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1化学摩尔定律各个换底公式推导及推导试,a...

摩尔定律怎么描述_百度知道
摩尔定律怎么描述
提问者采纳
人们还发现这不光适用于对存储器芯片的描述,且仍不同寻常地准确;,晶体管的价格越便宜;&quot。
2;翻一番&quot.5美分;翻番&quot,集成度越高,IBM709降到20美分,至于&quot。Moore的观察资料,从1971年推出的第一款个增加到奔腾II处理器的750万个,戈登·摩尔(GordonMoore)准备一个关于计算机存储器发展趋势的报告:
1,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每隔18个月翻两番。每个新芯片大体上包含其前任两倍的容量;一个美元所能买到的性能&quot。在他开始绘制数据时;版本&quot、用一个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摩尔定律是指IC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
3;,而价格下降一半。到底什么是&quot?归纳起来。如果这个趋势继续的话,而60年代中期IBM耗资50亿研制的IBM360系统电脑已变为3。他整理了一份观察资料。据有关统计、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其实质是一样的,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趋势。在26年的时间里;计算机的性能&quot。
以上几种说法中,每个芯片的产生都是在前一个芯片产生后的18-24个月内;摩尔定律&#39,但随着晶体管越来越小,是整个&的周期都是18个月,在20世纪60年代初,计算能力相对于时间周期将呈指数式的上升;,直小到一根头发丝上可以放1000个晶体管时,但在一点上是共同的,这样也就引出了摩尔定律的经济学效益。
由于高纯硅的独特性,就是现在所谓的Moore定律,性能也将提升一倍。三种说法虽然各有千秋,第二、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每个晶体管的价格只有千分之一美分;(或两番)的是&quot、三两种说法涉及到价格因素,即&quot,所阐述的趋势一直延续至今。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名誉董事长戈登·摩尔(Gordon Moore)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得之,按运算10万次乘法的价格算,主要有以下三种&quot。该定律成为许多工业对于性能预测的基础,还是&quot,一个晶体管要10美元左右,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增加了3200多倍。
计算机第一定律——摩尔定律Moore定律1965年,也精确地说明了处理机能力和磁盘驱动器存储容量的发展;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quot,IBM704电脑为1美元,以第一种说法最为普遍,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就见仁见智了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摩尔定律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n2)C;M2)D摩尔定律多应用于气体;N2=n1/n2)B,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分子数之比=物质的量之比(V1&#47。同压同体积时;m2=M1/P2=N1&#47,任何气体的质量之比=它的摩尔质量之比(m1&#47,任何气体的压强之比分子数之比=物质的量之比(P1/V2=N1/N2=n1&#47。同温同体积时,具体描述如下。同温同压时:A
摩尔定律是指IC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名誉董事长戈登·摩尔(Gordon Moore)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得之。 计算机第一定律——摩尔定律Moore定律1965年,戈登·摩尔(GordonMoore)准备一个关于计算机存储器发展趋势的报告。他整理了一份观察资料。在他开始绘制数据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趋势。每个新芯片大体上包含其前任两倍的容量,每个芯片的产生都是在前一个芯片产生后的18-24个月内。如果这个趋势继续的话,计算能力相对于时间周期将呈指数式的上升。Moore的观察资料,就是现在所谓的Moore定律,所阐述的趋势一直延续至今,且仍不同寻常地准确。人们还发现这不光适用于对存储器芯片的描述,也精确地说明了处理机能力和磁盘驱动器存储容量的发展。该定律成为许多工业对于性能预测的基础。在26年的时间里,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增加了3200多倍,从1971年推出的第一款个增加到奔腾II处理器的750万个。 由于高纯硅的独特性,集成度越高,晶体管的价格越便宜,这样也就引出了摩尔定律的经济学效益,在20世纪60年代初,一个晶体管要10美元左右,但随着晶体管越来越小,直小到一根头发丝上可以放1000个晶体管时,每个晶体管的价格只有千分之一美分。据有关统计,按运算10万次乘法的价格算,IBM704电脑为1美元,IBM709降到20美分,而60年代中期IBM耗资50亿研制的IBM360系统电脑已变为3.5美分。到底什么是&摩尔定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版本&: 1、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 2、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而价格下降一半。 3、用一个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每隔18个月翻两番。 以上几种说法中,以第一种说法最为普遍,第二、三两种说法涉及到价格因素,其实质是一样的。三种说法虽然各有千秋,但在一点上是共同的,即&翻番&的周期都是18个月,至于&翻一番&(或两番)的是&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是整个&计算机的性能&,还是&一个美元所能买到的性能&就见仁见智了。 摩尔定律多应用于气体,具体描述如下: A。同温同压时,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分子数之比=物质的量之比(V1/V2=N1/N2=n1/n2) B。同温同体积时,任何气体的压强之比分子数之比=物质的量之比(P1/P2=N1/N2=n1/n2) C。同压同体积时,任何气体的质量之比=它的摩尔质量之比(m1/m2=M1/M2) D.
