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交流

细胞间信息交流
蛇蝎美人°RIh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这里主要介绍3种,如:1、物质传递: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2、膜接触传递: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3、通道传递: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例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希望能解开你的疑惑.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突触释放囊泡,传递信息。
胞吞胞吐,主被动运输,胞间连丝
三种1:cell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cell间通讯,这是多cell生物普遍采取的方式2:cell间接触性依赖的通讯,指cell间直接接触,通过质膜结合信号分子影响其他cell3:动物相邻cell形成间隙连接,以及植物cell通过胞间连丝使cell间相互沟通,通过交换小分子来实现代谢偶联或者电偶联...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如图是细胞间的3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回答:(1)图A表示通过细胞..
如图是细胞间的3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回答:
(1)图A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①血液运输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②_________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②的化学本质一般是________。(2)图B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__________,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③表示_______,如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的识别和结合。(3)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________,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④表示_________。
题型:读图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0103
(1)受体 糖蛋白(2)细胞膜接触 信号分子 精子& 卵细胞(3)通道 胞间连丝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是细胞间的3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回答:(1)图A表示通过细胞..”主要考查你对&&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间的信息传递:1、通讯方式:细胞间信息的传递有神经和体液两条途径,前者主要在生理学讨论。液体途径中有许多信息分子参与,所谓信息分子有细胞内外信息分子,细胞外的信息分子包括激素、细胞因子等,又称第一信使,是将信息从某一种细胞传递至另一种细胞,细胞内的信息分子,即第二信使,则承担将细胞接受的外来信息,转导至细胞内的任务,最终引起相应的生物效应。2、分类:根据胞外信息分子是否直接进入另一细胞,分为直接通讯和间接通讯两大类。①直接通讯,指信息分子从相邻细胞之间的连接通道由一个细胞进入另一细胞所进行的通讯联系方式。连接通道由两个细胞质膜上的连接小体构成,连接小体是一种由六个亚基组成的蛋白质分子。连接小体通道的开关主要受Ca2+调节,细胞内Ca2+浓度提高,通道关闭。②间接通讯:指细胞产生的信息分子分泌到细胞外,经扩散或血液运输到靶细胞,并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再通过一定机理把信息传递入靶细胞,产生相应生理效应。这种方式可分长距离通讯和短距离通讯。3、信息分子与受体结合的特点①高亲和力:即使激素的浓度很低,也能与受体结合而产生生物效应。②特异性:信息分子通过特定的结构部位与受体特定结构域结合,所以只有有相应受体的靶细胞才对激素起反应。③结合反应的可逆性。④激素的生物效应大小通常与激素受体复合物的量成正比。知识拓展:1、信息分子的类型及作用胞外信息分子分亲水性和亲脂性两大类。亲水性信息分子包括神经递质,肽类蛋白质类及儿茶酚胺类激素等:亲脂性信息分子包括类固醇激素、甲状腺激素等。信息分子的作用是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改变受体的性质和作用。亲水性信息分子不能穿过细胞膜,其受体在靶细胞的膜上,亲脂性信息分子易穿过细胞膜,其受体存在于靶细胞的胞浆及细胞核中。2、受体的概念、类型、数量和作用细胞中能识别配体(包括神经递质、激素、生长因子等)并与其特异结合,引起各种生物效应的分子均称受体。受体的化学本质多为结合蛋白质,在细胞表面的受体多为糖蛋白。3、质膜受体可分四类:①与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②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③与酷氨酸蛋白激酶偶联的受体;④与鸟苷酸环化酶偶联的受体。4、受体数量:各种靶细胞受体数量相差很大,少者每个细胞只500个左右,一般为个左右受体数目的多少,决定靶细胞以信息分子的敏感性。信息分子浓度低时,受体数目越多的靶细胞对信息分子的反应越敏感,反之,敏感性较差。同时,受体的数目亦可受信息分子浓度及其它因素的影响。靶细胞受体的作用是识别信息分子,不同的信息分子能被特异受体识别并结合,然后把信息分子的信息转导到靶细胞内,再通过一定的反应,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5、亲脂性信息分子的信息传递①亲脂性信息分子主要指类固醇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前者包括糖皮质激素(皮质醇),盐皮激素及性激素后者包括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②这类信息分子属脂溶性,能穿过细胞膜,所以它们的受体在细胞内,其中类固醇激素的受体存在于靶细胞的细胞浆中,而T3、T4受体存在于细胞核内。③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方式是:类固醇激素通过靶细胞质膜进入胞浆与胞浆受体结合成HR复合物一受体变构变成活性的激素受体复合物,后者进入胞核与染色质的特定位点结合,使相应的基因开放转录成相应mRNA,从而合成相应的蛋白质 激素不同,形成的HRa不同,开放的基因,合成的蛋白质不同,产生效应不同。6、亲水性信息分子作用原理①亲水性信息分子指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多肽及氨基酸衍生物一类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这些信息分子(称第一信使),因为不能直接通透靶细胞质膜,只能与质膜上的特异受体相结合,然后通过胞内信息分子即第二信息传递入细胞,并产生生理效应。