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数的定义实际意义

相反数的概念是什么?_百度知道
相反数的概念是什么?
甲,乙也是甲的相反数: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除0外)分别在原点O的两边,规定零的相反数是零 1、
互为相反数指的是一对数,简称。  4、乙两数互为相反数包括甲是乙的相反数,化简的结果是由“-”号的个数来决定的、多重符号化简的依据就是相反数的意义;  3;  2,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奇负偶正、
相反数的概念关键要理解“只有符号不同”的含义、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相反数(opposite number)   像-2和2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叫做互为相反数。   若两个实数a和b满足b=﹣a。我们就说b是a的相反数。   此时,b的相反数为﹣b=﹣(﹣a)=a,那么我们就说“相反数具有互称性”;   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实数a和b必满足a+b=0。   实数a相反数的相反数,就是a本身。   相反数不具有传递性,即如果x是y的相反数,y是z的相反数,那么x不一定是z的相反数(除非x=y=z=0)。   当a,b都等于0时,才有a=b,也就是说0的相反数是0。   在a≠b时,必有ab&0,|a|=|b|,即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实数a和b其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实数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与原点的距离相等,即关于原点对称。   一个实数x的相反数y,实际上是R到...
【自然数】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等都称为自然数 【质数与合数】 一个大于1的整数,如果除了它本身和1以外不能被其它正整数所整除,那么这个数称为质数。一个大于1的数,如果除了它本身和1以外还能被其它正整数所整除,那么这个数知名人士为合数,1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 【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实数,其中一个叫做另一个的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为零。 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是表示这个数的点离开原点距离。 【倒数】 1除以一个非零实数的商叫这个实数的倒数。零没有倒数。 【完全平方数】 如果一个有理数a的平方等于有理数b,那么这个有理数b叫做完全平方数。 【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n次方(n是大于...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 绝对值相等叫做互为相反数
代数意义a+b=0
相反数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绝对值和相反数的练习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绝对值和相反数的练习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重点利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
  一、目标与要求
  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4.了解倒数概念,会求给定有理数的倒数;
  5.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转化的思想;通过有理数的除法
  二、重点
  正、负数的概念;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除法法则和除法运算。
  三、难点
  负数的概念、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归纳出除法法则及商的符号的确定。
  四、知识框架
_教育新闻_数学周报
你的位置: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重点利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
  一、目标与要求
  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4.了解倒数概念,会求给定有理数的倒数;
  5.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转化的思想;通过有理数的除法
  二、重点
  正、负数的概念;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除法法则和除法运算。
  三、难点
  负数的概念、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归纳出除法法则及商的符号的确定。
  四、知识框架
10:47:05 作者:
2015 数学周报社 版权所有 辽ICP备号
客户电话:400-606-1226 质量监督热线:024-
质量监督邮箱:sxzb_黄石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
时间: 10:34:03 &
作者:佚名 &
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
黄石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
& & 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是初中毕业生的毕业考试和普通高中(中职)升学考试的合并考试,考试既要为确定是否达到初中学业毕业水平提供客观公正依据,还要为高中(中职)招生提供科学依据。考试必须以课程标准的性质和理念为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和完善。
Ⅰ.指导思想
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贯彻新的课程理念,落实新的课程标准。语文中考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新的课程计划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倡导学习方式的改革。语文中考要为初中学生的合理分流提供科学的依据,为语文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积极的导向,因此,既要有较高的信度、效度、适当的难度和较好的区分度,又要确保科学、规范、公平、公正。
Ⅱ.命题原则
命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7&9年级)、本考试说明以及我市初中语文教学实际为依据,以本届初中所用语文教材为主要参考内容。命题应反映初中课程改革和中考改革新趋势,力求客观全面科学地考查考生的语文基本知识的积累和理解,以及分析归纳能力、表达应用能力、审美意识、探究水平等各项语文素质。
&&& Ⅲ.试卷结构
试卷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三大板块。
试卷各部分内容的分值表述如下:
1、&积累与运用&赋分为30分。由&汉字认写&、&词语运用&、&病句辨析&、&语意理解、分析与综合&、&语境中修辞手法合理使用&、&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古文认读&、&古诗文默写&等部分组成。
2、&阅读与鉴赏&赋分为30分。由&古代诗歌鉴赏&、 &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三部分组成,其中古诗鉴赏4分,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3、写作赋分为60分。
Ⅳ.考试内容
 &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一)积累&运用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义务教育阶段应掌握的现代常用的汉字,识别成语中的错别字,正确辨别和有效使用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
2.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
3.辨析常见的语病。
4.分析综合复杂句或小语段中的信息。
5.在语境中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6.识记教材所涉及的中外重要作家、作品等基本常识;识记教材中推荐的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初步理解其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
7.熟练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熟练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8.借助所积累的文言知识,认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其基本内容和文章特点。
9.准确默写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或段落。
(二)阅读&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古代诗歌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其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实用类文本阅读:
根据文章的表达方式和体裁特点,理解把握文章内容;对复杂内容进行筛选、归纳、提炼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能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归纳文章的主旨,评析作者的观点。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文学作品,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对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品析,对作品中突出的艺术特点进行赏析,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相关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三)写作
1.以复杂记叙文写作为主。写人叙事能做到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标点正确、书写规范工整。
2.能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流畅行文,力求立意新颖而有一定启发性,情感真切而有一定感染力,描述逼真而有一定想象力,语言生动而有一定表现力,结构安排合理而有所变化。
一、指导思想
1.数学学业考试要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设立的课程目标及《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基本理念;有利于引导和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综合、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
2.数学学业考试既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要重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
3.数学学业考试命题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数学背景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使具有不同认知特点、不同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表现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力求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所获得的发展状况。
二、命题的基本原则
1.考查内容要依据课标体现基础性
要突出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评价。试题应首先关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即所有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最重要的、必须掌握的核心观念、思想方法、基本知识和常用的技能。一方面,具体的考查内容涵盖《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所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另一方面,所有试题(包括求解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也以《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不能扩展范围与提高要求。特别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没有要求掌握的具体知识不能成为解决问题过程中实质性或必备性的内容。
  2.试题选材要贴近学生体现公平性