摩尔定律是指IC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名誉董事长戈登·摩尔(Gordon Moore)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得之。
计算机第一定律——摩尔定律Moore定律1965年,戈登·摩尔(GordonMoore)准备一个关于计算机存储器发展趋势的报告。他整理了一份观察资料。在他开始绘制数据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趋势。每个新芯片大体上包含其前任两倍的容量,每个芯片的产生都是在前一个芯片产生后的18-24个月内。如果这个趋势继续的话,计算能力相对于时间周期将呈指数式的上升。Moore的观察资料,就是现在所谓的Moore定律,所阐述的趋势一直延续至今,且仍不同寻常地准确。人们还发现这不光适用于对存储器芯片的描述,也精确地说明了处理机能力和磁盘驱动器存储容量的发展。该定律成为许多工业对于性能预测的基础。在26年的时间里,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增加了3200多倍,从1971年推出的第一款个增加到奔腾II处理器的750万个。
由于高纯硅的独特性,集成度越高,晶体管的价格越便宜,这样也就引出了摩尔定律的经济学效益,在20世纪60年代初,一个晶体管要10美元左右,但随着晶体管越来越小,直小到一根头发丝上可以放1000个晶体管时,每个晶体管的价格只有千分之一美分。据有关统计,按运算10万次乘法的价格算,IBM704电脑为1美元,IBM709降到20美分,而60年代中期IBM耗资50亿研制的IBM360系统电脑已变为3.5美分。到底什么是&摩尔定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版本&:
1、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
2、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而价格下降一半。
3、用一个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每隔18个月翻两番。
以上几种说法中,以第一种说法最为普遍,第二、三两种说法涉及到价格因素,其实质是一样的。三种说法虽然各有千秋,但在一点上是共同的,即&翻番&的周期都是18个月,至于&翻一番&(或两番)的是&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是整个&计算机的性能&,还是&一个美元所能买到的性能&就见仁见智了。[编辑本段]摩尔定律 - 理论人物
戈登·摩尔(Gordon Moore,1929-):英特尔公司(Intel)的创始人之一
日,戈登·摩尔出生在加州旧金山的佩斯卡迪诺。父亲没有上过多少学,17岁就开始养家,做一个小官员,母亲只有中学毕业,但一家人日子过得也温馨和乐。11岁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年幼的摩尔对化学产生了兴趣。当时邻居的孩子有一个独特的圣诞礼物,那是一个化学装置,里面有许多真正的化学试剂,可以制成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甚至可以制造炸药,摩尔简直完全着了迷,整天跑到邻居家里去,研究这些小东西,他开始想成为一个化学家!在学校里,摩尔不是最用功的那个人,但却是最会学习的那个,他整天跑出去做运动,搞发明,但学习成绩一直还不错。高中毕业后他进入了著名的加州伯克利分校的化学专业,实现了自己的少年梦想。1950年,摩尔获得了学士学位,接着他继续深造,于1954年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编辑本段]摩尔定律由来
“摩尔定律”的创始人是戈顿·摩尔,大名鼎鼎的芯片制造厂商Intel公司的创始人之一。20世纪50年代末至用年代初半导体制造工业的高速发展,导致了“摩尔定律”的出台。
早在1959年,美国著名半导体厂商仙童公司首先推出了平面型晶体管,紧接着于1961年又推出了平面型集成电路。这种平面型制造工艺是在研磨得很平的硅片上,采用一种所谓&光刻&技术来形成半导体电路的元器件,如二极管、三极管、电阻和电容等。只要&光刻&的精度不断提高,元器件的密度也会相应提高,从而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平面工艺被认为是&整个半导体工业键&,也是摩尔定律问世的技术基础。
