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 在倾角为,斜面倾角为θ(θ为锐角)

当前位置:
>>>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θ=37°,在斜面上放着一重为100N的物体,问:..
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θ=37°,在斜面上放着一重为100N的物体,问:(sin37°=0.6&&cos37°=0.8,g=10m/s2)(1)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有多大?重力沿斜面垂直方向的分力有多大?(2)如果物体静止不动,那么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多大?方向如何?(3)如果物体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在下滑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多大?加速度有多大?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在沿斜面方向上:F1=Gsin37°=60N&&&& 在垂直于斜面方向上:F2=Gcos37°=80N&&(2)由平衡条件得:f1=F1=60N,沿斜面向上&(3)由公式f2=μF2=16N,沿斜面向上.再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f2=ma,a=4.4m/s2.答:(1)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大小为60N,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分力大小为80N.(2)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60N,方向沿斜面向上.(3)下滑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16N,加速度为4.4m/s2.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θ=37°,在斜面上放着一重为100N的物体,问:..”主要考查你对&&共点力的平衡,牛顿第二定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共点力的平衡牛顿第二定律
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0,∑Fy=0。 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 图解法分析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当两个分力成一定的夹角α(α&180。)时,增大其中一个分力或使两个分力都增大,合力的变化情况如何呢?这个问题可以用数学公式推导分析,也可以用函数图像数形结合分析,但最简捷有效的方法是图解法。为了便于分析合力的变化,设,借助辅助参考圆来进行分析。如图所示,F1、F2的共点在圆心,而且开始时F1、F2的合力为F,大小恰好为圆的半径。(1)当保持力F2不变,只增大F1时,如图所示,合力,的大小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减小、不变或增大,即 。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当两个力F1、F1夹角α保持不变,在增大其中一个分力时,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减小、不变或增大。&(2)当两个分力F1、F2都增大时,如图所示,合力F 的大小也有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减小、不变或增大,即,我们也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当两个力F1、F2夹角α保持不变,在同时增大两个分力时,它们的合力F大小可能减小、不变或增大。整体法与隔离法:(1)整体法: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力和运动时,一般可采用整体法。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①明确研究的系统和运动的全过程; ②画出系统整体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 ③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2)隔离法:为了弄清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一般可采用隔离法。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①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 ②将某个研究对象或某段运动过程、某个状态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③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 ④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隔离法和整体法常常需交叉运用,从而优化解题思路和方法,使解题简捷明了。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 (1)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质点、结点、物体、物体系。 (2)找出所有接触点。 (3)按顺序分析物体受力。一般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不接触力).再依次对每一接触点分析弹力、摩擦力。 (4)找出每个力的施力物体。(防“多”分析力) (5)看受力与运动状态是否相符。(防“漏”力、 “错”力) (6)正确画出受力图。注意不同对象的受力图用隔离法分别画出,对于质点和不考虑力对物体的形变和转动效果的情况,可将各力平移至物体的重心上,即各力均从重心画起。受力分析的步骤:第一步:隔离物体。隔离物体就是把被分析的那个物体或系统单独画出来,而不要管其周围的其他物体,这是受力分析的基础。第二步:在已隔离的物体上画出重力和其他已知力。重力是一个已知力,可首先把它画出来。另外,物体往往在重力及其他主动力作用下才与其他物体产生挤压、拉伸以及相对运动等,进而产生弹力和摩擦力,所以还要分析其他主动力。第三步:查找接触点和接触面。就是查找被分析物体与其他物体的接触点和接触面。弹力和摩擦力是接触力,其他物体对被分析物体的弹力和摩擦力只能通过接触点和接触面来作用,这就是说寻找物体所受的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和摩擦力只能在被分析物体与其他物体相接触的点和面上找。查找接触点和接触面要全,每个接触点或面上最多有两个力(一个弹力,一个摩擦力)。第四步:分析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在被分析物体与其他物体的接触处,如果有形变(挤压或拉伸),则该处就有弹力,反之则没有。在确定弹力存在以后,其方向就比较容易确定了。第五步:分析摩擦力。摩擦力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它们的产生条件是两物体接触处不光滑,除挤压外还要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或相对滑动。