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本科生和研究生脸上痣越来越多多了,但我高考...

我现在是大一试点专科生,明年要参加春季高考,要是我考上了本科学校,拿到本科学位后有直接参加研究生_百度知道
我现在是大一试点专科生,明年要参加春季高考,要是我考上了本科学校,拿到本科学位后有直接参加研究生
试的资格吗?
国民序列教育得本科文凭均可直接报考普研。专注研究生教育,有需要百度账号为扣咨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春季高考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考上本科可以直接考研
考上本科后大三大四就可以考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看看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后的薪资差距
  特别提醒:填报志愿有疑问?
  对于毕业生来讲,现在很多人正在经历可怕的校招,每天的日子就是“改改改”简历,“投投投”职位,笔试面试等消息。而有很多大四本科生,在“就业”和“考研”中选择后者,希望可以通过高学历来增加自己就业的竞争力。那么,事实究竟是什么样子?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后工资的差距有多大?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已平稳结束。2016年研究生考试招生计划总人数为51.72万人,较2015年上涨4.4%。其中,学术型硕士计划招收329709人,专业型硕士计划招收187491人。
  首先,算一下考研的机会成本有多大?
  1、奖、助学金有多少?
  按照国家规定,2015年秋季学期起入学的硕士生将实行新的学费制度和奖助学金制度,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将调整为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硕士生的标准为每生每年不低于6000元。
  学费:学术型硕士一般是8000元左右,专业型硕士根据专业的不同,学费也会不同。学费奖助学金政策8、9月份会在各个学校官网公布,我们要及时关注。
  国家助学金:6000元,全员覆盖,每位研究生都有。
  学业奖学金:人均8000元,按比例分配,覆盖面为40%-60%。
  国家奖学金:20000元,表现优秀的研究生,约占在校研究生2.3%左右。
  三助津贴:科研经费、学费收入、社会捐助等资金,设置研究生“三助”(助教、助研、助管)岗位,并提供“三助”津贴。
  2、考研成本怎么算?
  决定是否考研之前不妨算一下我们的读研成本,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读研成本也不一样,下面的公式仅是供大家参考:
  考研成本=书本费+资料费+补习班+报名费+生活费。
  如果参加复试的话,还需加上复试时候的交通费、住宿费、面试费用。
  读研成本=(研究生学费+生活费)×读研年数。
  总成本=考研成本+读研成本。
  为什么本科生都不愿意直接工作,而选择继续读研?
  连续几年都在讲史上“最难”、“更难”就业季,本科生基数大,尤其是二本、三本等院校毕业生找工作难,成为了很多人感慨的事实,这也导致很多本科生将考研当做避免求职的避风港。其次,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企业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在大大增长,很多企业的招聘需求都要研究生以上学历,导致更多的本科生被迫考研,适应企业的需求。
  研究生 vs 本科生,谁的薪资更有竞争力?
推荐阅读:
            
博客推荐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 京ICP备号 |
CERNET Corporation现在大学招收研究生时推免越来越多,留给裸考的名额越来越少,关于这个现象你怎么评价?
