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药的学子们,谁有华南理工大学城校区区的上课铃声...

广药院长朱家勇:进入大学城是雪中送炭 [南方网教育频道]
&&&&您的位置:  &
广药院长朱家勇:进入大学城是雪中送炭
  建筑特色:现代化风格,突出园林化、庭院化,有山有水,格调明快,以低层建筑为主,高低错落有致。
  广东药学院院长朱家勇:我校作为全国3所独立建制的药科大学之一,办学45年来,一直严重困扰和制约我校发展壮大的是用地面积狭小的“瓶颈”问题,这次我校首批进入大学城,彻底改变了办学困难局面,是雪中送炭,是我校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将优质专业放在大学城校区
  我校大学城校区的功能定位是主体进入,大学城校区是主校区;我校将优质专业放在大学城校区,以本科为主,同时发展研究生教育;依托大学城科教优势、名校优势,面向市场,发展校办科技产业,提高科研水平,把我校从教学型大学发展成为教学科研型大学;以新机制办好大学城校区,把大学城校区作为制度创新的试验基地,如人事分配制度和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的改革等都要在大学城中创新。
  到2010年,大学城主校区将安排1万本科生,5000本科生在赤岗校区,宝岗校区将作为成人继续教育、研究机构基地。
  不同校区统一教学管理
&&& 大学城校区将全面实行学分制,结合学分制的实施,实行教师主讲制度和学生主选修制度,并实行学籍管理电脑化,教材供应市场化。学生在大学城校区或赤岗校区学习,根据校区的专业设置而定,不受收费标准不同的影响;学生按录取批次不同分批编班,但统一教学管理、统一学籍管理,按规定统一发放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我校最终建成大学城校区须筹措资金约需11亿元。建设的经费来源,主要通过以政府贴息贷款为主,自筹资金为辅,自筹资金主要通过土地置换、社会捐助、科技成果转化和校办产业以及与企业共建等途径筹措。(编辑:何静文)
教育热点新闻大学城里的一群“玩主”_新浪新闻
&&&&&&正文
大学城里的一群“玩主”
  “这种形式十分有趣,很想跟着一起去冒险!大学城这样才有高校的气氛。”上周三,网友妍儿在朋友圈看到“小谷社(X iaogushe)”去拍摄美院里面的涂鸦过程后,给他们微信订阅号留言。“小谷社”类似学校社团但并不隶属于哪个学校,而是一个跨校组织,由已毕业的广工学生黄方与小伙伴在大学城岛上创建的9人团队。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只要他们在豆瓣、微博、微信上发起活动,一定会得到岛内各校大学生们的响应。如果你想加入他们,你每学期至少要策划出一次好玩有趣的活动来,因为,“小谷社”的小伙伴们,其实就是一群“玩主”。
  “一天蹭课活动”他们发起的
  在大学城岛上,很多人以为“小谷社”是个新人。但如果你有参加过2012年和今年在大学城内举办的“一天交换生活动”(不同高校间的学生可以通过线上的联系,然后各自在线下交换到其他学校、专业去上课。当时得到近50人的响应)的话,你一定不会不知道豆瓣小站“广州大学城”,它就是“小谷社”的前身。
  团队创始人黄方回忆说,以前在岛上读书的时候曾经组建过团队做信息传播方面的工作,发现大学城是一个很好的圈子,但这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表面化,曾经也有过很多人想做社区网络,但几乎无人能坚持做下来。毕业后,黄方在番禺从事机械设计工作,上班时间较为自由。2009年10月,刚从广工毕业的黄方与广药的阿K在豆瓣上认识。当时大学城的综合性论坛比较少,微博也还没完全兴起,网络社区氛围差,刚好他们两个人都爱玩豆瓣,都觉得豆瓣是一个很纯粹的社交网站,而且小站还有发布信息、互动的功能。两人说做就做,于是,“广州大学城”小站就这样在豆瓣上诞生了。
  “小站”建成后,常常以“主办方”的名义与其他高校的社团一起在豆瓣上发起各类活动。2012年元旦,他们举办的“暴走大学城―――冬之光”活动,吸引了许多人前往参加。黄方说:“我们还曾经发起过一个活动,在广外图书馆举办纪录片《高三》免费观影和导演见面会,吸引了很多人去,其中包括有高三学生、家长和一些大学生,超乎我们的意料。”
