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点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及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及答案
|0|0|暂无简介
总评分4.2|
浏览量257076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span class="g-ico g-ico-star g-ico-star-on" style="width:%">
<span class="g-ico g-ico-star g-ico-star-on" style="width:%">
<span class="g-ico g-ico-star g-ico-star-on" style="width:%">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_答案_百度高考
语文 构词方式...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云青青兮欲雨虎鼓瑟兮鸾回车 B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商人重利轻别离 C整顿衣裳起敛容铁骑突出刀枪鸣 D乳二世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邵武一中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邵武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 审题人:
一、课内文言知识(18分)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悟已往之不谏(纳谏)&&
求之靡途(没有)&&
&聊乘化以归尽(顺随)
&B.生生所资(凭借)&&&&
逮奉圣朝(及、至)&
&审容膝之易安(审查)
&C.家君作宰(县令)&&&
&除臣洗马(授予)&&&
&彼且恶乎待哉(何)&
&D.访风景于崇阿(高大)&&
&穷发之北(草木)& &
识盈虚之有数(数量)
2、下面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9312;既自以心为形役&&
&#9313;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B之——&#9312;知来者之可追&&&&
&#9313;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C以——&#9312;农人告余以春及&&
&#9313;奉宣室以何年
D而——&#9312;水浅而舟大也&&&&
&#9313;临清流而赋诗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当敛裳宵逝&&&
&&敢竭鄙怀&&&&&
B.或棹孤舟&&&&&&&
四美具,二难并
C.臣具以表闻&&&&&
俊采星驰&&&&&
D.腹犹果然&&&&&&&
奏流水以何惭 &&&
4、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乐乎天命复奚疑&&&&&&&&
B、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C、而莫之夭阏者&&&&&&&&&&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5、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勃三尺微命 /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 /等终军之弱冠有怀 /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舍簪笏于百龄 /奉晨昏于万里
于是怅然慷慨 /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 /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 /丧于武昌 /情在骏奔 /自免去职
彼其于世 /未数数然也 /虽然 /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 /泠然善也 /旬有五日而后反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
/历职郎署 /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6、下面关于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归去来兮辞》的“辞”即“赋”,行文注意对仗骈偶,保持了辞赋的用韵并讲求辞采华美的特点,又避免了辞藻堆砌、华而不实的弊病,增强了赋的抒情性和感染力,使辞赋具有了抒情诗的部分功能。
B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滕王阁序》是饯别序,即王勃参加这次盛宴后的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C“朝菌不知晦朔”中的“晦朔”,分别指阴历每月初一日及每月末一日。原义指生命周期极其短暂,连一个整月都没能度过,于是并不知道月初月末是什么样,比喻生命或见识的短浅粗略。