  数学学业考试的考查内容、试题素材和试卷形式在总体上对每一位学生而言应当是公平的。即要避免需要特殊背景知识才能够理解的试题素材;要避免试卷的整体表达方式有利于一种认知风格的学生、而不利于另一种认知风格的学生。对于具有特殊才能和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试卷的构成应考虑到他们各自的数学认知特征、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给他们提供适当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数学才能。
  3.试题背景要源于生活体现现实性
  试题背景来自于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或其他学科现实,与生活或社会相关的题材应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在当今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找到原型,试题所蕴涵的数学应符合学生所具有的数学现实。
  4.试题设计要合理准确体现科学性
试题内容与结构应当科学,题意应当明确;难度分布合理,难点应分散;试题表述应准确、规范,避免因文字阅读困难而造成的解题障碍。试题的求解过程应反映《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所倡导的数学活动方式。适当增加教材改编题,引导教师重视教材,克服以练代教、盲目训练的弊端。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试卷分数、考试时间
&&&&& 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闭卷笔试。计算器不能带入考场。
2.试卷知识内容分布
&&&&& 数与代数约60分; 空间与图形约46分; 统计与概率约14分。
3.试卷试题难易程度分布
&&&&& 较易试题约60分; 中等难度试题约36分; 较难试题约24分。
4.试卷题型分布
&&&&& 选择题10个,30分; 填空题6个,18分; 解答题9个,72分。
四、考试内容及达标层次
1.考试内容和要求
考试内容是指《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所规定的学习内容。
关于考试内容的要求划分为A、B、C三个层次。
A:能对所学知识有基本的认识,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辨认,或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并能指出此对象与有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B: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和简单的实际问题。
C:能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和运算等思维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及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实现对特定的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数学学科中考注重考查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考查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考查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内容的变化考查也要有所变化。
2.考试内容和要求细目表
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了解无理数的概念
能根据要求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
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了解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非负数的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
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
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立方根
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
数)的立方根
了解实数的概念
会进行简单的实数运算
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意义,会求实数的相反数
掌握相反数的性质
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的意义,会求实数的绝对值
会利用绝对值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化简问题和计算问题
有理数运算
理解乘方的意义
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问题
有理数运算律
理解有理数运算律
能用运算律简化有理
近似数和科学记数法
了解近似数的概念;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了解代数式,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意义或几何意义
代数式的值
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
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某些代数式的值或特征,推断这些
代数式反映的一些规律。
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所提供的资料,合理选用知识和方法,通过代数式的适当变形求代数式的值
了解整式的有关概念
整式的加减运算
理解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法则
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
能运用整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对多项式进行变形,进一步解决有关问题
整数指数幂
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能用幂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整式的乘法
理解整式乘法的运算法则
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
能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相应的代数式的变形
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理解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
能利用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能根据需要,运用公式进行相应的代数式的变形
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及其与整式乘法之间的关系
会用提公因式、公式法(直接利用公式不超过两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能运用因式分解的知识进行代数式的变形,解决有关问题
分式的概念
了解分式的概念,能确定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能确定使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分式的性质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变形
能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
分式的运算
理解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会选用恰当方法解决与分式有关的问题
二次根式及其性质
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会确定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能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对代数式作简单变形;能在给定条件下,确定字母的值
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
了解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会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会进行二次根式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方程与不等式
知道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一个数学模型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
会由方程的解求方程中待定系数的值;用观察、画图等方法估计方程的解
一元一次方程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
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
知道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的意义
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会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
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会对分式方程的解进行检验
会运用分式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元二次方程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理解配方法,会用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理解各种解法的依据
能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确定二次项系数中所含字母的取值范围;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断根的情况
能利用根的判别式说明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及由方程根的情况确定方程中待定系数的取值范围;会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不等式(组)
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不等式(组)
不等式的性质
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会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的意义,会在数轴上表示或判定其解集
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问题
函数及其图象
了解常量和变量的意义;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会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并会求函数值
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函数加以表示;结合函数关系的分析,能对变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初步推测;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理解正比例函数;了解一次函数的意义,会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
会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会根据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求其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反比例函数
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能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了解二次函数的意义;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能通过分析实际问题的情境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能借
助图象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会根据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求其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会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能用二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解决二次函数与其它知识综合的有关问题
空间与图形
图形与证明
了解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
论;了解原命题及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
道原命题成立时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
列举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推理与证明
知道证明的必要性;了解反证法的含义
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证明的过程要步步有据