日,时任仙童半导体公司研究开发实验室主任的摩尔应邀为《电子学》杂志35周年专刊写了一篇观察评论报告,题目是:“让集成电路填满更多的元件”。摩尔应这家杂志的要求对未来十年间半导体元件工业的发展趋势作出预言。据他推算,到1975年,在面积仅为四分之一平方英寸的单块硅芯片上,将有可能密集65000个元件。他是根据器件的复杂性(电路密度提高而价格降低)和时间之间的线性关系作出这一推断的,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最低元件价格下的理杂性每年大约增加一倍。可以确信,短期内这一增长率会继续保持。即便不是有所加快的话。而在更长时期内的增长率应是略有波动,尽管役有充分的理由来证明,这一增长率至少在未来十年内几乎维持为一个常数。&这就是后来被人称为&摩尔定律&的最初原型。[编辑本段]摩尔定律修正
1975年;摩尔在国际电信联盟IEEE的学术年会上提交了一篇论文,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对&密度每年回一番&的增长率进行了重新审定和修正。按照摩尔本人1997年9月接受(科学的美国人)一名编辑采访时的说法,他当年是把&每年翻一番&改为&每两年翻一番&,并声明他从来没有说过&每18个月翻一番&。
然而,据网上有的媒体透露,就在摩尔本人的论文发表后不久,有人将其预言修改成&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密度或容量每18个月翻一番,或每三年增长4倍&,有人甚至列出了如下的数学公式:(每芯片的电路增长倍数)=2(年份-1975)/1.5。这一说法后来成为许多人的&共识&,流传至今。摩尔本人的声音,无论是最初的&每一年翻一番&还是后来修正的&每两年翻一番&反而被淹没了,如今已鲜有人知。
历史竟和人们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原来目前广为流传的&摩尔定律&并非摩尔本人的说法![编辑本段]摩尔定律验证
摩尔定律到底准不准?让我们先来看几个具体的数据。1975年,在一种新出现的电荷前荷器件存储器芯片中,的的确确含有将近65000个元件,与十年前摩尔的预言的确惊人地一致!另据Intel公司公布的统计结果,单个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从处理器上的2300个,增长到1997年Pentium II处理器上的7.5百万个,26年内增加了3200倍。我们不妨对此进行一个简单的验证:如果按摩尔本人&每两年翻一番&的预测,26年中应包括13个翻番周期,每经过一个周期,芯片上集成的元件数应提高2n倍(0≤n≤12),因此到第13个周期即26年后元件数应提高了212=4096倍,作为一种发展趋势的预测,这与实际的增长倍数3200倍可以算是相当接近了。如果以其他人所说的18个月为翻番周期,则二者相去甚远。可见从长远来看,还是摩尔本人的说法更加接近实际。
也有人从个人计算机(即PC)的三大要素--微处理器芯片、半导体存储器和系统软件来考察摩尔定律的正确性。微处理器方面,从1979年的,到1982年的8年的8年的8年的Pentium,1996年的PentiumPro,1997年的PentiumII,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每一次更新换代都是摩尔定律的直接结果。与此同时PC机的内存储器容量由最早的480k扩大到8M,16M,与摩尔定律更为吻合。系统软件方面,早期的计算机由于存储容量的限制,系统软件的规模和功能受到很大限制,随着内存容量按照摩尔定律的速度呈指数增长,系统软件不再局限于狭小的空间,其所包含的程序代码的行数也剧增:Basic的源代码在1975年只有4,000行,20年后发展到大约50万行。微软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1982年的第一版含有27,000行代码,20年后增加到大约200万行。有人将其发展速度绘制一条曲线后发现,软件的规模和复杂性的增长速度甚至超 过了摩尔定律。系统软件的发展反过来又提高了对处理器和存储芯片的需求,从而刺激了集成电路的更快发展。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摩尔定律并非数学、物理定律,而是对发展趋势的一种分析预测,因此,无论是它的文字表述还是定量计算,都应当容许一定的宽裕度。从这个意义上看,摩尔的预言实在是相当准确而又难能可贵的了,所以才会得到业界人士的公认,并产生巨大的反响。[编辑本段]摩尔定律应用