D“星分翼轸”中的“翼轸”是指星宿,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
二、论述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市场经济让生活丰富多彩,变得更艺术化,但这个艺术化,是不是打扮更美就是艺术化?提美的神圣性,说不定有人会说,这有点脱离实际吧?正因如此,谈美的神圣性就更具有现实意义。美有低层次和高层次之分。低层次是声色之美,而高层次是心灵之美。心灵之美就体现了美的神圣性。现实中,一些声色之美的背后,所缺乏的就是一种高远的精神境界的支撑。
用神圣性来形容美,起源于西方。柏拉图提出了感官的审美概念,这是美的神圣性的思想起源。柏拉图在审美感官和非审美感官的区分里面,包含了一个重要含义,就是美的东西没有什么功用性,不能满足人的功利追求。但柏拉图并没有做更深远的推论,他讲的美,还是跟实用性联系在一起,他跟苏格拉底都认为美不美的标准,要看它有没有用,美还是跟实用联系了起来。普罗提诺不完全同意柏拉图的观点,他认为美的东西、艺术的东西,是神圣东西的体现,这就把美的价值提高了。虽然他的观点带有美的神圣性意味,但还没有真正达到“美感神圣性”的思想层面。发展到后来,西方哲学家认为,美是超越实物的存在,托马斯认为美是超越现实实物的东西,说美的形式是神的,是上帝的神性表现,美具有神圣性。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美的神圣的价值。
康德将审美与自由联系起来,认为审美的过程,就是不受功利束缚的过程,不受束缚就是自由。审美过程,没有功利掺杂,所以美是最自由的,西方哲学到了康德就把美的自由命题提出来了。康德说美有解放的作用,所谓解放就是人从各种利益束缚中解放出来。黑格尔继承了这一思想,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以后,西方现当代哲学转向了现实。海德格尔把生命的本来状况称作本真状态,是万物一体。但人跟外界打交道,也会把它当成完全是我以外的东西,主体跟客体就二分了。海德格尔认为,把主客分得太绝对,滋生了人类中心主义。西方现代哲学认识到,不能够这样继续下去了。海德格尔强调,人需要把自己提高到审美的境界,以便超越单纯的利用关系,达到万物一体。
海德格尔讲本真的美、诗意的美跟中国的意象之美是相通的。中国人讲意象之美,“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秀”是显出来,是有形有色的。“隐秀”是指人通过在场的、明显的意象,体会背后那无穷无尽的没有说出的意味。中国人讲美是讲含蓄之美,这种含蓄之美就把显现出来的东西和没有显出来的东西合为一体,人在这种境界里面,是一种高远的境界。高远的境界是一种自由的境界,中国的天人合一,中国的意象说,其实就是一种神圣的美。
现在,社会上一些人更在意的是表面的声色之美,而从表面的声色之美,怎样让人体会到万物背后的人生意味,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乏的东西,缺乏这个东西也就是缺乏美的神圣性。因此,美的神圣性这个题目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它为文化工作者提出了在当代传播美的课题。
(摘编自张世英《美与我们的现实世界》)
7.下列关于“美的神圣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美的神圣性呈现出一种高远的精神境界,只能存在于高层次的心灵之美当中。
B.美的神圣性赋予美以神圣的价值,让美具有了超越现实实物存在的鲜明特征。
C.美的神圣性只有处于从各种利益束缚中摆脱出来的自由状态时才能够感受得到。
D.美的神圣性应该是本真的、诗意的,是融有形的象和无限的意于一体的含蓄之美。
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美的神圣性不切实际,将美的高低层次混为一谈,审美情趣显得低俗浅薄。
B.美的神圣性观念源自西方哲学家柏拉图的感官审美概念,柏拉图认为,感官审美应当摒弃功利,不具实用性。
C.普罗提诺尽管认为美具有神性,但他的观点并未真正触及“美感神圣性”;真正言明美的神圣价值的是托马斯。
D.在西方哲学史上,康德第一个将审美与自由联系起来,认为审美可以把人从利益束缚中解放出来,不掺杂任何功利。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的神圣性虽说起源于西方,但中国的古代文化其实对此亦有阐述。中国的意象之美、含蓄之美等观念其实就包含有美的神圣性方面的内容。
B.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哲学家认为,审美主体与客体不能分得太绝对,万物其实是一体的;否则,必然会滋生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思想。
C.市场经济的繁荣发达,让生活变得更加艺术化。但生活的艺术化,绝不能仅仅停留于浅层次的声色之美层面,而应上升到高层次的心灵之美高度。
D.当今时代,表面的声色之美掩没了深层的神圣之美,文化工作者传播美的时候,应引导世人彻底摒弃声色之美,着力开掘并弘扬美的神圣性特征。
