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指数增长棱台体积公式推导如何推导的? P(t)...

实际增长率 【范文十篇】
实际增长率
范文一: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增长率(油菜籽)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解决有关增长率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对增长率的理解;
2.分析有关增长率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并根据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 某村去年种植的油菜籽亩产量达160千克,含油率为40%.今年改种新选育的油菜籽后,亩产量提高了20千克,含油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
(1)今年与去年相比,这个村的油菜种植面积减少了44亩,o而村榨油厂用本村所产油菜籽的产油量提高20%,今年油菜植种面积是多少亩?
(2)油菜种植成本为210元/亩,菜油收购价为6元/千克,请比较这个村去、o今两年油菜种植成本与将菜油全部售出所获收入.
分析:首先让学生明确“含油率”、“10个百分点”、“产油量”等词的含义,分析问题中的基本等量关系.
问题1:你能找到探究中的等量关系吗?
等量关系:产油量=
×含油率×种植面积.
问题2:今年与去年相比,这个村油菜种植面积减少了44亩,而村榨油厂用本村所产油菜籽的产油量提高20%,今年油菜籽种植面积是多少亩?
设今年种植的油菜x亩,则可以列式表示去、今年两年的产油量(单位:千克). 去年产油量=
今年产油量=
. 今年比去年产油量提高20%,列出方程得:
问题3:油菜种植成本为210元/亩,油菜收购价为6元/千克,请比较这个村去今两年
油菜种植成本与将油菜全部售出所获收入.去年油菜种植成本为
售油收入为
售油收入与油菜种植成本的差为:
今年油菜种植成本为
售油收入为
售油收入与油菜种植成本的差为:
所以两年相比,今年的油菜种植成本
,售油收入
1. 某花生种植基地原有花生品种的每公顷产量为3000千克,出油率为55%.改用新品种之后,每公顷收获的花生可加工得到花生油2310千克.已知新品种花生的产量和出油率都比原来品种有所增加,其中出油率增长了5.6个百分点, 那么每公顷产量的增长率是多少?若出油率的增长率是12%,那么每公顷产量的增长率是多少?
2. 某农户原来种植的花生亩产量为200kg,该花生的出油率为50%,现种植的新品种花生亩产量可加工成花生油132 kg,已知新品种花生的产量和出油率都比原来品种有所增加,其中花生出油率的增长率是亩产量增长率的1/2,求新品种花生亩产量的增长率?设亩产量增长率为x,请列出方程,不需解方程。
3. 一个城市现有人口42万,预计一年后城镇人口增加0.8%,农村人口增加1.1%,这样全市人口将增加1%,求这个城市的现有城镇人口数和农村人口数。
4. 某城市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为126亿元,比2003年降低了10%,由于加大了改革力度,
预计2004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将比2003年增加10%,如果预计准确,2004年的工农业总产值能达到2002年的水平吗?
5. 某商店积压了100件某种商品,为使得这批商品尽快脱手,该商店采取了如下的销售方案,将价格提高到原来的2.5倍,再做3此降价处理,第一次降价30%,第二次又降价30%,
1) 第三次降价后的价格占原价的百分比是多少?
2) 该商品按新销售方案销售,相比原价全部销售,哪种方案更盈利?
6. 一年期定期储蓄年利率为2.25%,所得利息交纳20%的利息税,已知某储户的一笔一年期定期储蓄到期纳税后得到利息450元,问该储户存入多少本金?
7. 为了准备小颖6年后上大学的学费15000元,她的父母现在就参加了教育储蓄,下面有两种储蓄方式:
(1)先存一个3年期的,3年后将本息和自动转存一个3年期;
(2)直接存一个6年期的,你认为哪种储蓄方式开始存入的本金比较少?
(利息=本金×期数×利率
本息和=本金+本金×期数×利率)
范文二:金融自由化理论对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摘要:金融自由化理论认为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较高的实际利率有助于提高一国的经济增长水平。通过对我国1986年至今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认为经济增长与前一期的利率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在我国用利率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的看法值得商榷。
关键词:金融自由化,实际利率,经济增长
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一直存在着著名的帕特里克难题,也就是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还是相反。对此问题西方经济学家的意见一直是不统一的,熊彼特强调一国金融部门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意义,与此相反,罗宾逊则认为经济增长是金融发展的根源,金融发展只是作为前者的附属物而出现。进入20世纪60、70年代后,戈德史密斯、麦金农、爱德华.肖等人提出了“金融自由化”理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的滞后,低利率的信贷配给制严重地扭曲了资金的配置,而长期的负实际利率也打击了居民储蓄的积极性,进一步使得资本积累缓慢。“金融抑制”的存在严重地阻碍了经济发展,而其主要表现就是长期的负的实际利率。所以,他们建议这些国家逐步采取措施推行以利率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金融自由化”。此后,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倡导下,该理论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智利、阿根廷、韩国、台湾、马来西亚等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是,金融自由化在许多国家也给人们留下了痛苦的回忆,如1997年在亚洲爆发的金融危机,都给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消极作用。因此,许多人又开始怀疑金融自由化对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
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目前我们已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已起到基础作用,计划经济的色彩逐步从各领域中淡出。但是我们在金融体质改革方面的步伐相对还是滞后的,这不仅是因为金融体制改革的复杂性,更是由于金融体制改革牵扯国民经济的稳定,事关重大,所以其步骤措施必须格外谨慎。然而,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已加入了WTO,金融业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势在必行。逐步放松对金融的管制,实现金融自由化,是我们选择的必然方向。这不仅是我国内部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外在国际经济环境的要求。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中国改革开放拨乱反正之后至今的实际利率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寻求其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为金融自由化理论在我国寻找实证基础。
一、模型的建立:
1、理论部分:
麦金农认为,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政府通过压低实际利率,进行信贷配给;对银行存款实行高昂的准备金,高估本国货币对外币的汇率,以及压低国内生产的初级产品价格和劳动力价格,限制储蓄者和投资者的金融交易等手段,造成金融机构的高单位成本和低利率,市场过度的贷款需求以及大量的游离于组织化金融部门之外的地下资金市场,降低了实际经济增长率,缩小了金融体系相对于非金融体系的规模。这些手段的使用,导致了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病态和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因此,他们提出了以利率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金融自由化,以期消除“金融抑制”,促进经济发展。
金融自由化即一个国家的金融部门运行主要由政府管制转变为市场力量决定。从其具体内容上来看,可包括许多,如对利率管制的放松;对直接信贷的取消;对储备金率的降低;资本流动的自由进出;汇率自由决定;金融部门的进入自由化;金融业务的自由选择等等。然而,金融自由化最根本、最本质的目标是建立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减少政府直接管制的金融运行机制。市场经济最典型的资源分配机制是价格机制。金融市场中的价格是利率,所以,放松政府对利率的管制,以市场力量形成公平、客观、能够反映资金稀缺程度的均衡利率的
