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重点高中常见字音字形词有那些?

学科网2016年高考专题-真题、答案与解析(可在线估分)
决胜2016中考压轴题全揭秘精品
2016年学科网学易大联考与您相约
2016年高考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2016年高考二轮复习讲练测系列
2016年中考一轮复习讲练测课课通
2016年高考一轮复习讲练测系列
2016年高考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1备战2016年高考精品系列
2015年高考真题解析汇总精编
中学学科网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所有文档均可在线免费浏览,需要的朋友请看好是否是自己需要的文档。所有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参考学习,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侵权,敬请及时告知,本人会及时删除侵权文档,竭诚全力为您服务!!!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高中重点字词,拼音及其字形
下载积分:1721
内容提示:高中重点字词,拼音及其字形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86|
上传日期: 15:37:1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高中重点字词,拼音及其字形
官方公共微信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高中语文 重点字词字音字形 易混淆!全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高中语文 重点字词字音字形 易混淆!全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0|
上传日期: 04:46:3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高中语文 重点字词字音字形 易混淆!全
官方公共微信2014年高考第一轮复习--- 字词(分类)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最新教参列表
相关教参排行
2014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字词(分类)
&&&&&&&&&&★★★
2014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字词(分类)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时间: 12:06:19
2014年高考第一轮复习--- 字词(分类)
1.& 字词(分类)
&&&&&& 1.1.& 字音(包含题目总数:28)
&&&&&&&&&&&&&&&&&&&& 1.1.1.1.& 注意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
有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分别适用于不同语体――在书面语言中,在复音词和成语中是一个读法;在口语中当单音词用,或在反映日常生活事物的某些复音词中,又是一个读法。见附表:
(bó)薄弱、单薄、淡薄、日薄西出、薄利多销
(báo) 被子盖的太薄了
(bō)剥削、剥夺、盘剥
(bāo)他干活儿没的说,褪毛、剥皮全不含糊。
(chā)差别、差价、差 额、阴错阳差、差强人意
(cī)参差不齐、犬牙差互
(chà)差不多、差一块、就差你一个、真差劲儿
(chāi)差事、当差、信差、受人差遣
(chéng)湖水澄清、澄清是非
(dèng)这水不澄清了不能喝
(dài)逮捕、力有未逮
(dǎi)逮兔子、不知道上哪儿逮他去
(jué)咀嚼、过屠门而大嚼
(jiáo)细嚼慢咽、咬文嚼字、味同嚼蜡
(qiào)地壳、甲壳、躯壳、金蝉脱壳
(ké)外壳儿、乌龟壳儿、脑壳、驳壳枪
(lè)勒令、勒索、悬崖勒马、勒石记功
(lēi)把绳子勒紧一点儿
(lù)露骨、露天、原形毕露、显露头角
(lòu)露头、露脸、露相、露马脚
(luò)落差、落点、着落、回落、失魂落魄
(lào)落枕、落色(shǎi)、没着没落儿
(là)丢三落四、落下东西了、落下一大截儿
(qiáo)翘首以待、翘楚、连翘
(qiào)翘尾巴
(sè)阻塞、不塞不流、敷衍塞责
(sài)要塞、边塞、塞翁失马
(sāi)活塞、瓶塞、乱塞一气、
塞得严严实实
(xià)厦门、噶厦(原西藏地方政府名称)
(shà)高楼大厦、前廊后厦、茂宅广厦
(sè)颜色、脸色、肤色、变色、花色品种
(shǎi)掉色、变色儿、色子(也叫骰子,骰音tóu)
(shú)熟悉、成熟、深思熟虑、熟视无睹
(shóu)烧熟了、熟透了
(xuē)剥削、削减、日削月割
(xiāo)削梨、削球、切削、削铅笔
(xuè)贫血、心血、呕心沥血、狗血喷头
(xiě)鸡血、血淋淋、流了不少血
(yuè)北门锁钥(喻北方重镇)
(yào)钥匙
(jǐ)供给、配给、补给、给养、给予、家给人足
(gěi)拿给他、给大家服务、让我给忘了
&&&&&&&&&&&&&&&&&&&& 1.1.1.2.& 注意字音和字义的联系
不少多音字的不同读音,是和不同的字义紧密联系着的。
(biǎn)扁平、扁担、扁豆、扁鹊(古代名医)
(piān)扁舟(小舟,同“偏舟”)
(chǎng)场合、场面、场所、场地、冷场、捧场
(cháng)场院、圩场、外场、一场大雨
(chēng)称呼、称道、名称、称许、称霸、称一称有多重
(chèn) 相称、对称、称职、称心如意、称体裁衣
(chéng)有动作义,如:乘机、乘便、乘务员、乘风破浪;佛理,如:小乘、大乘、上乘
(shèng)量词,如:千乘之国
(chǔ)有动作义,如:处分、处罚、处置、处理、处女
(chù)处长、处所、长处、益处、大处、深处
(chòu)气味,香之反,如:臭味、臭氧、臭名、遗臭万年
(xiù)气味,如:铜臭、无色无臭、乳臭未干
(dāng)当地、当家、当代、当年(指过去)、螳臂当车
(dàng)恰当、当真、当做、当年(同一年)、安步当车
(gōng)供应、供养(指赡养)、供给、供销、供求、供电、提供
(gòng)供品、供养(指祭祀)、供奉、供职、供认、供状、招供
(hè)一唱一和、随声附和、和诗一首、曲高和寡&
(huo)(轻声)搀和、搅和、暖和、热和、软和
(huó)和面、和泥
(hé)和睦、和盘托出、和声、和颜悦色、合约、和悦、和衷共济
(huò)和药、和弄、和稀泥、二和药
(bào)突然而猛烈,如:暴烈、暴饮暴食、自暴自弃
(pù)同“曝”,如:一暴十寒
(bó)与行为表现有关,如:停泊、漂泊、淡泊明志
(pō)多与物名有关,如:湖泊、梁山泊、血泊
(miào)姓缪&
(móu)未雨绸缪
(miù)纰缪(义同“纰漏”)
(nán)难兄难弟(难得的兄弟,含贬义)、困难(可轻声)
(nàn)难兄难弟(共患难的)、排难解纷、责难、发难