三、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张觷(xu&),字柔直,福州人。举进士,为小官,不与世诡随。时蔡京当国,求善训子弟者,觷适到部,京族子应之以觷荐。觷再三辞,不获,遂即馆,京亦未暇与之接。觷严毅耸拔,意度凝然,异于他师,诸生已不能堪,忽谓之曰:“汝曹曾学走乎?”诸生骇而问曰:“尝闻先生教令读书徐行,未闻教以走也。”觷曰:“天下被而翁破坏至此,旦夕贼来,先至而家,汝曹惟有善走,庶可逃死尔。”诸子大惊,亟以所闻告京,曰:“先生心恙。”京矍然曰:“此非汝所知也。”即见觷深语,觷慷慨言曰:“宗庙社稷,危在旦夕。”京敛容问计,觷曰:“宜亟引耆德老成置诸左右,以开道上心。罗天下忠义之士,分布内外,为第一义尔。”京因扣其所知,遂以杨时荐,于是召时。觷后守南剑州,迁福建路转运判官。未行,会范汝为陷建州,遣叶彻拥众寇南剑。时统制官任士安驻军城西,不肯力战,觷独率州兵与之战,分为数队,令城中杀羊牛豕作肉串,仍多具饭。将战,则食第一队人,既饱,遣之入阵,便食第二队人,度所遣兵力将困,即遣第三队人往代,第四至五六队亦如之。更迭交战,士卒饱而力不乏。彻中流矢死,众败走。觷知士安惧无功,即函彻首与之,州兵皆愤,觷曰:“贼必再至,非与大军合力不能破也。”士安得之大喜,遂驰报诸司,谓已斩彻。未几,彻二子果引众声言复父仇,缟素来攻。于是士安与州兵夹攻,大败之,城赖以全。再知处州,尝欲造大舟,幕僚不能计其直,觷教以造一小舟,量其尺寸,而十倍算之。又有欲筑绍兴园神庙垣,召匠计之,云费八万缗,觷教之自筑一丈长,约算之可直二万,即以二万与匠者。董役内官无所得,乃奏绍兴空乏难济,太后遂自出钱,费三十二万缗。以直龙图阁知虔州,荡平余寇,进秘阁修撰,卒。后庙食邵武。
&&&&&&&&&&&&&&&&&&&&&&
&&&&&&&&&&&&&&&&&&&&&&&&&&(节选自《宋史·张觷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即馆&&&&&&&&&
B.庶可逃死尔&&&&&
庶:希望。
C.京因扣其所知&&&
扣:求教。
D.即函彻首与之&&&
函:用匣子装盛。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缟素”指为哀悼死者而穿的白色丧服,用白色的粗布或麻布做成。
C.“缗”指的是古代穿钱用的绳子,文中指代银两,八万缗,即八万两银子。
D.“庙食”指的是古代有功之人死后,政府为他立庙,让他接受奉祀,享受祭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觷严厉孤傲,虽有才,却不被世人所容,被聘为老师,蔡京不来接见他,学生也不能忍受他。
B.张觷敢说真话,即便在权贵子弟面前,他也敢说他们家长的不是,让这些学生非常惊讶。
C.张觷关心社稷安危,向朝廷推荐人才,认为网罗天下忠义之士,把他们安排到朝廷内外是第一要义。
D.张觷指挥打仗有勇有谋,既能独自率兵与敌寇周旋,又能团结其他将领合力打败敌人。
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蔡京当国,求善训子弟者,觷适到部,京族子应之以觷荐。(5分)
(2)既饱,遣之入阵,便食第二队人,度所遣兵力将困,即遣第三队人往代。(5分)
四、古诗词鉴赏(6分)
阅读下列这首诗词,完成14~15题。
碧湘门&#9312;
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9313;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注]&#9312;碧湘门:即长沙(今属湖南)城门。&#9313;行(h&ng):行列。
14.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用得最好,请简要分析。(3分)
15.有人评价这首诗“句句写远,却又始终未着‘远’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第一句或第三句作简要分析。(3分)
五、16、默写(10分)
(1)庄子《逍遥游》写宋荣子看淡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2)孔子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的句子:&&&&&&&&&
&&&&,&&&&&&
&&&&&&&。《论语》
(3)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原因的句子是&&&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王湾《次北固山下》既写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
&&&&&&&,&&&&&&
(5)李白《行路难》中比喻诗人仕途受阻的诗句是:&&&&&&&&
&&&&&&&&&&&&,&&&&&&&&&
六、小说阅读(19分)
范玉成是古城的刻碑名手,已是古稀之年了。
范玉成十四岁起拜师学艺,五十多个年头一眨眼就过去了。一生中刻过多少碑?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他从刻石社退休这十多年,可一直没闲着。儿子还在刻石社,一接下什么重要工程,总得请老爷子把把关。他也乐意,范家手艺一代代传承,绝不能让世人说闲话,否则就愧对列祖列宗了。
儿子也快到知天命之年了。
他对父亲说:“邻市的望江楼重修一新,有块《重修望江楼记》碑要刻哩。”
范玉成显得特别高兴。他记得四十多年前,也就是1966年春节过后,那时他才三十来岁,与一些同行应邀到望江楼公园刻一条诗碑长廊。一直刻到冬天,眼看就要完工了。有一天傍晚,突然来了很多戴红袖章的学生和工人,把望江楼的台阶撬开了,把门窗卸了,把楼梯拆了,把里面的字画、文物烧了,一座清乾隆时的三层楼阁刹那间被当做“四旧”毁掉了。他只能远远地看着,泪水纵横。到了第二天,那些刻好的诗碑,也被一一砸碎,并把他们驱赶回了老家。他后来听说,在望江楼原址,竖起一个巨大的工农兵“造反有理”群雕像;又过了些年,雕塑拆了,改建成了一个大花坛。现在恐怕是拆了花坛,再在原地重建了望江楼。范玉成渴望旧地重游,那楼可还是往日模样?
