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昆虫有哪些会爬的昆虫?请简...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比较小的,有哪些?_百度知道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比较小的,有哪些?
很急!日凌晨前需要,大家帮忙啊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蚜虫:蚂蚁、各种昆虫如、虱子:各种小鱼如、小鲫鱼等都是常见的小动物、小猫、小狗:老鼠、跳蚤;小动物中的:金鱼、螨虫、鱼类中的、刺猬、柳莺鸟类中的麻雀
孑孓、虻虫、米虫、西瓜虫、小麻雀、知了、老鼠、蟑螂、蚂蚁、蚊子、跳蚤、鹌鹑、虎皮鹦鹉、吉娃娃、猫
不说了,比较小不好定义。
小蚂蚁 小蚊子 小蜘蛛 小跳蚤
蚂蚁,蚊子,虱子,跳蚤,螨虫等
其他类似问题
日常生活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水稻常见害虫有哪些?
本文行家:
水稻常见害虫有哪些?  1、稻飞虱
  稻飞虱又称稻虱、蠓虫子等,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稻飞虱种类很多,但在北方稻区造成水稻损失的主要有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三种。  为害状  稻飞虱均以成虫、若虫群集于稻丛下部,以刺吸式口器刺进水稻叶鞘和茎杆吸食汁液。水稻分蘖期受害,茎秆上出现不规则长形棕褐色斑点,严重时逐渐变黑,整株枯死。水稻孕穗期、抽穗期受害,叶片变黄,稻株矮小,茎秆黑而臭,不抽穗或抽出的穗呈褐色,籽粒空秕率高,甚至成为半枯穗或白穗。水稻乳熟期受害,叶灰,茎烂,形成不实穗,甚至成片倒伏枯死。为害严重时,稻丛基部变黑,整株枯萎倒伏,田间出现“黄塘”、“冒穿”,逐渐扩大成片,造成全田枯荒,导致严重减产或失收。灰飞虱还可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  形态特征  稻飞虱的虫体很小,成虫有短翅型和长翅型两类,善飞跳。长翅型的前翅长度超过体长,短翅型的前翅是体长的一半左右。若虫共5龄。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的形态区别见表1—1。种虫&&&&&类态&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成&&虫长翅形体长3mm。雌虫背心土黄色,两边黑褐色。雄虫全部黑色体长3.5mm。雌虫背心黄白色,两边黑色。雄虫背心黄白色,两边褐色。体长3.5mm。雌虫全体褐色,但较深。短翅形体长2mm。雌虫背心淡黄色,两边褐色。雄虫全部黑色体长2.5mm。雌虫背心黄白色,两边淡褐色。雄虫发生少,体色较深体长2.5mm。雌虫褐色,肚子膨大如麦粒大。雄虫深褐色,肚子不膨大&&卵有一个突出的卵帽,卵帽稍微露出在叶鞘外。卵一般5~10粒,双行排列成卵块。卵粒长1mm左右,香蕉形,初乳白色,孵化前淡黄色卵帽下陷在叶鞘内,外面看不见。卵一般7~8粒,单行排列成卵块。卵粒长1mm左右,尖辣椒形,初产时乳白色,孵化前呈黄色卵帽几乎与叶鞘相平,或稍外露。卵一般10余粒,双行排成卵块。卵粒长1mm左右,丝瓜形,初产时稍带黄色,孵化前黄色&&若虫刚孵出时只有小粉粒大,长到5龄时有一粒半芝麻大,腹部椭圆形。1~2龄体乳白色至黄白色,3龄全身乳白色,3龄开始出现灰褐色斑纹,腹部背面有淡色“八”字斑纹刚孵出时只有小粉粒大,长到5龄时有半粒稻米大,腹部橄榄形,1~2龄全身灰白色,3龄开始身上有灰白相间的斑纹,背心有一块倒“八”字形白斑刚孵化时约1mm长,长到5龄时有半粒麦粒大。全身黄褐色,隐杂有粉白色花纹&&&&&&&&&&&&&&  发生特点  褐飞虱在各地的发生代数,不同地区存有差异。山东省每年约发生3~4代。褐飞虱在北方稻区不能越冬,越冬北界约在北纬25度左右。褐飞虱具有迁飞习性,3月下旬至5月,随西南气流从中南半岛迁入两广南部,在该地区早稻上繁殖2~3代,于6月间早稻黄熟时产生大量长翅型成虫向北迁飞,主要降于南岭;7月中、下旬从南岭迁入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我国北部中稻黄熟收获时,又产生大量长翅型成虫,随东北气流向南回迁。褐飞虱趋嫩绿喜荫湿,长翅型成虫趋光性强。雌虫在下午或夜间产卵,抽穗前多产于叶鞘组织内,抽穗后则多产于叶片基部中脉组织内,具有很强的繁殖力,每头雌虫产卵300~700粒。水稻乳熟期至蜡熟期虫口密度最高,是水稻受害的主要时期。水稻密度过大,长期深水,氮肥施用过多,导致水稻生长茂密嫩绿,茎叶徒长,后期贪青,田间郁闭,小气候荫凉多湿,有利于褐飞虱发生危害。  白背飞虱在山东省一年约发生4~5代。以卵在南方水稻自生苗、晚稻残株及游草上越冬,其越冬北界为北纬26度左右。