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说为贫困生捐赠的感人爱情故事故事

帮贫困生圆大学梦 阳光助学演绎不少感人故事
  中国常州网讯 每一年的阳光助学行动,都帮助了数十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而其中,不少资助者与贫困学生结对帮扶,不仅每年资助学费,而且,关心他们的生活,演绎了不少感人的故事。  除了助学资助,一到春节,还送去年货和压岁钱  宋琪峰从小父母双亡,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庭开销全靠两位老人的退休金维持。2008年,好心人林女士出现在了他们的生活中,缓解了当时升学给小宋带来的压力。  林女士是一位媒体记者,2008年一次工作原因,她认识了小宋。了解到孩子的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后,她便有了资助孩子学费的想法。“我希望我的捐助能让孩子理解到人的善意,不要因为家庭的原因而产生自卑,或者对这个社会有愤愤不平的想法。也希望他学有所成的一天,能同样伸出手去帮助和他一样的人。”  7月18日,林女士又送了5000元到帮困办,小宋大四的学费,又有着落了。除了每年暑假的助学资助,林女士平时也常关心小宋的学习情况,同学们都知道他有一个“好阿姨”。逢年过节,林女士也都会拎着慰问品去看望宋琪峰一家,去年春节,还给了宋琪峰1500元的压岁钱。  提起对宋琪峰的资助,林女士说自己也是受到的朋友的感染。她的朋友也一直关心着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让她特别感动。“我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人,我觉得他们的做法更能打动人。”  妹妹帮哥哥物色资助对象,兄妹齐出力  方嘉耀是李女士去年资助的一名学生,去年考上了金陵科技学院。现在,他正在常州市福利院做义工。“因为社会帮助了我很多,所以我也会尽自己的力量也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这位懂事的孩子让资助者李女士赞不绝口:“第一眼就觉得他特阳光,也很开朗。事实上,方嘉耀特别懂事,学习成绩也好,寒暑假一放假,他就会过来看我,平时也会短信跟我沟通一下学习情况。”李女士说,自己的儿子也正好去年考大学,看着自己的孩子那么无忧无虑,而别的孩子还在为学费发愁,她就觉得该出一份力。  去年和哥哥一起看到了报道后,李女士和哥哥就有了资助学生上大学的念头。她资助了方嘉耀,而哥哥资助了另一个女孩儿。“我是工薪阶层,捐助他也是尽微薄之力。”前两天去帮困办,她准备继续资助方嘉耀,就顺便帮哥哥也了解了一下情况,“哥哥是生意人,他做好事是为了回报社会,今年他还准备再资助一名学生。”李女士说,如果孩子家庭特别困难,还会“结对”资助。 吴燕翎
作者:&&编辑:中江网编辑
&&&&&&&&&&&&&&&&&&
>>&&热门视频
>>&&江苏热点
&|&&|&&|&&|&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重庆晚报数字报
第007版:要闻
&&&&&&&&&&
百岁老人庆生 捐款10万资助贫困生
市6中、第一师范中学、第二师范中学、11中,她曾先后在这些学校教过书,你认识她吗?