②第二信使是指能把细胞外信息分子所带携带的信息(第一信使)转导到细胞内,并通过它在细胞内调节各种代谢通路,表现不同信息效应的一类物质。据目前所指,细胞内第二信使的物质主要有cAMP,cGMP,IP3,DAG和Ca2+等。③cAMP信息通路:肽类及儿茶酚胺类激素以及生长因子等,与靶细胞膜受体结合,通过G蛋白激活(或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升高(或降低),cAMP浓度升高可使蛋白激素激活,后者使蛋白质或调节蛋白质磷酸化,从而产生生理效应。Ca2+信息传递通路、IP3和DG信息传递通路、cGMP信息通路、酪氨酸蛋白激酶信息传递通路等内容作一般了解。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图解:&①糖蛋白(糖被):细胞识别、保护、润滑、免疫等。②蛋白质分子:膜功能的主要承担着。③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2、基本内容 (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①磷脂分子的状态:亲水的“头部”排在外侧,疏水的“尾部”排在内侧。②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 (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贡穿于磷脂双分子层。 ②种类: 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 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3)特殊结构——糖被 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4)&细胞膜的特征:①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流动性。②功能特征: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流动性与选择透过性的区分方法:1.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1)原因: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2)表现: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细胞融合、胞吞、胞吐及载体对相应物质的转运等。(3)影响因素:主要受温度影响,适当温度范围内,随外界温度升高,膜的流动性增强,但温度超过一定范围,则导致膜的破坏。 2.功能特性:具有选择透过性。 (1)表现: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的选择性吸收,神经细胞对K+的吸收和对Na+的排出,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小肠的吸收等。(2)原因:遗传性决定载体种类、数量决定选择性。 3.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方面的特性,选择透过性体现了细胞功能方面的特性,主动运输能充分说明选择透过性。(2)联系:细胞膜的流动性是表现其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因为只有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才能完成其各项生理功能,才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相反,如果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细胞可能已经死亡了。 易错点拨:1、位于细胞膜外侧面的糖蛋白形成糖被,它是识别图中细胞膜内外侧的标志。2、载体蛋白属于嵌入或贯穿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载体具有饱和现象,当细胞膜上的载体全部参与物质的运输时,细胞吸收该物质的速度不再随物质的浓度增大而增大。 3、磷脂双分子层数、生物膜层数与磷脂分子层数:磷脂双分子层数=生物膜层数=磷脂分子层数的一半 。例& 血浆中的1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 A.5层& B.3层&& C.6层&& D.4层 思路点拨:葡萄糖首先要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至少要跨毛细血管壁的一层上皮细胞,即穿过2层细胞膜,再进入组织细胞共穿过3层细胞膜,生物膜都是由磷脂双分子构成,故本题穿越的磷脂分子层数是6。答案C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是细胞间的3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回答:(1)图A表示通过细胞..”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8405096245745257667388195100639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1 Flash课件_管理资源吧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1 Flash课件
类别:高中一年级生物课件
系统:Win9X/XP/Vista/7/8
运行:WinRAR
语言:简体中文
推荐:★★★☆☆
大小:11KB
人气:95℃
更新: 22:00
已通过卡巴斯基检测操作成功!
操作失败!
2015年 原创卷(八)(第3题)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以使多细胞生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生命活动,方式有多种。其中,信号转导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的靶细胞只有肝细胞,它接受刺激后发生的生理反应是合成肝糖原
B.如果靶细胞是胰岛 细胞,则它受到的刺激是由垂体传递过来的
C.调节血糖的激素除胰岛素外,还有其他两种激素,二者与该激素在调节血糖时均表现为拮抗作用
D.若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则调节其分泌活动的神经元为传入神经元
【正确答案】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及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与综合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选项A,胰岛素的靶细胞不仅有肝细胞,还有肌细胞及其他体细胞等。选项B,胰岛 细胞可以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并发生反应,也可接受来自下丘脑或胰高血糖素的刺激。选项C,调节血糖的激素除了降糖的胰岛素外,还有升糖的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后两者与前者在调节血糖时均表现为拮抗作用。选项D,若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效应器),则调控其分泌活动的神经元为传出神经元。(
17:27:05 )
相关知识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