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哈德良八达岭长城介绍

世界遗产在英伦(3):哈德良长城
本部分内容整理改编自本人blog文章&&,如需查阅更详尽攻略信息,请点击进入
~~~ ~~~ ~~~
公元122年的一天,罗马五贤君之一的凯撒.普布里乌斯.埃里乌斯.特拉扬努斯.哈德里亚努斯.奥古斯都,也就是哈德良皇帝,众星捧月一般来到帝国的西北边陲,英格兰的边疆。他脱离众人,独自骑马来到高岗之上,远眺边关以北的苏格兰大片土地。这里是一块从来都不让帝国军人省心的战场,骁勇善战的北方部族,一次又一次将罗马铁骑阻挡于他们的关河之外,致使帝国至今只能占据不列颠岛的半壁江山
如果说哪位皇帝不愿意开疆拓土,那多半是假的,但此时此刻,罗马帝国大举开拓的时期已过,所谓“五贤君”时期,就正是在百年的血雨腥风后,开始的一段和平、清明的执政时代,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东尼.派阿斯、马可.奥勒留,这五位皇帝对内谦逊秉政、关爱臣民,对外也大大减少了殖民战争。甚至他们之间的权力交替也都非常和平,各个皇帝选择承继人,收养为义子,以为储君,如此避免了权力交替前后的政治动乱
如今,在英格兰边陲,已进入人生中年的哈德良皇帝也在考虑同样的事,是选择继续进行日益艰难的战争?还是停止扩张,谋求和平?年少时的冲动和野心,已经离他远去,他现在更多考虑的,是帝国的政局平稳,但先祖南征北战的辉煌功业又无时不给他以巨大的压力。这两难的抉择像是一块跷跷板,在哈德良皇帝的心中左翘起一下、右翘起一下,着实惹人心烦。不知从哪里,传来苏格兰风笛之声,在空旷的原野上,传播得格外悠远,大概是附近的牧民,在赶着羊群经过吧,皇帝皱起眉头,头顶的天空,却更加阴霾了
哈德良皇帝半身像
[背景介绍]
旅行在大不列颠而邂逅罗马帝国的往昔,是种让人回味的经历。在巨大的帝国版图中,不列颠从来都不占据中心的位置,但帝国的重大事件,却大多能在不列颠的历史进程中反应出来。甚至,至今对帝国的历史剖析最为深刻、影响最为广远的一部史书,也是出自英国史家的手笔(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这第一次邂逅,就在帝国的西北边境,哈德良长城。简单介绍一下,哈德良长城曾经是罗马帝国的边境,它的出现和罗马帝国由强势扩张转向中庸守成的态势是分不开的,显然,一个强势扩张的帝国想的只是如何拆别人的界墙而不是自己修墙。这个态势开始出现在“五贤君”执政时期,在哈德良皇帝主政期间(公元117年-138年)成为成熟的政策。帝国经过了几百年的对外战争,疆域的扩张早已基本完成,在边远地区进行战争日益艰难,占领的地区难以稳定,战争变成无实利可图的事情。哈德良皇帝就下令停止对外扩张,开始谋求和平,修建长城也是他心目中使帝国长治久安的一项策略
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版图
实际上,早在公元43年,罗马军队就入侵了不列颠,但只能占领现在的英格兰地区,难以向北推进,北方的苏格兰人骁勇善战,打退了多次罗马的进犯,并且发动多次反击,战争局面僵持不下。哈德良皇帝来到不列颠视察后,下令修建长城,以保卫罗马帝国的占领地。由3个罗马军团历时约6年(公元122—127年)分段筑成了哈德良长城(Hadrian's
Wall),逶迤于英格兰北部全长120公里,约4.5米高,2.5-3米宽,用约75万立方米的石头砌成,即便按典型的罗马帝国宏伟标准来衡量,它仍是一项惊人的雄心勃勃的建筑工程。在罗马人看来,长城以南,是受罗马教化的“文明人”,长城以北,是“野蛮人”(Barbarian)。这就有些类似中国长城的内涵了。后来,公元142年,在五贤君的第四位、哈德良的继承人安东尼皇帝在位期间,罗马人在哈德良长城以北又修筑长达37公里的安东尼长城。长城的修建,一方面显示了罗马人的实力,另一方面也标志着罗马人开拓疆土的式微。虽然没有罗马帝国对外扩张时期那些皇帝的卓越战功,但哈德良长城足以让这位皇帝名垂青史,这恐怕是他本人都始料未及的。
在1987年,考虑到欧洲各地对罗马帝国边境的考古工作日臻成熟,UNESCO世遗委员会批准将若干罗马帝国边境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统一于一个Frontiers
of the Roman
Empire项目之下,目前主要包括德国境内的几处遗址,以及英国境内的哈德良长城、安东尼长城。成为世遗后,哈德良长城的知名度也逐渐增加,在各种影视作品中,都常有哈德良长城的镜头,例如电影《亚瑟王》中,虚拟的哈德良长城的高墙就曾多次出现,作为背景
一早坐火车从爱丁堡出发,赶往纽卡斯尔,到8点50多,列车准时到达纽卡斯尔站,英国火车的准点率一直让我很赞叹
纽卡斯尔火车站
我的计划是从Newcastle乘坐AD122
bus游玩哈德良长城,最后到Carlisle住宿,因为哈德良长城就是东西向大致沿着Newcastle到Carlisle的主路,所以专门为依靠公交的游客开辟了AD
