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考霸张飞非现在情况吗?

    昨晚看江西卫视“传奇故事”,讲的就是四川南充张非的“传奇经历”。这个所谓的“考霸”,到底有多传奇呢?简单的概括是这样的:张非在2003年以南充某县第一名的身份考进北大,一年后因过度沉迷网络,7门功课不过关被勒令退学;2005年以南充市理科第一名的身份考进清华,得到10万元的奖金;1年半之后再度因为学习原因被勒令退学,在2007年经过2个月的复习,以南充市理科第二名的身份考入清华。正是因为反复考进北大清华,人称“考霸”。  我的文笔实在太烂,根本无法表达出来在这个高考至上的社会里这样独特的传奇人物令人羡慕的传奇经历,请各位原谅!我也经历过高考,但是成绩与他相差十万八千里,所以看到这个新闻时内心是复杂的,羡慕、嫉妒、幸灾乐祸?不一而足!当然在这种种复杂的感觉里面,有一种是特别突出的,就是这个社会对应试教育的推崇实在是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变态的程度。  我看到整个节目,江西卫视在整个采访的过程中,张的父母对儿子的那种自豪感真的是溢于言表啊!即使是张妈妈到了北大帮儿子办理退学手续看到张非的床下塞满了脏衣服、臭袜子,也只是轻描淡写的讲了几句不痛不痒的话;张爸爸在得知北大拒绝第二次录取张非时,对此耿耿于怀,还提到北大开创之初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的精神已不复出现于如今的北大。那意思不就是在说:我这么优秀的儿子,不就是多考了两次吗?怎么就不要了呢?  虽然我不得不说他们的自豪感完全有理由。谁家的孩子有这出息啊?四年三进北大清华啊!神了呀!但是要讲张非是神童,我却不这么认为。2003年他考上北大是已经20岁,跟我们大多数人上大学的年龄差不多,甚至偏大。从这一点来,已经偏离神童的范畴了;要说他平时学习不认真,上课经常睡觉甚至感觉烦了就跑出去走走等等看似不好好学习的坏毛病,却能够考出高分,这个同样也不能作为神童的表现。其实大多数资质聪颖,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都或多或少有些类似的特点。并且这一点从反面证明了课堂上的填鸭式教育实在是误人子弟!正是因为他学习好,一好着百丑,所以老师不怎么管,他可以自由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学习和思维,效率自然非常高,这一点在很多学校也算是普遍现象吧。  讲了这一大堆废话,还没进入正题呢,真是抱歉。这里我要说的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张非现象呢?  我是农村长大的,我们上学的目的,小时候家长只有很简单朴素的一句话,就是“读出来”。我们小时候对“读出来”的理解其实很简单,就是不再回农村了;也就是要上大学或者中专吧。于是我们使劲读啊读,能上大学的都是宝贝,能上重点大学的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能上清华北大的是全社会的宠物。但是读出来之后呢?上大学之后呢?父母没讲过,老师没讲过,书上只有空洞的理想,“为革命”云云,见不到摸不着。于是上大学之后的张非就完全是两样了,再没有目标了。就像几年前听到的故事一样,一个博士后自杀了——据说是因为读到博士后了,不知道还要读什么,还要干什么了。  张非的父母有理由继续自豪吗?回答是肯定的,他们的儿子今年又上了清华呀,当然有了!并且各位也要想,浪子回头金不换,一个栋梁之材经受一番磨砺,将来更能成才了!但是我猥琐的目光,看到她父母自豪的表情,甚是妒嫉,又有点恶心!我看到张非填报志愿时的表情,别提有多狂了!第二志愿报清华啊,“不报都有点不好意思,人家都表示欢迎了”,他的原话!  一个巨能考试的神人,不断地通过考试的确可以无限膨胀他的信心,在这个崇尚考试至上的时代的确是幸运的。但是不管多能考试的人,他最终毕竟要进入社会,要与许多能人竞争。而竞争的能力,显然不单是考试的能力所能胜任的。所以张非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真的要N年之后才能知晓吗?  人才啊,太可惜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知道没人回,还是自己消灭零回复吧!