儿子说:“现在正是炎夏,太热,您暂时别去。等我在那里阅好了稿,选好了石,‘上墨’‘过朱’‘打样’后,准备刻碑了,您再来,一边指点我,一边看看风景,好吗?”
范玉成答应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范玉成在心里计算着:儿子该阅稿了,那文章是谁撰写的呢?又是哪个书法家书写的墨本呢?字的大小、行距、结构、排列,儿子是否都了然于心了?选的是什么石头,汉白玉石还是大理石?选好了石,先要用沙石打磨平整,再用细刀砖磨光,直至腻滑方可。接下来,儿子该“上墨”了,用磨浓研匀的上等墨汁刷在石上;墨汁干后,再用烙铁烫上白蜡,薄薄地在墨上覆盖一层。下一道工序应是“过朱”,把透明拷版纸覆在墨本上,双钩临描,然后再用银朱做红线双钩。待做完这些,就该“打样”了,把“过朱”的双钩拷版纸,平铺在上过蜡的碑石上,用木榔头垫着羊毛毡,敲击钩本字样,让双钩红线清晰地印下去。
范玉成乘车赶到邻市的望江楼公园,在一间工作室里,找到儿子时,儿子正好完成了“打样”。
“爹,我正准备打电话哩。”
“爹知道你的功夫,该用多少时间,我心里有数。”
儿子笑了:“知子莫若父哩。”
范玉成开始阅稿,文章是本市市长撰写的,还不错,情文并茂;墨本是请北京一位老书法家几个月前书写的,写好寄来后因心肌梗塞竟鹤归道山了。字真好,行书,有《兰亭序》帖的味道,可惜天不悯才啊。
再看一遍文章,范玉成头上冒出了一层热汗,文中说望江楼毁于1967年春,这就失实了,分明是1966年冬!听说市长还年轻,不到五十岁,又不是本地人,恐怕没有细细考察,就轻率地作了结论。
范玉成说:“这碑暂不能下刀,一定要改过来。”
儿子急了:“爹,我们只管刻就是了,这不是我们的错。再说,人家市长会改吗?再说书写的人都死了,谁能把墨稿改正过来,而且风格丝毫不差呢?”
“若市长不肯改,这个活我们退了!碑者,史也,是留给后人看的,不能以讹传讹。”
儿子不做声了。
顿了一阵,儿子说:“爹,您还没去望江楼吧,我陪您去。”
范玉成一甩手,说:“不去!”
第二天一早,范玉成让儿子把公园的负责人找了来,当面说明了情况。
主任姓陈,很年轻,不到四十岁,曾是个中文系的本科生。听完范玉成的话,说:“我就去找市长,谢谢范老的提醒。”
中午快吃饭时,陈主任兴冲冲地回来了,说:“市长让我转达对您的敬意,而且交待一定要改!”
范玉成呵呵地笑了。
“文章好改,只是这墨本上的字怎么改写过来呢?”陈主任问。
“你放心。这位老书法家的字,我熟悉,要改的字,我可以补写得和他分毫不差,这个功夫我还是有的。”
一个月后,《重修望江楼记》碑刻好了,看过的人都啧啧称赞。
父子俩在走之前,认认真真地登上了望江楼,看古香古色的横梁直柱、飞檐翘角,抚红漆栏杆、雕花门窗,品匾额、楹联的内容和书法,确实可称之为杰构。他们登到顶楼,送目远望:湘江如带,白帆点点;远山似簇,村镇笼烟。
范玉成对儿子说:“刻碑的人,责任重大,历史是不能作假的。否则,我是不敢登上这望江楼,我怕前人责怪、后人唾骂!”