因此分析接触面上有无摩擦力,首先要看接触面是否光滑(这是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其次看有无弹力,然后再进行摩擦力的判断:接触面上有相对滑动时有滑动摩擦力,其大小,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接触面上无相对滑动但有相对滑动趋势时有静摩擦力,它的大小和方向总是跟迫使物体产生相对滑动趋势的外力有关。受力分析中的技巧: (1)研究对象的受力图,通常只画出根据性质命名的力,不要把按效果分解的分力或合力分析进去,受力图完成后再进行力的合成或分解。 (2)区分内力和外力。对几个物体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这几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为内力,不能在受力图中出现;当把某一物体单独隔离分析时,原来的内力变成了外力,要画在受力图上。 (3)在难以确定物体的某些受力情况时,可先根据 (或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再运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判定未知力。也就是说在分析物体受力时要时刻结合研究对象所处的运动状态,同时对不易确定的力。可结合牛顿第三定律来分析其反作用力是否存在以及方向如何等情况。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kma。在国际单位制中,k=1,上式简化为F合=ma。牛顿这个单位就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使质量是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做1N(kg·m/s2=N)。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①模型性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对象只能是质点模型或可看成质点模型的物体。②因果性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的加速度是力这一外因和质量这一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③矢量性合外力的方向决定了加速度的方向,合外力方向变,加速度方向变,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其实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形式就是矢量式。④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是瞬时对应关系,它们同生、同灭、同变化。⑤同一性(同体性)中各物理量均指同一个研究对象。因此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首先要处理好的问题是研究对象的选择与确定。⑥相对性在中,a是相对于惯性系的而不是相对于非惯性系的,即a是相对于没有加速度参照系的。⑦独立性F合产生的加速度a是物体的总加速度,根据矢量的合成与分解,则有物体在x方向的加速度ax;物体在y方向的合外力产生y方向的加速度ay。牛顿第二定律分量式为:。⑧局限性(适用范围)牛顿第二定律只能解决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解决物体的高速运动问题,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与微观粒子。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1.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可以以某一个质点作为研究对象,也可以以几个质点组成的质点组作为研究对象。设每个质点的质量为mi,对应的加速度为ai,则有:F合=对这个结论可以这样理解:先分别以质点组中的每个质点为研究对象用牛顿第二定律:,将以上各式等号左、右分别相加,其中左边所有力中,凡属于系统内力的,总是成对出现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矢量和必为零,所以最后得到的是该质点组所受的所有外力之和,即合外力F。。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同时还应该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包括速度、加速度),并把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在受力图旁边表示出来。 (3)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两个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解题;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正交分解法解题(注意灵活选取坐标轴的方向,既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加速度)。 (4)当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的小同阶段受力情况有变化时,那就必须分阶段进行受力分析,分阶段列方程求解。2.两种分析动力学问题的方法: (1)合成法分析动力学问题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两个力的合力方向就是加速度方向。特别是两个力互相垂直或相等时,应用力的合成法比较简单。 (2)正交分解法分析动力学问题当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解题。通常是分解力,但在有些情况下分解加速度更简单。 ①分解力:一般将物体受到的各个力沿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分解,则:(沿加速度方向),(垂直于加速度方向)。 ②分解加速度:当物体受到的力相互垂直时,沿这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分解加速度,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有时更简单。具体问题中要分解力还是分解加速度需要具体分析,要以尽量减少被分解的量,尽量不分解待求的量为原则。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的两类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解这类题目,一般是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物体的初始条件,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运动的情况,即求出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速度及运动轨迹。流程图如下: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解这类题目,一般是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进而求出物体所受的其他外力。流程图如下:可以看出,在这两类基本问题中,应用到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而它们中间联系的纽带是加速度,所以求解这两类问题必须先求解物体的加速度。知识扩展:1.惯性系与非惯性系: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称为惯性参考系,简称惯性系。牛顿运动定律不成立的参考系,称为非惯性系。 2.关于a、△v、v与F的关系 (1)a与F有必然的瞬时的关系F为0,则a为0; F不为0,则a不为0,且大小为a=F/m。