  能考是一回事,成不成材那是另一回事?    张父指责北大缺乏包容精神,我觉得也有一定道理。  起码来讲,有失公允嘛。
  天才是天才,只可惜是应试教育制度下会考试的天才      中国未来的走向更大程度上决定于中国未来的大学生  中国未来的大学生更大程度上决定与未来的高考制度      如果中国高考不改革  中华民族何以复兴
现在我国的高考制度已经在国内产生一定的负作用了。由于高考的导向,我们中小学的教育(甚至于可以说连幼儿园托儿所)都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在应试教育的斜路上发展着的。在一些本来于学校教学无关的单位(如报社、出版社、民主党派、个别教师家庭等)也极其热情地开办了高考、中考乃至小考的辅导班。同时我们的用人单位在用人标准上也都是不断升级,你若是没有大专和大本的学历证书,别说你找不到工作,你连进入人才市场招聘会的资格都没有!在经济上落后的农村,广大的农村青年勤奋的学习就希望早日考上大学,然后离开艰苦的农村。但是高昂的学杂费往往是农村学生家长无法担当的。一些家长看到孩子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以后要想方设法地为孩子借钱。接着就是外出打工为孩子争学费。更有甚者,在看到孩子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自己却自杀身亡!一张高考录取通知书却成为学生家长的死亡通知书。在高考上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地方搞考试经济。在一个地方的民众生活中,考试也成为一些地方产业和行政人事部门创收的重要来源。特别是一些艺术学校在考试上收费更是高的惊人。也有地方在用人上默认假学历和加证书,于是也促成的地方假学历有市场、有销路,使办假证的很猖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高考的副作用!我们面对高考带给社会的问题,往往只是责怪教育部门。其实我认为对于高考的强大导向还是我们的人事部门。而且是最全面、最强硬、最深刻的导向。一起我们习惯地把媒体宣传称为导向;各个行业和单位的奖金制度、评优制度也是导向;其实我们的人事制度也是相当重要的导向;其实是最综合、最强劲的导向。我们不会忘记在以前我们的人事制度上关注家庭出身和家庭成分时,不同的出身的人就会得到不同的任用待遇;在我们使用人强调民族成分的时候,不少人就在自己的民族成分上想方设法变化自己的民族成分;在我们的人事制度上强调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时,人们就千方百计地改变自己的户口性质;在我们的劳动人事制度上,接受和安置中专和高中毕业生的时候,人们还是可以安心中等专业学校的学习的;但是一旦在劳动人事制度上提高了门槛,那么许多中等教育学校就失掉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了,许多学生就是拿中专当跳板,“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学习”,搞所谓的大专和中专的“同读”和“连读”,结果最后不仅使学生无法得到真才实学,而且在青少年时期就毁了学生,应该享用一生的学习习性。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接受过劳动人事制度的调动,同时也从事过人事管理工作。我也切身整理过不少人的人事档案、人事业绩考评和职称评定工作,发现劳动人事制度上的人员考评有好多是“单位一把手”可以左右和“猫腻”的。真像人们常说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于是人们“拉关系、建关系”请客送礼是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后来发展的是行贿受贿和买卖交易。在一定范围内:劳动人事制度上的不正之风是我国不正之风中最让人深恶痛绝的,也是最公认的常识。我们的许多党政干部不少人都是在劳动人事制度上开始上的颓废和堕落的滑梯的。自从我们劳动人事制度把大专大本和研究生博士等的学历比例,列为考评单位用人的主要标准以后,确实提高了各个单位的人才素质和高科技水平。但是也确实助长了社会高考的更加升温。现在连小学都要大本学历、火化场殡仪馆都要大本生,势必要浪费每个学生家庭的培养费用。其实我们搞好自己单位的业务培训就可以解决。其实在不少单位里虽然有高门槛,但是低学历的学生在有关系有人的条件下,再交纳一定的关系费,中专学历也视为大专或大本了。在你没有大专大本的学历,就无法进入人才市场招聘会的条件下,我们的教育系统再谈为高考降温、再谈“不要只走高考这只独木桥”简直是一句天方夜谭。我们的社会劳动人事制度已经做了最强劲的导向。那些对家长“一味的让孩子成龙成凤”的指责,是不是可以休矣!就是我们在人事制度上,不顾国情地提高各单位招聘用的人学历标准条件下,不断地升温着摧残青少年的高考,同时也将素质教育置于死地。高考和类似于高考的应试教育制度在毁掉我们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它在侵蚀着我们全国城乡和全国各行各业的健康的原本健康的社会细胞。
