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工程硕士能读博士吗、博士的人,以及读名牌重点高校的...

&┊&&┊&&┊&&┊&&┊&&┊&&┊&&┊&&┊&&┊&&┊&&┊&&┊&&┊&
您现在的位置:
"关于做好2016年选送优秀中青年干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工作的通知”甬人社发〔2015〕90文件
发布来源: &
发布日期: &
&阅读次数:
保护视力色:
关于做好2016年选送优秀中青年干部
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委组织部、人社局、财政局,市直各单位:
按照我市实施政府“六个加快”战略和实现“两个基本”、建设“四好示范区”战略目标的要求,以建设“港口经济圈”为引领,围绕“五水共治”、“双驱动四治理”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决策部署,为加快打造一支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根据《宁波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2015年宁波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点》相关要求,经研究,决定2016年继续选送一批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选送人数、范围和基本条件
(一)选送人数和范围
2016年市直部门计划选送100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市直机关(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副主任科员以上优秀干部,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聘任8级以上、专业技术岗位聘任中级以上职称的优秀干部,企业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3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报名参加选送。其中省“151人才工程”、市“领军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市“十二五”期间紧缺急需专门人才”培养人选和具有创新成果的专业技术骨干优先考虑。已参加政府选送培养项目且享受财政补助的人员,不再列入选送范围。
(二)基本条件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愿为宁波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较强的管理水平或科研能力,且所选专业应当与工作岗位相关,有培养前途。&&
3. 攻读硕士学位者应为国民教育序列本科毕业,攻读博士学位者应具有硕士学位并有3年以上工作经历。
4.有较好的英语基础。
5.符合报考专业的招生条件。
6.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身体健康。
二、选送培养方向
围绕港口经济圈建设、深化城市国际化、推进产业升级、创建智慧城市、建设生态文明、提升生活品质等重点领域,谋求港口经济圈联动新优势,以农业、教育、卫生、环保、城建、交通、司法、综合管理、社会管理等部门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以及“4+4+4”产业、海洋经济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电商换市”战略部署等重点产业领域,属我市人才指数中紧缺度排名前列的专业将优先安排。
三、选送程序和培养形式
(一)工作程序
选送工作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个人自愿报名、组织推荐与审核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具体选送程序见附件1。
(二)培养形式
1.被选送人员以委托培养形式,在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国家“985工程”重点大学及与宁波市紧缺急需专门专业相匹配的特色专业高校、科研院所脱产学习2-3年,也可以在职的形式参加有关高校研究生院宁波教学点(见附件2)学习。
2.被选送人员在学校正式录取前,须与市或县(市)区人社局签订委托培养协议。
3.被选送人员学习期间不转户口、工资关系和人事档案,不影响工资晋级和职称评审,完成学习任务后仍回原单位工作。
四、补助办法
学费由各级财政补助部分、本人适当承担。其中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选送人员由市财政在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中予以补助,每人补助总学费的90%,最高不超过6万元。各县(市)区选送人员学费补助办法由各地自行确定。学习期间的工资及生活性福利由所在单位负责。考前培训费、考务费及其它费用的解决办法由选送人员与所在单位协商决定。
选送人员选送期间跨地区调任至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市财政原则上不予补助,学费由学员与相关部门协商解决。
五、工作要求
1.市直机关各部门根据报名、推荐情况,结合本部门的重点工作和产业项目进行筛选,按推荐名额分配表(附件3),确定推荐人选,填写《优秀中青年干部赴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申报表》(附件4),于5月22日前报市人才培训中心。
2.市属企业申请人填写《优秀中青年干部赴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申报表》,由申请人所在单位签署推荐意见后,于5月22日前报市人才培训中心。
3.各县(市)区组织、人社部门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区实际,自行决定实施方案(包括选送人数、范围、程序、补助方法等内容)并上报市人社局公务员考核培训处。选送名单于5月22日前报市人才培训中心。
市人社局公务员考核培训处&& 联系人:马一平
联系电话:&&& 邮箱:khpx@zjnb.