122 bus经停Newcastle和Carlisle之间Hadrian's Wall上的各大遗迹,Route
number为什么是AD 122呢,因为哈德良长城就是罗马帝国哈德良皇帝在公元122年下令修建的
AD122 bus以及路线图
所以,我出了火车站就到处找AD122 bus,时刻表上暧昧地写了一个"Newcastle
Central",出了火车站才知道这一片到处都是bus站,和火车站一起都叫Newcastle
central,我有些着急了,因为每天唯一一班从Newcastle出发的AD
122,是9点半出发,而我找了一圈后,已经9点20了,如果赶不上这班车,我就只能坐火车或者其它bus到Hexham,那里有多班AD
122到Carlisle方向,那就很麻烦了
在问了多位警察、车站information、清洁工等都不知道的时候,我又跑到火车站地下一层地铁站找人问,终于问到一位明白人,这位大叔亲自带我出站指着不远处的一个bus站牌,我一看,AD122
bus已经等在那里了,于是万分感谢,这个位置其实不难找,出了站不用过马路,往右拐200米就是了。这个bus会提前10几分钟到站上等人,所以看到bus也就不用再找了
我又奔回火车站大厅买了点心,在bus上当早餐吃,这一趟bus基本都是Hadrian's
Wall的游客,不过在Newcastle上车的不多,司机基本只卖一种叫rover的票,就是day
pass,一天有效,可以任何站上下,9镑钱。上车后自己拿一份哈德良长城和bus路线的地图作参考
于是来不及多看一眼纽卡斯尔,就离开了,出了城市,路上一直在欣赏英国的田园风光、村镇景色,继续庆幸英国少见的好天气,晴空万里,阳光普照大地,一个小时到了Hexham,又半个小时,到Chester
Site,感觉bus的时刻表不是很准,也不是严格按照时刻表停站,当然时刻表上有的肯定会停的,时刻表上没有但是乘客有要求,也会随时停一下,所以下车时候注意和司机确认一下是否是自己要下的站,另外等车的时候如果到点了车没来,也不要着急,多等10几分钟是很正常的
路上的田园风光
哈德良长城遗迹有两种玩法,一种是走一条叫做coast to coast的步道,在很大部分上是沿着Hadrian
Wall修建的,一种是选取保存相对完整的几个点参观,比较受欢迎的是Chester Roman Fort和Housestead
Fort,都是规模较大的驻军要塞,类似于中国长城上规模较大的烽火台吧,现在都在遗址地建起了相应的博物馆,除了看断壁残垣,也可以看一些历史展览和介绍。这两种玩法也可以结合起来,例如先到Chester,再徒步8英里到Housestead,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就放弃了徒步的计划
到chester并没有真的需要和司机确认,虽然比时刻表晚了10分钟左右,司机大喊一声Chester Roman
Site,车上大半乘客起身下车了。车站就在Chester遗址门口,如果自驾车也是在门口有个小停车场,进门是纪念品店兼售票处,我买门票的同时也挑了几张明信片。这一天不巧,这里的museum在关门维修,所以只门票只收了一半钱,我又出示了在美国的学生卡,又便宜了几毛钱,最后2.50镑钱。因为museum关门就只能看遗址本身,这里也没有audio
tour,好在遗址上都配有详细的文字、图片说明,例如哪个遗迹推测是做什么用的,是将军的办公室还是公共厕所
Chester比较引人注意的是座落在河边,河滨距离其它遗址地有一小段距离的是一个公共浴室。本来以为行程后半段到了Bath
spa才能观赏罗马人怎么洗澡,却在Hadrian
Wall就遇到了。浴室面积不小,看起来是有多个房间的,说明上写的是有冷水间、热水间、换衣间等
Chester遗址不大,逐个看一遍用不到1小时的时间,看bus时刻表下一班车还有半个多小时才来,就决定在这里解决中饭,正好纪念品店旁边就是cafe,满足了我的需求,我一直在那里磨蹭到bus快来的时间
再次乘坐AD122,上车给司机看rover的天票,就不用再付钱了,然后前往Housestead Roman
Fort遗迹。和Chester不一样,Housestead有个很大的停车场,远远就看到几辆大旅游车,有旅游团的,也有中学生秋游的。bus也停在停车场,从这里穿过纪念品店,还要穿越一个农场,有和成群的绵羊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这里绵羊不怕人,但如果你试图靠近,它们也会回避。Housestead遗迹是在小山丘之上,穿越农场的路也高低不平,还有阻拦绵羊用的木栅栏,有插销,要行人自己开门进入后再负责插好。到了遗迹近前,有个小屋子是museum,门票就在那里卖(也可以在停车场边的纪念品店买)。实际上,这里没有人查票,如果想逃票,尽可以绕过museum直接进遗址,进入遗址的通道是有个木门也有个岗亭,不过无人值守,游人自己开门进入。我很少做逃票的事,所以还是去买票,凭学生卡优惠几毛钱,是4.50镑,看了展览,就是本遗址出土的一些罗马人用的物件、雕花的石砖,等等,还有这个housestead