利率自由化必然成为金融自由化的核心问题。根据麦金农的观点,正的实际利率能够改善在金融压抑下被扭曲的资金配置,有利于资本的积累,所以,可以促进一国经济的发展。而此后,一些经济学家的实证研究也证实在一些经济体中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2、国内外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
(1)国外的情况:
兰依和萨拉格鲁,1983年对21个发展中国家,年期间的数据进行研究,得出实际金融增长与实际GDP的增长率呈正相关,即实际利率为正的国家,其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高于那些实际利率为负值的国家,而实际利率为强负的国家,它们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最低。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经济学家马克斯韦尔.弗莱,1988年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复制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跨国数据,并把台湾加入其中(包括22个国家和地区)。其研究结果也证明了以上结论,得出下列方程式:
DYY=3.988 + 2.221RR
(RsqAdj=0.414)
其中:DYY代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RR代表实际储蓄利率。
模型显示,t值为3.456,表明实际储蓄利率与实际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强正相关关系。
1989年,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艾伦,盖尔博对34个欠发达国家年的金融数据进行分析,其所涉及的范围更广,时间跨度更长。他得出相似的结论。
DYY=C + 0.197 RR— 0.018 SHIFT
(RsqAdj=0.414)
其中:DYY代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RR为实际利率水平,SHIFT为虚拟变量(该变量的值在年期间为0,在年期间为1)。
从模型分析可知:t=5.16,实际利率与实际经济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非常明显,实际利率每上升1%,实际经济增长率将上升约0.2%,这充分说明较高的实际利率水平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更明显。
(2)国内的情况:
国内许多学者在1994年以后,对利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都进行过研究和探讨,在实证研究方面所得的结论各不相同。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宾国强(1999年)的实证分析,对我国年的各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最终得出:
Ggdp = 0.819 RR(-1) + 12.212 M2GDP
回归结果t检验相当显著,而且自变量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表明我国的实际利率水平与经济增长率之间亦呈现强正相关关系。其中,M2GDP为金融深化指标。
3、计量模型的建立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仍然严重,银行机构的结构不合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仍不畅通,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率弹性较小,所以利率机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一个较长的时滞。考虑到我国具体情况,引入时间变量,模型中同时存在当期和前一期的实际利率。这样也可对当期和前一期的实际利率对实际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程度进行比较。DYYt为t期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RRt为t期一年期的实际储蓄利率,RRt-1为t-1期一年期实际储蓄利率。计量模型为:
DYYt = C + a1 RRt + a2 RRt-1
二、回归分析
我国的利率体制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包括建国初期及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第二个阶段指1958年至1978年的“大跃进”和“文革”时期;第三阶段是年的改革开放之后的拨乱反正时期;第四个阶段是自1986年后至今,利率体制中市场化因素不断增多,利率随经济周期上下波动,与宏观经济有了较强的相关性。我们选取第四个阶段的数据为研究对象。
DYYt=8.79 - 0.12RRt + 0.54RRt-1
(10.35) (-0.58)
R-square=0.27
以上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当期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RRt的t值只有-0.57与0无异。而前一期的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t等于2.6。这也显示在我国利率作用确实存在一定的时滞性。本年度实际利率上升1%,会引起下一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提高0.5个百分点。表明在我国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确实存在正相关关系。
R=0.27,说明利率仅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之一,用利率或金融增长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的看法,还不能令人满意。这同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也较为符合。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特别是在金融领域,虽然正在向金融自由化方向迈进,利率自由化也取得了初步发展,但微观经济主体的市场经济地位尚未完全取得,使利率缺乏杠杆作用,利率传导机制不够完善。所以在我国目前利率机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还未达到象发达国家或其他市场经济体制国家那样的程度。这也是我国目前为什么财政政策效果明显强于货币政策效果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宾国强.实际利率、金融深化与中国的经济增长[J].经济科学,1999,(3).
[2]徐沛.金融发展理论的演进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反思[J].金融论坛,2002,(7).
[3]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 .上海三联书店,1988.
[4]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范文三:财务报告与分析FINANCEREPORTANDANALYSIS
相关因素变化下可持续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对比分析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率=股东权益增长率,从而销售收入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又因为不发行新股(即股权资金的来源是留存收益),则有:
销售收入增长率=股东权益的增长率
=期末股东权益-期初股东权益
=留存收益增加销售收入×销售净利率×留存收益率=
×销售净利率×留存收益率×期末资产==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留存收益率×期末资产期初股东权益乘数(1)
因为不发行新股且销售净利率和留存收益率不变,所以上述留存收益的增加应为稳定来源的留存收益,此时的销售收入增长
(二)实际增长率指当影响可持续增长率的上述4个比率(P、A、T、R)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数值发生变化,或者发行新股而获得的一种增长率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相关因素发生变化后可能得到的增长率有两个,一个是实际增长率,另一个是新的可持续增长率,即指当相关因素发生变化后如果保持在变化后水平不变,企业将能够获得的新的可持续增长水平。正确理解这两个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企业增长的作用,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二、相关因素变动后两种增长率模型构建与比较
