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南昌航空大学的,今年拿了个优秀三好学生申请书...

南昌航空大学探索创新国防生培养模式之路-中国教育报-传媒汇总-中国教育新闻网 .CN
您的位置: &
南昌航空大学探索创新国防生培养模式之路
作者:徐光明 蔡丹丹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页面功能 【字体:
【E-mail推荐
  国防生集中居住,会不会大幅增加学校建设的投入?这是不少国防生培养高校普遍担心的问题。占地150亩,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总投资3000多万元,这对于正处于搬迁新校区、经费十分紧张的南昌航空大学来说无疑是笔巨资。学校与驻校选培办抓住建设新校区机遇,提出了建设“海军园区”的可行性报告。他们算了这样一笔账:纳入新校区建设规划,不需要新征土地;800名国防生,住宿、文体活动和军政训练课专用教室同样需要校舍,现在只是把分散使用的校舍集中到一起;学校武装部、军事教学部、选培办公室同样需要办公场所……经过一道道“减法”运算,学校真正新增硬件设施的投资不到300万元,取得的效益却相当可观。
  按《普通高等学校国防生军政训练计划》的要求,国防生在校期间要完成13门军政训练课程,共450至550学时。而南昌航大本科生教学学时数为2600个,这意味着国防生至少要增加17%的学时。根据普通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学校结合学分制的特点,将相近课程进行置换。将原有的《公共体育》、《军事理论》等课程置换为《军事体育》、《军事思想》等5门国防生军政训练课程,部分课程列入任选课目录。这样一套“减法”运算下来,国防生每学期实际只增加20至30学时,既确保了国防生文化专业学习和军政训练两不误,又将军政训练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
  “卧龙港”四年结出累累硕果
  海军园区坐落的地方,被学校命名为“卧龙港”,这显示了该校将海军学院建成培育海军国防生“人才航母”的坚定目标。短短4年来,南昌航大国防生培养工作在全国开创了许多个第一:2004年5月,学校组建了全国首个专门负责教育管理和军政训练的国防生军事学院---南昌航空大学海军学院,真正确立了高校在依托培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使国防生培养工作走上了正规化、制度化、有序化的轨道;2004年12月,学校兴建了全国首个国防生军事园区---南昌航空大学海军园区,它的建成和使用,整合了军校管理和高校教育的优势资源,标志着南昌航空大学国防生培养工作真正实现了国防生“入为军校学员、出为高校学子”的科学模式;
  2006年5月,南昌航空大学国防生建制班---030352班,被团中央、教育部联合授予“全国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该班也成为国防生培养工作开展以来,全国唯一一个获得如此殊荣的国防生集体……
  扎实的培养工作结出的是累累硕果。截至2007年,南昌航空大学在校国防生总数达到596名,已向海军院校和海军部队输送联合培训学生和毕业国防生82名。今年,又将有110名国防生毕业奔赴部队。4年来,在该校和选培办的共同努力下,该校的国防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国防生中受到国家级表彰和奖励的有12人次,受到省级表彰和奖励的有45人次,有306人次先后获得学校奖学金,校级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比例达到了36%,毕业生党员数占总人数的77%。在学校举办的各类重大比赛和活动中,国防生多次获得优异成绩,被称为南昌航空大学“精神文明建设的旗帜”。
  实践证明,“昌航模式”不仅确保了国防生培养的质量,而且有力推动了军队利用地方社会资源加快人才建设的步伐,充分激发了普通高校参与军队人才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普通高校在教育资源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找到了最佳结合点。
  《中国教育报》日第2版
精彩图片推荐
热点新闻推荐
·······
·······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
  《中国教育报》是教育部主办的以教育新闻为主的全国性日报。它的宗旨是全面、准确、及时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工作部署,
传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信息和经验。除要闻版外,还辟有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成教育、理论、国际教育等专刊,校长、读书、招生考试与就业等周刊。每周一、二、三、四、五对开八版。
每周六、日对开四版。
刊号:CN11-0035
邮发代号:1-10
国外代号:D739
邮发代号:1-10
订阅价格:0.70/份 252元/年
社址: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邮政编码:100082
总机:010-南昌航空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南昌航空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网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
南昌航空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时间: 19:45:09 点击:
未来五年是信息工程学院实现教学研究型学院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科学的战略规划是确保学院各项工作在未来五年取得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为此,依据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在全面总结和分析学院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研究并制定信息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2009年6月,学校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在原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原计算机学院、原自动化学院的自动化专业和电工电子技术教研部(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的基础上组建信息工程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65人,其中专任教师151人;在校学生人数2710人,其中本科生2450人、硕士研究生260人。
1、学科与专业建设
(1)学院现有&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网络工程&、& 教育技术学& 7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8年获批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8年获批为江西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新专业09年实现首次招生。
(2)学院拥有 &计算机应用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导航、制导与控制&、&通信与信息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和&信号与信息处理&六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为江西省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还是学校博士点建设支撑学科;还具有&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和&电子与通讯工程&(2010年获得)3个工程硕士领域。
2、人才培养
&十一五&期间,学院结合自身的特点,根据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加大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的力度,加强学生学风建设、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努力提高学生培养质量,逐步形成了人才培养特色。
(1)在教学改革方面,成效显著。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江西省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获得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7门;获得省级教学改革课题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5项、校级教学改革课题51项;获得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编写出版教材17部;开创人才培养教改实验班(春晓班)。
