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文言文续写

续写长相思
续写长相思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改写长相思
改写长相思
呼,呼,呼……”寒冷的北风不停的刮着,大雪纷纷下着。远处的群山被大雪覆盖了。我们的战旗在狂风中飘舞。山脚下,一顶顶帐篷在雪雾中若隐若现。我们的队伍正跋山涉水向山海关进发。
夜己经很深了,我们住在这里荒凉的野外,白天,我们在战场上厮杀,把自己的性命抛在脑后,就是为了保卫家园和亲人。
风还在不停的刮着,雪还在飘飘扬扬的下着,战士们从睡梦中冻醒,就再也睡不着了。大家的思绪不禁飞到了家乡,飞到了亲人的身边,想起家中的妻儿老小,还有家中的大花狗和小黄猫。家乡绿绿的树林,清澈的小河静静的流淌,采茶姑娘们唱着山歌,踏着轻盈的舞步,穿梭在茶山中。一阵寒风吹过,这才回过神来,原来我们都在寒冷又艰难的山海关路上。战士们都流下了眼泪,他们是想家了,可谁都不会相信,白天这些战士们骑着战马在布满硝烟的战场上搏杀,就是为了早点把来犯之敌据之国门之外。
风更紧了,雪更大了,战士们思念着家乡,烛火渐渐熄灭了,带着思乡之情,他们进入了梦乡。我想,家乡的美丽景色和亲人们一定会浮现在他们的梦中。
改写《泊船瓜洲》
夜,静悄悄的。黑色的天幕悄无声息的笼罩了大地。一只小舟停靠在瓜洲岸边,王安石站在船头,长江水面上波光鳞鳞,江水静静的拍打着岸边的石头,发出一声声长短不同、有大有小的声音,使夜更加幽静……
王安石静静地倚着船舷,捋着那已有几根白丝的胡子,注视着江对岸的京口,心里默默地想:我因推行新法两次被罢相,新法推行尚未成功,国富民强还没实现,可我却已年过半百。苍天啊!我何时才能回到京城,回到皇上身边,去实现那未尽的理想!又何时才能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想到这里,王安石忧心忡忡,情不自禁地深深叹了口气,有些迷茫地看着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和滔滔不绝的江水,对家乡的思念闪电般充塞脑海,让家乡的怀抱抚慰那不安的灵魂。
一缕带着春天气息的夜风撞断了王安石的思绪,却唤醒了夜的深沉。
桃花开了,润如玉,粉似露,一片片轻如纱的花瓣飘入了池塘,水很清,鱼正快活地游来游去。人们在河边惬意的钓鱼,看着肥美的鱼一条一条的上钩。柳树吐出点点绿色的嫩芽花儿竞相开放,绿叶衬托着花儿,整个江南大地都穿上了绿色的新衣裳。
他又叹了口气,对明日说道:“哎――我何时才能回到家乡,和亲人们团聚?我又何时能重返京城?想着想着,又看了看头上的明日,我又何时能重返京城啊!”
读《假如没有灰尘》有感
“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同学们,你们一定还记得上学期学的那篇《假如没有灰尘》
这文章吧。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灰尘,居然有如此巨大的作用。人们都非常讨厌灰尘,可有谁会想过,生活离不开灰尘。
上学期学那课的时候,它使我了解了许多灰尘的作用。灰尘在吸收阳光的同时向四周散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在大气中的气体容易散射紫、蓝、青三色光,天空则呈蔚蓝色状。之所以我们看到的天空是由蓝逐渐变白,是因为空中灰尘含量较高。假如天空中没有灰尘,天空将永远是单调的蔚蓝色。空气中的水蒸气要依附着灰尘才能形成稳定的水滴,从空中落下来。湿漉漉的地面,水分全被灰尘吸收了,地面才会比较干燥。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大地将永远是湿漉漉的。由于小水滴的折射,才会有大自然中气象万千的景色。
湿漉漉的地面,会影响到生物的生存。人们在潮湿的地面呆久了,会导致呼吸困难,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多么可怕!
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灰尘,原来有那么大的作用。现在再阅读《假如没有灰尘》那一课,真令我回味无穷啊!
