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美上海公报报、建交公报...

> 中美建交三个公报
中美建交三个公报
时间: 来源: 本文已影响人
篇一: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联合公报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美国政府共同签署的三个外交公报,包括了《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这三个公报是中美在冷战时期开启对话和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基础,其中有关台湾问题的部分在今天的重要性则更为显现,美国政府一直声称其两岸政策是基于“一个中国原则、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台湾关系法”制订的。 1基本简介
编辑 发布背景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中美交往的大门重新打开。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双方于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 ,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发展历史 1975年12月,美国总统福特应邀访华。日,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美国宣布断绝同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并于年内撤走驻台美军,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即“断交、废约、撤军”)。1979年1月,应美国总统卡特的邀请,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访美,揭开了中美关系史的新篇章。 日,两国政府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八?一七公报”),美方承诺“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建交以来近几年的水平,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解决”。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2建交公报 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 中文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商定自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重申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并再次强调: ──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双方认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将于一九七九年三月一日互派大使并建立大使馆。 3上海公报
[1] 一九七二年2月28日产生背景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的邀请,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自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至二月二十八日访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陪同总统的有尼克松夫人、美国国务卿威廉?罗杰斯、总统助理亨利?基辛格博士和其他美国官员。 尼克松总统于二月二十一日会见了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两位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认真、坦率地交换了意见。 访问中,尼克松总统和周恩来总理就美利坚合众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正常化以及双方关心的其他问题进行了广泛、认真和坦率的讨论。此外,国务卿威廉?罗杰斯和外交部长姬鹏飞也以同样精神进行了会谈。 尼克松总统及其一行访问了北京,参观了文化、工业和农业项目,还访问了杭州和上海,在那里继续同中国领导人进行讨论,并参观了类似的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领导人经过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接触之后,理在有机会坦率地互相介绍彼此对各种问题的观点,对此,双方认为是有益的。他们回顾了经历着重大变化和巨大动荡的国际形势,阐明了各自的立场和态度。 中方声明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国家不分大小,应该一律平等,大国不应欺负小国,强国不应欺负弱国。中国决不做超级大国,并且反对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方面表示:坚决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各国人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本国的社会制度,有权维护本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外来侵略、干涉、控制和颠覆。一切外国军队都应撤回本国去。中国方面表示:坚决支持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人民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作的努力,坚决支持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的七点建议以及在今年二月对其中两个关键问题的说明和印度支那人民最高级会议联合声明;坚决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一九七一年四月十二日提出的朝鲜和平统一的八点方案和取消“联合国韩国统一复兴委员会”的主张;坚决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和对外扩张,坚决支持日本人民要求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和中立的日本的愿望;坚决主张印度和巴基斯坦按照联合国关系印巴问题的决议,立即把自己的军队全部撤回到本国境内以及查谟和克什米尔停火线的各自一方,坚决支持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维护独立、主权的斗争以及查谟和克什米尔人民争取自决权的斗争。 