会用归纳和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图形与坐标
平面直角坐标系
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了解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特征
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会由点的特殊位置,求点的坐标中相关字母的范围;会求点到坐标轴的距离;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会求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
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
图形的认识
立体图形、视图和展开图
会画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球除外)三者之间的关系;观察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图片,并能对其中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作简单的描述
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实物原型;能根据直棱柱、圆锥的展开图判断立体图形
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线段、射线和直线
会表示点、线段、射线、直线,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两点之间距离的意义;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并能进行与线段有关的简单计算
会用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会用线段中点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
会运用两点之间的距离解决有关问题
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
角与角平分线
会识别角并会表示;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换算;会度量角的大小及进行简单的计算;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并会表示
会用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角的平分线;会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结合图形认识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交线与平行线
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知道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理解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会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按边或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及三边关系;会画三角形的主要线段;知道三角形的内心、外心和重心
会用尺规作给定条件的三角形;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会按要求解决三角形的边、角的计算问题;能用三角形的内心、外心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会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概念,会识别这三种图形;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能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简单问题
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会求第三边长
会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相似三角形
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
会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会利用三角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全等三角形
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了解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会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有关问题
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了解多边形及正多边形的概念;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了解特殊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会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计算问题;能依据条件分解与拼接简单图形
平行四边形
会识别平行四边形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判定和性质,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简单问题
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会识别矩形、菱形和正方形
掌握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判定和性质,会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简单问题
会运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会识别梯形、等腰梯形;了解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会用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断解决简单问题
锐角三角函数
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知道,,角的三角函数值
由某个锐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会求这个角的其余两个三角函数值;会计算含有,,角的三角函数式的值
能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解直角三角形
知道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
会解直角三角形;能根据问题的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会解由两个特殊直角三角形构成的组合图形的问题
能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圆的有关概念
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
会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能利用圆的有关概念解决简单问题
知道圆的对称性,了解弧、弦、圆心角的关系
能用弧、弦、圆心角的关系解决简单问题;能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问题
能运用圆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知道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会求圆周角的度数,能用圆周角的知识解决与角有关的简单问题
能综合运用几何知识解决与圆周角有关的问题
弧长和扇形
会计算弧长、扇形的面积
能利用弧长扇形的面积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会求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了解切线的概念,理解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了解切线长的概念
能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会根据切线长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利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解决简单问题
能解决与切线有关的问题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图形与变换
图形的轴对称
了解图形的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掌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并能指出对称轴;掌握基本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能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图形的平移
了解图形的平移,理解平移中对应点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的性质
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依据平移前、后的图形,指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能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图形的旋转
了解图形的旋转,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会识别中心对称图形
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能依据旋转前、后的图形,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能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图形的相似
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会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会利用线段的比例关系求未知线段;了解黄金分割;知道相似多边形及其性质;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相似;了解图形的位似关系
会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问题;会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利用位似变换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统计与概率
数据的收集
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知道抽样的必要性及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能根据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能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在具体问题中,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数据的处理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包括加权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与方差
能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和离散程度
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并能比较清晰地表达
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能利用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频数与频率
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
能利用频数和频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了解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含义
了解概率的意义;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可以用频率估计概率
会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一、指导思想
2015年中考英语学科继续全面贯彻实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体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推进素质教育和初中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为高中学校选拨合格新生提供依据,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二、命题原则
2015年中考命题将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人教版和仁爱版教科书为重要参照。命题将更加注重试题的实用性、交际性、人文性、时代性、思想性和地方性,将更加强调试题同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五级要求来确定考查内容与标准,确保中考英语试题忠实于课标,来源于课本,即依标靠本,但不拘泥于课本。
