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rt△abc中已知abc三个有理数∠c=90°,si...

在△ABC中,已知o=9,sinB=cosAosinC,S△ABC=6,P为线段AB上的点,且=x+y,则xy的最大值为_答案_百度高考
理科数学 函数y=Asin(ωx+φ)的应用
在△ABC中,已知o=9,sinB=cosAosinC,S△ABC=6,P为线段AB上的点,且=x+y,则xy的最大值为(  )
A1 B2 C3 D4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m =(sin(π-C),cosC), =(sin(B+ ),sinB),且 o =sin2A.(1)求sinA的值;(2)若a=1,cosB+cosC=1,求边c的值.
您好!解答详情请参考:
菁优解析考点:;;.专题: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分析:(1)通过向量的数量积以及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集合二倍角公式,求出cosC,然后求sinA的值;(2)化简cosB+cosC=1为A,C的关系,然后求出C的大小,然后求边c的值.解答:解:(1)由题意=(sin(π-C),cosC)=(sinC,cosC),=(sin(B+),sinB)=(cosB,sinB),∵o=sin2A,∴sin2A=sinCcosB+sinBcosC&…(2分)得2sinAcosA=sin(B+C)=sinA&…(4分)由于△ABC中,sinA>0,∴2cosA=1,cosA=…(5分)∴sinA=2A=32&…(6分)(2)由cosB+cosC=1得-cos(A+C)+cosC=1&…(7分)即sinAsinC-cosAcosC+cosC=1,…(9分)得sin(C+)=1,∵0,∴,平方得C=…(12分)所以△ABC为正三角形,∴c=1…(14分)点评:本题考查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考查计算能力.答题:qiss老师 
&&&&,V2.26024在三角形abc中,已知sin2A+sib2B=sin2C+sinAsinB求角C若c=4求a+b的最大值
小白7cVl腫璴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在△ABC中,已知AC=3,BC=4,AB=5,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sin..
在△ABC中,已知AC=3,BC=4,AB=5,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sinA=B.cosA=C.tanA=D.cosB=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ABC中,已知AC=3,BC=4,AB=5,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sin..”主要考查你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锐角三角函数: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余切(cot)以及正割(sec),余割(cs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初中学习的 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定义方法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所以在初中阶段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都是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来完成的,即把这个角放到某个直角三角形中。所谓锐角三角函数是指:我们初中研究的都是锐角的三角函数。初中研究的锐角的三角函数为:正弦(sin),余弦(cos),正切(tan)。正弦: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即;余弦: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即;正切: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即,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都叫做A的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1.锐角三角函数值都是正值2.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正割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割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3.当角度在0°≤A≤90°间变化时,0≤sinA≤1, 1≥cosA≥0;当角度在0°&A0, cotA&0。锐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tanα·cotα=1sin2α·cos2α=1cos2α·sin2α=1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sinα)2+(cosα)2=11+tanα=secα1+cotα=cscα诱导公式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cot(-α)=-cotα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cot(2π-α)=-cotαsin(2kπ+α)=sinαcos(2kπ+α)=cosαtan(2kπ+α)=tanαcot(2kπ+α)=cotα(其中k∈Z)二倍角、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Sin(2α)=2sinαcosαCos(2α)=(cosα)2-(sinα)2=2(cosα)2-1=1-2(sinα)2Tan(2α)=2tanα/(1-tanα)sin(3α)=3sinα-4sin3α=4sinα·sin(60°+α)sin(60°-α)cos(3α)=4cos3α-3cosα=4cosα·cos(60°+α)cos(60°-α)tan(3α)=(3tanα-tan3α)/(1-3tan2α)=tanαtan(π/3+α)tan(π/3-α)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公式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sinαcosβ=-[sin(α+β)+sin(α-β)]sinαsinβ=-[1][cos(α+β)-cos(α-β)]/2cosαcosβ=[cos(α+β)+cos(α-β)]/2sinαcosβ=[sin(α+β)+sin(α-β)]/2cosαsinβ=[sin(α+β)-sin(α-β)]/2
发现相似题
与“在△ABC中,已知AC=3,BC=4,AB=5,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sin..”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16767140344173333354406173556347050当前位置:
>>>已知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此反..
