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河南省八篇导游词导游资格面试八篇优秀导游词?...

07河南导游考试面试导游词之“黄帝故里”
文1(从郑州到黄帝故里的路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欢迎各位来河南观光游览!我叫**,是河南旅游集团的导游员,大家叫我小
*就可以了。咱们的司机是*师傅,他有三十多年的驾驶经验和娴熟的驾驶技术,安
全问题大家尽可以放心。我们俩都很荣幸、也很乐意为大家服务,在旅途之中,如
果您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都可以给我们提出来,我们都会尽心尽力为大家服务好
。最后,预祝各位在河南旅游愉快、万事如意!
今天我带大家到新郑黄帝故里寻根拜祖,从酒店出发,走京珠高速,在新
郑下高速,就到了黄帝故里。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而得名。远古时代,河
南是一个水草丰美、大象出没的地方,所以河南简称“豫”,即多象之州的意思
。大禹将天下分为九州,因豫州位于九州之中,又得名中州。河南平原居多,又
称为中原。自古以来,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逐鹿中原”的说法。河南省
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亿人,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
八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河南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开创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如新郑的裴李岗文化、渑池的仰韶文化、偃师的二里头文化等。从前21世纪中国
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到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北宋,先后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
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其四,还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南阳
、商丘、浚县等。
河南又是姓氏文化的发源地,全国一百个大姓中有73个姓氏源于河南。这
当然是因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炎黄二帝出生于新郑,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的
缘故。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因出生于姬水而以姬为姓。其父公孙少典,为有
熊氏部落的首领,娶有娇氏女附宝为妻,生炎帝与黄帝。黄帝部落兴起时,炎帝
因年衰而没落了。而炎帝又不满于部落领袖地位旁落,所以与黄帝大战于阪泉(
今河南扶沟),以黄帝胜利而结束。当时东方的九黎族部落不断侵扰周围部落,
其首领蚩尤更是凶神恶煞,弟兄八十一个亦骁勇善战,令周围部落叫苦不迭。于
是黄帝亲率部族与之交战,九战而不能胜利,于是黄帝联合其他部落,改进兵器
和战术,在河北涿鹿与之决战,擒获蚩尤,从而一统天下。黄帝建都有熊即今新
郑,升起了象征中华民族统一的龙旗,制定历法、医药、服饰等方面的礼仪制度
,开创了古老的中华文明。相传黄帝出生于农历三月三,所以就有“三月三拜祖
先”的说法。相信各位都听说过,去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天空出现彩虹的奇
异景象吧!那么,今年大典将在4月19日(农历丁亥年三月三日)举行,如您有时
间,可以再来此拜祖。
请大家往路右边看,会发现田地里有很多枣树,而且枣树的根部都比较雍
肿,这是为什么呢?早在春秋郑国时期,就有新郑种枣树的记载。千百年来,枣
农为了获得丰收,就总结出了一个经验,每到春暖花开时节,就拿斧头将根部砍
几斧头,这样营养就能充分聚集在树枝,结出的果实就能甜似蜜。现在我们就到
了新郑市,它是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撤县建市。2006年跻身全国百强
县(市),并被评为中国最有特色魅力城市二百强之一。提起新郑,都知道卷烟
厂非常有名,新郑卷烟厂今年还获得市政府对功勋企业的100万元重奖。
好了,朋友们!新郑黄帝故里到了,请带好贵重物品及相机,随我下车去
故里拜祖。文2&
本文转摘于网络黄帝故里
各位远道而来的炎黄子孙,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1亿河南人民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热烈欢
迎大家到我们河南寻根祭祖。我是大家此次旅程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小#