初期虫源也认为是从热带迁飞而来。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生长为害时期不同,一般白背飞虱7月下旬、8月上旬盛发,为害水稻分蘖至拔节、孕穗期;褐飞虱8月下旬、9月上旬盛发,为害水稻抽穗至灌浆、乳熟期。白背飞虱的为害习性与褐飞虱相似。雌虫每头平均产卵85粒,每处6~7粒,成单行排列,卵产于寄主组织表皮之下,除在水稻上产卵外,也喜在稗草上产卵。  灰飞虱在北方稻区一年发生4~5代,以若虫在稻根、枯叶下及土缝内越冬。主要为害秧苗和分蘖期的稻苗,是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主要传毒媒介。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选育抗虫良种。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注意氮、磷、钾肥合理使用,浅水勤灌,适时烤田,防止长期深水,促进稻株生长,达到抑虫增产的目的。  2、保护天敌  稻飞虱的天敌种类很多,如黑肩绿盲蝽、蜘蛛类等,通过保护利用天敌,对控制害虫为害有重要作用。如推广稻田放鸭食虫,对防治稻飞虱有显著效果。  3、药剂防治  根据田间虫情调查,狠抓早发田和虫源中心的挑治。目前采用的药剂有: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25~30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该药剂防治稻飞虱有特效,而且对天敌安全,但见效慢,用药3~5天后若虫才大量死亡,因此应在低龄若虫始盛期用药,如田间成虫量大,可与叶蝉散等混用;也可用10%叶蝉散可湿性粉剂每亩200~250克,或用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每亩100~150克,或40%氧化乐果乳油每亩100~150克,兑水50~60公斤均匀喷施,也可用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每亩0.5~1克,兑水15~30公斤喷雾。也可在田水放干时,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50~200克拌细土20公斤,均匀撒施。  2、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俗称卷叶虫、苞叶虫、白叶虫等,是我国稻区常发性的主要水稻害虫,一般使水稻减产10~20%,严重时达50%以上,甚至导致绝产。  为害状  初孵幼虫多在心叶、叶鞘内和幼嫩叶片上取食为害。幼虫进入2龄期开始爬至叶尖附近,吐丝将稻叶纵卷成苞,躲在苞内啃食叶肉,被害处呈透明白条状。3龄后食量大增,可将2~3片稻叶连缀在一起卷成虫苞,取食表皮和叶肉,留下一层白色薄膜。幼虫有转苞为害的习性,4龄后转苞频繁,一生可为害5&~9片稻叶。为害严重时,稻田内叶片一片枯白。  形态特征  稻纵卷叶螟成虫淡黄褐色,体长约8毫米,翅展16~18毫米。前翅有3条黑褐色条纹,中间一条很短,后翅有两条黑褐色横纹,雄蛾在短纹上有瘤状毛块突起。前后翅外缘均有暗褐色宽带纹。卵扁平椭圆形,宽0. 5毫米,长1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孵化前变为黄褐色。幼虫5~6龄,老熟幼虫14~19毫米,初孵时绿色,后变黄绿色,老熟时桔红色,中后胸背面有8个小黑圈,前排6个,后排2个。蛹长7~10毫米,蛹体初淡黄色后变为黄褐色,圆筒形,尾部较尖,有8根臀刺。  发生特点  稻纵卷叶螟在适温下可多代连续繁殖,世代重叠发生,全国一年发生1~11代,各地发生的代数从北向南逐渐递增。山东省一年发生4代。第一代幼虫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发生,为害春稻和禾本科杂草,发生数量少;第二代幼虫7月中、下旬盛发,第三代幼虫于8月中、下旬盛发,第四代幼虫于9月中、下旬发生。以第二、三代发生量最大,为害最严重。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在北纬30度以北地区,任何虫态均不能越冬。该虫各虫态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2~28℃,相对温度80%以上。因此,7~8月份山东稻区多雨、高湿,温度适宜,有利于2~3代发生为害,如高温干旱,虫害发生轻。偏施氮肥或施肥过迟,叶片嫩绿,稻株徒长,株间郁蔽,稻纵卷叶螟发生尤为严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虫品种。水稻品种不同受害程度有差异,一般叶质硬肉薄、叶片窄的品种,发生轻。  