2、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身心发展水平。
4、切实考虑学生的英语语言实际使用情况。
5、确保试题的信度和效度,杜绝偏、怪、繁、陈的试题,将试题难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试题难中易比例为2:4:4。
6、根据试题考查的目的和考查重点,科学合理地制定评分标准。
&&&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 1、英语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为分离式试卷,含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生只准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2、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20分。
3、全卷由听力部分和笔试部分组成。听力部分由五个大题组成,满分25分;笔试部分由七个大题组成,满分95分。
4、题型:听力题(25分)、单项选择(15分)、完形填空(10分)、阅读理解(40分)、单词拼写(5分)、情景交际(5分)、完成句子(10分)、书面表达(10分)。
5、题型比例:客观题(选择题)80分,主观题(非选择题)40分。&&&
四、考试内容及达标层次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由于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这两方面的目标不太适合通过较大规模的语言考试来进行考查, 因此现阶段,初中升学考试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并通过适当方式考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 (一) 语言知识
&&& A、词汇
&&& 1、了解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形式;
&&& 2、理解和领悟词语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
&&& 3、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
4、学会使用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具体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词汇表&)
&&& (1) 名词 ①可数名词及其单复数 ②不可数名词 ③专有名词 ④名词所有格
(2) 代词 ①人称代词 ②物主代词 ③反身代词 ④指示代词 ⑤不定代词 ⑥疑问代词
&&& (3) 数词 ①基数词 ②序数词
&&& (4) 介词和介词短语
&&& (5) 连词
(6) 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
(7) 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
&&& (8) 冠词
(9) 动词 ①动词的基本形式 ②系动词 ③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④助动词
⑤情态动词
&&& B、语法
&&& 1、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表意功能;
&&& 2、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
&&& 3、理解和掌握描述人和物的表达方式;
&&& 4、理解和掌握描述具体事件和具体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的表达方式;
&&& 5、初步掌握描述时间、地点、方位的表达方式;
&&& 6、理解、掌握比较人、物体以及事物的表达方式。
(1) 时态 ①一般现在时 ②一般过去时 ③一般将来时 ④过去将来时 ⑤现在进行时
&&& ⑥过去进行时 ⑦现在完成时
&&& (2) 被动语态
&&& (3) 动词不定式
&&& (4) 构词法 ①合成法 ②派生法 ③转化法 ④缩写和简写
&&& (5) 句子种类
&&& ①陈述句:肯定式和否定式
&&& ②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反意疑问句
&&& ③祈使句
&&& ④感叹句
&&& (6) 句子成分
&&& ①主语 ②谓语(主谓一致) ③表语 ④宾语(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 ⑤定语 ⑥状语
&&& (7) 简单句的基本句型
①主语+系动词+表语
②主语+不及物动词
&&& ③主语+及物动词+宾语
&&& ④主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 ⑤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
&&& (8) 并列复合句
&&& (9) 主从复合句 ①宾语从句 ②状语从句 ③定语从句
(10) 倒装句
&&& (11) 省略句
&&& (12) &it&的用法
&&& C、功能
1、在日常生活中恰当理解和表达问候、告别、感谢、介绍等交际功能。(具体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功能意念项目表&)
&&& 2、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有效地进行表达。
&&& D、话题
&&& 1、熟悉与学生个人、家庭和学校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
2、熟悉有关日常生活、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话题。
(具体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话题项目表&)
&&& (二) 语言技能
(1) 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2)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 (3) 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 (4) 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
&&& (5) 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作出反应;
&&& (6) 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
&&& (1) 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 (2) 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 (3) 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 (4) 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
&&& (5)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 (1) 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
&&& (2) 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
&&& (3) 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
&&& (4) 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物;
&&& (5) 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五、备考策略
1、要树立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五级要求进行复习备考的指导思想。
2、转变教学观念,认真落实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五级要求所提出的语言能力要求。
3、正确处理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把握教学重点。
4、正确认识教材的作用,强化课外阅读,尤其是英语时文阅读,以活化课本知识,内化学生能力。
5、多练新题型,熟背2015年中考词汇表;精选复习资料,不做垃圾试题。
(具体参见《黄石市中考英语复习指导》前言&2011年版新《课标》与中考英语复习策略&)
一、指导思想
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体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考试应有利于推进学科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并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以学生发展为本,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和价值导向。
二、命题原则
1、教育性原则。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2、人文性原则。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确定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力求试卷形式生动活泼,杜绝偏题、怪题。
3、实践性原则。注重与学生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关注社会焦点热点问题,贴近地方实际和学生实际,掌握技能方法,提升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4、综合性原则。从考查的目标来看,注重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从考查的内容来看,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从考查的能力层次看,考试体现&了解、理解、运用&能力的综合。
三、试卷特点
1、考试方式:思想品德与历史、地理合卷,其中思想品德分值为40分。
2、考试题型: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组成,试题题量和模式参照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文科综合样卷。
3、内容比例:九年级部分、八年级部分、七年级部分、时事政治部分之比约为5:3:1:1
4、难度要求:容易题、稍难题、难题比例约为6:3:1,全卷难度约为0.6。
四、考点知识与水平要求
1、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知道)
2、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理解)
3、珍爱生命;(运用)
4、发掘自己的潜能;(运用)
5、追寻高雅情趣;(运用)
6、自信有助于成功;(运用)
7、增强信心与实力;(运用)
8、自强,通向成功的阶梯;(知道)
9、磨砺意志,学会坚强;(理解)
10、法律的特征;(知道)
11、违法与犯罪;(知道)
12、法律护我成长;(运用)
1、家庭关系;(知道)
2、孝敬父母;(运用)
3、逆反心理;(知道)
4、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
5、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往;(运用)
6、网络交往及其规则;(运用)
7、竞争的规则;(知道)
8、竞争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知道)
9、在竞争中合作;(理解)
10、诚实守信。(运用)
11、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知道)
12、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运用)
13、生命健康权;(运用)
14、人格尊严权(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知道)
15、尊重和维护隐私权;(运用)
16、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理解)
17、义务教育及其特征;(知道)
18、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运用)
19、财产所有权;(知道)
20、智力成果权。(理解)
21、消费者的权益;(运用)
22、自觉维护公平合作意识;(运用)
23、制度的正义性(矫正的正义、分配的正义、程序的正义);(理解)
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知道)
2、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运用)
3、我国的国际地位;(知道)
4、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解)
5、党的基本路线;(知道)
6、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
7、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知道)
8、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运用)
9、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知道)
10、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运用)
1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运用)
1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运用)
13、灿烂的中华文化。(知道)