,或者#导都可以,在我的旁边的咱们此次旅程的安全大使安师傅,安师傅具有多
年的驾驶经验和娴熟的驾驶技术,咱们的安全问题大可放心,在车上大家可以尽
情欣赏沿途的风景。我们俩都很荣幸也很乐意为大家服务,在旅程之中,如果大
家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都可以给我们提出来,我们都会虚心接受。
既然大家来到我们河南,就要对河南有所了解,我就把河南的概况给大家简
要介绍一下: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的中原腹地,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
名"河南",简称"豫",又有"中原"、"中州"之称。全省总面积约16.7万平方公里
,人口近1亿。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条件的河南,以其特殊的战略地位、丰
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品种繁多的矿藏物产、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光辉灿烂的历
史文化、快速发展的经济成为中国重要的省份之一。
河南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以拥有丰富的古文化旅游资源而著称。对于广大
海内外旅游者,特别是对那些醉心探寻东方文化和华夏文明源流的旅游者来说,
河南就如同一座浩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一本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的中国历
史文化教科书。蕴藏在这里的东方文化内涵丰富精深,风貌珍贵独特。
河南在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
量的史书记载和多年的考古发掘证明,至少在8000
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开
创了人类文明的先河,从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到公元13世纪的金代,
这3500年间,先后有20
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留下了难以尽
数的名胜古迹。中国八大古都中的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四大古都都在河南,
还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商丘、浚县等。郑州新郑黄帝故里、登封少林寺
、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大量名胜古迹,都是既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有观
赏价值的著名旅游景观。
河南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在中国《百家姓》的姓氏中,至少有一百多个姓
氏源于河南。其中,包括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
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
源于河南。近些年来,随着寻根旅游的兴起,到河南寻根谒祖的海外友人络绎不
绝。河南还堪称是中国功夫的故乡,嵩山少林寺是博大精深的少林武术的发源地
,温县陈家沟是中华太极拳之根--陈氏太极拳的故乡。因此我们说,探文化源,
寻姓氏根,已成为近年来河南旅游活动中的"重头戏"。
而位于新郑市的黄帝故里更是成为近年来海内外炎黄子孙拜谒祖先的必到之处
新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拥有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5000年的黄帝文化
和2700年的郑韩文化。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在新郑,并在此一统天
下,播撒文明,掀开了中华文明的历史篇章,新郑由此被誉为黄帝故里、中华第
一古都。&&&&
到了新郑,不能不提到新郑大枣。新郑大枣的种类繁多,早熟品种有六月鲜枣、
奶头枣、八月炸枣(又名落花红)等。这些品种,皮薄肉脆,甜蜜多汁,宜鲜食。
中熟品种有灰枣、鸡心枣、齐头白枣、铃枣、结不俗枣、新郑红枣、麦核枣、黑
头羊枣、木枣等。其中灰枣和鸡心枣为主栽品种,其面积和产量均占枣树总面积
和枣总产量的99%,为枣中之珍品。晚熟品种有九月青枣、马牙枣等,产量高,甜
蜜多汁,鲜食最佳。大家参观完故里后,一定要买些回去,自己品尝或者送给亲
朋都是上品。
朋友们,黄帝故里已经近在眼前了,请大家关好车窗,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随我
下车,准备拜谒我们共同的祖先。
在未进入故里之前,我先把黄帝的情况给大家简要说一下:早在5000多年前的仰