按时间排序
122 个回答
看楼上有个匿名答案是一个复旦学生说,这个问题是经院老师问的。。那我来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老师,复旦金砖招的真不算多啊!千万别减啊!楼上那位一副看不起考进金砖的外校生的样子,居然说了一句增加你面对的竞争力。呵呵,别人只要拿到差不多的文凭就能跟你有不相上下的竞争力。那是不是你弱?是不是证明了考进去的一样在以后的路上可以好好发展。那你有什么理由嫌学校考研招的人多。(微笑脸)不服不撕老师,真的有一些同学高考遭遇意外失利,大学里专业也不是自己能选择的。再加上家境普通,只有考研这样的选择了,还希望能多给点机会。能努力一年跟努力三年真的有什么差?不都是坚持?很大可能是不擅长自己专业的人要换专业啊。我只能评价,问题中所述现象,是相关负责人,政策研究员,制定者,面对复杂情况,偷懒了。
不要把考研生说的一文不值,当然说保研有什么阴暗面也是对保研生的不公,你有你的前进步伐,我有我的上升渠道,保研的努力了三年,考研的也不一定只是花了一年来准备(其实吧,底子本来就差了还敢浪的人不多)。毕竟一路人说一路话,211985是该牛批说二三本渣(高考考的撇嘛,从结果来看肯定是你们要么智商低要么不学好咯),毕竟学校摆在那里,其实这种公不公平真的很难很难说,我不理解你的难处,你不理解我的痛苦,互相说着对方可能不理解的东西,每个人都他妈有名校情节(你不想上清北复交?啥?哦,你是MIT啊,哈佛啊,那当我没说),这种东西就像你有没有北京户一样 ,总之还是:言多信少,多说无益。该干嘛干嘛,等你牛批了,再来知乎这尽情贬低你看不起的玩意儿吧,毕竟优越感是最能带来愉悦的。
那些支持保研的精蝇们歇歇吧,不是所有学校都像你们985、211一样清廉。
以下情况只针对理工科。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一间实验室招一个没多少科研经验的本科生,注定要花短则几个月长则一整年的时间来把“菜鸟”培训成为研发的“战力”。而本校保研的学生一般什么时候联系导师,什么时候进实验室?积极点的大三下就会跟导师谈意向,暑假就进实验室干活了;最不济的也会在大四下找好导师进实验室做毕业设计。而对于考研录取的学生呢,就算早的也要7、8月份才能进实验室了。而9月开学研究生还要上课,在实验室的时间碎片化,有些长时间的实验就没法进行,更不利于新生的成长。而这个时候本校保研的学生已经在实验室干了半年到一年了,不仅技能熟练很可能还取得了一些成果。研究生被叫“科研民工”“搬砖的”也不单纯是戏谑,其实很多时间里大家就是做一个熟练工不断重复,技巧越好,做的效率越高,实验成功的几率就指数级上升,无他,唯手熟尔。作为实验室的boss,肯定是学生在实验室时间越长,干的越多,他看着越爽。所以对保研学生的偏爱也是自然而然的。还有一个关键点,本科生做实验完全不用付工钱。。。
保研生,属于比较侥幸地占了这个政策倾斜便宜的。我不想考研,纯粹是因为答政治题太折磨人了,虽然我本科的绩点全是靠思政类课程拉上去的。至于政策本身,我不是专家,但我相信高层这样设计有它的合理性,就比如导师以及研究项目的连贯性。但对于想考研跳龙门的人来说,可能这条路就越来越窄了。或者,结果未必是这样,可能反而会分流一批随大流考研的人。这要靠统计结果来说话。但我还是乐观地想,车到山前必有路,我所里面也有曾经在施工单位干过但实在受不了那里的环境有考研过来的。但因为某些失误,我的导师是我原来并不想选择的,正是因为以前有过科研经历,对他诸如异想天开啦,装清高啦之类的问题更熟悉(没办法,在实验室里带我的学长一闲下来就点根烟然后说他的坏话)
论文写累了 随便说说吧~我大一在原专业85学分积占8/48。大二之后到了新专业87学分积占7/72。大三考到了90+占3/72。三年总评下来,一些大二大三一直比我gpa低的人排到了专业top10%的直接保研行列里,我因为大一时在原专业分数低(一方面是大一没努力,另一方面我觉得是两个专业给分不一样:比如原专业有门课程70算高分,我考了64。而到了新专业发现他们基本都是80+)出了前10%。然后三个月考研考到了交大。一个校友,三年来学分积一直专业第一,全院前列。第六学期时去了一个学校的加拿大暑期项目,因而缓考了五门课程。暑假和清华导师也联系好了,保研名额下来后即可过去。保研时因缓考太多课程而被校方告知若保研只能保本校,遂三个月考研去了北航。所以,考研生也没那么差是吧。/////记得最后保研时,一个同学的专利还可以添6个人。发票圈说x百一个人(专利可以给综测加的分太可观...)/////我们两人都是在985。专业都是全国前三。