  招募成员不按校园社团招人套路
  去年年底,黄方、阿K与新加入的成员决定不再自娱自乐了,要往大众化的方向发展,“所以我们在豆瓣‘广州大学城’小站的基础上创建了‘小谷社’。这个名字是我们一起想出来的,简单易记。大学城就在小谷围岛上,我们希望团队的名字能体现它的所在地的原本面目。”与此同时,他们开通了“小谷社”的微信公共账号。
  “小谷社”成员现有9人。其中元老级人物黄方和阿K已毕业,分别在广州和厦门生活,另外7人是在读的大学城学生,大多数是在去年才加入的。
  提起与团队成员的相遇,黄方说:“我们并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社团,加入时不需要经过面试环节,碰上我回大学城大家约出来见面聊,感觉对了就一拍即合,还有些人直接发简历给我,我觉得O K就行了。”对于加入者,黄方希望他可以跟小谷社成员一起“疯狂玩”,因为这个团队做事情目的性和功利性并不强。
  在“小谷社”里,对小伙伴们既没有固定的分工,也没有死板的工作规定。他们的招募帖上其中的一个要求是―――成员的义务是每个学期至少发起组织一次线下活动。目前小谷社成员们主要来自大学城内的6所不同高校,都有一技之长,并会将自己的专长变成各种好玩有趣的推送内容,通过各类线上、线下的活动,增强不同高校学生之间的联系。
  化身小谷妹小谷君发起各种玩法
  在“小谷社”微信上,成员们以“小谷妹”或“小谷君”自称,塑造出一对极富人情味的角色。据黄方介绍,创办“小谷社”的初衷是为了寻找沉淀在岛上的人和事,去观察大学城从建成到现在这十年里的变化。在他们的微信公众平台上,原创文章内容丰富多样。像7月推送的文章,既有活动的介绍,如一起逛书店、电视台之旅等;也有贴近大学生生活的实用资讯,像暑期工防骗攻略;还有发布连载文章、设置点曲频道等有创意的部分。
  除了内容好玩有趣,小谷妹、小谷君也活跃在线下。像7月份一个月,“小谷社”就有两个好玩的活动吸引了大家。如“一起逛独立书店”的活动,如“大学城涂鸦”拍摄活动。在他们传到微信平台上的视频让大学生们看到,黄方除了要爬到美院教学楼天台、楼顶等这些比较高的地方之外,还要避开学校保安,甚至用扳手“哐哐哐”地将锁头撬开才得以顺利上到天台拍摄。难怪那十篇关于拍摄美院涂鸦的“冒险记”,让网友妍儿看后也想跟着一起去冒一回险。
  对于“小谷社”的未来,黄方表示,希望能往机构的方向发展,“类似社团一样,有招新、换届等环节,一直把发展大学城文化的工作传承下去。”
  圈中热点
  父母频送“鸡汤” 女儿无奈“拉黑”
  “再也不用每天都打电话回家,语音留言确实方便。只是朋友圈瞬间就变味了,从吃喝玩乐变成了心灵鸡汤教育基地。”最近,刚给家里长辈添置了智能手机的林小姐有些发愁了。
  林小姐说,自从父母加入了微信朋友圈后,每天都会转载分享心灵鸡汤式的文章,每天一刷屏便见到大量励志文章,或者与历史政治有关的阅读。“有时家里的阿姨还会开小窗特地发送一些文章给我看,例如《专治各种想不开》、《没有一定阅历的人不一定能看懂》等诸如此类的帖子。”
  “爸妈不懂用电脑,加上他们那个年代都没有这种类型的文章阅读,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每天一打开满眼的‘鸡汤’,着实有些受不了呀。”无奈之下,最后林小姐只好选择“拉黑”父母。(南都记者 郑雨楠)
  “神经猫”过后
  下一个疯狂小游戏会以何种面貌刷爆屏
  “我用7步围住了神经猫,击败了93%的人,你能超过我吗?”大约在10天前,我们的朋友圈被这只面相略贱、直立行走的小白猫所攻陷。然而5天过去,朋友圈的各位开始忙着自认是“色狼”,又或者从“围住”升级到“打爆”神经猫。小游戏在朋友圈病毒式扩散,来得猛去得快,它们的走红与“被遗忘”并非偶尔。
  “围住神经猫”绝不是第一个将你双手捆绑在手机上的游戏,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疯狂猜图”“2048”,也许你已渐渐淡忘了这些游戏,但它们确实火了一把,刷过你的朋友圈。这些游戏,都有一些共同特点:第一,游戏界面、形象或“萌”或“贱”;第二,游戏操作简单、容易上手,过关却不易;第三,貌似与智商挂钩,引发社交网络晒“战绩”的风潮。
  例如神经猫,只是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H tm l5游戏,在81格区域内,通过点击屏幕围住神经猫即可。击中你的点在于它一脸贱笑地往外跑。“这么简单我怎么可能赢不了!”许多网友重复尝试,以为自己六步达成已经了不起了。谁知道转眼刷个朋友圈,竟有人4步就围住了!各种不甘心,于是继续围困在神经猫附近。