ruin是如何保存至今的,故事很有意思,大概是经历了多个私人地主后最终交归国家的National Trust
从museum出来就进入遗址区,这里显然比Chester的面积要大,并且比Chester更完整,如果说Chester可能是下等军官的驻地,这个Housestead则是大将军行营了。考古的结果也发现了可能属于某位罗马上将军的办公室、卧室,以及容纳量很大的兵营,即使公共厕所、浴室,都有很大面积。和Chester一样,这里的遗址大部分地点也都有详细的文字配图片说明,audio
tour就不一定需要了(是额外付钱的)。另外,Housestead由于占据山丘高地,也可以俯瞰附近的田园风光,远处的公路和湖泊也尽收眼底,在曾经烽火硝烟的军事要塞,看着今天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田园美景,从这对比中,游客们或许能悟出一些历史的道理
这个据推测是公共厕所
长长的wall伸向远方
由于停车场、车站到遗址要走一段距离,Housestead遗址本身也不小,就用了比Chester多一倍的时间参观,当回到AD122车站的时候,看了一下bus时刻表,其实bus的班次还允许我再多停留一个地方,例如Housestead到Carlisle路上还有几个比较小规模的Roman
site已经罗马军事博物馆等,但如果那样,我就只能天黑以后才能到Carlisle,想到接下来两天在湖区的路程也很紧张,就想早点歇息吧,于是搭上下一班bus就没有在路上下车,直接前往carlisle了
这里要注意一下,由于两个方向的bus是用同一个车站,上车的时候一定要看好目的地,去Newcaslte/Hexham还是Carlisle,不要坐反方向了,我还专门问了司机,才知道Carlisle不叫“卡利索”,而是更有英国传统韵味的“考尔勒嫂”,9叔后来告诉我是Carl和isle两个部分拼接
最后推荐一下Carlisle住宿,是在试了几次travelodge都被decline以后到订的county
hotel,40多镑钱包早餐,原以为也是B&B或者guest
house一类,却发现真的是hotel。而且位置很好,就在火车站站前主街上(AD122
bus终点站也在火车站前)。也许因为是最便宜的房型,房间实际是复式顶层上的斜屋顶隔出的空间,直接后果就是如我这样中等身材的人经常被撞头。除了这个毛病,其它方面都没有明显缺陷,卫生也很整洁,再说到英国这样高消费水平的旅游国家,这样的价格住carlisle这种中型城市中心,也就该满足了
这个hotel有自己的网站 /
1,哈德良长城的官方网站 &http://www.hadrians-wall.org/
&,访客信息可以在此网站查询
2,AD122 2011年的pdf版时刻表见
http://www.northumberlandnationalpark.org.uk/hadrianswallbustimetable2011.pdf
3,Newcastle的AD122 bus站:
Central火车站大门出门右拐,不用过马路,走200米左右,就是AD122车站,有站牌,和其它路线的站牌挂在一起,每天只有一班在9:30am由此站开出,提前10分钟左右车会在车站等着,看到车就看到车站了。如果miss或者赶不上9点半的车,可以自行火车或者其它路线bus到Hexham,每天多班AD122是从Hexham开出到Carlisle方向
4,请事先上网查AD122时刻表用来安排行程,但是bus不是严格按照时刻表停站,当然时刻表上有的肯定会停的,时刻表上没有但是乘客有要求,也会随时停一下,所以下车时候注意和司机确认一下是否是自己要下的站,另外等车的时候如果到点了车没来,也不要着急,多等10几分钟是很正常的
5,在Housestead,由于两个方向的bus是用同一个车站,上车的时候一定要看好目的地,去Newcaslte/Hexham还是Carlisle,不要坐反方向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地方公务员考试
1.选择试题2.注册/登陆3.开始答题4.提交试卷5.查看成绩6.答案解析
您的位置:&& && && && 试卷题库内容
试题来源:
二、给定资料
1.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了将中国湖南良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联合申报的&中国丹霞地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当表决通过的槌声落下之时,来自中国六个省的中国代表团成员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欢呼声,他们激动地相互拥抱并落下了热泪。
& &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增加到40项,其中文化遗产28项,自然遗产8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