我发现很多人都说自己辛辛苦苦读了三年才获得了保研资格,但是请你们回顾一下自己真的是这三年每一天都在努力读书吗?我不否认有很多优秀的人每天都在学习,但是就cs而言,很多课程的难度并没有那么高。考前两周认真读就可以获得一个不错的成绩。如果更多,应该会更好。
没有人否认你三年的努力,不过请不要夸大自己的努力程度。还有很多人努力程度超过你或者智商超过你的,不要觉得人家只读一年就如何如何。说得好像别人前三年都不读书一样。
大家都在努力,没有什么公不公平。只要你足够优秀,你一定能上你希望的大学的。祝好。
是因为大家太年轻吗?只想说对这种问题,众多回答可能有些任性。大家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即使有很多不美好,我们也仍要在一起生活下去。赢家通吃是普通人难以接受的,即使在985,很多学生最终也只是一个普通中产。。应该说我所知道的,一般985,理工科,保研的人的确相比外校考研的水平更高,很简单的原因,保研的基本都是大学三年,每学期考试都很好,显然我们认为这需要更多的努力,考研只考英语,数学(有些不考),政治,专业课(1-5门,一两门多),准备半年。显然一般人如果能坚持下来,考试结果都不会太差,同时多数985考研录取分数也不高,这更多的是考验人意志品质,智商关系小。在985也有一些院系,(不公平的)综合测评之类的,(官僚)副院长之类的,搞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带坏整个学院风气。是否显然增大保研是合理的?我觉得不合理,和高考一样,这是是一个上升通道,不可能你通过了,回头就把这堵死还说这是合理的。之前大家讨论过一个问题,说是北京学生上清华北大更容易,那他们在学校有什么特征,讨论结果不就是大家都一样吗,没什么特别的。所以我的看法是减少保研时,如果有更多外校学生加入,那么不会对社会有什么显著的负面影响,大家都差不太多,成绩的那点差异,差别很小。我觉得更理想的情况是什么呢?大学四年,都要学五六十门课程,比如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对读研究生有直接作用的是什么?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半导体光电子学,量子力学,电磁学,光学,固体物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十几门。考研一下子考这么多不太现实,那么应该有一个全国联考,每年都有的,学生大一就可以参加的,成绩可以直接对应期末成绩,将两三门集中到一张卷,比如模电数电,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半导体光电子学,普通物理等等。这就会更公平吧。
北京某上流985学生来答题。大一学生都感觉考试水分大。有权势的子弟可以提前知道考试内容,或者考后老师给高分。至于科研论文神马的,家长那边找关系帮忙带写都可以。学生干部呢,有权有势照样可以搞定。保研复试呢,买通面试老师也是可能的。so,保研真心没考研公平…但是不能一票否了真正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尤其在搞学术方面,考研那种应试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满足不了科研要求的。希望对专硕增加一些考研名额。学硕可以稍微多一些保研名额。当然,保研/考研的制度改进一下会更好
本回答仅针对理科专业打算继续做科研而读研究生的情况大学招办和教授们又不是傻瓜...要是多给点名额考研能提高生源质量的话他们干嘛要多招推免的...而且又不是说能拿到推免名额就一定能上了,推免也要竞争 也要笔试面试 也要筛选,没有不公平一说吧(当然绝对的公平是不可能的,考研也可能在复试环节被暗箱操作啊)要是来参加推免的人水平都太差也可以宁缺毋滥把名额空出来给考研的嘛....