(níng)安宁、宁静、息事宁人&
(nìng)宁可、宁愿、宁缺毋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páo)炮制、炮烙
(pào)大炮
(bāo)烹调方法:炮羊肉
(qiáng)强制、强渡、强化、强横、博闻强识(zhì)
(qiǎng)勉强、牵强、强迫、强词夺理、强颜欢笑
(jiàng)倔强
(sù)寄宿、宿愿(义同“夙愿”)、宿将、宿儒、宿根
(xiǔ)三天两宿、一宿没睡
(xiù)星宿、二十八宿
(tiē)妥贴、服服帖帖、俯首贴耳&&&&
(tiě)请贴、换贴北兄(把兄弟)、贴子、一贴膏药
(tiè)字贴、碑贴、法贴、画贴
(tǎng)倘若、倘或、倘使
(cháng)倘佯(同“徜佯”)
(xiān)屡见不鲜、数(shuò)见不鲜&
(xiǎn)鲜为人知、寡廉鲜耻、鲜有其匹
(zháo)挨上、感受到:着家、着雨、着急、着凉、着迷
(zhuó)挨上、使接触到:着落、着陆、着手、着眼、着想、寻找无着、无从着力、不着边际
(zhāo)着数(也做“招数”)、高着、花着、骗着
(kǎ)英语car的译音:卡车、卡片、卡通、卡宾枪、卡介苗
(qiǎ)卡子、发(fà)卡、关卡、哨卡、卡壳
(jí)杯盘狼藉(同“狼籍”)
(jiè)枕藉、蕴藉、慰藉
(jiǎo)号角、角落、头角、口角(嘴角)、独角戏、勾心斗角&&
(jué)角色、名角、角力、口角(吵嘴)、角斗、群雄角逐
&&&&&&&&&&&&& 1.1.2.& 形似字
形似字读音的判别,可用比较法,把形似字放在一起,从字的形、义两方面判别,以增强识记效果。
1、稗(bài)草、纵横捭(bǎi)阖、裨(bì)益、俾(bǐ)众周知、睥(bì)睨、奴婢(bì)
2、蓖(bì)麻、媲(pì)美
3、L (bì)出路角、蹩(bié)脚
4、针砭(biān)、贬(biǎn)低
5、屏(bǐng)气凝神、摒(bìng)除
6、黯(àn)淡、黯(àn)然、深谙(ān)
7、庇(bì)护、吹毛求疵(cī)
8、槟(bīng)榔、摈(bìn)除、髌(bìn)骨、殡(bìn)葬
9、澳(ào)门、闽粤(yuè)
10、刀叉(chā)、桠杈(chà)
11、干坼(chè)、金柝(tuò)
12、啜(chuò )泣、辍(chuò)学、拾掇(duō)、点缀(zhuì)
13、揣(chuǎi)测、踹(chuài)门、惴惴(zhuì)不安、瑞(ruì)雪、水流湍(tuān)、端(duān)饭
14、戳(chuō)穿、戮(lù)力同心
15、相形见绌(chù)、勤能补拙(zhuō)、罢黜(chù)
16、凄怆(chuàng)、寒伧(chen)
17、缘(yuán)木求鱼、房椽(chuán)、不容置喙(huì)
18、编纂(zuǎn)、篡(cuàn)改理论
19、脆(cuì)弱、诡(guǐ)辨、桅(wéi)杆、跪(guì)拜
20、春风骀(dài)荡、怡(yí)然自得、甘之如饴(yí)
21、虎视眈眈(dān)、耽(dān)误、满腔热忱(chén)
22、胆(dǎn)囊、黄疸(dǎn)
23、玷(diàn)污、沾(zhān)染、毡(zhān)子、拈(niān)轻怕重、粘(zhān)连
24、洗涤(dí)、丝绦(tāo)、涤(dí)荡
25、纱锭(dìng)、起碇(dìng)、破绽(zhàn)
26 、堕(duò)胎、摇摇欲坠(zhuì)、呱呱坠(zhuì)地
2 7、梵(fàn)语、焚(fén)膏继晷
28、安营扎(zhā)寨、读书札(zhá)记
29、荣膺(yīng)、赝(yàn)品
30、坝堰(yàn)、偃(yǎn)旗息鼓、揠(yà)苗助长
31、赢(yíng)得、嬴(yíng)政、瀛(yíng)洲、羸(1éi)弱
32、闪烁(shuò)其词、众口铄(shuò)金、遍地瓦砾(1ì)
33、姗姗(shān)来迟、蹒跚(shān)、珊(shān)瑚、删(shān)除、栅(zhà)栏
34、戎(róng)马倥偬、戍(shù)边、戊(wù)己庚辛、申酉戌(xū)亥
35、蹊跷(qiáo)
36、杞(qǐ)人忧天、祭祀(sì)神灵
37、蜷(quán)曲、疲倦(juàn)、卷(juǎn)舌音
38、抱歉(qiàn)、谦(qiān)虚、嫌(xián)隙、赚(zhuàn)钱
39、讴(ōu)歌、呕(ǒu)心沥血、怄(òu)气、老妪(yù)
40、无独有偶(ǒu)、向隅(yú)而泣
41、冻馁(něi)、绥(suí)靖
42、懦(nuò)弱、糯(nuò)米、孺(rú)子、嗫嚅(rú)、耳濡(rú)目染
&&&&&&&&&&&&& 1.1.3.& 形声字
形声字声旁的读音有的即是该字的读音,而有的却不是,简单地以声旁推断读音是不可靠的,复习时要留意。
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字音,一部分表示字义。表示字音的部分叫声旁,表示字义的部分叫形旁。
从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的组合方式上看,可以概括为下面六种类型:
左形右声:证、偏、材、骑
右形左声:功、攻、故、削
上形下声:芳、管、晨、界
下形上声:贡、忿、斧、架
外形内声:园、衷、病、固
内形外声:闷、闻、问、辨
1.1.4.& 同音字
汉字中有许多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字,这些字就叫同音字。
同音字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几个形声字同音,另一种是形声字与非形声字同音。
和蔼、暮霭、蔼然可亲
尘埃、忍饥挨饿
刻版印刷、相片底版、版图、草坂、舢舨(板)
搅拌、羁绊、拌嘴
帮会、大帮人马、治国安邦
报复、抱负、抱歉
(斑)班驳、班师回朝、瘢痕、(斑)颁白
飞扬跋扈、出类拔萃
抗日烽火、笔锋犀利、峰峦起伏
灌输、贯注、惯例、醍醐灌顶
敖包、遨游、嗷嗷待哺、煎熬、翱翔、独占鳌头、鏖战
暴动、爆发力
卑躬屈膝、悲天悯人、杯子、背负、石碑
事半功倍、备受欢迎、被褥、背水一战
金碧辉煌、中西合璧、森严壁垒、连城拱璧
敝帚自珍、兴利除弊、民生凋敝
辨析、辩证施治、(辨)辩白、辨认 、马尾辫
标榜、黄骠马、保镖、分道扬镳、膘肥体壮、彪炳千秋
屏除、彪炳千秋、秉公执法、天资禀赋
锡箔、船舶、舶来品、淡泊、泊位
沧海、苍凉、苍劲、苍穹、仓皇、苍黄
部署、布局、步防、布施、按部就班
发愤图强、奋发图强
磕绊、唠嗑、瞌睡、溘然长逝
猖獗一时、一蹶不振、昏厥、蕨类植物、撅嘴
凛冽、清洌
加封、夹攻、枷锁、袈裟、嘉奖、葭莩
深奥、山坳、懊侮、澳门
玻璃碴儿、胡子楂(茬)、话茬儿、麦茬儿、检查、侦察
采撷、喝彩、踩道、理睬
老生常谈、地久天长、徜徉、尝试、得不偿失
相辅相成、承蒙款待、成人之美
嗤之以鼻、妍媸互见
才干、美木良材
单纯、(纯)淳朴、(淳)醇厚、乙醇
惨绝人寰、环顾、投缳、云鬟
绝无此意、决不退缩、诀别、抉择
晋(进)见、尽在不言中、急功近利&
驽钝、妻孥、剑拔弩张、驽钝
交纳税款、摇旗呐喊、百衲
罪孽、萌蘖
名垂青史、边陲、锤炼、捶胸顿足、椎心泣血
纯粹、淬火、鞠躬尽瘁、出类拔萃、憔悴
耳聪目明、青骢马
磋商、揉搓
懈怠、百战不殆、思而不学则殆、春风骀荡&
借贷、越俎代庖、以点带面、不共戴天、李代桃僵
谍报、通牒、影碟、喋血
嫡亲、锋镝
锻炼、锻工、段落、断章取义
度日如年、过渡时期
噩梦、恶果、厄运、上颚、软腭、惊愕、花萼、鳄鱼、扼杀
诋毁、抵达、砥砺、官邸
书声琅琅、锒铛入狱、郎才女貌
浏览、橄榄、独揽大权、光缆
睡眼蒙、朦胧、葱茏、竹笼、柠檬