美方声明为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需要对缓和当前的紧张局势和消除冲突的基本原因作出努力。美国将致力于建立公正而稳定的和平。这种和平是公正的,因为它满足各国人民和各国争取自由和进步的愿望。这种和平是稳定的,因为它消除外来侵略的危险。美国支持全世界各国人民在没有外来压力和干预的情况下取得个人自由和社会进步。美国相信,改善具有不同意识形态的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以便减少由于事故、错误估计或误会而引起的对峙的危险,有助于缓和紧张局势的努力。各国应该互相尊重并愿进行和平竞赛,让行动作出最后判断。任何国家都不应自称一贯正确,各国都要准备为了共同的利益重新检查自己的态度。美国强调:应该允许印度支那各国人民在不受外来干涉的情况下决定自己的命运;美国一贯的首要目标是谈判解决;越南共和国和美国在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七日提出的八点建议提供了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础;在谈判得不到解决时,美国预计在符合印度支那每个国家自决这一目标的情况下从这个地区最终撤出所有美国军队。美国将保持其与大韩民国的密切联系和对它的支持;美国将支持大韩民国为谋求在朝鲜半岛缓和紧张局势和增加联系的努力。美国最高度地珍视同日本的友好关系,并将继续发展现存的紧密纽带。按照一九七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决议,美国赞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停火继续下去,并把全部军事力量撤至本国境内以及查谟和克什米尔停火线的各自一方;美国支持南亚各国人民和平地、不受军事威胁地建设自己的未来的权利,而不使这个地区成为大国竞争的目标。 双方声明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相互侵犯、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考虑到国际关系的上述这些原则,双方声明: 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 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 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 双方回顾了中美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的严重争端。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祖国;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 &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 &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他们就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具体领域进行了讨论,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将会是互相有利的。双方各自承诺对进一步发展这种联系和交流提供便利。 双方把双边贸易看作是另一个可以带来互利的领域,并一致认为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的。他们同意为逐步发展两国间的贸易提供便利。 双方同意,他们将通过不同渠道保持接触,包括不定期地派遣美国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双方希望,这次访问的成果将为两国关系开辟新的前景。双方相信,两国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会对缓和亚洲及世界紧张局势作出贡献。 尼克松总统、尼克松夫人及美方一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人民给予他们有礼貌的款待,表示感谢。 4八一七
编辑 概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1982年) (一九八二年八月十七日)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发表的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此范围内,双方同意,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继续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在此基础上,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篇二:中美三个公报看中美关系解冻到建交 上海大学学年冬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试 小论文
课程名称: 近现代国际关系文献研讨 课程编号:
论文题目: 中美三个公报看中美关系解冻到建交
研究生姓名:
范广寅 学 号:
任课教师: 评阅日期: 中美三个公报看中美关系解冻到建交
范广寅 专业:世界史学号:
要】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指的是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上海公报》)、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八一七公报》)。美国在三个联合公报中均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中美两国关于两国关系以及我国台湾问题的重要历史文件。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政治基础。 【关键词】 三个公报、中美关系、中美建交