而且通过推免录取至少少浪费了半年的备考时间可以花在科研上(本校本系排名靠后没轮上推免的有很多只准备了一个暑假甚至基本裸考就考上本校了,备考超过半年的水平可见一斑。)人生苦短,刷那些和我们平时作业题一个难度的考研题或是背政治英语,对于研究生期间的科研真没多大意义。所以只要对推免生源质量把好关,不管对学生还是对老师和学校,都是有利无害的....有的人或许觉得,有的学校甚至根本没有推免名额的问题,会不会不公平?所以这不是国内好的学校也没有只招推免生而还有考研的机会么.......你说要是考研考上的人实力都差不多,那些差一点没录取的其实实力也该够上名校,那或许还值得人惋惜.......然而吧。。考研里最优秀的几个可能本科基础还不错,但那些刚卡过线的水平,有不少基础是真心让人拙计啊。讲真,我一同学考研前的半年几乎每天宅在寝室打大菠萝炉石,成绩也很烂,主修专业课挂过好几门,就这水平考研都能过笔试。和他一个水平的人甚至连他都考不过的人,我真不觉得有任何给他们推免的机会必要。
首先,这个问题问的不是很严谨,以我所在的学校为例,所招研究生总额(保研+外推+考研)不变,如果所有学校所招总额不变的话(这个是定指标的),那每一年的研究生名额基本是不变的的,只是好一点学校的名额可能会提前被抢光。前年之前,各学校对外推保研有严格的限制,即保研排名最后一位才有外推的资格,也可以选择保送本校。对于能力以及方向性很强的学生来说,如果拿到了外推资格,他们通常会保送到比自己所在学校要好的地方,那么保研排名靠前的学生就会对政策有所不满。多年来,并没有任何政策相关的政策出台,学生里出现了很不好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人想拿到外推名额,于是对考试成绩和排名算计起来,外推保研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有排名靠前的学生为了拿到这个名额,专业课过早交卷,这其实已经是一种赌博,而不是学习的本身。当学校注意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出台了只要有保研资格即可外推的政策。如果不考虑其他各种外界因素,那么这个政策影响最大的还是能够保研的同学,多了机会,也迎来了风险。对于成绩不在此列的同学,其实影响真没多大,把关心这个名额的心思放在复习考研上,相信一定会比看这些答案让你获益的多。即使是考研和保研的同学同时面试,也是资历+能力+运气的过程,谁又能保证自己一定强?如果强,那么请尽早的强起来!所以这个政策的出台其实是向公平的方向发展的。这个政策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正努力付出的学生,在前三年的汗水和泪水不白流,只要你踏实肯干,你就能提前拿到入场券。对于说能买到考题的同学,我也真是醉了,这种情况极少见极少见好么?如果你见到了请直接举报,这么简单维护自己权益的事情都不做,还要把外推保研的事情灌上一个名堂真没必要。排除个别人为因素的影响,能够保研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是只有成绩。请相信每一位认真负责的导师都很公平,他们希望招到最合适、最有能力且素质好的学生,每个导师都有他的原则和底线。就说我正带的两个大四学生,一个学生A成绩排名在保研外一名,另外一个学生B排名在中间。三个月的毕设是什么结果呢?A生平时总是追着我问问题,和我调整思路,晚上11点了还要和我在QQ上讨论一下关键问题,他在四月底即完成了毕业论文,而且将成果撰写了一篇论文已被录用。学生B,我找他都找不到人,打电话不接,发消息不回,这快要答辩了回来了,跟我一顿埋怨我的研究生不能指导他,耽误了他的进度,而实际上他从没让我的研究生指导他。这俩人,都考我的研究生,你说我要选谁?一个人的素养是贯穿了整个人生的,要好好修炼。本科生从事过科研工作的学生更易保送到好学校,请相信这份收益来之不易。我的本科生在四周的时间内,不但要完成正常的学业,每天晚上做实验还要到凌晨一两点,真的特别辛苦。其实本校的老师也想留下他们,但我们更希望他们能到好一点的地方去学习,去成长,去飞跃,愿他们在学术的最高界发光发热,把我照亮。外推也有很惨的案例,先问问自己,自己的专业哪个学校好?哪个老师好?你能排在什么位置?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的。我见过有学生从国内土木某数一数二的方向保送到我们学校的,后悔啊!我们自己的毕业生也有外推到很好的学校,但是导师放羊的。综上,最本质的做法是要把自己武装好,并且能定位到一个最合适的位置(合适的学校以及和合适的导师),而不是担心那块肉已经被人吃了,如果有能力就去吃比他还好的肉。
