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词新语 研究报告的研究报告

对新近的中国文化中产生的新词新语的英译研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对新近的中国文化中产生的新词新语的英译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了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首先从微观层次的着手分析案例最后总结出翻译原则,意义传递的模式及相应的翻译方法。本文属于定性研究,通过借助一些理论工具如与文化、语义学有关的概念对部分从新近的中国文化中产生的新词新语(文中简称为新词)进行了实证研究。将收集的语料从不同的角度划分为文化层面的、结构层面的和意义层面的,并将这三大类属再细分为几个次类别,每个类别都选取一些较典型或有争议性新词及其译文进行分析。一方面,个案分析通过对比、阐释每个新词的英译文的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等提出或确认较为理想的英译文;另一方面,分析的过程中还针对某些类型的新词提出一些翻译技巧的建议。从翻译过程的分析所得,本文在结论提出了总的翻译原则与翻译方法等,两条翻译原则是最大化的准确度和最大化的简洁度。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6【分类号】:H315.9【目录】:
Declaration3-4
Acknowledgements4-5
Abstract5-9
List of Abbreviations9-10
List of Figures10-11
Chapter 1 Introduction11-17
1.1 General Statement11-12
1.2 The Rationale for the Present Study12-14
1.3 Research Questions14
1.4 Data Collection & Treatment of Data14-15
1.5 Research Methodology15
1.6 Layout of the Thesis15-17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7-24
2.1 Chinese and Westerners'Researches on Cultural Translation17-19
2.2 Researches on Neologism 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19-21
2.2.1 Translation Techniques19-20
2.2.2 Translation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20
2.2.3 Problems in Translations20
2.2.4 Studies of Westerner's Translations20-21
2.2.5 Limitations in the Current Researches21
2.3 Researches on Translation Studies in Western Countries21-24
2.3.1 Researches on Neologism Translation by Peter Newmark21-22
2.3.2 Researches on Chinglish by Pinkham22-24
Chapter 3 Framework of Some Applicable Theoretical Concepts24-37
3.1 Culture-related24-30
3.1.1 The Structure of Culture24-25
3.1.2 Defin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25-30
3.1.2.1 Definitions of Culture25-28
3.1.2.2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28-30
3.2 Semantics-related30-37
3.2.1 Denotation & Connotation30-34
3.2.1.1 Definition30-31
3.2.1.2 Types of Connotation31-34
3.2.2 Metaphorical Mechanism34-37
Chapter 4 Overview of the Neologisms37-41
4.1 A Working Definition37-38
4.2 Origins of the Neologisms38-41
4.2.1 Dialects38-39
4.2.2 Old Expressions39-40
4.2.3 New Expressions40-41
Chapter 5 Analysis of the Neologisms41-93
5.1 Cultural Dimension41-61
5.1.1 Material Culture41-47
5.1.2 Social Culture47-61
5.1.2.1 Politics-related47-50
5.1.2.2 Economy-related50-53
5.1.2.2 Life-related53-56
5.1.2.3 Work-related56-59
5.1.2.4 Education-related59-61
5.2 Structural Dimension61-73
5.2.1 Derivation61-68
5.2.2 Abbreviation68-73
5.3 Meaning Dimension73-93
5.3.1 Color Connotation74-85
5.3.2 The Extended Use of Technical Terms85-93
Chapter 6 Conclusion93-102
6.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93-99
6.1.1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eologisms93-95
6.1.1.1 China English93-94
6.1.1.2 Translations Viewed Diachronically94
6.1.1.3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he Neologisms94-95
6.1.2 Guiding Principles & Meaning Conveyance95-99
6.1.2.1 Guiding Principles95-96
6.1.2.2 Meaning Conveyance96-98
6.1.2.3 Translation Methods98-99
6.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99-100
6.2.1 Implications for Professional Practice99-100
6.2.2 Implications for Theory Building100
6.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100-101
6.4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es101-102
References:102-10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硕;[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京宁,王琪;[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马凌;[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段荣;[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刘宁秀;[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杨贵明,江桦;[J];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秦岭;[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张友平;[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徐莉娜;[J];上海科技翻译;1999年04期
王祥兵;[J];上海科技翻译;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瑟,郭海云,刘伟;[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宋玲艳;[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吴林国;;[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徐玉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年03期
顾晓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李玲;;[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王辉;付有龙;游英慧;;[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年02期
周蕾;李行;;[J];成功(教育);2009年12期
