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分解肌肉中的蛋白质分解剂...

人在饥饿的时候,是先分解脂肪还是先分解蛋白质?分解的比例各是多少?
糖类好比木材,脂肪好比囤积的粮食, 蛋白质比作人民币,人要取暖了首先是烧木材,烧完了木材才会烧粮食,到万不得已,才会烧人民币。
这个分短期饥饿和长期饥饿两个时期。在人体内,最主要的能量物质是糖类,糖类和蛋白质可以相互转换,而糖类转换成脂肪却不是可逆的。当人体处在饥饿状态下,可供代谢的糖类不足时,最先充当主要能量物质的是来自于肝糖原分解的葡萄糖,与此同时,来自脂肪分解的甘油也始终提供了一部分能量,但不是主要的。当肝糖原耗尽后,产生于蛋白质的糖质新生的葡萄糖成为主要能量来源。在这个过程中,体内蛋白质的消耗就会大于脂肪的消耗。但是生物体天生具有优先保护体内所储存蛋白质的设定,因此不会始终维持蛋白质消耗大于脂肪消耗的状态。当饥饿状态维持三天以上,大脑和循环系统细胞逐渐适应使用来自于脂肪分解的酮体作为主要能量物质。此时,蛋白质的消耗降低,而脂肪的消耗占据主导地位,身体对蛋白质的需求减少到饥饿初期需求的三分之一。而这个过程将随着饥饿状态的持续而一直持续下去直至脂肪耗尽。
  首先说结果:人在任何时候,体内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在分解,只有比重差异,并无先后之分。·  人饥饿的时候,其能量代谢跟平时的差异在于:强化了脂肪生酮代谢,强化了糖异生。  脂肪是日常基础代谢活动的主要供能体(占比约60%)。  糖类平时主要对大脑,血细胞供能,以及为额外活动(运动和活动)提供主要供能支持(约占总供能比例中的35%)。  蛋白质平时只有平衡氨基酸配比和中间代谢产物供能。(约占总供能比例中的2%-5%)  所以,当肝糖原耗竭后,血糖浓度下降,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脂肪代谢产生酮体,以便为缺乏能量的大脑供能,同时加速推动糖异生,分解一些氨基酸。  糖异生的原料主要来自氨基酸,以及少量来自甘油。  肌肉中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后,以丙氨酸和谷氨酰胺的形式运送到肝脏,机体每天在饥饿初期可以通过糖异生生成约90-120g葡萄糖。换算下来,每天需分解180-200g的蛋白质。蛋白质的分解强度随着机体对饥饿的适应,糖供能比例的减少而降低(可检测到尿氮逐渐减少)。  机体适应了饥饿状态后,脂肪通过产酮作用生成的酮体为大脑供能,但仍需要通过糖异生生成约40g左右的葡萄糖以维持人体需求。   代谢产生的酮体进入大脑或肌肉组织中提供能量,多余的无法进一步分解,只能停留在血液中,然后随尿液排出体外。约8天后,人体可以适应酮体浓度,达成一个平衡。  长期饥饿阶段,就是糖这一块的供能几乎被脂肪和蛋白质取代。由于酮体最高可为大脑提供75%的能量,大脑其他25%供能,依赖于糖异生。  我们可以大致算出,饥饿时,脂肪供能约80%-85%,余下的15%-20%的供能,需由蛋白质补充。
食物蛋白质也是能量的一种来源,每克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分解可产生17.9kJ(4.3kcal)能量。一般成人每日约有18%的能量来自蛋白质。但糖与脂肪可以代替蛋白质提供能量,故氧化供能是蛋白质的次要生理功能。饥饿时,组织蛋白分解增加,每输入100g葡萄糖约节约50g蛋白质的消耗,因此,对不能进食的消耗性疾病患者应注意葡萄糖的补充,以减少组织蛋白的消耗。来自:好吧,我来提供一个百度百科的答案。看起来,这个还是比较可靠的。补充:这个和我印象中的数据是相同的,只是一时找不到那些数据,人体在正常的时候其实是会分解蛋白质供能的,每天都会分解,但是分解的比例比较低;而这种分解应该是蛋白质的直接分解;而不是通过肝脏转化为葡萄糖后的分解。补充百度百科另一个词条里的内容:在饥饿过程中,由于生化代谢的激烈变化,人体必然产生体脂消耗和肌肉分解而引起消瘦、乏力,生理上必需的热能主要来自脂肪(占80%以上)和蛋白质分解,血中酮体上升,可能发生酮症及酸中毒。对饥饿病人补充葡萄糖是“雪中送炭”,不但能防止酮症及酸中毒,而且每100g葡萄糖即可节约肌肉蛋白质50g ,免遭作为燃料分解。从以上资料来看,人在饥饿时,应该是会同时分解脂肪和蛋白质的,但是,脂肪的分解为主,占80%左右,那么,蛋白质的分解就约占20%了。另外,平时蛋白质也是分解供能的,只是比例比较低。