& &丹霞地貌申遗获得成功后,江西省一位代表向记者表示,&我们第一位的任务是加强对自然遗产的保护。我们之所以申报世界遗产,一方面是要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是,更重要的是保护好自然遗产。我们一定要始终将保护自然遗产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对得起各方的支持。&
&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并发布了加强遗产保护的通知。
& &2.&中国丹霞&地貌申遗成功之后,专家组&晒出&了一张账单:涵括申遗本身、设施建设,以及景区综合治理在内的各项费用达十几亿元。广东丹霞山光为对环境整治就贷款1.2亿,湖南良山花费的成本为六处第一。其中年财政收入不过2亿元的湖南崀山所在地新宁县为&申遗&共投人4亿多元,银行贷款1.55亿元。
& &湖南建设厅副主任王晓良透露,&把一条省级公路的17公里迁出景区就动用了几个亿&。&申遗&资金来自地方财政、省级财政和国家财政,但&有国家拨款的2000万&。当地一名管理处人员坦言,&幸亏申遗成功,不然欠下的债恐怕我们这辈子都还不完&。
& &一石激起千层浪,而此种一掷千金的&壮举&早巳屡见不鲜。各地政府在申遗上的花费可谓不遗余力:广东开平碉楼为&申遗&花费1.36亿元,河南安阳殷墟投入2.3亿元,山西五台山单是景区整治和搬迁就开支8亿元&&在国家项目资金、地方财政拨款、银行贷款等的包装下,申遗项目都成了&重金打造&。据建设部的统计,目前中国有包括杭州西湖在内的35个项目正式备选申遗。1999年至2004年,我国提交&申遗&申请的城市数量翻了3倍多,据公开资料统计,目前列入预备申请的项目(含多个&跨省区捆绑&)算下来列入预备清单的景观、古迹可达100个。由于每国每年只能分别提交1个自然或文化遗产的名单,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官员郭旃就表示,&中国申遗大队已排到下世纪的门槛。&
& &我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已拥有40处世界遗产,位列世界第三。而每个项目单是前期的规划编制、研讨论证、国际咨询、公共活动等动辄就要花费成百上千万元。
& &相对于官方的热情和巨大投入,公众对日益升温的&申遗热&却褒贬不一。
& &许多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申遗&本身是件好事,如果优质遗产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提高知名度并提升大家对其的了解和保护意识,那么皆大欢喜。然而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对&申遗&初衷和由此引发的景区门票涨价提出质疑。
& &北京市民李金刚说:&普通百姓没有渠道表达看法意见,对&申遗&的目的和作用也不甚明确;另外,几乎所有项目都没有向公众公布,费用不透明都不知道纳税人的钱花在哪儿了。&
& &粗略统计一下近年来身陷&涨价门&的景区,就不难发现公众的担忧并非没有原因。例如:申遗成功后的石林,门票从先前的140元调整到175元,黄山旺季门票由200元上调为230元,一些著名景点的门票价格都在&申遗&成功后一路上扬。
& &乡土建筑保护专家、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些&申遗&之所以&变味&,源于有的申请者动机不纯,对遗产的价值、性质、功能和传承性缺乏认识,单从局部利益出发,导致遗产的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严重损害其价值。
& &3.为维护世界遗产&权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严格保护、合理利用&放在首位,同时建立了监测机制,&世遗&一旦受到某种严重威胁,可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甚至除名。
& &上世纪末,湖南武陵源风景区&申遗&成功后,短短几年间景区内冒出宾馆、饭店、棚点等违规建筑达30余万平方米。被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黄牌&警告后,景区为&摘牌&将这些建筑物全部拆除,花费高达10亿元人民币,比已获得的经济收益高出数倍。敦煌莫高窟&申遗&成功后,游客数量猛增,由此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和文物见光过度,许多壁画出现变色剥落现象。申遗成功的短短几十年间,莫高窟遭受的人为损坏超过了过去千余年的自然侵蚀。