  ■老人百岁生日,女儿们从四面八方赶回来祝寿
  ■听说要拍照,女儿赶紧给老人系上一条花围巾。
  请客吃饭、到商场血拼一番,庆祝生日的方式有很多种。前日,百岁老人李世瑚这样庆祝生日———向民进重庆市委“小桔灯”基金会捐赠1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这10万元钱,是她一辈子省吃俭用攒下的,也是她数十年的一个夙愿。  为何这位百岁老人要以这种方式庆祝生日?    重庆晚报记者&张水红&史宗伟&报道摄影  低调的她  捐赠10万&不想被宣传  “其实没得啥子好采访的,我母亲捐助的想法很简单,她是个老教师,想让更多贫困学生能上学。”昨日,当记者表明采访意图时,老人的三女儿杨丽中婉拒,“母亲跟我们说过,要低调处理这件事,不希望宣扬。”  记者反复沟通,表明只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像老人这样,向贫困孩子伸出援手。杨丽中与母亲商量后,老人终于答应接受采访。  爱美的她  面对镜头&系上花布当围巾  记者赶到李世瑚老人家。近二十年来,她一直和大女儿杨毓宁一家生活在一起,住在南岸区民政局宿舍楼里。这是一幢没有电梯的老居民楼。  老人在助力器的帮助下,出门迎接记者。眼前的李世瑚满头银发,穿的外套是数十年前的,涤纶面料,扭花扣眼。得知记者是重庆晚报的,老人很兴奋地说,她是晚报多年的粉丝,每份报纸都会认真阅读,如今还用放大镜看。  发现斜对面的摄影记者正用镜头捕捉画面,李世瑚局促起来,赶紧将系在助力器上的一根白花布条展开,系在脖子上当围巾,又把头发捋了又捋。  大女儿杨毓宁笑了起来,赶紧进房给老人找了条红色围巾,并替她换上一件深红色的马甲,“我母亲这辈子最注重个人形象了,每次出门前都要穿戴整齐,头发也是梳得整整齐齐”。  一番打扮后,老人高兴了,从容地面对起了镜头。  感恩的她  省吃俭用&攒下10万元  为何在百岁生日那天拿出10万元钱捐赠?李世瑚说,这是她教书时就有的夙愿。李世瑚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李授承创办过丰都县女子学校。她年幼时,周围女孩子很少有上学读书的,是父亲不顾亲戚反对,送她上学。毕业后,李世瑚先后在重庆市六中、市第一师范中学、市第二师范中学和市11中执教。  “我能读到书,要感谢父亲,没得他的支持我就上不成学。”李世瑚说,也正因如此,她跟教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届学生中都有很贫困的娃儿,有的中途辍学,有的吃不饱穿不暖。”李世瑚说,经常看到有学生大冬天穿件单衣,坐在教室瑟瑟发抖,她就回家把子女的衣服改改拿给他们穿,衣服小了,就把两只袖子剪掉当背心,鞋子大了,就当拖鞋穿……“现在想起那些娃儿,心头都不舒服,好可怜。”  就是在那时,她立下心愿:“将来不管怎么样,能攒下好多钱,我都要捐点给希望工程,帮助那些贫困学生”。  然而,老人一生清贫,1972年退休时工资才几十元。不过,当记者感慨老人以前工资低,她立即打断:“我现在的工资不低哟,每个月有三四千元,感谢政府关怀,涨了工资,我也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李世瑚说,因为工资上涨,她才得以攒下10万元“巨款”。  三女儿杨丽中说,母亲一辈子都教导子女要节省,不允许子女给她买太多新衣服,说够穿就行。剩饭剩菜从来不准倒,衣服大了,喊送到裁缝铺改改继续穿。  执拗的她  这笔善款&要用在刀刃上  这个有爱心的老人,也有点执拗。李世瑚说,以前教书时,发现有个孩子经常没钱买本子和笔,自己就包揽了他的这笔费用。后来无意中发现,其实这个孩子不是没钱,而是把家长给他的钱拿去偷偷买东西吃了。她找来这个学生,严肃批评了一番,并告诉他:“我再也不会给你买本子和笔了,你也再不能好吃偷懒,要好好学习。”  正因为如此,在捐助时,老人再三叮嘱“小桔灯”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将善款用在最需要的贫困学生身上。为此,该基金会工作人员也向老人及其子女承诺,他们可以随时查看这笔善款的流向,保证将其用在刀刃儿上。  她的5个女儿  个个事业有成  老人育有5个女儿,全都事业有成,大女儿曾是企业财务人员,二女儿留学美国,现任美国一家跨国公司技术主管,三女儿是政府机关干部,四女儿是教师,最小的女儿在美国纽约当医生。