徐兴胜;;[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陈琼;;[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全红;;[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朱天文;;[A];福建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9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朱天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李灵;;[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吕世生;;[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刘越;;[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仇贤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杨雪莲;[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张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龚龙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刘雅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罗承丽;[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凯丽比努·阿不都热合曼;[D];复旦大学;2010年
马英美;[D];延边大学;2012年
李中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白云霜;[D];河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多;[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党佳旻;[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徐馨;[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王君;[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张会霞;[D];吉林大学;2011年
姚斌;[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薛敏;[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秦滟泽;[D];外交学院;2011年
凌红;[D];温州大学;2011年
宋波;[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远庆;李洁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焦飏;;[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吕叔湘;;[J];辞书研究;1984年01期
穆婉姝;程力;;[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朱英璜;;[J];对外大传播;2004年04期
安岚;;[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年10期
刘艳芳;;[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徐晓梅;;[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张明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范勇;;[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晓玲;[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屈昕;[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钱厚生;[J];辞书研究;1993年03期
刘鉴强;[J];国际新闻界;2001年01期
陈小燕;[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邓景滨;[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6年04期
秦岭;[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向严;[J];瞭望新闻周刊;2000年04期
陈艳秋;[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王祥兵;[J];上海科技翻译;2002年02期
张健;[J];上海科技翻译;2003年02期
朱天文;[J];上海科技翻译;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倩;;[J];考试周刊;2011年05期
夏荥;;[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黄雁鑫;;[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卜绍先;;[J];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张雯;朱华;;[J];考试周刊;2011年46期
戚健;;[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王少娣;;[J];新闻爱好者;2010年12期
刘金龙;;[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巫和雄;;[J];上海翻译;2008年04期
杨坚定;董晖;孙鸿仁;;[J];名作欣赏;2010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闽敏;;[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中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崔莹辉;[D];山东大学;2012年
刘妍;[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吴迪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陈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王勇;[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李洁;[D];苏州大学;2008年
贾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夏天;[D];复旦大学;2009年
徐来;[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高昌;[D];吉林大学;2011年
陶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赵丹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齐林涛;[D];河南大学;2011年
靳乾;[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冯舸;[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刘洋;[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卢冬梅;[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许燕;[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谷艳丽;[D];苏州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当代汉语新词新语研究(杨小平)【电子书籍下载 epub txt pdf doc 】
书籍作者:
书籍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书籍页数:
书籍ISBN:
书籍人气:
推荐指数:
当代汉语新词新语研究根据大众熟悉、报刊频见、使用广泛等原则,利用网络、论坛、QQ、搜索引擎等,《当代汉语新词新语研究》搜集、整理、说明当代汉语(2001年-2010年)出现的新词、新语、新义,对平面媒体、有声媒体、网络媒体等鲜活语言进行跟踪研究,区别新词语与流行语,排除生造词等,讨论人工和电脑确定新词语的原则、方法,分析新词语的来源及误解,探讨新词语的使用、规范与教育等问题,消除民众对新词语的误解、隔膜和仇视,引导新词语的的恰当使用和健康发展,消除语言暴力,净化语言环境,构建和谐语言,可以从中了解民意,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改变历来轻语重文的现象,为研究汉语词语的发展演变提供参考,为编撰汉语词典提供素材,为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公布中国语言生活现状提供借鉴。杨小平,男,四川南充人,语言学硕士、文学博士、史学博士后,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教育部青年项目“年汉语新词新语研究”,主持省级课题3项,主研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2009年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在《文学遗产》、《宗教学研究》、《文艺争鸣》、《明清小说研究》、《辞书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语文建设》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后汉书语言研究》、《南充方言词语考释》等专著10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词新语 研究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