真谛、瓜熟蒂落、缔结和约、毫无芥蒂
凋零、朽木不可雕、碉堡
渎职、亵渎、连篇累牍、穷兵黩武、买椟还珠、初生牛犊
浑浑噩噩、混水摸鱼、浑浊、混沌、插科打诨
群英荟萃、大烩菜、融会贯通、汇成巨流
仓皇失措、惶恐不安、敦煌、 篁竹、冠冕堂皇、人心惶惶
涣散、焕发、焕然一新、瘫痪
宏(鸿)图、宏论、宏(弘)愿、洪福、鸿运、宏(弘)扬、一泓池水、洪亮
既成事实、伎俩、技术、妓女、荠菜、济贫
不绝如缕、褴褛、屡试不爽、条分缕析
风声鹤唳、暴戾、再接再厉、鼓励、日历、沥青、莅临、磨砺意志
蔑视、竹篾
渺茫、缥缈、藐视
沉湎、腼腆、缅怀
绝密、秘诀、蜜蜂
振聋发聩、震耳欲聋
作(坐)客、做作、座位、坐垫
遵循、尊崇、尊严
贮存、伫立
至理名言、错落有致、轩轾、桎梏、窒息、雉堞、幼稚
辎重、淄博、锱殊、缁衣
躁动、骄躁、口干舌燥、聒噪
谕旨、不言而喻
坚贞不渝、瑕瑜互见、觊觎、丰腴、阿谀、须臾
始作俑者、蚕蛹、踊跃
练达、锤炼、江平如练、老练
漫不经心、轻歌曼舞、漫无边际、傲慢、蔓延、谩骂
年轻、名垂青史、清唱、平步青云
汽船、气垫船、汽锤
骈体文、胼手抵足、蹁跹
雍容华贵、壅塞、臃肿
林阴道、树荫、荫翳、绿草如茵
淹没、湮灭
萦绕、荧光屏、坟茔、晶莹、萤火虫
以逸待劳、轶闻、驿站、络绎不绝、秦王不怿(高兴)、神采奕奕、翌日、后羿射日、不遗余力、情谊(意)、意义、提出异议
贻笑大方、甘之如饴、心旷神怡
押宝、压住阵脚
遗训、驯服、桀骜不训、殉葬、殉情、徇私枉法
麋鹿、靡费钱财
荒谬、纰缪
眉批、门楣、峨嵋山
蓬荜生辉、蓬莱仙山、敞篷汽车
坚如磐石、盘踞、蟠桃会
(漂)飘泊、(漂)飘浮、(漂)飘流、飘忽不定、缥渺
万象更新、好像、画像、照相
猛醒、省亲
形体、体型、喜形于色
采撷、皱缬、斜路、邪念、斜视、胁从、偕同、 胁迫
通宵达旦、销声匿迹、刀削面、逍遥、消毒、硝烟、螵蛸、蛸然、冰绡
狎昵、呷了一口
思想界限、两省界线、淋巴腺、紫外线
炫耀、头晕目眩、泫然流涕
琴键、犍牛、牛腱子、腱鞘炎、健谈、健忘
收敛、入殓
缭乱、潦草、燎原、撩拨、茶寮、嘹亮、獠牙
冥思苦想、暝迷、瞑目
攻城略地、烧杀掠夺
痉挛、孪生兄弟
钟磬、罄其所有
栩栩如生、自诩
水泄不通、 一泻千里、亵渎、道谢、歌台舞榭、邂逅、懈怠、调燮、沆瀣、躞蹀
旅客须知、必需品
诬告、污秽、诬蔑、巫婆
婉约、宛然、惋借、蜿蜒
趋之若鹜、好高骛远
步履维艰、惟妙惟肖、唯物主义
忤逆不孝、杵臼之交
贪赃枉法、 矫枉过正
前提条件、题跋
涂炭、荼毒、涂鸦
碳水化合物、冰炭不容、生灵涂炭
黄粱一梦、国家栋梁、优良、粮食、跳踉(跳梁)
望梅止渴、草莓、霉变、消化酶
摩擦、魔鬼、磨蹭、蘑菇
搪塞、荷塘、搪瓷
歌功颂德、朗诵诗歌、诉讼
擅长、善于
招式、手饰、姿势
殇子(未成年就死去)、滥觞
游览胜地、年轻气盛、盛况空前
刚柔相济、矫揉造作、蹂躏、真伪杂糅
溽热、繁文缛节、被褥
盐溶于水、熔铸、冰雪消融、月色溶溶
曲径通幽、首屈一指
宫阙、填词一 阙
诠释、铨选
鸦雀无声、欢欣雀跃、鸠占鹊巢
&&&&&&&&&&&&& 1.1.5.& 容易读错的字
&&&&&&&&&&&&&&&&&&&& 1.1.5.1.& 常用字中容易读错的字
容易读错的字
&&&&&&&&&&&&&&&&&&& 1.1.5.2.& 成语中易读错的
成语中难读的字
bài(已考)
bǎihé(已考)
tiǎn(已考)
jìn(已考)
cuō& tuó
chā(已考)
duó liàn
bì(已考)
qǐ(已考)
jiān(已考)
lín&& yǔ
pǒ(已考)
rù(已考)
qión jié
hùquān(已考)
chù(已考)
&&&&&& 1.2.& 字形(包含题目总数:18)
&&&&&&&&&&&&& 1.2.1.& 辨析字形的方法
1、抓住“义”,据义辨形。任何一个汉字都是音、形、义三者的统一体,要正字,就应该抓住三者的关系,以义为纲,据义辨形。简言之,就是从理解词义入手,去辨别字形。&&&&&&&&&&&&&&&&&&&&&&&&&&&&&&&&&
2、抓住“形”,词义取字。汉字中的绝大多数是形声字,许多音同音近形也近的字,都有共同的声旁,区别只在形旁。
3、利用词语前后的对应关系来掌握。如:名门望族,“名”“望”相同,指有名望的家族,不能写成“名门旺族”。&&&&&&&&&&&&&&&&&&&&&&&&&&&&&&&&&&&&&&&&&&&&&&&&&&&&&&&&&&&&
4、可以通过组词来辨别字形。例如:坑――炕、带――戴等。
&&&&&&&&&&&&& 1.2.2.& 形声字
汉字书写是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常用汉字有许多为形似字、音似字,容易混淆,导致书写错误,出现错别字。
考生要能辨析、改正常见的错别字,所谓常见错别字,指的是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汉字。
在考试中,同音字的考查概率较高。
要掌握汉字我们必须要掌握字形。要记牢字形,必须要掌握汉字的构造常识。汉字的构造方式分为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形声字占汉字总数的90%,因此,学习中应重点掌握的是形声字的组合方式。
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字音,一部分表示字义。表示字音的部分叫声旁,表示字义的部分叫形旁。
从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的组合方式上看,可以概括为下面六种类型:
左形右声:证、偏、材、骑
右形左声:功、攻、故、削
上形下声:芳、管、晨、界
下形上 声:贡、忿、斧、架
外形内声:园、衷、病、固
内形外声:闷、闻、问、辨
&&&&&&&&&&&&& 1.2.3.& 形似字
记牢字形,还要特别注意对汉字中那些形近字的识记和理解。汉字中有许多字的字形相似,差别细微。例如:
折(折断)&&&&&&& 戈(干戈)&&&&&&&& 茶(茶叶)
拆(拆迁)&&&&&&& 弋(游弋)&&&&&&&& 荼(如火如荼)
己(自已)&&&&&&& 缀(点缀)&&&&&&&& 沾(沾染)
已(已经)&&&&&&& 掇(拾掇)&&&&&&&& 玷(玷污)
巳(巳时)&&&&&&& 辍(辍学)&&&&&&&& 拈(拈轻怕重)
&&&&&&&&&&&&&&&&&& 啜(啜泣)&&&&&&&& 粘(粘合)
做题时对这些形似字辨识要清楚,不然不仅导致书写错误而且会丢掉许多分数。可以从它们的笔画、结构、偏旁部首等几方面来辨识,也可以通过整理和比较,把一些形近字编成口诀,顺口溜来记忆。如“关门巳(sì),开门己(jǐ),半开半关就是已(yǐ)”,再如“点戍(shù),横戌(xū)戊(wù)中空,横撇交叉读作戎(róng)”等等。
&&&&&& 1.3.& 虚词(包含题目总数:27)
&&&&&&&&&&&&& 1.3.1.& 副词
&&&&&&&&&&&&&&&&&&&& 1.3.1.1.& 程度副词
表示程度的副词,称为程度副词:&&&&&&&&&&&&&&& &&&&&&&&&&&&&&&
1、& 表最高级:很、极、顶、最、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特、太&&&&&&&&&&&&&&&&&
2、& 表比较级:挺、更、更加、越、越发、比较、较、尤其、还&&&&&&&&&&&&&&&&&&&&&&&&&&&&&&&&&&&&&&