F改变,则a 立即改变,a和F之间是瞬时的对应关系,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同时改变。 (2)△v(速度的改变量)与F有必然的但不是瞬时的联系 F为0,则△v为0;F不,0,并不能说明△v就一定不为0,因为,F不为0,而t=0,则△v=0,物体受合外力作用要有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使速度改变。 (3)v(瞬时速度)与F无必然的联系 F为0时,物体可做匀速直线运动,v不为0;F不为0时,v可以为0,例如竖直上抛到达最高点时。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θ=37°,在斜面上放着一重为100N的物体,问:..”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22755112710300835100350385254295011如图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斜面体倾角为θ,高度为h,顶端装有小滑轮,斜面体底端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不计一切摩擦.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固定在竖直墙面上的P点(P与斜面体等高),另一端通过滑轮与物体相连.现用水平推力恰能使斜面体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求:1:小物体从斜面体底端滑到顶端的距离2:水平推力F的大小
度娘之颤栗灬妟
1.初始时,绳在斜面上的长度L=h/sinθ结束时,斜面水平移过的距离恰为L所以小物体的位移:x=顶角为θ、腰长为L的等腰三角形的底的长=2Lsin(θ/2)=2hsin(θ/2)/sinθ=h/cos(θ/2)&2.设:绳子的拉力为F绳小物体匀速运动,对小物体,在绳子方向上受力平衡即:F绳=mgsinθ+μmgcosθ将小物体和斜面看作整体,整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即:F绳=F所以:F=mgsinθ+μmgcosθ&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距离应该是h/(cosθ/2),不知道对不对,你画图看看,物块的移动轨迹是一条直线(我画的图是这样)
请问怎么来的 能详细点么
解答(1)小物体从斜面体底端滑到顶端的距离;
初始时刻,绳在斜面上的长度L=h/sinθ,那么,到了末了时刻,小物体到了斜面上的顶点,此时斜面水平移过的距离恰也同样为L,所以小物体的位移:x=顶角为θ腰长为L的等腰三角形的底长=2Lsin(θ/2)=2hsin(θ/2)/sinθ=h/cos(θ/2) (2)水平推力F的大小水平推力F等...
<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e./zhidao/wh%3D600%2C800/sign=6cd13c19b9a1cd922e4c4/37d12f2eb9389b50dbcf387b8635e5dde7116ee3.jpg" esrc="http://e./zh...
题目完全不一样吧.......
扫描下载二维码(2013?孝感模拟)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面上,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_百度知道
(2013?孝感模拟)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面上,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
孝感模拟)如图所示,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方向如何.hiphotos、B.hiphotos.baidu.baidu.baidu.jpg" esrc="http、C间摩擦力大小,水平面对C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左D.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与B,A://c.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d321d6acc55cc48221bf2b/ad9f40ad162d9ca3c.jpg" />(2013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θ=37°,在斜面上放着一重为100N的物体,问: (1)重力沿斜面下滑方向的_百度知道
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θ=37°,在斜面上放着一重为100N的物体,问: (1)重力沿斜面下滑方向的
(sin37°=0?(2)重力沿斜面垂直方向的分力有多大,cos37°=0://b?(3)如果物体静止不动://b?(4)如果物体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重力沿斜面下滑方向的分力多大.com/zhidao/pic/item/83025aafa40f4bfb2abcb5ef7361816,斜面倾角为θ=37°.8)
(^_-)-☆不知==.
来自:作业帮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如图所示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zhidao/wh%3D450%2C600/sign=eb31cf0699cbfb2e60b49/c9fcc3cec3fdfcd73fda://c;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1) ;(2)
解析试题分析: (1)直接对动能为零的两个状态及过程,运用动能定理,解得(2)第二次上滑,N点速度为,到最高点,有:&&②由N点下滑到弹簧被压缩到最大过程中弹簧与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设此距离为L,有;&&&&&&&&③由②、③解得:&考点:动能定理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物理
题型:计算题
有一匀强电场的场强为40N/C,在同一条电场线上有A、B两点,把质量为2×10-9kg,带电荷量为-1.5×10-8C的微粒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1.5×10-6J的正功.求:(1)A、B两点间电势差UAB是多少?(2)A、B两点间距离是多少?(3)若微粒在A点具有与电场线同向的速度10m/s,在只有电场力作用的情况下,求经过B点的速度?
科目:高中物理
题型:计算题
(18分)如图所示,现有一个小物块,质量为m=80g,带上正电荷q =210-4C。与水平的轨道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m= 0.2,在一个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E = 4103V/m,在水平轨道的末端N处,连接一个光滑的的半圆形轨道,半径为R=40cm,取g = 10m/s2,求: (1)若小物块恰能运动到轨道的最高点L,那么小物块应从距N点多远处的A点释放?(2)如果小物块在上小题中的位置A释放,当它运动到P点(轨道中点)时轨道对它的支持力等于多少?(3)小物块在位置A释放,当运动到N点时,突然撤去电场,同时加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纸面向里,问能否运动到L点?(回答:“能”或“不能”即可)如果小物块最后能落回到水平面MN上,则刚到达MN时小物块的速度大小为多少?