2、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施肥,适时烤田,促使水稻生长健壮,适期成熟,防止后期贪青徒长,以减轻为害。  3、开展生物防治。在发蛾盛期,用松毛虫赤眼蜂、澳州赤眼蜂进行防治,也可以菌治虫,用杀螟杆菌、青虫菌每克含活孢子100亿以上的菌粉,每亩100~200克,再加少量洗衣粉(约为农药用量的1/5),加水60~75公斤喷雾,一般从孵化始盛期开始每隔4~5天用药一次,共2~3次。  4、药剂防治。抓住时机,适时用药。一般于蛾高峰日后5~7天或2龄幼虫高峰期施药防治。常用药剂有:阿维菌素、阿维氟铃脲复配,2.8%阿维+3%氟铃脲(金标)施药时间以早晨、傍晚为好,阴天全天均可,如细雨天用药应提高农药浓度。注意安全用药,防止人、畜中毒。  3、二化螟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又称钻心虫、截虫、白穗虫等,在我国稻区均有发生,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  为害状  水稻自苗期至成熟期都可遭受二化螟的为害。为害状因水稻生育期不同而有差异。初孵幼虫先群集于水稻叶鞘内为害,蛀食叶鞘内部组织,被害叶鞘成水渍状枯黄,形成枯鞘;2龄后幼虫蛀入稻株内部食害,在分蘖期咬断稻心,造成枯心苗;孕穗期为害造成枯孕穗;抽穗期为害造成白穗;乳熟期至成熟期为害造成虫伤株,虫伤株与健株外表无明显差异,但千粒重下降,造成大量秕谷,影响产量。3龄以后食量增大,可转株为害,严重时一头幼虫能为害8~10株水稻。  形态特征  成虫雄蛾体长10~12毫米,翅展20~25毫米。头、胸背面淡灰色。前翅近长方形,黄褐色或灰褐色,翅面散布褐色小点,外缘有小黑点7个;后翅白色,近外缘渐带淡黄褐色。雌蛾体长12~15毫米,翅展25~31毫米,头、胸部黄褐色,前翅黄褐色或淡黄褐色,翅面褐色小点少,外缘也有7个小黑点,后翅白色,有绢丝状反光。卵扁平,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后渐变为乳黄色、黄褐色、灰黑色。卵块多呈长椭圆形,由数粒至数百粒卵组成,排列呈鱼鳞状。幼虫有5~8龄,一般为6龄。初孵幼虫淡褐色,头为淡黄色,背部有5条棕色纵线,以后棕色纵线渐次明显,老熟幼虫体长24~27毫米,淡褐色,体背5条纵线为褐色。蛹长11~17毫米,圆筒形,初为淡黄色,腹部背面可见5条纵绒,后变为棕褐色,纵线渐渐不明显。  发生特点  二化螟在山东省一年发生二代,以4~6龄幼虫在稻茬、稻草及杂草中越冬。越冬成虫5月中、下旬至6月初出现,白天潜伏在稻丛或杂草丛隐蔽处,夜晚活动,有明显的趋光趋嫩性。雌虫羽化后即能交配,1~2天后开始产卵,3~5天达到产卵高峰。雌虫喜欢在杆高、茎粗、叶片宽大、叶色浓绿的稻田产卵,在苗期卵产在叶片上部,圆杆后多产于离水面6~8厘米处的叶鞘上,后卵孵化出幼虫进行为害。一代幼虫出现在6月中、下旬,而后钻入靠近水面的苗茎和叶鞘为害,造成枯鞘、枯心苗,一代成虫发生在7月底8月初。二代幼虫8月上旬开始发生,钻进稻茎为害,造成枯孕穗、白穗或虫伤株。二化螟一般多在施氮肥过多或追肥过晚、稻株徒长和靠近芦苇的稻田为害较重。温湿度对卵的孵化影响较大,一般温度23~26℃,相对湿度86~93%时,最有利于孵化。7、8月份多雨、潮湿、温度偏低或田间荫蔽,二化螟为害重;反之,干旱少雨、夏季气温高,不利于二化螟发生。  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虫源。水稻收获后,及时深翻灭茬;彻底清除田边、沟边杂草;结冻后,把露在地面的稻茬挖出沤肥或烧毁,消灭越冬幼虫。发生重的地块,稻草应尽早处理,于5月前作燃料或其他用途先行处理。  2、灌水灭虫。  3、药剂防治。6月中、下旬秧田后期、8月上旬拔节孕穗期是药剂防治的两个关键时期。加强田间调查,如每亩有卵块20~30块应于孵化高峰后3~5天施药;超过40块,于孵化高峰后1~2天用药,隔5~7天再防治一次。常用药剂有:每亩用25%杀虫双水剂200克,或50%甲胺磷乳油150克,或5%锐劲特胶悬剂30毫升,或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以上药剂均加水50~60公斤喷雾;也可用90%敌百虫晶体150克,拌不干不湿的细土15公斤撒施。  4、中华稻蝗