探讨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要结合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个整体发展态势,那就是:社会层级日益固化,阶层流动管道的窄化。换言之,扩招政策实施前千军万马挤的高考独木桥还能有助于寒门和乡村子弟突破地域限制与阶层天花板,在经济更发达的地区留居和发展。然而,近二十年来的本科扩招政策造成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本科学历的急剧贬值。其实,这种贬值趋势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大学毕业生包分配制度取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显现了,但真正爆发还是在千禧年之后。相比于那些权门与富家子弟,缺乏家庭背景,人脉资源与财力支持的平民青年更难于承受这种学历贬值带来的后果,而社会舆论对此最直接的反映就是“读书无用论”和反智主义在大陆社会的再度流行。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做杀猪生意这种新闻当年之所以能引起舆论轰动和激烈讨论,其原因大抵也在此。因为全社会都开始逐渐意识到——学历对个人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也许并不如我们想象得那么重要,如今,我们对于这类性质的新闻想必都见怪不怪了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至今还生活在一个半数人口无法上网的社会,它的主体依然是那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城市平民和农民。民间传统价值观中源于科举文化的“学历崇拜”(实为“权力崇拜”)情结仍有着很大市场,事实上,吾国绝大多数家庭的子弟也并没有第二条路可选,但凡想跳出原来生活的地区与环境,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与经济收益,奔高考是唯一途径。对于他们而言,多余的可选项本身就是奢侈的。当本科学历贬值之后,这种“学历崇拜”观念就继续蔓延到了研究生乃至博士层面。这依然是由于旧传统与社会现实状况这双重因素导致的结果,对于不熟悉教育体系的家长们来说,他们大抵认为学列越高,社会地位和收入也会越高,研究生肯定比本科生拥有更好的前景,这种晋阶观念略似举人之于秀才。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不清楚科研道路上的付出与所得比例究竟如何,也不真正理解研究生和博士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社会舆论对大学生能力因素的强调之声渐渐抬起,但能力是凭空而来的吗?当然不,在这点上,绝大多数寒门子弟是不及权门与富家二代或城市中产子弟的,前者与后者的生活和交际平台几近两重天。寒门锻炼能力的机会在大学之前实际上并不多,尤其是那些毛坦厂和衡水拼命苦读,只求一考以改变命运的穷学生,他们在起点上就已经远远落后于家庭条件更好能力更强,素质更高的同龄人。最近,关于北大清华不同地域生源的差异问题也引起了热烈讨论,其原因不外乎如此而已。在这种情况下,更高的学历对于缺乏背景与财力的青年来说,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弥补作用,因为它仍然是以应试的方式进行选拔,不会过多地考虑个人知识水平和应试能力之外的附加因素。研究生和博士的选拔有两种途径,一为保研,一为考研。有人认为前者选拔出的生源综合素质更高,从事科研的能力更强。但谁又敢保证这条道路一定会公允地选出最优生源?