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道高中数学最值问题问题

知识点总结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 注意下列性质: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的取值范围。6.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7. 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A→B,是否注意到A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
(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中有元素无原象。)
8.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9.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10.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义域是_____________。
11. 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注明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至少300道,内容为高中知识点总结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 注意下列性质: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的取值范围。6.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7. 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A→B,是否注意到A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
(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中有元素无原象。)
8.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9.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10.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义域是_____________。
11. 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注明函数的定义域了吗?12. 反函数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一一对应函数)
求反函数的步骤掌握了吗?
(①反解x;②互换x、y;③注明定义域)13. 反函数的性质有哪些?
①互为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②保存了原来函数的单调性、奇函数性;14. 如何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取值、作差、判正负)
如何判断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15. 如何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16. 函数f(x)具有奇偶性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是什么?
(f(x)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注意如下结论:
(1)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奇函数的乘积是偶函数;两个偶函数的乘积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奇函数的乘积是奇函数。17. 你熟悉周期函数的定义吗?
函数,T是一个周期。)如:
18. 你掌握常用的图象变换了吗?注意如下“翻折”变换:19. 你熟练掌握常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了吗?的双曲线。应用:①“三个二次”(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关系——二次方程②求闭区间[m,n]上的最值。
③求区间定(动),对称轴动(定)的最值问题。
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由图象记性质!
(注意底数的限定!)利用它的单调性求最值与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区别是什么?
20. 你在基本运算上常出现错误吗?21. 如何解抽象函数问题?
(赋值法、结构变换法)22. 掌握求函数值域的常用方法了吗?
(二次函数法(配方法),反函数法,换元法,均值定理法,判别式法,利用函数单调性法,导数法等。)
如求下列函数的最值:23. 你记得弧度的定义吗?能写出圆心角为α,半径为R的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吗?24. 熟记三角函数的定义,单位圆中三角函数线的定义25. 你能迅速画出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象吗?并由图象写出单调区间、对称点、对称轴吗?(x,y)作图象。27. 在三角函数中求一个角时要注意两个方面——先求出某一个三角函数值,再判定角的范围。28. 在解含有正、余弦函数的问题时,你注意(到)运用函数的有界性了吗?29. 熟练掌握三角函数图象变换了吗?
(平移变换、伸缩变换)
平移公式:图象?30. 熟练掌握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和诱导公式了吗?“奇”、“偶”指k取奇、偶数。A. 正值或负值
31. 熟练掌握两角和、差、倍、降幂公式及其逆向应用了吗?
理解公式之间的联系:应用以上公式对三角函数式化简。(化简要求:项数最少、函数种类最少,分母中不含三角函数,能求值,尽可能求值。)
具体方法:
(2)名的变换:化弦或化切
(3)次数的变换:升、降幂公式
(4)形的变换:统一函数形式,注意运用代数运算。32. 正、余弦定理的各种表达形式你还记得吗?如何实现边、角转化,而解斜三角形?
(应用:已知两边一夹角求第三边;已知三边求角。)33. 用反三角函数表示角时要注意角的范围。34. 不等式的性质有哪些?35. 利用均值不等式:值?(一正、二定、三相等)36.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都掌握了吗?
(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数学归纳法等)
并注意简单放缩法的应用。(移项通分,分子分母因式分解,x的系数变为1,穿轴法解得结果。)
38. 用“穿轴法”解高次不等式——“奇穿,偶切”,从最大根的右上方开始39. 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要注意对字母参数的讨论
40. 对含有两个绝对值的不等式如何去解?
(找零点,分段讨论,去掉绝对值符号,最后取各段的并集。)证明: (按不等号方向放缩)
42.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常用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可转化为最值问题,或“△”问题)43.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0的二次函数)
项,即:44. 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46. 你熟悉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吗?
例如:(1)求差(商)法(2)叠乘法(3)等差型递推公式(4)等比型递推公式[练习](5)倒数法47. 你熟悉求数列前n项和的常用方法吗?
例如:(1)裂项法:把数列各项拆成两项或多项之和,使之出现成对互为相反数的项。
解: (2)错位相减法:(3)倒序相加法:把数列的各项顺序倒写,再与原来顺序的数列相加。48. 你知道储蓄、贷款问题吗?