《我的长生果》读后感 我学了《我的长生果》这篇课文受益匪浅。
文章通过两件事写出了读书的益处。在写作文时她不像别人一样千篇一律,而是用自己的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生活。作者通过写《秋天来了》获得“甲优”作文中悟出了一条道理:作文要构思别出心裁,落笔时也要有与众不同的“鲜味”才行。作者通过写《一件不愉快的往事》作文中悟出一条道理::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也是离不开借鉴与模仿的。这两条道理,对我写作文帮助很大。
以前我最怕作文课,因为提笔不知从何写起,不会用自己的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生活,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语言空洞、乏味,几乎每次作文都得“C”。每当发作文时,我心怦怦跳,担心老师批评。当我看到自己的作文上那个红红的半圆“C”时,羞愧的把深深头埋在胸前,担心同学瞧不起我。因此,我对作文没有兴趣。通过学习《我的长生果》,我按作者在写作文悟出的两条道理,尝试写作文。
记得有一次,作文的题目是《美丽的大公鸡》。我回家观察大公鸡的外形、生活习性。把观察到的按一定顺序描写下来。描写大公鸡的外形,我首先抓住大公鸡的羽毛、冠子、嘴巴、眼睛、爪子、等进行观察,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我是这样描写大公鸡的外形的:我家的大公鸡长着五颜六色的羽毛,覆盖着全身,像穿了一件华丽无比的外衣。鸡冠子红红的,像一个红颜色的大头盔。它还长着尖尖的嘴。鸡抓尖尖的,似锋利的刀子,好像什么都能抓开。鸡尾长长的,翘翘的,真是活像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这篇作文老师给我得“A”。
还把这篇作文当范文读给同学们听,同学们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我心理美滋滋的。此时此刻,我深刻体会到:“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真谛。
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同学们,让我们与书为友,让书为我们导航。让我们携起手来,营造书香校园,共享读书乐趣吧!
读《小桥流水人家》有感
全文描述了作者童年时简单却又快乐的生活。小溪,垂柳,小桥,茶山,老家,是作者最好的玩具,小鱼,小虾,小螃蟹,就能带给作者最大的满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则是作者故乡生活最真实的写照。
淡淡的乡土气息迎面扑来,作者的童年生活对于长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那么新鲜。下河捉小鱼,上山采茶叶,看似随意的劳动其实蕴含了那么多快乐。乡村有乡村的朴素自然,城市有城市的繁华喧嚣,只不过作者笔下的小桥流水人家更纯朴恬淡罢了。正因如此,香醇轻松的田园生活才那么可望不可及。流露出了她对家的无限温情,对故乡生活的无限怀念.
生活像一杯白开水,家让它成了一锅喷香的热汤,温柔地穿肠而过,暖胃养心。每一天每一天,妈妈的唠叨和爸爸的饭菜把这个家调理地有滋有味。家里的大理石地板光洁得映出了家的影子,那是妈妈拖地板时留下的汗水;美味的饭菜吃出了家的味道,那是爸爸的心意。文中并没有过多地提到家,但依然掩盖不住作者对家的喜爱。
每每看到电视上许多青少年沉迷于外面世界纸醉金迷的生活中,我都不禁感叹:这种生活真的不适合我们!就像冷饮美味,但不宜多吃,会拉肚子的。因为,家才是我们最好的归宿,是我们生活乃至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梅花魂》读后感
毛主席曾赞扬梅花:“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坚贞不屈的梅花,历来是我们中华的民族魂的代表。
作者的外祖父是一位远居星岛的华侨,外祖父善长唐诗宋词,还能书会画,在新加坡有绝对的人气和优越的条件。但即使如此,外祖父对祖国依然无限留恋,对祖国有一颗赤子之心。
在古代,也有不少人拥有梅花的精神:抗金名将岳飞,一心为了祖国的山河统一,杀敌永远冲在前沿,用行动验证了母亲绣给他的四个字“精忠报国”;抗元名将文天祥,在黄公滩的背水一战中失利,被元兵用金棍击伤膝盖,但依然不肯屈服……这不是梅花魂吗?
1945年,中国那一个个把梅花魂融入生命的英雄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夺回了自己的领土。然而67年的今天,日本居然想买走我们的领土――钓鱼岛!每一块中国的土地都是祖国母亲的孩子,难道那20亿日元就能抵得上中国的血肉?难道会有一个母亲愿意将自己的孩子卖掉吗?现在,我们应该拿出梅花魂的精神,保卫自己的国土!