3、& 表一般级:稍、稍微、略微、有点儿、几乎、有些&&&&&&&&&&&&&&&&&&&&&&&&&&&&&&&&&&&&&&&&&&&&&&&&&&&
程度副词主要用来限制、修饰形容词。例如:极好、很快、顶聪明啦、最漂亮……
&&&&&&&&&&&&&&&&&&&& 1.3.1.2.& 范围副词
表示动作范围的副词,叫做范围副词:&&&&&&&&&&&&&&&&
1、&&&&& 全称:都、全、总、共、总共、统、统统、一律、一概、完全、全都&&&&&&&&&&&&&&&&&&&&&
2、&&&&& 特称:也、还、又&&&&&&&&&&&&&&&&&&&&&&&&&&&&&&&&&&&&&&&&&&&&&&&&&&&&&&
3、&&&&& 单称:只、仅、仅仅、单、光、独&&&&&&&&&&
范围副词限制动词的活动范围。例如:都走了、全说、总有一天、共有两人……&&
&&&&&&&&&&&&&&&&&&&& 1.3.1.3.& 时间、频率副词
表示时间、频率的副词,叫做时间频率副词,又分为:
一、&&&&&&& 表时间的副词:
1、& 过去式:已、已经、曾经、曾、尝、既、从前、刚、刚刚、才、刚才&&&&&&&&&&&&&&&&&&&&&&&&&
2、& 现在进行式:正、在、正在&&&&&& &&&&&&&&&&&&&&
3、& 将来式:将、将要、就、马上、立刻、立即&&&&&&&&&&&&&&&&&&&&&&&&&&&&&&&&&&&&&&&&&&&&&&&&&&&&&&&&&&&&&
二、表频率的副词:
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逐渐、一直、一向、从来、向来、始终等等。&&&&&&&&&& &&&&&&&&&&&&&&&&&&&&&&&&&&&&&&&&&&&&&&&&&&&&&
时间、频率副词限制动作的时态、频率。例如:沛公已出;已经制定了计划;我曾说过;又如:我正说的时候;我在写文章;表频率的例如:常常出去旅游;常写诗;时常画;时时注意等等。
&&&&&&&&&&&&&&&&&&&& 1.3.1.4.& 肯定、否定副词
1、& 表示肯定的副词:必须、必、必定、的确、确实、当然、肯定&&&&&&&&&&&&&&&&&&&&&&&&&&&&&&&&&&
2、& 表示否定的副词:不、未、没、没有、勿、莫、弗、毋、不必、不用、甭&&&&&&& &&&&&&&&&
表示肯定、否定的副词限制动词,也可修饰限定形容词。例如:必须回答;必遭唾弃;不好看;未成行等等。&&&&&&&&&&&&&
&&&&&&&&&&&&&&&&&&&& 1.3.1.5.& 情态副词
表示情态方式的副词称为情态副词:
&& 例如:大肆、恣意、特意、亲自、悄悄、暗暗、偷偷、猛然、公然、抽冷子、连忙、赶紧、猝然、突然、忽然等
表情态、方式的副词只限定动词:
如:大肆挥霍、恣意妄为、特意赶来、猛然蹦起、公然撒谎……
&&&&&&&&&&&&&&&&&&&& 1.3.1.6.& 语气副词
语气副词包括:难道、岂、简直、索性、也许、大约、偏偏、偏、究竟、到底、幸而、幸亏、反倒、反正、竟、竟然、居然、果然、何尝、明明、恰恰、何须、何必、未免、只好、不妨、就……&&&&&&&&&&&&&&&&&&&&&&&&&&&&&&&&&&&&&
语气副词主要限制动词,部分也限制形容词 和副词,例如:难道是他、岂有此理、简直像个沐猴、索性不干了……
&&&&&&&&&&&&& 1.3.2.& 介词
&&&&&&&&&&&&&&&&&&&& 1.3.2.1.& 关于介词
介词是给动作发生提示或介绍时间、地点、方式、条件、目的、对象的词。介词和其介绍的时间、地点、方式、条件、目的及对象等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或者代替这些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的代词结构,结合在一起,构成介宾结构充当动词的状语、名词的定语、动词谓语的补语,在被动句中,被动介词介宾结构还可充当谓语。
&&&&&&&&&&&&&&&&&&&& 1.3.2.2.& 介词的分类
1、介绍时间的:从、自从、自打、自、打从、在、当、于、顺着&&&&&&&&&&&&&&&&&&&&&&&&&&&&&&&&&&&&
2、介绍地点的:从、在、打、往、向、朝、于、由、沿着、沿、顺着、自 &&&&&&&&&&&&&&&&&&&&&&&&&&
3、介绍方式、方法、根据的:依照、依、按照、按、据、根据、凭、用、将、靠、拿、以&&&&&&&&&&&&&&&&&&&&&&&&&&&&&&&&&&&&&&&&&&&&&&&&&&&&&&&&&&&&&&&&&&&&&&&&&
4、介绍原因的:由于、因为、因&&&&&&&&&&&&&&&&&&&&&&&&&
5、介绍目的:为了、为着&&&&&&&&&&&&&&&&&&&&&&&&&&&&&&&&&&&&&&
6、介绍对象的:对、对于、关于、替、跟、为、与、同、给、把、将、管&&&&&&&&&&&&&&&&&&&&&&&&&
7、表示比较的:比、于
8、表示排除的:除了、除&&&&&&&&&&&&&&&&&&&&&&&&&&&&&&&&&
9、表示被动的:被、受
&&&&&&&&&&&&&&&&&&&& 1.3.2.3.& 使用介词的注意事项
介词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必须与名词、名词性词组或代词结构构成介宾结构,方能充当句子成分。
介词不能重叠使用。
&&&&&&&&&&&&& 1.3.3.& 助词
&&&&&&&&&&&&&&&&&&&& 1.3.3.1.& 关于助词
助词是帮助其它的词完成语法关系的词。
&&&&&&&&&&&&&&&&&&&& 1.3.3.2.& 助词的分类
1、结构助词:表定语的“的”;表状语的“地”、“着”;表补语的“得”。如“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欢乐地奔跑”、“拿得动”……&&&&&&&&&&&&&&&&&&&&&&&&&&&&&&&&&&&&&&&&&&&&&&&&&&&&&&&&&&&&&&&
2、时态助词:了、着、过。例如“因为月落了,正是黎明前的黑暗时刻。”(表“落”的完成态)&&&&&&&&&&&&&&&&&&&&&&&&&&&&&&&&&&&&&&&&&&&
3、比况助词:似的、一样。例如“他像大肚子弥勒佛似的。”……&&&&&&&&&&&&&&&&&&&&&&&&&&&&
4、其他助词:所、给、连&
所:& 1)帮助“被”、“为”完成被动句式,是文言文被动句式传统助词。
2)帮助动词谓语做定语使用。
3)文言文中“所字结构”还留存在现代汉语中,继续使用着。所字结构,即“所 ”做特殊代词,“所”带的动词反过来做它的定语。例如:“所闻”即“闻到的消息”;“所长”即“擅长的方面”。&&&&&&&&&&&&&&&&&&&&&&&&&&&&&&&&&&&&&&&&&&&&&&&&&&&&&&&&& &&&&&&
给:表示加强语气,称为语气助词。例如:弟弟把花瓶给打了。
连:与“也”、“都”连用表示一种强调语气,也是一个语气助词。例如:连你也犯这种错误。
另外,“是……”表肯定语气助词,要注意,“是……”不能做谓语使用。&&&&&&&&&&&&&&&&&&&&&&
5、& 语气助词:呢、吗、啊、罢了。助词一般不作句子成分,没有实际意义,一般读轻声。&&&&&&&&&&&&&&&&&&&&&
&&&&&&&&&&&&& 1.3.4.& 连词