要为我们的高考降温,就必须对高考有清醒而深刻认识。特别是要认下面的两个原因:第一就是我们中国有根深嫡固的科举制度。而我们今天的高考其实就是我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在现代社会的延续。我们完全可以把现在的高考和以高考学历为根基的劳动人事制度直接称为:现代科举制和现代科举劳动人事制度。而且有过之无不及!古代的科举制度也是把人通过科举制度把人分成不同的等级的人。我们现代社会的高考也在使人们通过高考和上大学的全过程,改变自己的身价。改变么自己在社会商品分配中的优越索取。大专毕业工资是多少?中专毕业的工资是多少?大本的学历工资又是多少?都是有基本价码的。而在人才素质上我们的却没有劳动人事部门的最基本的素质考核。要有也就是不同业务专业的考核取证标准。不涉及人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的考核标准。使人们感到拿到学历证书就是拿到参加招聘的许可证书。就有了和用人单位讨价还价的资本。因为高考已经为他们定了最基本的价位。第二就是我们国家法律和相干的制度不健全。即便有的话,我们的一些“一把手”也不愿意放松自己的主宰。而且在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形式艰巨而严峻,因此在一些地方部门也确实需要可以简单操作的用人标准。这也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之一。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也要静下心来看一看高考和为了高考而派生的应试教育,它的确是祸国殃民的教育。它教育的学生是在强化学生与同代人争学历、争学位、争名气;它教育下的老师也是争分、争成绩、争职称、争名师。表面上也确实可以说是为国家、为地方培养人才,其实都是直接或间接的,为自己争劳动人事制度上的自己对社会商品分配上的优越资格和待遇。一旦实现了自己的优越资格,他们的勤奋学习精神和专研精神也就打折或失掉了。在应试教育下培养的学生和教师是有着明显的自私属性的,最起码是自私属性高于公益属性的人才。我们的高考在我们对青少年教育上更是冲击德育,使我们学校的道德教育都不如封建社会的礼教,使一些家长从四书五经和古典名著上寻求对青少年的德育;高考也在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基础上伪化智育。一些地方不是从学生的实际去培养孩子的学习生命力,而是搞母题、评估题把教学模式化到地方垄断下的习题上,考什么就教什么,错一道题就罚四五百遍。要么就和技校中专结合在一起,把大批的初中学生分流和挤压到校外。使不少初中阶段的学生从小失掉学习上的自信。一些学校对于抵制应试教育的老师百般刁难,千方百计的从教学岗位上排挤掉。在所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中,否定了对学生培养学习思维的必要过程。笨化了语言、示范等人文教学。扼杀了学生最宝贵的学习生命力的培养。我们的教育本来是要培养热爱学习的学生,但是我们却在应试过程中,一批又一批的培养出逆反学习和不会学习的学生了。我们的应试教育和它的终点之一的高考是在割裂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学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我真诚的希望我们国家的劳动人事部门导向好我们国家的教育。把我们的中小学教育、高等和中等教育早日走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什么世界
  作者:闹市隐 回复日期: 14:06:14 
    能考是一回事,成不成材那是另一回事?        张父指责北大缺乏包容精神,我觉得也有一定道理。    起码来讲,有失公允嘛。  ---------------------------------------  谢谢回复。或许北大不收他真的有失公允,但是教育资源有限啊,特别是北大这样的优质教育资源,他一个人占用两个人的资源,对别人也不公允啊!    谢谢铁血黎明的回复!