  不知道谁是第一个玩神经猫的人,但他的朋友们显然都忍不住点进去参与了这个游戏,最终引起爆炸性的参与量,游戏推出3天后,用户人数超过500万,而接踵而来的还有各种神经猫的玩法攻略,神经猫续集基友版也趁热推出。
  如今,神经猫已经重蹈“前辈们”的覆辙,火了一把“围住”和“打爆”之后几近销声匿迹。这也是大家早都能预视到的结果。毕竟吸引网友的,是这类游戏简单粗暴的风格,但是固定的界面、简易的操作、重复的步骤,也是容易被“玩腻”的根本原因。
  南都记者 叶孜文 实习生 陈子明
  钟S ir诊症
  网络小游戏,是一种心理“升华”
  被一些小游戏疯狂刷屏,向朋友们下起战书,耀武扬威着自己的成绩,看到朋友们不错的成绩,大家也许会产生好奇:“看看这是什么,或许我可以做得更好的心态”,这种群体中的羊群心态大家应该很熟悉,但其实这当中还隐藏着一种高级的心理防御机制。
  正如弗洛伊德提出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侵略性的冲动一样,而大家都想实现这些冲动。如果将原来的冲动或欲望改成用社会许可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表达出来,那就是一种升华,就会成为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这样就可让人尽力施展而大显身手了。如通过这个小游戏,就可将冲动转换成良性竞争,舒缓生活压力。
  (钟Sir,海归心理辅导师,美国纽约大学心理辅导硕士,纽约州注册心理辅导师)
  圈成员
  微信上点一曲 她弹奏给你听
  星海音乐学院大四学生,擅长弹钢琴。在每个周末时间,“小谷社”公众微信号会推出“一曲”的点曲频道,网友可回复留言自己想听的钢琴曲,卓蕾会弹奏相应的曲目给大家听,反响很不错。
  此外,圈里成员还有广大的“手工达人”娜娜、广工的“IT男”小羊、广美的“设计师”阿东、广美的“媒介人”阿吉、广药的“活动达人”宋妹妹和华师的研究生小青。
  “就是觉得好玩才加进来的”
  当时在豆瓣上关注到了“小谷社”,觉得很有趣。“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参加校内的组织,校内组织举办活动时都会受到一定限制,而小谷社是一个跨校的组织,很不一样。当时发简历过去就马上加入了。”2013年,娜娜加入了小谷社,成了今年的第二季“一天交换生活动”的组织者之一,负责收集报名者的信息,以及手工制作精美布袋作为奖品,鼓励成功交换的同学分享活动体验。
  对于娜娜来说,她亲身感受最深的是,在小谷社大家是比较乐意去做事,不像在学校的社团,你可能是为了加学分才去做。“大家都不知道会收获些什么,就是觉得好玩才加进来的,我打算接下来在微信平台上推出手工课堂的系列,以图文的方式教粉丝们做手工。”
  圈头人
  毕业多年在番禺工作
  心仍“留守”在小谷围
  有网友在看完《大学城冒险记03―――林中小兔》后留言道:“作者黄方是何方神圣啊?”黄方以调侃式的口吻回复说:“黄方是从三国穿越而来的朴素书生,早年从师庞统,学了天文地理、机械土木,但都学得一知半解,简单来说就是一介草民。”
  从广工毕业后,黄方与小伙伴在大学城岛上创建了“小谷社”团队,通过在豆瓣、微博、微信上发起“一天交换生”、“暴走大学城”、“一起逛广州二手书店”等一系列活动,备受岛内年轻人的青睐。即使已毕业多年,黄方仍愿意“留守”在小岛上,他说自己创建“小谷社”的初衷是为了记录这里的一切人和事。
  圈规矩
  加入小谷社的条件并不复杂,一共有三条:首先要十分热爱这座大学城而且比较熟悉这里;其次是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事;还希望申请者擅长某项技能,如绘画、户外、写作等。
  采写:南都记者 钟丽婷 实习生 陈婉菁
  图片来源:受访对象供图(除署名外)  (原标题:大学城里的一群“玩主”)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南理工大学城校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