率即为可持续销售增长率。
为了进一步考察可持续增长与期末资本结构的关系,根据(1)式可得:
留存收益的增加(2)
将上式中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期末股东权益得:(可持续)销售收入增长率
=留存收益增加/期末股东权益×留存收益率=
1-×留存收益率净利×销售收入×期末资产×留存收益率=1-×××留存收益率==P0×A0×T0×R0(3)0000
若相关因素发生变化并保持在变化后水平不变,则仍然满足可持续增长=
可持续增长的条件,可以得到一个新的可持续增长率,模型推导过程同上,容易得到:
)×A()×T()×R()01+g101+g201+g301+g4
SGR1=P(
(1+g1)(1+g2)(1+g3)(1+g4)=P0×A0×T0×R0×(4)
(三)实际增长率模型构建现从资金来源角度构建当相关因素均发生变化时,其资金能够支持的实际增长率的模型:新增股票资金=S1×P()R()01+g101+g4新增股票资金=E0×F
期末股东权益=E0+S1×P()R()+E0×F01+g101+g4=E()+S1×P()×R()01+F01+g101+g4
(一)模型符号定义为便于比较,将分别构建相关变量发生
其中,模型构建中使用的变化后可持续增长模型和实际增长模型。
符号分别为:
E0———期初股东权益;E1———期末股东权益;S0———基期销售收入;S1———(相关变量变动后支撑的)实际销售收入;P0———基期销售净利率;P1———变化后销售净利率;—基期资产周转率;A1———变化后资产周转率;A0——
T0———基期期末权益乘数;T1———变化后期末权益乘数;—基期留存收益率;R1———变化后留存收益率;R0——
g1———销售净利率变动率;g2———资产周转率变动率;g3———权益乘数变动率;g4———留存收益率变动率;F———新股资金占期初股东权益比率;SGR0———相关因素变动前的可持续增长率;SGR1———相关因素变动后的可持续增长率。
(二)可持续增长率模型构建根据可持续增长率的概念和假设条件可知,因为资产周转率不变,所以销售收入增长率=资产增长率;又因为融资结构(可用权益乘数表示)不变,所以资产增长
财务报告与分析FINANCEREPORTANDANALYSIS
权益乘数的变化对实际增长率的影响程度高于其对可持续增长率
=A()01+g2
的影响程度;销售净利率和留存收益率的变化对实际增长率的影
响程度与其对可持续增长率的影响程度相同。发行新股则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若新股的发行不能引起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的变化,则其不能提高财务可持续增长水平。
三、案例分析
(1+F)×(1+g2)×(1+g3)E0×T0×A0×
期初资产=E0×T0
00得到:实际增长率=S-1
(1+F)×(1+g2)×(1+g3)-1+P()×A()×T()×R()01+g101+g201+g301+g4
5)=(1+F)×(1+g2)×(1+g3)-1=+SGR1
(四)两种增长率对比分析比较上述模型得出如下结论:S1=
第一,若F=g1=g2=g3=g4=0,即可持续增长的各假定因素均不变,则目标年度实际增长=基期可持续增长(SGR0)。即在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不变且不发行新股的条件下,企业目标年度的销售收入将按照基期测算的可持续增长率增长。
第二,若F≠0,g1=g2=g3=g4=0,即发行新股,其他因素不变,则:
F目标的实际增长率=+SGR0(6)
目标年度可持续增长率=SGR0,即发行新股本身不会引起企业可持续增长率变化,但会支持企业获得更高的实际增长率。只有发行新股能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时,才会提高企业可持续增长水平。
第三,若g1≠0,F=g2=g3=g4=0,即销售净利率变化,其他因素不变,则有:
(1+g1)目标实际增长率=P0×A0×T0×R0×
=P×A×T×R(7)1000第四,若g2≠0,F=g1=g3=g4=0,即资产周转率变化,其他因素不变,则有:
×A×T×RP(8)目标实际增长率
即资产周转率的变化引起的目标实际增长率的变化要大于目标可持续增长率的变化。
第五,若g3≠0,F=g1=g2=g4=0,即权益乘数变化,其他因素不变,则有:
+P×A×T×R目标实际增长率=
=权益乘数变化后)目标可持续增长率(9)0000
即权益乘数的变化引起的目标年度实际增长率的变化要大于目标年度可持续增长率的变化。
第六,若g4≠0,F=g1=g2=g3=0,即留存收益率变化,其他因素不变,则有:
×A0×T0×R0×(1+g4)=P0×A0×T0×R4
目标实际增长率=P0
=(留存收益率变化后)目标可持续增长率(10)可见实际增长率不等于可持续增长率,重要的是影响增长率的相关财务变量各自对可持续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的(敏感性)差异。而且,实际增长率并不一定比可持续增长率高。如果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和留存收益率单个指标发生相同幅度的变化,其对财务可持续增长率的影响程度是相同的,但它们对实际增长率的影响不尽相同。其中资产周转率和
(一)案例说明假设ABC公司2007年的销售净利率为8%,总资产周转率为2.5,权益乘数为2,留存收益率为50%。ABC公司2008年拟改变一项经营效率或一项财务政策以提高企业增长率。
现有五个备选方案:一是将公司的资产周转率提高10%,其他的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不变,也不发行新股;二是将公司的权益乘数提高10%,其他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不变,也不发行新股;三是将公司销售净利率提高10%,其他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不变,也不发行新股;四是将公司留存收益率提高10%,其他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不变,也不发行新股;五是发行新股,发行额占公司期初股东权益的10%,其他的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不变。
(二)具体分析
根据本文构建的相关模型可以计算出2008
年各种方案的可持续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如表1所示:
变化前增长率方案一:提高资产周转率方案二:提高权益乘数方案四:提高留存收益率方案五:发行新股
41.03%28.21%另外,如果假设发行新股后,引起企业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均发生变化,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和留存收益率都提高10%,此后保持在变化后的数值不变,则根据模型(4)可得新的可持续增长率。
(1+10%)×2.5×(1+10%)×2×(1+10%)×0.5×(1+10%)SGR1=8%×=41.41%
根据模型(5)可得2008年的实际增长率
+41.41%=88.21%。以上分析表明:第一,影响可持续增长率的四个比率中的任意一个或几个发生变化都将引起可持续增长率变化,并且此时的实际增长率将超过变化前的可持续增长率。第二,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和留存收益率单个因素发生相同幅度的变化对可持续增长率的影响程度是相同的,但对实际增长率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提高资产周转率或提高权益乘数对实际增长率的影响要大于提高销售净利率或留存收益率对实际增长率的影响。第三,发行新股本身不会提高可持续增长率,但会引起实际增长率的提高,只有当发行新股的资金引起了企业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发生变化时才会引起可持续增长率的变化。
参考文献:[1](美)罗伯特·C·希金斯:《财务管理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立项课题《湖南农业上市公司融资机制创新研究———基于财务可持续增长模型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课题号0808027B)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向玉章)
范文四:23.2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八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增长率问题的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
(2)掌握列增长率问题的一元二次方程
【重点、难点】列一元二次方程
【预习导航】
(一)知识回顾
1、掌握有关图形问题的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
2、在一幅80㎝,宽50㎝的矩形风景画的四周镶一条相同的金色纸边,制成一幅矩形挂图,如果要使整个挂图面积为5400cm,求金色纸边的宽。 2
(二)自主学习,结合下列几个问题阅读教材P30
1、什么是增长率?
2、你能总结增长率问题的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吗?