(2)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成绩突出。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实验中心和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成功获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利用中央共建资金建设了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电子技术综合实践中心、图象处理与模式识别实验中心、自动控制实验中心等5个实验室。
(3)重视学生专业兴趣小组建设,加强学生课外科技制作活动指导,学生科技竞赛活动成绩斐然。学生先后在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获得国家级铜奖1项;第四、五届全国&飞思卡尔智能小车& 华南赛区比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和优秀奖1项,2009年全国电子大赛江西省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2007年全国电子大赛江西省三等奖各1项;2010年 &天华杯&江西赛区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的比赛获得&单片机设计与开发&组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4项,&电子设计与制作&组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和三等奖6项;&挑战杯&江西赛区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泛珠三角&安利杯&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银奖、铜奖各一项;第二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三等奖3项;省第十九届学生现场电子设计制作赛三等奖1项,电子电脑作品大赛获得三等奖1项;此外实用新型国家专利3项。坚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构建多层次、具有广泛学生基础的立体化、多元化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在普及的基础上促进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4)坚持以素质拓展为重点、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推进学生的素质拓展成效明显。070821班班获得&省级先进班集体&称号;有7名同学被表彰为省&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数学建模方面,获得4个省级奖、4个国家级奖;在英语竞赛方面,获得3个省级奖,20个国家级奖;其他素质方面获8个奖项,其中获得6项省级奖,2项国家级奖。在学校组织的各类大赛中,涌现出一批多才多艺的学子,学生先后获得过&校十佳主持人&、 &校园麦霸&、 &昌航青年论坛讲师&、 &校最佳辩手&、 &才艺大赛&最具潜力奖等等称号。学院先后获得过&振兴杯&足球赛冠军、&新生杯&足球赛冠军、&振兴杯&篮球赛季军等好成绩,这些都展示了学院学子的风采。
4、科技创新能力:
自2006年以来,学院共获科技项目立项138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8项,厅局级科研项目60项。经费总额667.94万元,其中科研项目经费总额177.26万元,横向项目到款总额490.68万元。组织课题鉴定3项,获得省自然科学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省高校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申请发明专利7项,公开发明专利3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339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207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58篇。编写出版教材17部。学院创新团队包括3个学科创新团队和1个科技创新团队。
5、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65人,其中教师131人、实验教师26人、办公室14人。教学人员中教授16人、副高36人、博士26人、硕士96人。硕士生导师2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江西省教学名师2人,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出国留学归国人员4人。&昌航之春&教学奖获得者2人,&昌航之春&科研团队获奖团队2个。&十一五&期间,学院师资队伍的学历、学缘、年龄、职称结构得到了一定的优化,截至到2010年8月,学院共新引进人员42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19人。新增硕导14人,教授3人,副高12人。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共23人,其中攻读博士学位12人。组建了校学科创新团队3个、科技创新团队1个、优秀教学创新团队2个。已初步形成由学术带头人、后备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术梯队和教学科研团队。
6、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十一五&期间,院党委围绕学院中心工作,狠抓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工作中贯彻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领导班子思想和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院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畅通民主渠道,实施民主办院,取得了较好成效,受到职工的好评。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关注教职工利益,切实为教职工做实事好事。加大党建力度,认真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组织发展工作,尤其重视&双高& 教师的培养发展工作。通过深入扎实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学院涌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以党建促学风创新工作得到学校首肯和在全校推广。
(1)&十一五&期间,根据学校二级管理的要求以及整合后的信息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以构建教职工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为着力点,学院领导班子群策群力,制订出学院管理所需的各有关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出台了《关于下拨部分经费使用额度的管理办法》、《系主任工作职责》、《实验室主任工作职责》、《办公室岗位职责》、《办公室人员管理及考勤制度》、《学院会议制度》、《课程考试管理工作条例》、《考试归档工作规定》、《实验实践教学经费管理》等十多个管理文件。同时,加强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充分调动全院教职员工、学生的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以管理促效益,达到和谐建设和发展信息工程学院的目的,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学院的管理工作得到了学校和广大教职员工的肯定,2010年学院荣获校第二届管理服务团队年度贡献奖。
(2)学院工会在党政班子的领导和支持下,在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增进相互间了解、活跃职工生活和增强职工凝聚力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很好地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五年来,学院文体活动开展卓有成效,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在学校工会举办的各项活动中赢得多次奖励,如校乒乓球比赛、大合唱、排舞比赛等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居院系之首,尽显了学院教师的风采。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
