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淀粉酶酶加尿淀粉酶 加碘不变蓝是为什么?那是...

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题号:3433337试题类型:解答题 知识点: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更新日期:
结合如图所示实验过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D实验过程中2号试管加碘液后颜色______(填“变蓝”或“不变蓝”),原因是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充分消化下被分解成麦芽糖.1号试管加碘液后颜色______(填“变蓝”或“不变蓝”),原因是淀粉遇碘变______.(2)该实验是观察唾液淀粉酶对______的消化作用.(3)1号试管和2号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难易度:中等
必须在注册登录后,才可以查看解析!
橡皮网学生APP下载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实验目的:1、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结论。 2、通过实验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3、用实验来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使用已经学到的探究方法。
探究实验:问题: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步骤:(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3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的切碎,拌匀,C块不做任何处理。(2)用凉开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3)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然后做如下处理: 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4)5-10分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然后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结论: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系。
相关试题推荐
1、 请阅读分析下面的资料,请判断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生态系统? (1)在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中,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人们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2)植物以乔木为主,也有灌木和草本植物,在其中生活的动物营树栖攀沿生活的种类特别多。(3)动物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还具有很多善于奔跑的动物。如:羚羊、猎豹等。(1) (2) (3)
2、 一块沼泽地可以看作是一个 [ ]A.荒漠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湖泊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D.生物圈
4、 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 ]A.温带草原 B.热带雨林 C.北方针叶林 D.南方阔叶林
5、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农田生态系统B.城市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森林生态系统
6、 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是怎样由地球上最初的原始生命演变来的呢?科学家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图5目前,已发现了许多关于生物进化的新证据,这将使人们对生物进化的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入。(1)通过学习,你认为图5中的 图更能形象地表示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2)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人们提出了各种解释,其中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由19世纪英国博物学家 提出的 学说。请简要回答该学说的主要内容 。
7、 有人说:地球的历史,记录在地壳里。这句话意味着生物学家研究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所获得的最直接、可靠的证据是_______。
8、 以下是“探究种子萌芽的外界条件”实验处理方法及其实验结果,请回答:(1)1号瓶种子不萌发,是因为 ; 3号瓶种子不萌发,是因为 ; 4号瓶种子不萌发,是因为 。(2)请你完成2号瓶的实验步骤 ; ; 。
9、 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水在植物体内主要经过根和茎中的__________(结构)运输,并最终运到叶片中,通过叶片表面的__________以__________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
10、 如图,现有一实验,具体步骤如下,请按要求回答问题: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从正面和背面盖住,然后移到 下,照射3至4小时。③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④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逐渐由绿色变成黄白色。 ⑤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叶片遮光部分呈黄白色,没有遮光的部分变成 ________ 色。(1)在第②、⑥题中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词语。 (2)步骤①的作用:
(3)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
(4)这个实验说明了:
11、 病人不能进食时,需要点滴葡萄糖,是因为[ ]A.葡萄糖可以构成人体细胞
B.葡萄糖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C.葡萄糖可以提供营养
D.三者都可以
12、 每100克含量的下列食物中提供的能量情况如下:稻米(粳)1435千焦;鸡蛋(红皮)653千焦;花生油3761千焦;菠菜100千焦。这说明在体内分解时,释放能量最多的物质是[ ]A.糖类B.脂肪 C.维生素D.蛋白质
13、 一复习课上,一合作小组对食物的消化过程进行回顾,四位同学提出各自的看法:甲:蛋白质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的消化,进入小肠又进一步分解成氨基酸;乙:淀粉在唾液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丙:胆汁虽不含消化酶,但能从促进脂肪的消化;丁:水、无机盐等可以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有一位同学的叙述需要改进,你知道是哪位同学的叙述吗? [ ]A.甲 B.乙 C.丙 D.丁
14、 关于呼吸系统的组成,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呼吸道和鼻 B.呼吸道和肺 C.鼻、咽、喉 D.消化道和肺
15、 玉米是我们的主要粮食作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一个玉米穗上结了234粒玉米,则至少需要有234个花粉粒萌发出 并完成 作用。(2)该玉米卵细胞中有10条染色体,那么其叶肉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3)大田种植的玉米中偶尔出现了一株白化苗,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的改变引起的。
16、 在生物的进化树中,最高等的植物是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被子植物
扫描二维码马上下载橡皮网APP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接收老师发送的作业,在线答题。下表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几组实验记录.