  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 Thunberg俗称油蚂蚱。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玉米、麦类、甘薯、高梁、芦苇等多种作物和杂草,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  为害状  成虫、若虫均食害水稻叶片,轻者吃成不规则的缺刻状,重的整叶被吃光;在水稻抽穗成熟期为害,咬断枝梗、啃食谷粒,造成白穗和秕粒,影响产量。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6~44毫米,体色多为黄绿色、褐绿色或背黄身绿。复眼灰褐色。触角鞭状、褐色。从复眼到前胸背板后缘两侧各有一条黑褐色纵带。卵深黄色,长约3.5毫米,宽1毫米,长圆筒形,中央略弯,两端钝圆。在卵囊内斜排成不整齐的2行,卵粒间充满胶质,卵囊褐色,呈茄形或梨形。若虫6龄,外形象成虫,无翅,黄绿色,背面色淡。到3龄时,长出翅芽。  发生特点  中华稻蝗在山东省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土壤表层1~3厘米深处越冬。蝗蛹孵化出土期年度间有差异,正常年份5月中旬开始孵化,暖春年份4月底5月初即可查到初孵蝗蝻,冷春年份孵化出土期可推迟到5月中旬或下旬初。蝗蝻孵化出土期较集中,同一生态环境4~5天即可全部孵化,盛期多在5月下旬,5月底6月初为末期。6月中旬为2~3龄盛期,主要聚集于稻田地边、田旁等处取食杂草。3龄后迁到稻田为害水稻。7月中旬至7月下旬为4~5龄盛期,8月上旬进入6龄盛期。成虫始见于7月中旬,8月上中旬为高峰期。9月中旬至10月初成虫多集中在稻田埂及沟边等特殊环境取食产卵。秋播小麦出苗后又陆续转移到早播麦田为害小麦,10月下旬始陆续死亡,全生育期150天左右。在稻蝗一生中,幼龄食量小,五龄食量大增,至成虫时食量最大。温湿度对稻蝗的发生影响较大。气温15℃以上时,蝗蝻开始孵化出土,气温上升到20℃,越冬卵大量孵化,达到出土盛期,蝗蝻活动的适温为25℃左右。土壤含水量20~40%,孵化率为70~80%。土壤含水量低或含水量60%以上时,卵常因干燥或水渍而死亡。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中华稻蝗卵多产于田埂、地边、渠旁,可通过铲埂、整修田埂,消灭越冬虫卵。结合积肥铲除杂草,或春耕灌水时打捞稻田浮渣,消灭蝗卵。  2、人工捕杀。在蝗蝻3龄前,集中在稻田边、渠旁等特殊环境,用捕虫网捕杀。  3、保护天敌,进行生物防治。青蛙、蟾蜍、蜘蛛、蚂蚁、寄生蝇等是稻蝗的天敌,严禁捕杀青蛙等天敌。也可放鸭捕食若虫。  4、药剂防治。抓住3龄前集中连片用药。3龄后迁入大田,根据田间调查,凡百墩有虫9头以上的地块应再防治一次。可选用以下药剂:每亩用25%杀虫双水剂100克,或50%辛硫磷乳油50~75克,或50%甲胺磷乳油50克,或40%氧化乐果乳油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5、水稻其它害虫
  稻蓟马  稻蓟马Thrips oryzae Willams俗称灰虫。我国主要稻区均有发生,除为害水稻外,还可为害小麦、玉米等作物。  为害状  主要在水稻生长前期为害,一般秧苗期和分蘖期受害最重。初孵若虫先迁移到心叶取食,随着心叶的生长,若虫部位逐渐上移,趋向叶尖,造成叶尖纵卷。叶尖卷曲枯黄,预示成虫即将发生。在纵卷的心叶内有数头至数百头,以口器锉伤嫩叶,吸取汁液。苗期受害,叶片出现白色小点或微孔,逐渐使稻叶枯黄卷缩,严重时成穴或成片秧苗发黄、枯死,状如火烧。扬花期受害,刺吸花粉汁液,造成秕谷。  发生特点  每年可发生9~11代,以成虫在小麦、看麦娘等作物和禾本科杂草上越冬。5月初至7月上旬发生3~4代。成虫白天多隐藏在纵卷的叶尖或心叶内,有的也可潜伏于叶鞘内,早晨、黄昏或阴天多在叶上活动,爬行迅速,有一定迁飞能力,能随气流扩散。雌成虫有趋嫩绿稻苗产卵的习性,水稻3~5叶期虫量集中,卵量最多。10叶以后,组织老健,卵量下降。在本田,6月下旬至7月中旬,在水稻分蘖盛期卵量最多。夏季高温(平均温度27℃以上)干旱,成虫产卵少,孵化率低,发生轻。成虫和若虫都怕光和干旱,喜湿润环境。  防治方法  1、减少虫源基数。冬春期结合积肥,铲除田边、沟边杂草,清除田埂地旁的枯枝落叶。  2、药剂防治。防治上要主攻若虫,药打盛孵期。秧田防治指标:百株有虫100~200头,或初卷叶尖率10~15%;本田期百株有虫200~300头或初卷叶尖率为20~30%。常用药剂有:每亩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毫升,或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雾,或每亩用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0.5~1克,兑水15~30公斤喷雾也可在秧田期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亩2. 5公斤撒施,或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拔秧后浸秧尖,随浸随插。  直纹稻苞虫  直纹稻苞虫Parnara guttata Bremer et Grey又称稻弄蝶,俗称结苞虫、苞叶虫、搭棚虫等,我国各稻区均有分布。  为害状  1~2龄幼虫多在叶尖或叶边缘纵卷成单叶虫苞,3龄后吐丝卷结数片乃至10余片叶成苞,白天在苞内蚕食苞叶,晚上或雨天爬至苞外吃其他叶片,一苞的叶片吃光或受惊后逃跑,可重新结苞为害。