1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理解)
1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职能;(知道)
16、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及其要求;(理解)
17、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知道)
18、依法行使政治权利;(运用)
19、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解)
20、我国的分配制度;(知道)
21、共同富裕;(知道)
22、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理解)
23、学会合理消费。(运用)
24、先进文化的含义。(知道)
25、初步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道)
2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基础工程和根本任务;(理解)
27、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运用)
28、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知道)
29、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知道)
3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解)
31、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运用)
32、发扬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运用)
2014年10月-2015年4月国内的重大时事。
一、指导思想
历史学科命题要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主要依据,试题内容在考察学生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历史学习中史实的确认、解释、规律揭示、概念形成和价值认同等基本环节,充分反映课程标准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
试题应具有一定的区分度、适当的坡度和较高的信度、效度,试题难度系数预设为0.55左右,低、中、高三档难度比例约为6∶2∶2。
试题形式要有创新,题量和答案书写量应适当,要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完成。
试题的文字表述要规范、明了,适合初中学生的特点。试题答案应考虑唯一性与开放性相结合。
二、命题原则
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兼具水平性考试和选拔性考试双重功能,命题有利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落实,有利于初中历史的学和教。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共18分,占45%)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8题)
(共22分,占55%)
历史年表题约8分(约占20%)
判断分析题约3分(约占7.5%)
材料解析题约8分(约占20%,含文本、图形类材料)
思维导图填充题约3分(约占7.5%)
考查内容分数分布
中国古代史约& 8分(约占20%,含黄石历史1分)
中国近现代史约12分(约占30%,含黄石历史1分)
世界历史约20分(约占50%)
第 2、13、29课
中国古代史
人教版义务教育7~9年级历史教科书及配套地图册
(具体范围见&四、考试内容与达标层次&)
中国近现代史
四、考试内容与达标层次
黄石历史内容考查范围
《黄石历史》第 2课:悠久灿烂的原始文化
第13课:近代黄石的五大厂矿
第29课:新中国领导人与黄石建设
中国古代史内容考查范围
课 程 内 容
教 学 活 动 建 议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参观我国境内的古人类遗址。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根据教学用图,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夏商周时期
&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
&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搜集青铜器的图片,说说我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知道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收集《论语》中的一些名言,说一说其中的含义。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观察秦疆域图,建立时空概念。
&搜集秦陵兵马俑的图片,举办主题展览。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观察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图片和绘画,诵读相关诗作,想象商旅的艰辛。
&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学习识读历史年表的基本技能。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搜集具体事例,体会中医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广泛影响。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研读《三国演义》的片段,讲述史实与《三国演义》描述的区别。
&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搜集南北朝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资料,编写一期板报。
&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
&搜集古代名家书法,欣赏书法艺术。
&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 &开元盛世&。
&设计表格,列出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过
&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
&举办故事会,讲述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等历史故事。
&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知道元朝的统一
&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欣赏《清明上河图》,说一说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
&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分小组搜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出一期板报。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绘制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简图,讨论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知道设置驻藏大臣;知道西北边疆的巩固。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通过填图,了解清代疆域的四至。搜集和缩写康熙维护国家统一的事迹,用史实说明巩固统一多品族国家的重要意义。
&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
&通过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编制中国古代主要朝代顺序表。
中国近代史内容考查范围
课 程 内 容
教 学 活 动 建 议
半殖半封社会&开始&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观看《林则徐》等影片,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半殖半封社会&形成&
&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采取小组合作方式,收集洋务运动的有关资料,谈谈对洋务运动的看法。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知道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制作表格,分类整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有关内容,填入表格,了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线索
&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半殖半封社会&深化&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收集有关孙中山的事迹,举办关于孙中山的故事会。
&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的变化
&通过访问、调查,参观等多种途径获得对近代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
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和国民大革命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观看《开天辟地》《建党伟业》等影片,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
&了解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国共十年对峙
&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利用有关资料,在地图上标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
&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中华民族的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察抗日战争的历史遗址、遗迹,或访问亲历抗战的老人,采访日军侵华罪行的受害者或见证人。
&举办故事会,讲述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抗战的故事,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举办抗战散曲演唱会。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人民解放战争的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实行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观看《大决战》等影片,感受人民解放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
&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参观著名文化代表人物的纪念馆或故居。
中国现代史内容考查范围
课 程 内 容
教 学 活 动 建 议
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组织观看《开国大典》《建国大业》等影片,体会&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深刻内涵。
&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学唱《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等歌曲,学习志愿军将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全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国内其他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
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
&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文革&十年
&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家乡的变化。
&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通过近期中国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了解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举办有关台湾问题的专题讲座。
&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谈谈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
世界古代史内容考查范围
课 程 内 容
教 学 活 动 建 议
世界古代史
&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在世界历史地图上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古代主要文明中心的地理位置。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知道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了解伊斯兰教的传播,初步认识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列举世界古代史上地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大帝国。