韶文化时期即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在中原的新郑一带居住着一个以熊为图腾的
有熊氏部落,其首领少典娶有乔氏女附宝为妻,生黄帝于轩辕之丘,故名轩辕。
黄帝为五帝之首,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黄帝幼时聪明异常,长大后,见识
渊博,才干出众,深得部族爱戴,被拥立为有熊部落首领。当时在黄河中下游地
区氏族林立,部落成千上万,其中,居住在陈丘,也就是现在河南淮阳一带的神
农氏炎帝部落势力强大,部族之间侵伐掠夺,对外侵凌周围部落。黄帝率有熊部
落的军队在阪泉与炎帝激烈交战三次,打败炎帝。从此之后,炎黄部落和睦相处
,结为联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所以说我们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
穿过轩辕广场,现在我们来到了山门之前。各位看一下门口的这对看门兽。它是
石熊。因为在五千多年前,黄帝父亲少典氏领导的有熊部落所居住的新郑一带的
中原地区,有很多熊。熊在当时是一种很威武、强悍的动物,有熊部落人们为了
表示对它的崇拜,就把它当作自己部落的图腾。左侧这座“中华民族子孙千禧龙
年寻根祭祖纪念”碑是由著名美籍华人陈香梅提写的。
请各位进入故里。这门楣上是原中央领导薄一波的题词“轩辕故里”。这屏风上
是中央领导人陈云的题词“炎黄子孙,不忘始祖”。
现在我们来到了大殿之前。这门楣上的匾额是原文化部部长贺敬之的题词“人文
始祖”。进入大殿,迎面看到的是轩辕黄帝塑像。上面的匾额是全国人大副委员
长程思远的题词“人文初祖”。在大殿四周的墙壁上是8幅壁画,生动的展示了黄
帝一生的丰功伟绩,我向大家介绍其中几幅重要的壁画。
大家请看第三幅黄炎结盟。5000年前,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中华大地,氏族林
立,大大小小的部落成千上万。当时居住在陈丘一带的神农氏炎帝部落势力强大
,各部族都听从他的号令。炎帝侵凌周围部落,黄帝率有熊部落的军队在阪泉与
炎帝经过三次激烈的交战,打败炎帝。从此后,炎黄部落和睦相处,结为联盟,
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
第四幅是征战蚩尤,当炎黄结盟之时,东方的九黎族部落兴起,其部落首领蚩尤
更是凶神恶煞,所向披靡。黄帝九次与蚩尤交战而不能胜。这蚩尤在作战中还能
够喷雾,使人迷失方向。为了彻底打败蚩尤,黄帝即命风后造指南车,以示四方
,破蚩尤大雾,依风后《握奇经》设八阵,经“五十二”战,蚩尤大败,逃至中
冀(今河北翼县),被黄帝手下大将应龙擒杀。
接下来是建都有熊和高擎龙旗。黄帝平定蚩尤以后,定都有熊,就是今天的河南
新郑,建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一古都。相传黄帝于甲子元年二月二日正式登
基。此后中国民间“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就源于此。
黄帝建都以后,升起了象征各族统一的龙旗。这龙图腾是各部落图腾的统一体。
之后,龙即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黄帝在位百年,死于荆山(河南灵宝),葬于桥山。相传黄帝有25子,得姓者14
人,分为后世各国,不断繁衍,并同其他部族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主
体,由众多民族相结合的中华民族。因而,后世子孙共尊黄帝为祖先,称自己为
炎黄子孙。
在大殿后边有黄帝的出生地轩辕丘,两侧有东西两配殿,大家可以自由参观。好
了,朋友们,黄帝故里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导游考试网上报名系统--
--导游考试成绩查询系统--
新疆自治区
广西自治区
--各省市旅游局官方网站--
国家旅游局
北京市旅游局
上海市旅游局
天津市旅游局
重庆市旅游局
河北省旅游局
河南省旅游局
山东省旅游局
山西省旅游局
陕西省旅游局
甘肃省旅游局
宁夏旅游局
青海省旅游局
内蒙古旅游局
云南省旅游局
黑龙江旅游局
吉林省旅游局
辽宁省旅游局
湖北省旅游局
湖南省旅游局
安徽省旅游局
江苏省旅游局
浙江省旅游局
江西省旅游局
贵州省旅游局
福建省旅游局
四川省旅游局
广东省旅游局
广西区旅游局
西藏区旅游局
海南省旅游局
安徽旅游人才网
安徽省导游培训网
河南导游资格考试导游词:黄帝故里
游客朋友,大家好:(致欢迎辞)  【沿途讲解】  各位朋友,大家一定都知道,咱们华夏儿女喜欢称自己“炎黄子孙”,炎黄指的是黄帝和炎帝。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为五帝之首。早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有熊氏部落曾在新郑一带定居。其部落首领“少典娶有蟜氏女,生黄帝、炎帝”。黄帝是少典的次子,生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北),故称轩辕氏。黄帝幼时聪明异常,既长见识渊博,才干出众,遂继承父亲少典被拥立为有熊部落首领,故又称有熊氏。  