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带正电拍拍的质子与带负电的电子没有相...

为什么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物理学中讲到: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他带了电,或有了电荷.这种说法阐明了“电荷”与最初所讲的“电”的关系,这里所说的“电”指的是最具普遍意义的电.而“电荷”是一种电的量度或者说是一种表现形式.人们常说的“电”是一种宏观概念,“电荷”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微观粒子的负荷.平日里所讲的“电”可以指很多,比如说电流、电能等等,我们通常可以简单的称谓“电”.电流就是电荷的定向移动,电能就是电流对外做功时的能.有的时候“电”与“电荷”是可以通用的,这要看具体情况.总的来说“电”的概念比较广,可以指很多,而“电荷”重点在“荷”上,也就是电的负荷,不知这样说你明白了没有. 关于正负电荷的定义,大学物理中也是这样定义的,这是一种宏观的解释,是一个古老的定义.在物理学中还有一个定义:将质子带的电规定为正电荷,电子带的电规定为负电荷.由于这两种电有着本质的区别,要加以区分,所以就起了“正”“负”这样的名字,与性质无关,只是一个名称而已.电荷的产生有以下几种方法: 1.摩擦起电 2.接触带电.3.感应带电. 摩擦起电是最简单最常见的方法.玻璃棒与丝绸摩擦使玻璃棒带正电,用橡胶棒与毛皮摩擦使橡胶棒带负电.物体都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普通物质两种一样多所以呈电中性.而丝绸舒服电子的能力要比玻璃棒束缚电子的能力强,所以摩擦后丝绸获得了电子,玻璃棒失去了电子,所以玻璃棒多出来了正电荷,所以带正电.同理,橡胶棒束缚电子的能力比毛皮强,所以获得电子带负电.摩擦起电时,某种电荷从一物体转移至另一物体,从而使两物体的中和状态都遭到破坏,各显电性.譬如在负电荷转移的过程中,失去它的一方带上正电,获得他的一方戴上负电,因此两个物体带上等量异号的电荷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谢谢你的解答,这个问题太深奥,还待人类发现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1)下列粒子中带正电荷的是______.①电子
⑥分子(2)空气、生_百度知道
(1)下列粒子中带正电荷的是______.①电子
⑥分子(2)空气、生
④原子核& ②质子&nbsp、白酒是三种不同的物质; ⑥分子(2)空气; ⑤原子& ③中子&&nbsp
(1)下列粒子中带正电荷的是______.①电子&nbsp、生铁
提问者采纳
(1)根据质子带正电;因此可得粒子中带正电荷的是②质子,只要它是溶液;由此可知空气,就不用再细分析了,两者的带电量相同;(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才是混合物;故答案为,一正一负、悬浊液,所以整个原子显示的是电中性,中子不带电、生铁、乳浊液或合金时;原子核带正电、白酒同属于混合物;故选②④,又电子带负电、④原子核,它一定是混合物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正电荷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科学家们已经俘获了少量的反氢原子.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
科学家们已经俘获了少量的反氢原子.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1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B.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C.由1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D.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乐陵市二模
A、反氢原子由1个带正电荷的电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构成,故A错;B、反氢原子由1个带正电荷的电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构成,故B正确;C、反氢原子由1个带正电荷的电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构成,故C错;D、反粒子中的质子和电子与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故D错.故选B.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科学家们已经俘获了少量的反氢原子.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主要考查你对&&原子结构,原子的定义&&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原子结构原子的定义
原子的构成:原子核的构成:原子核相对原子来说,体积很小,但质量却很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质子的质量为:1.6726×10-27kg 中子的质量为:1.6749×10-27kg 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对原子构成的正确理解: (1)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绝大多数由质子和中构成 (有一种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含有1个质子,无中子),体积极小,密度极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2)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多少,决定了原了的种类。 (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二质子数二核外电子数。 (4)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干中子数,如钠原子中,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 (5)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就没有中子。 (6)在原子中,由于质子(原子核)与电子所带电荷数相等,且电性相反,因而原子中虽然存在带电的粒子,但原子在整体上不显电性。核外电子的排布:①电子层核外电子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有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有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科学家形象地将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②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通常用电子层来形象地表示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离核越近,电子能量越低;离核越远,电子能量越高。电子层数、离核远近、能量高低的关系如下所示:电子层数 1 2 3 4 5 6 7 离核远近 近→&&&&&&& 远能量高低 低→&&&&&&& 高 ③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了解一些核外电子排布的简单规律对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况有很重要的作川,核外电子排布的简单规律主要有: a.每层上的电子数最多不超过2n2(n为电子层数),如第一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可能为1,也可能为2,但最多为2。 b.核外电子排布时先排第一层,排满第一层后,再排第二层,依次类推。 c.