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天宝 中国用韩文怎么写写

聊城66岁老汉全家黑户
爱心驿站帮其办户口
  大众网聊城9月6日讯(见习记者 侯晓)9月5日上午,聊城爱心驿站志愿者驱车来到高新区许营镇聊城韩村,对66岁老汉韩文雨一家进行帮扶,包括爱心衣物40余件和爱心善款1050元。聊城韩村村主任韩德印和村委委员韩维勇以个人名义每人现场捐赠200元。
  这些爱心物资足以解66岁老人燃眉之需,可是更让韩文雨犯愁的是,全家人都是黑户。因没有户口,几十年的危房迟迟不能列入改造计划,眼下正值雨季,存在安全隐患。15岁的大儿子两年后升高中,很有可能面临辍学。
  聊城爱心驿站献爱心
老人生活坎坷 数度外出乞讨要饭
  1949年,韩文雨出生在吉林长春。抗战时期,父亲韩廷合曾跟随八路军南征北战,韩文雨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抗日英雄的后代。战争结束后,这家人生活并不如意。
  1954年,韩文雨和父亲回到祖籍韩庄村,当时为聊城地区许营公社韩庄大队第二生产队,户口落下。因生活所迫,父亲韩廷合走上要饭道路并在中途去世。
  1980年,35岁的韩文雨为生计远去山西,于1984年在当地娶妻。1988年,韩文雨带着四个女儿重新回到聊城老家。这时发现,他的户口已经没有了。
  1996年,韩文雨被迫走上乞讨要饭这条路。后来好心人把他介绍到许营乡后许砖窑,凭力气干活,生活还可以,由于砖窑倒闭,2007年,韩文雨举家又回到韩庄村,直到现在。
  村干部捐款
没有户口 大儿子的学业可咋办
  随着年龄增大,韩文雨再也干不了体力活,尤其是两个儿子的出生更增加了他的负担。大儿子韩天宝2000年出生,现在许营镇中学读初二,学习成绩优秀。
  在韩文雨家中,大儿子的奖状贴满墙壁,足以令韩文雨欣慰。但是,韩文雨很犯愁。由于没了户口,两年后,成绩优秀的韩天宝可能面临辍学。
  另外,因没有户口,危房改造无法审批,不能办理农村合作医疗卡,不能办理低保。
  全家人居住条件异常艰苦,一张堆满衣物的土炕勉强可供韩天宝和两个儿子就卧。2012年,小儿子刚出生不久,妻子去世。年仅3岁的小儿子成了韩文雨又一负担。
  聊城爱心驿站秘书长张福文把爱心善款交到老人手中
眼下正值雨季 几十年老房屋让人揪心
  近期多雨天气,韩文雨居住房屋成了大问题。韩文雨居住的仍是祖辈留下的房屋,年久失修,屋顶屡次进行修补,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
  为解决房屋问题,村主任韩德印跑前跑后,将情况上报,镇民政所也来进行了核查,就是因为韩文雨没有户口,危房改造迟迟得不到审批。
  就韩文雨户口问题,村委委员韩维勇多次来到许营镇派出所户籍科反映情况,被告知,由于韩文雨缺少结婚证明、孩子出生证明等关键手续,无法为其落户。
  9月5日,在捐助现场,韩庄村多位年长于韩文雨的村民都可证明,韩文雨曾在本村落户,属于本村村民。
聊城爱心驿站来帮扶 村干部助其办户口
  9月5日上午,聊城爱心驿站志愿者来到聊城韩村,来这家特殊家庭了解情况并进行爱心捐助。据统计,爱心驿站总计捐助1050元现金和60余件衣物。另外,村主任韩德印和村委委员韩维勇以个人名义每人现场捐赠200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1050元善款中,其中1000元来自一位河北的驿站志愿者。由于韩文雨是抗战军人的后代,今年恰逢抗战胜利70周边,9月3日,大阅兵结束当晚,这名网友特定向捐款1000元,寓意"930+70"。
  另外,驿站志愿者李伟为韩文雨捐款50元。在捐助现场,韩文雨老人数度哽咽。两名村干部表示将尽全力帮助韩文雨老人解决户口问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乐涛
Copyright (C)
& .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 &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告别“黑户” 17岁的男孩终于可以升入高中就读了来源:聊城新闻网社会 14:12
  原标题:告别“黑户” 17岁的男孩终于可以升入高中就读了  24岁的韩宝丽,失眠了——得知自己的户口办结后,这个漂亮的姑娘兴奋得几乎一夜未眠。  韩宝丽是聊城市高新区许营镇韩庄村人,目前在济南一家小型服装厂打工。20日下午,得知自己和两个弟弟的户籍顺利办结后,她第一时间乘车回到家中。  21日,从许营镇派出所户籍民警手中接过深红色的居民户口簿后,韩宝丽和弟弟韩天宝一直舍不得放下。姐弟俩指着户口簿索引页上各自的名字,笑个不停。  当日,聊城晚报新华社云直播团队跟随民警、公益组织一起,用镜头记录和见证韩宝丽一家人的欣喜和激动。  事实上,如果一层层追溯下去,两代人之所以当了多年“黑户”,是因为姐弟三人的父亲韩文雨。而这个年近七旬的老人,同样是将期盼了几十年的户口簿拿到手中。  这个故事,说来话长。  ◎过往一生颠沛流离的他上世纪80年代“丢”了户口  用“颠沛流离”来形容韩文雨的一生,并不夸张。拿着期待已久的户口簿,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话语明显多了起来。  韩文雨的父亲韩廷合祖籍聊城许营镇韩庄村,上个世纪40年代初到东北谋生,后于1943年参军抗战。上世纪50年代初,出生于吉林长春的韩文雨,随父亲举家迁回家乡。  