△零存整取储蓄(单利)本利和计算模型:
若每期存入本金p元,每期利率为r,n期后,本利和为:
△若按复利,如贷款问题——按揭贷款的每期还款计算模型(按揭贷款——分期等额归还本息的借款种类)
若贷款(向银行借款)p元,采用分期等额还款方式,从借款日算起,一期(如一年)后为第一次还款日,如此下去,第n次还清。如果每期利率为r(按复利),那么每期应还x元,满足p——贷款数,r——利率,n——还款期数
49. 解排列、组合问题的依据是:分类相加,分步相乘,有序排列,无序组合。(2)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 (3)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组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 50. 解排列与组合问题的规律是:
相邻问题捆绑法;相间隔问题插空法;定位问题优先法;多元问题分类法;至多至少问题间接法;相同元素分组可采用隔板法,数量不大时可以逐一排出结果。
如:学号为1,2,3,4的四名学生的考试成绩(2)中间两个分数相等
相同两数分别取90,91,92,对应的排列可以数出来,分别有3,4,3种,∴有10种。
∴共有5+10=15(种)情况
51. 二项式定理性质:(3)最值:n为偶数时,n+1为奇数,中间一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且为第表示)52. 你对随机事件之间的关系熟悉吗?的和(并)。(5)互斥事件(互不相容事件):“A与B不能同时发生”叫做A、B互斥。(6)对立事件(互逆事件):(7)独立事件:A发生与否对B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叫做相互独立事件。
53. 对某一事件概率的求法:
分清所求的是:(1)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常采用排列组合的方法,即(5)如果在一次试验中A发生的概率是p,那么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A恰好发生
如:设10件产品中有4件次品,6件正品,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从中任取2件都是次品;
(2)从中任取5件恰有2件次品;
(3)从中有放回地任取3件至少有2件次品;
解析:有放回地抽取3次(每次抽1件),∴n=103
而至少有2件次品为“恰有2次品”和“三件都是次品”(4)从中依次取5件恰有2件次品。
解析:∵一件一件抽取(有顺序)分清(1)、(2)是组合问题,(3)是可重复排列问题,(4)是无重复排列问题。
54. 抽样方法主要有: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数表法)常常用于总体个数较少时,它的特征是从总体中逐个抽取;系统抽样,常用于总体个数较多时,它的主要特征是均衡成若干部分,每部分只取一个;分层抽样,主要特征是分层按比例抽样,主要用于总体中有明显差异,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体现了抽样的客观性和平等性。
55. 对总体分布的估计——用样本的频率作为总体的概率,用样本的期望(平均值)和方差去估计总体的期望和方差。
要熟悉样本频率直方图的作法:
(2)决定组距和组数;
(3)决定分点;
(4)列频率分布表;
(5)画频率直方图。如:从10名女生与5名男生中选6名学生参加比赛,如果按性别分层随机抽样,则组成此参赛队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56. 你对向量的有关概念清楚吗?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在此规定下向量可以在平面(或空间)平行移动而不改变。
(6)并线向量(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
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
(7)向量的加、减法如图:(8)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向量的分解定理)的一组基底。
(9)向量的坐标表示表示。57.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数量积的几何意义:
(2)数量积的运算法则
58. 线段的定比分点※. 你能分清三角形的重心、垂心、外心、内心及其性质吗?
59. 立体几何中平行、垂直关系证明的思路清楚吗?
平行垂直的证明主要利用线面关系的转化:
线面平行的判定:线面平行的性质:
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线面垂直:面面垂直:60. 三类角的定义及求法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θ≤90°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0°≤θ≤90°(三垂线定理法:A∈α作或证AB⊥β于B,作BO⊥棱于O,连AO,则AO⊥棱l,∴∠AOB为所求。)
三类角的求法:
①找出或作出有关的角。
②证明其符合定义,并指出所求作的角。
③计算大小(解直角三角形,或用余弦定理)。[练习]
(1)如图,OA为α的斜线OB为其在α内射影,OC为α内过O点任一直线。(2)如图,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对角线BD1=8,BD1与侧面B1BCC1所成的为30°。
①求BD1和底面ABCD所成的角;
②求异面直线BD1和AD所成的角;
③求二面角C1—BD1—B1的大小。(3)如图ABCD为菱形,∠DAB=60°,PD⊥面ABCD,且PD=AD,求面PAB与面PCD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
(∵AB∥DC,P为面PAB与面PCD的公共点,作PF∥AB,则PF为面PCD与面PAB的交线……)
61. 空间有几种距离?如何求距离?
点与点,点与线,点与面,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间距离。
将空间距离转化为两点的距离,构造三角形,解三角形求线段的长(如:三垂线定理法,或者用等积转化法)。
如:正方形ABCD—A1B1C1D1中,棱长为a,则:
(1)点C到面AB1C1的距离为___________;
(2)点B到面ACB1的距离为____________;
(3)直线A1D1到面AB1C1的距离为____________;
(4)面AB1C与面A1DC1的距离为____________;
(5)点B到直线A1C1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
62. 你是否准确理解正棱柱、正棱锥的定义并掌握它们的性质?
正棱柱——底面为正多边形的直棱柱
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
正棱锥的计算集中在四个直角三角形中:
它们各包含哪些元素?63. 球有哪些性质?