有人或许还对南方系这篇报道有印象吧:,就我不全面了解,各个高校保送程序几乎没有几个能真正做到公开透明的,托关系或找人做猫腻的几率并不低。尤其是论文活动作为加分项这一规定,客观上对本科生通过中介找人代写(或自己写),购买垃圾学刊版面用于发表论文的不正之风起到了相当强的刺激作用。以至于我一位当年走上保研路的熟人,为了不在这项上吃亏(因为他的很多同学都买了论文),不得已也跟着掏钱发了一篇。至于托关系和打通门路这些事,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当然,我不否认,保送制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优质生源的选拔,但大家也很清楚,985高校除了本校之外,分给211和更低层次学校的名额是很有限的。换句话说,水平相近的竞争者如果身处不同平台起点,那么你恐怕不见得比某些关系户和大肆买论文做活动,但科研资质一般的985平庸之辈更容易上位。如此一来,持所谓保研生源质量更高之类说法者,也大抵是辨不清个中问题所在。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考研这条路,先放两张图:图为信阳师范学院的海苑自习室,专供考研学生使用。图为信阳师范学院的海苑自习室,专供考研学生使用。去年轰动一时的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复试改分事件。在录取名额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这些考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保送生增多,便意味着他们考取几率的下降,竞争压力的增加。而考研判卷过程的不透明性与部分黑幕,则又为大多数没有关系可用的考生设置了一道障碍。要知道,很多名校的热门专业目前的录取名额往往都是个位数的,很多专业的考取难度,并不一定要比高考考入名校更低。诸如北大清华这样的顶级高校,还有相当数量的考生接连三战四战都难以考取。相比之下,保研的难度就要低多了。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既然你当初没有努力考取好的本科高校,如今又何必怨天尤人呢,反正也是你当初不努力的结果。但问题的关键在于——选拔制度的僵化性与暗箱操作在事实上已经妨害了人才选拔的公平性。单就我了解的情况看,那些踩着保研名额尾巴继续在高校读研的学生也远非各个出彩,其中不乏混子,他们的综合素养还不及一些淘汰大量竞争者考上来的学生。然而,这两部分人却要为取得同等机会付出不同的代价。如果裸考名额被压缩,那么考研生要面临的形势会继续恶化。而这样的应试选拔机制不可避免地会对考生造成时间成本的投入与浪费,和高考复读一样,他们要重复性地学习大量应试所需的知识。一个人的青春拢共也就那么几年时间,青年人最好的时候如果拨出一大部分放在应试性学习上,说实在话,并不是什么好事。但一如前文,对于很多希望以此改变未来的人来说,他们的确没得选,这也恰恰在某种程度上导向了悲剧性命运。高考没能改变的,要推迟到考研中去改变,于是造就了诸如信阳师范学院和曲阜师范大学这种考研名校,这样实质上把大学生活又变成了高中的轮回。另外,经济疲弱和就业机会的减少,也在影响着很多学生对于研究生学历的认知。2016年,考研报名总人数出现反弹,达到了177万之多。随手搜了一下,发现一些名校强势专业的报录比也没有下降的趋势。至于专硕录取名额的增加,我个人并不看好,大陆目前专业硕士的培养还不够成熟,除了一小部分之外,无论是学制还是质量,都与学术型硕士有一定差距。而在谈及到选拔制度层面的问题,我们普遍会有这样一种心态:那就是对量化考核模式的信赖,认为它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公平。平民对官僚系统大多怀有本能的疑虑,认为带主观色彩和软性评价标准的选拔方式对自己不利,诸如人大招生部门官员的落马这样的腐败事件也更加强化了很多人对高考特招等非常规录取模式的不信任感。在研究生录取层面,这种心理也是一样,哪怕到了选拔博士时,我国很多高校依旧还采取应试的方式,但应试者们也大多认为,这是合理的。所以,在一段时间之内,我认为现状不会有太大变化,只要学历崇拜情结仍在,还有大量青年需要通过学历改变命运,那么考研报名总量就不会明显下降。但可悲的是,尽管先赋性因素对个人发展越来越起到决定性作用,提升学历的现实价值也饱受质疑,但倘若留给裸考生的名额大量减少,最直接的后果恐怕还是社会矛盾的积压和社会焦虑心态的加重。