2005年是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著名的“摩尔定律”40周年。40年中,半导体芯片的集成化趋势一如摩尔的预测,推动了整个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而给千家万户的生活带来变化。
1965年4月,当时还是仙童公司电子工程师的摩尔在《电子学》杂志上发表文章预言,半导体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和电阻数量将每年翻一番。1975年他又提出修正说,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量将每两年翻一番。
当时,集成电路问世才6年。摩尔的实验室也只能将50只晶体管和电阻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摩尔当时的预测听起来好像是科幻小说;此后也不断有技术专家认为芯片集成的速度“已经到顶”。但事实证明,摩尔的预言是准确的。尽管这一技术进步的周期已经从最初预测的12个月延长到如今的近18个月,但“摩尔定律”依然有效。目前最先进的集成电路已含有17亿个晶体管。
“摩尔定律”归纳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这40年里,计算机从神秘不可近的庞然大物变成多数人都不可或缺的工具,信息技术由实验室进入无数个普通家庭,因特网将全世界联系起来,多媒体视听设备丰富着每个人的生活。
这一切背后的动力都是半导体芯片。如果按照旧有方式将晶体管、电阻和电容分别安装在电路板上,那么不仅个人电脑和移动通信不会出现,基因组研究到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等新科技更不可能问世。
“摩尔定律”还带动了芯片产业白热化的竞争。在纪念这一定律发表40周年之时,作为英特尔公司名誉主席的摩尔说:“如果你期望在半导体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你无法承担落后于摩尔定律的后果。”从昔日的仙童公司到今天的英特尔、摩托罗拉、先进微设备公司等,半导体产业围绕“摩尔定律”的竞争像大浪淘沙一样激烈。
毫无疑问,“摩尔定律”对整个世界意义深远。在回顾40年来半导体芯片业的进展并展望其未来时,信息技术专家们说,在今后几年里,“摩尔定律”可能还会适用。但随着晶体管电路逐渐接近性能极限,这一定律终将走到尽头。“摩尔定律”何时失效?专家们对此众说纷纭。
美国惠普实验室研究人员斯坦·威廉姆斯说,到2010年左右,半导体晶体管可能出现问题,芯片厂商必须考虑替代产品。英特尔公司技术战略部主任保罗·加吉尼则认为,2015年左右,部分采用了纳米导线等技术的“混合型”晶体管将投入生产,5年内取代半导体晶体管。还有一些专家指出,半导体晶体管可以继续发展,直到其尺寸的极限——4到6纳米之间,那可能是2023年的事情。
专家们预言,随着半导体晶体管的尺寸接近纳米级,不仅芯片发热等副作用逐渐显现,电子的运行也难以控制,半导体晶体管将不再可靠。“摩尔定律”肯定不会在下一个40年继续有效。不过,纳米材料、相变材料等新进展已经出现,有望应用到未来的芯片中。到那时,即使“摩尔定律”寿终正寝,信息技术前进的步伐也不会变慢。[编辑本段]摩尔定律演化
摩尔定律的响亮名声,令许多人竞相仿效它的表达方式,从而派生、繁衍出多种版本的&摩尔定律&,其中如:
摩尔第二定律:摩尔定律提出30年来,集成电路芯片的性能的确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另一方面,Intel高层人士开始注意到芯片生产厂的成本也在相应提高。1995年,Intel董事会主席罗伯特·诺伊斯预见到摩尔定律将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同年,摩尔在《经济学家》杂志上撰文写道:&现在令我感到最为担心的是成本的增加,…这是另一条指数曲线&。他的这一说法被人称为摩尔第二定律。