据韩文雨回忆,在风雨飘摇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养家糊口,母亲卖掉了父亲的军功章。说起这事,村里几位80岁以上的老人都还清楚地记得。  1964年,韩廷合病逝在黄河以东一带,如今,每每想起父亲客死他乡,韩文雨还是会泪如雨下,哭得像个孩子。  其实,韩文雨并非从出生就没有户籍。那是1954年,韩文雨和父亲回到祖籍韩庄村,当时为聊城地区许营公社韩庄大队第二生产队,随后在此落户。  后因生活所迫,父亲韩廷合走上要饭道路并在中途去世。1980年,为了生存,三十多岁的韩文雨远赴山西打工,并在那里结识了他的妻子,两人于1984年结婚。4年后,两人带着儿女回到了聊城韩庄村老家,由于历史遗留原因,韩文雨的户口“丢失”了。  1996年,韩文雨也被迫走上乞讨要饭这条路。后来,有好心人把他介绍到许营乡后许砖窑,找到一份力气活。从那以后,一家人生活勉强可以度日。然而,随着砖窑的倒闭,2007年,韩文雨举家又回到韩庄村,直到现在。  因为韩文雨的户籍问题,直接导致他的子女全都成了“黑户”,一直到2015年的9月份,这个事情被爱心组织发现。由此,一场由部门和公益组织联手的爱心接力开始拉开。  ◎接力部门和公益组织联手一家两代四口人告别“黑户”  将时间拉回两年前。  日晚7时,聊城爱心驿站站长韩德俭,在其个人微博上详细说明了韩文雨一家的情况,图文并茂罗列了这家人遇到的困境。  四天后,爱心驿站志愿者一行来到聊城韩庄村,对这个特殊家庭进行爱心捐助。也正是在那次捐助现场,村子两名村干部表示,将尽全力帮助韩文雨老人解决户口问题。  不久之后,了解这一情况的许营镇派出所户籍民警迅速介入,并开始了复杂的信息核对环节。  21日,该镇派出所民警蒋小晨一脸轻松的表情,但提及个中周折,作为从始至终介入其中的一员,她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一个。  这位年轻的女民警表示,这一家四口人中,给韩文雨办理户口的过程最为复杂,甚至派出所工作人员还曾亲自到韩庄村家庙,通过韩氏族谱碑查找相关信息。  不仅如此,因为韩文雨曾辗转长春、山西多地,这需要多次对接当地公安部门,确定其没有犯罪嫌疑。  由此,蒋小晨介绍说,从最初只有村委会的证明信,到最后形成完整材料,聊城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分管领导多次开会协商,最终,赶在2016年春节之前,将韩文雨的户口送到他手中。  蒋小晨至今还记得韩文雨拿到户口簿说的第一句话——如果没有这些好心人的帮助,我这辈子到死可能也不知道户口簿长啥样。  也正因为如此,派出所民警又联手聊城爱心驿站、水城妈妈等公益组织,继续为韩文雨的三个孩子落实户籍问题。  相比韩文雨的户籍问题,其三个子女的落户倒是简单了一些,在经过亲子鉴定、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等一系列手续后,韩文雨两子一女的户口问题也得以最终解决。  帮助韩文雨老人一家四口解决了户口问题之后,民警蒋小晨真诚地说,自全市公安机关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以来,许营镇派出所以此为契机,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力争把“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得更好。  ◎欣慰17岁男孩准备升入高中就读  作为家中长子,17岁的韩天宝显得比同龄人成熟一些。刚刚结束中考的他,准备迈入高中的门槛继续学业。  韩天宝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在镇上读的,虽然没有户籍,但学校也给他提供了读书的机会。问题是,眼看着韩天宝到了读高中的年纪,如果再无户籍,极有可能进不了高中的校门。  显而易见,如果户籍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影响最大的就是韩天宝。因此,在拿到户口簿后,这个男孩一直拿着,笑着看,舍不得放下。  当然,和他一样激动的还有韩宝丽,这个在十几岁就外出打工的姑娘,终于可以不用再乘坐“私家车”返乡了。从今以后,她也可以堂堂正正地拿着身份证,从汽车站、火车站实名购票了。  事实上,韩宝丽并不知道,为解决她们姐弟三人的户籍问题,今年3月份,聊城爱心驿站负责人韩德俭临时组建了一个4人微信群,这个群里有他和水城妈妈其他三位志愿者。  每天他们在群里讨论的话题,无非就是做DNA亲子鉴定、换取出生证明、去辖区派出所留存档案、申报上级公安部门等话题。  终于,6月19日下午,韩德俭接到了许营镇派出所民警蒋小晨的电话,她在电话中说,上级部门审核通过了韩宝丽姐弟三人的户口问题,随时可以打印户口页。  于是,当地派出所、两家公益组织便有了21日上午,给韩文雨一家送达户口本的约定。自此,这一家两代四口人彻底告别“黑户”,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记者 赵艳君)分享至:
(0)(0)(0)(0)
->->【热点推荐】简版| | ----17-10-09 18:5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用韩文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