加入物质(各2毫升)
加碘后的现象
(1)在表格内填写实验现象(选填“变蓝”或“不变蓝”).(2)①号和②号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3)③号和④号试管组成对照实验,其中的实验变量是______.其实验结论是______.
(1)见表格部分:①变蓝②变蓝③不变蓝④变蓝.(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酶的活性甚至使酶丧失活性,①号试管处于低温环境中,酶不能发挥催化作用,试管中的淀粉不会被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②号试管处于高温环境中,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会丧失,淀粉不会被消化,滴加碘液会变蓝色;因此①号和②号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温度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3)③号试管处于适宜的温度(37℃,是酶活性最适的温度)环境中,淀粉被分解,滴加碘液后不变蓝;④号试管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因此③号、④号试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实验结论是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故答案为:(1)①变蓝②变蓝③不变蓝④变蓝(2)温度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3)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体现。。中国具有悠久的法制历史。自秦朝以来,中国历朝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形成了具有特色、自成体系的法律体系。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法律制度上,秦代崇尚法治(采用法家思想)。……在法律的实施上,秦代坚持轻罪重刑,严刑酷法,……法网过密导致了社会矛盾的迅速激化,并称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材料二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废止了部分肉刑,反映了司法的进步。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洪武三十年颁布的《大明律》是中华法系又一具有代表性的法典。……有关经济、行政、军事和司法制度方面的立法,较之前代更为发达;……在量刑上,明律是“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将所谓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定为常赦不原的“十恶”
——摘自《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秦汉两朝法律制度的不同特点。从秦到汉法律制度的变化反映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明律》与秦律相比有哪些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社会法制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启蒙时代的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请结合德国当时的状况,分析形成这种观念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都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与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WesternConceptsofChiootandtheChinese,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
(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这种形象泛滥于何时?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1937年,红星照耀中国。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毛泽东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带着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瘦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环球时报“复兴之路”
(3)材料中“红星耀中国”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1958年美国入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③取善好施时期(1905——1937),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的第④和和⑥两个阶段“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心中的中国
(5)上图反映了部分人西方描述的21世纪中国形象,结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和世界经济、政治的变化,分析这种看法产生的原因。并对这一看法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从“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 ①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②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③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
④是导致近代中国的落伍的重要原因
D.①②③④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答案:B解析:
A项错在淀粉加清水调和后要煮沸方能制成糨糊。C项两支试管都要放入37℃的温水中;D项中两支试管没有冷却。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生物
题型:阅读理解
某学校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在完成“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后,又提出了酸、碱环境是否影响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并进行了探究.他们选用的材料用具和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材料用具:试管、量筒、烧杯、滴管、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新鲜唾液、淀粉浆糊、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碘液等.实验方案:
加2毫升浆糊
加2毫升浆糊
加2毫升浆糊
加2毫升蒸馏水
加2毫升盐酸
加2毫升氢氧化钠溶液
加2毫升唾液
加2毫升唾液
加2毫升唾液
放入盛有37℃水的烧杯中,恒温10分钟,冷却
放入盛有37℃水的烧杯中,恒温10分钟,冷却
放入盛有37℃水的烧杯中,恒温10分钟,冷却
滴入2滴碘液
滴入2滴碘液
滴入2滴碘液
变蓝请根据以上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1号试管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对照.(2)1号试管滴入碘液后没有变成蓝色,其原因是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完全分解成了麦芽糖.(3)由该探究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酸、碱环境都抑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在中性环境中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最强.(4)将3支装有浆糊的试管放入37℃温水中,恒温10分钟的目的是什么?使唾液淀粉酶有充分的作用时间.