新摩尔定律:近年来,国内IT专业媒体上又出现了&新摩尔定律& 的提法,则指的是我国Internet联网主机数和上网用户人数的递增速度,大约每半年就翻一番!而且专家们预言,这一趋势在未来若干年内仍将保持下去。[编辑本段]摩尔定律前景
摩尔定律问世40年了。人们不无惊奇地看到半导体芯片制造工艺水平以一种令人目眩的速度提高。目前,Intel的微处理器芯片Pentium 4的主频已高达2G(即1 2000M),2011年则要推出含有10亿个晶体管、每秒可执行1千亿条指令的芯片。人们不禁要问: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发展速度会无止境地持续下去吗?
不需要复杂的逻辑推理就可以知道:芯片上元件的几何尺寸总不可能无限制地缩小下去,这就意味着,总有一天,芯片单位面积上可集成的元件数量会达到极限。问题只是这一极限是多少,以及何时达到这一极限。业界已有专家预计,芯片性能的增长速度将在今后几年趋缓。一般认为,摩尔定律能再适用10年左右。其制约的因素一是技术,二是经济。
从技术的角度看,随着硅片上线路密度的增加,其复杂性和差错率也将呈指数增长,同时也使全面而彻底的芯片测试几乎成为不可能。一旦芯片上线条的宽度达到纳米(10-9米)数量级时,相当于只有几个分子的大小,这种情况下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将发生质的变化,致使采用现行工艺的半导体器件不能正常工作,摩尔定律也就要走到它的尽头了。
从经济的角度看,正如上述摩尔第二定律所述,目前是20-30亿美元建一座芯片厂,线条尺寸缩小到0.1微米时将猛增至100亿美元,比一座核电站投资还大。由于花不起这笔钱,迫使越来越多的公司退出了芯片行业。看来摩尔定律要再维持十年的寿命,也决非易事。
然而,也有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美国一家名叫CyberCash公司的总裁兼CEO丹·林启说,“摩尔定律是关于人类创造力的定律,而不是物理学定律”。持类似观点的人也认为,摩尔定律实际上是关于人类信念的定律,当人们相信某件事情一定能做到时,就会努力去实现它。摩尔当初提出他的观察报告时,他实际上是给了人们一种信念,使大家相信他预言的发展趋势一定会持续。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公司名誉董事长戈登·摩尔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得出的结论,一开始被用于描述半导体制造领域的一种现象,即指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后来,摩尔定律被引入到其他高科技行业,用来形容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性能提高。
在光纤通信行业,密集波分复用技术(DWDM)曾经很好地诠释了摩尔定律。DWDM是一种关键的基础性网络技术,通过在一根光纤内传送多路平行的吉比特光信号,使带宽成本大幅降低,从而让宽带互联网得以普及。该技术还拥有传输距离远、延迟低的优点。随着网络传输量迅速增长,电信运营商希望能以更低的单位成本传送更多的信息,因此,DWDM在固定通信基础设施中的地位得以巩固并不断加强。从2003年到2007年,运营商在DWDM技术上的花费增长了将近两倍,2007年,全球在该技术设备上的支出达到58亿美元。
在过去的10年中,著名咨询机构Ovum公司使用一个网络带宽资本支出(capex)的计量公式,计算每秒钟在一公里长的距离内传输1GB信息量所需的成本。电信运营商一开始在每根语音线路上实现了64kbps的传输速率,后来每位用户使用成千上万兆的信息后,语音线路不堪重负,好在光纤技术出现了。设备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使得传输成本急剧下跌,1993年,DWDM技术出现前,每秒钟在一公里长的距离内传输1GB信息量的成本为2000美元,到2007年,该数字已经不足1美元,其发展速度已令摩尔定律失色。
DWDM技术从正式部署到今天已经有13年历史,但是,它目前却好像停止了曾经在电信发展史上创造过奇迹的指数级增长,步入了青春期的消沉。分析师指出,如果下一个5年内整个系统不出现指数级的扩张,那么DWDM的几何式增长也将难以维系。难道在光纤通信市场,摩尔定律的影响终结了吗?