市人才培训中心&&&&&&&&&&& 联系人:张良辉
联系电话: &&传真:
地址:宁波市柳汀街557号人才大厦519室
附件:1.市直选送培养程序
2.在职硕士研究生宁波教学点一览表
3.推荐名额分配表
4.优秀中青年人才赴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申报表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宁波市财政局
2015年5月12日
附件下载:
关注度最高信息
市政府各部门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宁波市档案局
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宁波市教育局
宁波市公安局
宁波市民政局
宁波市财税局
宁波市国土资源局
宁波市建设委员会
宁波市城市管理局
宁波市贸易局
宁波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
宁波市文化局
宁波市计划生育委员会
宁波市环境保护局
宁波市统计局
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余姚市人民政府
海曙区人民政府
慈溪市人民政府
江北区人民政府
奉化市人民政府
宁海县人民政府
镇海区人民政府
北仑区人民政府
象山县人民政府
鄞州区人民政府
宁波保税区管委会
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宁波市规划局
宁波国家高新区
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宁波市农业局
宁波市卫计委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
宁波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
宁波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宁波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宁波市旅游局
宁波农村经济综合信息网
宁波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宁波市交通局(港口管理局)
宁波干部党员学习网
宁波市审计局
宁波市司法局
市内人社导航
余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慈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奉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象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宁海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江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镇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北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大榭人事局
宁波大榭开发区社会发展保障局
宁波国家高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宁波杭州湾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宁波江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宁波海曙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宁波鄞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省内人社导航
嘉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省外人社导航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宁波人才网
宁波就业网
宁波培训网
宁波考试网
宁波市老年活动中心
宁波职业技能鉴定网
|&&|&&|&&|&&|&&|&&|&&|&&|&&|&&|
版权所有 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联系电话: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最佳使用效果  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0及以上版本&浅谈时下名牌高校在读博士的人生观和职场规划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博士已经不再因象征着对高不可攀的知识领域的征服而羡煞旁人,相反的,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去质疑博士对社会的贡献究竟有多大?博士的这一纸文凭究竟能否当之无愧的享有高薪回报?以下我仅以当事人的身份对时下在读博士的人生观及职场规划做以粗浅剖析。
最近,林书豪火了,剖开他精湛的球技和敏锐的天资不谈,我只想谈下他的出身与追求。他生在美国长在美国,作为中国移民的林父母并没有像无数中国父母一样热忱固执的对孩子的前程做出规划,而是非常尊重孩子的想法,对孩子的与学习无关的兴趣爱好没做过多干涉,而是有选择性的进行鼓励和激发,我想这对于林今天的成功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爱篮球,就以打篮球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尽管主修哈佛经济学的他最理想的职业可能是穿着高档西装戴着名表背着名包在华尔街打拼。林书豪现在大红大紫,很多业界人士开始对他进行分析和评判,但我认为不管他是否能一直这么光芒四射,他的生活都是精彩的,因为他在跟着自己的心走,他在做着自己热爱的事业!
&&&&我对中国名牌高校在读博士读博原因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很是让人深思。有50%的博士生读博纯粹是为了圆父母的梦(这部分人中45%为硕博连读);30%的博士生读博是为了得到文凭以便为自己升值加薪换取筹码(这里面有15%是在职博士);剩下的20%博士生读博是想以后能在学术界科研界有一席之地(这里面的15%会选择出国继续深造)。当然,本着严谨的学术风,我的这个数据只是点,我们不能形而上学的去分析问题,但我想这数据起码可以反映出当今钱权社会格局下的80后在读博士——这一社会高学历高姿态群体的心态。
古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专门形容森严封建礼教影响下的婚姻。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但中式教育模式的模板仍未改变,下一代人总是要去完成上一代人的心愿,以至于要么没有了自主思考的能力,一味服从,步步妥协;要么没有了约束自我的意识,依赖性的乖张,报复性的叛逆。前者读博(从事科研)丧失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即创造性的翅膀过早的折翼在厚厚的书本当中;后者读博自然难耐漫长科研生活的单调乏味,难免想出些讨巧的捷径,即长辈们眼中的歪风邪气。如此看来这中国的未来博士怕是保量不保质啦!