学院在&十一五&期间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在五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学院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值得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坚持和发扬。
第一,院党政领导班子团结合作,带头示范树榜样。学院党委和行政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廉洁自律,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精诚协作,办事效率高。双肩挑院领导还在教书育人、学科创新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作出了显著成效,为全院员工树立了榜样,赢得了人气,在全院教职员工中形成了较强的凝聚力。这是学院各项工作取得成绩的重要保障,也是学院今后取得更大发展的重要前提。
第二,学院始终坚持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以硕士点、博士点、重点学科申报和建设为契机,凝炼学科发展方向,大力推进学术梯队建设,不断提高我院学术层次;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同时,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支撑学科建设的发展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作用,通过学术团队和梯队建设提升学术水平。学院在课题申报、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品牌专业建设和优质课程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作用,注重跨专业的团队合作,学术团队和梯队建设初见成效。这为未来五年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建立了良好的平台。
第四,必须继承和发扬学院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十一五&期间,我院教职员工以主人翁精神,默默无闻,踏实工作,使得学院的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各项事业步入了健康、和谐、快速发展的轨道,为学院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存在的不足
&十一五&期间是学院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展的五年,经过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院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学院的建设与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第一,在思想作风方面,解放思想有待进一步深入,领导作风、院风、学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二,在人才培养与实验室建设方面,现有专业的特色不够突出、与航空国防的紧密度还不够高,特别是新专业的定位还不明朗;教学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学生科技竞赛获奖的级别不高、数量不足。教学实验室的管理体制还未有效理顺,实验教学资源还未得到优化整合;现有的实验室硬、软件条件满足不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基础实验室部分仪器设备老化,实验内涵建设离创新性人才培养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专业实验室建设急待加强。内容离设计型、综合型和创新型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
第三,在学科建设与科研方面,缺少在国内有影响的学科方向;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学院没有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高级别科研项目立项数量和科研经费总量有待增加;科研自主创新能力须进一步加强,科研成果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第四,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还很缺乏,学科、科研团队还未有效整合和运行,有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还游离在科研团队之外;实验教师队伍流失严重,其中单片机与嵌入式实验中心教师缺编严重,已影响到实验和实践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五,在管理制度和文化建设上,各类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学院、学科、教学系部、学科团队、科研团队、教学团队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理顺;学院教职工的凝聚力、对学院的认同度还待进一步加强。
二、&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院、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继续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为支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强化管理为手段,以内涵建设为根本,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育独具特色的学院文化,着力把信息工程学院建设成为特色明显、和谐发展、水平较高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二)发展定位
1、发展目标定位:建设具有航空特色和博士学位授权水平学科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2、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开展继续教育等其它层次和类型的教育。
3、学科发展定位:加强以&计算机应用技术& 、&电子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三大研究领域为支撑的&信息技术&学科群的建设,进一步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重点学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学科方向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设成为有博士学位授权水平的学科。
4、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思想素质好、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具体目标
1、办学规模
到2015年,学院本科专业数8个,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专任教师数200人,其中博士50人;全日制在校生总数3600人,其中,在校本科生人数稳定在3000人,研究生人数达到600人。
2、师资队伍建设
以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硕士授权点对学科队伍要求为目标,努力打造5个左右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科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到2015年,引进和培养博士生导师3~5名、硕士生导师超过40名,力争有更多的教授成为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造就1~3名在国内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
3、学科与专业建设
(1)重点实验室建设。积极参与江西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和江西高校&311工程&,整合全院学科资源,以&计算机应用技术&、&航空电子&为主体,争取立项建设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2)重点学科建设。建设好&计算机应用技术& 、&电子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三大研究方向为支撑的&信息技术&学科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个省级重点学科的建设,使之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其中部分学科方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力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成为省级重点学科。不断强化学科优势和特色,提高科研水平,扩大影响力。