刚刚考上某985研究生,本科普通一本大学。按照保研来说,我们学校的名额大约占1/30,平均一个班就一个,奈何作为男生学不过女生。徒领着微薄的三等奖学金,保研肯定是无望。但是今年由于政策发生变化(去年保外的人太多,学校怕了,想留下好学生在本校,于是只要够资格,只要你是报本校的,名额就会给你,因此我们班第一第二都没保上,由于复习时间太匆忙,第一第二都没考好,一个只是普通一本,一个是211,),所以就没有期待有什么保不保研的。确实,能保上研究生的才能很高,相比较来说还是比一般人的水平高些,如果我是导师我宁愿要保研的,另外他还可能有多余一年的时间来接触学术上的东西。但关键的是,如何分配保研名额,每个学校各有多少。如何保证学习好的班级可以多点,学习差的少点,谁来鉴定这个标准,有什么标准可以执行,如果存在空白地带的话,弄虚作假就会存在。(也私下里听说某某有关系之类的传言。)
为何你们觉得考研就非得是渣渣中的渣渣??就是没有学术水平?没有动手能力?简直神逻辑。之前保研生名额小于50%的时候怎么没见出来装逼?你们这思维方式让我了解了你们的智商水平。公不公平这种事从来不喜欢谈,没意义,考上了对你来说就是公平,没考上也就没资格说。这人挺搞笑的,真实的卢瑟。这人挺搞笑的,真实的卢瑟。============================以下原答案。看了这么多答案,基本上都是带着一股瞧不起考研的味道。毕竟知乎人均清北复交。在这我想问一句,你们把考研生说得如此的不值的理由呢?就一句机会给你你不把握?这就是你们说考研生比不上保研生的原因?考研一年把保研生三年的货吃完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所以单说知识层面,谁也不差谁。保研生能坚持三年固然是其骄傲和优秀的资本,但是保研名额有这么多么?像我们班,保外校的名额只有两个,还不一定能保到自己想去的学校,因为我们学校只是一个渣渣211。那请问那些批评考研生的答主们,第三名第四名以及放弃保研去考清北复交等人都是你们嘴里的渣渣吗??更有胜者提到了高考。。求你们别搞笑了。。把湖南湖北河南河北江苏的前5000名丢到北京,清华北大就没什么本地人了兄弟。
985大学推免生比较多
这个现象告诉你,大学四年都是用来学习用来充实自己的,而不是只有一年。这个现象也告诉你,人生的每一秒都是值得珍惜的,不是只有某一秒。同时,这个现象也告诉你,如果你没有做到四年都学习,如果没有做到珍惜每一秒,那你想弥补,难度十分巨大。选择考研,本来就是一条荆棘丛生的险路。
这个问题我要回答。大约就是2015年开始保研比例开始增加的,我赶上了"好时机",专业第四的我还是和保研失之交臂,只能做苦行僧复习备考,因为保研人数的增多,我还换了目标院校,对于这个现象吧,我觉得挺好的,虽然很多人说保研的成绩不阳光,但那只是少数,我所看到的更多的是周围人在大学四年的过于放纵,在现有情况下,保研的人确实是比较优秀的。
我擦嘞我们这届有个保研的java、Javascript都分不清!你敢信!
研究生招生改革的趋势,985、211等重点高校的招生规模固定,学硕和专硕招生已经对半分,保研的学生主要来自一本以上重点高校,他们的基础水平平均比普通高校学生高不少,科研能力等方面也是,高校肯定想要招生生源质量高的学生,普通二本以下的学生接受的教育质量确实堪忧。
15年考研,本来是要考长沙某985,无奈裸考名额个位数,沮丧好一段,后来又决定考东北某校。二者实力差不多,不过也是偏离最初的打算。————————————————————————————————之前尤其是保研和准备考研的过程前期,对推免有种咬牙切齿的恨。现在回想来看,大有那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态。客观来讲,推免的学生普遍都还不错。如果说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有所差异的话,那么那些和自己同校的人人家为什么可以拿到这个名额,也是要想一想的。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脸上痣越来越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