五千多年前,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我国中原地区,氏族林立,大小部落成千上万。当初炎帝部落势力强大,最有威望。各部族听从他的号令,相安而居。到了黄帝时代,炎帝部落势衰。部落之间不断发生磨擦,甚至互相侵伐掠夺,侵占土地,抢劫财货,虏杀人口。炎帝不能禁止,人民生活不得安宁。黄帝修德整兵,习用干戈,以道义促使部落之间相安友好,以武力征伐****,制止侵略。许多部落慕其戚望,前来通好,仰仗归从。当时炎帝侵凌周围部落,黄帝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与之三次交战,打败了炎帝,使其归顺于已。这时,东方九黎部族兴起,强悍凶横,炼铜制作兵仗刀戟大弩,侵略其他部落。其首领蚩尤更是凶神恶煞,每次出征作战都身披斑斓虎皮,头带双角铜盔,所向披靡。其他部落闻听蚩尤到来,惊魂落魄,溃散四逃。蚩尤在东方扫平诸部落后,一路西上,侵占炎帝部族。炎帝与之交战,竟一败涂地,于是丢弃境域,率领部族奔往涿鹿,向黄帝求救。黄帝亲率部族,九次与蚩尤交战而不能胜,就联合以熊、罴、貔、貅、shu、虎为图腾的六个部落,会合炎帝部族,在涿鹿郊野与蚩尤展开决战。传说,蚩尤有八十一个兄弟,个个铜头铁额,凶猛无比,又惯使刀戟弓弩等武器,炎黄兵卒战胜不过。黄帝即命风后制作战车,采用战车合围战术冲杀。蚩尤大败逃至中冀,被黄帝大将应龙擒杀。  黄帝平定蚩尤,威名大掁。各部族对他钦佩得五体投地,一致拥戴他为部落联盟首领。从此炎黄部族逐渐融合为一。接着,黄帝又打败北方前来侵扰的荤鬻部族(匈奴族的前身),在釜山(今河北怀来东)召集“万国”首领,庆贺天下太平,并“邑于涿鹿之阿”,休整士卒,养息生民。后来,他为了氏族的安全,又率领部族复归故里,“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为安抚百姓,他曾巡行四方,东至于海,南抵长江,西及崆峒(今甘肃陇右),北至河北燕山,初步奠定了中国的规模。  今天,我们就要去我们的老祖先黄帝的出生地去拜访一番。  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新郑市区轩辕路,占地面积100余亩,黄帝故里祠始建于汉代,后曾经毁建,明清修葺。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51年),新郑县令徐朝柱立有“轩辕故里”碑。黄帝故里景区共分五个区域:广场区、故里祠区、鼎坛区、艺术苑区、轩辕丘区。  各位,现在我们已经到达黄帝故里广场区门前,请大家关好车窗,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下车随我游览。  【景区讲解】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黄帝故里的广场区。这里又叫“祠前广场”,后面的那座建筑就是故里祠了。  这第一座石碑坊,是香港中华民族国际友好协会为庆祝“中华民族子孙千禧年黄帝故里寻根大典”而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书题:依具茨溱洧起波涛,滨颍淮有熊降轩辕。溱洧,是指溱水和洧水,是新郑的两条历史名河,这副楹联是说轩辕黄帝降于具茨山下,溱洧河畔,轩辕之丘。  这个乾坤浮雕盘是集日晷、太极图、四灵象、八卦图、十二生肖和二十八宿为一体的中华文化荟萃。(日晷是古代观测天象的工具;太极图是由阳鱼和阴鱼构成,用来研究自然和社会的法象图;四灵象是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八卦图是由三个分别代表阳爻和阴爻的八个符号组成的图形,用于天文、地理和社会各个领域;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相配合的物象;二十八宿是周天黄道恒星的二十八个星座,分别与五行日月和二十八种动物相对应,用于观测天象和日月星辰)  这第二座石坊楹联镌刻的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诗: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横幅篆刻的是薄一波为黄帝故里题写的:“轩辕故里”四个大字。  现在我们进入了故里祠区。首先请大家看一下轩辕桥,下面的这条河为姬水河。修建这座桥与河有三奇 :一是轩辕故里扩建前想挖一条河道,挖开后此处正好有一条古河道;二是将桥起名为轩辕桥,开挖之后,挖出的原桥,桥名就叫轩辕桥;三是新开挖河道与桥,正好照准原河道与桥之上。确实是巧中之巧。山门南边的那座就是轩辕古桥了。  这条河名姬水河,是一条象征性的河,真正的姬水河在新郑市区南约10公里,汇入淮河。关于姬水河的来历,这里流传着一个故事:传说天上的轩辕星奉玉帝之令,下凡降到熊国的轩辕丘做了熊国的首领。天上一位宫女爱慕轩辕,就私自下凡来到人间,投胎到白龙潭附近一户姓王的人家,取名叫玉姬。后来,这里大旱,河水断流,禾苗枯死。玉姬为拯救有熊国的百姓,上天偷下玉帝的一面天鼓。这天鼓可奇啦,擂鼓面,天就下雨,河就涨水,敲鼓梆,就停雨,河水就落。天鼓是偷来的,玉姬只能在白龙潭边悄悄擂,结果是白龙潭的水漫漫往上涨,玉姬把水引下山,成了一条河。这时玉姬又敲打鼓梆,让水流的小些,就成了长年河流。后来,人们怀念她,就将这条河起名姬水河。  这座碑叫做“华夏第一碑”。