已知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此反应中,Si为还原剂,NaOH和H2O为氧化剂B.此反应中,Si为还原剂,H2O为氧化剂C.此反应中,参加反应的Si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D.此反应中,Si元素体现了两性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B此反应可改写成:Si+2NaOH+4H2ONa2SiO3+2H2↑+3H2O反应的本质是,一个Si原子将一个H2O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还原,即Si作还原剂,水作氧化剂,参加反应的Si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已知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此反..”主要考查你对&&碳单质及化合物,单质硅,硅酸盐,硅酸(原硅酸)&&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碳单质及化合物单质硅硅酸盐硅酸(原硅酸)
&碳:①元素符号:C②原子结构示意图:③电子式:④周期表中位置:第二周期ⅣA族⑤含量与存在: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87%,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⑥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活性炭碳(活性炭):
①金刚石: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硬度大,熔点高,不导电,不溶于水石墨:深灰色的鳞片状固体,硬度小,质软,有滑腻感,熔点高,具有导电性活性炭:黑色粉末状或颗粒状的无定形碳,疏松多孔,有吸附性 ②碳的化学性质: a.稳定性: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点燃或高温的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 b.可燃性:氧气充足的条件下:C+O2CO2 氧气不充分的条件下:2C+O22CO c.还原性: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2Cu+CO2↑ 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4Fe+3CO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Fe3O43Fe+2CO2↑ 木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C+CO2CO 二氧化碳:
&①物理性质: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②化学性质: a.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因此当我们进入干枯的深井,深洞或久未开启的菜窖时,应先做一个灯火实验,以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造成危险 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2+H2O===H2CO3,碳酸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红色石蕊试液又变回紫色:H2CO3===H2O+CO2↑ c.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Ca(OH)2+CO2====CaCO3↓+H2O d.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6CO2+6H2OC6H12O6+6O2③用途: 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比空气重,可用于灭火 b.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它做制冷剂或人工降雨 c.工业制纯碱和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d.植物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
一氧化碳:
①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没有颜色,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②化学性质 a.可燃性:2CO+O22CO2b.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Cu+CO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2Fe+3CO2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Fe3O43Fe+4CO2 c.毒性:一氧化碳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造成机体缺氧。冬天用煤火取暖,如排气不良,就会发生煤气中毒,就CO中毒。CO重要来源是汽车尾气和煤,石油等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③用途:用作燃料,冶炼金属。 ④碳酸:弱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CO2↑+H2O 碳酸盐:
1.正盐与酸式盐的比较
2.酸式盐性质的一般规律 (1)在水中的溶解性:一般地,相同温度下,难溶性正盐的溶解度小于其酸式盐,可(易)溶性正盐的溶解度大于其酸式盐。如CaCO3,难溶于水,Ca(HCO3)2易溶于水;Na2CO3易溶于水,NaHCO3的溶解度比 Na2CO3的小。 (2)与酸或碱反应:强酸的酸式盐只与碱反应而不与酸反应;弱酸的酸式盐与足量强碱反应生成正盐,与足量强酸反应生成弱酸。 (3)热稳定性:一般地,热稳定性的大小顺序为正盐&酸式盐(盐的阳离子相同,成盐的酸相同)。 3.碳酸钙在自然界中存在广泛,是岩石的主要成分之一。不溶于水,但溶于酸。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它们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其用途图示如下:&CO2气体与溶液的反应规律: 1.向某溶液中不断通入CO2气体至过量时,现象是“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1)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CO2气体的反应为: Ca(OH)2+CO2==CaCO3↓+H2O CaCO3+CO3+H3O==Ca(HCO3)2(2)向氧氧化钡溶液中不断通入CO2气体的反应为: Ba(OH)2+CO2==BaCO3↓+H2O BaCO3+CO2+H2O==Ba(HCO3)2 (3)向漂白粉溶液中不断通入CO2气体的反应为: Ca(ClO)2+CO2+H2O==CaCO3↓+2HClO CaCO3+CO2+H2O==Ca(HCO3)2 2.向某溶液中不断通入CO2气体至过量时,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或浑浊,沉淀或浑浊不消失” (1)在NaAlO2溶液中不断通入CO2气体至过量时,反应为: 2AlO2-+CO2(少量)+3H2O==2Al(OH)3↓ +CO32- 2AlO2-+CO2(过量)+2H2O==Al(OH)3↓ +HCO3-(2)向Na2SiO3溶液中不断通入CO2气体至过量时,反应为: SiO32-+CO2+H2O==H2SiO3↓+CO32-&SiO32-+2CO2+2H2O==H2SiO3↓+2HCO3-(3)向饱和Na2CO3溶液中不断通入CO2气体,反应为: 2Na++CO32-+CO2+H2O==2NaHCO3↓ 3.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判断将CO2气体逐渐通入NaOH溶液中,先后发生化学反应: ①CO2+2NaOH==Na2CO3+H2O ②CO2+Na2CO3+H2O==2NaHCO3 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要根据NaOH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进行讨论。当时,发生反应①和②,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3;当时,发生反应①,溶液中的溶质为 Na2CO3和NaOH;当时,发生反应①,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当时,发生反应①和②,溶液中为Na2CO3和NaHCO3
碳酸氢盐与碱反应的规律及CO32- HCO3-的鉴别方法:
&1.酸式盐与碱反应时的产物要根据相对用量判断如Ca(HCO3)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Ca(HCO3)2+NaOH==CaCO3↓+NaHCO3+ H2O(NaOH少量) Ca(HCO2)2+2NaOH==CaCO3↓+Na2CO3+ 2H2O(NaOH过量) 2.CO32-和HCO3-的鉴别 (1)利用正盐和酸式盐的溶解性可区别CO32-和HCO3-,如分别和BaCl2溶液反应,生成的BaCO3不溶,生成的Ba(HCO3)2易溶; (2)利用与H+反应产生CO2的快慢检验CO32-或HCO3-碳族元素:
1.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结构碳旌死素位于第ⅣA族,包括碳(C)、硅(Si)、锗(Ge)、锡(Sn)、铅(Pb)五种元素。最外层皆有4个电子,这种结构不易得电子也不易失电子,易形成共价键,难形成离子键。 2.主要化合价碳族元素的化合价主要有+2和+4,C、Si、Ge、Sn的+4价化合物较稳定,而Pb的+2价化合物较稳定。 3.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的水化物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RO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2RO3、 H4RO4或R(OH)44.碳族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由C至Pb,核电荷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由碳族元素形成的单质中,碳、硅为非金属,但硅有金属光泽;锗、锡、铅为金属。硅:
①元素符号:Si②原子结构示意图:③电子式:④周期表中位置:第三周期ⅣA族⑤含量与存在:在地壳中的含量为26.3%,仅次于氧,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存在⑥同素异形体:晶体硅和无定形硅硅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它的结构类似金刚石,具有较高的沸点和熔点,硬度也很大,它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2)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 ①常温下,除与氟气、氢氟酸及强碱溶液反应外,与其他物质不反应 (雕刻玻璃)②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氯气等少数非金属单质化合(4)制备:在电炉里用碳还原二氧化硅先制得粗硅:,将制得的粗硅,再与Cl2反应后,蒸馏出SiCl4,然后用H2还原SiCl4可得到纯硅。有关的反应为:。碳族元素中碳和硅的一些特殊规律:1.金刚石和晶体硅都是原子晶体,但金刚石不导电,晶体硅能导电.且金刚石的熔点(大于3550℃)比硅的熔点(1410℃)高;石墨是过渡型晶体或混合型晶体,也能导电。 2.碳和硅都能跟O2反应生成氧化物,碳的两种氧化物CO和CO2在常温下是气体,而硅的氧化物SiO2 在常温下是固体。 3.碳跟碱溶液不反应,而硅跟碱溶液能反应。 Si+2NaOH+H2O==Na2SiO3+2H2↑4.碳在高温时能跟水蒸气反应,而硅不能。 C+H2O(g)CO+H2 5.碳跟氢氟酸不反应,而硅能跟氢氟酸反应。 Si+4HF==SiF4↑+2H2↑ 6.碳能被浓硫酸(或浓硝酸)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但硅不能被浓硫酸(或浓硝酸)氧化。 C+2H2SO4(浓)CO2↑+2SO2↑+2H2O C+4HNO3(浓)4NO2↑+2H2O+CO2↑ 7.碳和硅都具有还原性,且硅的还原性比碳强,但在高温时碳能把硅从SiO2中还原出来。 2C+SiO2Si+2CO↑ 8.碳的氯化物都不能自燃,而SiH4能自燃。 SiH4+2O2==SiO2+2H2O 9.通常情况下,周态CO、CO2都是分子晶体,熔、沸点都很低;而SiO2是原子晶体,熔、沸点较高。 10.CO2溶于水且能跟水反应生成碳酸,SiO2却不能. 11.CO2跟氢氟酸不反应,而SiO2能跟氢氟酸反应. SiO2+4HF==SiF4↑+2H2O 12.CO2跟碱溶液反嘘生成正盐或酸式盐,而SiO2 跟碱溶液反应只生成正盐。 CO2+2NaOH==Na2CO3+H2O CO2+NaOH==NaHCO3 SiO2+2NaOH==Na2SiO3+H2O13.在溶液中Na2SiO3可转变为Na2CO3,而在高温条件下Na2CO3又可转变为Na2SiO3。 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 Na2CO3+SiO2Na2SiO3+CO2↑
硅及其化合物的几种反常现象: 1.Si的还原性大于C,但C却能在高温下还原出Si 可从平衡移动的角度理解,由于高温下生成了气态物质CO2它的放出降低了生成物的浓度,有利于应反正向进行,故可发生反应:SiO2+2CSi+2CO↑ 2.部分非金属单质能与碱溶液反应,但其中只有 Si与碱反应放出H2 常见的非金属单质与碱溶液的反应有: Cl2+2NaOH==NaCl+NaClO+H2O① 3S+6NaOH2Na2S+Na2SO3+3H2O② Si+2NaOH+H2O==Na2SiO3+2H2↑③ 在反应①②中,Cl2、S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在反应③中,Si为还原剂。 3.非金属单质一般不与弱氧化性酸反应,而硅不但能与氢氟酸反应,而且还会产生H2 4.硅酸不能由相应的酸酐与水反应制得制取硅酸的实际过程很复杂,条件不同可得到不同的产物,通常包括原硅酸(H2SiO4)及其脱水得到的一系列酸。原硅酸经两步脱水变为SiO2,SiO2是硅酸的酸酐,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同体,不能直接用它制备硅酸,用SiO2制取硅酸时,可先将SiO2溶于烧碱中,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或通入过量的CO2,析出的胶状物就是原硅酸,将原硅酸在空气中脱水即得硅酸,反应原理可理解为: SiO2+2NaOH==Na2SiO3+H2O Na2SiO3+CO2+2H2O==Na2CO3+H4SiO4↓ H4SiO4==H2SiO3+H2O 5.非金属氧化物的熔沸点一般较低,但SiO2的熔沸点却很高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分子晶体,但SiO2为原子晶体。分子晶体中分子以分子问作用力相结合,而分子间作用力很弱,破坏它使晶体变为液体或气体比较容易;而在SiO2晶体中每个硅原子与四个氧原子相结合,形成硅氧四面体,在每个硅氧四面体结构单元中Si—O 键的键能很高,同时硅氧四面体结构单元可通过共用顶角氧原子连成立体网状结构,所以要使它熔融,必须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SiO2的熔沸点很高。 