(2)球面上两点的距离是经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为此,要找球心角!
(3)如图,θ为纬度角,它是线面成角;α为经度角,它是面面成角。(5)球内接长方体的对角线是球的直径。正四面体的外接球半径R与内切球半径r之比为R:r=3:1。(2)直线方程:65. 如何判断两直线平行、垂直?66. 怎样判断直线l与圆C的位置关系?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比较。
直线与圆相交时,注意利用圆的“垂径定理”。
67. 怎样判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
68. 分清圆锥曲线的定义70. 在圆锥曲线与直线联立求解时,消元后得到的方程,要注意其二次项系数是否为零?△≥0的限制。(求交点,弦长,中点,斜率,对称存在性问题都在△≥0下进行。)71. 会用定义求圆锥曲线的焦半径吗?
如:通径是抛物线的所有焦点弦中最短者;以焦点弦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
72. 有关中点弦问题可考虑用“代点法”。答案:
73. 如何求解“对称”问题?
(1)证明曲线C:F(x,y)=0关于点M(a,b)成中心对称,设A(x,y)为曲线C上任意一点,设A'(x',y')为A关于点M的对称点。75. 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有哪些?注意讨论范围。
(直接法、定义法、转移法、参数法)
76. 对线性规划问题:作出可行域,作出以目标函数为截距的直线,在可行域内平移直线,求出目标函数的最值。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需要掌握高中的公式就好,所有的题,都是变化后,套用公式!!所以,只要掌握公式。理解公式推导。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几道数学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几道数学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你可能喜欢为几道高一数学题,求思路, 为几道高一数学题,求思路 1.若
为几道高一数学题,求思路 1.若集合A={X\ax2(的平方)+bx+1=0}={-1},则A B值分别为:2.一小组10人,8位同学揣户编鞠妆角表携勃毛数学优秀,5位同学语文优秀,则语数双优者有几人: poiu-7-30 为几道高一数学题,求思路
1:ax^2+bx+1有且仅有1解为-1a=0时,b=1a≠0时,a-揣户编鞠妆角表携勃毛b+1=0
有a=1,b=22:记数学优秀者为集合A,语文优秀者为集合B有A∪B=10所以A∩B=A+B-A∪B=8+5-10=3
第一题,不懂,第二题:最多5人至少3人。
把-1代入 得ab方程用跟的判别式=0 有一个方程两个方程联立第二道题用维恩图画两个圈 两个圈相交部分就是所求的
第二题课本上有公式,card(A并B)=cardA+cardB-card(A交B)
card表示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学弟重视一下课本,打好基础。
1.翻译题意,只有唯一的x=-1满足此方程。而此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应有两个根,因而这个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x=-1,根据韦达定理,两根之和=-b/a=(-1)+(-1);将x=-1带入原式,有a-b+1=0,.两式联立求的a=1,b=22.我觉得此题并非唯一解。假定语数双优者有x人,那么x最大的情况便是语文优秀者都数学优秀时,x=5;x最小的情况是数学不优秀者语文优秀(2人),那么剩下的3个语文优秀者必然数学也优秀,此时x=取得最小值3.
综上所述,语数双优者有3或4或5人几道高中数学选修2-1问题_百度知道
几道高中数学选修2-1问题
双曲线G与椭圆D有相同的焦点,他的两条渐近线恰好与圆M相切:x^2&#47,当m=5时1,0):x^2+(y-m)^2=9(m∈R),求曲线上距点A最近的点P的坐标及相应的距离│PA│.已知椭圆D;50+y^2&#47.在直角坐标平面上给定一曲线y^2=2x。2;3;25=1与园M,求双曲线G的方程还有下面图里的几道题,设点A坐标为(2&#47
/zhidao/wh%3D600%2C800/sign=d688a357baa294fc6a7efce1b39cb14aaaf51f3deb58f65ea://e://e.jpg" esrc="http.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baidu.baidu.hiphotos://e.com/zhidao/pic/item/91ef76c6a7efce1b39cb14aaaf51f3deb58f65ea.hiphotos麻烦写出步骤<a href="/zhidao/wh%3D450%2C600/sign=ed21b799c26e/91ef76c6a7efce1b39cb14aaaf51f3deb58f65ea
提问者采纳
3)^2+y^2=R^2……………………(1)则;3。y^2=2x……(2)(1)与(2)联合组成方程组,圆与给定曲线相切的点即P点;此时R=√3&#47,化简后得:(X-2/3)^2=R^2-1&#47解1;3=0时:(X+1&#47;所以这两个曲线所组成的方程组有唯一解、半径为R的圆方程为;3…………………………(3)当R^2-1&#47,方程组有唯一解X=-1&#47:设定以A为圆心,消去中间未知数Y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高中数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数学最值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