其实,对我们小孩子来说,爱国只要做一些小事,也是从小事做起:每天充满敬意地向国旗敬礼;认真的学习,完成自己的作业;多走几步路把垃圾扔进垃圾桶,让祖国母亲的身躯不被玷污;戴好自己的红领巾,每时每刻记住自己是中国的孩子,应该与其它同胞团结一心……我们的身体流的是华夏民族的血,理应让它更美,更洁净。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安乐的生活里,还是在艰难的困境中,都有奋斗,与困难作斗争,把梅花魂融入我们的血液,让中国这头沉睡了百年的东方雄师觉醒,重新站在世界的屋顶俯视大地,而不是站在山脚下抬头仰视别人!
《梅花魂》读后感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从这些着名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出梅花是多么的纯洁,它那不畏严寒的品性曾经影响着多少世人。而我又想到了我们所学的课文《梅花魂》这一课,更加让我对梅花产生了许多敬佩之情。
本文通过描写梅花的秉性,叙述了一位华侨老人身在异乡对祖国深切的眷恋之情。让我们深切的领会到一位身在异乡的老人那一颗热爱祖国、盼望回到祖国的赤子之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出生在东南亚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有一次,作者在外祖父的书房玩耍时,不小心把一副用水墨画的梅花图给弄脏了,外祖父很生气。说梅花图是不可以随便糟蹋的,因为梅花是我们祖国的名花,愈是寒冷,它却俞精神、俞秀气,也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花。而作者和妈妈回国的那一天,外祖父由于年纪大了,不能回国,却是那样的伤心、痛楚。但是在临走时,外祖父送给作者他那一幅格外珍藏的梅花图和一条绣着梅花的手绢,告诫他无论在怎么样的境遇里,都要有梅花的秉性。可是在那悲凉的情绪中,外祖父显得是那样的苍老。多少年过去了,当作者看到那幅梅花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时,便会想起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和外祖父那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再读此文,思绪飞扬,不仅是梅花的高洁影响着我,激荡着我的更是如梅花一样清逸飘香的思乡情怀,爱国之心。更能体现出外祖父拥有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我们也要像梅花一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篇二:长相思
云一,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①云一:象云一样的头发,挽成盘涡状的发髻。玉一梭:束扎发髻用的玉簪。因簪为梭形,故称一梭。 ②轻颦:轻微皱眉。黛螺:古代妇女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这里指女子的眉毛。
③窠:同棵。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Z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
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词的下片续写秋夜风雨的环境气氛和主人公的心情。“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这是一个秋天的雨夜。秋风本就催愁,文人亦已多伤秋,更何况有苦雨相和。作者不单写风,也不单写雨,而写风雨交加,更增添了秋夜愁思的凄苦。但是作者觉得这样的环境烘托仍然不够,于是风催残叶、雨打芭蕉,“帘外芭蕉”似乎也有泪滴,秋意不仅更浓,秋思也已更苦,“三两窠”,又隐约让人感到女子的孤零寂寞,从而直接引出尾句的“夜长人奈何!”春宵苦短、秋夜嫌长,原只因其一欢一愁。最后一句仿佛是女主人公发自心底的深长叹息。这叹息正落在歇拍上,“奈何”之情点到即止,不作具体的刻画渲染,反添余蕴。联系上片的描绘,不仅使人联想到,这位“淡淡衫儿薄薄罗”的深闺弱女,不仅生理上不堪这秋风秋雨的侵袭,而且在心理上更难以禁受这凄冷气氛的包围。到这里,才进一步显示出上片的人物肖像描写对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作者用一系列的景物描写营造气氛、渲染环境,无非就是强调秋夜愁思的无可奈何,其笔直露,而见意深挚、婉曲。
全词大致可作两部分,一部分着重写人,写人时不忘写情;一部分着重写景,写景时不忘写人,相互照应,浑然一体。整首词言词浅近,笔调自然,修饰不多但却清新俊逸,明白直叙但却含蓄蕴藉,篇中处处写愁,但却只见愁意,未见愁字,是写闺怨秋思、雨夜轻愁的一篇成功之作
娥皇是优秀的音乐家和舞蹈家,“通书史,善歌舞,