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不超过8;当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不超过2。原子的不可再分与原子的结构: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由一种原子变成另外一种原子,即化学变化中原了的种类不变,其原因是化学变化中原子核没有发生变化。如硫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硫和氧气中分别含有硫原子和氧原子,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硫中仍然含硫原子和氧原子。原子不是最小粒子,只是在化学变化的范围内为“最小粒子”,它还可再分,如原子弹爆炸时的核裂变,就是原子发生了变化。原子尽管很小,但具有一定的构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绝大多数的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均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碳、硫、磷等大多数的非金属单质也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例如,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未发生变化。对原子的概念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①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 ②原了也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如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就由原子保持。 ③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脱离化学变化这一条件,原子仍可再分。 原子的性质: ①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②原子在不停地运动; ③原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④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如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稀有气体、铁、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⑤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 原子的表示方法—元素符号:原子可用元索符号表示:如O既可表示氧元素,也可表示1个氧原子。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道尔顿的原子模型: 英国自然科学家约翰·道尔顿将古希腊思辨的原子论改造成定量的化学理论,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的理论模型。他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四点: ①所有物质都是由非常微小的、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即原子组成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主要表现为质量的不同 ③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④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单位,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仅仅是重新排列,而不会被创造或者消失。 虽然,经过后人证实,这是一个失败的理论模型,但道尔顿第一次将原子从哲学带入化学研究中,明确了今后化学家们努力的方向,化学真正从古老的炼金术中摆脱出来,道尔顿也因此被后人誉为“近代化学之父”。
发现相似题
与“科学家们已经俘获了少量的反氢原子.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0047014516814636712931123470357973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他们跟通常说的电子和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十分可观.根据以上信息,甲、乙、丙、丁四位学生做出相应的预测:甲:氧原子呈电中性,反氧原子带电.乙:氧原子和反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是16.丙:氧气能供给呼吸,反氧气不能供给呼吸.丁:氧气能支持燃烧,反氧气不能支持燃烧.你认为:上述四位学生的预测中,一定正确的是 
______,一定错误的是 
______,可能正确的是 
______,假设存在反氧气,请对可能正确的结论设计实验验证,方法是 
______. - 跟谁学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分类: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他们跟通常说的电子和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十分可观.根据以上信息,甲、乙、丙、丁四位学生做出相应的预测:甲:氧原子呈电中性,反氧原子带电.乙:氧原子和反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是16.丙:氧气能供给呼吸,反氧气不能供给呼吸.丁:氧气能支持燃烧,反氧气不能支持燃烧.你认为:上述四位学生的预测中,一定正确的是 
______,一定错误的是 
______,可能正确的是 
______,假设存在反氧气,请对可能正确的结论设计实验验证,方法是 
______.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他们跟通常说的电子和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十分可观.根据以上信息,甲、乙、丙、丁四位学生做出相应的预测:甲:氧原子呈电中性,反氧原子带电.乙:氧原子和反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是16.丙:氧气能供给呼吸,反氧气不能供给呼吸.丁:氧气能支持燃烧,反氧气不能支持燃烧.你认为:上述四位学生的预测中,一定正确的是 
______,一定错误的是 
______,可能正确的是 
______,假设存在反氧气,请对可能正确的结论设计实验验证,方法是 
______.科目:最佳答案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反氧原子的结构应该为:8个反质子,8个中子构成原子核(由于中子不带电,故不存在反中子),核外有8个反电子.原子核带8个单位负电荷核外带8个单位正电荷,故反氧原子也呈电中性;氧原子和反氧原子的质量相等,故其相对原子质量也相等,都为16;而反氧气的化学性质(是否支持燃烧及是否供给呼吸)是不能妄下结论的,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故可能正确;故答案为:乙;甲;丙、丁;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满反氧气的容器中,如果木条复燃,则表明反氧气能支持燃烧,如果木条熄灭则表明反氧气不能支持燃烧;将一只小白鼠置于盛满反氧气的容器中,如果小白鼠在一段时间内能存活,则表明氧气能供给呼吸,反之则表明氧气不能供给呼吸.解析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而中子既不带正电,也不带负电。的海词问答与网友补充:
相关词典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电拍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