儿子说:“爹,我会记在心里的,您放心。”
(选自《21世纪中国最佳小小说》)
1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作品以洗练的笔调叙述了范玉成的刻碑历程和精神世界,反映了追名逐利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担当精神的歌颂和对浮躁世风的不满。
B.范玉成艺高技精,所以能见人之所未见,敢发人之所未发,以犀利的眼光发现市长《重修望江楼记》的失实之处,并坚决要求改正。
C.儿子对市长文章失实之处明哲保身、少管闲事的态度很有时代的代表性,它有力地反衬出范玉成认真负责、当仁不让的职业操守。
D.范玉成在心里的算计可谓一箭双雕,一方面向读者介绍了刻碑的整套工艺流程,另一方面也完成了对儿子在刻石碑准备工作的叙写。
E.范玉成对老书法家的字的赞叹和儿子对人死墨稿无法再改的发急,为下文写范玉成的补写埋下了伏笔,烘托出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力。
18.作品中的范玉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19.作品是怎样叙述范玉成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20.作品为什么以范玉成父子登临望江楼为结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七、语言运用题(9分)
2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9312;他的著作《朱镕基讲话实录》和《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一经问世,便&&
&&&&&&,成为了风行一时的畅销书,正因为著作畅销,所以,朱镕基才有了捐赠巨款的可能。
&#9313;运动员参赛,在展示自身竞技水平之外,张扬、创意的个性表达&&&&&&&&&&
,但亦要守住底线,对那些损毁国家形象之事、让祖国蒙羞之举不可姑息。
&#9314;沿着西湖走一圈,传来阵阵婉转动听的越剧声。76岁的杨师傅虽不是地道的戏迷,但从小&&&&
,也能吟唱几句。西湖是他退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A.洛阳纸贵&&
无可厚非&&&
B.洛阳纸贵&&
无可非议&&&
C.奇货可居&&
无可厚非&&&
D.奇货可居&&
无可非议&&&
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网络水军”或“网络推手”的现象,实际上是一种营销手段。他们有时会左右舆论,误导受众,制造假民意,甚至影响政府决策,值得注意与警惕。
B、“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C、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在每年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办,是各经济体领导人与工商界开展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工商界活动。
D、随着消费结构的优化、消费领域的扩大,让消费维权的重任不仅要靠工商部门,还要仰赖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房地产、民航、旅游、金融等诸多部门。
2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蟋蟀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科学家很早就做过有趣的实验,用录音机将雄蟋蟀的鸣声录下来,再播放出去,几米外的雌虫闻其声音就会很快向鸣声靠拢,高兴地摆动着触须。
因为在昆虫界,大多数昆虫都有发达的听觉器官,而发音器官唯雄性所独有
古人云,“鸟鸣嘤嘤,求其友声”,雄蟋蟀引吭高歌,是在寻求配偶哩
一旦雌蟋蟀闻声赴约,原先高昂的声调便渐渐变为低吟浅唱,犹如情人们的窃窃私语
凡能被人们“听其声”的蟋蟀,一定是雄性的
那么,雄性蟋蟀的鸣叫,仅仅是在练嗓子吗?非也
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代天宝年间,每到秋天,宫女们都用“金笼贮蟋蟀于枕畔,听其声。民间争效之”