该碑于1996年在新郑市黄帝故里西600米处的韩国宗庙遗址,碑石为长方形,碑石两面磨光无字,碑通高3.26米,中宽0.45米,中厚0.26米,该碑出土时侧卧状,叠压在战国地层中,位置在韩宗庙遗址正中大型夯土台基的中心,据文献记载,我国西周时期已有碑刻,但目前尚未发现,东国时期的宗庙碑这在我国亦属首例,誉为“华夏第一碑”,刻碑的出土,印证了华夏民族追根求源,祭祀祖先的习俗。那边的碑为“轩辕黄帝之碑”,是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立的。  这是故里祠的大殿。大殿门楣“文明始祖”为前文化部部长贺敬之书题。匾额“人文初祖”,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书题。  现在我们来到了鼎坛区。鼎坛树九鼎,置于九宫。所谓九宫,是八卦之位,加中央之位。鼎坛广场,用青石板铺面,象征大海浩翰碧兰,衬托鼎坛雄伟高洁,象征绿色生命,体现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坛基为正方形,代表八卦之一“坤”,象征大地,包容万物,以厚载德,每边50米,寓意中华民族已开创5000年文明基业。坛顶为正八边形,代表八卦方位,象征八方,以宝鼎为中心,四方归宗,八面来朝,寓意中华民族永结同心,情系炎黄。坛顶面为园形,代表八卦之一“乾”,象征苍天,宇宙万物生生不息,演进无穷,寓意中华文化绵延不断,革故鼎新。  坛高取5699之数,5为高5米,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象征大地由此五种物质构成,又代表五土,山林、川泽、丘陵、水边、洼地等,象征大地山河,寓意为鼎坛屹立于中华大地。鼎坛台阶第一平台为6个台阶,六为易经八卦之中阴爻之名,代表六气,即阴、阳、风、雨、晦、明等,寓意鼎坛耸立于宇宙之中,常有六种气象环绕,变化无穷。第二平台、第三平台各为9个台阶,9乃极数,最大,寓意鼎坛至高、至大、至尊。  这里的特色就是这里的各个鼎,他们分别象征了财、寿、智等涵义。  从这里向后面走,就是黄帝诞生的轩辕之丘,左边可以到达艺术苑区,用来展示黄帝家庭及其子孙繁衍中华民族以及黄帝时代的文化艺术,也是举行炎黄文化节的聚集地。大家可自由参观,1小时候在车上集合。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013河南导游证面试八大景点导游词5分钟
下载积分:1600
内容提示:2013河南导游证面试八大景点导游词5分钟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87|
上传日期: 13:35:4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2013河南导游证面试八大景点导游词5分钟
官方公共微信河南省导游证考试八大景点导游词-五星文库
免费文档下载
河南省导游证考试八大景点导游词
导读:我们现在游览的景点是开封大型民俗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园,我是你们的导游小张,西接河南省会郑州,红旗渠导游词,红旗渠景区主要有两个景点,清明上河园我们现在游览的景点是开封大型民俗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园。许多熟悉中国历史和艺术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清明上河园》是我国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传世之作,画中描绘了宋代京都生活和景色,是有清明上河园沿途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开封旅游,一路辛苦了,我
清明上河园
我们现在游览的景点是开封大型民俗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园。许多熟悉中国历史和艺术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清明上河园》是我国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传世之作,画中描绘了宋代京都生活和景色,是有
清明上河园沿途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开封旅游,一路辛苦了,我是你们的导游小张,大家也可以叫我张导,坐在我身后的是咱们的司机李师傅,李师傅驾车技术精湛,拥有十几年的驾龄,有李师傅为我们保驾护航,大家可以高枕无忧了,今天就由我们两位为大家全程服务了。有需要的地方您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心尽力解决,在此,我预祝大家游的尽兴,玩的开心。
俗话说:‘相聚既是缘分!”在这里,我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份情谊,在相聚的日子里,能够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为这段旅途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再有一个小时的路就到了咱们的目的地----清明上河园了,在这里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开封的的情况吧!