(三)预习自测
某县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为7800元,计划到2012年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9100元,求人均年收入的增长率。
(四)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
设平均增长率为x,如果a为基础,b为增长后的数,增加为“+”,减少为“-”,经过2次变化后所列方程为
例1:我市某小区2010年绿化面积为2000平方米,计划2012年绿化面积要达到2880平方米,如果年增长率相同,求增长率。
解:设年增长率为x
依题意有:
解这个方程得:x1 x2
例2、某款手机连续两次降低,售价由原来的1185降到580元,求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
例3、某中学师生从2005年到2008年四年内共植树2005棵,已知该校2005年植树350棵,2006年植树500棵,如果2007年、2008年植树增长率相同,求该校2008年植树多少棵?
例4、我市某楼盘准备以每平方米5000元的均价对外销售,由于国务院有关房地产的新政策出台后,购房者持币观望,为加快资金周转,房地产开发商对价格两次下调后,决定以每平方米4050元的均价开盘销售。
(1)求每次下降的百分率。
(2)某人准备以开盘均价购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开发商还给予以下两种优惠方案
1打9.8折销售。○2不打折,送两年物业管理费,物业管理费每平方米每月1.5以供选择:○
元,请问哪种方案更优惠?
【归纳总结】
【反馈检测】
1、据某校环保小组调查,某区垃圾的年增长率为m,2009年产生的垃圾量为a吨,由此预测,该区2011年产生的垃圾量为
2、某商品的成本价为200元,出售价比成本价高出5成,由于销路不畅,连续两次打折,但仍可赚43元,若两次打折折扣相同,求每次打的是几折?
4、某农户种植花生,原来种植花生某产量为200千克,出油率为50%(即每千克花生可加工成花生油0.5千克),现在种植新品种后,每亩收获的花生可加工成花生油132千克,其中花1生出油率的增长率是亩产量增长率的,求新品种花生的亩产量的增长率。 2
名人名言: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范文五:浅谈金代北方人口的实际增长率
一、人口增长率的取决因素
人口增长率受几个方面因素影响:
1、人们的固有生殖观念。中国人历来有多子多福、传香火的观念,这种观念在古代是比较恒定的,也决定了人们的生殖欲望。
2、生活水平。既包括年收入水平,也包括当时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充足的年收入才能养活一定量的人口,而社会整体的生产水平、医疗水平等因素又决定人们的生活质量、抗病抗灾能力。
3、社会稳定因素。如果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瘟疫,战争,势必要造成人口增长率的下降,乃至负增长。
二、大定初期“天下户才三百余万”并非实际人口
金代有关人口数量记载,都是1161年及以后的。
第一个数据,是《金史.食货志》所说的“大定初,天下户才三百余万”。这个数字本身是很模糊的,而且根本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第二个数据就是1187年的4471万口。有人据这两个数据算出,金代中叶人口增长率高达2%以上。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
梁庚尧、刘浦江、吴松弟等学者指出,大定初年,金政府根本无法统计确切的人口数量。彼时,因为海陵王之乱,以及后来南宋的隆兴北伐,北方可谓乱成一团,山东、河北等地汉族起义军风起云涌,各地起义军纷纷扎寨,东北一带的契丹牧民也趁机反抗金朝,社会非常混乱。
这个时候金廷也只能统计到秩序相对安定地区的人口数量,很多地方难以涉足,特别是数量庞大的山寨人口。
同时,女真族的奴隶制度尚且存在,拥有很多汉人奴隶,这些人也无法纳入统计。而且,金国此时尚且没有把女真人的猛安谋克纳入户籍统计,首次对猛安谋克的全面统计是1183年。
所以,大定初的“天下户才三百余万”显然不是当时北方人口的真实情况。
三、大定年间在册人口的迅速增加
金世宗继位以后,随着各地起义军被镇压,山寨势力被消灭,流民复业,社会逐渐走向稳定。同时,金世宗推行改革,解放生产,女真族迅速走向封建化,在全国建立起完善的户籍制度。对汉人也实行轻徭役,每年只收一次税,税额也不高,比北宋时期每年的春秋两税减少一半还多。
1187年,金政府统计到4471万人口。但不能据此认为,大定时期人口增速非常快,因为根本无法得知1161年的确切人口数量。户口之所以增长到这么多,除了人口自然增长因素外,还有统计范围的扩大。随着改革的推行,社会变得稳定,统计范围也扩大到北方各个角落,包括义军的山寨、女真贵族的奴隶等。
同时,大定二十三年开始将猛安谋克人口纳入统计,这也是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金代中叶人口的实际增长率
吴松弟认为,大定年间人口增长率可能在1.2%左右,据此他算出大定初北方人口约500万户,3300万口。笔者认为,这个增长率也是偏高的。
参考开篇说的决定人口增长的几大因素来看,金代中叶的情形是这样的:汉族固有生殖观念基本没有变;生活水平虽然在不断提高,但原本北方人口的基数就比较大了,加之女真贵族的圈地、掠夺,人均资源并不充裕;社会总体稳定,没有大灾大难。
按《金史.食货志》记载,女真人在山西圈地导致很多山西人无田可耕,不得不迁徙到环境恶劣的阴山沿线:“以至小民无田可耕,徙居阴山之恶地”
综合考虑,金代中叶人口增速不可能比北宋中期快多少。1%都是很高的估计了。只是年这50年间,社会总体算稳定,人口必然有较大的增长,估计汉人的增长率在0.7%左右,猛安谋克增长率可能在1%以上。
明代的人口增速可以作为旁证:明初,天下也是轻徭役,社会稳定,北方人口密度比金代前期还要低很多,生殖观念也基本没有变,但大部分地区增长率也就是0.7%的水平,这还是北方人口稀少区的情况。山西、胶东,以及南方大部分地区则达不到这个水平。
至于大定以后的几组人口数据,虽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人口的增长,但受到统计范围的变化,亦不可直接用来计算金代人口增长率。
总之,金代中叶北方虽然有较大发展,但受制于各种因素,人口增长率不可能与北宋、明代相差太多。
四、金代初年的北方人口
1187年北方人口接近4500万,说明金代的人口起点就比较大。参考《金代猛安谋克人口状况分析》一文,扣除女真、渤海、契丹、奚人,估计1187年北方汉民在4100万左右,以0.8%的增速回溯到1161年,则有3330万左右、约555万户。
年间,女真族尚且保留奴隶制度,北方汉族的社会秩序受到破坏,很多人在圈地运动中丧失土地。加上海陵王之乱,估计北方人口增长率不会太高。以0.5%的年增速计算,1141年北方汉民约3016万、503万户。
粗略估计,北宋末年(1115年)北方人口有700万户、4200万人,加上燕云地区的80万户、 500万汉人,一共有4700万汉民。到1141年绍兴议和时,北方人口剩余3016万,损失了36%。
36%的人口损失虽然不小,但相比历史上其他时期,如东汉末年,十六国,唐末战争,此次的人口降幅并不算大。
五、 为什么金灭北宋,北方人口降幅不大呢?