A.&#9315;&#9312;&#9316;&#9317;&#9313;&#9314;&&&&&&&
B.&#9317;&#9315;&#9312;&#9316;&#9313;&#9314;
C.&#9315;&#9313;&#9316;&#9312;&#9314;&#9317;&&&&&&&
D.&#9317;&#9313;&#9316;&#9312;&#9314;&#9315;
八、24、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林丹和李宗伟,一个是金牌拿到手软,光世界冠军就有将近20个的金满贯得主;一个却是穷其一生可能也无法实现世界冠军梦的“千年老二”。
我们会记得林丹夺冠后的疯狂庆祝,也有不少人忘不了李宗伟落寞的身影。有网友说,若没有李宗伟,林丹纵然再强,也无法被激发出最好的自己,观众也就不能欣赏到如此跌宕、酣畅的比赛。而林丹说:“你们除了看到我以外,也应该看到我的对手李宗伟,我不觉得他是失败的。他通过努力让很多人也认可他,我觉得这就足够了。金牌只是一种标准,不能够代表所有。有时我也会向李宗伟学习,我会想他输给了我这么多次重要比赛,为什么还能够放下一切,继续跟我再拼下一次比赛?”李宗伟在接受采访时说:“其实冠军对我来说已经不是很重要了,我想的是接下来看能不能再多打两年,慢慢享受羽毛球吧。”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邵武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答题卡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2)&&&&&&&&&&&&&&&&&&&&&&&&&&&&&&&&&&&&&&&&&&&&&&&&&&&&&&&&&&&&&&
&&&&&&&&&&&&&&&&&&&&&
四、古诗词鉴赏(6分)
14、&&&&&&&&&&&&&&&&&&&&&&&&&&&&&&&&&&&&&&&&&&&&&&&&&&&&&&&&&&&&&&&&&&&&&&&&&&&&&&&&&&&&
&&&&&&&&&&&&&&&&&&&&&&&&&&&&&&&&&&&&&&&&&&&&&&&&&&&&&&&&&&&&&&&&&&&&&&&&&&&&&&&&&&&&&&&&&&
15、&&&&&&&&&&&&&&&&&&&&&&&&&&&&&&&&&&
&&&&&&&&&&&&&&&&&&&&&&&&&&&&&&&&&&&&&&&&&&&&&&&&&&
&&&&&&&&&&&&&&&&&&&&&&&&&&&&&&&&&&&&&&&&&&&&&&&&&&&&&&&&&&&&&&&&&&&&&&&&&&&&&&&&&&&&&&&&
五、16、默写(10分)
(1)&&&&&&&&&&&&&&&&&&&&&&&&&&&&&&&&
,&&&&&&&&&&&&&&&&&&&&&&&&&&&&&&&&&&
(2)&&&&&&&&&&&&&&&&&&&&&&
&&&&&&&&&&,&&&&&&&&&&&&&&&&&&&&&&&&&&&&&&&&&&
(3)&&&&&&&&&&&&&&&&&&&&&&&&&&&&&&&&
,&&&&&&&&&&&&&&&&&&&&&&&&&&&&&&&&&&
(4)&&&&&&&&&&&&&&&&&&&&&&&&&&&&&&&&
,&&&&&&&&&&&&&&&&&&&&&&&&&&&&&&&&&&
(5)&&&&&&&&&&&&&&&&&&&&&&&&&&&&&&&&
,&&&&&&&&&&&&&&&&&&&
&&&&&&&&&&&&&&&。
六、小说阅读(19分)
17、(&&&&
18、(4分)
&&&&&&&&&&&&&&&&&&&&&&&&&&&&&&&&&&&&&&&&&&&&&&&&&&&&&&&&&&&&&&&&&&&&&&&&&&&&&&&&&&&&&&
&&&&&&&&&&&&&&&&&&&&&&&&&&&&&&&&&&&&&&&&&&&&&&&&&&&&&&&&&&&&&&&&&&&&&&&&&&&&&&&&&&&&&&&
&&&&&&&&&&&&&&&&
&&&&&&&&&&&&&&&&&&&&&&&&&&&&&&&&&&&&&&&&&&&&&&&&&&&&&&&&&&&&&&&&&&&&&&&
19、(4分)
&&&&&&&&&&&&&&&&&&&&&&&&&&&&&&&&&&&&&&&&&&&&&&&&&&&&&&&&&&&&&&&&&&&&&&&&&&&&&&&&&&&&&&&