(3)特色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国家级特色&电子信息工程&和省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设,确保两个特色专业通过验收;加强&自动化&专业建设,使其成为省级特色专业;积极申报&电气及其自动化&本科新专业,争取在2012年前招生;不断强化各专业的航空特色建设、提升专业的影响力,在省内保持领先水平。
(4)学位点建设。在加强现有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的建设过程中,争取申报成功&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配合学校顺利通过博士授予单位验收工作,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设成为有博士点授权水平的学科。
4、人才培养
(1)本科生、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加强课程及教材建设, 力争有4~5门学科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获得省级精品课程;将现有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成为在江西省居领先水平的课程,力争有1门省级精品课程获准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主编并出版6~8部高质量的正式教材;争取每个专业至少有1~2门课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并采用双语授课。
(2)本科生、研究生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获得省级以上教改课题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0项以上,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5项,力争实现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
(3)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航空企业联合建设3~5个产学研紧密结合、实效互惠的实践教学基地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4)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实验平台建设。优化整合好现有教学实验室资源,完善实验室管理体制,把&嵌入式系统与单片机实验中心&和&电工电子实验中心&2个省级示范实验中心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江西省一流的示范实验中心;以此为基础,力争获得1个国家级示范实验中心。建设省内一流的&计算机工程&、&控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平台。
(5)本科生、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好学生课外科技制作活动的开展和指导,积极参加各类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争取获得省级竞赛奖励15项以上,力争实现省级一等奖和国家级奖零的突破。
(6)本科生、研究生工作。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学风建设,不断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力争使得学生的一次性就业率、考研录取率、全校统考课通过率等&五率&位于全校前列。
5、科研工作
以争列博士授权点为目标要求,凝练一级学科的4-6个学科研究方向,保持具有优势、特色的研究,注重培养新的优势学科增长点。鼓励支持教师申请高经费、高级别的教学、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出版高质量专著,申请高水平的发明专利,获重大科研奖励。
(1)在江西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和江西高校&311工程&中,着手规划,力争立项建设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
(2)加强科研创新团队的培育和引进工作,鼓励跨学科和专业组建科研团队,努力新增1~2个学科创新团队或科技创新团队。
(3)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强化航空国防特色,努力拓宽课题立项和增加科研经费总额渠道。争取国家级课题5~8项,国防课题8~10项,省部级课题15~18项,年均科研经费合同总额达300万元以上。
(4) 努力提高科研课题的完成质量。争取省级课题鉴定3~5项,省级以上科研获奖2~3项,力争在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以上,被SCI&、EI二大索引收录论文突破100篇。
6、学术交流
重视和加强学术交流,每年派出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30-80人次,聘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学者、专家指导工作8-15人次,承办国际或区域性学术会议1-2次。每年派出3-8位教师到国外访问、交流或进修,邀请境外学者来学院访问交流5-10人次。
7、条件建设
争取国家、江西省财政项目经费支持,建成1-2个新的专业实验室或教学平台,力争建成1个新的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为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创造条件。
8、党建与学院文化建设
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强学院领导班子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院能力。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拔任用学院基层干部。建设完善体现教育系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行政务公开、院务公开,积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学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新时期高校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学院文化建设。培育&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信息工程学院院风,建设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和谐互助的学院文化,在学院形成&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团结&的良好氛围。
(四)主要措施
1、实施学科专业重点发展战略,创建特色优势学科及特色专业
按照&扬优、强特、保重&的工作思路,积极参与江西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和江西高校&311工程&,重点抓好一级博士学位点和一级硕士学位点的建设和培育工作,加快省级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加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的建设力度。
(1)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学科结构,定位更加准确,重点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发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的特色与优势,重点建设特色优势学科,力争申报省级重点学科;
(2)汇聚学科队伍,倾注超常规的精力,采取超常规的措施,不惜超常规的代价,培养和引进人才;
(3) 构筑学科基地, 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集中财力改善教学、科研条件;
(4)提高学科水平,增强科研实力,创造更多的高水平科研和学术成果;
(5)加大特色专业、品牌专业的建设力度。加强国家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和省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设力度,确保两个特色专业通过验。积极准备其它专业申报江西省特色专业。