是什么导致了博士群体思想上的良莠不齐?单纯的浓厚家庭观念的影响?80后的缺乏责任感拈轻怕重爱逃避?社会物欲横流金权交易的大势所趋?说不清道不明,因人而异吧~思想决定行为,既读博原因都变得不再单纯,那么在读博士对于自己未来的职场规划更是和10几年前大相径庭。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40%的博士打算未来做名公务员,这数据不禁令人唏嘘……抛开苦苦为之奋斗几年的专业知识,挤破脑袋的去参加人气火到爆棚的公务员考试,这抉择当中的勇气和无奈可见一斑了!再次质疑下拥有高智商的博士们肿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肿么了?!
不想赘余,不想连篇累牍的去抱怨,更没有能力和见地去针砭时弊~和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2010人关注)
&(802人关注)
&(1444人关注)
&(164人关注)
&(2342人关注)21高校大幅削减在职博士录取人数 官员读博更难,在职博士和全日制博士区别,在职博士报考条件,在职博士有用吗,上海交通大学在职博士,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录取分数线,山东大学在职博士招生简章,北京师范大学在职博士
21高校大幅削减在职博士录取人数 官员读博更难
时间: 11:18:21 来源:南方周末
原标题:21高校大幅削减在职博士录取人数 官员读博更难,在职博士和全日制博士区别,在职博士报考条件,在职博士有用吗,上海交通大学在职博士,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录取分数线,山东大学在职博士招生简章,北京师范大学在职博士
  一兼职博导的某部长与他指导的学生从未谋面,直到论文答辩,才算见了一面。
  半个身子探入大学校园,想摘得高等教育的最高学位,又因工作在身,事务多,很少如期完成课业,是在职博士目前面临的尴尬。
  在山东大学法学院念了四年在职博士的朱奇盛(化名)仍然没有毕业。他现在某中央机关担任处长。10万字的毕业论文对他来说,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日,中国人民大学(以下简称“人大”)发布了“全面深化博士生教育综合改革”方案。该方案中的“在职博士生比例在10%以下”和“减少兼职导师数量”两条规定引起广泛关注,而方案的其他内容,几乎被舆论忽略。
  朱奇盛突然发现,自己“想读书”这个简单意愿的“正义性”,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质疑。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就连我这个只管一小撮事儿的处长,想毕业都这么难了,高官(毕业)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嘛!”朱奇盛说。
  南方周末记者梳理发现,近十年来,已有十多所高校先后开始限制在职博士招录数量。而几乎所有鼓励培养在职博士的官方政策,也都止步于20世纪。
  究竟从什么时候起,在职博士与兼职博导变成了遭人诟病的角色?而简单地将博士教育改革的板子打在“在职博士”与“兼职博导”的头上,真的就合适?
  在职博士的“难产”
  区分在职博士的关键因素,是人事档案与工资关系是否留在原单位。大多数在职博士的学习方式是非脱产的,即“边工作边学习”。从就业形式上看,在职博士属于“定向就业博士生”,即毕业后仍回到原单位工作。除此之外,在职博士与其他非定向博士无异。
  半个身子探入大学校园,却想摘得高等教育的最高学位,更像是不少在职博士的算盘。
  日,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共151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812个,博士生导师1155人。30年来,全国博士学位授予数逐年扩张。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迄今共培养五十多万名博士,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
  随着博士体量的增大,在职博士随之壮大,通常分布在二三线城市的普通高校及受官员、企业老板偏爱的人文社科类专业。
  据多位受访的高校博导表示,高校教师与公务员,是在职博士中最常见的两个群体。在与朱奇盛同班的15名在职博士中,一半是教师,一半是公务员。而包括朱奇盛在内的所有的“公务员学生”,都交不出论文,延期毕业了。
  “能够把必修课上完,就已经很不错了。”大多数高校要求他们用一年时间上课,其余时间完成博士论文。“10万字以上的论文,今天写明天放下,很难写完。”据称,他一位师兄的论文一拖就是八年。
  而能否严格把关,导师间因人而异。河北大学一名不愿具名的教授多年前也曾带过在职博士,是一个地方的科级干部。而带过这一个之后,他断然回绝了所有的官员读博请求,“不敢带了,免得麻烦”。
  “官老爷难伺候。”他回忆称,当年为了照顾“官老爷”,学院将周三、四的课程特意调到了周末,自己还亲自操刀,改“官老爷”的论文,“把脸都熬得蜡黄蜡黄的”,才勉强通过了。“论文肯定是他自己写的,不是枪手,因为水平实在是&&”
  在这位博导看来,“带官老爷”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我虽然带着他,但他的学识、价值观方面也没有多大的提高,我带他干嘛?”