  作者:闹市隐 回复日期: 14:06:14 
    能考是一回事,成不成材那是另一回事?        张父指责北大缺乏包容精神,我觉得也有一定道理。    起码来讲,有失公允嘛。  -----------------------------------------------------  我有不同看法,北大并不是因为他考两次才拒收,  而是此前的事实证明,他的确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业,  只要达到了学校的提档线内,学校还是有权决定录取哪一个吧?    唉,最青春的4年时光,用在这上面,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  就算考上一万次北大清华,又如何?
  妒忌他…
  妒忌他…
  要说他平时学习不认真,上课经常睡觉甚至感觉烦了就跑出去走走等等看似不好好学习的坏毛病,却能够考出高分,这个同样也不能作为神童的表现。其实大多数资质聪颖,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都或多或少有些类似的特点。并且这一点从反面证明了课堂上的填鸭式教育实在是误人子弟!正是因为他学习好,一好着百丑,所以老师不怎么管,他可以自由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学习和思维,效率自然非常高,这一点在很多学校也算是普遍现象吧。  ============================================================  上课睡觉,不是因晚上自学去了?你哪看到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类似的特点? 你那里考了几个?    我所看到的,都是有空就捧着书的,竞争在那呢!要联赛奥赛!英语也要背点啥吧?    我早在实话实说看了,他母亲流着泪来着! 江西台?
  考霸?哎~这样的霸还是不要的好。国家少出几个这样的霸,我们社会才少些呆子。  四年的青春,父母四年的勤劳。不想再多说些什么了....
  对不起,实话实说我没有看到,但是我看的的确是江西台啊,有什么不可以吗?  当然了,实话实说和江西台做节目的指导思想可能不一样,所以张妈妈一次流泪,一次不流泪,也不矛盾吧!
  典型的新“八股文”
  作者:hc 回复日期: 15:06:06 
    典型的新“八股文”  ============================  哦,原来八股文就是这样的?谢谢提醒。我觉得无所谓了,想到什么些什么,也不会去故意避开八股文。  
  回家复习一年再考一次!多考几次就有钱买猪肉吃了!!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您所在的位置:
& 滚动新闻 & 正文
“考霸”张非又被清华录取 今年考出677分
日13:09  
  核心提示:四川南充高考考生张非录取一事近日尘埃落定,张非今年最终被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录龋张非分别于2003年、2005年考上北大、清华,后因深迷网络被退学。
  张非本人
  2005年张非是南充市理科状元 (资料图)
  曾被广大读者关注的四川南充高考考生张非录取一事尘埃落定,昨日,记者从张非家里获悉,张非今年最终被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录龋据家人介绍,经过前一段时间的磨砺,张非已有了令人欣慰的变化。
  昨日,清华的录取结果出来,记者随即咨询了张非母亲祝女士。祝女士首先感谢学校的关怀和大度。此前媒体报道张非填报的北大心理学专业,对于为何最终到了清华,祝女士称在最后时刻决定填志愿时,家长和老师都觉得张非有点性格内向,不适宜读心理学。在谈到张非近况时,此前深感疲惫和痛苦的祝女士流露出一丝欣慰。称经过考后这一段时间的磨练,加之有“中国网络戒毒第一人”的陶宏开教授的悉心帮助,张非较以前已有了不小变化。以前在家里动不动就发脾气,不爱跟父母说话,现在性情开朗得多,也爱主动与家人交流,也晓得体贴父母了。
  新闻回顾:
  四川南充张非考出677分 希望北大清华不要嫌他
  记者昨日从南充有关方面获悉,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的南充高考考生张非,在今年高考中考出677分的好成绩,名列南充理科第二名。
  677分南充理科第二
  2003年,张非在岳池一中考上北京大学。在北京大学学习时,因迷恋上网误了学业,被北京大学退学。此后,张非到南充十一中学习,再备高考。2005年高考,张非以703分的成绩并列南充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但张非却再次深陷网络,被清华大学退学。
  从清华大学回来后,张非深感各方压力重大。在父母的劝说下,张非到南充十中复习,参加了今年的高考。“张非确实天资聪颖,这次考了南充的理科亚军:677分呀1原来教过张非的老师感叹不已。
