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二氧化碳方程式CaCl2的方程式

解:(1)①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钡离子会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钡沉淀,所以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目的是除去CaCl2和氯化钡,硫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会生成硫酸钠,所以不能用过量稀硫酸代替过量稀盐酸的原因是会生成新的杂质硫酸钠;
②蒸发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酒精灯,过滤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所以两步操作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
③氯化钠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钠和氯气,化学方程式为:2NaCl2Na+Cl2↑;
(2)氯化钠溶液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然后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配平,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H2↑+Cl2↑;
(3)【提出猜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为:2NaOH+CO2═Na2CO3+H2O;Na2CO3+CO2+H2O═2NaHCO3
NaOH+NaHCO3═Na2CO3+H2O,所以猜想2: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猜想4:碳酸氢钠、碳酸钠;
【实验验证】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碳酸钡沉淀,根据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氢氧根离子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
取该NaOH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证明猜想1、5不成立(填数字)
取步骤1中上层清液,滴加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证明原溶液不含HC、C(填“离子”)
另取步骤1中上层清液,滴加酚酞
溶液未变红
证明原溶液不含OH﹣(填“离子”)
【实验结论】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混合物中不含氢氧化钠、碳酸氢钠,含有碳酸钠,所以猜想3正确.
故答案为:(1)①氯化钡,会生成新的杂质硫酸钠;
②玻璃棒;
③2NaCl2Na+Cl2↑;
(2)2NaCl+2H2O2NaOH+H2↑+Cl2↑;
(3)【提出猜想】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钠;
【实验验证】
HCO3-、CO32-
OH﹣
【实验结论】3.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化学
已知A、B、C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为氧化物;D、E、F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其中F是单质,E是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有些转换关系,反应条件等略去),试回答:
(1)写出E、F的化学式:E ;F ;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下转换关系:
A→D  ;
C→A  .
科目:初中化学
如图所示的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
&&&A &&&&&&&&&&&&&&&&&&B&&&&&&&&&&&&&
(1)实验A: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小于 的原因可能是(只答一条): &&&&&&&&&&&&&&&&&&&&&&
(2)实验B: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3)实验C: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
&&&&&&&&&&&&&&&&&&。
科目:初中化学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则硝酸与氢氧化钠也能发生中和反应
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则铁表面的氧化铁也能起到保护作用
碱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则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
蔗糖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也一定不能再溶解其它物质
科目:初中化学
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1)表3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① 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g。
②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
将100g的水加入30 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_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度,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③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______。
(2)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一定量的铁、铜混合物中,写出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7是实验过程生成气体或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科目:初中化学
某碳酸钠样品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根据图11所示信息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科目:初中化学
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C.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 D.该装置可净化汽车尾气
科目:初中化学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你补上猜想四.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H2SO4和NaOH&&&&&
猜想四: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
理由是      .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的pH试纸、Na2CO3溶液、BaC12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测溶液的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如下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
科目:初中化学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__Al+__O2__Al2O3
(2)__CH4+__O2CO2+__H2O
(3)__Cu2(OH)2CO3__CuO+__CO2+__
(4)__H2+__WO3__W+__
(5)__NH3+__O2__N2+__
(6)__C2H6O+__O2__+CO2+__ H2O(2013o眉山)氯碱工业是重要的化学工业,采用电解精制的饱和食盐水来制取NaOH,2NaCl+2H2O&2NaOH+H2↑+Cl2↑.但粗盐中含有杂质Na2SO4、MgCl2、CaCl2、泥沙等,必须经过提纯才能使用.提纯中常用下列操作步骤:①用稍过量的NaOH除去MgCl2;②过滤;③用稍过量的BaCl2除去Na2SO4;④用稍过量的Na2CO3除去CaCl2等;⑤用稍过量的HCl除去NaOH、Na2CO3;则:
(1)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③④②⑤或③①④②⑤(填步骤编号);
(2)加入Na2CO3溶液,其目的之一是除去CaCl2,还的一个目的,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
解: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除去MgCl2;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除去Na2SO4;至于先除氯化镁,还是先除硫酸钠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氯化钙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①③④②⑤或③①④②⑤或③④①②⑤.