  这种把关不严的现象近年来有所好转。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介绍,以其所在院系为例,目前所采取的导师组制度,一个导师已无法决定博士的命运,也因为把关正在变严,在职博士顺利毕业变得更加困难。
  招生政策,从松到紧
  产出低,把关难,是高校在职博士教育当下面临的最大问题。而最为社会所诟病的,是“官员读博士”。
  许多官员的高学历以在职方式获得,已成不争的事实。多名拥有在职博士学位的高官落马,更是引发了一次次的舆论地震。
  南京市原市委副书记、市长季建业,党校干部班学员出身,却于2006年拿到苏州大学在职博士学位证。2008年被双规的原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益,在北京工作的同时,两年内在位于成都的西南财经大学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
  而回顾中国博士教育的三十多年历史,在职博士一度还是被提倡的、适应发展需要的“先进制度”。
  “在职博士”这一概念由教育部于1982年首次正式提出。此后,对于“在职博士”,“鼓励、鼓励、再鼓励”的基调维持了十年。
  1987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原国家教委”)再次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今年各研究生院录取具有实践经验的优秀在职人员的比例应高于去年”。
  直至日,在原国家教委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一份纲领性文件—《关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鼓励在职人员攻读硕博,已被提上了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方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层面上的在职博士招录政策,始终停留在它曾经辉煌的顶点,激昂的鼓励政策再也没有出现。
  而就在此时,在职博士开始受到公众质疑,各高校开始逐步收紧在职博士的招生规模。
  最早宣布“不再招收在职博士生”的是北京大学的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2003年,时任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的厉以宁表示:“无论是什么地方的副市长或者企业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都要顶住压力,不招收在职博士生。”
  此后,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相继控制在职博士比例,甚至彻底关闭了在职博士的入口。
  南方周末记者梳理39所985高校2015年的博士生招生章程发现,其中5所高校明确规定“不招收”或“原则上不招收”不能全脱产学习的在职博士;13所控制了在职博士比例;3所虽未明确比例,但规定了如“每位导师最多招收一名”的限制条件;其余18所既无明确比例,也无限制规定。
  负责多年研究生工作的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石义彬教授表示,近年来该校招收的在职博士,尤其是官员博士数量已在大幅下降,基本上一个专业仅招收两至三人,或者不招。
  “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产出不够。”石义彬称,由于在职人员,尤其是官员、干部,没有时间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基本都“读不下去”,“十个里面有五六个都不出来”。
  看守“看门人”
  据多名受访者介绍,兼职博导的问题也仍然出在把关上,尤其是“官员任博导”难以免于责难。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一些部委与部属高校联合办学,高等教育进入大发展阶段,到高校兼职的官员也逐渐增多,并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晓求表示,此次改革中取消兼职博导资格的,包括一些正部级和副部级官员,兼职博导已从150人左右减至100人左右。
  兼职博导并不仅指“官员博导”,一位博士生导师受聘在多所高校招收博士生,在国内和国际都比较常见,也属于“兼职博导”的一种。
  我国的博士生学术训练多半采取单一导师制,很大程度上,导师对博士生的学术命运有着“生杀大权”,是博士学位的“看门人”,因此也流传着“硕士看专业,博士看导师”的说法。
  鉴于导师地位之重,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后、中国世界经济学学会理事王福重称,最关键的问题在于“社会兼职人士哪来的精力带学生”?