& &尽管有严惩措施,但一些&世遗&项目的现状仍然不容客观。一些地方在商业利益和不良政绩观的驱动下背离了保护遗产、传承后世的初衷,在经济利益诱惑下演变成&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遗产蜕变为&产出效益&。
& &这似乎成为&申遗&成功后的普遍现象:一旦某地的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其品牌效应便迅速放大,成为旅游业的&金字招牌&。&申遗&的意义,很大程度上被放大为对GDP的贡献率,并被遗产所在地政府津津乐道,而进行有效的遗产保护却被抛在脑后。
& &以1997年&申遗&成功的山西&平遥古城&为例,门票收入从&申遗&成功当年的125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75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从1997年的1250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6.7亿元,旅游收入占当地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不到1%增长到2008年的13.91%。
& &而在1997年当选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南丽江古城,申遗成功后游客数量连续多年年均增长10%以上。2009年旅游业收入88.66亿元,同比增长27.49%。旅游业对当地GDP的贡献率常年保持在50%以上。
& &然而,并不是每一种成功都可以复制,贵州省荔波县成功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但该县因申遗而欠下2亿多元的债务。
& &4.相对于&申遗&期间巨大开支,&申遗&之后保护费用稀缺已成普遍现象。从北京五大&世遗&曾高达32亿元的修缮资金缺口,再到兵马俑博物馆年均仅几百万元维护费用,众多&世遗&的&待遇&一落千丈。
& &据介绍,虽然一些热门景区游人如织,门票收入可观,但落实到保护上的资金极为有限。除去上缴政府、财政、旅游公司和维持人员开支的资金,平均用到遗址资源保护上的资金连门票收入的10%都不能保证。据统计,云南石林风景名胜区2006年至2008年3年间门票收人9亿多元,而用于景区日常维护的经费占门票收入不到10%。
& &与此同时,一些遗产项目申办后急于扩容,有的甚至搞破坏性开发,被限令整改后拆除成本又占了一部分维护费用。仅张家界和石林用于整顿景区秩序、拆迁违规建筑的费用就高达数亿元。
& &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秘书长丹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遗址保护费用稀缺现象比较严重,项目账面上的保护费用许多实际也用于他处。资金配备体制不健全、层层盘剥分流、商业盈利意识大于保护意识是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
& &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教授指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复制和不可替代性。但在不良政绩观的驱动下,会出现&重申请轻保护&的现象,靠大搞旅游开发来换取经济利益。有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即便申遗成功,一些世遗终将难逃被毁命运。
& &5.作为欧洲自然文化遗产大国之一的英国,在&申遗&上就表现得比较&保守&。英国和中国同期开始&申遗&,但至今只积累了28处&世界遗产&(包括1处跨国&世遗&)。1990年起,几乎每个国家都对&申遗&热情高涨,让&世遗&数量从1990年的335个跃升至今天的近900个,英国不少&世遗&称号也在此时期获得。
& &2008年,响应民众需求,英国政府对以往&申遗&政策进行公开质询,并通过报告公布了平均&申遗&费用&&&申遗&花费约40万英镑,年维护费用约15万英镑;此外,报告还认为&世遗&在推动当地旅游和经济复苏方面的作用被夸大。曾积极主张将教堂改为社区健身中心、时任英国文化部(DCMS)大臣的伯纳姆还表示,拥有27个(2008年)&世界遗产&的英国人是幸运的,但现在我们也要来想想,是否应该将申请缓一缓。
& &在对文化遗产的管理上,横跨英格兰、涉及12个地方政府的哈德良长城管理堪称榜样。1996年,遗迹的所有产权人成立管理委员会,每半年开会商讨落实管理,监督和统一的工作则依然交给由文化部委托的英格兰遗产组织负责。由于责权相对明晰、有统一监管机构&看门&,延绵数百里的哈德良长城即使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也得以坚守&不破坏遗址&的原则,甚至有必要时停止向游人开放部分保护区。