精音律,尤工凤萧、琵琶”。史书并郑重记载她“国色”,才华洋溢,其创作
为:《邀醉舞破调》、《恨来迟破调》。她亲自重新考证编排唐明皇时代的“霓裳羽衣曲”,使其再次流传于世。 李煜多次写作品赞颂大周后美貌和气质,如“烟轻丽服,雪莹修容。纤眉范月,高髻凌风”。 李煜与周娥皇婚后,恩爱无比,如胶似漆,不久大周后生下一个儿子李仲寓,[3] 在她生病期前,其妹(后来的小周后)借入宫探病之机与姐夫李煜通奸。大周后偶褰幔见之,惊曰:“汝何日来?”小周后对曰:“既数日矣。”大周后恚怒。李煜负疚万分,朝夕相伴左右,所有的饮食他都要亲自照顾,汤药也一定要亲口尝过才喂给妻子,寒冷的冬夜里他夜复一夜地守护在周娥皇身边,倦极也只是和衣而卧,衣不解带。 但次子仲宣之死使大周后病入膏肓,大周后自知人生将尽,反而看开了,说:“婢子多幸,托质君门,冒宠乘华,凡十载矣。女子之荣,莫过于此。所不足者,子殇身殁,无以报德。”她要求将李Z赐给自己的烧槽琵琶陪葬,又亲笔写下遗书要求薄葬。大周后支撑着为自己沐浴更衣靓妆,更亲手将含玉放进自己嘴里(应为玉蝉),随后便逝于瑶光殿西室,享年二十九岁。
大周后是在乾德二年的十二月去世的,李煜悼痛伤悲,数次哭泣昏厥,并曾试图自杀,被救起。仅仅过了一个月,出现在葬礼上的李煜就已经由一个“明俊蕴藉”的二十八岁青年,变成了一幅形销骨立、不扶杖就无法站立的形骸。李煜悔恨交加,为爱妻写下了多篇诗词,已知最长的一篇是感人肺腑的《衣昭惠周后诔》,并自称“鳏夫煜”。大周后谥“昭惠”,下葬懿陵。
李煜为大周后所作的诗词
【浣溪沙】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篇三:续写刘庆帮《玉字》
常读常新的古诗十九首
仿似和一个人相识的过程,在倾听其心声和品读其思想前,了解他一些相关的情况能为日后的深交作下铺垫。同样,小编在带大家解读《古诗十九首》为何常读常新之前,查户口式的“扫盲”就是为后续触摸诗魂作前奏铺垫。
《古诗十九首》,顾名思义,是由十九首古诗组合而成的组诗。编者为南朝梁萧统。他把这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作者的五言诗从传世的《古诗》中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并列在“杂诗”类之首,编入《文选》。在题材、语言和体制上,《古诗十九首》是对汉代民歌特别是汉乐府的继承和发展。题材上,多写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总体上较消极,情调低沉。诗句中有对汉乐府诗歌的提炼甚至直接套用。但它的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语言上,因创作年代与汉乐府相去不远,以叠字为特色。与此同时,可窥见其继承《诗经》重章叠句、善用比兴手法的痕迹,吟咏起来蕴藉悠长,回味无穷。可见,钟嵘会在其《诗品》中作出论断:“古诗其体源于国风”。体制上,《古诗十九首》句式整饬,以纯五言为主,不仅与以“四言为主,偶见五言,但又无通篇五言”的《诗经》不同,也和“句不限字数,篇不限句数”的汉乐府所不同。因此,有学者认为,《古诗十九首》是集体创作的乐府民歌向文人创作的徒诗过渡时期的产物。
和《诗经》、汉乐府民歌相似,《古诗十九首》的作者考证亦颇具争议。目前主流观点认为,这并非同一时期所作,也不是出自一人之手。根据诗歌内容题材和语言风格方面的特征,人们推测,它们产生于东汉末期前后。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首倡创作于“两汉”的观点,此外,根据诗歌语言显然是经过锤炼而有别于自然无斧凿典型民歌的特征,有学者认为这组诗歌多出自文人之手。刘勰又说《冉冉孤生竹》一篇为傅毅所作,王世贞则猜测“杂有枚生或张衡、蔡邕作”,而徐陵在《玉台新咏》中推测其中八首为汉初枚乘所作。因缺乏证据,后人多认为这些观点不可信。
但不管怎样,《古诗十九首》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它上承《诗三百?国风》之余绪,下启建安文学之诗风,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历代的诗评作家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例如,南朝文学理论批评家钟嵘在《诗品》中说:“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刘勰《文心雕龙》中说:“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明代胡应麟《诗薮》中则说:“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由于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以及遣词朴淡,语言不假雕饰,浅近自然,言简义丰的特质,大部分学者视其为文人五言诗发展成熟的标志,是对汉乐府的光辉。