因为金国灭宋战争非常迅速,虽然1141年才宋金议和,但其实1131年以后北方就没有什么战争了。
1128年以前,宋金战争集中在黄河以北,彼时河北虽然有战乱,但很多居民扎寨自保。比如1140年曹勋出使北方,在相州以北就看到不下50多座山寨,每寨不下3万人。而那些已经被金国控制的河北地区,自然是没什么战争的。所以河北的人口损失也并不大。而距离黄河比较远的燕云地区,大约在1125年以后就没什么战争了。
1129年金兵迅速南下,占领宋高宗行朝所在的扬州,后来又渡江捉拿宋高宗,1130年无功而返。此后,金国就基本控制了淮河以北的领土。
1131年以后,宋金战争基本维持在秦岭——淮河一线,对黄河以北已经没有影响,而金代北方人口大多集中在黄河以北。
实际上,当年随宋室南渡的北方人也大部分是河南、山东、陕西人,而黄河以北的居民南渡的不多。
金国在占领北方过程中,是“既要人也要地”,很多河南人被驱赶到黄河以北,甚至在入侵江南的过程中,不少南方人也被掳到北方。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4:“(金兵从开封北撤时)华人男女,驱而北者,无虑十余万”。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99:“男女北迁者以五百人为一队,虏以数十骑驱之”
《宣和录》:贼既不能下南京,乃自宁陵而上...至是,尽驱而北,舍屋焚烧殆尽。东至柳子(濉溪县南),西至西京,南至汉上,北至河朔,皆被其毒”
《紫薇集》卷4有诗云:“传闻许汝郊,平民尽俘虏”
《金史.太宗纪》:1128年,“迁洛阳、襄阳、颍昌、汝、郑、均、房、唐、邓、陈、蔡之民于河北”
1129年,金兵逼近扬州,扬州数十万居民来不及逃跑,“奔迸坠江而死者不啻大半,妇人无贵贱老幼悉被驱虏,不从者杀之”
同年,金兵渡江占领建康府,建康府城和平时期有17万人口,“凡驱而与俱者十之五”(叶梦得《建康集》)
可见,河南人口在北宋末年大幅下降,一部分是随宋室南渡了,还有一部分被驱逐到了黄河以北。剩余的人口,大约只占北宋末年的三成左右。
总体而言,金灭北宋过程中,北方人口下降的幅度不算大,扣除南下的约500万人(吴松弟估算),真正死于战争的,只占四分之一。按区域而言,陕西、河南、淮北人口降幅较大,而河东、河北、山东北部人口降幅较小。
范文六: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导学案
学习目标:掌握增长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增长率问题
重点:利用增长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难点:理清增长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一、课前预习:
1、某厂今年1月份的总产量为100吨,平均每月增长20%,则:
二月份总产量为
吨;三月份总产量为
吨。(填具体数字)
2、某厂今年1月份的总产量为500吨,设平均每月增长率是x ,则:
二月份总产量为
吨;三月份总产量为
吨。(填含有X的式子)
3、某种商品原价是100元,平均每次降价10%,则:第一次降价后的价格是________元;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是_______元。(填具体数字)
4、某种商品原价是100元,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则:第一次降价后的价格是________元;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是_______元。(填含有X的式子)
二、与同学合作探究、小显身手
5、(2010台州中考) 某种商品原价是100元,经过两次提价后的价格是120元,求平均每次提价的百分率。设平均每次提价的百分率为x,下列所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A、100(1+x)2=120
B、100(1-x)2=120
C、120(1+x)2=100
D、120(1-x)2=100
6、(2010兰州中考)上海世博会的某种纪念品原价是168元,连续两次降价x后售价为128元。下列所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A 、168(1+x)2=128
B、168(1-x)2=128
C、128(1+x)2=168
D、128(1-x)2=168
三、与同学交流,归纳:平均增长率(或平均减少率)问题:
原数(1 + 平均增长率)= (n为相距时间)
原数(1 -
平均减少率)=
四、自主学习,理解教材
课本P46探究2
探究2:两年前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5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6000元,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现在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32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3840元,哪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较大?
在该题中,若设甲种药品成本的平均下降率为x ,请填下表
nn问题1:请解出①,得x1x2
请解出②,得x1x2
自主学习,理解教材
课本P45探究1
探究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分析: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则第一轮传染后有
人患了流感,第二轮传染后有
人患了流感.
于是可列方程:
思考:如果按这样的传播速度,三轮传染后有多少人患了流感?
应用:1.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和小分支的总数是91,每个支干长出多少小分支?
四、当堂训练:
1.某旅游景点用于2007年绿化投资20万元,2009年用于绿化投资25万元,求这两年绿化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设这两年绿化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根据题意所列方程为(
A.20x2?25B.20(1?x)2?25C.20(1?x)?25D.20(1?x)?20(1?x)2?25
2.某农机厂四月份生产零件50万个,第二季度共生产零件182万个.设该厂五、六月份平均每月的增长率为x,那么x满足的方程是(
A.50(1?x)2?182
B.50?50(1?x)?50(1?x)2?182
C.50(1?2x)?182
D.50?50(1?x)?50(1?2x)?182
3.某种电脑病毒传播非常快,如果一台电脑被感染,经过两轮感染后就会有81台电脑被感染.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几台电脑?若病毒得不到有效控制,3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会不会超过700台?
4.目前,“低碳”已成为保护地球环境的热门话题.风能是一种清洁能源,近几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迅速增长.图11是我国2003年-2009年部分年份的内力发电装机容量统计图(单位:万千瓦),观察统计图解答下列问题.
(1)2007年,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已达
万千瓦;从2003年到2009年,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平均每年增长
万千瓦; (2)求这两年装机容量的年平均增长率;
(参考数据:
2.24,......