开封位于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的东部,北依黄河,西接河南省会郑州。下辖五县五区,总面积6444平方公里,人口460万,市区人口78万。
开封在中国古时候称之为汴梁、汴京,简称汴,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八朝古都之一。到了今天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了。开封这个名字,源于春秋时期,当时,郑国的国君郑庄公选择这里修筑储粮仓城,便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到了汉景帝的时候,为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就把启封改名为开封,这就是“开封”名字的由来。开封先后有七个王朝在此建都,北宋时期,开封作为宋朝国都长达168年,历经九代帝王。当时东京城由外城、内城、皇城三座城池组成,人口达到150多万,是一座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富丽辉煌的都城。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繁华的世界大都会。北宋也是继唐代以后科技、文化、艺术发展的又一鼎盛时期,创造了一代灿烂辉煌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宋文化。清正廉明的包公,满门忠烈的杨家将,图强变法的王安石,民族英雄岳飞等历史名人,都曾在开封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他们的丰功伟绩,作为民族文化,至今仍在海内外广为传颂。
开封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她享有七朝都会、文化名城、大宋故都、菊城之盛名。遍布市县的名胜古迹,依稀可寻的古成风貌,特色浓郁的民俗文化绚丽多姿的秋菊,显示了古都的风韵和魅力。
朋友们!清明上河园马上就要到了,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清明上河园的情况,熟悉中国历史和艺术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作,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东京开封城的繁华景象。开封清明上河园是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按照图中的布局,采用宋代营造法式,结合现代建筑方法,集中再现了原图的风物景观和民俗风情。使您“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
朋友们!清明上河园占地面积600亩,其中水上面积170亩,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整个清明上河园大体分为南苑和北苑两大景区,南苑在重在表现市井生活,民俗风情,北苑重在表现皇家园村,宫廷娱乐。
好了,朋友们!清明上河园到了。请大家带上自己的贵重物品随我下车,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北宋的都城,去领略古代北宋的繁华景象。
关专家研究和国宋代历史的最图文资料。开封清明上河园以《清明上河园》为蓝本,按照图中布局,采用宋代营造法式,结合现代建筑方法,集中再现了原图的购物景观和民俗风情。使您“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每天上午九点,清明上河园都要举行热烈的开园仪式,蔚为壮观,不可错过。
(在清明上河园大门前)
清明上河园的开园仪式隆重热烈,具有浓厚的发方色彩。首先出场的是马队。骑手们个
个身着宋式短装,手擎彩旗,在一片冲天锣鼓声中呼啸而来,分列场发两旁。紧接着奔腾而出的是欢迎盘鼓,盘鼓手也是宋装打扮,大鼓悬在腰间,动作整齐划一,鼓声震天,鼓点欢快豪放。最后出场的是在张龙、赵虎、王朝、马汉簇拥下上场的一代名相包拯包青天,只见他铁面黝黑,双目有神,大步向您走来,欢迎您到清明上河园游览。至此,马队手们手中旌旗挥舞,盘鼓手中大鼓齐震,游客们在“包青天“的带领下,共同走进清明上河园。清明上河园游览的序幕由此而拉开了。
在清明上河园,迎面可以看到一幅长16米,高3米的大型浮雕,浮雕前是汉白玉巨石人像雕塑《情系东京》,一代名师张择端手捧恢宏历史长卷《清明上河图》欢迎您来到清明上河园。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一代名师张择端和他的《清明上河图》吧。
张择端字正道,号文友。生于北宋,卒于南宋。年轻时游学京师,擅长绘画,曾任翰林图画院侍诏。为纪念张择端,我国著名雕塑艺术家陈修林、庞王宣教授取中华石材之乡山东莱州的白色花岗石这尊高大塑像,石像后面则为浓缩《清明上河图》芸芸从生的浮雕,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太平盛世时开封的繁华市景、民俗生活。《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的生活景物几乎无所不包,真实地描绘了北宋东京开封城的繁华景象。在这幅长525厘米地,宽25.5厘米的画卷上,有各种人物684个,牲畜96头,房屋122座,舟船25艘,既有巨商富贾,也有街头小贩,既有城楼虹桥,也有行舟路人,就连算卦先生也能看得到。专家们甚至还发现了店铺中的算盘。算盘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讲算器究竟何时发明,目前我们还无法考证,但是《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算盘却是在目前发现的古代图文资料中第一次出现的算盘。《清明上河图是我们研究宋代经济、文化、建筑、科学等珍贵历史资料,原作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
清明上河园景区,占地500亩,其中水面120亩,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仿照原图,设驿站、民俗风情、特色食街、宋文化展示、花鸟鱼虫、繁华京城、休闲购物和综合服务等八个功能区,并设有校场、虹桥、民俗、宋都等四个文化区。游览清明上河园,可以跨虹桥,登上善门,游鸿福寺,浏览文绣院,下榻古驿站,就餐孙羊正店。游览清明上河园,您可以情观党民间杂耍、木兰织房、年思社,还有吹糖人、剪纸、风筝等民间工艺,当然还有闻名中外的开封小吃。
清明上河园可看景物繁多,让我们先云看看著名的虹桥吧!