科目:初中生物
(2005?南充)如图是《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的部分示意图,请观察思考后回答问题.(1)在该实验步骤中未用图示表示出来的一个步骤是[F]取唾液.(2)请你整理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从先到后依次是B→F→E→A→D→C(填字母).(3)该实验中,1号试管是用作对比的.(4)实验结果:2号试管里的浆糊不变成蓝色,这说明了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已经将淀粉转变成了麦芽糖.
科目:初中生物
某同学做“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请根据实验步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取100千克干淀粉放在烧杯里,加清水100毫升,搅拌煮沸做成淀粉糊,然后向清洁的1号试管和2号试管中各注入2毫升淀粉糊;再向1号试管注入2毫升清水,向2号试管内注入已准备好的2毫升唾液,振荡两支试管,冷却后,向两试管中各滴加两滴碘液,结果两试管中的液体都变成蓝色.(1)该同学操作过程中第一处错误导致该实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假如第一处错误已纠正,则第二处错误应如何纠正?(3)装有清水试管的作用是.
科目:初中生物
“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取2支试管,1号试管加2ml浆糊、2ml清水,2号试管加2ml浆糊、2ml唾液,并将试管置于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同时取出两试管,冷却,向两试管各滴入2滴碘液.然后观察记录.请根据以上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1号试管在实验中的作用是.(2)号试管滴入碘液后没有变成蓝色,其原因是.(3)由该探究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科目:初中生物
在《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步骤错误的是(  )
淀粉煮沸成浆糊,冷却后待用
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浆糊,再在其中的一支试管中滴入2ml清水,在另一支内加入2ml唾液.然后充分震荡试管
将加入唾液的试管放入37°C的水中恒温10分钟,另一支试管置于常温下10分钟
冷却后滴入碘液,检验两支试管内是否变蓝色A、AB、BC、CD、D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下表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几组实验记录,请在表格内填写实验现象(用“变蓝”、“不变蓝”填写&&):
加入的物质(各2毫升)
加碘后的现象
淀粉﹢唾液
淀粉﹢唾液
淀粉﹢唾液
淀粉﹢清水
1、2号试管与3号试管的温度环境不同,其他条件都应相同,消化酶只有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消化作用才能发挥最好;由于1号试管所处的温度较低,2号试管所处的温度较高,影响了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淀粉没有发生变化,遇碘变蓝.4号试管与3号试管馒头形态、温度环境都相同,不同的是加入的物质,3号试管是2毫升唾液和碘液,4号试管是2毫升清水和碘液,其变量是唾液.由于3号试管中有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4号试管中的淀粉没有发生变化,遇碘变蓝故答案为: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对照组和实验组只能存在单一变量,这一变量就是所要探究的环境条件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
本题考点: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考点点评:
馒头碎屑与唾液混合,模仿了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使淀粉与唾液充分混合.
4.变蓝1.唾液淀粉酶在0度的时候没有活性,不能水解淀粉2.唾液淀粉酶在80度的时候已经失活,不能水解淀粉3.唾液淀粉酶在37度的时候活性最大,作用于淀粉,水解之后与不与碘反应,所以不变蓝4.淀粉与碘液作用,变成蓝色...
试管&&&&&加入的物质(各2毫升)&水温&&&时间&&&&&试剂&&加碘后的现象1号&&&&&&淀粉+唾液&&&&&&&&&&&0度&&&&10分钟&&&碘液&&(&&变蓝&&)2号&&&&&&淀粉+唾液&&&&&&&&&&&80度&&&10分钟&&&碘液&&(&&变蓝&&)3号&&&&&&淀粉+唾液&&&&&&&&&&&37度&&&10分钟&&&碘液&&(&&不变蓝&)4号&&&&&&淀粉+清水&&&&&&&&&&&37度&&&10分钟&&&碘液&&(&&变蓝&&)
扫描下载二维码淀粉酶在PH5.0条件下加碘的显色是什么?
淀粉酶与碘并不呈显色反应,所以仍然是碘液的颜色-----棕红色.
那唾液呢?谢谢哦
与淀粉酶加碘是一样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都没有显色反应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尿淀粉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