& &英国国内有各种长期致力于自然景区和历史遗迹保护的机构,他们一方面就依靠多渠道资金维持运营,另一方面不时为各种遗迹提供资金(不仅是&申遗&项目)。如长期与文化部合作的Historic Scotland,则通过发行彩票、收取会员费和遗址门票,以及从事农业经营等与遗产物境有关的经济活动中筹得常规资金。在对&世遗&项目的后期保护上,英国国内的大型慈善机构和基金会往往更愿意出钱。
& &6.7月9日,在镇江市&如意江南&楼盘的工地上,建筑工人正在深达数米的巨大土坑中浇筑桩基,工程车不时疾驶而过,扬起一阵尘土。这个_T地在数月前还是一片考古现场,镇江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在对该区域的抢救性发掘中,先后发现了宋元粮仓仓基、元代石拱桥等遗址。
& &&在1794公里长的大运河上,还没有发现过像镇江宋元时期的这种粮仓仓基遗址。&参与考古的南京博物院考古所所长林留根介绍,&这些粮仓很可能就是转般仓和大军仓遗迹,时问跨越宋、元、明、清四个朝代。&
& &然而,位于&如意江南&项目工地上的11座宋元粮仓仓基遗址随着身份的逐渐显赫,探明面积的不断增加,加速走向毁坏。
& &7月10日,镇江市城投集团关于宋元粮仓遗址的保护方案,在经过三轮修改完善后,再次摆在省市文物部门专家面前。林留根也参加了这个方案的讨论,他认为:&建设方目前的方案只是在走形式。不像是&保护&,更像是把这些遗址的一部分变成小区景观。&据林留根介绍,专家组并没有同意这个保护规划,而要求进一步修改并报国家文物局同意。
& &&如意江南&的规划方案上也提出,要对古运河的历史进行整理挖掘,在运河由北向南依次设置京口驿码头、京口驿博物馆等内容,充分运用历史元素来表现古运河的人文文化。林留根对此批评说:&像宋元粮仓这样的历史文化遗迹被毁弃殆尽,反而去造一些仿古的东西,这到底是在保护还是在糟蹋历史文化遗产?&
& &日是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提出了&文化遗产在我身边&、&非遗保护,人人参与&等主题口号。然而近年来,在各地城市化、工业化的浪潮中,在大拆大建的滚滚烟尘中,许多古老的文化遗存遭到破坏。近期,就有云南大理龙首关、广州西湖路骑楼、江苏镇江宋元粮仓等被拆毁的消息传来。以致有学者惊呼:我们身边的一些文化遗产,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 &7.对于家住西安的张女士来说,早些年,家里如果来了客人,晚上带着上哪里去逛逛,曾是一个困扰她的问题,但随着位于西安市地标大雁塔北侧的大雁塔北广场在2003年落成开放,这已不再成为一个问题了。
& &&北广场不仅修得非常漂亮,每天有两次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表演,而且,最关键的是,免费!&张女士说。
& &以这座广场为核心,由西安曲江新区主导开发的大慈恩寺遗址公园、陕西民俗大观园、大唐不夜城、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等一系列城市公共文化景区渐次排开,这片以历史文化为主打特色的城市公共区域,正成为西安城的一张新名片。
& &数字显示,在曲江景区,游客量由2003年的360万人次,增长至2009年的2400万人次,几乎是西安市区人口的8倍,增幅超过600%。
& &西安市则把这种方式总结为&西安曲江模式&,他们认为,通过&西安曲江模式&,西安实现了文物保护、文化产业和城市发展共赢。
& &西安的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尤其大遗址数量多、面积大,仅周秦汉唐四大遗址总面积就达到108平方公里,遗址保护和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文物保护经费缺口大,文化建设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 &&除了明显的遗址保护区,如汉长安城、秦始皇陵等遗址不能动之外,经常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建一个工厂时,挖出来一个墓葬群,也不能动了。&段先念说。
& &一个例子是,位于西安城偏西的大唐西市,原本规划的是商住开发项目,但施工过程中却挖出了唐长安西市遗址,不得不改变项目属性为文化产业开发,建起遗址博物馆等,原定的商住用地缩小了三分之二。
& &8.&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难的不是艺不外传,而是没有人愿意学习。&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靳宗伟说。