  王福重曾目睹一位部长身份的兼职博导来学校“视察”,“大家就陪着,毕恭毕敬的,其实他指导的学生从来没见过”。论文答辩时,一旁的老师介绍称,“部长,这就是您指导的博士,您跟他合个影吧”,才算是认识了。
  但不能排除这是“两情相悦”的双向选择结果。“现在的学生,特别是报博士的,功利性明显。”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展江表示,不少学生看中导师背后的资源。
  就连“博士生导师”这一教授级别本身,也受到多名教授的质疑。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博士生导师的遴选需要经过国务院批准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随着导师队伍的增大,至1999年,遴选权全部下放至大学。在中国,博导是一个凌驾于教授之上的,更高一级的头衔。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分校终身博导严文蕃在国外担任博导二十多年,他介绍称,在美国,凡是博士毕业留校任教的,从助理教授、副教授到正教授,都有可能成为博士生导师,“教授的级别与博导没有直接对应关系的”。
  国内高校也在逐步引进国际上的做法。2007年,北京大学取消了“博导固定资格制”,即不再限定博士生导师必须是教授或者副教授,只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讲师也能当博导”。清华大学在2012年推行了类似改革。
  谁在学,谁来教
  “目前国内的博士教育,入口、培养、出口三个阶段都存在把关不严,没有责任制约,社会上也很少监督。”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顾海兵称,官员博士、博导问题的背后,是博士生质量把控,以及学校治理机制的缺陷。
  在季建业被双规之后,展江就曾发表过文章呼吁:“此风不刹,昔日的象牙塔斯文扫地,教育面临双重行政化。”但对于在职博士的限制,展江认为不应“封死”,在职读博对于博士生就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教师这部分群体完成学业任务上不存在大问题。
  而身为公务员的朱奇盛感到有些委屈。“我身边有的人读在职博士是跟风,也有人想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增加一些筹码,但本能地爱好读书就真的错了吗?”
  虽然未能按期毕业,但朱奇盛觉得,至少在校读书的压力能督促自己,不敢懈怠。甚至他认为自己反而能比在校园里闭门造车的学生做得更好。“我们有实务基础,更加知道哪些问题是需要研究的,也可以调动更多的资源和力量去研究。”
  对于“一刀切”的控制数量和比例的做法,也曾有过质疑声。2007年,厦门大学不再招收不能脱产的在职博士之后,《光明日报》曾发表评论称,“在职博士这种教育形式本身并没有原罪,如果为了提高博士教育的质量,而废弃了在职博士教育本身,无异于倒洗澡水把孩子也一起倒掉”。
  “并不是说官员就不能读,而是应该鼓励他读。他有热情吸收新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什么要阻止他呢?”严文蕃认为,这是一个鼓励终生学习的时代,“这是学校的问题,管理的问题,而不是官员读书本身的问题。”
本文相关推荐
15-06-2515-06-2615-07-0815-07-0815-07-0915-07-09读书读得高了,有必要么?读名牌大学,还读研究生,还读博士,?_百度知道
读书读得高了,有必要么?读名牌大学,还读研究生,还读博士,?
提问者采纳
只能叹息。3.学得东西多了.有能力做到的事为什么不去做?难道要等到以后去后悔,眼界自然开阔了.君不见无数富翁砸钱还要去混个文凭,自然想问题就透彻了.文凭是块敲门砖1。2。4,你有机会了为何还要放弃,望珍惜,许多地方都用得到,也就是所谓比别人懂的多了,我是没那个本事继续深造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名牌大学的相关知识
其他4条回答
有必要!也要看你处于什么环境。我觉得是有必要的。
没有必要的
学位高好找工作,一般来说都为这个。你如果能找到好工作,读不读没什么。
也有必要 关键还是要看能力的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程硕士能读博士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