(6)着力抓好一级博士学位点和一级硕士学位点的建设和培育工作,力争新增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和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2、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从而带动学科专业发展。积极配合学校&高层次人才建设工程&人才工程计划,努力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通过人才引进与在职培养,建设一支思想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学历职称高、教学效果好及科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师资队伍。
(1) 鼓励中青年教师继续学习深造。通过攻读学位、参加校内外课程进修、做博士后研究、国内外访问学者等形式来提高我院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
(2)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院学科带头人的产生。一方面广开渠道,积极争取学校政策支持,加大力度引进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在教师中培养出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在积极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的同时,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大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引进与培养,一方面,积极引进与学院本科专业及硕士点相关的博士毕业生来院工作,另一方面在现有教师中选好苗子,积极创造条件进行培养,逐渐形成一支在教学和科研中起支撑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同时,积极引进具有工程背景、动手能力强、稳得住的实验人才。
(3) 加强新进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为每一位新进青年教师配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促使他们尽快过教学关,尽快走上讲台并站稳讲台。同时,结合实践性教学环节及指导学生科技制作活动等方式,培养青年教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使他们尽快融入学科科研团队,积极参加科研活动。
3、实施科研兴院战略,大力提高科研水平
鼓励教师从事科研活动。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供各种方便,支持教师争取更多的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研究项目立项,并积极争取横向课题经费。把科研工作纳入教师工作考核、职务晋升、聘任、津贴分配中。
(1)大力倡导科学研究,努力拓宽项目立项和增加科研经费渠道。进一步提高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水平,加大纵向科研立项的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各类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及国防重大课题,努力拓宽立项渠道。大力发展横向科研合作和技术开发,加强与航空、航天等国防企业及地方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努力拓宽增加科研经费总额渠道。
(2)加强航空特色,围绕南昌航空工业城的建设,争取在科技研发和服务上有新突破;积极参与无人机研究项目,积极参与国防科技工业核心能力建设,争取在航空预研、航空型号及国防基础科研、国家科技部的立项中有所突破。
(3)加强科研创新团队的培育和引进工作,鼓励跨学科和专业组建科研团队,增强承接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实现科技项目、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研究平台一体化的建设格局。
(4)继续加强科研管理与监督,健全科研考核和激励制度,逐步建立完善院级计算机科研管理系统。提高科研课题的完成质量,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进行科研课题鉴定和科研成果评奖、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5)加强校内外的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学术报告、研讨制度,进一步加大学术交流力度,使得整个学院处处洋溢着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学术气氛。继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建设好与日本福井大学合作的电力电子技术联合研究室,保持并发展与香港城市大学的科研合作,进一步开拓与国内外大学合作的渠道。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院的根本使命,确保教学的中心地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1)加快教学改革步伐,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开展本科生、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相促进、学科知识与创新意识相匹配&的原则稳步推进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建立长效机制,推行与企业进行联合培养本科人才的&3+1&模式、&3.5+0.5&模式。
加强实践教学。在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逐步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并尽力营造真实工程环境;建立健全产学研结合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改革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结合工程实际精选课程设计题目;积极改革新形势下毕业设计管理方法,探索毕业设计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建立长效机制推行与航空企业进行联合人才培养。
完善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体系及其支撑平台建设。把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体系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我院的办学特色&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构筑创新性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引导学生尽早涉足科研实践和创新,使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与课堂教育有机结合,形成创新教育的完整体系。
(2)强化本科生&五种实践&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已正式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培养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关键在于强化学生的&五种实践&能力,即:工程技术实践、科技创新实践、人文社会实践、创业就业实践、领导管理实践能力。为此,学院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
(3)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强化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
   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统筹学院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资源,以建立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为核心,改革研究生选拔机制,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完善研究生奖助制度,实现研究生教育规模、结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深入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规律,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改善培养条件,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建立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竞赛,营造创新氛围,强化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5、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强对外交流