&&&&&&&&&&&&&&&&&&&&&&&&&&&&&&&&&&&&&&&&&&&&&&&&&&&&&&&&&&&&&&&&&&&&&&&&&&&&&&&&&&&&
&&&&&&&&&&&&&&&&&&&&&&&&&&&&&&&&&&&&&&&&&&&&&&&&&&&&&&&&&&&&&&&&&&&&&&&&&&&&&&&&&&&&&&&
20、(6分)
&&&&&&&&&&&&&&&&&&&&&&&&&&&&&&&&&&&&&&&&&&&&&&&&&&&&&&&&&&&&&&&&&&&&&&&&&&&&&&&&&&&&&&&
&&&&&&&&&&&&&&&&&&&&&&&&&&&&&&&&&&&&&&&&&&&&&&&&&&&&&&&&&&&&&&
&&&&&&&&&&&&&&&&&&&&&&&&&
&&&&&&&&&&&&&&&&&&&&&&&&&&&&&&&&&&&&&&&&&&&&&&&&&&&&&&&&&&&&&&&&&&&&&&&&&&&&&&&&&&&&&&&
&&&&&&&&&&&&&&&&&&&&&&&&&&&&&&&&&&&&&&&&&&&&&&&&&&&&&&&&&&&&&&&&&&&&&&&&&&&&&&&&&&&&&&&
邵武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答案
1、C (A,谏,挽回;B审,明白;D,数,名词,定数)
2、B(“之”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D(解析:A项,“宵”,名词作状语;“竭”使动用法。B项,“棹”,名词作动词;“美”,形容词活用为名词。C项,“闻”,动词的使动用法。“星”,名词作状语。)
4、D(“告诉不许”是被动句,其余是宾语前置句)
6、C(晦:阴历每月末的一天;朔:阴历月初的一天。)
7、A(A项“只能存在于高层次的心灵之美当中”的表述有误,由原文“现实中,一些声色之类的背后,所缺乏的就是一科高远的精神境界的支撑”可知,美的神圣性亦存在于那些有“高远的精神境界的支撑”的声色之美当中,“只能存在于高层次的心灵之美当中”的说法失于武断绝对。)
8、B(B项“柏拉图认为,感官审美应当摒弃功利,不具实用性”的表述错误。由原文“但柏拉图并没有做更深远的推论,他讲的美,还是跟实用性联系在一起,他跟苏格拉底都认为美不美的标准,要看它有没有用,美还是跟实用联系了起来”可知,柏拉图所说“审美”其实仍具实用性。)
9、D(D项“当今时代,表面的声色之美掩没了深层的神圣之美”的表述犯了夸大其辞的错误,而“应引导世人彻底摒弃声色之美”的论断则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
10.B(庶:或许)
11.C(“缗”,古代计量单位,这里指铜钱。)
12.A(“不被世人所容”错。)
13.&#9332;当时蔡京主持国家政事,寻找善于教育孩子的老师,张觷刚好到京城官署任职,蔡京的侄子推荐张觷来回应他。(得分点:当国,训,适。语意2分。)
&#9333;吃饱以后,派他们冲入敌阵,然后又让第二队人吃饭,估计派遣的士兵力量将要困乏,就派遣第三队人前往代替。(得分点:既,食,度。语意2分,共5分。)
【参考译文】
张觷,字柔直,是福州人。考中进士后,做了小官,不因世俗的压力而妄随人意。当时蔡京主持国家政事,寻找善于教育孩子的老师,张觷刚好到京城官署任职,蔡京一族的一位侄子推荐张觷来回应蔡京,张觷再三推辞,没有得到(蔡京的)批准,于是到学馆(就职教育蔡京子弟),蔡京也没有空闲和张觷接触交往。张觷严肃坚毅见解高妙,识见与气度不俗,举止安闲,和别的老师不同,各位学生早已不能忍受,忽然(有一天张觷)对他们说:“你们曾经学过逃跑吗”大家惊骇地问道:“曾经听闻先生教育让我们读书慢慢进步,没有听过教我们逃跑。”张觷说:“天下被你们的父亲破坏到这个地步,早晚之间就会有贼人来劫,会先到你们家,你们只有擅长逃跑,或许可以逃过一死罢了。”蔡京的子侄们非常吃惊,赶快把听到的这些告诉蔡京,说:“先生思想有病。”蔡京惊惧地看着他们说:“这不是你们所知道的。”立即见了张觷深谈,张觷慷慨激昂地说:“宗庙国家,危在旦夕。”蔡京脸色严肃地请教张觷计策,张觷说:“应该赶快引荐年高而有德望的人安置在皇帝的身边,来引导皇上的想法。网罗天下忠诚守义的士人,分散安排在朝廷内外,这是第一要义罢了。”蔡京于是求教他所了解的人才,张觷于是把杨时推荐给了蔡京,蔡京于是召见了杨时。