展阅《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看到一造型优美的木顶拱桥。据专家研究,《清明上河图》的虹桥为中国十大古桥之一,是著名的木拱桥,如建于1050年,为当时北宋京城的水陆交通运转畅通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后毁于战火。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拱桥,是仿照原图建造的。我们能够重登飞架的虹桥,应归功于张择端真切的视像描绘,应当感谢他给了后人重睹北宋京都风景线的机缘。重建的这座虹桥1998年建成,桥跨径25米,高5米,跨度比为1:5,桥的两边设有四根望柱和四根9米高的立柱,顶部有一圆盘,上面泊立白鹤鸟,随风转动,对照下面的十字交仪木就知道白鹤所指的方向,这是古代的风向标。
虹桥是飞架在汴河之上。据史书记载,汴河始于战国的魏,通于隋,畅于宋,上起河洛,下至淮泗,直通长江,为北宋南北贯通的大动脉。各地所产的粮食,所收的赋税,各种奇珍异果都是沿着这条河运到京城来的。汴河对于当时的北宋可谓至关重要。由于舟船往来,客商众多,于是在河的两边就出现了许多店铺,在当时袭击京城,汴河两岸是最繁华热闹的地方,虹桥左右让铺林立,舟船如梭,商贾云集。今天的虹桥下面,是东京码头,诸位感兴趣的话,可以荡起宋式木船,饱览北国水城的万顷碧波。
清明上河园是一所集民俗展示和历史风情为一全的主题公园,各种表演展示遍布全国各处,前方有上善门,城楼群内有仿古编钟。再往前是孙羊正店,当时为北宋东京著名酒店,可提供饮食。沿途有许多店铺,您可以选购自己喜爱的工艺美术品,园内还有许多杂耍艺人,饮食店铺。园内一些表演节目有固定时间,如王员外招婿、梁山好汉劫法场等,可以供大家
红旗渠导游词
有一项水利工程曾震惊了世界,有一首歌曾唱遍大江南北,有一种精神曾经激励了整整一代人,斗转星移,岁月沧桑,转眼间,红旗渠通水已经40多年了。逝去的是岁月,然而在您的记忆里,是否还依然还有关于红旗渠的记忆?今天,请允许我用一首老歌来作为我推介的开始。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
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电影纪录片《红旗渠》的主题曲。
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千军万马战太行,开始了“引漳入林”大会战。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苦干10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211个隧洞,架设了152座渡槽,建成了盘绕林虑山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
红旗渠的建成,使林县54万亩贫瘠的土地变成了肥沃的良田。红旗渠地势险峻,工程宏伟,它不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更是林虑山的一大胜景,被中外友人誉为“世界奇迹”、“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地球的蓝色飘带”。在红旗渠工程刚刚上马时,就受到毛泽东主席的赞赏,并亲切地接见了原中共林县县委第一书记杨贵。70年代初,红旗渠工程胜利竣工后,周恩来总理曾经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是南京长江大桥,二是林县的红旗渠。90年代,当人们重新呼唤红旗渠精神的时候,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景区主要有两个景点,红旗渠分水苑、青年洞。
首先我们参观分水苑景区。