文之为美者有二,一曰形,二曰情。每每捧起《古诗十九首》反复吟诵,小编有如在品味一杯甘茗,初入口质朴平淡,而后当茶汁徘徊徜徉于口腔内时,一股馨香便如纤歌凝固住白云一般温柔地俘虏着小编的味蕾。缓缓入喉之后,那股幽香却久久不能散去,反而似溢出池塘的春水,涨满了脑海。小编认为,让人一见钟情的便是《古诗十九首》的质朴清新的言语。纯五言的诗句,较之于四言为主的《诗经》,更口语化生活化,抒发的感情似乎也更为浓烈。“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景色确实唯美,但“青青园中葵,郁郁园中柳”“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的意境也丝毫不逊色。而与七言诗相比,密度的稀疏使每一句所叙述的事情、所承载的感情不至于过于密集,能够更充分更淋漓表现内心抑郁的情思。不论是“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的直抒胸臆,还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寓情于景,诗句恰到好处的表达,无不触动着人们的心弦。 另外,诗歌中美得令人如痴如醉的还有那叠字叠句。从“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蒹葭》,再到李易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声声慢》,叠字恰到好处的运用不仅没有使诗歌落入俗套,反而在错落有致的诗句中增添整齐而隽永的意蕴,朗朗上口。仿佛在酝酿一坛香醇的美酒,字在重叠过程中使情感不断发酵,浓郁酒香由此扑鼻而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叠字开篇,似一开始就作好向你娓娓诉说衷肠的准备,这又叫人如何抗拒呢?
“东边一棵柳,西边一棵柳。南边一棵柳,北边一棵柳。”这样的重章叠句你会认为美麽?这就是前人所畏惧的重章叠句滥用,简直俗不可耐。然而,如果加上这两句呢:“纵然碧丝千万缕,总系不得郎舟住。”?情致马上上了一个格调。这正是“情”之魅力所在。诗歌若有形而无情,便只是一具被镂得十分精致的骷髅,没有灵魂。而小编之所以认为《古诗十九首》常读常新,其中所蕴含的质朴却深沉,真挚而动人的情致和情思就是最大的缘由。就思妇闺怨而言举例,其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和情致情思的丰富性就足以让你咀嚼玩味。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你走啊走,不断地走,不停地走,亲自送你离开后,你我从此天各一方。天涯海角,道路漫漫,我们会面的日子却遥遥无期。朴实直白的叙事抒情与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的蕴藉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诗篇首句的“重”字挽结了两组叠用的“行”字。“行行”的叠用已比“行”字程度上更进一步,而“重行行”的渲染更给
人“望尽天涯路”却不见君衣影的遥远。疲惫的步伐,缓慢的节奏,幽幽的情思,已随这脚步而化为有形可感了。而这种别离的遥远却不仅体现在“各在天一涯”的空间距离,更体现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时间洪荒中。前六句的直抒胸臆为我们大致刻画出一位终日思念在外游子的思妇形象。“胡马”意指北方的马(古人称北方少数民族为“胡”),而“越鸟”指的是南方的鸟(南越之地)。身处南方的胡马尚且依恋着来自北方的风,飞往北方的越鸟尚且会把鸟巢筑在南边的枝头,而游居在外的你为何却不思归呢?离我们离别的日子已经过去很久很久了,相思之苦已使我日渐消瘦,衣带渐宽。是天上的浮云遮蔽了炽热的日光让你不能够归来,还是出现了似乌云般的浓雾覆盖住了你似箭的归心,让你迟迟没有归来呢?陷入极度苦闷的相思中,女主人公陷入对游子猜疑的迷雾中无法找到那盏指引她的指明灯。在此所流露的情感已不再是单纯的“思”,而是由“思”牵引出来的进一步的“怨”。秋去春来,美人终有迟暮的一天。对你的深切思念已经使我形容枯槁。对于最后一句,主要有两种理解。一说“努力加餐饭”是女主人公自勉自慰的话语,希望通过“加餐饭”保重身体,留住青春的容颜,期待日后见面时我仍然是你记忆中那个我,不曾改变。而说为思妇对游子的叮嘱,在外须好好保重身体,不要抛弃在闺阁中苦苦思念你等待你的人。小编认为两种理解皆有合理之处。两种理解同样都很好抒发了思妇对在外游子复杂而深切的情感。
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篇四:新初一语文 短文两篇讲义
篇五:第二单元
6--10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6--10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 其一 ) 扬州慢 长相思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炽情( chì )
铜钲( zhēng ) ..