1.123.74)
(3)按(2)的增长率,请你预测2010年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结果保留到0.1万千瓦)
范文七:中国艺术品市场十年实际增长率达387%
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总体的规模是1694个亿,年增长率41%,艺术品市场的交易规模全球占比是23%,仅次于美国,成为了全球第二大艺术品交易市场。2011年的春天,这个市场的成交规模已经达到了将近430亿。
2010年,按照全球艺术品市场总额来排名、排序的艺术家榜单上,中国的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是名列全球前十的,尤其是齐白石,去年排在全球第二位。而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整体数量是全球第一,大概占到41%左右,美国排列第二,大概31%左右。
在艺术品单价上,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共有22件作品单价突破了亿元大关,这些艺术品涉及书画、瓷器、玉器、家具、珠宝、古琴等品种,中国艺术品进入到一个亿元的时代。
2010年,中国高端艺术品的拍卖成交数量达到100万美元以上的数量值是有很强的增长,大概达到五倍,增长率490%,这在全球近50年的记录里面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根据国际研究机构的报告,从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实际增长率是387%。国外独立研究机构预计,2011年-2015年实际增长率能达到69%,可见,中国艺术品还处在一个增长、上升的周期。
洛希尔中国投行业务董事总经理朴学谦曾告诉我,过去10年,在中国市场做艺术品投资,它的回报基本上是达到了26%的程度。你可以想想看,现在您要是投房地产,可能不敢期望26%的回报;股市更是有风险。
从世界上经济规律看,当GDP达到1千-2千美元人均时,是艺术品市场的启动期;达到4千美元以上,是流行期;当达到5千美元以上时,是快速发展期;达到8千美元,是市场大规模化期;达到1万美元,那就是空前繁荣期。中国现在的人均GDP大概处于4千美元多的水平,也就无外乎艺术品市场越来越获得了人们重视,会获得越来越快的发展。
可是,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如何能享受艺术品投资的红利呢?这就再是金融投资体制的创新,而近期在全国各地出现了文交所可以说是时代的产物。
对于这个问题,昆明元盛文化产权交易所首席执行官罗奔在与笔者交流时认为,老百生参与艺术品交易其实很少。从2004年开始,急剧上升,其实都是一些大富豪、大机构参与的。按照国家提出的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我们肯定会迎来一个新的高潮,这个高潮是什么?更多人参与,更多人去享受投资艺术的回报。文交所一个很重要的职责或者是义务就是让投资大众化,让市场惠普化。
当然,我们在报上也看到很多消息,文交易规则怎么办?艺术品狂炒了以后怎么控制?艺术价值如何评估?艺术品真假如何鉴定?这有赖于是政府对市场的规范,而市场本身也要自己协调、调整,任何市场必须有它自身调整的一个过程,其实这个过程是任何市场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雏形走向完善的必走之路,这是经济规律,任何人、任何公司是避免不了的。
范文八:摘要:本文分两个阶段研究实际利率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1978年-1990年较高的实际存款利率水平降低了当期经济增长,反而推动滞后一期的经济增长;1991年-2005年,实际存款利率水平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实际贷款利率水平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实际利率水平;经济增长;金融深化   文章编号:1003-4625(2007)06-0032-03中图分类号:F821.0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eal interest rate level and economy growth from two phase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higher real deposit interest rate levels from 1978 to 1990 lowere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same period and promote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follow-up period, and that from 1991 to 200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l deposit interest rate levels and economic growth takes on positive relevance whi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l loan interest rate level and economic growth takes on negative relevance.   Key words: real finance deepening      一、引言      实际利率(Real Interest Rate)是资金的价格,是借贷的成本,也是经济活动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变量。对于作为资本市场关键变量的实际利率,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和什么方向上对经济增长发生作用,理论界长期意见不一。传统的以凯恩斯学派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派一直强调利率与经济增长的反向变动关系。凯恩斯(1936)认为,实物投资的效益体现为“资本的边际效率”(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投资成本为利率水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性质决定了利率水平必须相应下调,才能保证实物投资的利润,否则会出现投资需求不足进而导致经济衰退。因此,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必须采取以降低利率为主的货币政策才能达到扩张需求、刺激产出增加之目的。麦金农(1973)和肖(1973)则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时存在“金融抑制”现象,经济严重分割,不存在发达的资本市场,缺乏金融工具,在不同的资金市场存在不同的利率。大企业较易融资,而大量的中小企业以“内源融资”为主,融资渠道单一,甚至难以获得发展所必要的资金。作为资本价格信号的实际利率被严重低估,储蓄和投资受到抑制。因此,提高实际利率水平有助于增加储蓄和投资、推动经济增长。   1978年以来,我国的利率变动比较频繁并且波动幅度较大:年是利率水平逐步提高阶段。在这一阶段,央行先后7次调高了储蓄存款利率,1年期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达到了11.34%的历史最高点;年是利率适应性调整阶段。在此期间,利率短时间内3次下调又3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差距拉大;年利率下调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连续8次下调存贷款利率,1年期储蓄存款利率由1995年的10.98%下调至1.98%,1年期贷款利率由12.06%下调至5.31%,降至改革开放后的最低点;2004年至今是利率上调阶段。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2次上调,表明开始进入一轮新的加息通道。本文所要分析的,是我国利率频繁和大幅度变动,究竟对经济增长在什么方向上和多大程度上产生作用。   本文以下的安排是:第二节是实际利率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文献综述,第三节是研究指标的选取与所用数据的描述;第四节是实际利率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第五节是结论及其政策含义。      二、实际利率水平与经济增长研究文献综述      货币政策行动通过利率途径对经济产生影响是凯恩斯学派的观点,关于利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的研究。   McCallum(1983)实证研究认为利率是比货币总量更好的货币政策行为指标,因为利率吸收了货币总量预测力(Litterman & Weiss,1985)。Lanyi和Samcoglu(1983)对发展中国家的利率政策进行研究时发现,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着强正相关关系,即实际利率高的国家,经济增长率也高。Gellb(1989)利用34个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数据对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作了更加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发现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并认为较高实际利率主要是通过资本产出效率的改善而使经济获得较高的实际增长的。世界银行(1990)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发现,年期间经济增长率与实际利率水平呈正相关。Taylor(1993)认为在各种影响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率的因素中,真实利率是惟一能够与物价和经济增长保持长期稳定关系的变量。调整真实利率,应成为货币当局的主要操作方式,即泰勒规则。   商德文和王惠平(1996)对我国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认为中国存在“金融抑制”现象,利率被人为压低,不能反映出资本的实际价格,实际利率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宾国强(1999)对年中国的宏观数据进行研究,得出了实际利率每提高1%,金融深化速度提高0.784%,经济增长速度提高0.879%的结论。研究忽视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实际利率与增长率之间关系出现背离的现实,没有考虑市场背景的变化可能使现实脱离原有的理论研究范围,将近20 年的数据进行笼统地处理,从而导致其结论的显著性降低。