关于蛋白质代谢发表一下自己的浅薄的理解。我一直想问一个问题: 食物中的蛋白,食物中的脂肪,人体组织中的蛋白,人体内的脂肪,在饥饿时,消耗的优先次序是什么。糖类。无论是食物中的糖类,还是肝糖元,肌糖元,都比上述优先消耗。这一个大家都没异议。即使不在饥饿状态下,人体也会消耗蛋白质供能。1. 蛋白质代谢以氨基酸为核心,细胞内外液中所有游离氨基酸称为游离氨基酸库,其含量不足氨基酸总量的1%,却可反映机体氮代谢的概况。食物中的蛋白都要降解为氨基酸才能被机体利用,体内蛋白也要先分解为氨基酸才能继续氧化分解或转化。   2. 游离氨基酸可合成自身蛋白,可氧化分解放出能量,可转化为糖类或脂类,也可合成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合成蛋白是主要用途,约占75%,而蛋白质提供的能量约占人体所需总能量的10-15%。蛋白质的代谢平衡称氮平衡,一般每天排出5克氮,相当于30克蛋白质。这个来自于百度百科【蛋白质代谢】不太清楚其真假。假设其为真,那么就像【 血糖—肝糖元】和 【血钙—骨钙】平衡一样,存在 【游离氨基酸——组织蛋白】平衡。1) 当 「卡路里消耗」等于a和e之和时(且a大于「a于e之和」的百分之十)。也就是从食物吸收的卡路里等于生命活动消耗的卡路里,那么这个人应该保持体重不变。此时脂肪细胞的重量不会变化,也就是说过程 f 等于过程g(这里有个疑问。到底是f,g都为零,还是f=g)。而组织中的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库的重量也不会变化(但b和c肯定不是零,而是b=c)。总之,这是一个大家都平衡的状态。2)
如果「卡路里消耗」等于a和e之和,但是a小于「a于e之和」的百分之十。由上文百度百科给的内容——蛋白质提供的能量约占人体所需总能量的10-15%。蛋白质的代谢平衡称氮平衡,一般每天排出5克氮,相当于30克蛋白质。—— 我们可知,过程d是大于「a于e之和」的百分之十的,也就是说,d大于a。这时游离氨基酸库因为d大于a,支出大于收入,必然会导致b大于c,以维持游离氨基酸库的平衡。这时候,由于b大于c,组织中的蛋白是减少的。于此同时,「卡路里消耗」等于a和e之和,但是小于d和e之和。因此必然有多余能量变成脂肪存起来。也就是 f 大于g。其中f-g = b-c = d-a。总体分析一下,这个过程,虽然吃进去的卡路里等于消耗的卡路里,体重不变。但是组织中的蛋白减少,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增多。这不是好事。因此保证食物中蛋白质的量大于每天消耗的蛋白,还是必要的。如果验证上述猜想,就看一个人只进食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不吃蛋白质。其中摄入卡路里大于或等于消耗的卡路里。如果这个人能维持生命,而且体脂含量不增加的话。那么上述结论就是错误的。3) 如果「卡路里消耗」大于a和e之和。那么此人体重将减轻。但如果能保证a等于d(这意味着食物虽少,但蛋白质含量丰富),那么「卡路里消耗」中不足的部分将由脂肪来承担,也就是 f-g来弥补。此时体重减轻的重量等于脂肪减少的重量。这应该是减肥的最理想状态。如果不能保证a等于d,也就是a小于d时。那么因为d是有下限的(5克氮排放,也就是30克蛋白质排放,而且d要等于「卡路里消耗」的10-15%),所以必然会导致组织中的蛋白质减少(b小于c)。同时脂肪也会减少。这时的减肥是脂肪和蛋白质同时减少。这里有个疑问,在这个情况下,a是否能大于d?即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蛋白质含量不减反而增加。…………………………………………………………………………………………………………以上得出的结论。全部来自于一个假设:人的氮排放是有下限的,即使此人食物中含有很多卡路里,比消耗的卡路里还多,机体仍然要消费一定量的蛋白质。如果食物中提供的蛋白质大于这个下限,那么机体组织中的蛋白质不会被消费。但是如果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低于这个下限,无论食物中卡路里多么丰富,多么足够,或者此人脂肪层多么厚,都无法避免机体蛋白质被消费。以上论证纯属民科论证。本人没有受过任何生物学或医学研究的训练。请真正的内行使劲拍砖。
先分解脂肪,如果分解蛋白质,那是非常严重的境况了
人体消耗能量顺序为:糖类,脂类(并不只有脂肪),蛋白质。且是一种消耗完才消耗下一种。so 经常吃糖不吃饭,是不能减肥的,冰淇淋同样如此。^○^
先分解脂肪 分解蛋白质时 还没分解完你就挂了
应该是水分吧。。。。。
糖类,脂肪,蛋白质,最后消耗蛋白质,生命就差不多啦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身体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分解肌肉中的蛋白质以获取能量?
恐怕只有在长期饥饿的情况下才会,在长期缺乏营养摄入的情况下,最先使用了也是细胞内的糖元,然后是脂肪,最后才是蛋白质,倒了运用蛋白质的时候,恐怕人也无法活下去了,因为几乎是死亡的边缘,因为蛋白分解所产生的副作用,包括脱氨的去路,都严重损害机体的细胞器和组织器官.另外就是正常的人,在得胰腺炎时,胰蛋白酶外泄,造成分解胰腺及周围组织,造成胰腺糜烂等.
我每天午饭前举哑铃练肌肉,晚上慢跑30分钟,这样能在瘦身的同时长肌肉吗
是的,可以的,完全可以,实际上就是消耗脂肪,锻造肌肉增长肌肉,不用担心会把肌肉蛋白也消耗掉了,如果你比较肥胖,更加绝对不会消耗你的肌肉的,肌肉是蛋白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氧化底物是有一定顺序的,一般是先分解糖类、再是脂肪、再是蛋白质。
运动量过大的时候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蛋白质分解剂 的文章

 

随机推荐