  母亲恳请大学别嫌弃儿子
  听说儿子取得了这样的好成绩,张非的妈妈祝女士(岳池大佛小学工人)却高兴不起来。昨日下午,祝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张非想读清华大学,但担心清华大学不录取他,具体填什么志愿,张非仍然没决定。“张非以前确实喜欢上网,网络把他害了。经过这么多风风雨雨,张非成熟了,发誓不再迷恋网吧了……张非是个聪明的娃娃,我希望大学能够给他一个痛改前非的机会,不要嫌弃张非呀1祝女士说此话时,情绪非常激动,令人动容。
  祝女士还告诉记者,几天前张非爸爸还考验过他,叫他去上网,张非称“我肯定不再犯相同错误了”。
  老师祝福戒除网瘾天地宽
  2003年,张非在岳池一中考入北京大学。当时,陈技池老师是张非的班主任。昨日下午,陈技池老师听说张非考了677分后喜出望外:“这成绩在广安就是理科状元了,张非确实头脑聪明呀1
  陈技池老师对名牌大学能否录取张非,心中也没底。陈技池说:“张非走了如此多的弯路,现在肯定能浴火重生,他不上网了,肯定是一块绝好的‘料’,我希望名牌大学能够给张非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陈技池老师还托记者转达他对张非的祝福:“戒除网瘾,前面肯定有个天1
  专家相助请喝“心灵鸡汤”
  在采访中,张非的妈妈祝女士再三希望社会各界能帮助张非戒除网瘾。在记者的联系下,昨晚,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著名心理学家李学平教授向记者表示:“愿意拯救张非,帮助他戒除网瘾。”
  李学平教授称,戒除网瘾必须循序渐进,决不能一蹴而就。李学平教授为张非同学开出了五大“药方”,同时委托记者,请张非到西华师范大学找他,他单独请张非喝“心灵鸡汤”。
  记者将李学平教授愿伸援手的消息告诉祝女士,祝女士感激不已,并立即记下李学平教授的手机号,“如果谁能帮助张非戒除网瘾,我愿给他下跪1
  他能否重回北大清华?
  北大:由学校决定 清华:按政策执行
  昨日,张非母亲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以他现在的分数,上北大清华应该没有问题,但她特别担心儿子是否还能被清华北大录龋张非的母亲觉得,考出了677的高分,如果不能上清华、北大,而选择分数要求低一些的高校,实在有点可惜。那么,张非到底能否重上清华、北大?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四川地区的有关招生老师。
  位于金麒麟酒店的北大在川咨询点的工作人员,对家长和考生的各种咨询电话均仔细解答,不过,当记者问及张非能否重上该校时,北京大学负责招生的老师态度变得模糊起来:“我们今年在四川投放了47个理工类计划,如果张有意报考北大,他的分数上录取线是没有问题的。但北大是否会再次招收他,要由学校决定。”
  随后,记者又向清华大学在四川地区的招生老师咨询,该校招生老师的回答非常原则:“张的分数上清华的录取线没有问题,如果他有意报考清华,将按学校‘有关政策’执行。”
  填北大还是清华?今天定
  进出北大清华如同探囊取物,本报一直追踪报道的南充考生张非(现名为张空谷)今年高考677分,仅仅比南充今年的高考状元低2分,读2个多月就考出如此成绩实在令人咋舌,上清华北大录取线没有丝毫问题。
  昨日,记者刚到学校门口,一问到张非的事,同学们都纷纷惊奇:“张非实在是太厉害,令我们望尘莫及1学校一位领导称,张非今年只在学校读了两个多月,短时间就考出了这样的成绩。
  对于张非到底填报哪所学校,记者试图联系张非本人及其班主任,但都没有结果。张非的同学称,分数出来的那天张非说还想读清华,但又怕不被录取,另外也说到自己想到香港去读。至于到底填报什么学校,学校的老师称,今天会最终定下来。
Copyright & 1998 - 2014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考霸张非称为赚奖学金而高考是污蔑
01:06:37 来源: (广州) 
  核心提示:四川“考霸”张非第三次参加高考,又被清华大学录取。张非称自己并非为了赚取奖学金而多次高考。他表示这次“绝不会再被退学”。
2005年张非是南充市理科状元 (资料图)
信息时报7月17日报道 “我的改变是个逐步的过程。陶宏开教授(“中国网络戒毒第一人”)对我启发很大,让我意识到我存在很多问题。我发现自己更深层次的缺陷,是对父母社会没有责任感,不关心他人。
我绝不会再被退学!进大学后,我会制订明确的计划,扎扎实实的走自己的路,对得起父母,对得起关心我的人。”
三次参加高考,先后被北大、清华录取,又很快被两度退学。昨日,奇人张非再次传出消息,今年他以677分的高分再度被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录取。消息得到证实,信息时报记者连线张非听听他怎么说。张非称,以前被退学是因为自己没有生活目标,沉迷网络所致,如今能再进清华,他将以顺利修完学业作为第一目标,“自己决不会再被退学!”