研究中美关系史,70年代的中美建交是一个重要课题,其中三个公报记载了两国关系从遏制封锁到解冻,从建交到合作与竞争共存的过程。 追根溯源,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击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此期间,美国罗斯福政府多次与中国国民党蒋介石、宋美龄接触,并与之建立了一定的友谊。而抗战胜利后,又爆发了内战,最终,中国共产党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于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中美关系史由此开端。 在1950年,中美双方先后卷入朝鲜战争,从此开启了中美关系长达22年之久的隔绝与对抗。在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国际背景下,美国政府对中国采取的是“扶蒋反共”政策。对新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的政策。 我们从1969年开始讨论。从传统上,60年代的冷战背景下,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就造成了相当多的误解,其中对中美关系影响比较重要的两个误解。美国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认为中苏两国作为共产主义兄弟国,是绝对的同盟力量,都是美国的敌人。而事实上从60年代初,苏联走上了扩张道路,就已经与中国决裂,双方剑拔弩张,在边境冲突不断。此时的中国,东南沿海要严防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北方中苏边境又要随时警惕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威胁。此时,毛认为,美国对中国的威胁远不如苏联的直接安全威胁,中国的安全战略必定要按照实际情况作出改变,准备从反帝反修转变为集中力量对付苏联。毛的四位元帅(陈毅、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通过研究认为,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而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中国与美国在对苏战略上有共同的利益。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当时有一个绰号叫“冷战骑士”,以反共著称,是遏制中国的鼓吹者,作为副总统时,他曾积极地支持艾森豪威尔政府在两次海峡危机中采取的战争边缘政策。但他同时也是一个现实主义的人。到了60年代末,美国已经没有能力同时反对中苏两个共产主义庞然大国,苏联已经成为超级大国,中国也树立了其国际地位。尼克松认为美国更灵活的政策是形成“某种稳定秩序的概念”,而“稳定总是和均势并存的”,也就是以均势保持稳定。这样,面对现实与恢复均势就成为了美国外交新布局的指导思想。 尼克松的均势外交思想,在中美苏台四方关系中,就包括了美苏两极均势、中苏边境冲突均势、海峡两岸均势等。这种均势外交指导思想直接主导了70年代的国际关系。 日,中苏间爆发了一次武装冲突即珍宝岛事件,国际一片哗然。毛精心设计的第一步得到了实现,美国意识到中苏之间原来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和睦,尼克松开始考虑利用中苏之间的矛盾来对付苏联,其“联华遏苏”的战略构想逐步成型。由此,美国对中国的关系上开始采用一系列主动的表示。1970年,尼克松宣布美国战略基础从打“两个半战争”转变为打“一个半战争”。 尼克松还将第七舰队的军事行动仅限制在台湾海峡内,放松了对中国的贸易限制,撤消了美国人在中国的旅行限制。这是向中国发出的信号,意在表明美国希望不再与中国对立,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力量对付苏联。 此后,通过尼克松、基辛格等人的一系列努力,中美关系开始解冻,在两国以外的场合,双方大使频频地暗送秋波。日,美国入侵柬埔寨,给中美关系的解冻进程上演了一出小插曲,但是两国领导人依然目标明确,不为所动,通过各种渠道互相传达着和解的信号。历史上称这个时期的中美关系为“外交小步舞”。 日到17日,参加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邀请访问我国,打开了隔绝22年的中美交往的大门,被国际舆论誉为“乒乓外交”。周恩来总理对访问作了具体安排,指出这次访问对于打开中美关系的局面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此举对中美关系的突破产生了影响,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4月14日,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等国乒乓球代表团,并同美国代表团进行了长时间谈话。中美两国乒乓球队举行了友谊比赛。美国朋友还游览了长城,参观了清华大学等地。同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就改善、松动两国关系采取一系列措施。“乒乓外交”被基辛格称为“周恩来的代表作”,它将中美关系带入了一个新阶段 随后,通过巴基斯坦渠道,周恩来向美国传递了一则邀请信息:基辛格或者美国国务卿罗杰斯,甚至是美国总统本人可以来北京直接晤谈。在经过一系列分析和讨论以后,1971年5月,基辛格作出答复,确认会秘密访华。 7月8日,基辛格通过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对外谎称“抱病”,实则秘密登上了飞往北京的飞机。7月9日中午,美国特使一行抵达北京南苑机场。下午3点,中国总理周恩来接见美国特使基辛格。双方终于落座,面对面地会谈,基辛格阐明他此行的两个任务:一是商谈尼克松访华的日期和准备工作;二是为尼克松进行预备性会谈。基辛格此行的任务基本上是完成的。7月15日下午,中美两国发表了一份公告:“获悉,尼克松总统曾经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经过25年冰封的隔绝,经过历时3年不懈的外交努力,中美两国人民期待已久的时刻终于来到。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携夫人、国务卿罗杰斯、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基辛格开始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访问。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访问,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在任美国总统对中国的访问。周恩来总理在机场亲自迎接。对美国总统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二十多年没有交往了啊!” 尼克松后来回忆与周恩来首次握手时也感慨地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日至28日,经过一系列谈判和磋商。2月28日,中美两国发表了指导两国关系的一份冗长的公报,即《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中美交往的大门终于被打开。 