CH4&(甲烷气体)
30(2)上表中的“温室效应指数”指以二氧化碳为相对标准,测定一定大气压下每单位体积的气体所吸的热量.表中展示了部分气体数据,据此可得出,水蒸汽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要比甲烷气体______.(3)“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要控制大气的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的根本措施是______,其次是______.试例举你熟悉的一种“低碳生活”的生活方式:______.
题型:解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支持,因为在总体上,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温度越高或总体上,温度随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而升高.(或 不支持,因为在某些年份如年或1977年等二氧化碳浓度与温度的关系是背离的.(2)上表中的“温室效应指数”指以二氧化碳为相对标准,测定一定大气压下每单位体积的气体所吸的热量.表中展示了部分气体数据,据此可得出,水蒸汽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要比甲烷气体大.&(3)上表中的“温室效应指数”指以二氧化碳为相对标准,测定一定大气压下每单位体积的气体所吸的热量.表中展示了部分气体数据,据此可得出,水蒸汽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要比甲烷气体大.&故答案为:(1)支持,因为在总体上,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温度越高或总体上,温度随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而升高.(或 不支持,因为在某些年份如年或1977年等二氧化碳浓度与温度的关系是背离的.(2)大(答“强”或“高”等均分)(3)减少碳排放;植树造林;少开私家车,多步行或骑自行车.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有观点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提高大气温度,导致温..”主要考查你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环境的概念: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还指存在于它周围的影响它生活的各种因素。生态因素的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上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它们对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产生着影响①阳光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日储存能量。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些植物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如小麦、玉米等。有些植物只有在密林下层较阴暗处才能生长得好,如人参、三七等。光对动物的影响也很明显.如蛾类多在夜间涌动,绝大多数动物在白天活动。鼠妇(潮虫)总是存阴暗的地方出现②温度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温度也影响生物的分布。如苹果、梨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香蕉、菠萝不宜在寒冷地区栽种。 ③水分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如在干早的荒漠地区,只有少数耐干旱的动植物能生存;而在雨量充沛的地区,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 ④空气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动物的呼吸需要氧气等。特别提醒:生物圈虽然能为各种生物提供阳光、空气、水和一定的温度等,但不同的生物对各种非生物因素的要求不同,从而影响了它们在生物圈中的分布。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捕食、寄生、共生、竞争、合作等关系。 ①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如七星瓢虫与蚜虫 ②寄生关系: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且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物质维持生存的现象。如水蛭寄生在牛等牲畜体内、菟丝子寄生在其他植物上(如图)。 ③共生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存一起,相互有利,离开后一方或双方都难以生存的现象。如清洁虾在鱼类的体表.以吞食细菌为生,兼为有类“治病”。 ④竞争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的现象。如杂草和农作物争夺养料和生存空间。 ⑤合作关系: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存一起,彼此互为有利的生活关系.两者彼此分开后仍能独立生活。如寄居蟹和海葵。特别提醒: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各种生物,如影响某一株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不仅包括它周围的杂草、农业害虫、鼠类等,还有它周围的其他小麦植株。混淆不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水分、空气、温度、光照、土壤等。如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是光照、温度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造成仙人掌叶变为刺的主要是水分:在东北地区的林区。出现山脚下是落叶阔叶林、山腰处是红松林、山顶处是冷杉林的现象,影响这种分布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
混淆生物因素中的寄生关系、共生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寄生,竞争,捕食、共生等关系。捕食指的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竞争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这种生活关系称为共生关系。寄生指的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来维持生存的现象。
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辨析:&&&& 要区分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必须弄清它们的概念。保护色的概念有三个要点:(1)是为了适应柄息环境;(2)体色与环境色彩相似;(3)有助于逃避敌害和捕食。警戒色的概念也有三个要点:(1)动物本身具自恶臭或毒刺,能对敌害构成威胁;(2)具有鲜艳的色彩或斑纹,易于被敌害识别;(3)是一种保护性适应。拟态的概念有两个要点:(1)是在进化中形成的;(2)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要对照概念的要点进行印证、区别。例如,无毒蛇的鲜艳体色不会是保护色.但是不是警戒色呢?我们根据概念,具有警戒色的动物本身应具自“恶臭或毒刺”等对敌害构成伤害的能力,显然无毒蛇不具备。无毒蛇的这一体色与拟态的概念相符:无毒蛇的体色是一种“色泽斑”,这种“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毒蛇)非常相似,因此这种现象是拟态。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存自然选择中优胜劣汰的过程,它促进了生物的不断进化,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对于现今存在的每一种生物来说,都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1)植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①生长在干旱沙漠或荒漠中的植物,叶子特化成针形或刺形,根系特别发达,如仙人掌、骆驼刺等②由于生活环境经常受到同一方向大风的影响,树木的分枝只有一侧生长良好.如旗形树(图l-2-2)(2)动物对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特别提醒: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更不是永久性的适应,即每种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不是适应所有的环境。如北极的雪兔在冬季到采时换上白毛,以适应雪地环境,但如果降雪较迟。这样的体色反而易被敌害发现。2. 生物的环境的影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的,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反之,环境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分布等。(1)影响大气环境:植物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影响降水量。某些植物的叶可吸滞尘埃,吸收有毒气体,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2)影响水环境: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引发的赤潮现象,对水域环境造成危害。(3)影响土壤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增加肥力。特别提醒: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并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变化,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界。
发现相似题
与“(1)有观点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提高大气温度,导致温..”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65942124463346575843614844014465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氧化碳 什么效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