世界近代史内容考查范围
课 程 内 容
教 学 活 动 建 议
资本主义产生和
世界开始连接一个整体
&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以&文艺复兴不是复古而是创新&为题,分小组讨论。
&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绘制哥伦布开辟西欧至北美新航路的示意图,提高绘制历史简图的基本技能。
&知道&三角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的确立
&通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通过华盛顿、《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初步理解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资本主义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和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画一幅反映工业革命中动力演进的图示,说说蒸汽机在工厂制产生中的作用。
&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学唱《国际歌》,知道《国际歌》的创作与流传。
&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知道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列出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和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分小组讨论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世界近代文化
&通过牛顿、达尔文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举办&我最崇拜的科学家&主题故事会,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理想和抱负。
&通过图片展示,从历史视角欣赏近代名画,提高对艺术的鉴赏能力。
世界现代史内容考查范围
课 程 内 容
教 学 活 动 建 议
一战到二战的世界
&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探讨突发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提高独立思考和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历史意义。
&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了解革命领袖在历史转折关头的重大作用。
&了解《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洲示意图,学习运用历史地图的方法。
&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搜集有关材料,揭露德、意、日法西斯反人类的暴行。
&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观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巴顿将军》等影片,树立正义一定战胜邪恶的信念。
&就&人类能否有效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进行辩论,据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二战后的世界
&知道杜鲁门主义、&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知道欧洲联合的趋势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知道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知道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历史地图的变化,了解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概况,提高运用历史地图的技能。
冷战后的世界
&初步了解&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以计算机网络、生态与人口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通过查阅报纸杂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利用网络技术、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社会调查等形式,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并就其中的某一方面,如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等,写出调查报告,学习从事社会调查的方法。
一、指导思想
2015年初中地理学业考试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有利于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有利于全市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有利于初中地理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的合理衔接,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命题原则
&&&& 充分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严格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命题。试题内容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正确反映地理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现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试题引导日常教学方向,从而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采取闭卷笔试形式。地理与政治、历史合卷,卷面总分为100分,其中地理为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 内容比例:地球与地图及世界地理相关内容约占地理卷面分值的35%;中国地理相关内容约占地理卷面分值的60%;乡土教材《黄石地理》内容约占地理卷面分值的5%。
&&& (三)试题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题型。两大题型的卷面分值之比为4:6。
(四)试题难度:试题的低、中、高三档难度比为6:3:1。
&&& 四、考试内容及达标层次
地球和地图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的运动
陆地和海洋
大洲和大洋
海陆的变迁
天气与气候
多变的天气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世界的气候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从世界看中国
辽阔的疆域
众多的人口
多民族的大家庭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势和地形
多样的气候
河流和湖泊
中国的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基本特征
中国的经济发展
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
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
交通运输业
中国的区域差异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
长江沿江地带
珠江三角洲
北京和港澳台
香港和澳门
乡土教材部分
了解: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例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理解:包括把握事物内在逻辑联系;进行解释、判断、区分;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等。
应用:将所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运用于新情境中并进行简要总结、评价、推理等。
一、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生物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必须有利于引导初中教学落实《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必须坚持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必须坚持在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公正、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物理学习所获得的发展状况。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物理、化学和生物实行合卷形成理科综合考试,全卷满分为160分,其中物理80分,化学60分,生物20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题和答题卡分开,试题供学生审题用,学生的解答填写在答题卡上。
物理试题分为选择题(单选),作图题、填空题、实验题和计算题,其中选择题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作图题2题,每题3分,共计6分;填空题2题,共8分左右;实验题2题,共计18分左右,计算题2题,共20分左右。
试题易、中、难分值比例为5:4:1,试题总体难度系数预设为0.7。
三、考试范围与要求层级
物理考点水平要求划分为四个层次:知道、理解、运用和独立操作,分别用A、B、C、D表示,其具体涵义如下:
知道:是反映知识的初步认识。要求能说出大意,在有关问题中能够识别他们。
理解:是对知识的进一步认识。除了包括&知道&的要求外,还要了解知识的含义,能够说出它的要点,并能用来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如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进行简单的计算。
运用:是考点水平的高层次要求。除包含&理解&的要求外,要求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物理现象,能够比较灵活运用知识进行相关计算。
独立操作:能对对象进行测量,独立完成操作;能对仪器或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能对目标进行探究设计和实验。
物理考点知识及水平要求:
序言、科学之旅
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快慢
测量平均速度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声音的特性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熔化和凝固
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
光的直线传播
平面镜成像
生活中的透镜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眼睛与眼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
测量物质的密度
密度与社会生活
牛顿第一定律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阿基米德原理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子的热运动
热机及其效率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电流和电路
串联和并联
电流的测量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电阻的测量
欧姆定律的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家庭电路及电流过大的原因
磁现象 磁场
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现代的顺风耳&&电话
电磁波的海洋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起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考试性质、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化学学科考试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结性考试。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主要依据之一。既要体现学业水平检测功能,又要体现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选拔功能。兼顾初中阶段教学要求和高中阶段的学科知识发展需求,逐步适应全国高考改革形势。以先行进入高考改革的试点省、市对应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作为参照,坚持素质教育导向,贴近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关注创新精神,引导科学探究。着眼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学科知识,重点考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依据、范围和方式