《中美联合公报》列举了双方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和看法,承认“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强调了双方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国际争端。因而《公报》声明: ――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 ――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 ――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 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 协议或谅解。 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 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 关于台湾问题,中国在公报中重申自己的立场: 台湾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 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祖国;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或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 美国方面则声明: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 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重申它对中国人民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走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联合公报》的签署与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它对亚洲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联合公报》是尼克森访华的主要成果,代表中美关系的相对缓和。对美国而言,该公报的最主要意义在于拉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国际上进一步孤立苏联及其卫星国家,利用中苏分裂加强美国的国家安全。而对于中国,虽然当时两国存在意识形态上的不同,但是中国领导人认为因地理原因,苏联依然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最大的威胁,因此与美国改善关系对中国也有利。而今天,《联合公报》最大的意义则在于美国对一个中国的立场首次正式表明了不表异议。 以上海公报为转折点,结束了中美长达22年遏制与反遏制的隔绝与对抗关系,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尽管中美双方都有加速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愿望,但客观上的实际情况确实非常缓慢。 尼克松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不会把筹码只压在中国身上,毕竟冷战的主角是美苏争霸。尼克松更希望同苏联保持均势,因此,美国在寻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同时,也在与苏联缓和关系。这在中国看来,美国是摇摆不定的,而事实上,在美国看来,对华关系也是为美苏争霸中对苏政策服务的。1972年5月,尼克松在访问中国后3个月即访问苏联,与苏联达成了《限制反弹道导弹防卫系统条约》和《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某些措施的临时协定》,双方冻结了各自可以拥有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潜艇发射导弹的数目,开始了美苏关系缓和的时期。 这种缓和,相比中美之间的正常化进程更具有实际意义,对美国也更具有现实的战略意义。中美和解是由美苏冲突而起的,如今美苏缓和,使得中美关系正常化不再那么紧迫,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滞缓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还有一个因素,即是尼克松本人深陷“水门事件”,他为了掩盖真相,保住总统职位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想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也是不太可能的。 当时的中国也陷入了文革大乱之中,外交虽有周恩来主管,也逃不过文革的大潮,四人帮不断攻击周恩来,使得中国的外交环境再次恶化,中国对美政策的回旋余地越来越小。 1974年,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下台,福特总统继任。当时的美国,受到越战失败和水门事件的双重打击,大大削弱了总统的权利,可以说,福特政府本身是一个过渡性的政府,对于中美关系正常化这样在美国国内政治中都有争议的问题,福特不敢有所作为。而他本人也并不如尼克松那样精通外交和安全事务,更缺乏直接从事国际事务的经验,这使得福特政府时期中美关系一度停滞不前。 1977年,吉米?卡特出任美国第39任总统,卡特政府中的两名外交重臣:国务卿万斯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是中美关系的主要操刀者。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上,两人存在着不同的分歧,布热津斯基认为应该加速中美关系正常化,因为美苏缓和停滞不前,甚至有可能恶化而引起新一轮冲突,而中美关系是符合美国利益的;而万斯认为,要改善美国的战略地位,对苏关系是最重要的,中美关系可以保持现状。卡特本人相信能与苏联进一步缓和,并且走向和平。但是由于他受到布热津斯基的影响较多,因此,卡特到了7月份,开始在对华政策上有了比较积极的主张,卡特表示非常愿意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并且准备好面对来自国会对放弃台湾的批评。这是相当困难的,一方面,卡特认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利大于弊,对苏联的缓和不一定能达到尼克松政府时期的期望,而对中国的关系正常化可以更加有效地牵制苏联,另一方面,来自国会的压力相当大,国会认为放弃台湾会影响到美国战略和经济的实际利益,更会使得美国背上背信弃义的罪名。最终卡特表示在台湾问题上需要一些政治上的掩饰,比如需要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做出一些承诺,美国在与台湾脱离防御条约关系之后也将向台湾出售武器。 