张觷后来暂时署理南剑州,又调任福建路转运判官。还没有出发,正赶上(恰逢)范汝为攻陷了建州,派遣叶彻率领叛军侵犯南剑州。当时统制官任士安在城西驻扎军队,不肯尽力迎战,张觷独自率领南剑州的军队和叶彻作战,他将士兵分成几队,让城中杀羊牛猪作成肉串,接着多多地准备饭食。将要作战,就先让(上阵)的第一队人吃饭,吃饱以后,派他们冲入敌阵,然后又让第二队人吃饭,估计派遣的士兵力量将要困乏,就立即派遣第三队人前往代替,第四至五、六队也像这样安排。轮流作战,士兵肚饱,力量不缺乏。叶彻中流箭死了,叛军失败逃跑。张觷知道任士安惧怕没有战功,就用匣子装好叶彻的头给了他,南剑州的士兵都很气愤,张觷说:“贼人一定会第二次攻来,不和大军合力不能攻破他们。”任士安得到叶彻的头颅非常高兴,于是飞马驰奔报告各官署,说已经斩杀了叶彻。不久,叶彻的两个儿子果然带领军队扬言要为父报仇,穿着白色丧服来攻打。于是任士安和张觷率领的南剑州的士兵夹攻敌军,大败敌军,剑州城靠此得以保全。
后来张觷凭借着直龙图阁大学士的身份任虔州知州,扫荡平定了剩余的贼寇,进官任秘阁修撰,死在此官任上。后来朝廷在邵武为他立庙享受祭飨。&
14、“沉”字好。城门地势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佛要把远处的山峦淹没似的。“沉”字既写出了水势之大,形象地描绘出远水浩茫的景象,又富余了景物动态之美。
15.本诗首句写树如烟,如碧波,只有远景才给人看上去如烟似雾的感觉。第三句写辽阔的天空中,鸟儿愈飞愈远,仿佛就要没入草丛,也是只有在天地相连之处,才会给人这种错觉。所以两句都是写登楼所见到的远景,却又始终未着“远”字。
16(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17.CE(A项,文中未及名利,应为“职业道德缺失.。B项,主要是因为望江楼当年的那场浩劫,他曾亲身经历,所以刻骨铭心。D项,文中只介绍了刻碑前准备工作的基本流程。)(答对C项得3分;答对E项得2分,其他选项不得分。)
18.敬业:心怀职业敬畏,恪守职业道德,严谨耿直,不惧尊贵,牢记责任;(2分)
精业:追求职业境界,技艺老到,功力深厚。(2分)
19.顺叙与插叙相结合,千里伏线,使下文的情节发展水到渠成。以范玉成改稿为“点.,叙写他的职业操守,点面结合,窥斑见豹;(2分)以儿子的发急为悬念,层层铺垫,使情节发展扣人心弦;(2分)多用对话形式,交代故事的发展过程,使叙事节奏更加紧凑。(2分)(取两点即可)
20.艺术结构上,以父子登楼游目骋怀,暗示故事结局——失实之处终得改正;(2分)情感表现上,融情于景。以景胜写兴尽,以兴尽写情畅——稿改愿遂因而心情畅快;(2分)人物形象上,既表现了范玉成的深谋远虑,又表现了儿子的事后彻悟,德艺薪火相传,让人倍感欣慰;(2分)思想内容上,从职业操守到历史担当,深化了作品主题。(2分)(取三点即可)
(“洛阳纸贵”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奇货可居”指把少有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也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无可厚非”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耳闻目睹”指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22、C( A“左右舆论、误导受众、制造假民意”语序不当;B “降低”和“流通环节”搭配不当。D成分残缺,将“消费维权的重任”前的“让”删去)
&23、B(本段文字主要解说蟋蟀鸣叫的缘由。在思路上,先说人们喜爱蟋蟀的鸣叫声,后解释其中的原理。&#9317;引用古代的记载来说人们喜爱蟋蟀鸣叫声,应放在第一处横线处,排除A、C选项。在解释蟋蟀鸣叫的缘由时,先强调发声的一定是雄性,后说明其发声的目的。&#9315;、&#9312;是说发声的蟋蟀为雄性,&#9316;、&#9313;、&#9314;是说雄性蟋蟀发声的目的,可知答案应该为B)
参考立意:
1、成功和失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目标永不放弃的态度。
2、坦然面对失败,重新开始新的奋斗。
3、成功不是衡量事物的唯一标准,那些默默努力的人同样值得肯定和尊敬。
4、强大的对手可以激发出最好的自己,尊重对手,欣赏对手,学习对手。
5、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你所热爱的东西。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列加点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