6.SiO2是酸性氧化物却能跟HF作用 SiO2+4HF==SiF4↑+2H2O,此反应并不是因为HF的酸性,而是因为为常温下SiF4为气态物质,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这是SiO2的突出特性,当然也是HF 的特性。 7.H2CO3的酸性强于H2SiO3。但却能发生如下反应:Na2CO3+SiO2Na2SiO3+CO2↑ 强酸制备弱酸作为判断反应方向的依据,只适用于水溶液体系,而在非水溶液的条件下不一定适用,在高温下能发生反应:Na2CO3+SiO2Na2SiO3+ CO2↑的原因是H2SiO3难挥发,H2CO3易挥发,这符合高沸点物质制低沸点物质的反应规律,与此反应类似的还有: 2NaCl+H2SO4(浓)Na2SO4+2HCl↑ NaNO3+H2SO4(浓)NaHSO4+HNO3↑ 上述两反应并不是由于H2SO4的强酸性,而是由于H2SO4为高沸点酸,HCl、HNO3为低沸点酸。硅的用途:
高纯硅可作半导体材料,制造集成电路、晶体管、硅整流器等半导体器件,还可以制造太阳能电池。硅的合金用途也很广,如含硅4%的钢具有良好的导磁性,可用来制造变压器的铁芯;含硅15%左右的钢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可用来制造耐酸设备。 硅酸盐种类:①硅酸盐是构成地壳岩石的主要成分,其结构复杂,组成可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例如:硅酸钠Na2SiO3(Na2O·SiO2);镁橄榄石Mg2SiO4(2MgO·SiO2);高岭石Al2(Si2O5)(OH)4(Al2O3·2SiO2·2H2O) ②云母、滑石、石棉、高岭石等,它们都属于天然的硅酸盐。 ③人造硅酸盐:主要有玻璃、水泥、各种陶瓷、砖瓦、耐火砖、水玻璃以及某些分子筛等。 ④硅酸盐制品性质稳定,熔点较高,难溶于水,有很广泛的用途。最简单硅酸盐是硅酸钠,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一种矿物胶,可作粘合剂,防腐剂。 硅酸钠:
(1)化学式:Na2SiO3 (2)俗称: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3)物理性质:硅酸钠溶液是无色黏稠液体 (4)化学性质:①与盐酸反应 Na2SiO3+2HCl==== 2NaCl+H2SiO3(胶体) ②与CO2反应 NaSiO3+CO2+H2O ==Na2CO3+H2SiO3↓ ③与水发生水解反应硅酸钠溶液显碱性 (5)制备:SiO2+2NaOH== Na2SiO3+H2O (6)保存:试剂瓶不能配磨口玻璃塞(7)用途:常用于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等
①化学式:H2SiO3②俗称:硅酸干凝胶俗称硅胶③目前被确认的有正硅酸(原硅酸)H4SiO4(x=1,y=2)、偏硅酸H2SiO3(x=1,y=1)、二硅酸H2Si2O5(x=2,y=1)、焦硅酸H6Si2O7(x=2,y=3)。硅酸组成复杂,随条件而异。一般用通式xSiO2·yH2O表示,由于“H2SiO3”分子式最简单,习惯采用H2SiO3作为硅酸的代表。硅酸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呈弱酸性。硅酸酸性比碳酸还弱,由反应可证明:④保存:密封保存硅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原硅酸(H4SiO4)是白色胶状沉淀 (2)化学性质:①不稳定性:H2SiO3SiO2+H2O ②与强碱反应:H2SiO3+2NaOH== Na2SiO3+2H2O硅酸的用途:
用作气体的吸附剂,油脂和蜡等的脱色剂,催化剂载体,以及分析化学试剂等。
硅酸的制取:
由可溶性硅酸盐稀溶液和酸作用制得正硅酸的不稳定水溶液,失水成偏硅酸即通称的硅酸。放置能缩合成多分子聚合物称硅酸溶胶(mSiO2·nH2O),简称硅溶胶,加热脱水可得硅胶(多孔SiO2含水4%)。由细孔球形硅胶用盐酸浸泡4~6h后用纯水洗涤,烘干72h,用纯水洗涤,再在70~80℃二次烘干制得。也可由硅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硅溶胶,经凝聚,一次洗涤,干燥,浓盐酸浸泡,二次洗涤,干燥而制得。
刚制得的硅酸是单个小分子,能溶于水,在存放过程中,它会逐渐失水聚合,形成各种多硅酸,接着就形成不溶于水,但又暂不从水中沉淀出来的“硅溶胶”。如果向硅溶胶中加入电解质,则它会失水转为“硅凝胶”。把硅凝胶烘干可得到“硅胶”。烘干的硅胶是一种多孔性物质,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而且吸水后还能烘干重复使用,所以在实验室中常把硅胶作为干燥剂。
发现相似题
与“已知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此反..”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8483630230630514529881533844011958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已知abc三个有理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