&&&&&&&&&&&&&&&&&&&& 1.3.4.1.& 关于连词
连接词和词或者词组和词组,以及关联复句的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词是连词。
&&&&&&&&&&&&&&&&&&&& 1.3.4.2.& 连词的分类
单连词:“和”、“同”、“与”、“及”、“跟”、“以及”等,都表并列关系,不表主从关系。&&&& &&&&&&&&&&&&&&&&&&&&&&&&&&&&&&&&&&&&&&&&&&&&&&&&&&&&&&&&&&&&&&&&&&&&&&&
关联词:在语句中起关联作用的词语。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 1、并列关系:边……边……、……跟……、既不……也不……、既……又……
既不……又不……、既……也……、忽而……忽而……、既……亦……
&&&&&&& 2、递进关系:……并且……、不仅……连……也……、……何况……、越……越……
别说……就是……、不但……连……也……、既……更……、非但……反而……
&&&&&&& 3、因果关系:既然……就……、……是由于……、……所以……、既然……那么……
怨不得……原来……、之所以……是由于……、为了……所以……、……以便……、……以免……
4、假设关系:即使……也……、假如……就……、如果……那么……、倘若……、
即令是……也……、即使……还……、即使……仍然……
5、转折关系:尽管……却……、……可是……、固然……然而……、虽然……毕竟……、虽则……也……、幸而……否则……、幸亏……不然……、……只是……
&&&&&&& 6、选择关系:不是……而是……、宁愿……不愿……、宁愿……也不……、除了……就……、反正……不如……、与其……不如……、与其……毋宁……
&&&&&&& 7、条件关系:不论……都……、除非……才……、但凡……也……、无论……总……
&&&&&&& 8、承接关系:开始……后来……、先……再……然后……、最先……接着……最后……、就……就……
&&&&&& 1.4.& 实词(包含题目总数:47)
&&&&&&&&&&&&& 1.4.1.& 名词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语,但也包括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词在内。
1、名词的种类
&&& (1)表示人和事物
&&&&& A.朋友、同志、作家、学生、牛、羊、飞机、原子(普通名词)
&&&&& B.张衡、黄河、泰山、新疆(专有名词)
&&&&& C.人民、群众、物品、马匹(集合名词)
&&&&& D.道德、思想、文化、政治、欲望、苦头(抽象名词)
&&& (2)表示时间& 秋天、早晨、明年、现在(时间名词)
&&& (3)表示处所& 北京、中国、亚洲、里屋(处所名词)
&&& (4)表示方位& 前、后、左、右、之上、以下、东边(方位词)
&2、名词 的语法特征
&&& (1)经常做主语和宾语,例如:牛吃草;也经常做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例如:柳树梢头。
&&& (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例如能说“一个人”,不能说“不人”。
&&& (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例如“妈妈、哥哥”和“星星”等,这些是构词的语素。
&&&&&&&&&&&&& 1.4.2.& 动词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1、动词的种类
&&& (1)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动作动词)
&&& (2)爱、怕、恨、喜欢、羡慕、希望、讨厌(心理活动动词)
&&& (3)在、存在、有、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失(表示存在、变化、消失)
&&& (4)是(判断动词)
&&& (5)能、会,愿意、敢、应该、要(能愿动词)
&&& (6)来、去、上、下;进、出、回、开、过、起,上来、下去、起来(趋向动词).
2、动词的语法特征
&&& (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爱祖国”。
&&& (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只有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例如能说“很怕、很喜欢、很羡慕、很愿意、很应该”。
&&&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 1.4.3.& 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
1、形容词的种类
&&& (1)软、硬、甜、苦、好、坏、大方(性质形容词)
&&& (2)雪白、笔直、绿油油、水灵灵、黑不溜秋、灰里叭叽(状态形容词)
&&& (3)多、少、全、许多、好些(表不定数量)
2、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能做谓语或谓语的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
&&& (2)表性质的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地修饰,但有的因为是表情态的,或者因为本身带有某些程度意义,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
&&&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但是有些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兼属动词,做动词时能带宾语。
&&& (4)有小部分表性质的形容词可以重叠。
单音节:基本式是AA或AA的(儿)。
早早、长长的、绿绿的、好好儿、慢慢儿
&&&&&&& 双音节:基本式是AABB,或AABB(的)、AABB(儿)
&&&&&&&&&&&&&&& 清清楚楚& 高高兴兴(的)& 痛痛快快(儿)
&&&&&& 少数双音节贬义形容词有A里AB式:
&&&&&&&&&&&&&&& 马里马虎& 糊里糊涂& 小里小气
&&& (5)有小部分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
红彤彤、亮堂堂、黑咕隆咚、灰不溜秋
&&&&&&&&&&&&& 1.4.4.& 量词
量词表示计算单位,又叫单位词。可以分为两类:
1、量词的种类
& (1)物量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 A.专用量词
&&& 度量衡单位:尺、丈、米、升、斗、两、斤、磅、吨、分、亩、顷、刻、元、角、平方米、立方米
&&& 个体单位:个、位、件、本、间、把、条、根、张、匹、块、片、只、架,枝、艘、辆、幅、座、句、段、篇、章、首