前日老人生日,子女们从四面八方赶回来祝寿。  女儿们说,老人喜欢记录“大事记”,生活中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就在本子记下始末,剖析一番,并告诫自己要放宽心态、保持平和、与人为善等。她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她们。  “我们几个子女的成绩,都跟母亲的教育分不开。”二女儿杨新元说,母亲退休时,她们五姊妹还在农村,生活比较艰苦,母亲总告诫她们,不要怕困难,要自立,要与人为善,“五姊妹都经历了很多挫折,每次母亲都会跟我们谈心,让我们勇敢面对困难,坚持走下去。”  杨丽中说,母亲是个家庭观念很强的人,特别注重家庭和睦,“子女多的家庭容易发生矛盾,但我们这个大家庭一直很和睦。”她说,大姐和大姐夫一直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从无怨言。其他姐妹也都是隔三岔五来看母亲,或是打越洋电话问候,“要让母亲时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记者手记  采访前,我准备了很多问题:这样一笔巨款,老人是怎样攒下的?老人把金钱看得很轻,那她看重的又是什么?可采访结束,我并没有挖到什么感人至深的故事。这次并不成功的采访,因为老人不好的听力,加上顾念她的身体,更像一次和长辈之间的闲聊。  老人不愿过多围绕这笔善款讲故事,只是静静地坐在我面前,但每一个细小的举动,每一句简单的话语,都深深地打动我———她总将感恩挂在嘴上,感谢父亲给自己的教育机会,感谢政府关怀老教育工作者给他们涨工资,感谢大女婿、大女儿日复一日的悉心照顾,感谢天南海北的子孙们对自己的孝敬,却很少说到自己的义举。对于这十万元钱,她只蜻蜓点水地说了句:“我也是搞教育的,就想为贫困孩子做点事。”  老人说,这是她对自己多年的承诺,做到了,心里安逸了。这一刻,百年的时光沧桑,都抵不过这句淡淡的话语,波澜不惊,温暖亲切。江阴供电开展贫困山区学生捐献冬衣活动
来源: 中国电力新闻网作者: 罗平方 易均 姜青
日期:13.01.16
字体大小:
中国电力新闻网数据库 用户名:
“爱心接力”传万里 “牵手相衣”送温暖
――江阴市供电公司开展向甘肃省陇南贫困山区学生捐献冬衣活动侧记
中电新闻网通讯员 罗平方 易均 姜青&
  “今年冬天特别冷,但我县贫困山区学生穿上你们江阴供电“清和接力、牵手相衣”捐献的冬衣,过上一个温暖的冬天……”1月15日,年已八旬“江阴好心人”陈福兴,受甘肃省陇南西和县红十会委托,向江苏省江阴市供电公司送来了感谢信和“博爱奉献、温暖人间”的锦旗。
  原来,在去年10月28日,该公司总经理储政伟收到一封“江阴好心人”83岁的退休干部陈福兴的来信,信中叙说了近几年他以“江阴好心人”的名义,多次向甘肃、广西、四川、贵州等地贫困山区学生捐赠衣被的经过,现深感个人力量太渺小,希望有更多的人一起来做“江阴好心人”。 并通过市文明办、卫生局、民政局了解到江阴市供电公司干部职工崇尚清和,发展和履行电力文明。在慈善救助、义务献血、扶贫帮困、爱心助学、关心孤老、见义勇为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市的前例,曾多次获市文明单位、文明窗口。为此,他向供电职工发出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和甘肃省陇南地区6个国家级被贫困县学生捐赠衣被的倡仪。
  读了“江阴好心人”的来信,储政伟深为陈福兴老人的义举而感动,更对陇南地区贫困孩子的单衣过冬深感震惊。当天,就把信转给公司工会主席钱建兵,以工会组织发动全公司员工进行募捐。
  钱主席说,当时他怀着沉重的心情读完了信后,一股由然之情从心中升,“这个爱心之力接定了”!为使这次募捐卓有成效,钱主席立即向陈福兴老人发出邀请,请他担任江阴供电“清和接力、牵手相衣”的温暖大使。随着10月31日,工会发出“伸出你温暖的手,给予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一份关爱,一份真情,捐一件衣物,献一片爱心’”倡仪后,很快就在全公司形成一股爱心热潮,涌动感人的故事。
  客服中心职工夏国芳,当时公休在外旅游,当同事用短信告诉他公司正在开展向甘肃省陇南地区孩子捐赠衣物的活动后,夏国芳立即终止旅游,回到家中与爱人翻箱倒柜找出8成新的羊毛衫16件和棉袄2件,并一一清洗、消毒、凉晒后送到分工会。