老熟幼虫在稻丛基部结溥茧化蛹,或在苞内、土缝中化蛹。  发生特点  北方稻区一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和蛹在稻茬、杂草丛中和叶鞘苞内越冬。第一代幼虫一般发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三代幼虫发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第二代幼虫为害最重。直纹稻苞虫是间歇性大发生的害虫,气候、虫口基数、食料、天敌等条件是影响其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若冬季和早春高温多湿,当年有可能大发生,夏季湿度较高,温度较低,则有利于稻苞虫各虫态的生
参考资料:
[1] 水稻常见害虫介绍
百科的文章(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
曾任妈妈说论坛版主,育儿类社区达人,更对时尚童装有着深厚的兴趣,梦想将来开创一个自己所属的童装品牌。当前位置:
>>>如图所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五种生物,请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
如图所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五种生物,请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分类角度看,属于脊椎动物的有______.(2)从形态结构上看,A与B相比,A植株矮小,需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其主要原因是______.(3)从进化角度看,通过A与B、D与E的比较,可说明生物进化是从低等到______的过程.(4)E是脊椎动物中最高级的一个类群,它们不仅体温恒定,且还具有______、哺乳等生殖发育特点.(5)C的身体覆盖有______,具有保护和支持内部软器官、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
题型:解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如图,从分类角度看,A是苔藓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B番茄,是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C蜜蜂的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D青蛙、E家兔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2)A是苔藓植物,无根,只有假根,但有了茎、叶的分化,且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因此,一般植株比较矮小,且受精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而B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其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都长的比较高大.(3)从进化的角度看,通过A与B、D与E的比较,可以看出,A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处,较低等,B番茄生活在陆地上,较高等.D青蛙水陆两栖,低等.E家兔生活在陆地上,高等.可见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低等到高等.(4)E是家兔,属于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5)节肢动物有外骨骼,因此C蝗虫的身体覆盖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内部软器官、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故答案为:(1)D、E(2)有茎、叶,但无根,体内无输导组织,生殖过程离不开水;(3)高等;(4)胎生;(5)外骨骼.