&&& 集体单位:对、双、副、堆、批、群、帮、班、套、串、打(托)、伙
不定单位:些、点&
B.借用量词
借自名词:头、口、尾、杯、盒、桶
借自动词:挑(一挑水)、捆(一捆柴)
(2)动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A.专用量词& 次、回、趟、顿、阵、番、遭;下、遍
B.借用量词& 借自动词:踢(踢一踢)、看(看了一看、看他一看)、摸(摸了一摸、摸了摸)。&&&&&
2.量词的语法特征&&&
(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作定语、状语或补语等。&
(2)一部分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叠,组成“BB”式,例如:
&&& 个――个个& 件――件件& 条――条条
&&& 张――张张& 点――点点& 阵――阵阵&&
&&&&&&&&&&&&& 1.4.5.& 代词
&&&&&&&&&&&&&&&&&&&& 1.4.5.1.& 关于代词
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词叫代词。
&&&&&&&&&&&&&&&&&&&& 1.4.5.2.& 代词的特点
1、代词不能重叠。
2、一般不受其他词修饰。
3、代词代什么词,就具有什么词的特点。
&&&&&& 1.4.6.& 数词
&&&&&&&&&&&&&&&&&&&& 1.4.6.1.& 关于数词
表示数目多少和次序先后的词称为数词。
&&&&&&&&&&&&&&&&&&&& 1.4.6.2.& 数词的特性
数词一般同量词组合使用,一般作定语,也可作谓语。
&&&&&&&&&&&&& 1.4.7.& 如何辨析近义词
&&&&&&&&&&&&&&&&&&&& 1.4.7.1.& 从意义上辨析
1、辨析词义的轻重(或程度高低)。如:“震动”指一般的摆动或摇动;“震荡”指持续的,较强的摆动或摇动;“震撼”指极强的摆动或摇动。&&&&&&&&&&&&&&&&&&&&&&&&&&&&&&&&&&&&&&&&&&&&&&&&&&&&&&&&&&&&&&&&&&&&&&&&
2、辨析词义范围大小。如“边疆”和“边境”都是指远离内地靠近国境的地区。但“边疆”指靠近边界的领土(包括国与国接壤的边界),范围较大;“边境”指紧靠边界(国界)的地方,范围小。&&&&&&&&&& &&&&&&&&&&&&&&&&&&&&&&&&&&&&&&&&&&&&&&
3、辨析词义的侧重点。如“才能”侧重于办事的能力和对知识、技能、技巧的掌握情况;“才华”侧重于文学、艺术等方面显露出来的能力、特长等;“才智”侧重于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才干”侧重于工作能力。&&&&&&&&&&&&&&&&&&&&&&&&&&&&&&&&&&&&&&&&&&&&&&&&&&&&&&&&&&&&&&&&&&&&&
4、辨析词语的个体与集体(或具体与概括)的差异。如“纸”带有具体性;“纸张”带有概括性。
&&&&&&&&&&&&&&&&&&&& 1.4.7.2.& 从色彩方面辨析
1、辨析词义的感情色彩:如:“成果”、“结果”、“后果”,三者都有结局之意。但“成果”指取得的成绩、成就,为褒义词(带有肯定、赞许、喜悦的感情);“后果”往往指不好的结果、坏的结局,为贬义词(带有否定、贬斥、赠恶的感情);“结果”没褒贬色彩,为中性词。再如“鼓动(褒义词)”、“发动(中性词)”、“煽动(贬义词)”、“称赞(褒义)”、“奉承(贬义)”。&&&&&&&&&&&&&&&&&&
2、辨析词语的语体色彩:语体指为适应不同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言体式,一般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大类,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等。&&&&&&&&&&&&&&&&&&&&&&&&&&&&&&&&&&&&&&&&&&&&&&&&&&&&&&&&&&&&&&&&&&&&&&&&
3、辨析一般用语与文学作品用语方面的不同:它们既有共性,又有区别,文学作品的用语往往更注重体现感情、形象等。如一般日常说话或一般性文章说“鸟儿在天上飞”,文学语言往往写成“鸟儿在天空飞翔”等。在选用近义词时,从是否有文学色彩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进行辨析,也是一条思路。
&&&&&&&&&&&&&&&&&&&& 1.4.7.3.& 从词的用法上辨析
1、辨析词语习惯搭配对象的不同。有些词语表示的意义基本相同,但一般都有较固定的搭配对象,不能混用。如“交流”、“交换”都是指双方把自己的东西给对方。但“交换”一般与具体的、范围小的事物搭配,比如说:交换礼物、意见、资料、产品等。“交流”一般指与抽象的、范围较大的事物搭配,比如说:交流思想、经验、文化、物资等。&&&
2、辨析词性和语法功能的不同:如“突然”、“猛然”都有动作变化快、出人意料之意。但“突然”是形容词,除作状语外,还可作谓语、定语,如“情况很突然”、“突然事变”等;“猛然”是副词,只能作状语,如“他猛然转过身来” 。&&&&&&&&&&&&&&&&&&&&&&&&&&&&&&&&&&&&&&&&&&&&&&&&&&&&&&&&&&&&&&
3、辨析词语的主动性和被动性的不同:如“目不暇接”(主动性)与“应接不暇”(被动性)、“接受”(收下来,被动)与“接收”(收过来,主动)。&&&&&&&&&&&&&&&&&&&&&&&&&&&&&&&&&&
4、辨析词语的反义词的不同:如“疑惑――相信”、“困惑――理解”……&&&&&&&&&&&&&&&&&&&&&&&&&&&&&&&&&&&&&&&&
5、强调的重点不同:有的强调一个事件或行为的过程,而有的词强调的是一件事或某种行为的结果。如“审核”和“核实”,“看”与“看见”,“了解”与“获悉”等。
&&&&&&&&&&&&&&&&&&&& 1.4.7.4.& 从词语的语境义上辨析
1、具体的环境气氛。如“两个人为一件小事吵了半天,旁边有一个人叹息说:‘太有意思了,太有意思了’。”那么结合当时的氛围,自然能听出话中的特定含义,即:太无聊了,太乏味了。&&&&&&&&&&&&&&&&&&&&&&&&&&&&&
2、注意特定情景的处理。如“繁漪(喝一口):苦得很,谁煎的?”(《雷雨》)这儿的“苦”并非指药苦,而是指“日子过得痛苦,精神痛苦”。如果不了解繁漪在周家的处境,就很难理解到这层意思,这些词在一般情况下是不难理解的,但在特定的环景中,情景条件使这个词语有了它本来不具备的意义和功能。&&&&&&&&&&&&&&&&&&&&&&&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先生在《藤野先生》中写的那些不争气的“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摘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标致”多形容女子相貌、姿态美丽。这儿,当然不能说先生在夸奖那些留学生很漂亮、姿态万千,而是先生用辛辣的讽刺笔法抨击那伙男不男、女不女的纨绔子弟,我们好象看到先生正面对他们的丑态厌恶地说“呸”呢!