考试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
《黄石市教育局关于2015年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实施意见》。
考试范围:《2015年黄石市中考复习指导(化学)》中涉及的所有考点。
考试方式:闭卷、笔答。试卷为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拼卷,化学部分分值60分。理科综合考试总时长150分钟。
三、考试内容和目标要求
(一)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层次要求如下:
A: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了解水平,即明确&是什么&)
B: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理解水平,即懂得&为什么&)
C: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应用水平,即能够&应用&)
(二)技能性学习目标包含:a、&初步学习&(模仿水平);
b、&初步学会&(独立操作水平)两个由低到高水平层次的要求。
(三)体验性学习目标包含:①体验、感受(经历水平);②意会、体会、认识、遵守(反应水平);③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领悟水平)由低到高的水平层次要求。结合&内容标准&中的知识内容进行考查。
(四)知识内容:
知&&& 识&&& 内&&& 容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空气的成分和作用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2.认识空气污染的原因,能提出防止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或方法。
3.了解空气污染指数(API)、粗颗粒物(PM10)与细颗粒物(PM2.5)的基本知识;雾霾的基本知识。
4.学会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性、氧化性)。
5.熟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装置、检验方法,与工业上制取氧气方法的本质区别,会书写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6.了解催化作用、催化剂的概念。
三、碳的单质与氧化物
7.了解碳单质以及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8.会根据化学现象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等问题。
9.初步学会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10.会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仪器组装、集气方法、验满方法和检验方法。
四、水的净化、爱护水资源
11.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硬水的软化方法。
12.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五、探究水的组成
13.会观察、分析水的电解实验,通过水的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六、溶液的形成
14.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15.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16.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七、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
17.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
18.了解结晶的方法。
19.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0.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八、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的的主要性质
2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22.知道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3.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九、金属资源的利用及保护
24.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25.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铜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6.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十、常见的酸和碱
27.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28.初步学会浓硫酸的稀释。
29.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30.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31.理解酸与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十一、盐和化肥
32.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的性质、以及用途。
33.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十二、常见有机物
34.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物质的组成
35.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36.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的基本概念。
37.化学家及其贡献:道尔顿、阿佛加德罗、门捷列夫、侯德榜。
38.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
二、物质的简单分类
39.判断物质的类别,根据物质的名称、化学式。
40.辨别物质的隶属关系,考察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盐的隶属关系。
三、化学式和化合价
41.根据化学式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
42.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3.根据化合价规律,正确书写化学式,根据化学式求其中某元素的化合价。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44.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5.识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根据信息判断两类不同性质。
46.区别物质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47.了解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并按要求熟练地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8.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类型。
三、活动性顺序及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置换反应的进行情况
49.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根据实验结论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或设计、评价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案或通过实验探究酸溶液、盐溶液分别跟金属发生置换反应规律。
四、质量守恒定律
50.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并会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51.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化学变化。
五、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
52.会在题设条件下完成化学反应方程式或补充化学式;会将生产、生活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根据要求书写和配平化学方程式。
53.理解化学方程式量的意义和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应的计算。
54.会使用反应物或生成物纯度进行简单的计算。
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常见化石燃料
55.会探索物质的结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56.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综合利用以及它们燃烧对空气、环境造成的危害。
57.熟练运用燃料和热量知识解决一些生产、生活、实践应用问题。
二、常见化学合成材料的应用
58.认识有机物及有机合成材料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59.知道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
三、化学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60.了解六大营养物质。
61.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四、化学与环境
62.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并能提出防治措施。
63.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实验与实验探究
一、走进实验室
64.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归纳观察实验现象的思路和方法。
65.认识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会进行药品的取用。
二、物质的检验和推断
66.会用实验检验物质并对实验进行评价。
67.运用物质的检验与推断解决一些生产、生活、实践应用问题。
三、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68.根据除杂原理选出除杂试剂。
69.设计物质分离与提纯实验方案。
70.运用物质分离与提纯的知识解决一些生产、生活、实践应用问题。
四、实验设计与评价
71.会设计实验方案。
72.会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73.运用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解决一些生产、生活、实践应用问题。
五、科学探究与信息处理
74.会自学、分析、吸收题中的信息并与所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于解决有关化学概念、理论、实验、计算等问题。
75.熟练运用题给信息及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产、生活、实践应用开放性问题。
76.能初步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
77.能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初步的论证。
78.能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79.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并运用图表等形式加以表述。
80.初步学会运用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证据。
(五)抽考下列化学实验活动。
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5、燃烧的条件。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8、酸、碱的化学性质。
四、试卷难度、结构和题型
较易题(&0.7)约66%(40分);稍难题(0.5~0.7)约16%(10分);较难题(0.3~0.5)约16%(10分);全卷难度值约为0.65左右。
各题型分值比例:选择题(16个单选题,均不涉及计算:包括算理和数学运算)约24分,1&8题难度值&0.8,9&16题思维容量适当;非选择题共六个小题,每小题5-7分。
&试题题型由样卷给出,请参样卷。
五、试卷内容分值比例:探究与实验约15分;身边的化学物质 约15分;物质的构成奥秘约10分;物质的化学变化约15分;化学与社会发展约5分。
生& 物&& 学
一、指导思想
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促进初中生物学教学,促进教育质量提高。考查初中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和基础知识,考查初中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命题原则