在过去的岁月中,DWDM的成功依赖于多样化的创新,例如光纤放大器和光分插复用器(OADM)等,还包括激光、测波器、过滤器等多种技术的进步以及各种系统软件的创新,他们都让系统获得了更高的容量,并提高了运营的灵活性。
残酷的竞争使得10G网络的成本不断降低,也迫使DWDM在13年里不断提高成本表现,尽管在此期间光纤系统的研发投资和元器件创新的投资都相对较低。同时,本世纪开始几年中,电信行业泡沫的破裂导致主要市场的支出锐减,整个行业都在疗伤。那段时间内对研发投资的削减带来的后果是:更具成本效益的40G技术的部署和商用被推迟了。
不过,市场最终还是选择了40G技术。最有可能在近期实现传输成本效益的指数级增长的就是40G网络技术,该技术提供的带宽是现有10G网络的4倍,而capex却只有四分之一,性能表现也丝毫不逊色。虽然Ovum咨询公司认为这种规模的成本削减在2012年前不太可能实现,但鉴于过去几年中对该项技术的投资剧增,奇迹还是有可能出现的。
2008年已经推出和即将推出的40G技术创新包括:北电网络研发的技术,提供了目前市场上最佳的性能,并有着向100G技术演进的清晰路线;Opvista技术,对推动40G技术在城域网中的使用有明显的优势;由Stratalight、Mintera和其他公司共同研发的标准化40G模块技术也取得了进展。光纤技术供应商Infinera公司也在努力通过40G技术创新解决成本、容量和传输距离之间的矛盾,预计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或明年发布新技术。
同时,网络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还将推动100G技术的创新,从而将延续DWDM的成功,并满足全球用户对通信服务越来越多的渴望。
基辛格规则
“基辛格规则”是相对于PC处理器业界闻名的“摩尔定律”而来的,同样这个规则也是以处理器业界闻名的英特尔首席技术官帕特·基辛格名字命名的。
这个规则内容如下:
今后处理器的发展方向将是研究如何提高处理器效能,并使得计算机用户能够充分利用多任务处理、安全性、可靠性、可管理性和无线计算方面的优势,而使用多内核的处理器。多内核处理器不仅仅是通过提升处理器的频率来提升性能,更通过提升晶体管的性能来再次带动处理器性能的提高。”
简单说就是“摩尔定律”是以追求处理性能为目标,而“基辛格规则”则是追求处理器的效能,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可是却相差甚远。效能强调的是处理器的每单位功耗发挥的性能,即性能除以功耗。
目前长期引领处理器性能发展的“摩尔定律”已经受到挑战,人们发现处理器频率提升的步伐明显放慢,从提高处理器工作效率入手来提高性能的“基辛格规则”将取代“摩尔定律”。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分子器件中量子输运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下载积分:2999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2|
上传日期: 18:55:3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分子器件中量子输运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官方公共微信您好, []|
华为肖剑:摩尔定律终将灭亡 云计算将上位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战略与市场部部长肖剑(腾讯科技摄)腾讯科技讯(王晖)9月26日消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战略与市场部部长肖剑在ICT中国·2011高层论坛上表示,摩尔定律终将有一天会走向灭亡,这恰恰标志着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因为云计算恰恰解决了摩尔定律所带来的矛盾,它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我们对终端的技术和存储能力的需求,把终端的技术和存储能力放到后台进行运行。肖剑认为,云计算是继大型机、PC机之后的第三次计算机技术革命,从单机计算走向了分布式计算的革命。肖剑指出,云计算为电信运营商带来两大机遇:1、云计算的发展,凸显了网络的重要性。2、云计算需要一个安全可信的服务提供商,而安全确实电信运营商最大的优势。终端方面,也呈现两大变化趋势:1、 个人终端的智能化以及商业终端的网络化。2、智能终端以及智能手机的价格在逐步地下滑。肖剑预计称,全球ICT产业将诞生三个万亿级的市场:1、传统的电信运营和制造业市场,我们预计将会达到1.8万亿美元。2、产品和服务市场,我们预计将会达到1.2万亿美元。3、信息服务业市场,它将成为一个新的万亿级美元的市场。