加强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联系,开展全面、深层次的科学研究与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争取涌现出一些活跃在国内外学科前沿的学者,产出一批具有国内外前沿水平的科技成果,增强参与国内外高水平学术竞争的能力。聘请世界知名学者和国内一流学者来学院,传播国内外前沿学术思想,营造扩大开放的环境和氛围;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培养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层次人才。支持主办或承办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提高学校对外开放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建立院内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制度,采取多种形式,促进院内不同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6、多方筹措资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通过争取国家和地方的科研任务、企业委托开发项目、科技产业项目、多层次办学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条件建设资金。争取中央地方共建、企业与学校共建资金。争取国家、江西省、学校支持建设项目,建成1-2个新的实验室或教学试验平台和1个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7、加强学生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促进学风建设。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法律意识、科学管理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
(2)加强学生的专业意识教育。认真做好入学教育和专业介绍工作,使我院大学生均能以院为荣,热爱所学专业。把专业教育贯穿到大学四年学习和生活中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3)狠抓考风考纪,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遵守考试纪律。同时狠抓学风,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和参加学校统考名列前茅的班级进行表彰,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鼓励学生积极报考研究生,做好学生考研的宣传、动员和辅导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从财力、人力和物力等方面为学生复习考研创造有利条件,力争学生的考研录取率有较大的提高。
(5)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教育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同时充分调动全院教职工与外界的联系,为学生就业广开门路。
8、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充分发挥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及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党内监督,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拓宽民主渠道。坚持党务公开,决策透明。
(2)稳步做好党建工作,坚持标准,加强对&双高&教师的政治信仰培养,积极吸纳优秀教师和学生加入党组织。,积极利用学院党校平台,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党员的教育工作。
(3)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在学院形成&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团结、讲奉献&的良好氛围。
(4)进一步深入进行党建促学风建设,结合学校全员育人工作,党员干部,党员教师先行,将学院党建工作和育人工作推向更高的平台。
9、实施管理创新,打造良好学院文化氛围
(1)制定学院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培育&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院院风。
(2)进一步深化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学院二级单位管理职能。坚持民主办院,健全教代会(工代会)、院长办公会、院学术委员会、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全院教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以及专家教授在学院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健全学院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制度管院。
(3)优化资源配置,挖掘资源潜能。对全院人力、物力资源进一步强化管理,努力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挖掘资源潜能,为全面提升学院学科建设、教学工作和科研水平服务。
(4)院务公开,实施阳光工程;以人为本,亲情服务。实施院务决策与管理的阳光工程,进一步增强院、系领导与普通教职工之间的互信度,团结一致,共谋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转变观念,提高各项工作的服务质量。以广大教职工需求为中心,以院务公开为纽带,搞好人性化管理,实施亲情化服务。
(5)充分发挥院工会、教代会的功能和职责,使之成为联系全体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努力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工作与生活氛围。
&十二五&期间是我院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学院&十二五&规划是组建学院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学院的科学快速发展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院师生要紧紧围绕&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团结一心,克难奋进,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推陈创新,以提高水平和打造特色为着力点,构建符合教学研究型学院基本特征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模式,推动学院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信息工程学院
2010年12月15日
编辑/作者:admin 来源:南昌航空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上一篇:下一篇:
1-10·10-12·10-17·5-21·3-4·9-18·6-26·4-2·3-25·7-7·
11-11·10-27·10-27·10-27·10-14·9-12·9-12·9-12·9-12·9-12·
学院举办廉政学习...
学院“三下乡”社...
多措并举 切实提...
[图文]自动控制系党支部...
学院举行“学习习...
信息工程学院召开...
南昌航空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C) 2011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推荐分辨率或以上访问
Powered by HedaCMS V2.1
{#ChannelList(1|2|3|5|4|15|7|9|16|17,62,12,1,Fals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优秀三好学生申请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