  江阴县域检修分公司女职工周竹韵,得知贫困山区学生捐衣物的消息后,心情十分激动。周竹韵回到家中,找出了珍藏在家里一篇公司的报道《通向省城的爱心之旅》。这篇报道说的是:2011年春节期间,周竹韵的女儿因急症住进南京军区总医院,经专家诊断,治疗此病需要将全身血液进行置换,每周需要进行三次血透,所需血量巨大。当时由于医院血库存血量紧张,医生建议组织病人亲属到医院献血。周竹韵及家人已轮番输血,可还是不够血量,眼看治疗将因此被延误,周竹韵及家人心急如焚。就在此时,以“清和”为追求的该公司广大员工向这个家庭伸出关爱之手。员工们自发奉献自己的爱心,以同事身份前去医院献血。2月16日一大早,首批一行10多人,冒雪踏上赴省城南京的献血之旅。此事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负责血检的大夫连说:“你们从江阴赶到省城南京,为同事的女儿无偿献血,有这样职工,企业内部一定很和谐!” 周竹韵说,看了这篇报道后,她当即与女儿商量捐赠的事,女儿最了解母亲的心,支持母亲拿出刚给自己买的三件新冬衣送到分工会。同事知道女儿周竹韵还在康复中家庭困难,劝说她把衣服拿回去。她流着泪激动地说:“咱孩子生病,组织上关心,同事们捐助,现在贫困山区的孩子需要棉衣御寒,就让我也尽一份力吧!”
  49岁的江阴新城东供电所职工高惠,前几年丈夫病故,今年家中又遇火灾,还瞻养着89岁的公公。她想到这几年自家有困难的时候,组织上的关心,同事们相助,想到此,她就回去发动哥哥、嫂子、弟弟、亲朋好友等一起捐献。之后,她又一家一家去收集,亲朋好友为她执着的爱心所感动。高卫琴一下子收集到81件衣物,夺得“牵手相衣”捐赠冠军;申港供电所职工华仕林也不甘落后,捐赠了56件衣物……。
  云亭供电所职工周勤虎病休在家多年,闻知公司开展捐衣活动也捐衣3件;徐霞客供电所业务综合组戴士芬,每星期进行三次血透治疗,家庭经济困难,捐衣2件。已办理了退休手续客服中心的童建国,得知公司开展“清和接力、牵手相衣”捐赠活动后,立即与躺在医院爱人商量捐赠一事……。
  也许一个人的爱意是单薄的,但是大家的爱汇集在一起,就会像温暖河流流淌着。短短10多天,公司工会就收到羽绒服、棉衣、棉被、毛衣、毛裤、鞋子等各类御寒物品共计5200多件,人均捐赠3件以上。之后公司慈善义工、青年志愿者们纷纷请缨,参与对捐赠物品“消毒、分检、登记、检查、打包”等工作。确保每一件捐赠物品“干净、整洁、无破损、无掉色、无残缺和无明显污渍”。
  一项实际举措,一组统计数字,转化成了看得见的幸福。11月15日上午,该公司举行了“捐暖衣献爱心”活动交接仪式,四大卡车的衣物,带着“江阴供电人”的一片爱心,从邮局分别寄往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文县等七个国家级贫困地区和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的学校师生和家长手中。在捐赠仪式上,年过八十的“江阴好心人”陈福兴老人激动地说,我始义务发动社会各界进行慈善捐赠以来,供电公司这次捐献领导最重视,组织最有力,捐献衣物数量最多,衣质量最好。充分体现“清和电力”的精神。甘肃省陇南市红十字会主任童武斌来电告之,12月初这批衣物已全部发放到学生及家长手中。
  温暖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山区的孩子们穿上带有供电人体温的棉衣过冬,今年冬天不再寒冷。 
责任编辑:赵飞 助理编辑:廖红兴
&投稿邮箱:
  【稿件声明】凡来源出自中国电力新闻网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电力新闻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网站:。
相关新闻:
基层一句话新闻
Copyright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电力报》、《中国电业》上的新闻,版权归中国电力报社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人爱情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