一名极右的参议员高华德公开表示,美国与台湾断交将使得美国蒙受耻辱,如果卡特冒险与台湾终止防御条约关系,他将可能被弹劾。国会的压力不断上升,卡特对此开始举棋不定,于是派万斯访华进行一次试探性的行动。 在这次试探性的访华中,万斯说,只要双方能寻求一个基础,不致危害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景,总统就准备实现美中关系正常化。《上海公报》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据此,我们准备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合法政府,美台防御条约即将“终止”,届时,美国将从台湾撤走全部军事力量和设施,但美国政府人员必须根据非官方的安排留在台湾,他们不具备外交人员的性质,也没有国旗和政府印鉴等大使馆的特征或权利。他还说,美国政府将在适当时候发表申明,重申美国关心并有兴趣使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希望中国政府不要发表反对美国声明的声明,不要强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万斯的与邓小平的想法有些出入,邓小平对此回复时提出了著名的建交三原则,即“废约、撤军、断交”。简简单单的六个字概括了中国的立场,即是彻底地与台湾当局切断一切官方关系,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解决,不希望美国牵涉进来。 这次对话得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似乎陷入了僵局。双方都有自己必须坚持的东西,都是不可能让步的。但是到了1978年,这一僵局有所突破。美苏关系突然恶化,苏联并没有因为美国的示好而停止扩张,甚至变本加厉地在第三世界推行扩张主义,而美国在苏联推行人权外交也使得苏联大为不满。美苏关系的重新紧张使得美国重新意识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紧迫性。篇三: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内容摘要)
前言:当前我国举国上下正在热烈关注与讨论美国再次军售武器给台湾一事,于是我联想起在上世纪 70年代初与80年代时中美双方曾有发表过“三个联合公报”,在公报内容中涉及美对台军售武器的事项,为此本人特将公报之内容整理摘要出来,以供大家品读与议论。
第一个联合公报《上海公报》 一、发布日期:日,在上海访问时发表。 二、 事由: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与参观了上海、北京与杭州三地,日程为~28 日 (历时八天的行程)。 三、公报内容:它是(公报)中美双方经过几个月的反复与磋商,又在一次高级别的会晤中一再讨论 后达成的文本,它真实地表述了当时中美关系的实际情况和中美两国的立场,是中美 关系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公报的签署,它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 始。 公报的具体内容有三点: ① 关于中美双边关系。 ② 双方明确,任何一方不应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 ③关于国际形势,双方明确宣布希望减少军事冲突危险,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第二个联合公报 一、发布日期:日,中美双方在各自首都同时发表。 二、发布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即中美建交公报。 三、主要内容: (1)两国将予日起相互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并予3月1日互派大使, 并建立大使馆。 (2)公报重申了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特别强调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 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四、时任国家领导人: 中国~华国锋主席 美国~吉利?卡特总统 第三(本文来自: 千叶帆文摘:中美建交三个公报)个联合公报 一、发布日期:日中美发表了第三个联合公报。 日第一次公报。 这是日第二次公报之后的第三次有关中美关系的重要公报。 二、发布内容: 1、美国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 文化、商务和其它非官方关系。 2、中美建交后,美国国会于1979年3日通过了严重违背了中美建交原则的《与台湾关系法》。 同年4月经美国总统卡特签署生效。据此,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 3、美台之间这种武器买卖关系,显然不是人民之间的商务关系。美国武器售给台湾都是经过政 府批准来进行的,这就说明美国出售武器给台湾是把台湾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来对待的。据此,中国政府就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多次向美国交涉,并提出抗议,1981年10月中国总理赵紫阳与美国总统里根会见时,双方进一步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三、美方同意作出以下的: 1、美方同意此后售台武器在性能上和数量上将不超过建交以来的水平。 2、但不肯承诺在2000年期限内完全停止出售武器给台湾。 3、坚持要把美国逐渐减少售台武器和最终解决这一问题同中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直接联系
起 来,很明显,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中美关系就不会顺利向前发展。 四、最后的: 1982年5月上旬,美国付总统布什访华,同中共中央付主席邓小平,国务院总理赵紫阳进行了会谈。布什表示:美国不同意承诺一个停售日期,并不意味着今后无限期地向台湾出售武器。邓小平强调:美国领导人必须承诺在一定时间内逐步减少,直到完全终止向台湾出售武器。双方经过艰难的谈判,于日发表了《联合公报》俗称为8.17公报。 注:时任美国总统是里根,付总统是老布什。 相关链接: 尼克松在第一次访华时,他刻意安排了与周恩来握手前,令随从人员暂缓下飞机,当他和夫人快步走到舷梯尽头时,就在掌声中他急忙伸手向周恩来走去,主动同周恩来热情握手。为的是消除当年杜勒斯下令,不同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进行握手的傲慢失礼的行为。
相关热词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美上海公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