&&&&&& 1.5.& 成语(包含题目总数:50)
&&&&&&&&&&&&& 1.5.1.& 正确运用和辨析成语
近义成语的辨析列表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异:前者偏重于守本分,不胡来;后者偏重在拘守成规,不敢变易
安之若素;随遇而安
都表示“对任何遭遇都不在意”的意思。异:前者多处于困境,仍能跟往常一样(素:平日、往常);后者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
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都有“遵循一定的程序”的意思。异:前者强调按一定步骤和规矩(部、班:门类,次序。就:遵照);后者强调逐渐深入或提高
暗箭伤人;含沙射影
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异: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使用的手段包括语言、行动,程度比“含沙射影”重;后者的手段只是语言,并还有影射某人某事的意思
跋山涉水;风尘仆仆;风餐露宿
都有“旅途辛苦”之意。异:“跋”重在远行艰辛;“风尘仆仆”重在长途奔波忙碌;后者重在强调野外食宿艰难
百依百顺;惟命是从
都有“怎么说就怎么做”的意思。异:前者含有由于感情的爱而表现出的顺从;后者有贬义,多用于上下级之间
半斤八两;势均力敌
都有“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之意。异:前者强调水平相等 ;后者偏重力量相等
半途而废;浅尝辄止
都有“中途停止”之意。异:前者偏重在“半”,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后者偏重在“浅”,不深入(辄:就)
包办代替;越俎代庖
都有“包办”之意。异:前者重在“包办”;后者重在“超越权限”
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
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异:“抱残守缺”偏重在不肯接受新事物;“故步自封”偏重在不求进取;“墨守成规”偏重在按老规矩办事
卑躬屈膝;奴颜婢膝;奴颜媚骨
都有“向别人讨好”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异:前二者偏重在“奴气”;“奴颜媚骨”偏重在“奴性”
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异: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重在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都有“自成一套,提出的主张与众不同”的意思。异:前者偏重在显示特点;后者偏重在创造出独特风格或另外开创局面,多含褒义
别具一格;别开生面
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的意思。异:前者偏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后者偏重在“生面”,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较广
彬彬有礼;文质彬彬;温文尔雅
都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异:前者偏重在对人有礼貌;后二者不仅形容人举止文雅,而且可以形容人的气质
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都表病情严重,无法医治。异:前者偏重在“病”,比喻病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在“救药”,强调无法挽救
博闻强识;见多识广
都含有“见识广”的意思。异:前者偏重在见闻广博,知识面宽,记忆力强,只用于书面语;后者偏重于阅历多,多用于口语
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都含“凭空捏造”之意。异:前者偏重有没有事实根据;后者偏重在“本来没有”语气也较重
不刊之论;不易之论
都有“不能改变”之意。异:但前者强调不可磨灭,不可更改(刊:消除,删改);后者重在论断正确,不可改变
不识好歹;不识抬举
都表示不理解别人对自己的好意。异:后者是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器重、称赞、提拔;前者表示不懂得别人对自己的好意
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都有冷漠,不关心之意。异:前者重在行动,后者重在态度
出神入化;炉火纯青
都指“达到的境界很高”。异:前者只能形容技艺高超、神秘;后者还可用于学术修养方面
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都有“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意思,有时通用,偏重在感情的流露,只用来形容整个人。前者不限于此,还可以形容人体的某一部分。当形容热情奔放、心情无比兴奋和激动时,宜用“情不自禁”;当形容震惊、慌张,以及由于某种外界原因而由不自己时,宜用“不由自主”
惨绝人寰;惨无人道
都有狠毒残暴之意。异:前者语义重,强调人世间从没见过的惨痛,不能用来形容人;后者强调无人性,不讲理,常用来形容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推心置腹
都表示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异:“畅所欲言”偏重在说话尽情,“各抒己见”重在发表己见;“推心置腹”重在待人真诚,而且“推心置腹”所涉及的对象一般是个人或较少的人
陈词滥调;老生常谈
都指听厌的话。异:前者谈的内容既陈旧,又空泛(滥:空泛不合实际),含贬义;后者谈的虽是老话,但不一定没有现实意义,属中性成语
乘人之危;落井下石
都表趁人危难时去侵害人家。异:前者重在别人遭危难时用要挟、引诱等手段去害别人;后者重在要置遭难者于死地
出尔反尔;反复无常
都表经常变卦。但前者偏重语言上的前后矛盾;后者偏重表现上的变化无常
穿凿附会;牵强附会
都表生拉硬扯(附会:把没有关连的事物比附在一起)。异:“穿凿”,硬把讲不通的道理,牵强解释;“牵强”,把不相关的事硬拉到一起
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都不得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异:前者强调相互依存;后者强调利害与共,一方遭难,另一方也跟着遭难
大吹大擂;自吹自擂
都有吹嘘之意。异:前者吹嘘的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后者仅指自己
大发雷霆;怒不可遏
都表示十分愤怒。异:前者偏重发怒时的高声斥责;后者强调愤怒难以抑制(遏:止住)
大公无私;铁面无私
都表示没有私心。异:“大公”,一心为公;“铁面”:指不畏权势,不讲情面
大庭广众:众目睽睽
都可表示有许多人的场合。异:前者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后者指很多人注目的场合(睽睽:睁大眼睛,注视的样子)
得寸进尺;得陇望蜀
都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异:前者表逐步进逼,越要越多;后者强调的是得到这个,还想那个
低三下四;低声下气
都形容卑恭下贱,后者偏重恭顺小心
顶礼膜拜;五体投地
都表示崇拜之意。异:前者重在崇拜,后者偏重在敬佩
独断专行;专横跋扈;一意孤行
都有“不考虑别人意见,办事主观蛮干”的意思。异:“专横跋扈”含有“蛮横、霸道”的意思,语义较重,一般只用于掌权者;“独断专行”和“一意孤行”,多形容缺乏民主作风,语义较轻,而且不限于当权者,一般人也可用,应用范围较宽
咄咄逼人;盛气凌人
都能形容气势汹汹,使人难堪。异:前者的应用范围广,不限于人,还可用于气势、形势、命令等;后者只用于人,并含有“傲慢自大”的意思
阿谀逢迎;趋炎附势
都有巴结奉承之意。异:“阿谀”,用好听的话讨好人;“趋炎”,迎合权势(炎,势,比喻权势)。后者比喻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
耳闻目睹;耳濡目染
都有“耳朵听到、眼睛看到”的意思。异:前者强调亲自听到、看到,受没受到影响则不管;后者强调经常听到、看到,并不知不觉受到深刻的影响(濡:沾湿、润泽。染:沾染)[来源:学科网]
防患未然;未雨绸缪
都表事前做好准备。异:前者重在预防;后者重在准备(绸缪:用强索紧密缠捆,引申为修补)
锋芒毕露;崭露头角
都有才能显露出来之意。异:“毕”指全部;“崭”,指突出的才能。锋芒毕露,还可比喻骄傲自负,后者不能
风言风语;流言蜚语
都表没有根据的话。异:前者多指无意传说,传说者多出无知、怀疑和猜测;后者多指有意,传说者往往出于险恶用心
改过自新、痛改前非
都有“改正错误”的意思。异:前者偏重未来,强调在重新做人上;后者偏重过去,强调在改正错误的彻底性上
苟且偷生;得过且过
都形容只图眼前,不顾将来。异:前者偏重贪图眼前安逸(苟且:敷衍马虎,得过且过。偷生:只求眼下过得去);后者偏重胸无大志,工作马虎,不负责任
孤注一掷;破釜沉舟
都有“最后拼一下以求胜利”的意思。异:前者偏重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的一次冒险(注:赌注:赌博时押上的钱),含贬义;后者偏重在下决心决一胜负,含褒义
含糊其辞;闪烁其辞