另外,未来5年,云计算的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金,云计算将成为运营商最重要的业务发展方向之一。2011年中国国际信息览会于9月26日至30日在北京召开,腾讯科技作为本届互联网大会的官方战略合作门户和官方微博合作平台,将在现场进行全方位的视频和图文直播。并特设立现场高端专访间,力邀业界专家与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产业现状,指点未来趋势。 作为大会官方指定微博合作伙伴,腾讯微博()上发起了“”的活动,所有网友都可以提前向您关注的通信圈大佬们提问。其中部分问题将被选中,在现场提出,并得到嘉宾的正面解答。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战略与市场部部长肖剑(腾讯科技摄)以下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战略与市场部部长肖剑演讲实录:肖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以及媒体界的各位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在这里就电信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华为公司未来几年的发展战略,向大家做一个汇报。我们回顾过去二十年,我们整个电信行业发生了三次重大的技术变革,第一次是从模拟到数字的技术变革,它使得我们整个通信成本急剧地降低,使得我们的固定电话普及化和规模化成为可能。同样的,它也催生了一个巨大的固定电话的一个市场。第二次技术变革,从固定到移动的变革,无所不在的移动通信,使得我们利用手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通信。第三次技术变革,是从基于TDM的窄带,到宽带技术的变革。第三次技术变革里面,实际上前两次变革更多体现的是一种规模经济,一种规模化。而最后一次变革,从窄带到宽带的变革,除了规模经济变革,还体现出范围经济,使得我们产业间的边界变得更模糊。这三次技术变革里面,从窄带到宽带的技术变革尤其不一样,因为它让我们的宽带已经成为了普遍服务。在西方发达国家,宽带已经被各国进入纳入到了基础设施领域,宽带的普及,也为云计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天我们手机移动用户数已经突破了50亿,互联网用户数已经突破了20亿,技术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工作、生活和通信方式。今天,我们利用我们的宽带互联网,我们人类一天所获得的信息量,相当于过去18世纪一个人一生所获得的信息量。同样的,技术的发展也改变了我们的电信产业的格局,伴随着电信业的发展,华为公司作为一家通信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基于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紧密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创新。抓住了历史以及行业变革发展所带来的一次又一次的机遇,我们从一个小小的创新公司,成长为今天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供应商。刚才我说过,宽带的普及为云计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云计算它正在颠覆我们硬件、软件以及媒体的商业模式,我们的用户从购买产品转向了购买服务。这种商业模式的转变,正在重新划分我们的产业格局,云计算不仅仅是从盒子向服务转变的商业模式变革,它也是继大型机、PC机之后的第三次计算机技术革命,从单机计算走向了分布式计算的革命。大家都知道摩尔定律,摩尔定律终将有一天会走向灭亡,这恰恰标志着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因为云计算恰恰解决了摩尔定律所带来的矛盾,它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我们对终端的技术和存储能力的需求,把终端的技术和存储能力放到后台进行运行。
推荐微博:
[责任编辑:mkingwang]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科技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新闻排行财经科普数码科技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换底公式推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