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和中考复习指导《生物》为依据。以重要概念和基础知识为载体,体现课程标准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重点考查生物学重要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物理、化学、生物学合卷考试,考试时限为150分钟。生物学卷面满分为20分,共有13题左右,其中,选择题10题,非选择题约3题左右。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分值之比为1:1。
试题题型: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选择题为四个供选项中选一个正确项;非选择题的题型包括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识图作答题等。
试题难度:容易题约占60%,稍难题约占30%,较难题约占10%,全卷难度值约为0.6。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生物学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3个层次,实验与探究要求分为模仿和独立操作2个层次。具体含义如下:
了解: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理解: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应用:在新的情景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理;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等。
模仿: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
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1.细胞是生命
活动的基本
(1)练习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其各部分的作用
练习使用显微镜
(2)植物细胞
制作和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生物图的画法和注意事项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动物细胞
制作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主要相同和不同
(4)细胞的生活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2.被子植物
(5)种子的萌发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种子萌发的过程
(6)开花和结果
观察花的基本结构
传粉和受精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
(7)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为原料
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
(8)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4.了解生物圈
(9)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0)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什么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5.人体的呼吸
(1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的作用
(1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6.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3)流动的组织
血液的组成
血浆、血细胞
(14)血流的管道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15)输送血液的泵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血液循环的途径
(16)输血与血型
血型、安全输血
7.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7)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的组成
(1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膝跳反射实验
8.传染病和
(19)传染病及其预防
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0)免疫与计划免疫
人体的三道防线
免疫的功能
黄石市2015年八年级学业考试说明
一、指导思想
2015年初中地理学业考试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有利于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有利于全市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有利于初中地理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的合理衔接,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命题原则
&& 充分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严格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命题。试题内容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正确反映地理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现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试题引导日常教学方向,从而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采取闭卷笔试形式。地理与生物合卷,卷面总分为40分,其中地理为2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二) 内容比例:地球与地图及世界地理相关内容约占地理卷面分值的35%;中国地理相关内容约占地理卷面分值的60%;乡土教材《黄石地理》内容约占地理卷面分值的5%。
&&& (三)试题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题型。两大题型的卷面分值之比为4:6。
(四)试题难度:试题的低、中、高三档难度比为6:3:1。
&&& 四、考试内容及达标层次
地球和地图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的运动
陆地和海洋
大洲和大洋
海陆的变迁
天气与气候
多变的天气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世界的气候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从世界看中国
辽阔的疆域
众多的人口
多民族的大家庭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势和地形
多样的气候
河流和湖泊
中国的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基本特征
中国的经济发展
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
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
交通运输业
中国的区域差异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水乡文化特色与旅游
北京和港澳台
香港和澳门
乡土教材部分
了解: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例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理解:包括把握事物内在逻辑联系;进行解释、判断、区分;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等。
应用:将所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运用于新情境中并进行简要总结、评价、推理等。
生& 物& 学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促进初中生物学教学,促进教育质量提高。考查初中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和基础知识,考查初中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命题原则
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和中考复习指导《八年级&生物》为依据。以重要概念和基础知识为载体,体现课程标准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重点考查生物学重要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地理、生物学合卷考试,考试时限为60分钟。生物学卷面满分为20分,共有13题左右,其中,选择题10题,非选择题约3题左右。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分值之比为1:1。
试题题型: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选择题为四个供选项中选一个正确项;非选择题的题型包括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识图作答题等。
试题难度:容易题约占70%,稍难题约占20%,较难题约占10%,全卷难度值约为0.65。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生物学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3个层次,实验与探究要求分为模仿和独立操作2个层次。具体含义如下:
了解: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理解: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应用:在新的情景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理;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等。
模仿: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
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1.细胞是生命
活动的基本
(1)练习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其各部分的作用
练习使用显微镜
(2)植物细胞
制作和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生物图的画法和注意事项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动物细胞
制作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主要相同和不同
(4)细胞的生活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2.被子植物
(5)种子的萌发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种子萌发的过程
(6)开花和结果
观察花的基本结构
传粉和受精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
(7)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为原料
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
(8)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4.了解生物圈
(9)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0)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什么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5.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1)流动的组织
血液的组成
血浆、血细胞
(12)血流的管道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13)输送血液的泵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血液循环的途径
(14)输血与血型
血型、安全输血
6.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5)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的组成
(1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膝跳反射实验
7.传染病和
(17)传染病及其预防
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8)免疫与计划免疫
人体的三道防线
免疫的功能
Copyright(C)
黄石市教育局版权所有
制作维护:黄石市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 网管信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相反数的定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