沈坤荣、汪建(2000)运用年的中国数据,对实际利率水平、利率传导机制与中国经济增长进行经济计量检验,发现1989 年以前的十年间,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同步,较高的实际利率水平推动了当期的经济实际增长,而年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却不存在相关关系。      三、指标的选取与数据描述      在利率的选择方面,主要选取能够对宏观经济产生直接影响的利率,即商业银行对市场主体的存贷款利率。以年利率为分析对象,按人民银行规定的一年定期存贷款利率为基准进行月度加权平均而得到,实际存贷款利率等于年名义存贷款利率减去当年通货膨胀率再除以1加上通货膨胀率。与其他研究不同的是,本文选取实际贷款利率作为解释变量,因为传统经济学理论在分析实际利率水平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时,所指的利率一般是实际贷款利率,因为利率传导机制为:利率→投资→经济增长,影响投资的利率为贷款利率。   选取GDP作为影响市场化利率的宏观经济变量,它同利率之间存在间接的传导关系,选取年度GDP作为经济增长的变量。通货膨胀率指标方面,国内通常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 衡量通货膨胀率。本文选取消费者价格指数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率指标,因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计算剔除了第三产业的变化,剔除了服务价格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不足以反映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而消费者价格指数包含了服务,更全面反映中国物价变化的程度。二者与GDP之间的相关程度不同,消费者价格指数与GDP之间关系更密切。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消费者价格指数来反映通货膨胀率,而且消费者价格指数还具有可得性。名义和实际存贷款利率与GDP增长率参见表1:      注:1.名义利率为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按实行的时间作加权平均;2.实际存/贷款利率=(名义存/贷款利率-通货膨胀率)/(1+通货膨胀率)。3.通货膨胀率等于消费者物价指数减去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中国金融年鉴》相关年份和《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四、实际利率水平和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首先对观察实际贷款利率、实际存款利率与GDP增长率的关系。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1990年以前,实际贷款利率、实际存款利率与GDP增长率呈同向变动关系,而在1990年以后没有这种明显的相关关系。      在建立模型时,考虑到图1所显示的分时期特点,分别以和年作为考察期,来检验利率与经济增长的整体相关关系。考虑到货币政策的滞后性,将实际存贷款利率的滞后一期也纳入模型,建立模型如下:      从回归的结果来看,第一阶段的实际存款利率每增加1%,GDP增长率将降低0.233个百分点,说明我国的实际存款利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符合传统经济理论。实际存款利率的滞后一期的值每增加1%,GDP增长率将增加0.726个百分点,这一点符合实际利率的提高有解除金融抑制、促进增长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说明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的滞后效应。但是,也要看到的是,第一阶段的线性拟合效果不太好;第二阶段的回归结果较好,实际存款利率每增加1%,GDP增长率将降低1.272个百分点,实际存款利率的滞后一期的值每增加1%,GDP增长率将增加0.145个百分点,说明我国的实际存款利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符合传统经济理论,并且现期的货币政策效应更大。实际贷款利率的值每增加1%,GDP增长率将减少1.397个百分点。      五、结论及政策含义      本文的研究发现,年较高的实际存款利率水平降低了当期经济增长,反而推动滞后一期的经济增长。可以认为,货币政策实施时,较高的实际存款利率确实降低了投资意愿。但是,由于当时我国仍处于短缺经济时代,商品短缺、资金紧张、市场均衡利率高,而实际利率被压低,此时提高低估的利率符合金融深化理论。实际存款利率之所以对滞后一期的经济增长起作用,是因为货币政策实施的滞后性。   1991年-2005年,实际存款利率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符合金融深化理论的观点,实际贷款利率水平与经济增长的负相关关系更加符合传统经济理论的观点。说明1991年以后,我国逐渐摆脱了短缺经济,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产品供给开始大于需求,投资利润率降低,市场资金逐渐过剩,市场均衡利率开始下降,提高实际贷款利率将导致投资意愿下降和储蓄意愿的上升。其中的政策含义在于,提高实际存款利率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而提高实际贷款利率有助于给过热的经济降温。      参考文献:   [1]Gellb, A., Financial Policies, Growth and Efficiency, World Bank Working Paper, WPS (202), 1989.   [2]McCallum,B.T.,1983:A Reconsideration of Sims’ Evidence Concerning Monetarisms, Economics Letters, pp 67-71.   [3]宾国强.实际利率、金融深化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科学,1999,(3).   [4]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3.   (责任编辑:贾伟)
范文九:【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从长期来看,高经济增长水平是推动我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力量;然而在短期内,我国入境旅游业增长又受到实际汇率和突发事件冲击的影响。   【关键词】入境旅游业 经济增长 实际汇率 突发事件      一、我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回顾      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旅游业经20多年来持续快速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和国际旅游大舞台上异常活跃的新生力量。特别是近几年来,旅游业坚持“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方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形成了“三个市场”相互驱动、相互补充的好局面。1998年我国国际旅游收入126.02亿美元,世界排名窜升到第七位;2002年国际旅游收入达203.9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五,又向前靠近了两位。      从表1中可以看出,近20年来,除了个别年份(、)以外,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和国际旅游收入的年增长率均在两位数以上,远远高出世界平均增长率。      二、我国入境旅游收入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1、经济增长水平。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产业,以直面服务、产销合一为主要行业特性,推动和刺激着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显然,旅游业是一项依赖性很强的产业,它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其他产业的支持。如果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就不能保证旅游开发所需的各种物质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业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对此,我国有不少学者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梁艺桦等人(2006)运用灰色关联动态分析方法,对影响我国旅游发展的因子进行研究后认为,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主导因子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全国图书、杂志和报纸出版量因子的灰关联程度最高;其次是旅行社数、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人均GDP、人均消费性支出和人均储蓄存款余额5个因子(关联度0.99);最后是国际铁路和公路客车、民用航空飞机拥有量。和红等人(2006)在向量自回归模型基础上,运用脉冲相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我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结果显示,我国旅游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呈现较强的正向交互响应作用。从各地区旅游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和人均旅游收入的相对水平来看,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格局是: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的差距明显,东部地区旅游业较为发达,中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较为落后。叶护平等人(2005)研究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没有形成对旅游业的支撑。      