&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一些遗产却面临着生存土壤消失、后继乏人的窘境。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呼吁,应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30年的长期规划,以抢救性保护濒危项目。
& &&非物质文化遗产离我们并不远,它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戏剧、风俗民俗、传统手工技艺、地方民歌等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刘魁立说。
& &千年贺兰石刻工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可是近年来,随着机器制贺兰石刻品的大量出现,传统手工石刻行业日渐不景气。
& &&一方面行业不景气,另一方面,该技艺出师需要5~10年,很少有人愿意从师学艺,贺兰石刻自然传承越来越困难。同时宁夏现有的贺兰石刻艺人多已年老,因此难觅申报人。文化部门曾经考虑采取政府出钱补助的方式鼓励学艺,然而各地目前普遍保护资金困难,且持续一二十年补助,如何保障传承效果也是一个难题。&靳宗伟说。
& &与贺兰石刻不同,一些收入不错的技艺也正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独门绝技,依靠它我一年能收入四五万元,免费招徒,却无人愿意学习。&宁夏隆德县沙塘镇和平村一组的篆刻艺人张哲生说。
& &&保存或修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生存环境,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说。他认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如何评估、如何保护,各地还缺少全盘考虑的整体思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涉及传承人挑选和培养的问题,所以必须要有二三十年的远景规划,才能对艺术形式的整体传承形成保护。
& &9.201O年8月下旬,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6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3.5%的人表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12.6%的人&非常了解&。还有25.4%的人表示不太了解。而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是什么&的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参与不够&排名第一(72.0%),排在第二位的是&地方重申报、轻保护&(69.8%),&缺乏立法保护&排第三(69.3%)。接下来还有:商业化严重(63.4%);传承人缺代(51.5%).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冲击(48.1%);宣传力度不够(46.0%);缺乏专家参与,保护无序(39.2%);资金匮乏(38.5%)等。
& &本次调查显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的原因,85.5%的人首选&公众保护意识不强&;74.7%的人认为是政府保护力度不够;55.7%的人表示经济是重心,没人关心文化遗产;46.6%的人认为是年轻人没兴趣;34.1%的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市场。
& &74.2%的人建议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66.8%的人赞成在中小学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课程;65.2%的人认为应该鼓励民众积极参与保护行动;64.5%的人赞成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61.6%的人支持将非遗保护纳入地方政府工作规划和财政预算。
& &同时,74.6%的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主要在&政府&,12.5%的人认为&个人&应负主要责任,9.1%的人选择&公益组织&,2.4%的人选择&学校&。