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所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五种生物,请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主要考查你对&&动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动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水中生活的动物:1. 鱼(1)鱼的种类:在脊椎动物中,鱼的种类和数量是最多的,现存的鱼类约有2万多种。根据鱼类生活水域的不同可分为淡水鱼类和海洋鱼类。我国有丰富的鱼类资源,我国的淡水鱼类约有800种,常见的有鲫鱼(如图)、鲤鱼、鲢鱼、青鱼、草鱼、鳙鱼等,我国的海洋鱼类已知的有1600多种,常见的有带鱼、大黄鱼等。 (2)鱼类对水中生活的适应特点①形态:身体呈梭形,体表有鳞片,能分泌黏液,减小运动时的阻力。 ②运动: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产生动力。 ③呼吸:用鳃呼吸。 ④协调:胸鳍、腹鳍能维持鱼体平衡,尾鳍决定鱼体运动的方向。 ⑤感知:鱼的身体两侧各有一条明显的线叫侧线,能感知水流、测定方向,是感觉器官。2. 其他水生动物(1)腔肠动物:结构简单.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如海蜇、海葵、水螅。(2)软体动物:它们身体柔软,具外套膜,身体外面有贝壳。如乌贼、河蚌。 (3)甲壳动物:虾、蟹等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另外,在水中生活的动物还有龟、鳖、鳄鱼、海豚、鲸、海豹等,其中龟、鳖、鳄鱼属于爬行动物,而海豚、鲸、海豹则属于哺乳动物。&&& 另外,在水中生活的动物还有龟、鳖、鳄鱼、海豚、鲸、海豹等,其中龟、鳖、鳄鱼属于爬行动物,而海豚、鲸、海豹则属于哺乳动物。 陆地生活的动物1. 蚯蚓:(1)生活习性: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白天穴居土壤里,以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夜间爬出地面。取食地面上的落叶。(2)外部形态:蚯蚓的身体呈圆柱形,身体由许多基本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因此,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靠近前端有一个较大且滑的体节称为环带。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体表有黏液。腹部有刚毛,与运动有关。(3)运动:蚯蚓的体壁有较发达的肌肉,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4)呼吸: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完成,其过程可概括为:2. 其他环节动物(1)沙蚕生活在海边的泥沙中,平时穴居,夜间在海底爬行,也经常在海水中游泳。在生殖季节,沙蚕常到淡水水域中产卵。其躯干部每个体节两侧有一对疣足,有爬行和游泳的作用。(2)水蛭身体前后端各有一个吸盘,用来吸附在临时宿主身体上,或固着在物体上运动。依靠吸食人畜及其他动物的血液为食。3. 兔(1)生活习性兔有野兔和家兔之分,是陆生哺乳动物;兔是草食性动物,善于在陆地上奔走、跳跃。(2)外部形态身体分头、颈、躯于、四肢和尾五部分,后肢强大有力,适于跳跃运动;体表被毛,对保持体温有良好的作用。 (3)结构和生理特点①繁殖:兔的繁殖方式为胎生、哺乳。 ②消化: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肠很长,盲肠发达,这些特点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③血液循环:心脏四腔、两条循环路线,输送氧气的能力强。 ④呼吸:兔完全用肺呼吸,肺的结构复杂,气体交换能力强。 ⑤神经系统: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空中飞行的动物1.鸟的种类世界上现在已知的鸟类有9000多种,我国有l186种,约占世界鸟类的13%,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鸟类由于具有飞行能力,活动范围明显扩大,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有些鸟类具有迁徙的行为。2.鸟类适于空中飞翔的形态结构特点(1)身体呈流线型,飞行时可减小空气阻力,利于飞行。(2)体表除喙、足外,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翼是鸟类的飞行器官,生有几排大型的正羽。