“转了一大圈,又回来了”
昨日下午,记者联系到张非时,他还没收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他向记者证实,来自当地招生部门的消息,他已经确定被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录取。
张非今年作为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考生参加高考,以677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这已是清华大学第二次录取他。2005年高考,张非以703分的成绩并列南充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但张非却深陷网络,被清华大学退学。 两年后在父母的劝说下选择复读,他再次以南充高考亚军的身份被清华大学录取。听到这个消息,张非是激动还是兴奋?在记者的采访中,张非更多的表现出沉默。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记者:听到被清华录取的消息,一定很兴奋吧?
张非:没什么兴奋的,转了一大圈,又回来了!
记者:为什么又报考了清华?
张非:不报清华,那你认为我该报哪里?你帮我报?(沉默)……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吧!
记者:始终向往清华?
张非:不能在清华读书让我很后悔,很痛苦。
记者:事情过去这么久,对于学校的退学决定能接受吗?
张非:没什么怨言,也没什么不能接受的。清华不管你玩不玩游戏的,但关心学生是否修够学分。我不及格的科目达到20学分了,就要被退学,这是校规。
入学后修完学业,决不再玩游戏
记者:为什么会那么沉迷网络?
张非:因为我上大学后没有目标,自制力又很差,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没有责任心,与同学又缺乏交流。
记者:没有目标?
张非:是的,上高中是为了考大学。考上大学了,却不知道为什么而读书,失去了方向。
记者:这次重新回校,有什么打算?
张非:跟其他同学一样,完成学业。暂时不会上网了,决不再玩游戏了。
记者:有什么目标?
张非:第一目标就是能顺利完成学业。已经失败过一次了,现在要用具体行动来证明。以后要把握住自己的人生,扎稳脚跟,先自立再说。
记者:有没有什么具体计划?
张非:第一步只能是顺利修完学业,其他的进到学校再说。会天天起早贪黑地看书,努力学习,不再玩游戏了。
“我走了很多弯路 现在要向前看”
记者:再回清华,见到以前熟悉的老师、同学一定很尴尬,有没有这个心理准备?
张非:以前的同学现在已经不是同学了,以前是数理基础科学专业,现在是环境工程专业,不在一起学习的。不过熟人还是会有的,要坦然面对,他们也是自己进取的动力。重要的是要保持自我,不是顾及着别人的想法生活。
记者:年龄上也有压力?
张非:是的,今年再进清华已经24岁了,比同龄人低了八级。
记者:对于自己三次高考,两次进名校两次被退学,这样独特的经历,你自己怎么看?
张非:我走了很多弯路,浪费了时间,浪费了自己的青春,现在很后悔,但后悔也没用,不能再沉浸在过去的弯路中,要向前看。
内心曾经饱受煎熬,也做了其他准备
记者:回顾自己的这段经历,觉得收获了什么吗?
张非:没什么收获。唯一想说的是,弯路已经走完了,关键是走好以后的大学生活。
记者:这次报考有没有担心不会被清华录取?
张非:担心过,如果不被录取,会很失望,自己也做了其他准备。
记者:能说说吗?