分水苑所在地分水岭,原名坟头岭。红旗渠总干渠在这里分为三条干渠,改名为分水岭。它不仅是红旗渠三条干渠的分水枢纽,而且也是自然界的分水岭。岭南的水汇入洹河,岭北的水汇入漳河,分属两个不同的小水系。就是这个分水岭,在当年修渠时,让决策者和设计者操碎了心。因为如果出现设计错误,红旗渠水流不过分水岭,整个工程只能浇任村、东岗两个乡七八万亩土地;如果流过去,就能够灌溉全县五十多万亩土地。红旗渠首进水闸底高程为464.75米,分水岭分水闸闸底高程为454.44米,全长70.6公里,落差10.31米,1/8000的坡度,如果没有精确的设计,渠水流不过分水岭,林县人民勒紧腰带,拼命修成的总干渠就成了废渠,责任重大啊。当时杨贵老书记对水利局局长段毓波说:“如果红旗渠水通不过分水岭,我们俩就从太行山上跳下去,向全县人民谢罪”。直到总干渠通水成功,杨贵老书记心里才踏实了。
这就是分水苑牌坊,它宽11米,高9米,是1994年6月底落成的仿古建筑,正面“分水苑”三个大字,由原林县县委第一书记杨贵题写。
走进分水苑牌坊,我们迎面我们看到的是千军万马战太行的巨型浮雕。这组浮雕由安阳
市园林设计室袁建国同志设计的,长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个。浮雕以林州人民战太行的群体形像出现,用磅礴的气势勾勒出一幅改天换地的斗天图。其中,既有凌云壮志的豪迈气概,又有雄伟壮观的战斗场面,站在浮雕前使人感到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整个浮雕分为四个场面:
1、林县县委发出“引漳入林”的号召;
2、技术人员实地勘测;
3、凌空除险;
4、千军万马战太行。
左面墙上的这六幅壁画介绍的都是红旗渠上的重点工程,因时间关系,今天我们不能一一到实地看了,我在这里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第一个画面是“红旗渠源头”。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山腰。是将漳河水引入红旗渠的枢纽工程。1960年3月,承担截流任务的任村公社青年民工,在一无大型机械,又无先进技术的情况下,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跳入冰凉刺骨的激流,逼水改道,流入红旗渠内。
第二个画面是“青年洞”。该工程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红旗渠最艰险的工程。是当年青年突击队员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开凿的。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青年洞”风景名胜区,被国家六部委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第三个画面是“空心坝”。一坝两用,上面过河水,坝心走渠水,渠水不犯河水,成功地解决了渠水与河水平面交叉的矛盾,是一座两用坝。
第四个画面是“南谷洞水库”。该水库于1958年4月动工兴建,1960年7月完成大坝主体工程,是亚洲第三高堆石坝,设计库容量为7750万立方米,年均供水3159万立方米,它既可以调节汛期洪峰,又可以在枯水季节为红旗渠补充水源,现在我们已把它开发为“太行平湖”景区。
第五个画面是“桃园渡槽”。它位于一干渠上,过去是个三用桥,即桥上走汽车,桥下流河水,中间一个暗槽,自北向南流渠水。现在为了解决城市人口用水问题,在暗槽内架设了一条输水管道,自南向北把弓上水库的水引入林州市,所以现在它变成了一座四用桥。
第六个画面是“红英汇流”。英雄渠建于50年代,红旗渠建成后,一干渠的水流至合涧镇与英雄渠汇合,水势翻腾,蔚为壮观。有诗赞曰:“珠溅花飞雪裹玉,流激瀑泻浪逐波。闸开倾进琼浆液,两韵一渠唱凯歌。”】
总干渠分水闸楼顶高悬郭沫若亲笔书写“红旗渠”三个苍劲有力的朱红大字,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绕过分水闸,映入眼帘的是红旗渠纪念馆,原为红旗渠纪念亭,建于1973年,在2002
包含总结汇报、旅游景点、外语学习、文档下载、行业论文、IT计算机、考试资料、出国留学、资格考试以及河南省导游证考试八大景点导游词等内容。本文共3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南省八篇导游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