& &1O.2010年,福建省在全面对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的基础上,分级、分类、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措施,挖掘、展示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 &福建省文化厅厅长宋闽旺说,福建省2009年对17个门类90303个项目进行了调查,形成5742万字的调查记录、700多幅照片、700小时录音和854小时录像等,截至2009年底全省乡镇以上单位已基本完成资料汇编,初步摸清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 &据了解,此次普查中福建普查人员共走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老艺人7万余人,其中许多老艺人年龄都已偏大,而且往往许多技艺是后继无人,处于濒危状态。为此,福建对重要项目的传承人不仅登记其年龄、职业、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及健康状况,还进行拍照存档。在此次普查工作中,福建还推出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如民间文学方面的漳州灯谜,民间手工技艺方面的竹器制作、手工铁编,传统体育与竞技方面的少林太祖传统拳法等。
& &陈哲说,福建还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补贴制度,加强对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同时建立传承经费保障机制,鼓励传承人开展传习、传承活动,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特别注重保护那些面临&人亡艺绝&项目的高龄、病危传承人。
& &11.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通知指出:
&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华文化,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坚持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坚持依法和科学保护,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面加强。到2010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三、申论要求 针对我国目前兴起的&申遗热&,简要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①准确全面,简明扼要;
&②条理清楚,表达鲜明,不超过300字。正确答案:
[答案提示] 我国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一方面,&申遗热&的出现说明人们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伴随着申遗热而出现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注意。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申遗成功后巨大的经济利益,不顾当地经济状况,举债申遗。在申遗成功后,又采取&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开发,结果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些短视的、盲目的、狭隘的政绩观、利益观,使遗产陷入重开发、轻保护的恶性循环中。无论是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还是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其蕴藏的美学、科研等价值,都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因此,申遗的过程中,要将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首要目标,不能抛弃&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传后代&的责任。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做了该试卷的考友还做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德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