张非:从高考放榜到填志愿,再到7月16日听到被录取的消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心里饱受煎熬。这种担心持续了半个多月。现在知道录取了,感觉终于安心了。
记者:分数够了,志愿也报了,为什么担心录不了?因为曾经被劝退吗?
张非:不是曾经被劝退的缘故,而是担心录取会受到媒体报道的影响。
记者:今年录取时,有没有事先向清华的老师打听情况?
张非:事先曾和招生老师通过电话,但他们说“按政策执行”。
应付媒体让我疲于奔命
记者:清华大学再度录取你,觉得公平吗?
张非:事实证明,报道并没有影响到清华对我的录取,我感谢清华大学。但各种报道对我心理却造成了巨大压力,应付媒体也让我疲于奔命。清华录取我,是因为高考政策就是这样,宪法规定,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公平的机会。
记者:高考录取了,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张非:我一定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说我为赚奖学金而高考,这是污蔑”
记者:外传一种说法,说你多次参加高考是为了赚取高额奖学金?你有拿过奖学金吗?
张非:奖学金是拿过:岳池一次,学校奖3000元;南充11中一次,奖励5万元。但我决不是为了奖学金而高考。事实上,现在讨论这个问题已经没有任何意义。香港高校以高额奖学金抢内地状元,为什么没人去关注?这种说法,对我是一种污蔑,我决不可能因为奖学金而放弃学业!
记者:三次赴京读大学,家里能负担得起吗?
张非:家里经济并不宽裕,但还能供得起我。如果自己在学校不奢侈过活,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如果不玩游戏,每月四五百足够了。
清华招办:劝退生仍能被录取
不少读者对张非重新被清华录取一事感到不解甚至愤怒,一是质疑曾被学校劝退为何还能被录取;二是质疑他一人两度占用中国最高学府的录取指标,阻碍了其他学子进入清华的机会不公平?记者就此致电清华大学,学校招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清华的学生被劝退后是否能再被录取要分情况看待:如果是因为个人不努力导致课业不通过的话,在下一年仍有机会被录取;但如果是犯了错误或处分(主要是危害社会等情况、道德品行出问题等原因)就有可能不被录取。
同时,该负责人也毫不讳言地指出,张非反复占用指标确实对其他学生造成不公,但是在高考指挥棒下,分数是录取的最重要依据。如果能够像研究生录取那样自主招生的话,情况就可能有变,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情商等综合素质。
该负责人称,“其实我很佩服他的考试能力和智商的,如果他愿意反复考并且能考上,证明他经过几年的挫折,年龄大了考虑问题也成熟了,我们还是会接纳他的。”同时,班主任及一些老师也要多费功夫沟通,根据他的特点制订适合他的学习计划,给他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当然,更重要的是靠他的自律能力进取。
清华师生:欢迎张非重返校园
“没啥好奇怪的,我们一点都不抗拒他回来。”清华大学学生曹乘瑜对张非重新入校并不吃惊。“他被清华劝退只是因为学分不够,学校明文规定,对于‘不及格的课程加起来超过20分’的学生就会被劝退,因此当初大家对此都没有异议。他的道德品性毕竟没有问题,如果达到清华大学的录取标准,仍旧应该被录取。我们对他回来还是很欢迎的。”
而张非当年在数学基础科学班的班主任宁传刚则告诉记者,“说实在话,我对他再次入校很担心。”宁老师表示,张非很聪明,但是性格非常内向,这让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感到头痛。此前发现他挂科后,老师们曾多次做过他的工作,但是由于他不喜欢跟人交往,因此几乎无人了解他的真正想法。现在听闻张非决心不再上网,痛改前非,宁老师表示欣慰,并希望他改掉坏习惯一路走好。
本文来源:
作者:薛冰 梁健敏
我来评两句
网易通行证:
网易新闻今日推荐
今天网友最关心的新闻
(评1426条)
——女子读完大学后“回炉”读初中
——70后女子网上炫富狂骂80后、90后
——司机撞死男童后逃逸 被抓还嘴硬
——大学女老师银行大厅当众脱衣 考验众人承受能力
——"中国最大烂尾楼"复活 更名中石化大厦
——男子持刀爬上楼顶卖身 叫价50万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易考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