纤维( xiān )锃光瓦亮( zèng )
B.军饷( xiǎng ) .隽永( juàn ) .
肄业( yì ) 如丧考妣( bǐ ) ....
C.浸渍( zì )哺育( bǔ ) ..
对峙( zhì ) 泉水淙淙( cóng ) ..
D.歼灭( jiān ) 摒除( bìng )
聒噪( guā ) 谑而不虐( xuè ) ..
解析:D项,“聒”应读“gu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诙谐 藜民 计日程功 清风夜唳
C.故园 摩写 成群结队 临渊羡鱼
D.秸秆 弭望 豆蔻年华 时过境迁
解析:B项,“藜”应为“黎”;C项,“摩”应为“摹”;D项,“弭”应为“弥”。 答案:A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樯独夜舟
危:高。 .
漠漠水田飞白鹭 ..
B.官应老病休应:应该。 .
阴阴夏木啭黄鹂 ..
C.煮芹烧笋饷春耕 .漠漠:形容广漠无际。 阴阴:幽暗的样子。 饷:用食物款待别人。
杜郎俊赏 俊赏:眼光很高的鉴赏。 ..
D.聒碎乡心梦不成 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
予怀怆然 怆然:悲伤的样子。 ..
解析:B项,“应”意为“认为是、是”。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李、杜齐名,但他们的性格和诗风却很不相
。李白和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像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并列着发出不灭的光辉。
①一个诗风老成稳健,倾向现实主义
②一个像忍苦载重的犍牛
③一个像狂放不羁的骏马
④一个深沉悲天悯人
⑤一个诗风清新飘逸,极具浪漫色彩
⑥一个洒脱魅力十足
A.⑥④③②⑤①
B.③②⑤①⑥④
C.⑤①⑥④③② D.⑤②④⑥①③
解析:应从“性格和诗风”两个方面考虑排序,同时,结合语句结构的对应。
二、延伸阅读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1 )~( 2 )题。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 1 )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解析:颔联以水光山色作为画幅的远景: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的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墨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 答案:写出了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 2 )颈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妙?请找出并简析。
解析:颈联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起来了。
答案:“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漂动,实则写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动,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 1 )~( 2 )题。
②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
③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 1 )词的上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又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
解析:注释交代了写作背景;词中的关键词语,如“独自”“黄叶”“沉思往事”等传达出了词人的心情。解答第二问时要注意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如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
答案:词的上片刻画了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先以西风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继而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怀念之苦。
( 2 )“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什么深意?请简要分析。
解析:由“当时”“寻常”,现在就是不寻常的。据此,可以判断句子的深意。
答案: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今天却再也无法挽回,表现了词人的伤心与无奈。这一句字字含泪,深刻表现了词人的亡妻之痛。
三、语言运用
7.请结合你对生命和信念的理解,仿照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两句,构成一段完整的话。 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
。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解析:画线句用假设复句阐述“生命”与“信念”的关系:信念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示例:如果说生命是一株参天的大树,那么,信念就是那深扎的树根 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信念就是那扇动的翅膀
8.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完成第( 1 )~( 2 )题。
希望当不遥远??
( 1 )请简要描述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
解析:应注意描述具体生动,要抓住人物表情动作的主要特征,不要遗漏主要内容。
答案:漫画的题目是“希望当不遥远??”,画面上一个学生背着书包奋力挣脱了高考户籍的锁链,举着“异地高考”的通行证向城墙上的父母冲去;而此时的父母,笑逐颜开,迫不及待地向孩子伸出了双臂。
( 2 )请准确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
解析:可联系当前的形势,揭示社会对异地高考这一问题的关心。
答案:这则漫画揭示了人们对异地高考能够尽快得以的期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时记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