两翼展开,面积很大,能够扇动空气而飞翔。鸟类的羽毛有正羽与绒羽之分,正羽覆盖在身体表面,最大的正羽生在两翼和尾部,在飞行中起着重要作用;绒羽密生在正羽的下面,有保温作用。 (3)鸟类的骨有的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充满空气,这样的骨既可以减轻体重,又可以增强紧周性,利于飞翔生活。(4)鸟类的胸骨生有高耸的龙骨突,在其两侧生有非常发达的胸肌,能牵动两翼完成飞翔动作。 (5)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以适应飞行时消耗大量能量的需要。同时,消化管的结构之一直肠极短,使粪便可以随时排出体外,以减轻体重,适于飞翔生活。鸟类无膀胱,尿不能在体内储存,总是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这也可减轻体重,适于飞翔生活。(6)鸟类体内有发达的气囊,它分布于内脏之间、肌肉之间和骨的空腔里,气囊都与肺相通,有储存空气、协助呼吸的功能。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可以供给鸟类飞翔时充足的氧气,有利于鸟类的飞翔。鸟类飞翔时,气囊除了,协助完成呼吸外,还有减轻身体密度,减少肌肉之间和内脏之间的摩擦,散发出飞翔时产生的大量热量的作用,这都有助于鸟类的飞翔生活。(7)鸟类的心脏与哺乳类的一样,具完全分隔开的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有两条完善的血液循环路线,动脉血和静脉血完全分开,血液运送氧的能力强,适于空中飞翔生活。3.昆虫(1)昆虫的种类已知的昆虫种类超过l00万种,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2)昆虫的形态结构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散失。①头部:是蝗虫的感觉和取食中心,有一个咀嚼式口器、一对复眼、一对触角,触角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 ②胸部:是蝗虫的运动中心,生有3对足、2对翅,后足发达,适于跳跃,有翅,善于飞翔。 ③腹部:蝗虫的腹部有气门,气门与体内的气管相通,是蝗虫的呼吸器官。 ④常见的昆虫的口器:咀嚼式口器、虹吸式口器、嚼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舔吸式口器 (3)昆虫适于陆地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①具有减少水分散失的结构特征外部具有不透水的外骨骼,内部排泄系统中马氏管的排泄物主要是尿酸晶体,有效地减少了水分的散失。②具有减小阻力和质量的结构特点身体旱纺锤形,体重与体表面积之比最小。③具有足够的能量供应昆虫的食量大,食物成分所含热量高;多为气管呼吸,并具有气囊特征,能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为充分地进行有氧呼吸获取能量提供了条件。④具有陆地和空中生活的运动器官昆虫具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足有不同的类型,有步行足、跳跃足、挖掘足等多种适应陆地生活的类型,翅具有飞行、保护和平衡的作用。⑤具有适应陆地和空中生活的发达的感觉器官昆虫的头部有一对触角,是触觉和嗅觉器官;有一对复眼,是视觉器官。有的昆虫还具有仅能感光、不能辨认物体形状和大小的单眼及具有触觉和味觉作用的触须,如蝗虫。这都与昆虫的陆地和飞行生活相适应。两栖动物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免的牙齿和狼的牙齿的异同:免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狼的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牙齿的不同表明两种动物的食性不同。犬齿尖锐锋利,可以用于攻击、捕食和撕裂食物,这说明狼属于肉食动物;没有犬齿的兔属于草食动物,因为门齿形状似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适于磨碎食物。
昆虫的翅和鸟类的翼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昆虫的翅和鸟类的翼在飞行时展开,成扇形,这样的结构特点适于在空中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于身体大小来说,都具有轻、薄、表面积大的特点,有利于通过扇动空气产生飞行的动力。