2、实际有效汇率。本国货币与所有贸易伙伴国货币双边名义汇率的加权平均数被称作名义有效汇率,剔除通货膨胀对各国货币购买力的影响,就可以得到实际有效汇率。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不仅影响一个国家的对外进出口贸易,而且也影响着与非贸易外汇有关的旅游业。它对旅游业的影响主要通过旅游产品价格、出入境旅游客流量,以及旅游收入等一些综合指标表现出来。下面主要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化对我国国际旅游收入的影响。   虽然,我国国际旅游收入将随经济增长而增长,然而从理论上讲,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将具有抑制国际旅游收入上升的作用;反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下降将具有促进国际旅游收入上升的作用。这是因为,如果人民币贬值时,来中国旅游的价格将随之下降,境外旅游者所花费的纯旅游外汇支出也将相应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吸引更多的外国旅游者来华旅游,旅游人数的增加一定会带来我国旅游外汇收入的增加。相反,当人民币升值时,境外旅游者所花费的纯旅游外汇支出将相应增加,入境旅游人数有可能减少,我国旅游外汇收入也将减少。当然,在实际研究中,还要注意汇率变动的幅度,因为汇率变动的幅度直接影响对外旅游价格变动的幅度。   3、突发事件。在短期内,入境旅游业除了受到实际有效汇率变化的影响之外,还受到突发事件的冲击作用。   在1989年政治骚乱时期,我国入境旅游业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入境旅游人数相比上一年下降22.7%,国际旅游收入也下降了17.2%。2003年受“非典”疫情的影响,当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相比上一年下降了6.4%,国际旅游收入则下降了14.6%。即便是发生在世界其他国家的突发事件,也可能对我国入境旅游业带来消极的影响。比如,受“9-11”恐怖事件影响,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年增长率从2000年的15.4%下降到了2001年的6.7%,国际旅游收入增长率则从2000年的15.1%下降到了2001年的9.7%(见表1)。      4、我国国际旅游收入增长的回归模型。下面利用表1中的数据,以国际旅游收入为因变量,经济增长率、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自变量,构建一个简单的入境旅游业增长回归模型。模型如下:   TR=0.0686GDP-0.5465RE   (24.16270) (-6.238073)R-squared=0.963828   其中,TR代表国际旅游收入(亿美元),GDP代表修正后的国内生产总值(十亿元人民币),RE代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以1985年为基年)。由模型可知,如果不考虑突发事件,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000亿人民币,大约可以带来6.86亿美元国际旅游收入;同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每上升1,可能使国际旅游收入下降0.5465亿美元。      三、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国国际旅游收入从1978年的世界第41位,上升到2002年的世界排名第五。从长期来看,高经济增长水平是推动我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力量;同时,在短期内,我国入境旅游业增长又受到实际有效汇率和突发事件冲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梁艺桦、杨新军、马晓龙:旅游业发展影响因子灰色关联分析[J].人文地理,2006,(2)。   [2] 和红、叶民强:中国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动态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6,(2)。   [3] 叶护平、韦燕生:中国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的系统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9)。   [4] 李凌鸥:试析汇率变化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J].旅游学刊,2004,(5)
范文十:《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增长率》教学设计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2.3)第二课时 娘子关中学 冯向科 2013.09 一、教学任务分析 知识与技能 教学 目标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增长率的一元二次方程。 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拓展应用”的过程,体会方程是 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感受社会实际和数学的联系,增强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增长率公式的推导。 学生自主为主、合作为辅;教师适当点拨 导学案、多媒体
二、教学流程设计 活动流程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 1) 引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 1: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活动 2)通过例题,帮助学生体会方程是 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活动 3)通过建立增长率应用题模型,解 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体会利用模型解决生产和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直观性与简捷性。 (活动 4) 根据因材施教、 面向全体的原则, 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于自 己的题目,使每个层面上的学生都得到巩固, 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活动 5)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中建模 思想和应用能力。
活动 2:例题讲练,发现规律 活动 3:建立模型,加深理解 活动 4:达标巩固,形成技能 活动 5:小结反思,畅谈收获
三、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利用实际问题引入 课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通过师生互动, 消除师生间的陌生与隔 阂,营造轻松愉悦的课 堂氛围.
环节 1:情景导入 ( 一)温故知新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回答 1.某农户的粮食产量, 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 x, 第一 年的产量为 6 万 kg,o 第二 年的产量为__________kg, 第三年的产量为 _____________kg. 2. 某糖厂 2012 年食糖 产量为 a 吨,如果在以后 两 年平均减产的百分率为 x,o 学生板演,通过学生作答, 那么预计 2013 年的产量将是 展示不同学生的思维层次。 ________.2014 年的产量将 是________. (二)探索新知 列方程解应用题:某药 品原来每盒售价 54 元, 由于 两次提价,现在每盒 96 元, o求平均每次提价的百分数. 环节 2:例题讲练 学生一起读两遍. 找出题目的已知量和未知量
为学习能力较强的 学生通过一个展示的平 台。
两年前生产 1 吨甲种药 品的成本是 5000 元,生产 1 则一年后甲种药品成本__元, 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 6000 两年后甲种药品成本为 __ 元, 元,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 依题意得: 现在生产 1 吨甲种
药品的成 本是 3000 元, 生产 1 吨乙种 则一年后乙种药品成本__元, 药品的成本是 3600 元, 哪种 两年后乙种药品成本为 __ 元, 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较 依题意得: 大? 解:设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 均下降率为 x, 乙种药品成本 的平均下降率为 y.
通过例题分解,复 杂问题分解成小问题, 有利于突破难点,最终 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准确理解题意是解决问 题的关键和前提,所以 题目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要强化理解,同时,复 杂问题分解成小问题, 有利于突破难点,最终 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环节 3:建立模型
让学生明白模型是 增长后的量=原来的量+增长 数学研究的对象和工具 之一。体会利用模型解 的量=原来的量×(1+增长率) 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的直观性与简捷性
环节 4:达标巩固 (见导学案) 通过类似问题的回答, 学生自主练习,学生小组互查互 可以配合学生用数学的 教. 意识,体会到数学的使 学生板演 用价值.根据因材施教、 面向全体的原则,使每 教师深入学生中巡视, 发现问题 个学生都有所提高 .培 及时调整. 养问题意识、竞争意识、 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
环节 5:反思收获 学生谈收获, 教师帮助学生从 通过小结,使学生主 幻灯片: 通过本节课学习 知识,思想方法等方面小结本节 动构建知识体系,提高 你有那些感受? 课内容. 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 问题的能力. 教师布置作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指数增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