都有“说话不清楚、不明确”的意思。异:前者着重在说得含糊不清;后者着重在说话遮遮掩掩、躲躲闪闪
、近义成语
厚颜无耻;恬不知耻
都形容不知羞耻,常可通用。异:前者偏重在“脸皮厚”;后者偏重在做了坏事仍满不在乎(恬:安然,无动于衷)
花天酒地;醉生梦死
都形容腐朽糜烂的享乐生活。异:前者偏重在迷恋酒色;后者偏重在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地生活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都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常可通用。异:前者有“画饼”的行动;后者只表示“空等”、“空望”
荒诞不经;荒诞无稽;荒谬绝伦
都表示荒唐,不可信之意。异:“不经”:不正常,不近情理。“无稽”:无法考查。“绝伦”:超出同类,没有可以相比的。后者语义最重(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挥金如土;一掷千金
都形容极度挥霍。异:前者偏重在对钱财的轻视;后者偏重在一次花钱之多
回味无穷;耐人寻味
都形容意味深长。异:前者只限于事后回忆、追忆中体会到意趣很深;后者不仅指事后,也可以指当时
魂不守舍;失魂落魄
都可形容精神恍惚 的样子。异:前者可形容精神不集中;后者重在形容惊慌异常或因受强烈刺激而行动失常,语义较重
疾恶如仇;深恶痛绝
都含厌恶憎恨之意。异:“如仇”:如同仇敌;“痛绝”:厌恶憎恨到了极点。后者语义较重
见利忘义;利令智昏
都表为私利而做坏事。异:“忘义”:不顾道义。“智昏”:头脑发昏
洁身自好;明哲保身
都指招惹是非。异:前者用作褒义时,偏重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作贬义时,多指怕犯罪或怕得罪人,是不讲原则的自由主义的表现
口蜜腹剑;笑里藏刀
都形容阴险狡诈。异:前者偏重嘴甜,后者偏重在脸笑
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都表示按道理应该如此的意思。异:后者偏重在合乎道理,语气重,色彩庄重;前者偏重在应当如此,适用范围要比“天经地义”还可指非常正确的,不能改变的道理
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都可表“清楚地记得往事”。异:前者偏重在过去 情景的再现;后者偏重在记忆像新的一样
恋恋不舍;流连忘返
都有“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异:前者语义范围广,要指一切所留恋的人,事物等;后者偏重指对景物的留恋
美不胜收;琳琅满目
都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异:前者偏重在“来不及看,来不及一一欣赏”(胜:能承担或承受);后者偏重在“满眼都是”
每况愈下;江河日下
都有“越来越坏”的意思。异:前者偏重在笼统地表示“越来越坏”(愈:越发,更加);后者偏重在“一天天坏下去”
秣马厉兵;严阵以待
都有“作好战斗准备”的意思。异:前者偏重在“人员的行动”(秣:喂牲口。厉:同砺,磨)。后者偏重在“整个军队排好阵势,等待敌人的来临”
丧尽天良;丧心病狂
都含有“心肠坏,做事凶狠”的意思。异:前者偏重于“心肠坏”(天良:指善良的心);后者偏重于做事凶狠、言行荒谬、凶狠残忍(狂:疯狂)
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都有“亲自做出榜样”的意思。异:前者偏重于“在关键时刻自己带头去做,走在群众的前面”;后者仅指自己做出榜样(则:准则)
死气沉沉;万马齐喑
都有“形容无一点生气”的意思。异:前者偏重指气氛压抑,用于人时有不愿讲话的意思。后者偏重于不敢讲话(喑:哑)
谈笑风生;谈笑自若
都有“谈话时有说有笑”的意思。异:“风生”表示谈话时兴致勃勃,气氛活跃,多用在平时说话;“自若”表示不变常态,多用于紧张、情势严重时的谈笑
无微不至;无所不至
都含有“没有一处不到”的意思。异:前者形容处事待人细致周到,体贴入微,含褒义。后者多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至:到)含贬义
十三近义成语
瑕不掩瑜;瑕瑜互见
都表同时具有优点和缺点。异:前者“缺点遮不住优点”的意思;后者比喻有优点也有缺点,没有主次之分。这两个成语不能通用
心照不宣;心领神会
都含有心里已领会,不用说出来的意思;异:“不宣”,多为双方,有时指较多的人;“心领神会”关重于领会,一般指一方
徇私舞弊;营私舞弊
都指为私而玩弄手段,干违法乱纪的事。异:前者指曲从私情,照顾私人关系而舞弊(徇:曲从);后者指为自己谋求私利而舞弊
&&&&&&&&&&&&& 1.5.2.& 成语误用类型
&&&&&&&&&&&&&&&&&&&& 1.5.2.1.& 望文生义
成语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总和,因此不能只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如万人空巷是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而不是“人离开街巷回到家里”的意思。
&&&&&&&&&&&&&&&&&&&& 1.5.2.2.& 感情色彩不当
成语也有其感情色彩,运用时如不注意与全句甚至全文的内容和谐一致,就会造成误用。如用“处心积虑”修饰“新上任的邻导”就属贬义词误用。
&&&&&&&&&&&&&&&&&&&& 1.5.2.3.& 词义轻重不当
词义在表达程度上有轻有重,运用不当也会造成误用。如:他的设计虽然有些缺点,但方向正确,无可非议。句中明说“有些缺点”怎能“无可非议”,显然用轻了。
&&&&&&&&&&&&&&&&&&&& 1.5.2.4.& 不合适用范围
不合适用范围,就是说成语使用的语境范围不适当。如: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的年纪,用在句中,显然超范围了。
&&&&&&&&&&&&&&&&&&&& 1.5.2.5.& 搭配不当
成语在运用中相当于一个词,就要和句中其他词语相搭配,不能矛盾,不能重复。如“某些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方,影响了学校的声誉。”“贻笑大方”:让内行人见笑。该词本身含有被动义,“被人”属多余。
&&&&&&&&&&&&&&&&&&&& 1.5.2.6.& 不合惯用句式
有些成语常用于否定或疑问句中,而很少或不能用于其他句式。如“望其项背”不能用于肯定句中。
&&&&&&&&&&&&&&&&&&&& 1.5.2.7.& 不了解结构致误
如:“老胡要调走的消息不全是‘空穴来风’”。“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与“不全是”连用,把所要表达的意思正好弄反了。
&&&&&&&&&&&&&&&&&&&& 1.5.2.8.& 对关键字理解不准
如:“这位莘莘学子终于学成归国”。“莘莘”在这里比喻为“众多”,而句子中所表述的应该只是一个人。
&&&&&&&&&&&&&&&&&&&& 1.5.2.9.& 不了解成语出处致误
如“原来趋于滞销的彩电,调价后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炙手可热”出自杜甫的《丽人行》,意为权势大得烫手。而非“抢手”或“热销”之意。
&&&&&&&&&&&&&&&&&&&& 1.5.2.10.& 不合情理致误
如“只要你能为我身临其境地想一想,你就不会对我求全责备了。”这句话的错误在于,别人不可能对“你”的事情“身临其境”。
&&&&&& 1.5.3.& 字义、词义的辨析一、字义的辨析
正确把握汉字的字义,是识记和理解汉字的重要前提和关键,若不理解汉字的字义,要识记其音、形也是相当困难的,即使一时记了下来,以后还会遗忘。因此,在汉语学习中,尤其要注重对汉字字义的理解和识记。
对汉字字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是可以借助汉字的构字知识来理解和识记字的字义。
碰到生疏的字,如果是形声字,可以利用形符来理解字义,从声符来推断字音。记住了形声字某个形符所表示的意义,就可以知道这一类字的意义。如“衤”:祆、裙、衫、都与衣服有关,“米”:粟、梁、粑、糕、都与粮食有关。
2、是要注意把握一些同音字的不同意义和一些多音字的各种意义,以便正确书写和使用。
如同音字“焕”和“涣”;“竟”和“竞”,虽读音两两相同,但意义却不同。“焕”是“光明、光亮”之意,而“涣”是“消散”之意;“竟”是完尽之意,而“竞”是互相争胜之意。又如“仇”是多音字,念“chóu”时,是“仇敌、仇恨”的意思,若读“qiú”时,则指的是姓氏。
对汉字多音多义字的把握,可以大大提高正确使用多音字的能力,同时把握字义,还可以减少错别字,增强汉字规范化使用的能力。错别字考查在中考试题中出现概率最大。我们掌握了对现代汉字的音、形、义的理解,就能更好的对错别字进行辨析。
二、词义的辨析
词义的辨析重在平时学习中的词语积累,遇到拿不准的词语一定要翻查词典,可整理出来,日积月累,提高词汇量;熟记课下注释中的相关内容;还要特别注意常见词语的非常用语义,亦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文章录入:吟笑文生&&&&责任编辑:吟笑文生&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本页显示的是本站教参资源:2014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字词(分类),已被浏览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常见字音字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