科目:高中物理
题型:计算题
(18分)如图,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以某一初速度从A点水平抛出,恰好从圆管BCD的B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圆弧,经BCD从圆管的最高点D射出,恰好又落到B点.已知圆弧的半径为R且A与D在同一水平线上,BC弧对应的圆心角θ=60°,不计空气阻力.求:(1)小球从A点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的大小;(2)在D点处管壁对小球的作用力N;(3)小球在圆管中运动时克服阻力做的功Wf.
科目:高中物理
题型:计算题
(20分)如图所示,电阻不计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夹角θ=300,导轨间距l,所在平面的正方形区域abcd内存在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0.2T,方向垂直斜面向上.甲、乙金属杆质量均为m=0.02kg、电阻相同,甲金属杆处在磁场的上边界,乙金属杆距甲也为l,其中l=0.4m.同时无初速释放两金属杆,此刻在甲金属杆上施加一个沿着导轨的外力F,保持甲金属杆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乙金属杆未进入磁场时的加速度相同.(取m/s2)(1)乙金属杆刚进入磁场后做匀速运动,分析甲金属杆所在的位置并计算乙的电阻R为多少?(2)以刚释放时t=0,写出从开始到甲金属杆离开磁场,外力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并说明F的方向.(3)若从开始释放到乙金属杆离开磁场,乙金属杆中共产生热量,试求此过程中外力F对甲做的功.
科目:高中物理
题型:计算题
(8分)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质细线悬于O点,与O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P点处有一根光滑的细钉,已知OP =L,在A点给小球一个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发现小球恰能到达跟P点在同一竖直线上的最高点B,则:(1)小球到达B点时的速度多大?(2)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初速度v0多大?(3)若初速度v0=3,则在小球从A到B的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了多少功?
科目:高中物理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用长为2L的绝缘轻杆连接两个质量均为m的带电小球A和B.A球的带电量为+2q,B球的带电量为-3q,两球组成一带电系统。虚线MN与PQ平行且相距3L,开始时A和B分别静止于虚线MN的两侧,虚线MN恰为AB两球连线的垂直平分线。若视小球为质点,不计轻杆的质量,在虚线MN、PQ间加上水平向右的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后。试求:(1)B球刚进入电场时,带电系统的速度大小;(2) 带电系统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和此过程中B球电势能的变化量;(3) 带电系统运动的周期。
科目:高中物理
题型:计算题
(8分)中国海军歼-15舰载机已经在“辽宁”舰上多次进行触舰复飞,并已经进行了舰载机着陆和甲板起飞。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基本拥有在航母上起降舰载机的能力。消息人士还记录了歼15起飞的大概过程。10时55分,飞机由机库运到飞行甲板上。11时15分,清理跑道,拖车把飞机拉到跑道起点,刹车。11时25分,甲板阻力板打开,舰载机发动机点火,保持转速70%。11时28分许,舰载机刹车松开,加速至最大推力,飞机滑跃离开甲板,顺利升空。现将飞机起飞模型简化为飞机先在水平甲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在倾角为θ=15°的斜面甲板上以最大功率做加速运动,最后从甲板飞出的速度为360km/h。若飞机的质量为18吨,甲板AB=180m,BC=50m,(飞机长度忽略当做质点,不计一切摩擦和空气阻力,取sin15°=0.3,g="10" m/s2)(1)如果要求到达甲板B点的速度至少为离开斜面甲板速度的60%,则飞机在水平甲板上运动时的牵引力至少为多少才能使飞机起飞?(2)如果到达B点时飞机刚好到达最大功率,则从飞机开始运动到飞离甲板共需多少时间?
科目:高中物理
题型:计算题
(12分)一同学想设计一个轨道玩具,其设想是将一光滑的倾角为θ斜面轨道和一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弧轨道两轨道平滑无缝连接,半圆弧轨道最高点和最低点在同一竖直线上,在轨道连接处无能量损失,让一小球从斜面上某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沿斜面轨道和半圆弧轨道运动,经过圆弧的顶点水平抛出并垂直落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如果他的想法可行,则斜面倾角θ应满足什么条件?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小球释放位置距斜面底端高h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图所示 在倾角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