(2)加入Na2CO3溶液,其目的之一是除去CaCl2,还有一个目的是除去多余的氯化钡,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
故答案为:(1)①③④②⑤;③①④②⑤;
(2)BaCl2+Na2CO3=BaCO3↓+2NaCl.
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由氯化钙制硝酸钙的化学方程式,要两步骤的.
CaCl₂+ Na₂CO₃Ca(NO₃)₂ + H₂O +CO₂↑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CaCl2+2AgNo3=Ca(No3)2+2AgCl↓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上传时间: 21:59:37&&来源: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CO2及相关性质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1)气体制取. 按如图甲所示的制取装置进行实验. ①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铁架台 ,b 大试管 . ②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 ③实验室制取CO2的方法是 用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原因是 用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速率适中容易控制,大
29.(11分)(2015&南宁)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CO2及相关性质进行一系列的.
(1)气体制取.
按如图甲所示的制取装置进行实验.
①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铁架台 ,b 大试管 .
②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
③实验室制取CO2的方法是 用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原因是 用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速率适中容易控制,大理石的来源广,所得CO2气流平稳,气体又较为纯净,所以选用稀盐酸制CO2 .
(2)实验.
[提出问题]实验室制取CO2的时能否采用排水法收集?
[设计实验]
实验一:向一个充满CO2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用力摇晃塑料瓶.
可观察到塑料瓶 变瘪 .说明CO2能溶于水.
实验二:先用集气瓶装满一瓶蒸馏水(pH=7.0).然后按如图乙所示组装装置并进行实验,再用pH计测定从装置C排到烧杯中的液体的pH.
①装置B中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杂的氯化氢气体 .
②测得烧杯中液体的PH<7.0,说明溶液呈酸性,原因是: 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使溶液呈酸性 .
[实验结论]实验室制取CO2不宜采用排水法收集
[拓展延伸]某同学先先对图乙装置做了以下改进:将装置C中的部分蒸馏水换成植物油,将烧杯换成量筒(如图丙所示).然后利用改进后的装置测定收集到CO2的体积,测得气体的实际体积小于理论值,原因可能是:① 二氧化碳被装置B中碳酸氢钠溶液少量吸收 .② 量筒读数时视线偏低(或仰视) .(合理即可)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苏科全科网版权所有
科学探究.
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大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原因是:用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速率适中容易控制,大理石的来源广,所得CO2气流平稳,气体又较为纯净,所以选用稀盐酸制CO2;向一个充满CO2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用力摇晃塑料瓶,可观察到塑料瓶变瘪,说明CO2能溶于水.实验二中,装置B中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杂的氯化氢气体;测得烧杯中液体的PH<7.0,说明溶液呈酸性,原因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使溶液呈酸性;利用改进后的装置测定收集到CO2的体积,测得气体的实际体积小于理论值,原因可能是:二氧化碳被装置B中碳酸氢钠溶液少量吸收;量筒读数时视线偏低或仰视.
解:(1)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大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用此法制二氧化碳的原因是:用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速率适中容易控制,大理石的来源广,所得CO2气流平稳,气体又较为纯净,所以选用稀盐酸制CO2;故答案为:①铁架台;大试管;②CaCO3+2HCl=CaCl2+H2O+CO2&;③用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CO2;用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速率适中容易控制,大理石的来源广,所得CO2气流平稳,气体又较为纯净,所以选用稀盐酸制CO2;
(2)实验一:向一个充满CO2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用力摇晃塑料瓶,可观察到塑料瓶变瘪,说明CO2能溶于水;故答案为:变瘪;
实验二:实验二中,装置B中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杂的氯化氢气体;测得烧杯中液体的PH<7.0,说明溶液呈酸性,原因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使溶液呈酸性;故答案为:①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杂的氯化氢气体;②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使溶液呈酸性;
[拓展延伸]利用改进后的装置测定收集到CO2的体积,测得气体的实际体积小于理论值,原因可能是:二氧化碳被装置B中碳酸氢钠溶液少量吸收;量筒读数时视线偏低或仰视;故答案为:①二氧化碳被装置B中碳酸氢钠溶液少量吸收;②量筒读数时视线偏低(或仰视);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二氧化碳除杂和性质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五、计算题(6分)
阅读统计:[]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下面没有链接了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QQ:&&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制取二氧化碳方程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