节肢动物的特征:昆虫是节肢动物中最多的一类,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包括甲壳类(如虾、蟹)、多足类(如蜈蚣) 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附:几种动物主要特征的比较
免的牙齿和狼的牙齿的异同:免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狼的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牙齿的不同表明两种动物的食性不同。犬齿尖锐锋利,可以用于攻击、捕食和撕裂食物,这说明狼属于肉食动物;没有犬齿的兔属于草食动物,因为门齿形状似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适于磨碎食物。
昆虫的翅和鸟类的翼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昆虫的翅和鸟类的翼在飞行时展开,成扇形,这样的结构特点适于在空中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于身体大小来说,都具有轻、薄、表面积大的特点,有利于通过扇动空气产生飞行的动力。易错点:误认为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是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兼用皮肤辅助呼吸的动物。鳄鱼、海龟虽然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但幼体并不是用鳃呼吸的,属于爬行动物。 水域环境的保护:(1)保护的紧迫性、必要性: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日趋枯竭。(2)保护措施:①保护水域环境,减少水域污染。主要是通过采取禁止向水域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措施来防止水体污染和建立完善的水体监管体系,及时发现污染源,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达到保护水域环境的目的。②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其他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 动物栖息地的保护:保护陆地生活的动物,首先要保证它们生活的基本环境:足够的食物、水分和隐蔽地。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动物的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使动物的生存受到极大的威胁。(1)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野生动物最重要的是保护它们的栖息地,不要乱砍滥伐、破坏草坪;不要随意堆放垃圾;不要滥用农药和杀虫剂;保护水源和空气也是保护栖息地的一部分。(2)另外,不要乱捕滥杀野生动物,不参与非法买卖野生动物,见到违法者应立即向有关部门反映。雄性怀孕的海马&&& 海马并不是生活在海里的马,而是一种形状古怪的小型鱼类,如图所示。它有一个与马相似的头,整个身躯像“龙”。从头部和躯干相交的直角状顶端到卷绕的尾尖,形成一条明显的骨栉状脊椎。它平时依靠卷曲的尾部缠住水藻休息,游泳时则将身子垂直地立在水中,利用背鳍的扇动做直升直降的游泳。&&& 海马生儿育女的方式非常特殊,是由雄海马代替雌海马怀孕和生育的。原因是雄海马尾巴前面的下部有一个袋子,叫孵卵囊,此囊是由两层褶皮接在一起构成的。袋前面有一个孔,是雌海马放卵入袋和小海马出袋的通道。每次雌海马将产出的数百枚卵通过此孔塞入雄海马的袋子后,卵胚便在袋里发育成幼海马,直到成熟出世。&&& 海马生活在浅海,以小型甲壳动物为食,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都有,尤以南海最多。海马的药用价值极高,与人参齐名,民间有“南方海马,北方人参”之说。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所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五种生物,请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68976139013122353293071398631591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见的昆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